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小學類
春秋類
五經總義類
詩類
書類
經解類
易類
四書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編年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正史類
類書類
儒家類
雜家類
天文算法類
術數類
小說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史傳部類
事彙部類
法華部類
洞神部
太玄部
 (为桓王二十三年崩子庄王他立十五年崩维此三/王有诗耳黍离序云闵周室之颠覆言镐京毁灭则)
 (平王时也君子行役及剔之水葛藟皆序云平王是/平王诗矣君子阳阳中谷有蓷居中从可知兔爰序)
 (云 桓王
则本在葛藟之下但简札换处失其次耳兔/爰既 (第 39b 页)
桓王
举上以明下明采葛大车从可知矣采) (第 39b 页)
 (葛笺云桓王之时政事不明明大车亦 桓王
诗也丘/中有麻序云庄王不明即庄王诗明矣故郑于左方)
 (中以此而知皇甫谧云平王时王室微弱诗人怨而/为 (第 40a 页)
刺今王风自黍离至中谷有蓷五篇是也 桓王
失)
 (信礼义陵迟男女淫奔谗伪并作九族不亲故诗人/刺之今王风自兔爰至大车四篇是也如谧此言以)
 ( (第 40a 页)
葛藟为 桓王
之诗今葛藟序云平王则谧言非也定/本葛藟序云刺 (第 40a 页)
桓王
误也王诗次在郑上谱退豳下)
 (者欲近雅颂与/王世相次故也)
 郑谱
 初宣王封母弟友于宗周畿内咸林 (第 40a 页)
此君子则无所与此其有馀厚于君子)
(定夲作馀俗/夲作殊非也)
  中谷有蓷三章章六句
 序兔爰闵周也 桓王
失信诸侯背叛构怨连祸王师
 伤败君子不乐其生焉笺不乐其生者寐不欲觉之
 谓也音义(背音佩乐沈音岳又音 (第 14a 页)
洛注/同觉古孝反又如字下同)(正义曰作/兔爰诗者)
 (闵周也 桓王
失信于诸侯诸侯背叛之王与诸侯交/构怨恶连结殃祸乃兴师出伐诸侯诸侯禦之与之)
 (交战于是王师伤败国危 …… (第 14a 页)
 (于周及平王崩周人将畀虢公政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郑交恶君子曰信不)
 (由中质无益也是 桓王
失信之事也桓五年左傅曰/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是诸侯背叛也傅又曰秋王)
 (以诸侯伐郑王为中军虢公林父将 …… (第 14b 页)
 (雅云藟/藤也)(正义曰弃其九族者不复以族食族燕之/礼叙而亲睦之故王之族人作此诗以刺)
 (王也此叙其刺王之由经皆陈族人怨王之辞定夲/云刺 桓王
义虽通不合郑谱笺正义曰此古尚书说)
 (郑取用之异义九族今戴礼尚书欧阳说云九族乃/异姓有亲属者父族四 …… (第 16b 页)
 (不由事大忧深也年有四时时皆三月三秋谓九/月也设言三春三夏其义亦同作者取其韵耳)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傅兴也葛所以为絺绤
也事虽小一日不见于君忧惧于谗矣笺云兴者以采
葛喻臣以小事使出疏(正义曰彼采葛草以为絺绤兮/以兴臣有使出而为小事兮其)

(事虽小忧惧于谗一日不得见君如三月不见君兮日/久情疏为惧益甚故以多时况少时也傅正义曰言所)
(以为絺绤者以其所采疑作当暑之服比于祭祀疗疾/乃缓而且小故以喻小事使出也大事容或多过小事)
(当无愆咎但 桓王
信谗之故其事虽/小一日不见于君已忧惧于谗矣)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傅萧所以共祭祀笺云
彼采萧者喻 (第 19b 页)
厌也则不知厌亦兼解三卿意也知皇父封不)
(在畿外者以刺之云择三有事明其不应三而三故知/是畿内也左傅说 桓王
与郑十二邑向在其中杜预云)
(河内轵县西有地名向上则向在东都之畿内也说文/云憖肯从心也言初时心所不欲 (第 39a 页)
 昭王  穆王  共王  懿王  孝王(共王/弟)

 夷王(懿王/子)厉王  宣王  幽王  平王
  桓王(平王/孙)
庄王  釐王  惠王  襄王
 顷王  匡王  定王(匡王/弟)简王  灵王
 景王  悼王  敬 …… (第 41b 页)
    驷驖(序美襄公也○/朱子不详其世)小戎(序美襄公也/○朱子同)
    蒹葭(序刺襄公也○/朱子不详其世)终南(序戒襄公也○/朱子不详其世)
 平王 桓王
之閒
  变风(七篇○郑氏康成谓当周平桓之世/魏之变风始作○朱子不详其世)
   魏
    葛屦  …… (第 60b 页)
    十亩之閒    伐檀

    硕鼠
  桓王
之世
  变风(三十三篇/)
   邶
    燕燕(孔氏颖达谓州吁/时诗○朱子同)
    日月( (第 61a 页)
 (以此诗称平王齐侯遂有一二家指为东周之诗而/朱子亦不能定于是更有为之说者曰庄王命鲁庄)
 (公主昏以 桓王
之妹嫁齐襄公周人伤之而作是诗/尝读而疑之集传云或曰平王即平王宜臼齐侯即)
 (襄公诸儿事见春秋夫春秋 (第 47a 页)
   (者春秋之世不能如礼○顾氏梦麟曰案春秋/书戊申卫州吁弑其君完九月卫人杀州吁于)
   (濮杜预注戊申三月十七日则皆 桓王
之元隐/公之四一年内事也盖未几而君完之仇雪矣)
   (此诗之作则在君完被弑后州吁/未杀先当春夏之间 (第 19b 页)
   (之变至于使人不乐其生可为长/叹息矣用小人者安能辞其责乎)

   附录(孔氏颖达曰作兔爰诗者闵周也 桓王
失/信于诸侯诸侯背叛王乃兴师伐诸侯诸)
   (侯禦之与之交战王师伤败国危役赋不息使/君子之人皆不乐 …… (第 22a 页)
   (也隐三年左传曰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王/贰于虢郑伯怨王故周郑交质及周人将畀虢)
   (公政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又取成周之粟周/郑交恶是 桓王
失信之事也桓五年左传曰王)
   (夺郑伯政郑伯不朝是诸侯背叛也又曰王以/诸侯伐郑郑伯禦之战于繻葛祝 (第 22a 页)
   集传序以此为幽王之诗而春秋桓十五年有

   家父来求车于周为 桓王
之世上距幽王之终
   已七十五年不知其人之同异大抵序之时世
   皆不足信今姑阙焉可也(刘氏瑾曰刺 …… (第 34b 页)
 (其自圣而讥/之曰孔圣也)都大邑也周礼畿内大都方百里小都
 方五十里皆天子公卿所封也向地名在东都畿内
 (孔氏颖达曰左传说 桓王
与郑十二邑向在其中杜/预云河内轵县西有地名向上则向在东都之畿内)
 (也/)今孟州河阳县是也(皇舆表 (第 52b 页)
 相弃尔(范氏处义曰凶年饥岁世所不免为夫妇者/正当同患难遽至相弃由其夫妇之义日以)
  (衰薄而致然也诗人以为风俗衰薄其/来有自未可遽望其善特闵之而已)
 ○兔爰闵周也 桓王
失信诸侯背叛构怨连祸王师 (第 41b 页)
 伤败君子不乐其生焉(黄氏櫄曰 桓王
一失其信而/至于诸侯背叛王师伤败人)
  (君之于天下其可一日而忘信乎兵食可去而信/不可去非兵食之果 …… (第 42a 页)
  (去于彼苟信不立虽有菽粟安得而食虽有/城池将谁与守此君子之所以闵周之亡也)
  辩说君子不乐其生一句得之馀皆衍说其指
  王
盖据春秋传郑伯不朝王以诸侯伐郑郑伯禦
  之王卒大败祝聃射王中肩之事然未有以见此
  诗之为是而作也 (第 42a 页)
   (春秋始于平王远宗孟氏近本程子其说为有/据依而诸儒正大之论悉与之合或者乃以春)
   (秋不始于平王而始于 桓王
且谓繻葛之败春/秋所以始若是则春秋当始于桓公而不始于) (第 4b 页)
 (间旧小加大淫破义所谓六逆也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去顺效逆所以速祸也君)
 (人者将祸是务去而速之无乃不可乎弗听/其子厚与州吁游禁之不可桓公立乃老)
(壬 桓王/
戌元年)四年(齐僖十二晋鄂五卫桓十六弑蔡宣三十/二郑庄二十五曹桓三十八陈桓二十六)
(把武三十二宋殇 …… (第 21a 页)
 (刺作焉是以春秋于其始立而去其公子以见卫乱/之所从始○陆氏曰榖梁曰晋之名恶也按晋是其)
 (名有何/恶乎)
(癸 桓王/
亥二年)五年(齐僖十三晋鄂六奔卫宣公晋元年蔡宣/三十二郑庄二十六曹桓三十九陈桓二)
(十七把武三十三 …… (第 37a 页)
 (围长葛伐宋围缗皆著其暴也齐侯伐郑围新城则/又以著其无贪地之心辞同而义异矣或曰外伐之)
 (围邑仅四鲁一国而被伐围邑亦四何也赵/子曰内事详故悉书外事不告则不书矣)
(甲 桓王/
子三年)六年(齐僖十四晋哀侯光元年卫宣二蔡宣三/十三郑庄二十七曹桓四十陈桓二十八)
(把武三十四宋殇 …… (第 51b 页)
 (传云/秋也)

 附录(左传冬京师来告饥公为之请籴于宋卫齐郑/礼也○郑伯如周始朝 桓王
也王不礼焉周桓)
 (公告于王曰我周之东迁晋郑焉依善郑/以劝来者犹惧不蔇况不礼焉郑不来矣)
 
  (第 59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大全卷三
            明 胡广等 撰
  隐公下
(乙 桓王/
丑四年)七年(齐僖十五晋哀二曲沃武公称元年卫宣/三蔡宣三十四郑庄二十八曹桓四十一)
(陈桓二十九把武 …… (第 1a 页)
 (矣郑良佐知陈涖盟辛巳及陈侯盟亦知陈之将乱/也○郑公子忽在王所故陈侯请妻之郑伯许之乃)
 (成/昏)
(丙 桓王/
寅五年)八年(齐僖十六晋哀三蔡宣三十五卒卫宣四/郑庄二十九曹桓四十二陈宣三十把武) …… (第 12a 页)
 (先王之礼毫釐之过则生乱启衅常必由之学者不/可以不考也○汪氏曰榖梁谓隐不爵命大夫然传)
 (称司空无骇而又帅师出境/则为大夫明矣特未赐族耳)
(丁 桓王/
卯六年)九年(齐僖十七晋哀四卫宣五蔡桓侯封人元/年郑庄三十曹桓四十三陈桓三十一把)
(武三十七宋殇六 …… (第 23b 页)
 也亦不书公如京师则是未尝朝也一不朝则贬其
 爵再不朝则削其地如隐公者贬爵削地可也刑则
 不举遣使聘焉其斯以为不正乎(孙氏曰 桓王
不能/兴衰振治统制四)
 (海以复文武之业反同列国之君使使来聘 (第 24b 页)
桓王
之/为天子可知也朱子曰诸侯不朝于周而周反下聘)
 (于列国是/甚道理)经书公如京师者一(成公十/三年 …… (第 24b 页)
 (奔后者不救则无继矣乃可以逞从之戎人之前遇/覆者奔祝聃逐之衷戎师前后击之尽殪戎师大奔)
 (十二月甲寅郑/人大败戎师)
(戊 桓王/
辰七年)十年(齐僖十八晋哀五卫宣六蔡桓二郑庄三/十一曹桓四十四陈桓三十二把武三十)
(八宋殇七秦宁 …… (第 31a 页)
 (三国之师犹以为未足且偕齐入郕一伐一入迭胜/迭负彼此交侵其党与战国之杀人盈野暴骨如芥)
 (兆于此矣此春秋之所以作也/此春秋之所以始于隐公也)
(已 桓王/
已八年)十有一年(于宝曰十盈则更始以奇从盈数故/曰有○齐僖十九晋哀六卫宣七蔡)
(桓三郑庄三十二曹桓 …… (第 36b 页)
 (长乱/阶也)
 附录(左传王取邬刘蔿邗之田于郑而与郑人苏忿/生之田温原絺樊隰郕攒茅向盟州陉隤怀君)
 (子是以知 桓王
之失郑也恕而行之德之则也礼之/经也已弗能有而以与人人之不至不亦宜乎○郑)
 (息有违言息侯伐郑郑伯与 (第 42b 页)
  桓公上
 公名轨史记名允惠公之子隐公之弟母仲子夫人
 文姜在位十有八年谥法辟土服远曰桓
周 鲁桓公十五年 桓王
崩子庄王立
郑 鲁桓公十一年庄公卒子昭公忽立是年忽奔卫 …… (第 1a 页)
  楚桓公八年熊通怒自立为武王与随人盟而去
  详见庄公四年传注
秦 详见隐公元年
吴 详见隐公元年
越 详见隐公元年
(庚 桓王/
午九年)元年(齐僖二十年晋哀七年卫宣八年蔡桓四/年郑庄三十三年曹桓四十六年陈桓三)
(十四年把武四十 …… (第 3a 页)
 (书之不可胜书惟内灾则详而录之外灾/或志或不志则天下之灾异从可见矣)
冬十月
(榖梁传无事焉何以书不遗时/也春秋编年四时具而后为年)
 附录(左传冬郑伯拜盟○宋华父督见孔/父之妻于路目逆而送之曰美而艳)
(辛 桓王/
未十年)二年(齐僖二十一晋哀八卫宣九蔡桓五郑庄/三十四曹桓四十七陈桓三十五把武四)
(十一宋殇十弑秦 …… (第 12a 页)
 (特书成宋乱篡弑之贼与预会之诸侯咸在所讨或/曰周自东迁已不能号召方国今春秋以讨贼责之)
 (其如诸侯之不禀命者何曰五年 桓王
伐郑以师从/者犹有蔡卫陈使是时 (第 13a 页)
桓王
能以诛讨二篡号召天)
 (下名正言顺诸侯大国必皆来会允冯督翚可坐而/剪也惟其无志于此王纲日坏凶汇日繁 …… (第 13a 页)
 (甸侯也而建国本既弱矣其能久乎惠之三十年晋/潘父弑昭侯而纳桓叔不克晋人立孝侯惠之四十)
 (五年曲沃庄伯伐翼弑孝侯翼人立其弟鄂侯鄂侯/生哀侯哀侯侵陉庭之田陉庭南鄙启曲沃伐翼)
(壬 桓王
十/申一年)三年(齐僖二十一晋哀九卫宣十蔡桓六郑/庄三十五曹桓四十八陈桓三十六杞) …… (第 32b 页)
 (论语子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集注民无/食必死然死者人之所必不免无信则虽生而无以)
 (自/立)君子以信易生重 桓王
之失(诗兔爰小 (第 36b 页)
桓王
失/信诸侯背叛君子不)
 (乐其/生焉)信去则民不立矣故荀卿言春秋善胥命(荀子/大略)
 (篇春秋善 (第 36b 页)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大全卷五
            明 胡广等 撰
  桓公中
(甲 桓王
十/戌三年)五年(齐僖二十四晋小子二卫宣十二蔡桓/八郑庄三十七曹桓五十陈桓三十八)
(卒杞武四十四宋 …… (第 1a 页)
 (名亦所以贬也贵者以名为贬少且贱者以不名为/贬桓负大恶王不能讨以一聘为未足复再聘焉故)

 (春秋于贵者则名之于贱者则微之以深致其意高/氏曰 桓王
失信诸侯皆叛欲谋婚而诸侯莫从桓以)
 (篡立惧诸侯讨己欲自结于王故因纪之故而为王/谋焉故 (第 5b 页)
桓王
二遣使来聘也春秋书之见桓公以纪)
 (之婚姻结好于王以掩大恶其曰使仍叔之子者见/王纲不举以大夫之子参 …… (第 5b 页)
 禦之战于繻葛王卒大败春秋书王必称天者所章
 则天命也所用则天讨也王夺郑伯政而怒其不朝
 以诸侯伐焉非天讨也故不称天(茅堂胡氏曰天子/讨而不伐 桓王
伐)
 (郑非天子事故不言讨又曰锡桓伐郑赗葬成风皆/三纲所由灭也故书王而已此亦不王矣不书则无) (第 6b 页)
 (自而见故去天以示贬其书王则存名号耳番阳万/氏曰 桓王
伐郑非天讨庄王锡桓公命襄王赗葬成)
 (风非天命故/皆不书天)或曰郑伯不朝恶(平/声)得为无罪曰桓公 …… (第 7a 页)
 (张氏曰自入春秋以来王室未尝兴兵伐诸侯今一/曰天子帅元戎启行而诸侯从之若天讨加于宋督)
 (鲁桓则所谓仁不以勇义不以力而真足以大服天/下之心矣今 桓王
以小忿夺郑伯之政又帅诸侯伐) …… (第 7a 页)
 又以明君臣之义也君行而臣从正也(啖氏曰不言/会及王从君)
 (之辞也孙氏曰不言以蔡人卫人陈人伐郑者不使/天子首兵也 桓王
亲伐下国恶之大者曷为不使首)
 (兵天子无敌非郑可得抗也故曰蔡人卫人陈人从/王伐郑以尊之陆氏曰陈佗杀 …… (第 7b 页)
 国史所能与(音/预)(蜀杜氏曰苗民弗服舜命禹徂征/之盖用兵之事天子不亲为之以)
 (其至尊不可屈也郑虽不朝 桓王
以三国之兵伐郑/失正也永嘉吕氏曰王伐郑而从之者仅三国何哉)
 (蔡卫陈之仇郑久矣隐二年郑伐卫四年宋陈 …… (第 8a 页)
 (子单子之伐郑止以列会为文也襄十四年传云诸/侯之大夫从晋侯伐秦而经不书大夫从晋侯者诸)
 (侯非王命不当擅兴列国之师盖齐桓晋文之侵伐/止以列会为文也文定谓 桓王
伐郑非天讨乃端本)
 (澄源之意董子所谓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四/方而远近莫不壹于正非谓郑庄为无罪也 (第 8b 页)
特以诸)
 (侯之罪有甚于郑庄者 桓王
舍其大而问其细徇其/私意而不出于公理是以不得为天讨而郑亦不服)
 (耳或者乃谓祭足帅师取畿甸之麦禾是 (第 8b 页)
称兵以犯/王略王之伐之有不容己者抑不知王贰于虢祭足)

 (取麦与禾乃隐之三年越三年而郑伯朝王 桓王
不/礼焉是取麦禾之罪固当问然不当待其朝而不礼)
 (也又二年 (第 9a 页)
桓王
遂以虢公忌父为卿士是时郑公子/忽在王所郑伯以齐人朝王又三年而郑伯以虢师)
 (伐宋非惟郑未叛王亦未怨 (第 9a 页)
虢之深也及王取邬刘/蔿邘之田于郑而与郑人苏忿生之田于是郑始怨)
 (王至是王复绝之而郑庄遂不朝迹其所由郑庄虽/小人之雄苟 桓王
处之有其道则不至此也取麦与)
 (禾之罪当其时则不之讨今之不朝毋乃已德犹有/所缺而不忍一朝之忿屈万乘 …… (第 9a 页)
 (公之去国有所如纪侯之去国无所如尔凡国君如/他国皆朝也盖其国危亡将寄托于曹假朝礼以行)

 (实则/奔也)
(乙 桓王
十/亥四年)六年(齐僖三十五晋小子三卫宣十三蔡桓/九郑庄三十八曹桓五十一陈厉公跃)
(元年把武四十五 …… (第 13b 页)
 (坐受朝礼而莫之或恤齐以强大肆意/于吞噬小弱其罪皆不待贬而自见矣)

(丙 桓王
十/子五年)七年(齐僖二十六晋小子四卫宣十四蔡桓/十郑庄三十九曹桓五十二陈厉二把)
(武四十六宋庄五 …… (第 24b 页)
 附录(左传夏盟向求成于郑既而背之秋郑人齐人/卫人伐盟向王迁盟向之民于郏○冬曲沃伯)
 (诱晋小子/侯杀之)
(丁 桓王
十/丑六年)八年(齐僖二十七晋侯缗元年卫宣十五蔡/桓十一郑庄四十曹桓五十三陈厉三) …… (第 28b 页)
 (者其礼当如之何使同姓诸侯主其辞命卿往逆公/监之父母之国诸卿皆送至于京师舍而止然后天)
 (子亲迎以入其纳王后之礼乎赵氏曰遂逆者讥不/躬白于王孙氏曰 桓王
娶后于纪命鲁主之故祭公) …… (第 34b 页)
 (元年楚子郑人侵陈遂侵宋恐尊卑异故亦发之宣/十八年归父奔齐嫌出奔不得同于继事故发之襄)

 (十二年季孙宿遂入郓嫌不受命与常例/不同故发之馀不发者并可知故省文也)
(戊 桓王
十/寅七年)九年(齐僖二十八晋缗二卫宣十六蔡桓十/二郑庄四十一曹桓五十四陈厉四把)
(靖公元年宋庄七 …… (第 36b 页)
(季姜 桓王
后/季字姜纪姓)
 往逆则称王后既归何以书季姜自逆者而言则当
 尊崇其匹内主六宫之政使妃妾不得以上僭 …… (第 37a 页)
 (夫之上宋佐序子男之下淮夷之上庶几不失位矣/齐光渐进而序于薛伯祀伯之上则其僭已极鄫巫)
 (亚于鲁大夫则屈辱尤甚/焉比事考之而义自见)
(已 桓王
十/卯八年)十年(齐僖二十九晋缗三卫宣十七蔡桓十/七郑庄四十二曹桓五十五卒陈厉五) (第 40b 页)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大全卷六
            明 胡广等 撰
  桓公下
(庚 桓王
十/辰九年)十有一年(齐僖三十晋缗四卫宣十八蔡桓/十四郑庄四十三卒曹庄公射姑)
(元年陈厉六祀靖三宋 …… (第 1a 页)
 (最强与齐为党假王命以伐宋诈战而取三师入郕/入许战胜攻取虽以天子之尊率诸侯之兵造于城)
 (下亦弃甲曳兵不敢与敌而 桓王
且亲集矢于其肩/奈何其没未久而世嫡之重为邻国之所逐矣亦犹)
 (齐桓之霸号令天下几于改物而柩方在殡四 …… (第 8b 页)
 (未有若是烦数者也高氏曰公委宗社人民而六出/与宋会盖憾郑忽而欲定突是以不惮屈辱力为郑)
 (请宋宋亦数与公会皆/非为国为民其罪均耳)
(辛 桓王
二/已十年)十有二年(齐僖三十一晋缗五卫宣十九卒/蔡桓十五郑厉公突元年曹庄二)
(陈厉七卒把靖四宋庄 …… (第 10b 页)
 (三十人明日绞人争出驱楚役徒于山中楚人坐其/北门而覆诸山下大败之为城下之盟而还伐绞之)
 (役楚师分涉于彭罗人欲伐/之使伯嘉谍之三巡数之)
(壬 桓王
二/午十一年)十有三年(齐僖三十二晋缗六卫惠公朔元/年蔡桓十六郑厉二曹庄三陈庄) …… (第 14a 页)
 (已葬而未踰年但/直书而罪恶著矣)
夏大水
(张氏曰阴盛之灾王氏曰经书水灾者九而桓居其二/庄居其三是大水之灾二公居三之二矣岂桓公积恶)
(不悛庄公释雠不复怨/气蕴结有以致之欤)
秋七月
冬十月
(癸 桓王
二/未十二年)十有四年(齐僖三十三卒晋缗七卫惠二蔡/桓十七郑厉三曹庄四陈庄二把)
(靖六宋庄十二秦出 …… (第 18a 页)
 求赙求车求金皆书曰求垂后戒也(汪氏曰赙因丧/事而求且诸侯)
 (所当归也车则非诸侯之所当归矣然犹服御之物/也金则直为贪利尔世愈降而失愈甚顷王之周又)
 (非 桓王/
之周矣)夫上有好(去/声)者下必有甚焉者矣王者有求 …… (第 26b 页)
 (于陈而立之是行也祭仲知之故称疾不往人曰祭/仲以知免仲曰信也○周公欲弑庄王而立王子克)
 (辛伯告王遂与王杀周公黑肩王子克奔燕初子仪/有宠于 桓王
(第 51b 页)
桓王
属诸周公辛伯谏曰并后匹嫡两)
 (政耦国乱之本也/周公弗从故及)
冬十有二月己丑葬我君桓公
(公羊传 (第 51b 页)
 (外为合礼是知齐之为雠而不知雠终不可与交则/虽为外而亦非也又曰春秋书筑馆一筑台二筑囿)
 (三筑邑六皆/创始之文也)
冬十月乙亥陈侯林卒
(谷梁传诸侯日卒正也高氏曰庄公与 桓/王
同时王名林而公亦名林君臣同名也)
王使荣叔来锡桓公命
(此书锡命之始公羊传锡者何赐也命者何加我服也 …… (第 11b 页)
 (缓葬书者而有速葬者抑以礼滋略欤薛氏曰七年/而葬闵王室之无臣子也沙随程氏曰周人东迁之)

 (初尚有志于归葬已而侵削益甚故于此始葬张氏/曰鲁遣微者往会故不书公如又不书卿大夫往而)
 (止记 桓王
之葬也同轨毕至之礼既不复行于是诸/侯恶其害已而去其籍先王之丧礼仅传于后世惟)
 (士丧既夕士虞耳可胜 …… (第 23b 页)
 (葬楚康王卒襄公送葬而灵王不葬不臣于周而诎/于晋楚春秋讳之是故春秋不徒志葬也庐陵李氏)
 (曰春秋十三王志葬者桓庄匡简景而已诸侯之不/臣可知也又曰 桓王
以隐公三年立其年则有周郑)
 (交恶之事而祭足取温之麦成周之禾矣隐五年曲/沃庄伯伐翼以支庶戕宗而王又 …… (第 23b 页)
 (六年郑伯朝周而王又不礼焉八年虢公忌父始作/卿士于周九年郑人假王命以讨宋十一年王又取)

 (邬刘蔿邗之田于郑君子是以知 桓王
之失郑矣故/桓五年有繻葛之败七年而齐郑卫伐盟向王迁盟)
 (向之民于郏虽畿内之地亦不能保矣十年又为詹 …… (第 24a 页)
 (乱乎此王室事不经见附于此○刘氏曰公榖以为/改葬非也若诚改葬应如改卜之类而书改矣世衰)
 (礼废何事不有岂能/必 桓王
前已葬哉)
秋纪季以酅入于齐(酅户/圭反)
(左传纪于是乎始判公羊传纪季者何纪侯之弟也何请/以不名贤 (第 24a 页)
 (盟而祝柯澶渊晋霸已衰皆不书同则霸业/之盛衰固不系于书同盟与不书同盟也)自古皆
 有死民无信不立故圣人以信易食答子贡之问君
 子以信易生重 桓王
之失春秋之讳公与是盟也岂
 不以信之重于生与食乎先儒或以为不书公者讳
 与雠盟误矣(范氏曰诸侯同共推 (第 8a 页)
 (复有忘哀从吉之罪三年之丧乃臣子斩衰奔赴之/时岂可僭天子越绋行事之礼春秋所以持书之)
 春秋已来丧纪寖废有不奔王丧而远适他国(王氏/曰桓)
 (公不奔 桓王
丧而会于齐之艾文公成公不奔顷王/定王之丧而同盟于郑之新城虫牢襄公不奔灵王)
 (之丧而如楚且送楚子 …… (第 28b 页)
 侯不臣其情慢也或曰宣王亲之者也而常事不书
 非矣崩葬始终之大变岂以是为常事而不书也(永/嘉)
 (吕氏曰经书王崩而葬者四葬 桓王
葬匡王则不书/其人葬襄王则叔孙得臣也葬景王则叔鞅也或谓)
  (第 31a 页)
(桓王
匡王之葬皆公亲往然以他文考之葬诸侯而/使卿者则备而书之其他不书其人者皆为公亲往)
 (可/乎)
 附 (第 31a 页)
 (自败为文不书败地而书茅戎明为茅戎所败啖氏/曰王师不书战无敌也败则但书败而已人臣无敌)
 (君之/义也)不可敌不能抗者理也其敌其抗王道之失也
  桓王
伐郑兵败身伤而经不书败存君臣之义立天
 下之防也刘康公邀戎伐之败绩于徐吾氏(杜氏曰/康公王) …… (第 9a 页)
 (存周/也)是皆圣人笔削非鲁史之旧文也然笔于经者
 虽以尊君父别内外为义而君父所以尊内外所以
 别则有道矣 桓王
不以讨贼兴师而急于伐郑康公
 不以惇信持国而轻于邀戎是失其所以君天下禦
 外侮之道也书败绩于茅戎者言 …… (第 9b 页)
 (讥不在臣子如天王出居于郑郑弃其师皆以自致/之文书之虽有敌国亦自致也梁亡齐人歼于遂王)
 (师败绩于茅戎无敌国之辞也汪氏曰 桓王
战于繻/葛讳不书败而此不讳败者茅戎正朔所不加可以) (第 10a 页)
 (言败而天子于诸侯不可言败此所以别内外之分/也 桓王
不言败而刘康公言败又以正君臣之分也)
 (○啖氏曰公榖云晋败之若晋败王师/而改曰贸戎是掩恶也如何惩劝 (第 10b 页)
 (对曰求逞于人不/可与人同欲尽济)
夏楚子蔡侯陈侯郑伯许男徐子滕子顿子胡子沈子

小邾子宋世子佐淮夷会于申
(楚子专会诸侯始此左传夏诸侯如楚鲁卫曹邾不会/曹邾辞以难公辞以时祭卫侯辞以疾郑伯先待于申)
(六月丙午楚子合诸侯于申椒举言于楚子曰臣闻诸/侯无归礼以为归今君始得诸侯其慎礼矣霸之济否)
(在此会也夏启有钓台之享商汤有景毫之命周武有/孟津之誓成有岐阳之蒐康有酆宫之朝穆有涂山之)
(会齐桓有召陵之师晋文有践土之盟君其何用宋向/戌郑公孙侨在诸侯之良也君其选焉王曰吾用齐 桓)
(王
使问礼于左师与子产左师曰小国习之大国用之/敢不荐闻献公合诸侯之礼六子产曰小国共职敢不)
(荐守献伯子 (第 33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