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易類
小學類
春秋類
樂類
五經總義類
詩類
書類
四書類
經解類
孟子類
論語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政書類
故事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正史類
職官類
史鈔類
傳記類
詔令類
載記類
時令類
雜史類
法制類
器用類
列傳類
類書類
儒家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農家類
天文算法類
雜家類
術數類
醫家類
法家類
譜錄類
兵家類
道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楚辭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涅槃部類
法華部類
本緣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洞玄部
太清部
太玄部
太平部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世法颂之言诵也容也诵德广以美之(孔氏颖达曰/比云见失谓)
(刺诗之比也兴云见美谓美诗/之兴也其实美刺俱有比兴)○文武时诗风有周
南召南雅有鹿鸣文王之属及 成王 周公致太平制
礼作乐而有颂声兴焉盛之至也故皆录之谓之诗
之正经懿王夷王时诗讫于陈灵公之事谓之变风 …… (第 11a 页)
则取匡衡柏舟妇人之诗则取刘向笙诗有声无辞
则取仪礼上天甚神则取战国策何以恤我则取左
氏传抑戒自儆昊天有成命道 成王 之德则取国语 …… (第 43a 页)
虽东莱不能无疑然指桑中溱洧为郑卫之音则其
辞晓然诸儒安得回护而谓之雅音谓甫田大田诸
篇皆非刺诗自今读之皆蔼然治世之音谓 成王 不
敢康 (第 43b 页)
成王 (第 43b 页)
周成王 则其说实出于国语亦文义 …… (第 43b 页)
(言行所以动天地则天地不难动矣神之听之终和/且平则鬼神不难感矣此思无邪之效也故曰莫近)
(于/诗)
○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朱注先王指文武 周公成王(辅氏广曰或疑指周公/为先王先生曰此无甚)
(害盖周公行王事制礼乐/若止言成王则失其实矣) 是指风雅颂之正经(刘氏/瑾曰)
(序者言先王以诗为教正纲常而善/风化故知其所指先王与正经如此)经常 (第 47b 页)
朱注先王指文武周公成王(辅氏广曰或疑指周公/为先王先生曰此无甚)
(害盖周公行王事制礼乐/若止言 成王 则失其实矣)是指风雅颂之正经(刘氏/瑾曰)
(序者言先王以诗为教正纲常而善/风化故知其所指先王与正 (第 47b 页)
(刺诗之比也兴云见美谓美诗/之兴也其实美刺俱有比兴)○文武时诗风有周
南召南雅有鹿鸣文王之属及 成王 周公致太平制
礼作乐而有颂声兴焉盛之至也故皆录之谓之诗
之正经懿王夷王时诗讫于陈灵公之事谓之变风 …… (第 11a 页)
则取匡衡柏舟妇人之诗则取刘向笙诗有声无辞
则取仪礼上天甚神则取战国策何以恤我则取左
氏传抑戒自儆昊天有成命道 成王 之德则取国语 …… (第 43a 页)
虽东莱不能无疑然指桑中溱洧为郑卫之音则其
辞晓然诸儒安得回护而谓之雅音谓甫田大田诸
篇皆非刺诗自今读之皆蔼然治世之音谓 成王 不
敢康 (第 43b 页)
成王 (第 43b 页)
周成王 则其说实出于国语亦文义 …… (第 43b 页)
(言行所以动天地则天地不难动矣神之听之终和/且平则鬼神不难感矣此思无邪之效也故曰莫近)
(于/诗)
○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朱注先王指文武 周公成王(辅氏广曰或疑指周公/为先王先生曰此无甚)
(害盖周公行王事制礼乐/若止言成王则失其实矣) 是指风雅颂之正经(刘氏/瑾曰)
(序者言先王以诗为教正纲常而善/风化故知其所指先王与正经如此)经常 (第 47b 页)
朱注先王指文武周公成王(辅氏广曰或疑指周公/为先王先生曰此无甚)
(害盖周公行王事制礼乐/若止言 成王 则失其实矣)是指风雅颂之正经(刘氏/瑾曰)
(序者言先王以诗为教正纲常而善/风化故知其所指先王与正 (第 47b 页)
民以富实乃相土地之宜而立国于豳之谷焉
十世而太王徙居岐山之阳十二世而文王始
受天命十三世而武王遂为天子武王崩 成王
立年幼不能涖阼周公旦以冢宰摄政(孔氏颖/达曰定)
(四年左传云周公/为太宰以左王室)乃述后稷 (第 1b 页)
公刘之化作诗一
篇以戒 成王 谓之豳风而后人又取周公所作
及凡为周公而作之诗以附焉(刘氏瑾曰名之/为豳实周公诗) …… (第 1b 页)
(好稼穑务本业故豳诗言农桑衣食之本甚备/○孔氏颖达曰此乃远论豳公为诸侯之政不)
(美王业之本不得入周召之正风又非刺美 成/王 不得入 (第 2a 页)
成王 之正雅周公王朝卿士不得专)
(名一国进退既无所系因其上陈豳公故为豳/之变风○次之风后雅前者言周 …… (第 2a 页)
(政由已出谓之雅则人臣之事而已谓之风则/周公非有国也而七月陈先公风化故并系之)
(豳○金氏履祥曰笃公刘为召公所献以备燕/飨之乐使 成王 知立国勤劳之故七月为周公)
(所陈以为矇工之诵使 (第 2b 页)
成王 知故国衣食之原/故笃公刘列于雅而豳七月自为风○朱氏公) …… (第 2b 页)
(曰释言云畯农夫也孙炎曰农夫田官也郭璞曰今/之啬夫是也然则此官选俊人主田谓之田畯典农)
(之大夫谓之农夫以王者尤/重农事知其爵为大夫也)○周公以 成王 未知稼
穑之艰难故陈后稷公刘风化之所由使瞽矇朝夕
讽诵以教之(真氏德秀曰周家以农事开国 (第 5a 页)
成王 幼/冲周公作诗使瞽矇歌之庶几王知小)
(民之依不敢荒宁盖与无逸同一意也○许氏谦/曰周礼注疏讽诵谓闇 …… (第 5a 页)
(正长部分司其岁功未易集也○程子曰此诗多陈/节物大要言岁叙之迁人事当及时耳所言或与月)
(令异者月令多举其始此但言其有时不必始有也/○朱子曰使 成王 知其积累之艰难如此而思奉承)
(之不易且以见己之所以当国而不辞之意○辅氏/广曰虞夏之际洪水之害始除 …… (第 21b 页)
(桑之事而首序谓之王业犹孟子谓之王道也/盖周以农事开国而豳者丰镐之基也周公因)
(管蔡流言将坏成业念先公之初艰难积累历/十数世之久以致今日何忍一旦坏之所以感)
(悟 成/王 也) …… (第 22b 页)
(鸷鸟也有鸮萃止翩彼飞/鸮为枭为鸱盖枭之类)室鸟自名其巢也恩情爱
也勤笃厚也鬻养闵忧也○武王克商使弟管叔鲜
蔡叔度监于纣子武庚之国武王崩 成王 立周公相
之而二叔以武庚叛且流言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 …… (第 23a 页)
(者矣盖周公以管叔是吾之兄事同一体今既克商/使之监殷又何疑焉非是不敢疑乃是即无可疑之)
(事也叔重因云孟子所谓周公之/过不亦宜乎者正谓此也曰然)故周公东征二年
乃得管叔武庚而诛之而 成王 犹未知公之意也公
乃作此诗以贻王托为鸟之爱巢者呼鸱鸮而谓之
曰鸱鸮鸱鸮尔既取我之子矣无更毁我之室 …… (第 23b 页)
(己之深爱王室先事为备以防祸乱之意疑当时流/言必以为周公平日勤劳皆是自为己谋故周公言)
(此以晓 成王 也○朱氏得之曰取子出于意料所不/及则下民之侮安知其必无情之切而急虑之远而)
(周/也)
○予手拮( …… (第 25a 页)
(袁而意切也○刘氏瑾曰上章及此周公自比其勤/劳如此者盖公以贵戚大臣宗社安危系于其身者)
(非一日矣 成王 既惑于流言则夫自言其劳而不为/誇谓王室为予室而不为嫌良以哓哓之音出于忠)
(爱之情所/不能已也) (第 26b 页)
总论(程子曰管蔡流言及叛是乱也 成王 幼而未知/周公之志公为此诗告以王业艰难不忍其毁)
(坏之意以悟王心此周公出征救乱之心作诗之志/也○ (第 26b 页)
辅氏广曰 成王 之疑不释则周之为周未可知) …… (第 26b 页)
(公乃为诗以贻王名之曰鸱鸮王亦未敢诮公/○孔氏安国曰周公摄政其弟管叔及蔡叔霍)
(叔乃放言于国以诬周公以惑 成王 三叔以周/公大圣有次立之势遂生流言孺稚也稚子 (第 27b 页)
成)
(王 辟法也告召公太公言我不以法法三叔则/我无以成周道告我先王周公既告二公遂东)
(征之二年之中罪人 (第 27b 页)
此得 成王 信流言而疑周/公故周公既诛三监而作诗解所以宜诛之意)
(以遗王王犹未悟故欲让公而未敢○朱氏公 …… (第 27b 页)
(而与此说不同但诗言既取我子则武庚已败/管蔡管叔既已受诛矣今读鸱鸮不必求合于)
(蔡氏书/传也)
集说(欧阳氏修曰武王崩 成王 幼周公摄政管/蔡疑其不利于幼君遂有流言周公乃东)
(征而诛之惧 (第 28a 页)
成王 之怪已诛其二叔乃序其意/作鸱鸮诗以贻王此金縢之说也其义简直而)
(易明郑乃谓武王崩成王即位居丧 …… (第 28a 页)
(礼二叔何疑而流言也金縢言周公居东二年/罪人斯得谓东征二年而得三监淮夷叛者诛)
(之尔郑乃谓二叔既流言周公避而居东者二/年又谓罪人斯得者 成王 多得周公官属而诛) (第 28a 页)
(之且周公本以 成王 幼未能行事遂摄政若避/而居东则周之国政 (第 28b 页)
成王 当自行之若已能临)
(政二年何又待周公归摄乎刑赏国之大事也/周公国之尊亲大臣也使周公有閒隙而出 (第 28b 页)
避)
(成王 能以周法刑其尊亲大臣之属周公复归/其势必不得摄且周公所以摄者以 (第 28b 页)
成王 幼而)
(不能临政尔若已能临二年刑其尊亲大臣之/属则周公将以何辞夺其政而摄乎矧周公诛)
(第 28b 页)
(管蔡前世说者多同而 成王 诛周公官属六经/诸史皆无之可知其臆说也○曹氏粹中曰周)
(公之志在于卒宁王之图事成宁考之图功而 (第 28b 页)
已 成王 惑于流言而疑周公将败厥功乱孰甚)
(矣故作鸱鸮以救之陈鹏飞论管蔡流言之意/是矣以为周公避居于东 …… (第 28b 页)
(政乃使管蔡外监商民内怀不平反与武庚谋/图周公遂挟之以叛故祝鮀曰管蔡启商惎閒)
(王室金縢曰云云是周公至东都已诛管蔡而 成王 疑尚未解故周公作此诗冀以觉悟王意)
(则鸱鸮诗固作在诛管蔡后也郑氏以辟音避/谓周公避居东都陈鹏 (第 29a 页)
飞取之因谓 成王 方疑)
(周公周公不宜逞怒于 (第 29a 页)
成王 遽诛流言之党故/谓东征在 (第 29a 页)
成王 既迎周公之后其言与金縢之)
(序不合且大诰曰三监及淮夷叛周公相 (第 29a 页)
成王/ 将黜殷是周公即以王命诛之初无避疑之事)
(也又蔡仲之命曰惟周公位冢宰群叔流言乃/致辟管叔于商金 …… (第 29a 页)
(之弗辟我无以告我先王盖言先王以此顾托/于我我不讨定其乱则无以告我先王苟为避)
(之而已何用告我先王而东山之役又何用战/士为哉且 成王 疑虽未解而太公召公在内与)
(周公同心左右王室且破斧之所以美周公者/专言其征四国之乱为大为嘉为 (第 29b 页)
休则周公之)
(东为讨罪人无疑也○朱子曰管蔡流言使 成/王 疑周公周公虽已灭之然 (第 29b 页)
成王 之疑未释则)
(乱未弭也故周公作此鸱鸮之诗以遗王而告/以王业艰难不忍毁坏之意所以为救乱也○) (第 29b 页)
(蒋氏悌生曰殷亡而周兴革命之后殷民汹汹/未靖也武王崩 成王 幼周公摄行天子之事三)
(叔流言语侵 (第 29b 页)
成王 周公此诚家国重事周公不/即遏绝祸萌而避嫌疑退居散地三叔乘殷民)
(之未靖挟武庚以叛设或张皇则天 …… (第 29b 页)
(辟说于一时/事理为长也)
附录(孔氏颖达曰郑以为武王崩周公为冢宰/三年服终将欲摄政管蔡流言即避居东)
(都 成王 多杀公之属党公作䲭鸮之诗救其属/臣请勿夺其官位土地及遭风雷之异启金縢)
(之书迎公来反反乃居摄 …… (第 30a 页)
(诛之若请之于王亦未必见从虽曰圣人之心/公平正大区区嫌疑似不必避但舜避尧之子)
(禹避舜之子自是合如此或谓周公居东不幸 成王 终不悟不知周公又如何处愚谓公亦惟) (第 30a 页)
(尽其忠诚而已矣○问鸱鸮诗其词艰苦深奥/不知当时 成王 如何便即理会得曰当时事变)
(在眼前故读其诗者便知其用意所在自今读/之既不及见当时事所以谓其诗 (第 30b 页)
难晓然 成王)
( 虽得此诗亦只是未敢诮公其心未必能遂无/疑及至雷风之变启金縢之书后方始释然开)
(悟/)
(案 (第 30b 页)
史记鲁世家云 成王 少在襁葆之中周公恐天下/畔乃践阼代 (第 30b 页)
成王 摄行政当国管叔及其群弟流言)
(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 (第 30b 页)
成王 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奭曰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
(告我先王所以为之若此于是卒相 (第 30b 页)
成王 而使其子/伯禽就封于鲁管蔡武庚等果率淮夷而反周公乃)
(奉成王命兴师东伐作大诰遂诛管叔杀武庚放蔡 (第 30b 页)
叔乃为诗贻王命之曰鸱鸮自史传而外考之秦以)
(上诸书并无周公避居于东而 成王 有诛周公官属/之事且其时未营洛邑郑何以云东都也孔安国在)
(西汉武帝时治尚书起家司马迁尝从安国问故 …… (第 31a 页)
动貌蠋桑虫如蚕者也(孔氏颖达曰释虫云蚅鸟/蠋郭璞曰大虫如指似蚕)烝
发语辞敦独处不移之貌此则兴也○ 成王 既得鸱
鸮之诗又感雷风之变始悟而迎周公于是周公东
征已三年矣既归因作此诗以劳归士(朱氏公迁曰/上 …… (第 32a 页)
(乃是正义周公之志非为身谋也为先王谋也/非为先王谋也以身任天下之重也○辅氏广)
(曰七月述后稷公刘衣食斯民之事以告 成王/ 见君人之道也鸱鸮述己之勤劳以悟 (第 38b 页)
成王 见)
(为人臣之义也东山述归士之意以慰劳之见/用民之宜也三诗诚足以为万世法非周公其)
( …… (第 38b 页)
(之情之缱绻言之谆/复宜与杕杜不同也)
附录(郑氏康成曰 成王 既得金縢之书亲迎周/公周公归摄政三监及淮夷叛周公乃东)
(伐之三年而后归耳○许氏谦曰周公居东有 …… (第 39a 页)
附录(程子曰伐柯匪斧则不能取妻匪媒则不成言/各有其道今欲周公之归亦必有其道也○苏)
(氏辙曰伐柯而不用斧取妻而不用媒岂可得/哉今 成王 欲治国弃周公而不召亦不可得也)
○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我觏(古豆/反)之子笾豆有践(贱浅/反)
集传比 …… (第 43a 页)
附录(孔氏颖达曰作伐柯诗者美周公也毛以/为周公摄政东征四国既定仍在东土已)
(作鸱鸮之后未得雷风之前群臣皆知周公有/成就周道之志而 成王 犹未知之故周大夫作)
(诗美周公以刺朝廷之不知郑以为周公避居/东都三年之秋得雷风之后启金縢之前 …… (第 44b 页)
(氏舜牧曰惟九罭而后得鳟鲂是甚不易见也今我/觏之子而得睹衮衣绣裳之仪范焉此生亦何幸哉)
(○朱氏道行曰以非常之鱼/不易网兴非常之人不易觏)
附录(欧阳氏修曰周大夫以周公出居东都 成王 君/臣不知其心而不召使久处于外譬犹鳟鲂大)
(鱼反在九罭小罟因斥言周公云我觏之子衮衣绣/裳者上公之 …… (第 46b 页)
(九罭之纲则得鳟鲂之鱼用隆厚之礼则得/圣贤我欲觏之子当用上公礼服往逆之)
○鸿飞遵渚公归无所于女(音/汝)信处
集传兴也遵循也渚小洲也女东人自相女也再宿
曰信○东人闻 成王 将迎周公又自相谓而言鸿飞
则遵渚矣公归岂无所乎(朱子曰二章飞归叶是句/腰亦用韵诗中亦有此体) …… (第 46b 页)
(私情而迎公者天下之公论一人之私情不足以胜/天下之公论此东人所以拳拳于公虽欲挽而留之)
(而卒不可得也○沈氏守正曰此诗作于将归/之时首章叙得见之喜下三章切愿留之情)
附录(吕氏祖谦曰 成王 既发金縢悔悟而迎周公其/言曰惟朕小子其逆我国家礼亦宜之此正国)
(人之所望于朝廷者也首章曰我觏之子 …… (第 48b 页)
(危疑之地安步舒泰赤舄几几然也○只是形容周/公一个气象乃孟子所谓睟面盎背四体不言而喻)
(之意○苏氏辙曰周公之辅 成王 亦多故矣二叔流/言以病其外 (第 51a 页)
成王 不信以忧其内人之视周公如狼)
(然前忧其躐胡而后忧其跲尾也然周公居之从容/自得而二患皆释也○黄氏佐 …… (第 51a 页)
集传程元问于文中子曰敢问豳风何风也
曰变风也元曰周公之际亦有变风乎曰君
臣相诮其能正乎 成王 终疑周公则风遂变 (第 53a 页)
十世而太王徙居岐山之阳十二世而文王始
受天命十三世而武王遂为天子武王崩 成王
立年幼不能涖阼周公旦以冢宰摄政(孔氏颖/达曰定)
(四年左传云周公/为太宰以左王室)乃述后稷 (第 1b 页)
公刘之化作诗一
篇以戒 成王 谓之豳风而后人又取周公所作
及凡为周公而作之诗以附焉(刘氏瑾曰名之/为豳实周公诗) …… (第 1b 页)
(好稼穑务本业故豳诗言农桑衣食之本甚备/○孔氏颖达曰此乃远论豳公为诸侯之政不)
(美王业之本不得入周召之正风又非刺美 成/王 不得入 (第 2a 页)
成王 之正雅周公王朝卿士不得专)
(名一国进退既无所系因其上陈豳公故为豳/之变风○次之风后雅前者言周 …… (第 2a 页)
(政由已出谓之雅则人臣之事而已谓之风则/周公非有国也而七月陈先公风化故并系之)
(豳○金氏履祥曰笃公刘为召公所献以备燕/飨之乐使 成王 知立国勤劳之故七月为周公)
(所陈以为矇工之诵使 (第 2b 页)
成王 知故国衣食之原/故笃公刘列于雅而豳七月自为风○朱氏公) …… (第 2b 页)
(曰释言云畯农夫也孙炎曰农夫田官也郭璞曰今/之啬夫是也然则此官选俊人主田谓之田畯典农)
(之大夫谓之农夫以王者尤/重农事知其爵为大夫也)○周公以 成王 未知稼
穑之艰难故陈后稷公刘风化之所由使瞽矇朝夕
讽诵以教之(真氏德秀曰周家以农事开国 (第 5a 页)
成王 幼/冲周公作诗使瞽矇歌之庶几王知小)
(民之依不敢荒宁盖与无逸同一意也○许氏谦/曰周礼注疏讽诵谓闇 …… (第 5a 页)
(正长部分司其岁功未易集也○程子曰此诗多陈/节物大要言岁叙之迁人事当及时耳所言或与月)
(令异者月令多举其始此但言其有时不必始有也/○朱子曰使 成王 知其积累之艰难如此而思奉承)
(之不易且以见己之所以当国而不辞之意○辅氏/广曰虞夏之际洪水之害始除 …… (第 21b 页)
(桑之事而首序谓之王业犹孟子谓之王道也/盖周以农事开国而豳者丰镐之基也周公因)
(管蔡流言将坏成业念先公之初艰难积累历/十数世之久以致今日何忍一旦坏之所以感)
(悟 成/王 也) …… (第 22b 页)
(鸷鸟也有鸮萃止翩彼飞/鸮为枭为鸱盖枭之类)室鸟自名其巢也恩情爱
也勤笃厚也鬻养闵忧也○武王克商使弟管叔鲜
蔡叔度监于纣子武庚之国武王崩 成王 立周公相
之而二叔以武庚叛且流言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 …… (第 23a 页)
(者矣盖周公以管叔是吾之兄事同一体今既克商/使之监殷又何疑焉非是不敢疑乃是即无可疑之)
(事也叔重因云孟子所谓周公之/过不亦宜乎者正谓此也曰然)故周公东征二年
乃得管叔武庚而诛之而 成王 犹未知公之意也公
乃作此诗以贻王托为鸟之爱巢者呼鸱鸮而谓之
曰鸱鸮鸱鸮尔既取我之子矣无更毁我之室 …… (第 23b 页)
(己之深爱王室先事为备以防祸乱之意疑当时流/言必以为周公平日勤劳皆是自为己谋故周公言)
(此以晓 成王 也○朱氏得之曰取子出于意料所不/及则下民之侮安知其必无情之切而急虑之远而)
(周/也)
○予手拮( …… (第 25a 页)
(袁而意切也○刘氏瑾曰上章及此周公自比其勤/劳如此者盖公以贵戚大臣宗社安危系于其身者)
(非一日矣 成王 既惑于流言则夫自言其劳而不为/誇谓王室为予室而不为嫌良以哓哓之音出于忠)
(爱之情所/不能已也) (第 26b 页)
总论(程子曰管蔡流言及叛是乱也 成王 幼而未知/周公之志公为此诗告以王业艰难不忍其毁)
(坏之意以悟王心此周公出征救乱之心作诗之志/也○ (第 26b 页)
辅氏广曰 成王 之疑不释则周之为周未可知) …… (第 26b 页)
(公乃为诗以贻王名之曰鸱鸮王亦未敢诮公/○孔氏安国曰周公摄政其弟管叔及蔡叔霍)
(叔乃放言于国以诬周公以惑 成王 三叔以周/公大圣有次立之势遂生流言孺稚也稚子 (第 27b 页)
成)
(王 辟法也告召公太公言我不以法法三叔则/我无以成周道告我先王周公既告二公遂东)
(征之二年之中罪人 (第 27b 页)
此得 成王 信流言而疑周/公故周公既诛三监而作诗解所以宜诛之意)
(以遗王王犹未悟故欲让公而未敢○朱氏公 …… (第 27b 页)
(而与此说不同但诗言既取我子则武庚已败/管蔡管叔既已受诛矣今读鸱鸮不必求合于)
(蔡氏书/传也)
集说(欧阳氏修曰武王崩 成王 幼周公摄政管/蔡疑其不利于幼君遂有流言周公乃东)
(征而诛之惧 (第 28a 页)
成王 之怪已诛其二叔乃序其意/作鸱鸮诗以贻王此金縢之说也其义简直而)
(易明郑乃谓武王崩成王即位居丧 …… (第 28a 页)
(礼二叔何疑而流言也金縢言周公居东二年/罪人斯得谓东征二年而得三监淮夷叛者诛)
(之尔郑乃谓二叔既流言周公避而居东者二/年又谓罪人斯得者 成王 多得周公官属而诛) (第 28a 页)
(之且周公本以 成王 幼未能行事遂摄政若避/而居东则周之国政 (第 28b 页)
成王 当自行之若已能临)
(政二年何又待周公归摄乎刑赏国之大事也/周公国之尊亲大臣也使周公有閒隙而出 (第 28b 页)
避)
(成王 能以周法刑其尊亲大臣之属周公复归/其势必不得摄且周公所以摄者以 (第 28b 页)
成王 幼而)
(不能临政尔若已能临二年刑其尊亲大臣之/属则周公将以何辞夺其政而摄乎矧周公诛)
(第 28b 页)
(管蔡前世说者多同而 成王 诛周公官属六经/诸史皆无之可知其臆说也○曹氏粹中曰周)
(公之志在于卒宁王之图事成宁考之图功而 (第 28b 页)
已 成王 惑于流言而疑周公将败厥功乱孰甚)
(矣故作鸱鸮以救之陈鹏飞论管蔡流言之意/是矣以为周公避居于东 …… (第 28b 页)
(政乃使管蔡外监商民内怀不平反与武庚谋/图周公遂挟之以叛故祝鮀曰管蔡启商惎閒)
(王室金縢曰云云是周公至东都已诛管蔡而 成王 疑尚未解故周公作此诗冀以觉悟王意)
(则鸱鸮诗固作在诛管蔡后也郑氏以辟音避/谓周公避居东都陈鹏 (第 29a 页)
飞取之因谓 成王 方疑)
(周公周公不宜逞怒于 (第 29a 页)
成王 遽诛流言之党故/谓东征在 (第 29a 页)
成王 既迎周公之后其言与金縢之)
(序不合且大诰曰三监及淮夷叛周公相 (第 29a 页)
成王/ 将黜殷是周公即以王命诛之初无避疑之事)
(也又蔡仲之命曰惟周公位冢宰群叔流言乃/致辟管叔于商金 …… (第 29a 页)
(之弗辟我无以告我先王盖言先王以此顾托/于我我不讨定其乱则无以告我先王苟为避)
(之而已何用告我先王而东山之役又何用战/士为哉且 成王 疑虽未解而太公召公在内与)
(周公同心左右王室且破斧之所以美周公者/专言其征四国之乱为大为嘉为 (第 29b 页)
休则周公之)
(东为讨罪人无疑也○朱子曰管蔡流言使 成/王 疑周公周公虽已灭之然 (第 29b 页)
成王 之疑未释则)
(乱未弭也故周公作此鸱鸮之诗以遗王而告/以王业艰难不忍毁坏之意所以为救乱也○) (第 29b 页)
(蒋氏悌生曰殷亡而周兴革命之后殷民汹汹/未靖也武王崩 成王 幼周公摄行天子之事三)
(叔流言语侵 (第 29b 页)
成王 周公此诚家国重事周公不/即遏绝祸萌而避嫌疑退居散地三叔乘殷民)
(之未靖挟武庚以叛设或张皇则天 …… (第 29b 页)
(辟说于一时/事理为长也)
附录(孔氏颖达曰郑以为武王崩周公为冢宰/三年服终将欲摄政管蔡流言即避居东)
(都 成王 多杀公之属党公作䲭鸮之诗救其属/臣请勿夺其官位土地及遭风雷之异启金縢)
(之书迎公来反反乃居摄 …… (第 30a 页)
(诛之若请之于王亦未必见从虽曰圣人之心/公平正大区区嫌疑似不必避但舜避尧之子)
(禹避舜之子自是合如此或谓周公居东不幸 成王 终不悟不知周公又如何处愚谓公亦惟) (第 30a 页)
(尽其忠诚而已矣○问鸱鸮诗其词艰苦深奥/不知当时 成王 如何便即理会得曰当时事变)
(在眼前故读其诗者便知其用意所在自今读/之既不及见当时事所以谓其诗 (第 30b 页)
难晓然 成王)
( 虽得此诗亦只是未敢诮公其心未必能遂无/疑及至雷风之变启金縢之书后方始释然开)
(悟/)
(案 (第 30b 页)
史记鲁世家云 成王 少在襁葆之中周公恐天下/畔乃践阼代 (第 30b 页)
成王 摄行政当国管叔及其群弟流言)
(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 (第 30b 页)
成王 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奭曰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
(告我先王所以为之若此于是卒相 (第 30b 页)
成王 而使其子/伯禽就封于鲁管蔡武庚等果率淮夷而反周公乃)
(奉成王命兴师东伐作大诰遂诛管叔杀武庚放蔡 (第 30b 页)
叔乃为诗贻王命之曰鸱鸮自史传而外考之秦以)
(上诸书并无周公避居于东而 成王 有诛周公官属/之事且其时未营洛邑郑何以云东都也孔安国在)
(西汉武帝时治尚书起家司马迁尝从安国问故 …… (第 31a 页)
动貌蠋桑虫如蚕者也(孔氏颖达曰释虫云蚅鸟/蠋郭璞曰大虫如指似蚕)烝
发语辞敦独处不移之貌此则兴也○ 成王 既得鸱
鸮之诗又感雷风之变始悟而迎周公于是周公东
征已三年矣既归因作此诗以劳归士(朱氏公迁曰/上 …… (第 32a 页)
(乃是正义周公之志非为身谋也为先王谋也/非为先王谋也以身任天下之重也○辅氏广)
(曰七月述后稷公刘衣食斯民之事以告 成王/ 见君人之道也鸱鸮述己之勤劳以悟 (第 38b 页)
成王 见)
(为人臣之义也东山述归士之意以慰劳之见/用民之宜也三诗诚足以为万世法非周公其)
( …… (第 38b 页)
(之情之缱绻言之谆/复宜与杕杜不同也)
附录(郑氏康成曰 成王 既得金縢之书亲迎周/公周公归摄政三监及淮夷叛周公乃东)
(伐之三年而后归耳○许氏谦曰周公居东有 …… (第 39a 页)
附录(程子曰伐柯匪斧则不能取妻匪媒则不成言/各有其道今欲周公之归亦必有其道也○苏)
(氏辙曰伐柯而不用斧取妻而不用媒岂可得/哉今 成王 欲治国弃周公而不召亦不可得也)
○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我觏(古豆/反)之子笾豆有践(贱浅/反)
集传比 …… (第 43a 页)
附录(孔氏颖达曰作伐柯诗者美周公也毛以/为周公摄政东征四国既定仍在东土已)
(作鸱鸮之后未得雷风之前群臣皆知周公有/成就周道之志而 成王 犹未知之故周大夫作)
(诗美周公以刺朝廷之不知郑以为周公避居/东都三年之秋得雷风之后启金縢之前 …… (第 44b 页)
(氏舜牧曰惟九罭而后得鳟鲂是甚不易见也今我/觏之子而得睹衮衣绣裳之仪范焉此生亦何幸哉)
(○朱氏道行曰以非常之鱼/不易网兴非常之人不易觏)
附录(欧阳氏修曰周大夫以周公出居东都 成王 君/臣不知其心而不召使久处于外譬犹鳟鲂大)
(鱼反在九罭小罟因斥言周公云我觏之子衮衣绣/裳者上公之 …… (第 46b 页)
(九罭之纲则得鳟鲂之鱼用隆厚之礼则得/圣贤我欲觏之子当用上公礼服往逆之)
○鸿飞遵渚公归无所于女(音/汝)信处
集传兴也遵循也渚小洲也女东人自相女也再宿
曰信○东人闻 成王 将迎周公又自相谓而言鸿飞
则遵渚矣公归岂无所乎(朱子曰二章飞归叶是句/腰亦用韵诗中亦有此体) …… (第 46b 页)
(私情而迎公者天下之公论一人之私情不足以胜/天下之公论此东人所以拳拳于公虽欲挽而留之)
(而卒不可得也○沈氏守正曰此诗作于将归/之时首章叙得见之喜下三章切愿留之情)
附录(吕氏祖谦曰 成王 既发金縢悔悟而迎周公其/言曰惟朕小子其逆我国家礼亦宜之此正国)
(人之所望于朝廷者也首章曰我觏之子 …… (第 48b 页)
(危疑之地安步舒泰赤舄几几然也○只是形容周/公一个气象乃孟子所谓睟面盎背四体不言而喻)
(之意○苏氏辙曰周公之辅 成王 亦多故矣二叔流/言以病其外 (第 51a 页)
成王 不信以忧其内人之视周公如狼)
(然前忧其躐胡而后忧其跲尾也然周公居之从容/自得而二患皆释也○黄氏佐 …… (第 51a 页)
集传程元问于文中子曰敢问豳风何风也
曰变风也元曰周公之际亦有变风乎曰君
臣相诮其能正乎 成王 终疑周公则风遂变 (第 53a 页)
(象功罔敢踰越其义严如周礼钟师掌金奏有曰肆/夏天子之庙尸出入奏之而飨元侯并奏焉元侯相)
(飨亦得用之所谓其义宽也至于庙祭鲁得用天子/礼乐者 成王 特以袖周公之德他国则不敢干然孔)
(子犹窃病之盖若是其严也今楚茨五章鼓钟送尸/句集传以为尸出入鼓钟 …… (第 22a 页)
(间尝考之楚茨专言庙祭甫田有祈甘雨之文似有/合矣然周礼言吹豳雅击土鼓而不言有琴瑟之乐)
(也大田词主报赛非以言祈至思文为配天臣工为/戒田官噫嘻为 成王 后诗惟丰年载芟良耜止言农)
(事可以通用然在周颂无文以證其为豳朱子既无/定论则郑笺引周礼以解豳诗似 …… (第 42b 页)
(师言其人心之翕聚也形势壮盛得乎地也福祥厚/集得乎天也人心翕聚得乎人也周人尚文其弊也)
(必趋于弱故周公戒 成王 曰诘尔戒兵毕公戒康王/曰张皇六师皆欲其振厉奋发以耸万民之观瞻一)
(四方之趋向也此诗云天子至洛水之 (第 45a 页)
(飨亦得用之所谓其义宽也至于庙祭鲁得用天子/礼乐者 成王 特以袖周公之德他国则不敢干然孔)
(子犹窃病之盖若是其严也今楚茨五章鼓钟送尸/句集传以为尸出入鼓钟 …… (第 22a 页)
(间尝考之楚茨专言庙祭甫田有祈甘雨之文似有/合矣然周礼言吹豳雅击土鼓而不言有琴瑟之乐)
(也大田词主报赛非以言祈至思文为配天臣工为/戒田官噫嘻为 成王 后诗惟丰年载芟良耜止言农)
(事可以通用然在周颂无文以證其为豳朱子既无/定论则郑笺引周礼以解豳诗似 …… (第 42b 页)
(师言其人心之翕聚也形势壮盛得乎地也福祥厚/集得乎天也人心翕聚得乎人也周人尚文其弊也)
(必趋于弱故周公戒 成王 曰诘尔戒兵毕公戒康王/曰张皇六师皆欲其振厉奋发以耸万民之观瞻一)
(四方之趋向也此诗云天子至洛水之 (第 45a 页)
周公追述文王之德明周家所以受命而代商者皆
由于此以戒 成王 此章言文王既没而其神在上昭
明于天是以周邦虽自后稷始封千有馀年而其受
天命则自今始也夫文王在上而 …… (第 2b 页)
(者三有周不显自圣人言之也不显亦世与世之不/显自臣子言之也上章以德言此章以世言惟其德)
(之显是以其传世亦显也上章言文王之德之神此/章以下专言德者周公告戒 成王 固欲其法先王之)
(显德保上天之显命非但欲/其求之窈冥恍惚而已也)
○世之不显厥犹翼翼思皇多士生此 …… (第 4b 页)
(冠/也)盖先代之后统承先王修其礼物作宾于王家(蔡/氏)
(沈曰修其典礼文物不使废坏以/备一王之法也宾以客礼遇之也)时玉不敢变焉而
亦所以为戒也王指 成王 也荩进也言其忠爱之笃
进进无已也无念犹言岂得无念也尔祖文王也○ …… (第 7b 页)
于殷士肤敏祼将于京喟然叹曰大哉天命善不可
不传于后嗣是以富贵无常盖伤微子之事周而痛
殷之亡也
集说(欧阳氏修曰诗人既先引商王子孙以戒 成王/ 又引商之众士以戒周之群臣以谓殷之众士) …… (第 8a 页)
(言其才之美祼将言其职之共黼冔言其服之常以/商之士而服商之服若不改昔日之旧也然以其肤)
(敏之才而奔走于 周王 之庙则今日之命非复昔日/之命矣荩者忠爱之笃惟其忠爱之笃是以欲其监)
(戒之/深也)
○无念尔祖聿( …… (第 8b 页)
(天理物操典礼命讨之柄以临天下故曰配命又曰/配上帝○严氏粲曰德者民之所归得民斯得天不)
(修厥德则失其民而天命去之故宜以殷为鉴也此/章戒 成王 念祖而鉴殷也○蒋氏悌生曰周之受命)
(始于文王后王当思文王所以受命者在于修德而/所谓修德者盖无一时 …… (第 9b 页)
总论(辅氏广曰此诗七章以一章言之首尾只是言/文王与天为一以一篇言之首尾亦是言文王)
(与天为一但首章则专说文王末章则欲 成王 之法/文王耳○王氏柏曰初言文王只如此亹亹然强勉)
(做将去而令闻自至今不已亹亹二字又未足以尽/其形 …… (第 11a 页)
(十有三言敬者七唐虞君臣相传相戒固惟在/于此也故仲虺告汤亦曰钦崇天道尚父告武)
(王亦曰敬胜怠者吉是创业垂统者固在于此/敬而持盈守成者尤在于此敬也然则 成王 所) …… (第 13a 页)
(亦曰曷其奈何弗敬又曰王敬作所又曰不可/不敬德又曰王其疾敬德又两曰惟不敬厥德)
(乃早坠厥命又曰肆惟王其疾敬德其语意/尤为谆复剀切也 成王 之为令主也宜哉)
明明在下赫赫在上(叶辰/羊反)天难忱(市林/反)斯不易(以豉/反)维
王天位殷适( …… (第 13b 页)
集传赋也明明德之明也赫赫命之显也忱信也不
易难也天位天子之位也殷适殷之适嗣也挟有也
○此亦周公戒 成王 之诗将陈文武受命故先言在 …… (第 13b 页)
(正则殷适也使不挟四方其不可保恃如此○范氏/处义曰明明赫赫言周之有德显受天命如此明明)
(则文王所修之德也赫赫则文王所受之命也由 成/王 言之则文王在上由天命言之则文王又在下此)
(诗亦周公作以戒 (第 14a 页)
成王 故既言周之受显命又言天/亦难信为王亦不易如纣无德以当天心遂使之不) …… (第 14a 页)
(王之君则有大公之臣读大明之诗则当知天/人夫妇父子君臣之际安危治乱废兴存亡之)
(机如影响形声之相似皆非苟然也○此诗周/公作以戒 成王 前五章言周三王积德之盛而)
(天命之积亦非一日有人力之所不得与者后/两章言武王顺天应人以伐纣而 (第 23b 页)
克之有非得)
(已者 成王 闻之思天命之不苟集祖宗之于天/下也非苟得则兢兢业业以保守之自有不能)
(已者/矣) …… (第 23b 页)
(地而造若平地则不凿但累土为之谓之为复言于/地上重复为之也若高地则凿为坎谓之为穴其形)
(皆如陶灶复穴/皆开其上取明)家门内之通名也豳地近西戎而苦
寒故其俗如此○此亦周公戒 成王 之诗追述大王
始迁岐周以开王业而文王因之以受天命也此其
首章言瓜之先小后大以比周人始生于漆沮之上 …… (第 24b 页)
(迁曰周家世有哲王其作则垂宪者备矣周公未尝/举古先圣王以为言所以戒者不曰文王则曰武王)
(不曰大王则曰王季盖祖宗之所行正子孙之所法/周公拳拳于 成王 者正欲其守家法以承先业耳)
绵九章章六句
集传一章言在豳二章言至岐三章言定宅四
章言 …… (第 35a 页)
(命似有不得而辞者矣然亦推原之/词耳非谓其有改元称正之事也)馀说见上
篇
集说(辅氏广曰以上三篇皆周公作以戒 成王/ 之诗文王则专美文王之德大明则追述)
(王季大任文王大姒以及武王之德绵则又追/述大王大姜文王之德 (第 35b 页)
而其意则历述其先王)
(积累德业之盛以见 成王 之任大责重不可不/谨戒而保守之耳○黄氏佐曰右三诗乃两君)
(相见之乐也左传所谓及文王之三皆周公 (第 35b 页)
所/作以戒 成王 者后世因诸侯朝见燕享必歌奏)
(以致儆此大雅/所以为大政也)
芃芃(薄红/反)棫(雨逼/反) …… (第 35b 页)
(曰此章本周作宅之始岐周之民乐/就有德皆共刋除树木而营理邑居)乃上帝迁此明
德之君使居其地而昆夷远遁天又为之立贤妃以
助之是以受命坚固而卒 成王 业也
集说(辅氏广曰首八句人事也后四句天命也由天/命时故人事应由人事治故天命从也菑翳则)
(因其 …… (第 53b 页)
(曰大伯知王季之后又有文王之圣必能基成王业/从而让之亦大王之志也是大伯之让上以继大王)
(之志下以 成王 季之业无非为天下之公而不为一之/身之私也○真氏德秀曰王季之友大伯盖其因心)
(本然非以其逊已而后友 …… (第 55b 页)
(不指大王王季文王也文王既列于三后之中则下/武作文武于诗义为复矣即朱子亦阙疑而未定也)
(故先儒都从毛郑之/训以诠经似亦可通)
○王配于京世德作求永言配命 成王 之孚(叶孚/尤反)
集传赋也言武王能继先王之德(苏氏辙曰作起也/起而求其先世之)
(德以继之也○ (第 74b 页)
李氏樗曰武王所以配三后/者则以维世德之求故也起而求以继之也)而长言
合于天理故能 成王 者之信于天下也若暂合而遽
离暂得而遽失则不足以成其信矣
集说(王氏安石曰大王肇基王迹王季其勤王家 (第 74b 页)
文/王大统未集至于武王然后自西自东自南自)
(北无思不服然后能为 成王 之孚○陈氏鹏飞曰三/后之孚著于民久矣至武王配天然后 (第 75a 页)
成王 者之信)
(○严氏粲曰武王所以配三后于京者以其善继述/也所求者先世之德故能长配天命有天下而传无) …… (第 75a 页)
(章二配字不同王配于京是以下而对乎上之辞永/言配命是以人而合乎天之辞有以配对于下而已)
(之德既与先王而为一有以配合乎天而已之心复/与天理而为一此所以能 成王 者之信而为天下之)
(法也然则王者之信岂可以他求哉亦在乎求世德/配天命而已盖世德皆实心之形著而天命 …… (第 75a 页)
(之类乃三后所以造周者即世德所在也○王氏志/长曰武王以作求配命之德继三后而起则天下翕)
(然信之若子之信父母其王也虽百却之亦不可得/矣时迈曰允王维后酌曰实维尔公允师皆言 成王)
( 之孚/也)
○ (第 75b 页)
成王 之孚下土之式永言孝思孝思维则
集传赋也式则皆法也○言武王所以能 (第 75b 页)
成王 者之
信而为四方之法者以其长言孝思而不忘是以其
孝可为法耳(曹氏粹中曰孝思犹舜见尧于羹墙○/徐氏 …… (第 75b 页)
(之德而不知德之可法者本于圣人之孝○朱子曰/武王既成王业天下咸法则之以法其孝思而已盖)
(求其世德而 成王 之孚孝思之至孰大于是○刘氏/瑾曰武王之孝可为天下之法此所以为达孝所谓)
(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此天 …… (第 76a 页)
长言孝思而明哉其嗣先王之事也
集说(辅氏广曰下武六章下章都叠上章一句说独/四章不然者盖承上二章三章两章而言武王)
(既能 成王 者之信又能使天下以其孝思为法故天/下之人皆戴武王而所以应之维是顺德焉至此然)
(后再叠上章一句永言 …… (第 76b 页)
总论(辅氏广曰首章言武王能缵大王王季文王之/绪而有天下中三章言武王善继善述之孝又)
(有常永不已之诚故能 成王 者之信为天下之法以/致天下之爱戴如此末两章又言武王之成效大验)
(如此则其后世子孙亦将善继其先人之 …… (第 78b 页)
(曰孝者通乎古今而无久近贯乎宇宙而无广狭者/也在武王为求德在子孙为绳武在今日为媚兹在)
(万年为有佐孝之/分量固如是也)
下武六章章四句
集传或疑此诗有 成王 字当为康王以后之诗 …… (第 78b 页)
(得天下亦言其配三后之德故中庸言达孝而/此诗言其孝思中庸言孝者善继志述事而此)
(诗言孝亦曰 成王 之孚也)
文王有声遹(尹橘/反)骏(音/峻)有声遹求厥宁遹观厥成文王
烝哉
集传赋也遹义未详疑与聿 …… (第 79a 页)
(孝于前以见作丰乃天与前人之心也○刘氏瑾曰/孝者善继志善述事者也故文王之孝在于伐崇作)
(丰武王之孝在于 成王 之孚文王所求乎子即文王/所以事父者也故曰父作之子述之○朱氏公迁曰)
(肇王迹勤王家先王志在安民久矣 …… (第 81b 页)
(决于龟而成其居邑亦非私意之所/为与三章言文王匪棘其欲之意同)
○丰水有芑武王岂不仕(锄里/反)诒厥孙谋以燕翼子(叶/奖)
(里/反)武王烝哉
集传兴也芑草名仕事诒遗燕安翼敬也子 成王 也
○镐京犹在丰水下流故取以起兴言丰水犹有芑
武王岂无所事乎(郑氏康成曰丰水犹以其润滭生/草武王 …… (第 85b 页)
(足于武也桓桓武王而镐京辟廱则非不/足于文也所谓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文王之什十篇六十六章四百一十四句
集传郑谱此以上为文武时诗以下为 成王
周公时诗今案文王首句即云文王在上则
非文王之诗矣又曰无念尔祖则非武王之
诗矣大明 (第 87b 页)
由于此以戒 成王 此章言文王既没而其神在上昭
明于天是以周邦虽自后稷始封千有馀年而其受
天命则自今始也夫文王在上而 …… (第 2b 页)
(者三有周不显自圣人言之也不显亦世与世之不/显自臣子言之也上章以德言此章以世言惟其德)
(之显是以其传世亦显也上章言文王之德之神此/章以下专言德者周公告戒 成王 固欲其法先王之)
(显德保上天之显命非但欲/其求之窈冥恍惚而已也)
○世之不显厥犹翼翼思皇多士生此 …… (第 4b 页)
(冠/也)盖先代之后统承先王修其礼物作宾于王家(蔡/氏)
(沈曰修其典礼文物不使废坏以/备一王之法也宾以客礼遇之也)时玉不敢变焉而
亦所以为戒也王指 成王 也荩进也言其忠爱之笃
进进无已也无念犹言岂得无念也尔祖文王也○ …… (第 7b 页)
于殷士肤敏祼将于京喟然叹曰大哉天命善不可
不传于后嗣是以富贵无常盖伤微子之事周而痛
殷之亡也
集说(欧阳氏修曰诗人既先引商王子孙以戒 成王/ 又引商之众士以戒周之群臣以谓殷之众士) …… (第 8a 页)
(言其才之美祼将言其职之共黼冔言其服之常以/商之士而服商之服若不改昔日之旧也然以其肤)
(敏之才而奔走于 周王 之庙则今日之命非复昔日/之命矣荩者忠爱之笃惟其忠爱之笃是以欲其监)
(戒之/深也)
○无念尔祖聿( …… (第 8b 页)
(天理物操典礼命讨之柄以临天下故曰配命又曰/配上帝○严氏粲曰德者民之所归得民斯得天不)
(修厥德则失其民而天命去之故宜以殷为鉴也此/章戒 成王 念祖而鉴殷也○蒋氏悌生曰周之受命)
(始于文王后王当思文王所以受命者在于修德而/所谓修德者盖无一时 …… (第 9b 页)
总论(辅氏广曰此诗七章以一章言之首尾只是言/文王与天为一以一篇言之首尾亦是言文王)
(与天为一但首章则专说文王末章则欲 成王 之法/文王耳○王氏柏曰初言文王只如此亹亹然强勉)
(做将去而令闻自至今不已亹亹二字又未足以尽/其形 …… (第 11a 页)
(十有三言敬者七唐虞君臣相传相戒固惟在/于此也故仲虺告汤亦曰钦崇天道尚父告武)
(王亦曰敬胜怠者吉是创业垂统者固在于此/敬而持盈守成者尤在于此敬也然则 成王 所) …… (第 13a 页)
(亦曰曷其奈何弗敬又曰王敬作所又曰不可/不敬德又曰王其疾敬德又两曰惟不敬厥德)
(乃早坠厥命又曰肆惟王其疾敬德其语意/尤为谆复剀切也 成王 之为令主也宜哉)
明明在下赫赫在上(叶辰/羊反)天难忱(市林/反)斯不易(以豉/反)维
王天位殷适( …… (第 13b 页)
集传赋也明明德之明也赫赫命之显也忱信也不
易难也天位天子之位也殷适殷之适嗣也挟有也
○此亦周公戒 成王 之诗将陈文武受命故先言在 …… (第 13b 页)
(正则殷适也使不挟四方其不可保恃如此○范氏/处义曰明明赫赫言周之有德显受天命如此明明)
(则文王所修之德也赫赫则文王所受之命也由 成/王 言之则文王在上由天命言之则文王又在下此)
(诗亦周公作以戒 (第 14a 页)
成王 故既言周之受显命又言天/亦难信为王亦不易如纣无德以当天心遂使之不) …… (第 14a 页)
(王之君则有大公之臣读大明之诗则当知天/人夫妇父子君臣之际安危治乱废兴存亡之)
(机如影响形声之相似皆非苟然也○此诗周/公作以戒 成王 前五章言周三王积德之盛而)
(天命之积亦非一日有人力之所不得与者后/两章言武王顺天应人以伐纣而 (第 23b 页)
克之有非得)
(已者 成王 闻之思天命之不苟集祖宗之于天/下也非苟得则兢兢业业以保守之自有不能)
(已者/矣) …… (第 23b 页)
(地而造若平地则不凿但累土为之谓之为复言于/地上重复为之也若高地则凿为坎谓之为穴其形)
(皆如陶灶复穴/皆开其上取明)家门内之通名也豳地近西戎而苦
寒故其俗如此○此亦周公戒 成王 之诗追述大王
始迁岐周以开王业而文王因之以受天命也此其
首章言瓜之先小后大以比周人始生于漆沮之上 …… (第 24b 页)
(迁曰周家世有哲王其作则垂宪者备矣周公未尝/举古先圣王以为言所以戒者不曰文王则曰武王)
(不曰大王则曰王季盖祖宗之所行正子孙之所法/周公拳拳于 成王 者正欲其守家法以承先业耳)
绵九章章六句
集传一章言在豳二章言至岐三章言定宅四
章言 …… (第 35a 页)
(命似有不得而辞者矣然亦推原之/词耳非谓其有改元称正之事也)馀说见上
篇
集说(辅氏广曰以上三篇皆周公作以戒 成王/ 之诗文王则专美文王之德大明则追述)
(王季大任文王大姒以及武王之德绵则又追/述大王大姜文王之德 (第 35b 页)
而其意则历述其先王)
(积累德业之盛以见 成王 之任大责重不可不/谨戒而保守之耳○黄氏佐曰右三诗乃两君)
(相见之乐也左传所谓及文王之三皆周公 (第 35b 页)
所/作以戒 成王 者后世因诸侯朝见燕享必歌奏)
(以致儆此大雅/所以为大政也)
芃芃(薄红/反)棫(雨逼/反) …… (第 35b 页)
(曰此章本周作宅之始岐周之民乐/就有德皆共刋除树木而营理邑居)乃上帝迁此明
德之君使居其地而昆夷远遁天又为之立贤妃以
助之是以受命坚固而卒 成王 业也
集说(辅氏广曰首八句人事也后四句天命也由天/命时故人事应由人事治故天命从也菑翳则)
(因其 …… (第 53b 页)
(曰大伯知王季之后又有文王之圣必能基成王业/从而让之亦大王之志也是大伯之让上以继大王)
(之志下以 成王 季之业无非为天下之公而不为一之/身之私也○真氏德秀曰王季之友大伯盖其因心)
(本然非以其逊已而后友 …… (第 55b 页)
(不指大王王季文王也文王既列于三后之中则下/武作文武于诗义为复矣即朱子亦阙疑而未定也)
(故先儒都从毛郑之/训以诠经似亦可通)
○王配于京世德作求永言配命 成王 之孚(叶孚/尤反)
集传赋也言武王能继先王之德(苏氏辙曰作起也/起而求其先世之)
(德以继之也○ (第 74b 页)
李氏樗曰武王所以配三后/者则以维世德之求故也起而求以继之也)而长言
合于天理故能 成王 者之信于天下也若暂合而遽
离暂得而遽失则不足以成其信矣
集说(王氏安石曰大王肇基王迹王季其勤王家 (第 74b 页)
文/王大统未集至于武王然后自西自东自南自)
(北无思不服然后能为 成王 之孚○陈氏鹏飞曰三/后之孚著于民久矣至武王配天然后 (第 75a 页)
成王 者之信)
(○严氏粲曰武王所以配三后于京者以其善继述/也所求者先世之德故能长配天命有天下而传无) …… (第 75a 页)
(章二配字不同王配于京是以下而对乎上之辞永/言配命是以人而合乎天之辞有以配对于下而已)
(之德既与先王而为一有以配合乎天而已之心复/与天理而为一此所以能 成王 者之信而为天下之)
(法也然则王者之信岂可以他求哉亦在乎求世德/配天命而已盖世德皆实心之形著而天命 …… (第 75a 页)
(之类乃三后所以造周者即世德所在也○王氏志/长曰武王以作求配命之德继三后而起则天下翕)
(然信之若子之信父母其王也虽百却之亦不可得/矣时迈曰允王维后酌曰实维尔公允师皆言 成王)
( 之孚/也)
○ (第 75b 页)
成王 之孚下土之式永言孝思孝思维则
集传赋也式则皆法也○言武王所以能 (第 75b 页)
成王 者之
信而为四方之法者以其长言孝思而不忘是以其
孝可为法耳(曹氏粹中曰孝思犹舜见尧于羹墙○/徐氏 …… (第 75b 页)
(之德而不知德之可法者本于圣人之孝○朱子曰/武王既成王业天下咸法则之以法其孝思而已盖)
(求其世德而 成王 之孚孝思之至孰大于是○刘氏/瑾曰武王之孝可为天下之法此所以为达孝所谓)
(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此天 …… (第 76a 页)
长言孝思而明哉其嗣先王之事也
集说(辅氏广曰下武六章下章都叠上章一句说独/四章不然者盖承上二章三章两章而言武王)
(既能 成王 者之信又能使天下以其孝思为法故天/下之人皆戴武王而所以应之维是顺德焉至此然)
(后再叠上章一句永言 …… (第 76b 页)
总论(辅氏广曰首章言武王能缵大王王季文王之/绪而有天下中三章言武王善继善述之孝又)
(有常永不已之诚故能 成王 者之信为天下之法以/致天下之爱戴如此末两章又言武王之成效大验)
(如此则其后世子孙亦将善继其先人之 …… (第 78b 页)
(曰孝者通乎古今而无久近贯乎宇宙而无广狭者/也在武王为求德在子孙为绳武在今日为媚兹在)
(万年为有佐孝之/分量固如是也)
下武六章章四句
集传或疑此诗有 成王 字当为康王以后之诗 …… (第 78b 页)
(得天下亦言其配三后之德故中庸言达孝而/此诗言其孝思中庸言孝者善继志述事而此)
(诗言孝亦曰 成王 之孚也)
文王有声遹(尹橘/反)骏(音/峻)有声遹求厥宁遹观厥成文王
烝哉
集传赋也遹义未详疑与聿 …… (第 79a 页)
(孝于前以见作丰乃天与前人之心也○刘氏瑾曰/孝者善继志善述事者也故文王之孝在于伐崇作)
(丰武王之孝在于 成王 之孚文王所求乎子即文王/所以事父者也故曰父作之子述之○朱氏公迁曰)
(肇王迹勤王家先王志在安民久矣 …… (第 81b 页)
(决于龟而成其居邑亦非私意之所/为与三章言文王匪棘其欲之意同)
○丰水有芑武王岂不仕(锄里/反)诒厥孙谋以燕翼子(叶/奖)
(里/反)武王烝哉
集传兴也芑草名仕事诒遗燕安翼敬也子 成王 也
○镐京犹在丰水下流故取以起兴言丰水犹有芑
武王岂无所事乎(郑氏康成曰丰水犹以其润滭生/草武王 …… (第 85b 页)
(足于武也桓桓武王而镐京辟廱则非不/足于文也所谓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文王之什十篇六十六章四百一十四句
集传郑谱此以上为文武时诗以下为 成王
非文王之诗矣又曰无念尔祖则非武王之
诗矣大明 (第 87b 页)
此心不易故曰庶无罪悔以迄于今言周人世世用
心如此也
集说(范氏处义曰后稷虽肇祀而未及郊天之礼以/非天子不可也 周公相成王 郊祀后稷以配天)
(而归功之言○严氏粲曰天生后稷以养民后稷能/教民稼穑以相天故以功封邰而祀宗庙为周 (第 11b 页)
家祭)
(祀之始天心眷之久矣自后稷肇祀以来子孙世修/其业不敢失坠以𫉬罪于天遂至今日得以 成王 业)
(而郊天天之歆飨盖在此耳周之郊也因稷而致所/谓文武之功起于后稷尊后稷以配天不亦宜乎○)
( …… (第 12a 页)
总论(孔氏颖达曰生民诗言尊祖之意以后稷生于/姜嫄而来其文王受命武王除乱以定天下之)
(功其兆本起由于后稷及 周公成王 致太平制礼以/王功起于后稷故推举之以配天经八章上三章言)
(后稷生之所由显异之事下五章言/后稷长而 …… (第 12b 页)
(耳但祭毕之燕射以为乐稽之三礼无/文可考故朱子亦作疑辞而未定也)
○曾孙维主(如字或叶/当口反)酒醴维醹(如主反或/叶奴口反)酌以大斗
(叶肿庾反/或如字)以祈黄耇(叶果五反/或如字)黄耇台(汤来/反)背(叶必/墨反)以
引以翼寿考维祺(音/其)以介景福(叶笔/力反)
集传赋也曾孙主祭者之称今祭毕而燕故因而称
之也(毛氏苌曰曾孙 成王 也○陆氏佃曰周官王燕/则膳夫为献主臣莫敢与君抗礼今此曾孙维)
(主则以尊事黄耇所以为厚也○朱子曰此 (第 18a 页)
诗作于/成王之时则盖谓 成王 也而说者于他诗所谓曾孙)
(皆以为 (第 18a 页)
成/王 则误矣)醹厚也大斗柄长三尺(孔氏颖达曰汉礼/器制度注勺五升)
(径六寸长三尺是也此盖从大器挹之以樽 …… (第 18a 页)
附录(王氏安石曰以祈黄耇则序所谓养老乞言也/○吕氏祖谦曰酌大斗而祈黄耇饮之也颂祷)
(与乞言皆在其中矣不必专指一端也○言黄/耇相导左右 成王 庶其豋寿考而介景福也)
(案此诗汉唐宋诸儒皆衍序说以为周家忠厚亲睦/九族养老乞言遂于末章疏其义因言 (第 19a 页)
成王 以礼在)
(前导引之以礼在旁赞翼之如此尊养老人故得寿/考维吉以受景福朱子则专作老人自相引翼而得) …… (第 19a 页)
(德/也)君子谓王也尔亦指王也○此父兄所以荅行苇
之诗言享其饮食恩意之厚而愿其受福如此也
集说(孔氏颖达曰毛以为 成王 之祭宗庙群臣助之/至旅酬而酌酒终无算爵而皆醉言 (第 20a 页)
成王 既醉)
(之以酒矣又于祭末见惠施先后归俎之事差次二/者之德志意充满又是既饱以德矣君 (第 20a 页)
成王 德能)
(如此当有万年之寿天又大与汝大福也○李氏樗/曰自古人臣之荅其君者惟冀其受福之多也天保) (第 20a 页)
(报上之诗也而其所以报之者不过欲其受遐福故 成王 之群臣其所以荅其君者亦曰万年也○黄氏)
(櫄曰既醉以酒既饱以德酒可醉也德如之何而可/饱哉孔子曰吾食 (第 20a 页)
于少施氏而饱少施氏食我以礼)
(乃所以为饱 成王 之待群臣既醉之以酒又饱之以/德则其所以待群臣之礼至矣是以群臣祈之皆爱)
(君之辞也○辅氏广曰醉酒饱 …… (第 20b 页)
集说(孔氏颖达曰天又光大汝成王与之以昭明使/之永作明君也○曹氏粹中曰天既锡以寿考)
(又助之以昭明则受福无穷○黄氏櫄曰 成王 之德/既昭明矣天如之何而助之盖所谓介尔昭明者所) …… (第 20b 页)
(进而曰介尔昭明昭明有融高朗令终令终有俶其/旨远矣自汉唐宋儒者诠昭明之义都主德以言福)
(元明以来始有专主福而不言德者此传自讲师之/见而非定于朱子况威仪孔时是言 成王 之孝德也) (第 22a 页)
(孝子不匮是言 成王 之孝德所孚也孰谓诗人/之意不原诸君德而徒贡其锡嘏之辞也哉)
○其告维何笾豆静嘉(叶居/何反)朋友攸摄 …… (第 22b 页)
(之于家终焉推之于国达之于天下又安有所穷极/焉故曰孝子不匮惟其孝之不匮也所以转相教化)
(而永锡尔类也○彭氏执中曰观其威仪孔时可以/见 成王 之奉先孝矣固宜有孝子继于其后永久不)
(匮代代相传盖天之锡君以类相从必然之理也○/邹氏泉曰上章言不 …… (第 24a 页)
附录(孔氏颖达曰毛以为成王之时天下太平万物/众多莫不得所其凫鹥之鸟在于泾水之中得)
(其处也既天下太平 成王 祭宗庙之神以其明日绎/而燕尸此时公尸之来与王燕也其来心则安宁不)
(以已实臣之故而不安由王诚心敬之 …… (第 27b 页)
(水鸟在水中及水旁得其所尔在渚在潨在亹皆水/旁尔郑氏曲为分别以譬在宗庙等处者皆臆说也)
(斯论甚当是以朱子亦不从郑而从毛第毛郑遵大/序以诗中尔字指 成王 言朱子谓歌工指主人也然)
(诗在大雅则亦言王者矣毛郑又以 (第 30b 页)
成王 诚敬燕尸/为神所悦故贶之福禄朱子则以公尸燕饮而受其)
(福禄盖疑假乐是公尸之荅凫鹥则此篇不便重言 (第 30b 页)
王之受釐然通考诗之全义凡言祭者皆美主祭之)
(诚敬而获福无归神贶于公尸者且假乐全篇未露/公尸见荅之文故朱子究疑而未敢定则毛郑之指)
(成王 其说亦/未可尽非矣)
凫鹥五章章六句 …… (第 30b 页)
(故天禄之也保安也右助也命命之为天子也自天/申之则又眷顾无穷之意在己之德不已则在天之)
(命无穷也○严氏粲曰言可嘉乐者此 成王 也有显/显之善德宜其在下之民谓万姓以和也宜其在位) …… (第 31b 页)
(米盛于/囊也)辑和戚斧扬钺(孔氏颖达曰戚扬皆斧/钺之别名钺大而斧小)方始
也○旧说召康公(名/奭)以 成王 将涖政当戒以民事故
咏公刘之事以告之曰厚哉公刘之于民也(谢氏枋/得曰周)
(人以忠厚为家法此诗六 …… (第 36b 页)
集说(苏氏辙曰后稷始封邰传于不窋而失其官奔/于戎狄之间再世不显其孙公刘复修后稷之)
(业始居于豳故召公称之以教 成王 ○曹氏粹中曰/于橐于囊则粮聚矣干戈戚扬则兵治矣足食足兵)
(于是乃可以迁○张氏栻曰公刘迁国已与百姓 …… (第 37a 页)
集传兴也泂远也行潦流潦也(孔氏颖达曰行道上/雨水流聚故云流潦)
(也/)餴烝米一熟而以水沃之乃再烝也饎酒食也君
子指王也○旧说以为召康公戒 成王 言远酌彼行
潦挹之于彼而注之于此(孔氏颖达曰彼器挹之而/注于此器盖以潦水之浊)
(置之大器以澄之 …… (第 45b 页)
(此以小物之功用兴大德之功用明人君不可无岂/弟之德也夫以文王之盛德至极无加乃得称为岂)
(弟召公以此期之 成王 则其戒君之意远矣○吕氏/楠曰行潦餴饎污洁不同也然挹彼注兹污者亦可)
(洁用之君子与民上下殊分也然 …… (第 46a 页)
总论(邹氏泉曰此诗见民之休戚在下而其机则系/于上词虽袖美而意则实以劝戒之召公之善)
(于告君如此厥后 成王 祇勤于德夙夜以绥兆民/而六服群辟罔不承德盖深有得于召公之训者)
泂酌三章章五句
有卷(音/权)者 …… (第 47a 页)
(曰岂弟君子乐于循理而以平易近民人君/之德也故诗人美人君之德必以岂弟称之)矢陈也
○此诗旧说亦召康公作疑公从 成王 游歌于卷阿 …… (第 47a 页)
(案卷阿首章毛以为兴郑王以为比朱子以为赋吕/以为三说相须其义始备然诗言岂弟君子毛郑俱)
(作贤人看故比兴可通朱子作 成王 看则比兴无所/取故疑召公从王游于卷阿之上而为赋也毛郑之)
(于此章诗义似纡曲/不若朱传为直捷矣) …… (第 48a 页)
(先公/字)自此至第四章皆极言寿考福禄之盛以广王
心而歆动之五章以后乃告以所以致此之由也
集说(辅氏广曰伴奂尔游矣言 成王 当此闲暇而来/游于此也优游尔休矣 (第 48b 页)
成王 于此优游而自)
(得其休也岂弟君子呼 (第 48b 页)
成王 以为乐易君子也观成/王闲暇优游于此则其乐易可知矣俾尔弥尔性谓) …… (第 48b 页)
(○朱氏善曰当闲暇之时享和平之福此其已然者/也又当使尔终其寿命以保之于无穷周之先公皆)
(能享寿考福禄之盛 成王 以持盈守成之主而欲似/先公之善始善终则所以致此者必自有其道矣此)
(所以广王心而歆动之也○姚氏舜牧 …… (第 49a 页)
附录(王氏安石曰弥者充而成之使无閒之谓也○/董氏逌曰能充其性则能似其先君矣○吕氏)
(祖谦曰自此章以下皆召公陈其咏歌之辞也国家/闲暇君臣游衍可谓伴奂而优游矣所愿乎 成王 者)
(惟充其性似先公之克终而已俾尔者祝辞也弥尔/性者祝其进益成就至于无亏阙之地也似先公者) (第 49a 页)
(召公周之尊老故其祝 成王 远本/先公不忘旧也祝之所以戒之也)
(案俾尔弥尔性毛郑以为终女之性命朱子从之作/寿考上讲宋元诸儒以 …… (第 49b 页)
集传赋也茀嘏皆福也(曹氏粹中曰草多谓之茀/茀禄言得福之蕃茂也)常
常享之也
集说(吕氏祖谦曰自二章至此章皆叹美祝戒之辞/虽未及于求贤然 成王 所以弥尔性而似先公)
(主百神而常纯嘏者果何以致之乎其意盖在其中/矣○姚氏舜牧曰周自文武受命以至今 …… (第 50b 页)
(盛之处贤者出潜离隐而逄致治之时也其相遇之/盛既如此必君尽其礼犹菶萋然则臣得展其所蕴)
(犹雍喈然其相与之盛当如此今而贤者集/于王朝矣而礼意之隆则有望于 成王 也)
○君子之车既庶且多君子之马既闲且驰(叶唐/何反)矢诗
不多维以遂歌
集传赋也承上章之兴也菶菶 …… (第 54b 页)
(也终言矢诗不多即其实而言之也○王氏日休曰/此诗非不多也召公以为不多者爱君之心无已也)
总论(范氏处义曰召公进戒曰求贤足矣必曰吉士/吉人何也周公作立政以告 成王 亦曰其勿以)
(憸人其惟吉士盖憸利之人常近于薄吉善之士常/近于厚使人主于用人之际必求吉善之士而信任 (第 55b 页)
)
(之虽其天资静重不求赫赫之名诚足以寿风俗之/脉为国家之福也○朱子曰召康公戒 成王 其始只)
(说个好意思如岂弟君子皆 (第 55b 页)
成王 纯嘏尔常之类/皆说优游享福之事至有冯有翼以下方说用贤大)
(抵告人之法亦当如此须先令人歆羡此事则其 …… (第 55b 页)
(不自得人始/也先生颔之)
卷阿十章六章章五句四章章六句
集说(严氏粲曰康公三诗皆作于 成王 将涖政/之初公刘泂酌皆直述之辞惟卷阿宛转)
(反覆使人再三歌咏而后悟/盖其深意所寓实在此篇也) …… (第 56a 页)
寇虐无畏之人止(沈氏守正曰无纵谓明/以烛之断以绝之也)然后柔远
能迩而王室定矣穆公名虎康公之后厉王名胡 成
王 七世孙也
集说(辅氏广曰同列之君子相戒无纵诡随则无良/之人不敢肆而寇虐无忌惮之人亦且消沮退)
( …… (第 57a 页)
(之事矣○邹氏泉曰逑聚也聚其涣散之心而一之/也○王以安民为休远小人以安民则民聚而中国)
(惠享天下治安之美所以 成王 者之休也○沈氏守/正曰当时非真有除奸之成劳曰无弃尔劳者重其) (第 58a 页)
心如此也
集说(范氏处义曰后稷虽肇祀而未及郊天之礼以/非天子不可也 周公相成王 郊祀后稷以配天)
(而归功之言○严氏粲曰天生后稷以养民后稷能/教民稼穑以相天故以功封邰而祀宗庙为周 (第 11b 页)
家祭)
(祀之始天心眷之久矣自后稷肇祀以来子孙世修/其业不敢失坠以𫉬罪于天遂至今日得以 成王 业)
(而郊天天之歆飨盖在此耳周之郊也因稷而致所/谓文武之功起于后稷尊后稷以配天不亦宜乎○)
( …… (第 12a 页)
总论(孔氏颖达曰生民诗言尊祖之意以后稷生于/姜嫄而来其文王受命武王除乱以定天下之)
(功其兆本起由于后稷及 周公成王 致太平制礼以/王功起于后稷故推举之以配天经八章上三章言)
(后稷生之所由显异之事下五章言/后稷长而 …… (第 12b 页)
(耳但祭毕之燕射以为乐稽之三礼无/文可考故朱子亦作疑辞而未定也)
○曾孙维主(如字或叶/当口反)酒醴维醹(如主反或/叶奴口反)酌以大斗
(叶肿庾反/或如字)以祈黄耇(叶果五反/或如字)黄耇台(汤来/反)背(叶必/墨反)以
引以翼寿考维祺(音/其)以介景福(叶笔/力反)
集传赋也曾孙主祭者之称今祭毕而燕故因而称
之也(毛氏苌曰曾孙 成王 也○陆氏佃曰周官王燕/则膳夫为献主臣莫敢与君抗礼今此曾孙维)
(主则以尊事黄耇所以为厚也○朱子曰此 (第 18a 页)
诗作于/成王之时则盖谓 成王 也而说者于他诗所谓曾孙)
(皆以为 (第 18a 页)
成/王 则误矣)醹厚也大斗柄长三尺(孔氏颖达曰汉礼/器制度注勺五升)
(径六寸长三尺是也此盖从大器挹之以樽 …… (第 18a 页)
附录(王氏安石曰以祈黄耇则序所谓养老乞言也/○吕氏祖谦曰酌大斗而祈黄耇饮之也颂祷)
(与乞言皆在其中矣不必专指一端也○言黄/耇相导左右 成王 庶其豋寿考而介景福也)
(案此诗汉唐宋诸儒皆衍序说以为周家忠厚亲睦/九族养老乞言遂于末章疏其义因言 (第 19a 页)
成王 以礼在)
(前导引之以礼在旁赞翼之如此尊养老人故得寿/考维吉以受景福朱子则专作老人自相引翼而得) …… (第 19a 页)
(德/也)君子谓王也尔亦指王也○此父兄所以荅行苇
之诗言享其饮食恩意之厚而愿其受福如此也
集说(孔氏颖达曰毛以为 成王 之祭宗庙群臣助之/至旅酬而酌酒终无算爵而皆醉言 (第 20a 页)
成王 既醉)
(之以酒矣又于祭末见惠施先后归俎之事差次二/者之德志意充满又是既饱以德矣君 (第 20a 页)
成王 德能)
(如此当有万年之寿天又大与汝大福也○李氏樗/曰自古人臣之荅其君者惟冀其受福之多也天保) (第 20a 页)
(报上之诗也而其所以报之者不过欲其受遐福故 成王 之群臣其所以荅其君者亦曰万年也○黄氏)
(櫄曰既醉以酒既饱以德酒可醉也德如之何而可/饱哉孔子曰吾食 (第 20a 页)
于少施氏而饱少施氏食我以礼)
(乃所以为饱 成王 之待群臣既醉之以酒又饱之以/德则其所以待群臣之礼至矣是以群臣祈之皆爱)
(君之辞也○辅氏广曰醉酒饱 …… (第 20b 页)
集说(孔氏颖达曰天又光大汝成王与之以昭明使/之永作明君也○曹氏粹中曰天既锡以寿考)
(又助之以昭明则受福无穷○黄氏櫄曰 成王 之德/既昭明矣天如之何而助之盖所谓介尔昭明者所) …… (第 20b 页)
(进而曰介尔昭明昭明有融高朗令终令终有俶其/旨远矣自汉唐宋儒者诠昭明之义都主德以言福)
(元明以来始有专主福而不言德者此传自讲师之/见而非定于朱子况威仪孔时是言 成王 之孝德也) (第 22a 页)
(孝子不匮是言 成王 之孝德所孚也孰谓诗人/之意不原诸君德而徒贡其锡嘏之辞也哉)
○其告维何笾豆静嘉(叶居/何反)朋友攸摄 …… (第 22b 页)
(之于家终焉推之于国达之于天下又安有所穷极/焉故曰孝子不匮惟其孝之不匮也所以转相教化)
(而永锡尔类也○彭氏执中曰观其威仪孔时可以/见 成王 之奉先孝矣固宜有孝子继于其后永久不)
(匮代代相传盖天之锡君以类相从必然之理也○/邹氏泉曰上章言不 …… (第 24a 页)
附录(孔氏颖达曰毛以为成王之时天下太平万物/众多莫不得所其凫鹥之鸟在于泾水之中得)
(其处也既天下太平 成王 祭宗庙之神以其明日绎/而燕尸此时公尸之来与王燕也其来心则安宁不)
(以已实臣之故而不安由王诚心敬之 …… (第 27b 页)
(水鸟在水中及水旁得其所尔在渚在潨在亹皆水/旁尔郑氏曲为分别以譬在宗庙等处者皆臆说也)
(斯论甚当是以朱子亦不从郑而从毛第毛郑遵大/序以诗中尔字指 成王 言朱子谓歌工指主人也然)
(诗在大雅则亦言王者矣毛郑又以 (第 30b 页)
成王 诚敬燕尸/为神所悦故贶之福禄朱子则以公尸燕饮而受其)
(福禄盖疑假乐是公尸之荅凫鹥则此篇不便重言 (第 30b 页)
王之受釐然通考诗之全义凡言祭者皆美主祭之)
(诚敬而获福无归神贶于公尸者且假乐全篇未露/公尸见荅之文故朱子究疑而未敢定则毛郑之指)
(成王 其说亦/未可尽非矣)
凫鹥五章章六句 …… (第 30b 页)
(故天禄之也保安也右助也命命之为天子也自天/申之则又眷顾无穷之意在己之德不已则在天之)
(命无穷也○严氏粲曰言可嘉乐者此 成王 也有显/显之善德宜其在下之民谓万姓以和也宜其在位) …… (第 31b 页)
(米盛于/囊也)辑和戚斧扬钺(孔氏颖达曰戚扬皆斧/钺之别名钺大而斧小)方始
也○旧说召康公(名/奭)以 成王 将涖政当戒以民事故
咏公刘之事以告之曰厚哉公刘之于民也(谢氏枋/得曰周)
(人以忠厚为家法此诗六 …… (第 36b 页)
集说(苏氏辙曰后稷始封邰传于不窋而失其官奔/于戎狄之间再世不显其孙公刘复修后稷之)
(业始居于豳故召公称之以教 成王 ○曹氏粹中曰/于橐于囊则粮聚矣干戈戚扬则兵治矣足食足兵)
(于是乃可以迁○张氏栻曰公刘迁国已与百姓 …… (第 37a 页)
集传兴也泂远也行潦流潦也(孔氏颖达曰行道上/雨水流聚故云流潦)
(也/)餴烝米一熟而以水沃之乃再烝也饎酒食也君
子指王也○旧说以为召康公戒 成王 言远酌彼行
潦挹之于彼而注之于此(孔氏颖达曰彼器挹之而/注于此器盖以潦水之浊)
(置之大器以澄之 …… (第 45b 页)
(此以小物之功用兴大德之功用明人君不可无岂/弟之德也夫以文王之盛德至极无加乃得称为岂)
(弟召公以此期之 成王 则其戒君之意远矣○吕氏/楠曰行潦餴饎污洁不同也然挹彼注兹污者亦可)
(洁用之君子与民上下殊分也然 …… (第 46a 页)
总论(邹氏泉曰此诗见民之休戚在下而其机则系/于上词虽袖美而意则实以劝戒之召公之善)
(于告君如此厥后 成王 祇勤于德夙夜以绥兆民/而六服群辟罔不承德盖深有得于召公之训者)
泂酌三章章五句
有卷(音/权)者 …… (第 47a 页)
(曰岂弟君子乐于循理而以平易近民人君/之德也故诗人美人君之德必以岂弟称之)矢陈也
○此诗旧说亦召康公作疑公从 成王 游歌于卷阿 …… (第 47a 页)
(案卷阿首章毛以为兴郑王以为比朱子以为赋吕/以为三说相须其义始备然诗言岂弟君子毛郑俱)
(作贤人看故比兴可通朱子作 成王 看则比兴无所/取故疑召公从王游于卷阿之上而为赋也毛郑之)
(于此章诗义似纡曲/不若朱传为直捷矣) …… (第 48a 页)
(先公/字)自此至第四章皆极言寿考福禄之盛以广王
心而歆动之五章以后乃告以所以致此之由也
集说(辅氏广曰伴奂尔游矣言 成王 当此闲暇而来/游于此也优游尔休矣 (第 48b 页)
成王 于此优游而自)
(得其休也岂弟君子呼 (第 48b 页)
成王 以为乐易君子也观成/王闲暇优游于此则其乐易可知矣俾尔弥尔性谓) …… (第 48b 页)
(○朱氏善曰当闲暇之时享和平之福此其已然者/也又当使尔终其寿命以保之于无穷周之先公皆)
(能享寿考福禄之盛 成王 以持盈守成之主而欲似/先公之善始善终则所以致此者必自有其道矣此)
(所以广王心而歆动之也○姚氏舜牧 …… (第 49a 页)
附录(王氏安石曰弥者充而成之使无閒之谓也○/董氏逌曰能充其性则能似其先君矣○吕氏)
(祖谦曰自此章以下皆召公陈其咏歌之辞也国家/闲暇君臣游衍可谓伴奂而优游矣所愿乎 成王 者)
(惟充其性似先公之克终而已俾尔者祝辞也弥尔/性者祝其进益成就至于无亏阙之地也似先公者) (第 49a 页)
(召公周之尊老故其祝 成王 远本/先公不忘旧也祝之所以戒之也)
(案俾尔弥尔性毛郑以为终女之性命朱子从之作/寿考上讲宋元诸儒以 …… (第 49b 页)
集传赋也茀嘏皆福也(曹氏粹中曰草多谓之茀/茀禄言得福之蕃茂也)常
常享之也
集说(吕氏祖谦曰自二章至此章皆叹美祝戒之辞/虽未及于求贤然 成王 所以弥尔性而似先公)
(主百神而常纯嘏者果何以致之乎其意盖在其中/矣○姚氏舜牧曰周自文武受命以至今 …… (第 50b 页)
(盛之处贤者出潜离隐而逄致治之时也其相遇之/盛既如此必君尽其礼犹菶萋然则臣得展其所蕴)
(犹雍喈然其相与之盛当如此今而贤者集/于王朝矣而礼意之隆则有望于 成王 也)
○君子之车既庶且多君子之马既闲且驰(叶唐/何反)矢诗
不多维以遂歌
集传赋也承上章之兴也菶菶 …… (第 54b 页)
(也终言矢诗不多即其实而言之也○王氏日休曰/此诗非不多也召公以为不多者爱君之心无已也)
总论(范氏处义曰召公进戒曰求贤足矣必曰吉士/吉人何也周公作立政以告 成王 亦曰其勿以)
(憸人其惟吉士盖憸利之人常近于薄吉善之士常/近于厚使人主于用人之际必求吉善之士而信任 (第 55b 页)
)
(之虽其天资静重不求赫赫之名诚足以寿风俗之/脉为国家之福也○朱子曰召康公戒 成王 其始只)
(说个好意思如岂弟君子皆 (第 55b 页)
成王 纯嘏尔常之类/皆说优游享福之事至有冯有翼以下方说用贤大)
(抵告人之法亦当如此须先令人歆羡此事则其 …… (第 55b 页)
(不自得人始/也先生颔之)
卷阿十章六章章五句四章章六句
集说(严氏粲曰康公三诗皆作于 成王 将涖政/之初公刘泂酌皆直述之辞惟卷阿宛转)
(反覆使人再三歌咏而后悟/盖其深意所寓实在此篇也) …… (第 56a 页)
寇虐无畏之人止(沈氏守正曰无纵谓明/以烛之断以绝之也)然后柔远
能迩而王室定矣穆公名虎康公之后厉王名胡 成
王 七世孙也
集说(辅氏广曰同列之君子相戒无纵诡随则无良/之人不敢肆而寇虐无忌惮之人亦且消沮退)
( …… (第 57a 页)
(之事矣○邹氏泉曰逑聚也聚其涣散之心而一之/也○王以安民为休远小人以安民则民聚而中国)
(惠享天下治安之美所以 成王 者之休也○沈氏守/正曰当时非真有除奸之成劳曰无弃尔劳者重其) (第 58a 页)
三十一篇多周公所定(郑氏康成曰周颂者周室/成功致太平德洽之诗其)
(作在周公摄政成王即位之初○孔氏颖达曰成/康之间四十馀年刑错不用则 成王 终世太平正) …… (第 1a 页)
(可谓太平不应有颂明堂位谓周公六年朝诸侯/于明堂制礼作乐然则周颂三十一篇其皆出于)
(周公之手欤○朱子曰周公相武王 成王 天下既/平作为乐章荐之郊庙所谓周颂也然其篇第之)
(先后则不可究矣又/其间多阙文疑义焉)而亦或有 …… (第 2a 页)
(斯乃宗庙之正歌非燕飨之常乐也○孔氏颖达/曰言颂声者此颂声由其时之君德洽于民而作)
(则颂声系于所兴之君不系于所歌之主故周颂/三十一篇左方中皆以为周公 成王 之颂也以其)
(虽咏往事显祖业昭文德述武功皆令歌颂述之/以美今时不为祖父之颂矣显其父祖之功所以) (第 3a 页)
(颂子孙也故时迈之等尽为武王之事要归颂声/于周公 成王 也○徐氏积曰诗之有颂所以明盛)
(德而告成功虽有文王之业武王之功微 (第 3a 页)
成王 周/公则不作矣是太平之事也其商颂散亡特附之)
(而已子不欲绝一代之事因其所得而附之非有/所褒贬也 …… (第 3a 页)
(因礼而作颂非如风雅之诗有徒作而不用者也/文武之世天下未平礼乐未备则颂有所未暇至)
(周公 成王 天下既平制礼作乐而为诗以歌之于/是颂声始作然其篇第之先后则不可究矣考之)
(以其时则不伦求之以其 …… (第 3b 页)
此周公既成洛邑而朝诸侯因率之以祀文王之乐
歌(曹氏粹中曰洛诰周公告王曰王肇称殷礼祀于/新邑予齐百工伻从王于周则是 成王 就新邑祀) (第 4a 页)
(文武周公率诸侯以从之耳○李氏樗曰周公朝诸/侯者特相 成王 以朝诸侯而已周公非自居南面而)
(受诸侯/之朝也)言于穆哉此清静之庙其助祭之公侯皆敬
且和而其执 …… (第 4b 页)
(其在天而奔走其在庙者言文王之泽久而不忘也/○范氏处义曰文王雍雍在宫肃肃在庙则诗人尝)
(以肃雍形容文王之德矣今助祭之诸侯皆能肃雍/是知体文王之德者○吕氏祖谦曰 成王 祭主也周)
(公及助祭之诸侯皆显相也济济多士广言助祭之/人凡执事者皆在也秉文之德显相多士凡助祭者) (第 5a 页)
(莫不秉文之德也相维辟公天子穆穆言显相之肃/雍则 成王 穆然奉祭之气象不言可见矣○胡氏一) …… (第 5a 页)
笃厚之而不忘也(郑氏康成曰欲后王/皆厚行之非维今也)
集说(范氏处义曰于己则大顺我文王之所为于孙/子则勉其益笃厚而不忘则可以收文王之遗)
(泽矣由 成王 以下皆文王之曾孙也○严氏粲曰文/王之德我当有以收之使不失坠惟在大顺文王之)
(德而已其者自期之辞大 …… (第 9a 页)
(之辟公诚敬以格神而降我以/福实辟公锡兹祉福之大也)
附录(欧阳氏修曰锡兹祉福毛以为文王锡之郑以/为天锡之据序言 成王 新即政诸侯来助祭于) …… (第 12b 页)
(庙则祉福当为文武所锡宜从毛义为是○范氏处/义曰助祭诸侯即洛诰所谓王在新邑烝祭岁之时)
(也○严氏粲曰 成王 即政之初周兴未久也其助祭/诸侯往往身佐文武以定天下者故言汝有功德之)
(辟公锡我以此福矣谓其夹辅以 …… (第 13a 页)
(而不释也○范氏处义曰能用人则彊四方无不从/其令能务德则显百辟无不法其行此之谓永保勿)
(失之/道)
总论(欧阳氏修曰诗人述 成王 初见于庙诸侯来/助祭既祭而君臣受福自相敕戒之辞也)
烈文一章十三句
集传此篇以公疆两韵相叶 …… (第 15b 页)
亦可互用也(刘氏瑾曰第一句与第六第七句/相叶第三句与第五第八第十三)
(句相叶亦隔/互叶韵也)
(案序烈文成王即政诸侯助祭也孔颖达解之曰 成/王 即政诸侯助祭之乐也谓周公居摄七年致政 (第 15b 页)
成)
(王 成王乃祭祖考戒诸侯集传以为此祭于宗庙而/献助祭诸侯之乐歌不专属成王槩言诸侯助祭锡) (第 15b 页)
(句相叶亦隔/互叶韵也)
(案序烈文成王即政诸侯助祭也孔颖达解之曰成/王即政诸侯助祭之乐也谓周公居摄七年致政成)
(王 成王 乃祭祖考戒诸侯集传以为此祭于宗庙而/献助祭诸侯之乐歌不专 (第 15b 页)
成王 槩言诸侯助祭锡) …… (第 15b 页)
(其一篇之意则在于大王之荒文王之康子孙之保/而不独归之天也大王迁岐从之者如归市文王徽)
(柔懿恭以保民不遑暇食以和民人心愈固而天命/愈不可易 成王 以为积于前者如此其至继于后者)
(其敢有忽心哉曰子孙保之归其功于前/人勉其效于后世是岂独归于天而已 …… (第 17b 页)
(心也○朱氏倬曰天作祭大王之诗又兼言文/王大武祭武王而益言文王盖祭父而并及其)
(子者所以表其有后也祭子而/及其父者所以表其有自也)
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 成王 不敢康夙夜基命宥密于
(音/乌)缉熙单厥心肆其靖之 (第 18b 页)
集传赋也二后文武也 成王 名诵武王之子也(问昊/天有)
(成命诗 (第 19a 页)
成王 不敢康诗传皆断以为 (第 19a 页)
成王诵 某问下/武言 (第 19a 页)
成王 之孚如何朱子曰这个且只得做武王说)
(○刘氏瑾曰朱子于下武诗 (第 19a 页)
成王 二字则辨先儒之/误而谓非王诵之谥于此诗 (第 19a 页)
成王 字则正先儒之误)
(而以为谥名/固各有当也)基积累于下以承藉乎上者也宥宏深
也密静密也(何氏楷曰 (第 19a 页)
宥说文云宽也密当依新书/作谧说文云静语也一曰无声也礼仲)
(尼燕居篇孔子曰夙夜基命宥密无声/之乐也今案密通为谧乃无声之义)于叹辞靖安
也○此诗多道 成王 之德疑 (第 19a 页)
成王 之诗也言天祚
周以天下既有定命而文武受之 (第 19a 页)
成王 继之又能 (第 19a 页)
不敢康宁而其夙夜积德以承藉天命者又宏深而
静密是能继续光明文武之业而尽其心(张氏彩曰 成王 之缉)
(熙与文祖亦当有 (第 19b 页)
成王 之缉熙乃是常自提醒书/所谓祇勤于德夙夜不怠嗣守文武大训无敢昏渝)
(者是/已)故今能安靖天下而保其 (第 19b 页)
所受之命也国语叔
向引此诗而言曰是道 成王 之德也 (第 19b 页)
成王 能明文昭
定武烈者也以此證之则其为 (第 19b 页)
成王 之诗无疑矣
(濮氏一之曰朱文公采欧公时世论以斥序之非而/独表章国语说断其无可疑今观基命定命之语意) (第 19b 页)
(与洛诰合其为颂 成王 审矣何/必委曲谓文武成此王业乎) …… (第 19b 页)
(天之命者在是所以继先王之业者在是而皆不外/乎此心故又以单厥心终焉今日所以能安靖天下)
(而保其所受之命/者是 成王 之赐也)
总论(徐氏凤彩曰成命谓不易之命也周家天命所/归历千有馀年而不易故曰成命文武受命与) (第 20a 页)
(天下更始 成王 基命与天/下休息所以终文武之功)
昊天有成命一章七句
集传此康王以后之诗(问康王如何无诗朱 (第 20b 页)
子/曰昊天有成命之类便)
(是康王诗而今却要解那 成王 做 (第 20b 页)
成王 业费/尽气力要解从那王业上去不知怎生地)
附录(序昊天有成命郊祀天地也○郑氏康成/曰有成命者言 …… (第 20b 页)
(同助言天可以兼地故辞不及地序知其因此/二祭而作故具言之○此诗作在成王之初不)
(得称成之谥所言 成王 有涉 (第 21a 页)
成王 之嫌韦昭云/谓文武修已自勤成其王功非谓 (第 21a 页)
周成王 身也)
(郑贾唐说皆然是时人有疑是 (第 21a 页)
成王 身者故辨/之也○杜氏佑曰周制禋祀毕献之后天子舞)
(六代之乐若感帝及迎气即天子舞当代之乐/其乐 (第 21a 页)
章用昊天有成命也古制天子亲在舞位)
(○苏氏辙曰此诗有 成王 不敢康而执竞有不/显成康世或以为此言 (第 21a 页)
成王诵 康王钊也然则)
(周颂有康王子孙之诗矣周公制礼礼之所及/乐必从之乐之所及诗必从之故颂之施于礼) (第 21a 页)
(乐者备矣后世无容易之且诗曰 成王 不敢康/夙夜基命宥密又曰自彼成康奄有四 (第 21a 页)
成王)
(
非基命之君而周之奄/有四方非自成康始也)
(案昊天有成命诗自古序以至汉唐诸儒皆以为郊/祀天地之乐歌 (第 21a 页)
文武受天命成其为王业其诗作在)
(周公 成王 之世宋诸儒亦遵其说惟欧阳修以昊天/有成命之 (第 21b 页)
成王 执竞之成康噫嘻之 (第 21b 页)
成王 谓 (第 21b 页)
成王诵)
( 康王钊也朱子初亦从毛郑之诂后定集传援国语/从欧说以为祭 (第 21b 页)
成王 之诗盖依经为解辞无纡曲当)
(为正说矣然后儒遵之者固众而竖议以申序说者/亦不少其意谓周公制礼作乐颂 …… (第 21b 页)
(孔子删诗雅颂得所既以颂为周公所作不应有康/昭以后之诗若康昭之诗次于我将时迈及思文大)
(武之前似非得所且禋祀大典文公何得无诗一疑/也国语叔向引诗朱子作 成王诵 解亦可然国语载)
(穆叔聘晋乐及鹿鸣而后拜晋侯使人问焉对曰先/乐金奏肆夏繁遏渠天子所以飨元侯也故不 …… (第 21b 页)
(之对称执竞为先王飨元侯所用又不可为昭王以/后诗矣二疑也然要皆未识朱子虚公之心耳颂首)
(集传云周颂三十一篇多周公所定则即郑笺据周/礼以诠诗之说也又云亦或有 成王 以后之诗夫据)
(经文以解诗而犹曰或曰疑者朱子何尝蔑视古昔/哉宋黄震曰古注晦庵凡二说在学者详之是矣 …… (第 22a 页)
(诸儒正持此二义至今不决看来只得以文王/配且周公所制之礼不知在武王之时在成王)
(之时若在 成王 则文王乃其祖也亦自可见又/问继周者如何曰只得以有功德之祖配之○)
(昔者周公宗祀文王于明堂乃不 …… (第 26b 页)
(之言不专/尚威严也)而四方诸侯莫不震惧又能怀柔百神(曹/氏)
(粹中曰祭法云有天下者祭百/神故巡守所至百神皆祭焉)以至于河之深广岳
之崇高而莫不感格则是信乎 周王 之为天下君矣
(李氏樗曰人神各得其所/信乎王能尽为君之道也)
集说(孔氏颖达曰笺云甫动之以威则莫 …… (第 28b 页)
(而化天下师道也赏罚者天子之大权教化者天下/之大务而能兼举之则上天作之君师之意以慰信)
(乎 周王 之能保天命而/昊天之子我为有常矣)
总论(朱氏善曰实右序有周所以见天眷之隆也故/使之治人而人无不治 …… (第 30b 页)
(见武王所以得天下所以保天下者皆无愧也/武王巡守之事诗有时迈书有武城时迈告祭)
(之乐章也武城识其政事以示天下来世也庚/戌柴望大告武城此告祭怀柔之实也昭我 周)
(王
天休震动此莫不震叠之实也庶邦冢君暨/百工受命于周此式序在位之实也偃武修文)
(归马放牛此非戢櫜 (第 31b 页)
之意乎建官位事重民五/教惇信明义崇德报功此非懿德以保之乎)
执竞武王无竞维烈不显成康上帝是皇
集传赋也此祭武王 成王 康王之诗竞强也言武王
持其自强不息之心(何氏楷曰执竞以德之刚言敬/胜怠义胜欲纯守此心如执持)
( (第 32a 页)
而不失/者然)故其功烈之盛天下莫得而竞(何氏楷曰无/竞维烈以兴)
(王之功业言烈本火猛之义/功之光且盛者亦以烈名之)岂不显哉 成王 康王之
德亦上帝之所君也 …… (第 32a 页)
(三王无其例然武王有世室则必有专祭/矣岂昭王以后祭武世室而配以成康欤)
附录(李氏樗曰欧阳公曰昊天有成命曰 成王/ 不敢康夙夜基命宥密则 (第 34b 页)
成王 者 (第 34b 页)
成王 也)
(当是康王已后之诗而毛郑之说以颂皆是成/王时作遂以 (第 34b 页)
成王 为成此王功不敢康执竞之)
(诗曰自彼成康奄有四方则成康者乃 (第 34b 页)
成王 康/王也当是昭王已后之诗而毛氏以为成大功)
(而安之郑氏以为成安祖考之道观毛郑之说/虽不如欧阳 …… (第 34b 页)
(王之时但持盈守成而已不可以为基命也今/曰基命则非持盈守成也执竞之祀武王如果)
(是成康则是祀武王之诗其言成康之文如此/其屡言武王无几矣岂古人祀先祖之意乎不)
(当以 成王 康王为说书曰 (第 35a 页)
成王 畏相又曰惟助/成王德书之所言不是周 (第 35a 页)
成王 矣○郝氏敬)
(曰祀成康则此诗作于康王以后周之礼乐定/自周公是篇所谓遏即韶夏者也礼牲出入奏) (第 35a 页)
(韶夏天子以遏飨元侯康王以后昭穆之季未/闻有继周公作礼乐者矣即有新声岂可以配)
(九夏乎云成康者武王成功康定天下犹酒诰/言 成王 大诰言宁王云尔凡诗书言武成康宁)
(多颂武王而王诵王钊率祖考以为/谥耳岂凡言成康者即为二王乎) …… (第 35a 页)
(务农事也如何新畬问所治之新畬今如何也新田/则费工多故举新以该旧也命甸徒具农器者尽人)
(事也奄观铚艾/者徯天命也)
总论(辅氏广曰命他官皆无诗而特命农官则有诗/者周人以农事开国故 成王 周公特作诗以戒)
(敕之以重其事也○胡氏绍曾曰先王深知生民之/仁起于菽粟故农事尝首天下之政周官一书 …… (第 40b 页)
臣工一章十五句
噫嘻 成王 既昭假(音/格)尔率时农夫播厥百榖骏发尔私
终三十里亦服尔耕十千维耦(叶音/拟)
集传赋也噫嘻亦叹 …… (第 42a 页)
(里则百夫为三十三里馀百步即三分里之一为少/半里是三十三里又少半里也○何氏楷曰三百步)
(为一/里)耦二人并耕也○此连上篇亦戒农官之辞昭
假尔犹言格汝众庶盖 成王 始置田官而尝戒命之
也尔当率是农夫播其百榖使之大发其私田皆服
其耕事万人为耦而并耕也盖耕本以二人 …… (第 42b 页)
(数井田以九为数井/田沟洫决不可合)苏氏曰民曰雨我公田遂及我
私而君曰骏发尔私终三十里其上下之间交相忠
爱如此
集说(朱氏善曰 成王 既置田官而戒命之后王复遵/其法而重戒之率时农夫农官之职也播厥百)
(榖农夫之事也终三十里欲其地之无 …… (第 43a 页)
(播种耕田之事是重榖为之祈祷戒民使劝农业故/作者因其祷祭而述其农事○毛以为成是王事之)
(王谓周公 成王 也王既已政教光明如此犹能敬重/农事率是典田之官令之教民耕田终于三十里欲)
(使各极其望无不垦耕及时 …… (第 43b 页)
集说(李氏樗曰二王之后来助祭容止可观在国则/国人爱之在周则周人爱之则可以有誉矣又)
(从而勉之欲其夙夜匪懈然后德音不已是所谓爱/人以德也 成王 告微子曰与国咸休永世无穷又曰)
(俾我有周无斁亦此意也○朱氏公迁曰无恶之者/言皆爱之也无厌之者言皆 …… (第 46b 页)
(故曰/成)独言二王后者犹言虞宾在位我有嘉客盖尤
以是为盛耳(谢氏枋得曰舜作乐而曰虞宾在位祖/考来格 成王 合乐而曰先祖是听我客)
(戾止以先代之后与先祖并言尊之至也书曰崇德/象贤统承先王修其礼物非尊其后尊 …… (第 52b 页)
(侯独详盖得万国之欢心以/祀其先王乃天子之孝也)
附录(序雍禘大祖也○郑氏康成曰禘大祭也大祖/谓文王○孔氏颖达曰周公 成王 禘文王之事)
(也知大祖谓文王者以经云假哉皇考又言文武维/后是此皇考为天下之人后明非后稷若是后稷则 …… (第 57b 页)
(安石曰皇考武王也烈考谓文王也○吕氏祖谦曰/礼不王不禘周所以王天下得行禘礼于大祖者皆)
(文王武王之功也故 成王 于禘之时推其得禘之由/播之乐歌以告大祖曰大哉我皇考武王绥予小子)
(以已成之业其君臣贤圣再造区夏所 …… (第 58a 页)
(而卒章本于文王大姒焉闵予小子之颂曰遭家不/造嬛嬛在疚于乎皇考永世克孝故皇考者武王之)
(称也烈考与文母相配而/言故烈考者文王之称也)
(案序雍禘大祖也笺疏以为 成王 禘祭文王之诗大/祖即文王也诗内烈考毛苌谓武王皇考郑康成谓) …… (第 58a 页)
(明故谓之昭北向者取其深远故谓之穆盖群庙之/列则左为昭而右为穆祫祭之位则北为昭而南为)
(穆也○昭穆之分是始封以下入庙之时便有定次/后虽百世不复移易而其尊卑不以是而可紊也故)
(成王 之世文王为穆而不害其尊于武武王为昭而/不害其卑于文○刘氏瑾曰后稷为始封之君其庙)
(居中自二世为昭 …… (第 60b 页)
(诸侯因朝觐而求遵守之规王者/因致祭而示忠敬之意此诗意也)
附录(序载见诸侯始见乎武王庙也○毛氏苌曰载/始也○郑氏康成曰诸侯始见君王谓见 成王)
( 也○孔氏颖达曰周公居摄七年而归政 (第 61b 页)
成王 (第 61b 页)
成王/ 即政诸侯来朝于是率之以祭武王之庙诗人述其)
(事而为此歌焉经皆为见庙而言故举见庙以总之/序不言始见 (第 61b 页)
成王 者以作者美其助祭不美朝王但)
(诸侯之来必先朝而后助祭耳武王立庙久矣诸侯/往前之朝已应尝经助祭于此 (第 61b 页)
乃言始见于武王庙)
(者 成王 于此亲为祭主诸侯 (第 61b 页)
成王 之世始见武王/非谓立庙以来诸侯始见也四时之祭遍祭群庙独) …… (第 61b 页)
(案载见之诗序谓始见乎武王之庙也毛苌因载有/始义故训为始朱子以载亦作语辞故以毛解为恐)
(未必然然后儒终未敢以毛训为不然而多从之者/何欤盖以 成王 新即政率是百辟见于昭庙以隆孝)
(享一以显耆定之大烈弥光一以彰万国之欢心如/一有丕承王业畏怀天下气 …… (第 62a 页)
(侯助祭则烈祖有功德之庙多矣何独诣武王一庙/而作此歌乎又未章笺疏以为天子诸侯均受多福)
(今集传以为多福缉续于 成王 义亦稍别然考之朱/子初解原从序说而序辨于毛诂亦无决辞故并存)
(之/)
载见一章十四句
…… (第 62b 页)
周颂闵予小子之什四之三
闵予小子遭家不造(叶徂/候反)嬛嬛(其倾/反)在疚(音/救)于(音/乌)乎(音/呼)
皇考(叶袪/候反)永世克孝(叶呼/候反)
集传赋也 成王 免丧始朝于先王之庙而作此诗也
闵病也(许氏慎/曰痛也)予小子 (第 67a 页)
成王 自称也(曹氏粹中曰洛/诰云予小子其) (第 67a 页)
(退即辟于周盖 成王 常/以幼冲自处故每称之)造成也(孔氏颖达曰有所造/为终必成就故造犹)
(成/也)嬛与茕同(何氏楷曰 (第 67b 页)
石经作茕)无所依怙之意(李氏樗曰嬛/字与哀此茕)
(独之义同嬛/者孤独而已)疚哀病也匡衡曰茕茕(何氏楷曰/汉书作焭)在疚
言 成王 丧毕思慕意气未能平也盖所以就文武之
业崇大化之本也(朱氏公迁曰大化之/本则以孝道言也)皇考武王也 …… (第 67b 页)
(以继述为心虽文王已没/而不忘故曰永世克孝也)
集说(辅氏广曰周至成王之时可谓成矣而曰遭家/不造者王业虽成天下虽治而 成王 之心常若) (第 67b 页)
(未成未治也如此然后能保其成若自谓已成已治/则殆矣○黄氏佐曰 成王 朝庙之时有绍述先王之)
(心故其言如此小子对先王而言也遭家不造者盖/周室方新而天下之向慕犹浅商祚爰 …… (第 68a 页)
集说(陈氏栎曰思亲而见其如在者此人子终身慕/亲之孝当亲没而愈笃者也记云致爱则存致)
(悫则著著存不忘于心夫安得不敬乎惟武王之孝/于文王者有此心故 成王 之孝于武王者亦惟致敬) (第 68b 页)
(以不忘乎此心此武王之达孝所以上无愧于文王/而下可示法于 成王 也○黄氏佐曰夙夜之敬即陟)
(降之思也此正是欲法皇考之孝处○姚氏舜牧曰/缉熙敬止原是文王之家传武王 (第 69a 页)
受丹书曰敬胜怠)
(者吉 成王 曰夙夜敬/止其渊源亦深矣哉)
于乎(二字/同上)皇王继序思不忘
集传皇王兼指文武也承上文言我之所以 …… (第 69a 页)
集说(郑氏康成曰于乎君王叹文王武王也我继其/绪思其所行不忘也○李氏樗曰武王能以念)
(兹皇祖为孝则 成王 亦当以思继祖考为孝○朱氏/公迁曰敬则无间断故能思之不忘○黄氏佐曰自) …… (第 69a 页)
(己有之曰业自相传言之则曰/序继序即是就文武之业也)
总论(朱氏公迁曰武王所以永世克孝者以其尽孝/思之诚也 成王 敬以承之继文武之序而思之)
(亦欲如武王之念文王也敬以夙夜而思不忘亦欲/如武王之永世克孝也○朱氏善 …… (第 69b 页)
(继述而言谓之孝自存主而言谓之敬敬其身即所/以孝于亲孝于亲未有不敬其身者也此所以能崇)
(大化之/本也)
闵予小子一章十一句
集传此 成王 除丧朝庙所作疑后世遂以为嗣
王朝庙之乐后三篇放此(刘氏瑾曰此篇及访/落敬之小毖四诗词) (第 69b 页)
(意相表里如云遭家不造率时昭考未堪家多/难乃惩创管蔡之事皆可验其为 成王 之诗而)
(小序于四诗皆泛言嗣王故又疑/其后为嗣王朝庙通用之乐歌也)
集说(黄氏櫄曰当武 …… (第 70a 页)
(为心无虞而戒无难而畏此其能保治于无穷/也大诰亦曰予惟小子若涉渊水又曰予造天)
(役遗大投艰于朕身又曰矧今天降戾于周/邦皆若此诗之意则 成王 之心亦可见矣)
访予落止率时昭考于(音/乌)乎(音/呼)悠哉朕未有艾(五盖/反)将
予就之继犹判涣维 …… (第 70a 页)
(齐左传曰纪于是始/判是判为分之义也)涣散(孔氏颖达曰涣然是/散之意故为散也)保安
明显也(王氏安石曰保其身则无危亡/之忧明其身则无昏塞之患)○ 成王 既朝
于庙因作此诗以道延访群臣之意言我将谋之于
始(唐氏汝谔曰落乃莅政/之始非即位之始也)以循我 …… (第 70b 页)
庭陟降于家(何氏楷曰绍庭二句/与陟降庭止义同)庶几赖皇考之休
(孔氏颖达曰上言昭考/此言皇考皆斥武王也)有以保明吾身而已矣
集说(郑氏康成曰 成王 自以承圣父之业惧不能遵/其道德故于庙中与群臣谋始即政之事也○)
(李氏樗曰自访予落止以至继犹判涣皆 …… (第 71a 页)
(曰延访群臣所以尽下情率时昭考所以守家法二/者相资于乎悠哉朕未有艾又叹武王之道甚远而)
(恐在我有所不能及也味此意则 成王 固已默识夫/武王之道矣将予就之继犹判涣言将使我勉强以) …… (第 71a 页)
(判涣而上犹皇皇如有所求而弗获之意自维予小/子而下则焄蒿悽怆若或见之也○陈氏栎曰武王)
(之道若悠远而难继而武王之上下于庭陟降于家/者其迹未远则近而可继 成王 绍武王之上下陟降)
(于家庭者是即武王念文王而见其陟降于庭者也/如此者岂不由于前诗之夙夜敬止继序思 …… (第 71b 页)
(维其能敬以思继武王念文王/之心所以能绍武王于家庭也)
总论(李氏樗曰人君者天下之本也始即位者又人/君之本也故召公告 成王 曰王乃初服若生子) …… (第 71b 页)
(罔不在厥初生自贻哲命盖言始之不可不慎此访/落之诗所以作也○许氏谦曰绍庭上下欲法武王)
(之正朝廷也陟降厥家欲法武王之齐其家也保明/其身欲赖武王助其修身也 成王 之学有本末先后)
(矣/)
访落一章十二句
集传说同上篇
集说(苏氏辙曰闵予小子 (第 72a 页)
成王 朝庙言将继其/祖考之诗访落谋所以继之之诗也○刘)
(氏瑾曰夫子称武王善继志善述事而以为践/其位 (第 72a 页)
行其礼奏其乐固可以见武王之达孝矣)
(即前篇所谓永世克孝者也 成王 之继武王而/曰继序思不忘曰继犹判涣曰绍庭上下无非) …… (第 72a 页)
(继述之心其孝可谓不匮矣○姚氏舜牧曰文/王陟降在帝左右此文之所以为文念兹皇祖)
(陟降庭止此武之所以为武绍庭上/下陟降厥家此 成王 之所以为 (第 72b 页)
成王) 敬之敬之天维显思(叶新/夷反)命不易(以豉/反)哉(叶奖/黎反)无曰高
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监在兹(叶 …… (第 72b 页)
(维显之/谓也)思语辞也士事也(何氏楷曰案说文事乃士/之本训其以士为人品之)
(称者则谓其人足任/事故亦以士名之)○ 成王 受群臣之戒而述其言
曰敬之哉敬之哉天道甚明其命不易保也(杜氏预/曰言有) …… (第 72b 页)
显明之德行(何氏楷曰德行谓德见于行者先王已/然之成迹皆明德所流露故曰德行也)
则庶乎其可及尔
集说(辅氏广曰不聪知有所不及之事不敬行有所/未至之事 成王 自知其知与行皆有所未至故)
(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所以自责于已佛时仔/肩示我显德行所以外资于人责 …… (第 74a 页)
(示我显德行犹云开陈善道凡日用间何者为天理/而为我所当用力者皆明白示我以为进修之助也)
总论(朱氏善曰敬者戒惧慎独之事所以诚身也明/者学问讲习之事所以明善也群臣以敬而进)
(戒欲 成王 之诚之也 (第 74b 页)
成王 以明而自勉谓必先有以/明之而后可以诚之也既有以致其明之之功复有)
(以致其诚之之力则圣/贤之事业可 …… (第 74b 页)
(敬而内为学于己外求助于臣是即求所以尽/此敬也学求造于光明而臣复示我以德之显)
(明则天不在高高在上之天而在吾心之天矣/其为敬天孰大于是○唐氏汝谔曰 成王 作事)
(步步确实上章之率昭考则欲求之家庭此章/之敬天命则欲求之显德行诚意恳恻不为空)
…… (第 75a 页)
(苇苕系之以发性巧故俗呼巧妇其喙尖利如锥取/茅秀为巢巢至精密以麻紩之如刺袜然故又一名)
(袜/雀)拚飞貌鸟大鸟也鹪鹩之雏化而为雕故古语曰
鹪鹩生雕言始小而终大也(王氏安石曰 成王 于是/始信小物之能成大不)
(敢不/毖也)蓼辛苦之物也(陆氏佃曰茎赤/味辛一名蔷)○此亦访落之 (第 75b 页)
意(范氏处义曰毖之于/小犹谋之于始也) 成王 自言予何所惩而谨后
患乎荓蜂而得辛螫(吕氏祖谦曰莫予荓蜂/言莫如予前之使蜂)信桃虫
而不知其能为 …… (第 76a 页)
也然我方幼冲未堪多难而又集于辛苦之地(徐氏/凤彩)
(曰盖管蔡蠢动/之后事变方殷)群臣奈何舍我而弗助哉
集说(苏氏辙曰 成王 始信二叔而疑周公既而悟其/奸故曰予其惩而谨后患也○范氏处义曰惩)
(者惩其既往毖者毖其将来 (第 76a 页)
成王 惩始信二叔之流/言而疑周公几丧王室故毖其后来之患虽小而不)
(敢忽也○朱子曰蜂不可使而使之则是自求 …… (第 76a 页)
(予荓蜂自求辛螫在我有间物得以乘之肇允桃虫/拚飞维鸟事机不谨变必至于大○何氏楷曰蜂以)
(比二叔桃虫/以比武庚)
总论(张氏耒曰 成王 惩周公之事将毖后患使后之/知人不复如前日之惑而首之以求助何也盖)
(昔之不知周公之圣出于无助故也何 (第 76b 页)
以知其然耶/夫 成王 在廷之臣圣莫如周公而贤莫如召公周公)
(之为师召公固不说之矣召公且不说则在廷之臣/岂复有能辨而言之 (第 76b 页)
者也此 成王 所以惩前日之事)
(出于左右无有助之者则其惩后患而首之以求助/不亦宜乎○邹氏泉曰此诗乃管蔡既诛周公 …… (第 76b 页)
(之后而作维鸟以上详其当患之事以下示其求助/之意荓蜂是轻任之过允桃虫是轻信之过此诗见)
(成王 虚心求助之/意至亲隐讳之情)
小毖一章八句
集传苏氏曰小毖者谨之于小也谨之于小则
大 …… (第 77a 页)
(怠者亦知以自奋则天下之人趋事/赴功而其心未尝惰于三农之务也)
附录(孔氏颖达曰良耜诗者秋报社稷之乐歌也谓/周公 成王 太平之时年榖丰稔以为由社稷之)
(所祐故于秋物既成王者乃祭社稷之神以报生长/之功诗人述其事而作此歌 …… (第 87a 页)
(同日周曰绎商谓之肜○爵弁而祭于王士服也绎/礼轻使士○孔氏颖达曰丝衣诗者绎宾尸之乐歌)
(也谓周公 成王 太平之时祭宗庙之明日又设祭事/以寻绎昨日之祭谓之为绎以宾事所祭之尸行之)
(得礼诗人述其事而为此歌 …… (第 89b 页)
代商也(孔氏颖达曰閒代释诂文○范氏处义曰毛/氏训閒为代盖本之书多方曰有邦閒之说)
(者谓使有国/圣人代之也)此亦颂武王之功
集说(范氏处义曰 成王 谓我今日所以能抚绥万邦/屡获丰年足以见上天之命我有周可谓匪懈)
(矣何以得此哉盖由桓桓然有威武之武 …… (第 93a 页)
(言武王用师未尝有讲武之意盖不妄用武则/足以讲武观诗者又以意通之也○范氏处义)
(曰武王有其事而无其诗以颂声未作故也至 成王 制礼作乐于是作此诗以歌其事亦以告)
(于武王序诗者谓之武志盖发明武王讲武类/祃之时其志已欲保厥 …… (第 94a 页)
(王封赏之意而/推本文王之德)
集说(孔氏颖达曰赉诗者大封于庙之乐歌也/谓武王伐纣于庙中大封有功之臣以为)
(诸侯周公 成王 太平之时诗人追述其事而为/此歌焉经之所陈皆是武王陈文王之德以戒)
(敕受封之也大封于庙谓文王庙 …… (第 96a 页)
集说(孔氏颖达曰般诗者巡守而祀四岳河海/之乐歌也谓武王既定天下巡行诸侯所)
(守之土祭祀四岳河海之神神皆享其祭祀降/之福助至周公 成王 太平之时诗人述其事而)
(作此歌焉○范氏处义曰周颂言时周之命者/再其一赉也其一般也意谓周之受命 (第 97b 页)
(作在周公摄政成王即位之初○孔氏颖达曰成/康之间四十馀年刑错不用则 成王 终世太平正) …… (第 1a 页)
(可谓太平不应有颂明堂位谓周公六年朝诸侯/于明堂制礼作乐然则周颂三十一篇其皆出于)
(周公之手欤○朱子曰周公相武王 成王 天下既/平作为乐章荐之郊庙所谓周颂也然其篇第之)
(先后则不可究矣又/其间多阙文疑义焉)而亦或有 …… (第 2a 页)
(斯乃宗庙之正歌非燕飨之常乐也○孔氏颖达/曰言颂声者此颂声由其时之君德洽于民而作)
(则颂声系于所兴之君不系于所歌之主故周颂/三十一篇左方中皆以为周公 成王 之颂也以其)
(虽咏往事显祖业昭文德述武功皆令歌颂述之/以美今时不为祖父之颂矣显其父祖之功所以) (第 3a 页)
(颂子孙也故时迈之等尽为武王之事要归颂声/于周公 成王 也○徐氏积曰诗之有颂所以明盛)
(德而告成功虽有文王之业武王之功微 (第 3a 页)
成王 周/公则不作矣是太平之事也其商颂散亡特附之)
(而已子不欲绝一代之事因其所得而附之非有/所褒贬也 …… (第 3a 页)
(因礼而作颂非如风雅之诗有徒作而不用者也/文武之世天下未平礼乐未备则颂有所未暇至)
(周公 成王 天下既平制礼作乐而为诗以歌之于/是颂声始作然其篇第之先后则不可究矣考之)
(以其时则不伦求之以其 …… (第 3b 页)
此周公既成洛邑而朝诸侯因率之以祀文王之乐
歌(曹氏粹中曰洛诰周公告王曰王肇称殷礼祀于/新邑予齐百工伻从王于周则是 成王 就新邑祀) (第 4a 页)
(文武周公率诸侯以从之耳○李氏樗曰周公朝诸/侯者特相 成王 以朝诸侯而已周公非自居南面而)
(受诸侯/之朝也)言于穆哉此清静之庙其助祭之公侯皆敬
且和而其执 …… (第 4b 页)
(其在天而奔走其在庙者言文王之泽久而不忘也/○范氏处义曰文王雍雍在宫肃肃在庙则诗人尝)
(以肃雍形容文王之德矣今助祭之诸侯皆能肃雍/是知体文王之德者○吕氏祖谦曰 成王 祭主也周)
(公及助祭之诸侯皆显相也济济多士广言助祭之/人凡执事者皆在也秉文之德显相多士凡助祭者) (第 5a 页)
(莫不秉文之德也相维辟公天子穆穆言显相之肃/雍则 成王 穆然奉祭之气象不言可见矣○胡氏一) …… (第 5a 页)
笃厚之而不忘也(郑氏康成曰欲后王/皆厚行之非维今也)
集说(范氏处义曰于己则大顺我文王之所为于孙/子则勉其益笃厚而不忘则可以收文王之遗)
(泽矣由 成王 以下皆文王之曾孙也○严氏粲曰文/王之德我当有以收之使不失坠惟在大顺文王之)
(德而已其者自期之辞大 …… (第 9a 页)
(之辟公诚敬以格神而降我以/福实辟公锡兹祉福之大也)
附录(欧阳氏修曰锡兹祉福毛以为文王锡之郑以/为天锡之据序言 成王 新即政诸侯来助祭于) …… (第 12b 页)
(庙则祉福当为文武所锡宜从毛义为是○范氏处/义曰助祭诸侯即洛诰所谓王在新邑烝祭岁之时)
(也○严氏粲曰 成王 即政之初周兴未久也其助祭/诸侯往往身佐文武以定天下者故言汝有功德之)
(辟公锡我以此福矣谓其夹辅以 …… (第 13a 页)
(而不释也○范氏处义曰能用人则彊四方无不从/其令能务德则显百辟无不法其行此之谓永保勿)
(失之/道)
总论(欧阳氏修曰诗人述 成王 初见于庙诸侯来/助祭既祭而君臣受福自相敕戒之辞也)
烈文一章十三句
集传此篇以公疆两韵相叶 …… (第 15b 页)
亦可互用也(刘氏瑾曰第一句与第六第七句/相叶第三句与第五第八第十三)
(句相叶亦隔/互叶韵也)
(案序烈文成王即政诸侯助祭也孔颖达解之曰 成/王 即政诸侯助祭之乐也谓周公居摄七年致政 (第 15b 页)
成)
(王 成王乃祭祖考戒诸侯集传以为此祭于宗庙而/献助祭诸侯之乐歌不专属成王槩言诸侯助祭锡) (第 15b 页)
(句相叶亦隔/互叶韵也)
(案序烈文成王即政诸侯助祭也孔颖达解之曰成/王即政诸侯助祭之乐也谓周公居摄七年致政成)
(王 成王 乃祭祖考戒诸侯集传以为此祭于宗庙而/献助祭诸侯之乐歌不专 (第 15b 页)
成王 槩言诸侯助祭锡) …… (第 15b 页)
(其一篇之意则在于大王之荒文王之康子孙之保/而不独归之天也大王迁岐从之者如归市文王徽)
(柔懿恭以保民不遑暇食以和民人心愈固而天命/愈不可易 成王 以为积于前者如此其至继于后者)
(其敢有忽心哉曰子孙保之归其功于前/人勉其效于后世是岂独归于天而已 …… (第 17b 页)
(心也○朱氏倬曰天作祭大王之诗又兼言文/王大武祭武王而益言文王盖祭父而并及其)
(子者所以表其有后也祭子而/及其父者所以表其有自也)
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 成王 不敢康夙夜基命宥密于
(音/乌)缉熙单厥心肆其靖之 (第 18b 页)
集传赋也二后文武也 成王 名诵武王之子也(问昊/天有)
(成命诗 (第 19a 页)
成王 不敢康诗传皆断以为 (第 19a 页)
成王诵 某问下/武言 (第 19a 页)
成王 之孚如何朱子曰这个且只得做武王说)
(○刘氏瑾曰朱子于下武诗 (第 19a 页)
成王 二字则辨先儒之/误而谓非王诵之谥于此诗 (第 19a 页)
成王 字则正先儒之误)
(而以为谥名/固各有当也)基积累于下以承藉乎上者也宥宏深
也密静密也(何氏楷曰 (第 19a 页)
宥说文云宽也密当依新书/作谧说文云静语也一曰无声也礼仲)
(尼燕居篇孔子曰夙夜基命宥密无声/之乐也今案密通为谧乃无声之义)于叹辞靖安
也○此诗多道 成王 之德疑 (第 19a 页)
成王 之诗也言天祚
周以天下既有定命而文武受之 (第 19a 页)
成王 继之又能 (第 19a 页)
不敢康宁而其夙夜积德以承藉天命者又宏深而
静密是能继续光明文武之业而尽其心(张氏彩曰 成王 之缉)
(熙与文祖亦当有 (第 19b 页)
成王 之缉熙乃是常自提醒书/所谓祇勤于德夙夜不怠嗣守文武大训无敢昏渝)
(者是/已)故今能安靖天下而保其 (第 19b 页)
所受之命也国语叔
向引此诗而言曰是道 成王 之德也 (第 19b 页)
成王 能明文昭
定武烈者也以此證之则其为 (第 19b 页)
成王 之诗无疑矣
(濮氏一之曰朱文公采欧公时世论以斥序之非而/独表章国语说断其无可疑今观基命定命之语意) (第 19b 页)
(与洛诰合其为颂 成王 审矣何/必委曲谓文武成此王业乎) …… (第 19b 页)
(天之命者在是所以继先王之业者在是而皆不外/乎此心故又以单厥心终焉今日所以能安靖天下)
(而保其所受之命/者是 成王 之赐也)
总论(徐氏凤彩曰成命谓不易之命也周家天命所/归历千有馀年而不易故曰成命文武受命与) (第 20a 页)
(天下更始 成王 基命与天/下休息所以终文武之功)
昊天有成命一章七句
集传此康王以后之诗(问康王如何无诗朱 (第 20b 页)
子/曰昊天有成命之类便)
(是康王诗而今却要解那 成王 做 (第 20b 页)
成王 业费/尽气力要解从那王业上去不知怎生地)
附录(序昊天有成命郊祀天地也○郑氏康成/曰有成命者言 …… (第 20b 页)
(同助言天可以兼地故辞不及地序知其因此/二祭而作故具言之○此诗作在成王之初不)
(得称成之谥所言 成王 有涉 (第 21a 页)
成王 之嫌韦昭云/谓文武修已自勤成其王功非谓 (第 21a 页)
周成王 身也)
(郑贾唐说皆然是时人有疑是 (第 21a 页)
成王 身者故辨/之也○杜氏佑曰周制禋祀毕献之后天子舞)
(六代之乐若感帝及迎气即天子舞当代之乐/其乐 (第 21a 页)
章用昊天有成命也古制天子亲在舞位)
(○苏氏辙曰此诗有 成王 不敢康而执竞有不/显成康世或以为此言 (第 21a 页)
成王诵 康王钊也然则)
(周颂有康王子孙之诗矣周公制礼礼之所及/乐必从之乐之所及诗必从之故颂之施于礼) (第 21a 页)
(乐者备矣后世无容易之且诗曰 成王 不敢康/夙夜基命宥密又曰自彼成康奄有四 (第 21a 页)
成王)
(
(案昊天有成命诗自古序以至汉唐诸儒皆以为郊/祀天地之乐歌 (第 21a 页)
文武受天命成其为王业其诗作在)
(周公 成王 之世宋诸儒亦遵其说惟欧阳修以昊天/有成命之 (第 21b 页)
成王 执竞之成康噫嘻之 (第 21b 页)
成王 谓 (第 21b 页)
成王诵)
( 康王钊也朱子初亦从毛郑之诂后定集传援国语/从欧说以为祭 (第 21b 页)
成王 之诗盖依经为解辞无纡曲当)
(为正说矣然后儒遵之者固众而竖议以申序说者/亦不少其意谓周公制礼作乐颂 …… (第 21b 页)
(孔子删诗雅颂得所既以颂为周公所作不应有康/昭以后之诗若康昭之诗次于我将时迈及思文大)
(武之前似非得所且禋祀大典文公何得无诗一疑/也国语叔向引诗朱子作 成王诵 解亦可然国语载)
(穆叔聘晋乐及鹿鸣而后拜晋侯使人问焉对曰先/乐金奏肆夏繁遏渠天子所以飨元侯也故不 …… (第 21b 页)
(之对称执竞为先王飨元侯所用又不可为昭王以/后诗矣二疑也然要皆未识朱子虚公之心耳颂首)
(集传云周颂三十一篇多周公所定则即郑笺据周/礼以诠诗之说也又云亦或有 成王 以后之诗夫据)
(经文以解诗而犹曰或曰疑者朱子何尝蔑视古昔/哉宋黄震曰古注晦庵凡二说在学者详之是矣 …… (第 22a 页)
(诸儒正持此二义至今不决看来只得以文王/配且周公所制之礼不知在武王之时在成王)
(之时若在 成王 则文王乃其祖也亦自可见又/问继周者如何曰只得以有功德之祖配之○)
(昔者周公宗祀文王于明堂乃不 …… (第 26b 页)
(之言不专/尚威严也)而四方诸侯莫不震惧又能怀柔百神(曹/氏)
(粹中曰祭法云有天下者祭百/神故巡守所至百神皆祭焉)以至于河之深广岳
之崇高而莫不感格则是信乎 周王 之为天下君矣
(李氏樗曰人神各得其所/信乎王能尽为君之道也)
集说(孔氏颖达曰笺云甫动之以威则莫 …… (第 28b 页)
(而化天下师道也赏罚者天子之大权教化者天下/之大务而能兼举之则上天作之君师之意以慰信)
(乎 周王 之能保天命而/昊天之子我为有常矣)
总论(朱氏善曰实右序有周所以见天眷之隆也故/使之治人而人无不治 …… (第 30b 页)
(见武王所以得天下所以保天下者皆无愧也/武王巡守之事诗有时迈书有武城时迈告祭)
(之乐章也武城识其政事以示天下来世也庚/戌柴望大告武城此告祭怀柔之实也昭我 周)
(王
(归马放牛此非戢櫜 (第 31b 页)
之意乎建官位事重民五/教惇信明义崇德报功此非懿德以保之乎)
执竞武王无竞维烈不显成康上帝是皇
集传赋也此祭武王 成王 康王之诗竞强也言武王
持其自强不息之心(何氏楷曰执竞以德之刚言敬/胜怠义胜欲纯守此心如执持)
( (第 32a 页)
而不失/者然)故其功烈之盛天下莫得而竞(何氏楷曰无/竞维烈以兴)
(王之功业言烈本火猛之义/功之光且盛者亦以烈名之)岂不显哉 成王 康王之
德亦上帝之所君也 …… (第 32a 页)
(三王无其例然武王有世室则必有专祭/矣岂昭王以后祭武世室而配以成康欤)
附录(李氏樗曰欧阳公曰昊天有成命曰 成王/ 不敢康夙夜基命宥密则 (第 34b 页)
成王 者 (第 34b 页)
成王 也)
(当是康王已后之诗而毛郑之说以颂皆是成/王时作遂以 (第 34b 页)
成王 为成此王功不敢康执竞之)
(诗曰自彼成康奄有四方则成康者乃 (第 34b 页)
成王 康/王也当是昭王已后之诗而毛氏以为成大功)
(而安之郑氏以为成安祖考之道观毛郑之说/虽不如欧阳 …… (第 34b 页)
(王之时但持盈守成而已不可以为基命也今/曰基命则非持盈守成也执竞之祀武王如果)
(是成康则是祀武王之诗其言成康之文如此/其屡言武王无几矣岂古人祀先祖之意乎不)
(当以 成王 康王为说书曰 (第 35a 页)
成王 畏相又曰惟助/成王德书之所言不是周 (第 35a 页)
成王 矣○郝氏敬)
(曰祀成康则此诗作于康王以后周之礼乐定/自周公是篇所谓遏即韶夏者也礼牲出入奏) (第 35a 页)
(韶夏天子以遏飨元侯康王以后昭穆之季未/闻有继周公作礼乐者矣即有新声岂可以配)
(九夏乎云成康者武王成功康定天下犹酒诰/言 成王 大诰言宁王云尔凡诗书言武成康宁)
(多颂武王而王诵王钊率祖考以为/谥耳岂凡言成康者即为二王乎) …… (第 35a 页)
(务农事也如何新畬问所治之新畬今如何也新田/则费工多故举新以该旧也命甸徒具农器者尽人)
(事也奄观铚艾/者徯天命也)
总论(辅氏广曰命他官皆无诗而特命农官则有诗/者周人以农事开国故 成王 周公特作诗以戒)
(敕之以重其事也○胡氏绍曾曰先王深知生民之/仁起于菽粟故农事尝首天下之政周官一书 …… (第 40b 页)
臣工一章十五句
噫嘻 成王 既昭假(音/格)尔率时农夫播厥百榖骏发尔私
终三十里亦服尔耕十千维耦(叶音/拟)
集传赋也噫嘻亦叹 …… (第 42a 页)
(里则百夫为三十三里馀百步即三分里之一为少/半里是三十三里又少半里也○何氏楷曰三百步)
(为一/里)耦二人并耕也○此连上篇亦戒农官之辞昭
假尔犹言格汝众庶盖 成王 始置田官而尝戒命之
也尔当率是农夫播其百榖使之大发其私田皆服
其耕事万人为耦而并耕也盖耕本以二人 …… (第 42b 页)
(数井田以九为数井/田沟洫决不可合)苏氏曰民曰雨我公田遂及我
私而君曰骏发尔私终三十里其上下之间交相忠
爱如此
集说(朱氏善曰 成王 既置田官而戒命之后王复遵/其法而重戒之率时农夫农官之职也播厥百)
(榖农夫之事也终三十里欲其地之无 …… (第 43a 页)
(播种耕田之事是重榖为之祈祷戒民使劝农业故/作者因其祷祭而述其农事○毛以为成是王事之)
(王谓周公 成王 也王既已政教光明如此犹能敬重/农事率是典田之官令之教民耕田终于三十里欲)
(使各极其望无不垦耕及时 …… (第 43b 页)
集说(李氏樗曰二王之后来助祭容止可观在国则/国人爱之在周则周人爱之则可以有誉矣又)
(从而勉之欲其夙夜匪懈然后德音不已是所谓爱/人以德也 成王 告微子曰与国咸休永世无穷又曰)
(俾我有周无斁亦此意也○朱氏公迁曰无恶之者/言皆爱之也无厌之者言皆 …… (第 46b 页)
(故曰/成)独言二王后者犹言虞宾在位我有嘉客盖尤
以是为盛耳(谢氏枋得曰舜作乐而曰虞宾在位祖/考来格 成王 合乐而曰先祖是听我客)
(戾止以先代之后与先祖并言尊之至也书曰崇德/象贤统承先王修其礼物非尊其后尊 …… (第 52b 页)
(侯独详盖得万国之欢心以/祀其先王乃天子之孝也)
附录(序雍禘大祖也○郑氏康成曰禘大祭也大祖/谓文王○孔氏颖达曰周公 成王 禘文王之事)
(也知大祖谓文王者以经云假哉皇考又言文武维/后是此皇考为天下之人后明非后稷若是后稷则 …… (第 57b 页)
(安石曰皇考武王也烈考谓文王也○吕氏祖谦曰/礼不王不禘周所以王天下得行禘礼于大祖者皆)
(文王武王之功也故 成王 于禘之时推其得禘之由/播之乐歌以告大祖曰大哉我皇考武王绥予小子)
(以已成之业其君臣贤圣再造区夏所 …… (第 58a 页)
(而卒章本于文王大姒焉闵予小子之颂曰遭家不/造嬛嬛在疚于乎皇考永世克孝故皇考者武王之)
(称也烈考与文母相配而/言故烈考者文王之称也)
(案序雍禘大祖也笺疏以为 成王 禘祭文王之诗大/祖即文王也诗内烈考毛苌谓武王皇考郑康成谓) …… (第 58a 页)
(明故谓之昭北向者取其深远故谓之穆盖群庙之/列则左为昭而右为穆祫祭之位则北为昭而南为)
(穆也○昭穆之分是始封以下入庙之时便有定次/后虽百世不复移易而其尊卑不以是而可紊也故)
(成王 之世文王为穆而不害其尊于武武王为昭而/不害其卑于文○刘氏瑾曰后稷为始封之君其庙)
(居中自二世为昭 …… (第 60b 页)
(诸侯因朝觐而求遵守之规王者/因致祭而示忠敬之意此诗意也)
附录(序载见诸侯始见乎武王庙也○毛氏苌曰载/始也○郑氏康成曰诸侯始见君王谓见 成王)
( 也○孔氏颖达曰周公居摄七年而归政 (第 61b 页)
成王 (第 61b 页)
成王/ 即政诸侯来朝于是率之以祭武王之庙诗人述其)
(事而为此歌焉经皆为见庙而言故举见庙以总之/序不言始见 (第 61b 页)
成王 者以作者美其助祭不美朝王但)
(诸侯之来必先朝而后助祭耳武王立庙久矣诸侯/往前之朝已应尝经助祭于此 (第 61b 页)
乃言始见于武王庙)
(者 成王 于此亲为祭主诸侯 (第 61b 页)
成王 之世始见武王/非谓立庙以来诸侯始见也四时之祭遍祭群庙独) …… (第 61b 页)
(案载见之诗序谓始见乎武王之庙也毛苌因载有/始义故训为始朱子以载亦作语辞故以毛解为恐)
(未必然然后儒终未敢以毛训为不然而多从之者/何欤盖以 成王 新即政率是百辟见于昭庙以隆孝)
(享一以显耆定之大烈弥光一以彰万国之欢心如/一有丕承王业畏怀天下气 …… (第 62a 页)
(侯助祭则烈祖有功德之庙多矣何独诣武王一庙/而作此歌乎又未章笺疏以为天子诸侯均受多福)
(今集传以为多福缉续于 成王 义亦稍别然考之朱/子初解原从序说而序辨于毛诂亦无决辞故并存)
(之/)
载见一章十四句
…… (第 62b 页)
周颂闵予小子之什四之三
闵予小子遭家不造(叶徂/候反)嬛嬛(其倾/反)在疚(音/救)于(音/乌)乎(音/呼)
皇考(叶袪/候反)永世克孝(叶呼/候反)
集传赋也 成王 免丧始朝于先王之庙而作此诗也
闵病也(许氏慎/曰痛也)予小子 (第 67a 页)
成王 自称也(曹氏粹中曰洛/诰云予小子其) (第 67a 页)
(退即辟于周盖 成王 常/以幼冲自处故每称之)造成也(孔氏颖达曰有所造/为终必成就故造犹)
(成/也)嬛与茕同(何氏楷曰 (第 67b 页)
石经作茕)无所依怙之意(李氏樗曰嬛/字与哀此茕)
(独之义同嬛/者孤独而已)疚哀病也匡衡曰茕茕(何氏楷曰/汉书作焭)在疚
言 成王 丧毕思慕意气未能平也盖所以就文武之
业崇大化之本也(朱氏公迁曰大化之/本则以孝道言也)皇考武王也 …… (第 67b 页)
(以继述为心虽文王已没/而不忘故曰永世克孝也)
集说(辅氏广曰周至成王之时可谓成矣而曰遭家/不造者王业虽成天下虽治而 成王 之心常若) (第 67b 页)
(未成未治也如此然后能保其成若自谓已成已治/则殆矣○黄氏佐曰 成王 朝庙之时有绍述先王之)
(心故其言如此小子对先王而言也遭家不造者盖/周室方新而天下之向慕犹浅商祚爰 …… (第 68a 页)
集说(陈氏栎曰思亲而见其如在者此人子终身慕/亲之孝当亲没而愈笃者也记云致爱则存致)
(悫则著著存不忘于心夫安得不敬乎惟武王之孝/于文王者有此心故 成王 之孝于武王者亦惟致敬) (第 68b 页)
(以不忘乎此心此武王之达孝所以上无愧于文王/而下可示法于 成王 也○黄氏佐曰夙夜之敬即陟)
(降之思也此正是欲法皇考之孝处○姚氏舜牧曰/缉熙敬止原是文王之家传武王 (第 69a 页)
受丹书曰敬胜怠)
(者吉 成王 曰夙夜敬/止其渊源亦深矣哉)
于乎(二字/同上)皇王继序思不忘
集传皇王兼指文武也承上文言我之所以 …… (第 69a 页)
集说(郑氏康成曰于乎君王叹文王武王也我继其/绪思其所行不忘也○李氏樗曰武王能以念)
(兹皇祖为孝则 成王 亦当以思继祖考为孝○朱氏/公迁曰敬则无间断故能思之不忘○黄氏佐曰自) …… (第 69a 页)
(己有之曰业自相传言之则曰/序继序即是就文武之业也)
总论(朱氏公迁曰武王所以永世克孝者以其尽孝/思之诚也 成王 敬以承之继文武之序而思之)
(亦欲如武王之念文王也敬以夙夜而思不忘亦欲/如武王之永世克孝也○朱氏善 …… (第 69b 页)
(继述而言谓之孝自存主而言谓之敬敬其身即所/以孝于亲孝于亲未有不敬其身者也此所以能崇)
(大化之/本也)
闵予小子一章十一句
集传此 成王 除丧朝庙所作疑后世遂以为嗣
王朝庙之乐后三篇放此(刘氏瑾曰此篇及访/落敬之小毖四诗词) (第 69b 页)
(意相表里如云遭家不造率时昭考未堪家多/难乃惩创管蔡之事皆可验其为 成王 之诗而)
(小序于四诗皆泛言嗣王故又疑/其后为嗣王朝庙通用之乐歌也)
集说(黄氏櫄曰当武 …… (第 70a 页)
(为心无虞而戒无难而畏此其能保治于无穷/也大诰亦曰予惟小子若涉渊水又曰予造天)
(役遗大投艰于朕身又曰矧今天降戾于周/邦皆若此诗之意则 成王 之心亦可见矣)
访予落止率时昭考于(音/乌)乎(音/呼)悠哉朕未有艾(五盖/反)将
予就之继犹判涣维 …… (第 70a 页)
(齐左传曰纪于是始/判是判为分之义也)涣散(孔氏颖达曰涣然是/散之意故为散也)保安
明显也(王氏安石曰保其身则无危亡/之忧明其身则无昏塞之患)○ 成王 既朝
于庙因作此诗以道延访群臣之意言我将谋之于
始(唐氏汝谔曰落乃莅政/之始非即位之始也)以循我 …… (第 70b 页)
庭陟降于家(何氏楷曰绍庭二句/与陟降庭止义同)庶几赖皇考之休
(孔氏颖达曰上言昭考/此言皇考皆斥武王也)有以保明吾身而已矣
集说(郑氏康成曰 成王 自以承圣父之业惧不能遵/其道德故于庙中与群臣谋始即政之事也○)
(李氏樗曰自访予落止以至继犹判涣皆 …… (第 71a 页)
(曰延访群臣所以尽下情率时昭考所以守家法二/者相资于乎悠哉朕未有艾又叹武王之道甚远而)
(恐在我有所不能及也味此意则 成王 固已默识夫/武王之道矣将予就之继犹判涣言将使我勉强以) …… (第 71a 页)
(判涣而上犹皇皇如有所求而弗获之意自维予小/子而下则焄蒿悽怆若或见之也○陈氏栎曰武王)
(之道若悠远而难继而武王之上下于庭陟降于家/者其迹未远则近而可继 成王 绍武王之上下陟降)
(于家庭者是即武王念文王而见其陟降于庭者也/如此者岂不由于前诗之夙夜敬止继序思 …… (第 71b 页)
(维其能敬以思继武王念文王/之心所以能绍武王于家庭也)
总论(李氏樗曰人君者天下之本也始即位者又人/君之本也故召公告 成王 曰王乃初服若生子) …… (第 71b 页)
(罔不在厥初生自贻哲命盖言始之不可不慎此访/落之诗所以作也○许氏谦曰绍庭上下欲法武王)
(之正朝廷也陟降厥家欲法武王之齐其家也保明/其身欲赖武王助其修身也 成王 之学有本末先后)
(矣/)
访落一章十二句
集传说同上篇
集说(苏氏辙曰闵予小子 (第 72a 页)
成王 朝庙言将继其/祖考之诗访落谋所以继之之诗也○刘)
(氏瑾曰夫子称武王善继志善述事而以为践/其位 (第 72a 页)
行其礼奏其乐固可以见武王之达孝矣)
(即前篇所谓永世克孝者也 成王 之继武王而/曰继序思不忘曰继犹判涣曰绍庭上下无非) …… (第 72a 页)
(继述之心其孝可谓不匮矣○姚氏舜牧曰文/王陟降在帝左右此文之所以为文念兹皇祖)
(陟降庭止此武之所以为武绍庭上/下陟降厥家此 成王 之所以为 (第 72b 页)
成王) 敬之敬之天维显思(叶新/夷反)命不易(以豉/反)哉(叶奖/黎反)无曰高
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监在兹(叶 …… (第 72b 页)
(维显之/谓也)思语辞也士事也(何氏楷曰案说文事乃士/之本训其以士为人品之)
(称者则谓其人足任/事故亦以士名之)○ 成王 受群臣之戒而述其言
曰敬之哉敬之哉天道甚明其命不易保也(杜氏预/曰言有) …… (第 72b 页)
显明之德行(何氏楷曰德行谓德见于行者先王已/然之成迹皆明德所流露故曰德行也)
则庶乎其可及尔
集说(辅氏广曰不聪知有所不及之事不敬行有所/未至之事 成王 自知其知与行皆有所未至故)
(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所以自责于已佛时仔/肩示我显德行所以外资于人责 …… (第 74a 页)
(示我显德行犹云开陈善道凡日用间何者为天理/而为我所当用力者皆明白示我以为进修之助也)
总论(朱氏善曰敬者戒惧慎独之事所以诚身也明/者学问讲习之事所以明善也群臣以敬而进)
(戒欲 成王 之诚之也 (第 74b 页)
成王 以明而自勉谓必先有以/明之而后可以诚之也既有以致其明之之功复有)
(以致其诚之之力则圣/贤之事业可 …… (第 74b 页)
(敬而内为学于己外求助于臣是即求所以尽/此敬也学求造于光明而臣复示我以德之显)
(明则天不在高高在上之天而在吾心之天矣/其为敬天孰大于是○唐氏汝谔曰 成王 作事)
(步步确实上章之率昭考则欲求之家庭此章/之敬天命则欲求之显德行诚意恳恻不为空)
…… (第 75a 页)
(苇苕系之以发性巧故俗呼巧妇其喙尖利如锥取/茅秀为巢巢至精密以麻紩之如刺袜然故又一名)
(袜/雀)拚飞貌鸟大鸟也鹪鹩之雏化而为雕故古语曰
鹪鹩生雕言始小而终大也(王氏安石曰 成王 于是/始信小物之能成大不)
(敢不/毖也)蓼辛苦之物也(陆氏佃曰茎赤/味辛一名蔷)○此亦访落之 (第 75b 页)
意(范氏处义曰毖之于/小犹谋之于始也) 成王 自言予何所惩而谨后
患乎荓蜂而得辛螫(吕氏祖谦曰莫予荓蜂/言莫如予前之使蜂)信桃虫
而不知其能为 …… (第 76a 页)
也然我方幼冲未堪多难而又集于辛苦之地(徐氏/凤彩)
(曰盖管蔡蠢动/之后事变方殷)群臣奈何舍我而弗助哉
集说(苏氏辙曰 成王 始信二叔而疑周公既而悟其/奸故曰予其惩而谨后患也○范氏处义曰惩)
(者惩其既往毖者毖其将来 (第 76a 页)
成王 惩始信二叔之流/言而疑周公几丧王室故毖其后来之患虽小而不)
(敢忽也○朱子曰蜂不可使而使之则是自求 …… (第 76a 页)
(予荓蜂自求辛螫在我有间物得以乘之肇允桃虫/拚飞维鸟事机不谨变必至于大○何氏楷曰蜂以)
(比二叔桃虫/以比武庚)
总论(张氏耒曰 成王 惩周公之事将毖后患使后之/知人不复如前日之惑而首之以求助何也盖)
(昔之不知周公之圣出于无助故也何 (第 76b 页)
以知其然耶/夫 成王 在廷之臣圣莫如周公而贤莫如召公周公)
(之为师召公固不说之矣召公且不说则在廷之臣/岂复有能辨而言之 (第 76b 页)
者也此 成王 所以惩前日之事)
(出于左右无有助之者则其惩后患而首之以求助/不亦宜乎○邹氏泉曰此诗乃管蔡既诛周公 …… (第 76b 页)
(之后而作维鸟以上详其当患之事以下示其求助/之意荓蜂是轻任之过允桃虫是轻信之过此诗见)
(成王 虚心求助之/意至亲隐讳之情)
小毖一章八句
集传苏氏曰小毖者谨之于小也谨之于小则
大 …… (第 77a 页)
(怠者亦知以自奋则天下之人趋事/赴功而其心未尝惰于三农之务也)
附录(孔氏颖达曰良耜诗者秋报社稷之乐歌也谓/周公 成王 太平之时年榖丰稔以为由社稷之)
(所祐故于秋物既成王者乃祭社稷之神以报生长/之功诗人述其事而作此歌 …… (第 87a 页)
(同日周曰绎商谓之肜○爵弁而祭于王士服也绎/礼轻使士○孔氏颖达曰丝衣诗者绎宾尸之乐歌)
(也谓周公 成王 太平之时祭宗庙之明日又设祭事/以寻绎昨日之祭谓之为绎以宾事所祭之尸行之)
(得礼诗人述其事而为此歌 …… (第 89b 页)
代商也(孔氏颖达曰閒代释诂文○范氏处义曰毛/氏训閒为代盖本之书多方曰有邦閒之说)
(者谓使有国/圣人代之也)此亦颂武王之功
集说(范氏处义曰 成王 谓我今日所以能抚绥万邦/屡获丰年足以见上天之命我有周可谓匪懈)
(矣何以得此哉盖由桓桓然有威武之武 …… (第 93a 页)
(言武王用师未尝有讲武之意盖不妄用武则/足以讲武观诗者又以意通之也○范氏处义)
(曰武王有其事而无其诗以颂声未作故也至 成王 制礼作乐于是作此诗以歌其事亦以告)
(于武王序诗者谓之武志盖发明武王讲武类/祃之时其志已欲保厥 …… (第 94a 页)
(王封赏之意而/推本文王之德)
集说(孔氏颖达曰赉诗者大封于庙之乐歌也/谓武王伐纣于庙中大封有功之臣以为)
(诸侯周公 成王 太平之时诗人追述其事而为/此歌焉经之所陈皆是武王陈文王之德以戒)
(敕受封之也大封于庙谓文王庙 …… (第 96a 页)
集说(孔氏颖达曰般诗者巡守而祀四岳河海/之乐歌也谓武王既定天下巡行诸侯所)
(守之土祭祀四岳河海之神神皆享其祭祀降/之福助至周公 成王 太平之时诗人述其事而)
(作此歌焉○范氏处义曰周颂言时周之命者/再其一赉也其一般也意谓周之受命 (第 97b 页)
(即曲/阜也)在禹贡徐州蒙羽之野(王氏应麟曰蒙山/在沂州新泰县东)
(南八十里羽山在海州/胊山县西北一百里) 成王 以封周公长子伯
禽(孔氏颖达曰史记鲁世家武王既克殷封周/公旦于曲阜周公不就封卒相成王使其子) (第 1a 页)
(伯禽代就封于鲁至归政之后 成王 乃大启土/宇合地方七百里鲁之封疆于是始定故据后)
(定言/之)今袭庆东平府沂密海等州即其地 …… (第 1b 页)
(表袭庆府今兖州府东平府今东平州沂州今/沂州俱属兖州府密州今诸成县属肯州府海)
(州今宁海州属登/州府并𨽻山东) 成王 以周公有大勋劳于天
下故赐伯禽以天子之礼乐鲁于是乎有颂以
为庙乐(郑氏康成曰初 (第 1b 页)
成王 以周公有太平制/典法之勋命鲁郊祭天三望如天子之)
(礼○孔氏颖达曰礼运杞之郊也禹宋之郊也/契 …… (第 1b 页)
所讳而削之则左氏所记当时列国大夫赋诗
及吴季子观周乐皆无曰鲁风者其说不得通
矣
集说(郑氏康成曰周公归政 成王 封其元子伯/禽于鲁自后政衰国事多废十九世至僖)
(公遵伯禽之法国人美其功季孙行父请命于/周而作 …… (第 3a 页)
(谓咸者如此○郝氏敬曰上帝临/视天心顺也三千同心人心应也)言辅佐之臣同有
其功而周公亦与焉也(季氏本曰见其以一心而成/功盖为周公有大功发也)
王 成王 也叔父周公也元子鲁公伯禽也启开宇居 …… (第 21a 页)
(三/年)耳耳柔从也春秋错举四时也(郑氏康成曰春秋/犹言四时也○孔)
(氏颖达曰错举/春秋以明冬夏)忒过差也(范氏处义曰此言僖/公祀于庙之礼也) 成王
以周公有大功于王室故命鲁公以夏正孟春郊祀
上帝配以后稷(孔氏颖达曰明堂位称 (第 23a 页)
成王 以周公/为有勋劳于天下是以鲁君祀帝于)
(郊配以后稷天子之礼也是 (第 23a 页)
成王 命鲁郊天亦配以/后稷之事○朱氏公迁曰天子以冬至祭天鲁诸侯)
(也不敢纯用天子之礼故用夏之/正月冬至 …… (第 23a 页)
集说(郑氏康成曰东东籓鲁国也既告周公以封伯/禽之意乃策命伯禽使为君于鲁加赐以山川)
(土田及附庸令专统之王制曰名山大川不以封诸/侯附庸则不得专臣也皇皇后帝谓天也 成王 以周)
(公功大命鲁郊祭天亦配之以君祖后稷其牲用赤/牛纯色与天子同也天亦飨之宜之多与之福○孔) …… (第 23b 页)
(食邑于薛则/尝先当属鲁)许许田也鲁朝宿之邑也(孔氏颖达曰/诸侯有大德)
(受采邑于京师为将朝而宿焉谓之朝宿之邑鲁以/周公之故 成王 赐之许田春秋之时鲁不朝周邑无) …… (第 31a 页)
(张大其事而为颂祷之辞○朱氏倬曰诗人之论自/源徂流故虽颂鲁僖而上及乎后稷太王文武周公)
(之事明其源本之所自出也因 成王 赐周公以天子/礼乐故遂以夏正孟春郊祀上帝而以后稷配之然)
(非礼矣鲁人据其实而颂之夫子因其旧而存 …… (第 33b 页)
(且业分明是指相土之后成汤以前中衰之时言也/允也天子言汤之为天子当乎天心降予卿士言伊)
(尹不徒出乃天为汤而锡之也左右商王谓辅佐成/汤以 成王 道也○朱氏善曰前章言汤降不迟是汤)
(之生不先不后而适当其期乃天实立之以为兴王/之君也此章言降予卿 …… (第 65a 页)
殷道衰楚人叛之(孔氏颖达曰周始封熊绎为楚子/于武丁之世不知楚君何人也○)
(严氏粲曰解颐新语云或谓 成王 始封熊绎于荆至/鲁僖公元年始有楚号遂疑商时未有荆楚乃欲假)
(此以实韩诗宋襄公时作商颂之说殊不思禹 (第 68a 页)
(南八十里羽山在海州/胊山县西北一百里) 成王 以封周公长子伯
禽(孔氏颖达曰史记鲁世家武王既克殷封周/公旦于曲阜周公不就封卒相成王使其子) (第 1a 页)
(伯禽代就封于鲁至归政之后 成王 乃大启土/宇合地方七百里鲁之封疆于是始定故据后)
(定言/之)今袭庆东平府沂密海等州即其地 …… (第 1b 页)
(表袭庆府今兖州府东平府今东平州沂州今/沂州俱属兖州府密州今诸成县属肯州府海)
(州今宁海州属登/州府并𨽻山东) 成王 以周公有大勋劳于天
下故赐伯禽以天子之礼乐鲁于是乎有颂以
为庙乐(郑氏康成曰初 (第 1b 页)
成王 以周公有太平制/典法之勋命鲁郊祭天三望如天子之)
(礼○孔氏颖达曰礼运杞之郊也禹宋之郊也/契 …… (第 1b 页)
所讳而削之则左氏所记当时列国大夫赋诗
及吴季子观周乐皆无曰鲁风者其说不得通
矣
集说(郑氏康成曰周公归政 成王 封其元子伯/禽于鲁自后政衰国事多废十九世至僖)
(公遵伯禽之法国人美其功季孙行父请命于/周而作 …… (第 3a 页)
(谓咸者如此○郝氏敬曰上帝临/视天心顺也三千同心人心应也)言辅佐之臣同有
其功而周公亦与焉也(季氏本曰见其以一心而成/功盖为周公有大功发也)
王 成王 也叔父周公也元子鲁公伯禽也启开宇居 …… (第 21a 页)
(三/年)耳耳柔从也春秋错举四时也(郑氏康成曰春秋/犹言四时也○孔)
(氏颖达曰错举/春秋以明冬夏)忒过差也(范氏处义曰此言僖/公祀于庙之礼也) 成王
以周公有大功于王室故命鲁公以夏正孟春郊祀
上帝配以后稷(孔氏颖达曰明堂位称 (第 23a 页)
成王 以周公/为有勋劳于天下是以鲁君祀帝于)
(郊配以后稷天子之礼也是 (第 23a 页)
成王 命鲁郊天亦配以/后稷之事○朱氏公迁曰天子以冬至祭天鲁诸侯)
(也不敢纯用天子之礼故用夏之/正月冬至 …… (第 23a 页)
集说(郑氏康成曰东东籓鲁国也既告周公以封伯/禽之意乃策命伯禽使为君于鲁加赐以山川)
(土田及附庸令专统之王制曰名山大川不以封诸/侯附庸则不得专臣也皇皇后帝谓天也 成王 以周)
(公功大命鲁郊祭天亦配之以君祖后稷其牲用赤/牛纯色与天子同也天亦飨之宜之多与之福○孔) …… (第 23b 页)
(食邑于薛则/尝先当属鲁)许许田也鲁朝宿之邑也(孔氏颖达曰/诸侯有大德)
(受采邑于京师为将朝而宿焉谓之朝宿之邑鲁以/周公之故 成王 赐之许田春秋之时鲁不朝周邑无) …… (第 31a 页)
(张大其事而为颂祷之辞○朱氏倬曰诗人之论自/源徂流故虽颂鲁僖而上及乎后稷太王文武周公)
(之事明其源本之所自出也因 成王 赐周公以天子/礼乐故遂以夏正孟春郊祀上帝而以后稷配之然)
(非礼矣鲁人据其实而颂之夫子因其旧而存 …… (第 33b 页)
(且业分明是指相土之后成汤以前中衰之时言也/允也天子言汤之为天子当乎天心降予卿士言伊)
(尹不徒出乃天为汤而锡之也左右商王谓辅佐成/汤以 成王 道也○朱氏善曰前章言汤降不迟是汤)
(之生不先不后而适当其期乃天实立之以为兴王/之君也此章言降予卿 …… (第 65a 页)
殷道衰楚人叛之(孔氏颖达曰周始封熊绎为楚子/于武丁之世不知楚君何人也○)
(严氏粲曰解颐新语云或谓 成王 始封熊绎于荆至/鲁僖公元年始有楚号遂疑商时未有荆楚乃欲假)
(此以实韩诗宋襄公时作商颂之说殊不思禹 (第 68a 页)
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孔氏颖达曰高以下/为基远以近为始文)
(王正其家而后及其国是正其始也化南土以 成/王 业是王化之基也季札见歌周南召南曰始基) …… (第 6b 页)
(族四母族三妻族二○弃其九族者不复以族食/族燕之礼序而亲睦之故王之族人作此诗以刺)
(王也此序其刺王之由经皆陈族人怨王之辞○/严氏粲曰陈氏曰周公大封同姓 成王 内睦九族)
(亲亲周道也弃其/九族则周道衰矣)
辩说序说未有据诗意亦不类说已见本篇
○采葛 …… (第 42b 页)
德故是未居东也至于鸱鸮则居东而作其在书
可知矣
○鸱鸮周公救乱也 成王 未知周公之志公乃为诗
以遗王名之曰鸱鸮焉(严氏粲曰三监虽平而君臣/之疑未释则乱犹在也此诗)
( …… (第 83b 页)
(其流言毁周公也○孔氏颖达曰按金縢流言者/管叔及其群弟耳今并言恶四国流言毁周公者)
(书传曰武王杀纣继公子禄父及管蔡流言奄君/薄姑谓禄父曰武王已死 成王 幼周公见疑矣此)
(百世之时也请举事然后禄父及三监叛管蔡流/言商奄即叛是同毁周公故并言之○程子曰 …… (第 84b 页)
(范氏处义曰此周公居东未归之时周大夫美周/公之善处而刺朝廷不知其忠尚迟迟而未迎周)
(公也朝廷者人主与群臣论国是之地 成王 未悟/而群臣不能力争是谁之过欤○吕氏祖谦曰观)
(金縢所载二公之知周公至矣今曰朝廷则二公/亦与 (第 85a 页)
(王正其家而后及其国是正其始也化南土以 成/王 业是王化之基也季札见歌周南召南曰始基) …… (第 6b 页)
(族四母族三妻族二○弃其九族者不复以族食/族燕之礼序而亲睦之故王之族人作此诗以刺)
(王也此序其刺王之由经皆陈族人怨王之辞○/严氏粲曰陈氏曰周公大封同姓 成王 内睦九族)
(亲亲周道也弃其/九族则周道衰矣)
辩说序说未有据诗意亦不类说已见本篇
○采葛 …… (第 42b 页)
德故是未居东也至于鸱鸮则居东而作其在书
可知矣
○鸱鸮周公救乱也 成王 未知周公之志公乃为诗
以遗王名之曰鸱鸮焉(严氏粲曰三监虽平而君臣/之疑未释则乱犹在也此诗)
( …… (第 83b 页)
(其流言毁周公也○孔氏颖达曰按金縢流言者/管叔及其群弟耳今并言恶四国流言毁周公者)
(书传曰武王杀纣继公子禄父及管蔡流言奄君/薄姑谓禄父曰武王已死 成王 幼周公见疑矣此)
(百世之时也请举事然后禄父及三监叛管蔡流/言商奄即叛是同毁周公故并言之○程子曰 …… (第 84b 页)
(范氏处义曰此周公居东未归之时周大夫美周/公之善处而刺朝廷不知其忠尚迟迟而未迎周)
(公也朝廷者人主与群臣论国是之地 成王 未悟/而群臣不能力争是谁之过欤○吕氏祖谦曰观)
(金縢所载二公之知周公至矣今曰朝廷则二公/亦与 (第 85a 页)
(以为文武之世燕劳乐歌之辞周公之所删定也此/章辩说又曰诗所谓天子所谓王命皆周王耳考文)
(王为西伯时有伐犬戎之事武王 成王 康王皆无伐/猃狁西戎之文至宣王时采芑诗有方叔南征荆蛮)
(兼言方叔曾有征伐猃狁之功故蛮荆畏之然是方 (第 6a 页)
叔而非南仲也况文武之世燕劳之乐歌既是周公)
(所定而武王 成王 康王又无其事则所谓天子与王/命者将属之于何王乎似不若仍从古序与初说之)
(为安/也)
○杕杜劳还 …… (第 6a 页)
○南有嘉鱼乐与贤也太平之君子至诚乐与贤者
共之也(陆氏德明曰自此至菁菁者莪六篇并亡篇/三是成王周公之小雅 成王 有雅名公有雅)
(德二人协佐以致太平故亦并为正也○孔氏颖/达曰当 (第 9a 页)
周公成王 太平之时君子在位有职禄皆)
(有至诚笃实之心乐与在野有贤德/者共立于朝共相燕乐是乐与贤也)
(第 9a 页)
辩说序得诗意而不明其用其曰太平之君子者
本无谓而说者又以专指 成王 皆失之矣
○南山有台乐得贤也得贤则能为邦家立太平之
基矣(郑氏康成曰山有草木以自覆盖成其高大喻 …… (第 9a 页)
(吕氏祖谦曰贤才之盛多如此乐哉王者诚可为/邦家之基矣诚可以万寿无期矣五章反覆咏叹)
(之乐之至也○严氏粲曰贤者为/立治之本 成王 之乐乐以天下也)
辩说序首句误详见本篇
○由庚万物得由其道也
辩说见南陔
○崇丘万物得极 …… (第 9b 页)
(鱼丽武王诗也而与嘉鱼閒歌南陔等三篇亦武/王诗也乃在堂下笙歌之是武王之诗得下管用)
(之也新宫制礼所用必在礼前而作不知武王诗/也 成王 诗也此笺因亡诗事终而言之耳不谓当)
(在 (第 10a 页)
成王 诗中郑于谱言辞义皆亡者对六篇有义/无辞新宫并义亦无故言皆亡不谓已为作序与) …… (第 10a 页)
废则蓄积缺矣由庚废则阴阳失其道理矣(孔氏颖/达曰由)
(庚以下不言缺者叙者因文起义明与上/诗别文武俱言缺 周公成王 则变文焉)南有嘉鱼
废则贤者不安下不得其所矣崇丘废则万物不遂
矣南山有台废则为国之基队(直类/反 …… (第 13a 页)
集说(李氏樗曰左氏曰夏启有钧台之享商汤有/景亳之命周武有孟津之誓成有岐阳之蒐)
(康有酆宫之朝穆有涂山之会此皆合诸侯之事/也则知 成王 之蒐与诸侯共之亦犹宣王之会诸)
(侯而与之田猎也○朱子曰文武以天保以上治/内以采薇以下治外而宣王 …… (第 14b 页)
(政事外攘夷狄而已无二道也此诗所赋自修车/马备器械以下其修攘则前乎此矣东都洛邑也)
(周公营之而 成/王 会诸侯焉)
○吉日美宣王田也能慎微接下无不自尽以奉其
上焉(孔氏颖达曰宣王能慎于微事又以恩意接及 …… (第 14b 页)
(以相发明此序反经以言今信南山序据今以本/古甫田直言思古略而不陈所由大田言矜寡不)
(能自存又略而不言思古皆文互见大田曰曾孙/是若言 成王 止力役以顺民是政不烦也甫田云)
(岁取十千言税有常法是赋不重明幽王政烦赋/重也信南山经云信彼南山 (第 25a 页)
维禹甸之畇畇原隰)
(曾孙田之而序云不能修 成王 之业以奉禹功是/曾孙为 (第 25a 页)
成王 矣而甫田大田皆言曾孙则所陈古)
(皆为成王时也此经无曾孙之言而周之盛王/致太平者莫过 (第 25a 页)
成王 则此思古者 (第 25a 页)
成王 也)
辩说自此篇至车辖凡十篇似出一手词气和平 …… (第 25a 页)
(说如此今案旧说皆以为先王之诗朱传引吕氏/说言所以推明先王致力于民者尽则致力于神)
(者详依旧说与序/说无异宜更详之)
○信南山刺幽王也不能修 成王 之业疆理天下以
奉禹功故君子思古焉(孔氏颖达曰言 (第 26a 页)
成王 乃远修/禹之功今王反不修其业乎)
(是思古之内直思 (第 26a 页)
成王 耳而 (第 26a 页)
成王 又有所奉故经/言禹焉首章言我疆我理是疆理天下也维禹甸)
(之是禹功也以下言云雨生榖乃税以祭祀鬼神 …… (第 26a 页)
(成五服至于五千州十有二师外薄四海咸建五/长是田法成于禹稷久矣夏道衰微而公刘绍兴)
(后稷之业商道废坠而太王王季绪理公刘之遗/文武既有天下而周公辅弼 成王 广五服为九服)
(推后稷之法以践禹功遂成畎浍于天下至于幽/王政烦赋重田莱多荒饥馑降丧民卒流亡则畎 …… (第 26b 页)
(亩不修于天下是以夫閒之遂不距于沟畛下之/沟不距于洫涂下之洫不距于浍道下之浍不距)
(于川路下之川不距于海是所谓不能修 成王 之/业疆理天下以奉禹功也疆理者川自六乡而距)
(于海路自荒服而/达于畿之谓也)
辩说曾孙古者 …… (第 26b 页)
故推以配天焉(孔氏颖达曰序言尊祖之意以后稷/生于姜嫄而来其文王受命武王除)
(乱以定天下之功其兆本起由于后稷及 周公成/王 致太平制礼以王功起于后稷故推举之以配)
(天谓配夏正郊天焉祭天而以祖配祭者天无形/象推人道以事之 …… (第 43a 页)
(于天人本于祖俱为其本可以相配是故王者皆/以祖配天是同祖于天故为尊也祖之定名父之)
(父耳但祖者始也已所从始也自父之父以上皆/得称焉此后稷之于 成王 乃十七世祖也言文武) …… (第 43a 页)
(内则亲睦九族之亲外则尊事黄发之耇以礼恭/敬养此老人就乞善言所以为政以成其周之王)
(室之福禄焉此是成王之时则美 成王 之忠厚矣/不 (第 43b 页)
成王 者欲见先世皆然非 (第 43b 页)
成王 故即立周) …… (第 43b 页)
(序宾以不侮皆亲睦九族燕射之礼也自曾孙维/主以介景福皆尊事黄耇乞言之礼也或疑一诗)
(兼睦族养老二事窃意因行睦族燕射其閒与燕/同姓之高年如诸父者 成王 于序宾之后为礼加)
(厚遂酌大斗以乞言于事为甚顺无不可者或别/行养老乞言之礼亦可歌此诗盖古人乐章 …… (第 44b 页)
(忠厚以下论成周盛德至治则得之然非此诗之/义也意者讲师见序有忠厚之语而附益之欤)
○既醉太平也醉酒饱德人有士君子之行焉(郑氏/康成)
(曰 成王 祭宗庙旅酬下遍群臣至于无算爵故云/醉焉乃见十伦之义志意充满是谓之饱德○孔)
(氏颖达曰谓四方宁静 (第 45a 页)
而无事此则事之大者故/谓太平也 成王 之祭宗庙群臣助之至于祭末莫)
(不醉足于酒厌饱其德既荷德泽莫不自修人皆/有士君子之行焉故作此诗以 …… (第 45a 页)
(祖谦曰醉酒饱德以/下皆讲师附益之辞)
○凫鹥守成也太平之君子能持盈守成神祇祖考
安乐之也(郑氏康成曰君子斥 成王 也言君子者太/平之时则皆然非独 (第 46a 页)
成王 也○孔氏颖达)
(曰经五章毛以为皆祭宗庙则是祖考耳而兼言/神祇者能事宗庙则亦能事天地因祖考而广言 …… (第 46a 页)
(七祀皆以首章一句言正祭次句以下言燕/尸宗庙燕尸以祭之明日其馀皆同日也)
辩说同上
○假乐嘉 成王 也(孔氏颖达曰正诗例不言美以见/为经之正因训假为嘉故转经以)
(见义且承上篇为次以其能守成功故于 (第 46a 页)
此嘉美/之也○范氏处义曰此诗继既醉凫鹥之后人有)
(士君子之行神则神祇祖考安乐为 成王 者可谓/乐之至矣故诗人嘉之左氏中庸皆以为嘉乐盖)
(可證/也)
辩说假本嘉字然非为 (第 46b 页)
成王 也
○公刘召康公戒 (第 46b 页)
成王 也 (第 46b 页)
成王 将涖政戒以民事美
公刘之厚于民而献是诗也(范氏处义曰周召辅 (第 46b 页)
成/王 可谓同心以安天下)
(者也始周公遭变陈七月之诗言公刘之治豳及 (第 46b 页)
成王 将涖政召公又述周公七月之意作是诗以)
(献焉二诗皆民事也然七月止陈豳俗农桑之事/足以致王业之艰难 (第 46b 页)
且其诗为遭变而作而 成王)
( 犹未即政不当有雅故系之豳国风是诗所献乃/公刘厚民迁都之事周之王业由是而兴 (第 46b 页)
成王)
(
又将涖政矣故其诗列之大雅明/周家以农事开国非政之小故也)
辩说召康公名奭成王即位年幼周公摄政七年 …… (第 46b 页)
公为大师以相之然此诗未有以见其为康公之
作意其传授或有自来耳后篇召穆公凡伯仍叔
放此
○泂酌召康公戒 成王 也言皇天亲有德飨有道也
(孔氏颖达曰尊者莫过上天犹以道德降灵亲飨/是王不可以无德故戒王使修行之经 …… (第 47a 页)
(之斯民可见矣民之于君亲/之如父母则是道德之盛也)
辩说序无大失然语意亦疏
○卷阿召康公戒 成王 也言求贤用吉士也(黄氏櫄/曰 (第 47b 页)
成王)
( 涖政之初而召康公谨先入之戒者三曰厚民曰/飨天而以求贤用吉士终焉盖曰爱民所以畏天)
(而吁俊所以尊 …… (第 47b 页)
未必分为两事后之说者既误认岂弟君子为贤
人遂分贤人吉士为两等弥失之矣夫泂酌之岂
弟君子方为 成王 而此诗遽为所求之贤人何哉
○民劳召穆公刺厉王也(范氏处义曰召穆公即召/虎也康公十六世孙康公)
…… (第 48a 页)
(言成洛邑朝诸侯自明祀/之时节于经无所当也)
○维天之命太平告文王也(欧阳氏修曰序言以太/平告文王者谓 成王 继)
(绍文武之业于时天下治安乃归其美于祖考作/为歌颂因其祭祀而歌之其于祭文王也乃述文)
( …… (第 55a 页)
(恒相对此郊祀天地俱言在郊而天地相对故知/是所感之帝神州之神也其祀天南郊郑云夏之)
(正月其祭神州之月则无文此序同言郊祀盖与/郊天同亦夏正月也○范氏处义曰先儒以 成王)
( 不敢康噫嘻 (第 57a 页)
成王 为 (第 57a 页)
成王诵 是以此诗与噫嘻为 (第 57a 页)
成王 以后之诗也以不显成康为 (第 57a 页)
成王 康王是以)
(执竞为康王以后之诗也义亦可通然周颂诸诗/作于成王之时有序为可据而国语又以时迈思) (第 57a 页)
(文二诗为周文公之颂则 成王 即政之后周公制/礼作乐庶事大备不应无郊祀天地祈榖上帝与) (第 57a 页)
(祀武王/之诗也)
辩说此诗详考经文而以国语證之其为康王以
后祀 成王 之诗无疑而毛郑旧说定以颂为成王
之时周公所作故凡颂中有 (第 57b 页)
成王 及成康字者例
皆曲为之说以附己意其迂滞僻涩不成文理甚
不难见而古今诸儒无有觉其谬者独欧阳公著 (第 57b 页)
时世论以斥之其辩明矣然读者狃于旧闻亦未
遽肯深信也(欧阳氏修曰昊天有成命曰二后受/之 成王 不敢康所谓二后者文武也) (第 57b 页)
(则 成王 者 (第 58a 页)
成王 也当为康王以后之诗而毛郑以/颂皆是 (第 58a 页)
成王 之作遂以 (第 58a 页)
成王 为成此王功执竞曰)
(不显成康自彼成康所谓成康者 (第 58a 页)
成王 康王也犹/文王武王谓之文武耳然则执竞当是昭王以后)
(之诗而毛以为成大功而安之郑以为成安祖考/之 (第 58a 页)
道皆以为武王也噫嘻曰噫嘻 成王 者 (第 58a 页)
成王)
( 也而毛郑皆以为武王由其以颂皆为成王时作/耳以为 (第 58a 页)
成王 康王岂不简且直而于诗文理易通)
(如毛郑之说岂不迂而曲文理亦不完而/难通学者何苦从其迂曲而难通者 …… (第 58a 页)
以此诗篇首有昊天二字遂定以为郊祀天地之
诗诸儒往往亦袭其误殊不知其首言天命者止
于一句次言文武受之者亦止一句至于 成王 以 (第 58a 页)
下然后详说不敢康宁缉熙安静之意乃至五句
而后已则其不为祀天地而为祀 成王 无可疑者
又况古昔圣王制为祭祀之礼必以象类故祀天
于南祭地于北而其坛壝乐舞器币之属亦各不
…… (第 58b 页)
所谓始于德让中于信宽终于固和(音/和)故曰成者
其语成字不为王诵之谥而韦昭之注大略亦如
毛郑之说矣此又何邪曰叔向盖言 成王 之所以
为成以是三者正犹子思所谓文王之所以为文
班固所谓尊号曰昭不亦宜乎者耳韦昭何以知
…… (第 59a 页)
古之谬而不免于以误而證误则亦将何时而已
邪或者又曰苏氏最为不信小序而于此诗无异
词且又以为周公制作所定后王不容复有改易
成王 非创业之主不应得以基命称之此又何邪
曰苏氏之不信小序固未尝见其不可信之实也
愚于汉广之篇已尝 …… (第 59b 页)
(巡守不必封禅封禅必待太平则武王之时未封/禅矣而笺云封禅者广解巡守所为之事也史记)
(封禅书云齐桓公欲封禅管仲曰古者封泰山禅/梁甫者七十二家而夷吾所记者十有二焉于周)
(唯言 成王 封泰山禅社首是武必/不封禅其巡守则武王为之矣)
○执竞祀武王也(孔氏颖达曰执竞诗者祀武王之/乐歌也 …… (第 61a 页)
(乎讲罛罶取名鱼而尝之庙言大寒降/与此季冬同其言土蛰发则孟春也)
○雍禘大祖也(郑氏康成曰禘大祭也大于四时而/小于祫大祖谓文王○孔氏颖达曰)
(谓 周公成王 太平之时禘祭大祖之庙诗人以今/之太平由此大祖故因其祭述其事而为此歌焉)
(经言祭祀文王诸侯来助神 …… (第 64a 页)
○闵予小子嗣王朝于庙也(孔氏颖达曰此朝庙早/晚毛无其说毛无避居)
(之事王肃以此篇为周公致政 成王 嗣位始朝于/庙之乐歌毛意或当然也此及小毖四篇俱言嗣)
(王文势相类则毛意俱为摄政之 (第 67a 页)
成王 嗣位之/初有此事诗人当即歌之也郑以为 (第 67a 页)
成王 除武王)
(之丧将始即政则是 (第 67a 页)
成王 十三周公未居摄于是/之时成王朝庙自言敬慎思继先绪访落与群臣)
(共谋敬之则群臣进戒文相应和事在一 (第 67a 页)
时则俱/是未摄之前后至太平之时诗人追述其事为此)
(歌/也)
○访落嗣王谋于庙也(郑氏康成曰谋者谋政事也/○苏氏辙曰闵予小子 成王)
( 朝庙言将继其祖考之诗也/访落谋所以继之之诗也)
○敬之群臣进戒嗣王也(黄氏櫄曰 (第 67a 页)
成王 既作谋政/之诗以发群臣之志故群) (第 67a 页)
(臣亦进其敬之之戒以荅 成王 之休自/维予小子以下又 (第 67b 页)
成王 荅群臣之辞也)
○小毖嗣王求助也(李氏樗曰 (第 67b 页)
成王 惩戒往日之事/自此欲戒慎几微之事亦欲群)
(臣助己而以知祸乱之机也○范氏处义曰闵予/小子以下四篇 …… (第 67b 页)
辩说序误高子尤误
○酌告成大武也言能酌先祖之道以养天下也(郑/氏)
(康成曰周公居摄六年制礼作乐归政 成王 乃后/祭于庙而奏之其始成告之而已○孔氏颖达曰)
(言酌先祖之道者周之先祖后稷以来先世多有/美道武 (第 68b 页)
王酌取用之除残去㬥育养天下故诗人)
(序其名篇之意于经无所当也○洛诰云肇称殷/礼祀于新邑明待 成王 即政乃行周礼礼既如此)
(乐亦宜然故知大武之乐归 (第 68b 页)
成王/ 始祭庙奏周公初成之日告之而已) …… (第 68b 页)
(处义曰列爵惟五分土惟三见于武成将帅之士/使为诸侯见于乐记则大封于庙之实也然以颂)
(声未作故其诗阙焉至 成王 制作遂歌其事于武/王之庙序诗者发明诗人以赉名篇之意谓赉所)
(以锡予善人乃于论语周/有大赉善人是 …… (第 69b 页)
○閟宫颂僖公能复周公之宇也(郑氏康成曰宇居/也○孔氏颖达曰)
(颂美僖公能复周公之宇谓复周公之时土地居/处也明堂位曰 成王 以周公为有勋劳于天下是)
(以封周公于曲阜地方七百里革车千乘是周公/之时土境特大异于其馀诸侯也伯 (第 71b 页)
(王为西伯时有伐犬戎之事武王 成王 康王皆无伐/猃狁西戎之文至宣王时采芑诗有方叔南征荆蛮)
(兼言方叔曾有征伐猃狁之功故蛮荆畏之然是方 (第 6a 页)
叔而非南仲也况文武之世燕劳之乐歌既是周公)
(所定而武王 成王 康王又无其事则所谓天子与王/命者将属之于何王乎似不若仍从古序与初说之)
(为安/也)
○杕杜劳还 …… (第 6a 页)
○南有嘉鱼乐与贤也太平之君子至诚乐与贤者
共之也(陆氏德明曰自此至菁菁者莪六篇并亡篇/三是成王周公之小雅 成王 有雅名公有雅)
(德二人协佐以致太平故亦并为正也○孔氏颖/达曰当 (第 9a 页)
周公成王 太平之时君子在位有职禄皆)
(有至诚笃实之心乐与在野有贤德/者共立于朝共相燕乐是乐与贤也)
(第 9a 页)
辩说序得诗意而不明其用其曰太平之君子者
本无谓而说者又以专指 成王 皆失之矣
○南山有台乐得贤也得贤则能为邦家立太平之
基矣(郑氏康成曰山有草木以自覆盖成其高大喻 …… (第 9a 页)
(吕氏祖谦曰贤才之盛多如此乐哉王者诚可为/邦家之基矣诚可以万寿无期矣五章反覆咏叹)
(之乐之至也○严氏粲曰贤者为/立治之本 成王 之乐乐以天下也)
辩说序首句误详见本篇
○由庚万物得由其道也
辩说见南陔
○崇丘万物得极 …… (第 9b 页)
(鱼丽武王诗也而与嘉鱼閒歌南陔等三篇亦武/王诗也乃在堂下笙歌之是武王之诗得下管用)
(之也新宫制礼所用必在礼前而作不知武王诗/也 成王 诗也此笺因亡诗事终而言之耳不谓当)
(在 (第 10a 页)
成王 诗中郑于谱言辞义皆亡者对六篇有义/无辞新宫并义亦无故言皆亡不谓已为作序与) …… (第 10a 页)
废则蓄积缺矣由庚废则阴阳失其道理矣(孔氏颖/达曰由)
(庚以下不言缺者叙者因文起义明与上/诗别文武俱言缺 周公成王 则变文焉)南有嘉鱼
废则贤者不安下不得其所矣崇丘废则万物不遂
矣南山有台废则为国之基队(直类/反 …… (第 13a 页)
集说(李氏樗曰左氏曰夏启有钧台之享商汤有/景亳之命周武有孟津之誓成有岐阳之蒐)
(康有酆宫之朝穆有涂山之会此皆合诸侯之事/也则知 成王 之蒐与诸侯共之亦犹宣王之会诸)
(侯而与之田猎也○朱子曰文武以天保以上治/内以采薇以下治外而宣王 …… (第 14b 页)
(政事外攘夷狄而已无二道也此诗所赋自修车/马备器械以下其修攘则前乎此矣东都洛邑也)
(周公营之而 成/王 会诸侯焉)
○吉日美宣王田也能慎微接下无不自尽以奉其
上焉(孔氏颖达曰宣王能慎于微事又以恩意接及 …… (第 14b 页)
(以相发明此序反经以言今信南山序据今以本/古甫田直言思古略而不陈所由大田言矜寡不)
(能自存又略而不言思古皆文互见大田曰曾孙/是若言 成王 止力役以顺民是政不烦也甫田云)
(岁取十千言税有常法是赋不重明幽王政烦赋/重也信南山经云信彼南山 (第 25a 页)
维禹甸之畇畇原隰)
(曾孙田之而序云不能修 成王 之业以奉禹功是/曾孙为 (第 25a 页)
成王 矣而甫田大田皆言曾孙则所陈古)
(皆为成王时也此经无曾孙之言而周之盛王/致太平者莫过 (第 25a 页)
成王 则此思古者 (第 25a 页)
成王 也)
辩说自此篇至车辖凡十篇似出一手词气和平 …… (第 25a 页)
(说如此今案旧说皆以为先王之诗朱传引吕氏/说言所以推明先王致力于民者尽则致力于神)
(者详依旧说与序/说无异宜更详之)
○信南山刺幽王也不能修 成王 之业疆理天下以
奉禹功故君子思古焉(孔氏颖达曰言 (第 26a 页)
成王 乃远修/禹之功今王反不修其业乎)
(是思古之内直思 (第 26a 页)
成王 耳而 (第 26a 页)
成王 又有所奉故经/言禹焉首章言我疆我理是疆理天下也维禹甸)
(之是禹功也以下言云雨生榖乃税以祭祀鬼神 …… (第 26a 页)
(成五服至于五千州十有二师外薄四海咸建五/长是田法成于禹稷久矣夏道衰微而公刘绍兴)
(后稷之业商道废坠而太王王季绪理公刘之遗/文武既有天下而周公辅弼 成王 广五服为九服)
(推后稷之法以践禹功遂成畎浍于天下至于幽/王政烦赋重田莱多荒饥馑降丧民卒流亡则畎 …… (第 26b 页)
(亩不修于天下是以夫閒之遂不距于沟畛下之/沟不距于洫涂下之洫不距于浍道下之浍不距)
(于川路下之川不距于海是所谓不能修 成王 之/业疆理天下以奉禹功也疆理者川自六乡而距)
(于海路自荒服而/达于畿之谓也)
辩说曾孙古者 …… (第 26b 页)
故推以配天焉(孔氏颖达曰序言尊祖之意以后稷/生于姜嫄而来其文王受命武王除)
(乱以定天下之功其兆本起由于后稷及 周公成/王 致太平制礼以王功起于后稷故推举之以配)
(天谓配夏正郊天焉祭天而以祖配祭者天无形/象推人道以事之 …… (第 43a 页)
(于天人本于祖俱为其本可以相配是故王者皆/以祖配天是同祖于天故为尊也祖之定名父之)
(父耳但祖者始也已所从始也自父之父以上皆/得称焉此后稷之于 成王 乃十七世祖也言文武) …… (第 43a 页)
(内则亲睦九族之亲外则尊事黄发之耇以礼恭/敬养此老人就乞善言所以为政以成其周之王)
(室之福禄焉此是成王之时则美 成王 之忠厚矣/不 (第 43b 页)
成王 者欲见先世皆然非 (第 43b 页)
成王 故即立周) …… (第 43b 页)
(序宾以不侮皆亲睦九族燕射之礼也自曾孙维/主以介景福皆尊事黄耇乞言之礼也或疑一诗)
(兼睦族养老二事窃意因行睦族燕射其閒与燕/同姓之高年如诸父者 成王 于序宾之后为礼加)
(厚遂酌大斗以乞言于事为甚顺无不可者或别/行养老乞言之礼亦可歌此诗盖古人乐章 …… (第 44b 页)
(忠厚以下论成周盛德至治则得之然非此诗之/义也意者讲师见序有忠厚之语而附益之欤)
○既醉太平也醉酒饱德人有士君子之行焉(郑氏/康成)
(曰 成王 祭宗庙旅酬下遍群臣至于无算爵故云/醉焉乃见十伦之义志意充满是谓之饱德○孔)
(氏颖达曰谓四方宁静 (第 45a 页)
而无事此则事之大者故/谓太平也 成王 之祭宗庙群臣助之至于祭末莫)
(不醉足于酒厌饱其德既荷德泽莫不自修人皆/有士君子之行焉故作此诗以 …… (第 45a 页)
(祖谦曰醉酒饱德以/下皆讲师附益之辞)
○凫鹥守成也太平之君子能持盈守成神祇祖考
安乐之也(郑氏康成曰君子斥 成王 也言君子者太/平之时则皆然非独 (第 46a 页)
成王 也○孔氏颖达)
(曰经五章毛以为皆祭宗庙则是祖考耳而兼言/神祇者能事宗庙则亦能事天地因祖考而广言 …… (第 46a 页)
(七祀皆以首章一句言正祭次句以下言燕/尸宗庙燕尸以祭之明日其馀皆同日也)
辩说同上
○假乐嘉 成王 也(孔氏颖达曰正诗例不言美以见/为经之正因训假为嘉故转经以)
(见义且承上篇为次以其能守成功故于 (第 46a 页)
此嘉美/之也○范氏处义曰此诗继既醉凫鹥之后人有)
(士君子之行神则神祇祖考安乐为 成王 者可谓/乐之至矣故诗人嘉之左氏中庸皆以为嘉乐盖)
(可證/也)
辩说假本嘉字然非为 (第 46b 页)
成王 也
○公刘召康公戒 (第 46b 页)
成王 也 (第 46b 页)
成王 将涖政戒以民事美
公刘之厚于民而献是诗也(范氏处义曰周召辅 (第 46b 页)
成/王 可谓同心以安天下)
(者也始周公遭变陈七月之诗言公刘之治豳及 (第 46b 页)
成王 将涖政召公又述周公七月之意作是诗以)
(献焉二诗皆民事也然七月止陈豳俗农桑之事/足以致王业之艰难 (第 46b 页)
且其诗为遭变而作而 成王)
( 犹未即政不当有雅故系之豳国风是诗所献乃/公刘厚民迁都之事周之王业由是而兴 (第 46b 页)
成王)
(
辩说召康公名奭成王即位年幼周公摄政七年 …… (第 46b 页)
公为大师以相之然此诗未有以见其为康公之
作意其传授或有自来耳后篇召穆公凡伯仍叔
放此
○泂酌召康公戒 成王 也言皇天亲有德飨有道也
(孔氏颖达曰尊者莫过上天犹以道德降灵亲飨/是王不可以无德故戒王使修行之经 …… (第 47a 页)
(之斯民可见矣民之于君亲/之如父母则是道德之盛也)
辩说序无大失然语意亦疏
○卷阿召康公戒 成王 也言求贤用吉士也(黄氏櫄/曰 (第 47b 页)
成王)
( 涖政之初而召康公谨先入之戒者三曰厚民曰/飨天而以求贤用吉士终焉盖曰爱民所以畏天)
(而吁俊所以尊 …… (第 47b 页)
未必分为两事后之说者既误认岂弟君子为贤
人遂分贤人吉士为两等弥失之矣夫泂酌之岂
弟君子方为 成王 而此诗遽为所求之贤人何哉
○民劳召穆公刺厉王也(范氏处义曰召穆公即召/虎也康公十六世孙康公)
…… (第 48a 页)
(言成洛邑朝诸侯自明祀/之时节于经无所当也)
○维天之命太平告文王也(欧阳氏修曰序言以太/平告文王者谓 成王 继)
(绍文武之业于时天下治安乃归其美于祖考作/为歌颂因其祭祀而歌之其于祭文王也乃述文)
( …… (第 55a 页)
(恒相对此郊祀天地俱言在郊而天地相对故知/是所感之帝神州之神也其祀天南郊郑云夏之)
(正月其祭神州之月则无文此序同言郊祀盖与/郊天同亦夏正月也○范氏处义曰先儒以 成王)
( 不敢康噫嘻 (第 57a 页)
成王 为 (第 57a 页)
成王诵 是以此诗与噫嘻为 (第 57a 页)
成王 以后之诗也以不显成康为 (第 57a 页)
成王 康王是以)
(执竞为康王以后之诗也义亦可通然周颂诸诗/作于成王之时有序为可据而国语又以时迈思) (第 57a 页)
(文二诗为周文公之颂则 成王 即政之后周公制/礼作乐庶事大备不应无郊祀天地祈榖上帝与) (第 57a 页)
(祀武王/之诗也)
辩说此诗详考经文而以国语證之其为康王以
后祀 成王 之诗无疑而毛郑旧说定以颂为成王
之时周公所作故凡颂中有 (第 57b 页)
成王 及成康字者例
皆曲为之说以附己意其迂滞僻涩不成文理甚
不难见而古今诸儒无有觉其谬者独欧阳公著 (第 57b 页)
时世论以斥之其辩明矣然读者狃于旧闻亦未
遽肯深信也(欧阳氏修曰昊天有成命曰二后受/之 成王 不敢康所谓二后者文武也) (第 57b 页)
(则 成王 者 (第 58a 页)
成王 也当为康王以后之诗而毛郑以/颂皆是 (第 58a 页)
成王 之作遂以 (第 58a 页)
成王 为成此王功执竞曰)
(不显成康自彼成康所谓成康者 (第 58a 页)
成王 康王也犹/文王武王谓之文武耳然则执竞当是昭王以后)
(之诗而毛以为成大功而安之郑以为成安祖考/之 (第 58a 页)
道皆以为武王也噫嘻曰噫嘻 成王 者 (第 58a 页)
成王)
( 也而毛郑皆以为武王由其以颂皆为成王时作/耳以为 (第 58a 页)
成王 康王岂不简且直而于诗文理易通)
(如毛郑之说岂不迂而曲文理亦不完而/难通学者何苦从其迂曲而难通者 …… (第 58a 页)
以此诗篇首有昊天二字遂定以为郊祀天地之
诗诸儒往往亦袭其误殊不知其首言天命者止
于一句次言文武受之者亦止一句至于 成王 以 (第 58a 页)
下然后详说不敢康宁缉熙安静之意乃至五句
而后已则其不为祀天地而为祀 成王 无可疑者
又况古昔圣王制为祭祀之礼必以象类故祀天
于南祭地于北而其坛壝乐舞器币之属亦各不
…… (第 58b 页)
所谓始于德让中于信宽终于固和(音/和)故曰成者
其语成字不为王诵之谥而韦昭之注大略亦如
毛郑之说矣此又何邪曰叔向盖言 成王 之所以
为成以是三者正犹子思所谓文王之所以为文
班固所谓尊号曰昭不亦宜乎者耳韦昭何以知
…… (第 59a 页)
古之谬而不免于以误而證误则亦将何时而已
邪或者又曰苏氏最为不信小序而于此诗无异
词且又以为周公制作所定后王不容复有改易
成王 非创业之主不应得以基命称之此又何邪
曰苏氏之不信小序固未尝见其不可信之实也
愚于汉广之篇已尝 …… (第 59b 页)
(巡守不必封禅封禅必待太平则武王之时未封/禅矣而笺云封禅者广解巡守所为之事也史记)
(封禅书云齐桓公欲封禅管仲曰古者封泰山禅/梁甫者七十二家而夷吾所记者十有二焉于周)
(唯言 成王 封泰山禅社首是武必/不封禅其巡守则武王为之矣)
○执竞祀武王也(孔氏颖达曰执竞诗者祀武王之/乐歌也 …… (第 61a 页)
(乎讲罛罶取名鱼而尝之庙言大寒降/与此季冬同其言土蛰发则孟春也)
○雍禘大祖也(郑氏康成曰禘大祭也大于四时而/小于祫大祖谓文王○孔氏颖达曰)
(谓 周公成王 太平之时禘祭大祖之庙诗人以今/之太平由此大祖故因其祭述其事而为此歌焉)
(经言祭祀文王诸侯来助神 …… (第 64a 页)
○闵予小子嗣王朝于庙也(孔氏颖达曰此朝庙早/晚毛无其说毛无避居)
(之事王肃以此篇为周公致政 成王 嗣位始朝于/庙之乐歌毛意或当然也此及小毖四篇俱言嗣)
(王文势相类则毛意俱为摄政之 (第 67a 页)
成王 嗣位之/初有此事诗人当即歌之也郑以为 (第 67a 页)
成王 除武王)
(之丧将始即政则是 (第 67a 页)
成王 十三周公未居摄于是/之时成王朝庙自言敬慎思继先绪访落与群臣)
(共谋敬之则群臣进戒文相应和事在一 (第 67a 页)
时则俱/是未摄之前后至太平之时诗人追述其事为此)
(歌/也)
○访落嗣王谋于庙也(郑氏康成曰谋者谋政事也/○苏氏辙曰闵予小子 成王)
( 朝庙言将继其祖考之诗也/访落谋所以继之之诗也)
○敬之群臣进戒嗣王也(黄氏櫄曰 (第 67a 页)
成王 既作谋政/之诗以发群臣之志故群) (第 67a 页)
(臣亦进其敬之之戒以荅 成王 之休自/维予小子以下又 (第 67b 页)
成王 荅群臣之辞也)
○小毖嗣王求助也(李氏樗曰 (第 67b 页)
成王 惩戒往日之事/自此欲戒慎几微之事亦欲群)
(臣助己而以知祸乱之机也○范氏处义曰闵予/小子以下四篇 …… (第 67b 页)
辩说序误高子尤误
○酌告成大武也言能酌先祖之道以养天下也(郑/氏)
(康成曰周公居摄六年制礼作乐归政 成王 乃后/祭于庙而奏之其始成告之而已○孔氏颖达曰)
(言酌先祖之道者周之先祖后稷以来先世多有/美道武 (第 68b 页)
王酌取用之除残去㬥育养天下故诗人)
(序其名篇之意于经无所当也○洛诰云肇称殷/礼祀于新邑明待 成王 即政乃行周礼礼既如此)
(乐亦宜然故知大武之乐归 (第 68b 页)
成王/ 始祭庙奏周公初成之日告之而已) …… (第 68b 页)
(处义曰列爵惟五分土惟三见于武成将帅之士/使为诸侯见于乐记则大封于庙之实也然以颂)
(声未作故其诗阙焉至 成王 制作遂歌其事于武/王之庙序诗者发明诗人以赉名篇之意谓赉所)
(以锡予善人乃于论语周/有大赉善人是 …… (第 69b 页)
○閟宫颂僖公能复周公之宇也(郑氏康成曰宇居/也○孔氏颖达曰)
(颂美僖公能复周公之宇谓复周公之时土地居/处也明堂位曰 成王 以周公为有勋劳于天下是)
(以封周公于曲阜地方七百里革车千乘是周公/之时土境特大异于其馀诸侯也伯 (第 71b 页)
大夫八十一元士郑云
盖夏制依此差限故不从记文但虞官六十唐则未闻
尧舜道同或皆六十并属官言之则皆有百故 成王 周
官云唐虞建官惟百也若然自高阳已前官名略言于
上至于帝喾官号略依高阳不可具悉其唐虞之官惟
四岳百揆 …… (第 18b 页)
雅博闻又以经书记转相證明为解逵
解行于世众解不行兼揽二家为备多所遗阙然众时
所解说近得其实独以书序言 成王 既黜殷命还归在
丰作周官则此周官也失之矣逵以为六乡大夫则冢
宰以下及六遂为十五万家絙千里之地甚谬焉此 …… (第 23a 页)
读亦信多善徒寡且约用不显传于世今
赞而辨之庶成此家世所训也又其名周礼为尚书周
官者周天子之官也书序曰 成王 既黜殷命灭淮夷还
归在丰作周官是言盖失之矣案尚书盘庚康诰说命
泰誓之属三篇序皆云某作若干篇今多者不过 (第 24b 页)
盖夏制依此差限故不从记文但虞官六十唐则未闻
尧舜道同或皆六十并属官言之则皆有百故 成王 周
官云唐虞建官惟百也若然自高阳已前官名略言于
上至于帝喾官号略依高阳不可具悉其唐虞之官惟
四岳百揆 …… (第 18b 页)
雅博闻又以经书记转相證明为解逵
解行于世众解不行兼揽二家为备多所遗阙然众时
所解说近得其实独以书序言 成王 既黜殷命还归在
丰作周官则此周官也失之矣逵以为六乡大夫则冢
宰以下及六遂为十五万家絙千里之地甚谬焉此 …… (第 23a 页)
读亦信多善徒寡且约用不显传于世今
赞而辨之庶成此家世所训也又其名周礼为尚书周
官者周天子之官也书序曰 成王 既黜殷命灭淮夷还
归在丰作周官是言盖失之矣案尚书盘庚康诰说命
泰誓之属三篇序皆云某作若干篇今多者不过 (第 24b 页)
天官冢宰第一音义(本或作冢宰上/非馀卷放此)
惟王建国注建立也周公居摄而作六典之职谓之周
礼营邑于土中七年致政 成王 以此礼授之使居雒邑
治天下司徒职曰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谓之地中天地
之所合也四时之所交也风雨之所会也阴阳 …… (第 1a 页)
(均故居地中也案桓二年左氏传云昔武王克商迁九/鼎于洛邑则居洛本是武王之意至 成王 周公时恐天)
(下为疑更与诸侯谋定之也若然五帝以降尧治平阳/舜治安邑唯汤居亳得地中以外皆不得地中而政 …… (第 2a 页)
典秋官刑典冬官事典是六典之职也又云营邑于土)
(中者即召诰云王来绍上帝自服于土中是也又云七/年致政 成王 者明堂位文必七年者洛诰云诞保文武)
(受命惟七年郑注以文武受命七年而崩周公不敢过/其数也又云以此礼授 …… (第 2a 页)
是授以此礼使行之也又案书传/云一年救乱二年伐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
(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 成王 郑用此文则四年/封康叔于卫为建侯卫案康诰云周公初基作新大邑)
(洛谓初为基阯之处至五年内营之是以书传 (第 2b 页)
惟王建国注建立也周公居摄而作六典之职谓之周
礼营邑于土中七年致政 成王 以此礼授之使居雒邑
治天下司徒职曰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谓之地中天地
之所合也四时之所交也风雨之所会也阴阳 …… (第 1a 页)
(均故居地中也案桓二年左氏传云昔武王克商迁九/鼎于洛邑则居洛本是武王之意至 成王 周公时恐天)
(下为疑更与诸侯谋定之也若然五帝以降尧治平阳/舜治安邑唯汤居亳得地中以外皆不得地中而政 …… (第 2a 页)
典秋官刑典冬官事典是六典之职也又云营邑于土)
(中者即召诰云王来绍上帝自服于土中是也又云七/年致政 成王 者明堂位文必七年者洛诰云诞保文武)
(受命惟七年郑注以文武受命七年而崩周公不敢过/其数也又云以此礼授 …… (第 2a 页)
是授以此礼使行之也又案书传/云一年救乱二年伐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
(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 成王 郑用此文则四年/封康叔于卫为建侯卫案康诰云周公初基作新大邑)
(洛谓初为基阯之处至五年内营之是以书传 (第 2b 页)
禄所以富臣下书曰凡厥正人既富方谷
幸谓言行偶合于善则有以赐予之以劝后也生犹养
也贤臣之老者王有以养之 成王 封伯禽于鲁曰生以
养周公死以为周公后是也五福一曰寿夺谓臣有大
罪没入家财者六极四曰贫废犹放也舜殛鲧于 (第 9b 页)
幸谓言行偶合于善则有以赐予之以劝后也生犹养
也贤臣之老者王有以养之 成王 封伯禽于鲁曰生以
养周公死以为周公后是也五福一曰寿夺谓臣有大
罪没入家财者六极四曰贫废犹放也舜殛鲧于 (第 9b 页)
饔与膳夫共王之食小事专达若宫人掌
舍各为一官六官之属三百六十象天地四时日月星
辰之度数天道备焉前此者 成王 作周官其志有述天
授位之义故周公设官分职以法之音义(达干云/达决也)疏(释/曰)
(六属举邦治者谓官 …… (第 3a 页)
曰月三曰日四曰星辰皆)
(别言之下以历数总结之亦是类也云天道备焉者以/此三百六十官是天道备矣云前此者 成王 作周官其)
(志有述天授位之义者郑依书传云周公摄政三年灭/奄与灭淮夷同时又按 (第 4a 页)
成王 周官 (第 4a 页)
成王 既黜殷命灭淮)
(夷还归在丰作周官则 (第 4a 页)
成王 作周官在周公摄政三年/时周公制礼在摄政六年时故云前此者谓 (第 4a 页)
成王 前于)
(此时作周官其志谓 (第 4a 页)
成王 志意有述天授位之义即彼/周官云唐虞稽古建官惟百夏商倍之今予小子训迪)
(厥官以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 …… (第 4a 页)
(并是周公致政后 成王 之书周公摄政时淮夷奄与管/蔡同作乱 (第 4b 页)
成王 即政后又叛 (第 4b 页)
成王 亲征之故云灭淮夷)
(还归在丰作周官用人之法则彼/周官在此周礼后与郑义异也)以官府之六职辨邦
治一曰 (第 4b 页)
舍各为一官六官之属三百六十象天地四时日月星
辰之度数天道备焉前此者 成王 作周官其志有述天
授位之义故周公设官分职以法之音义(达干云/达决也)疏(释/曰)
(六属举邦治者谓官 …… (第 3a 页)
曰月三曰日四曰星辰皆)
(别言之下以历数总结之亦是类也云天道备焉者以/此三百六十官是天道备矣云前此者 成王 作周官其)
(志有述天授位之义者郑依书传云周公摄政三年灭/奄与灭淮夷同时又按 (第 4a 页)
成王 周官 (第 4a 页)
成王 既黜殷命灭淮)
(夷还归在丰作周官则 (第 4a 页)
成王 作周官在周公摄政三年/时周公制礼在摄政六年时故云前此者谓 (第 4a 页)
成王 前于)
(此时作周官其志谓 (第 4a 页)
成王 志意有述天授位之义即彼/周官云唐虞稽古建官惟百夏商倍之今予小子训迪)
(厥官以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 …… (第 4a 页)
(并是周公致政后 成王 之书周公摄政时淮夷奄与管/蔡同作乱 (第 4b 页)
成王 即政后又叛 (第 4b 页)
成王 亲征之故云灭淮夷)
(还归在丰作周官用人之法则彼/周官在此周礼后与郑义异也)以官府之六职辨邦
治一曰 (第 4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