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易類
小學類
春秋類
樂類
五經總義類
詩類
書類
四書類
經解類
孟子類
論語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政書類
故事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正史類
職官類
史鈔類
傳記類
詔令類
載記類
時令類
雜史類
法制類
器用類
列傳類
類書類
儒家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農家類
天文算法類
雜家類
術數類
醫家類
法家類
譜錄類
兵家類
道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楚辭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涅槃部類
法華部類
本緣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洞玄部
太清部
太玄部
太平部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中下而以篇名为别者若皋陶矢厥谟禹成厥功帝
舜申之作大禹皋陶谟益稷成汤既没太甲元年伊
尹作伊训肆命徂后 成王 既伐管叔蔡叔以殷馀民
封康叔作康诰酒诰梓材据此皆以序而有三篇亦 …… (第 2a 页)
洪易礼也宪度著明易则也垂统理顺易继也是以
业隆于襁褓而崇冠乎二后盖谓 成王 因文王之令
绪故其成德如此其易也太甲之继成汤亦若是而
已矣故为太甲者夫复何为哉惟监成汤之德以尽 …… (第 42b 页)
趋舍未坚苟其德未能至于离师傅而弗反而吾则
引身以去使小人得以乘隙而进则将至于辩言乱
旧政而贻四方之祸矣故召公不悦周公之留辅 成
王 而周公反覆再三言其所以不得不留之意者则
其势未可以去则亦不得以宠利居成功为嫌也太 (第 49a 页)
舜申之作大禹皋陶谟益稷成汤既没太甲元年伊
尹作伊训肆命徂后 成王 既伐管叔蔡叔以殷馀民
封康叔作康诰酒诰梓材据此皆以序而有三篇亦 …… (第 2a 页)
洪易礼也宪度著明易则也垂统理顺易继也是以
业隆于襁褓而崇冠乎二后盖谓 成王 因文王之令
绪故其成德如此其易也太甲之继成汤亦若是而
已矣故为太甲者夫复何为哉惟监成汤之德以尽 …… (第 42b 页)
趋舍未坚苟其德未能至于离师傅而弗反而吾则
引身以去使小人得以乘隙而进则将至于辩言乱
旧政而贻四方之祸矣故召公不悦周公之留辅 成
王 而周公反覆再三言其所以不得不留之意者则
其势未可以去则亦不得以宠利居成功为嫌也太 (第 49a 页)
王勿以小民淫用非彝至欲王以小民受天永命即
此篇所谓后非民罔使民非后罔事无自广以狭人
匹夫匹妇不获自尽民主罔与成厥功也盖太甲 成
王 皆是始践尊位而揽万几之务故伊尹召公谆谆
告戒之言若合符契其大意则皆以谓天命不可必
而人事为可必不 …… (第 23b 页)
愚矣故李泌曰命者他人尚可言惟君相造命者若
言命则礼乐刑政皆无所用矣泌之言诚与咸有一
德召诰合伊尹之相太甲召公之相 成王 不以天命
归于自然之数而谓本于人君之德与不德者盖谓
君相造命不可以言命也伊尹召公之言太 (第 24a 页)
成王
信而用之故能成啇周之治泌之言德宗不能用而
唐室陵迟其言则同而其治乱则异何也盖对必以
正者泌之所能 (第 24a 页)
此篇所谓后非民罔使民非后罔事无自广以狭人
匹夫匹妇不获自尽民主罔与成厥功也盖太甲 成
王 皆是始践尊位而揽万几之务故伊尹召公谆谆
告戒之言若合符契其大意则皆以谓天命不可必
而人事为可必不 …… (第 23b 页)
愚矣故李泌曰命者他人尚可言惟君相造命者若
言命则礼乐刑政皆无所用矣泌之言诚与咸有一
德召诰合伊尹之相太甲召公之相 成王 不以天命
归于自然之数而谓本于人君之德与不德者盖谓
君相造命不可以言命也伊尹召公之言太 (第 24a 页)
成王
唐室陵迟其言则同而其治乱则异何也盖对必以
正者泌之所能 (第 24a 页)
望哉此群臣之进戒谆谆而不能自已也
王庸作书以诰曰以台正于四方台恐德弗类兹故弗
言恭默思道梦帝赉予良弼其代予言乃审厥象俾以
形旁求于天下说筑傅岩之野惟肖爰立作相王置诸
其左右命之曰朝夕纳诲以辅台德
君奭之序曰召公为保周公为师相 成王 为左右者 …… (第 7a 页)
置相其任非特统百官均四海而已盖将使之左右
为之师保以辅翼成就其德而引之于当道故古之
宰相必处师保之任周召相 成王 而左右之盖以师
保之尊而兼宰相之职也高宗得傅说于版筑之微
既立以为相矣于是又以其人置诸左右而命之 …… (第 7b 页)
之以齐家治国平天下未有不由学以成者学必有
师尧师于君畴舜师于务成昭禹师于西王国汤师
于伊尹高宗师于甘盘傅说文王师于太公望 成王
师于周召未有不师于圣贤而能学者未有不学而
能成其德者然历代帝王之所以学与师者世代久
远其详不可得 …… (第 32a 页)
当始终以成就其德毋亦若甘盘之弃我而去我当
佩服汝之言而行之不敢失坠也案君奭篇周公告
召公以留辅 成王 之意其言商之旧臣历事数王而 (第 35a 页)
王庸作书以诰曰以台正于四方台恐德弗类兹故弗
言恭默思道梦帝赉予良弼其代予言乃审厥象俾以
形旁求于天下说筑傅岩之野惟肖爰立作相王置诸
其左右命之曰朝夕纳诲以辅台德
君奭之序曰召公为保周公为师相 成王 为左右者 …… (第 7a 页)
置相其任非特统百官均四海而已盖将使之左右
为之师保以辅翼成就其德而引之于当道故古之
宰相必处师保之任周召相 成王 而左右之盖以师
保之尊而兼宰相之职也高宗得傅说于版筑之微
既立以为相矣于是又以其人置诸左右而命之 …… (第 7b 页)
之以齐家治国平天下未有不由学以成者学必有
师尧师于君畴舜师于务成昭禹师于西王国汤师
于伊尹高宗师于甘盘傅说文王师于太公望 成王
师于周召未有不师于圣贤而能学者未有不学而
能成其德者然历代帝王之所以学与师者世代久
远其详不可得 …… (第 32a 页)
当始终以成就其德毋亦若甘盘之弃我而去我当
佩服汝之言而行之不敢失坠也案君奭篇周公告
召公以留辅 成王 之意其言商之旧臣历事数王而 (第 35a 页)
序言此者盖以上篇之序有伊尹去亳适夏既丑有
夏复归于亳故此篇接上文而为序非有异义也如
周官之序曰 成王 既黜殷命灭淮夷还归在丰作周
官黜殷灭夷初无与于作周官之序此亦是与大诰
微子之命等篇之序首尾相接若 (第 2b 页)
夏复归于亳故此篇接上文而为序非有异义也如
周官之序曰 成王 既黜殷命灭淮夷还归在丰作周
官黜殷灭夷初无与于作周官之序此亦是与大诰
微子之命等篇之序首尾相接若 (第 2b 页)
圣人之所以通夫幽明之情者其本于至诚之一德
则其福禄之来至于干禄百福子孙千亿穆穆皇皇
宜君宜王此必至之理也如 周成王 定鼎于郏鄏卜
世三十卜年七百后世享年之久卒知所卜之期盖
其幽明之情既尽则其受命也如响非自外来也如 (第 17b 页)
则其福禄之来至于干禄百福子孙千亿穆穆皇皇
宜君宜王此必至之理也如 周成王 定鼎于郏鄏卜
世三十卜年七百后世享年之久卒知所卜之期盖
其幽明之情既尽则其受命也如响非自外来也如 (第 17b 页)
武王既克商而有天下法度未尽得其条理商民之
附于周者犹未固也而武王遽有疾焉周公恐其不
可救药则 成王 将以幼孙嗣位已以冢宰摄政能无
危乎故作册书以告于太王王季文王请以其身代
武王之死而藏其书于金縢之 …… (第 17b 页)
篇也此篇首载周公筑坛以代死于三王既卜而吉
则武王遂瘳又载武王即世而群叔流言周公虽避
于东都而 成王 犹有疑之之心及其感风雷之变而
启金縢之书然后知周公之心果忠于王室迎之于
东以归则此篇主于记事而作 …… (第 18a 页)
夫百执事之人亲睹祝册灼龟之事者则戒之使勿
泄而召公太公虽与之比肩事主以秉国之钧又亦
匿之而不与之言自非 成王 因风雷之变将卜以视 …… (第 28b 页)
其休祥而得金縢之书则周公之心孰得而知之哉
故自此而下又叙其摄政而遭变仗大义以灭亲虽
兄弟之大伦有所不顾其诚心所感而风雷为之变
成王 之疑自此释矣然后金縢之事显然著见于天
下后世故虽自周公居东二年以下其事迹皆在大
诰之后然而实与周 …… (第 29a 页)
次曰霍叔处武王克商大建亲贤以藩屏王室周公
以圣德留辅相朝廷而管叔蔡叔就封于外相纣之
子武庚以治商馀民武王既丧周公以 成王 幼冲遂
摄政当国管叔乃与其弟蔡叔霍叔使群不逞之人
流传其言于天下曰周公将为孺子之不利夺其位
而 (第 29b 页)
自有之孺子指 成王 也当是 (第 29b 页)
成王 之年才十馀 (第 29b 页)
岁则可以孺子言之也而文王世子之篇乃曰武王
九十三乃终则 成王 生时武王盖年八十馀矣左传
又曰邘晋应韩武之穆也此数国者皆武王之子 (第 30a 页)
成
王 之弟岂武王八十已后顿生此数国邪此理必不
然矣夫君薨百官总已以听冢宰三年古之人皆然
也周公以冢宰摄 (第 30a 页)
政而乃有流言之变者盖商人尊
尊兄死则弟及武王崩 成王 幼冲周公以圣德闻于
天下自商礼言之周公当立也今 (第 30a 页)
成王 而周公相 …… (第 30a 页)
王也不以为武王祷而为已祷焉彼诚以为武王丧
殷人未附于周已以冢宰摄政处可疑之势天下有
变则必将有以予为口实者而 成王 之幼冲其明未 …… (第 30b 页)
诛管蔡其心一也盖纣君也武王以臣而伐之管叔
兄也周公以弟而讨之虽其终也不得不伐而皆有
彷徨不忍之心此圣人忠厚也当 成王 幼冲履至尊
之势周公以叔父之尊秉其政事其德之远著天下
之所畏服自常人言之诚以为使周公而有私心一 (第 32a 页)
二年而天下可移矣故管叔因其可疑之迹而造此
无根之言 成王 之明未足以察其情伪安得而不疑
哉周公不俟 (第 32b 页)
成王 之觉悟遽往而征之盖机不可失
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故虽遭流言之谤而益以其
身任天下之重曾不自沮而为身 (第 32b 页)
之谋也夫人谓已
有夺宗之谋已恶其谤而亲以兵诛之则近乎挟私
忿以快其志矣自非深知周公者谁无疑之之心是
使 成王 益疑 (第 32b 页)
成王 益疑故周公居东而未还作为
鸱鸮之诗以遗王其诗曰鸱鸮鸱鸮既取我子无毁 …… (第 32b 页)
惜巢也其下章皆言其作室之艰难以喻周室积累
之勤故不得避小嫌以自全观鸱鸮之诗周公之言
非不反覆明白而 成王 犹疑之暧昧而不决故有陷
公之志然未敢𤼵也其所以有陷公之志者盖 (第 33a 页)
成
王
犹未肯以鸱鸮而信周公之志果如是也辟法也
郑氏以辟为避其说以谓群叔流言周公避居东都
及遭风雷之变启 (第 33a 页)
金縢之书迎公来反及摄政方始
东征信如此说则此篇自岁则大熟以上其事皆在
大诰之前矣 成王 疑之周公出避其说亦不可至于
罪人斯得其说不行故又从而为之说曰周公居东
都其党属亦皆奔亡至明年乃为 (第 33b 页)
成王 所得而诛之
公作鸱鸮之诗救其臣属请勿夺其官位土地夫周 …… (第 33b 页)
本义已破其说矣周公虽作鸱鸮之诗成王犹未肯
以其言而信其心然则周公之心非金縢则不可得
而见而金縢之书自二公以下皆所不知自非天诱
其衷则 成王 之疑将何时而释乎 (第 34a 页)
成王 之疑不释则
国之存亡未可知也然而周之文武膺上天之休命
其社稷无疆之传盖未艾也周公之德既足以当上 (第 34a 页)
天之意此所以有雷风之变以显周公之德而剖 成
王
之疑也当是时也秋岁虽大熟百榖未成未可刈
穫而天忽雷雹大作又继之以风其禾尽偃于田亩
之中虽大木皆拔 …… (第 34a 页)
而启缄非为周公而启也盖周公之藏书于金縢也
徒以是事不得不藏非预知天时有风雷之变而嗣
王之必将启缄以卜之也 成王 之启书于金縢也亦
以其将卜之不得不启非素知公有请死之册将取
而观之也启缄而遂知周公之心此岂人力之 …… (第 35b 页)
为哉言二公及王乃问诸史与百执事则是二公先
以此𤼵问而王遂继之也意曰周公之心二公非不
知之第以 成王 尚疑非空言之所能释既得此书则
可解之矣故倡王而问之昔汉高帝尝疑萧何受贾
人金王卫尉对曰相国守关中 …… (第 36a 页)
死其至诚于社稷也如此而我以幼冲之资乃不及
知是我之罪也此 成王 自反之言也伐柯九罭之诗
周大夫刺朝廷之不知今为此言则既已知之矣其
所以知之者则以上天动雷电之威以 (第 37a 页)
显周公之圣
德也周公始以成之疑犹居于东未还故 成王 既叹
其忠则谓今小子其当自新而逆之以归我国家所
以褒崇之礼又当得其宜也惟以逆公为我国家之
礼所 (第 37a 页)
宜故于是还公于东都比其至也则郊劳而亲
逆之故曰王出郊先儒以郊为玉币谢天误矣 成王
既出郊于是天为之反风起禾以见周公之宜还而
明 (第 37a 页)
成王 之得礼也天乃降雨以止风风止则禾起二
公乃命邦人凡禾之为木所仆而不能自立者则为
之起而筑之加人功焉 …… (第 37b 页)
汉董仲舒论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
道之败天乃先出灾异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
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使 成王 不能自 …… (第 37b 页)
周公天大雷电以风其终也逆周公则天乃雨反风
天人之际可畏如此然非周公之忠载于金縢则不
能因天变以悟 成王 非天有雷风之变则不能警 (第 38a 页)
成
王 以逆周公故曰天不人不因人不天不成也夫祷
于三王欲以身代武王之死周公为之不疑至于子
路请祷夫子之疾 …… (第 38a 页)
也宣言之而请于夫子则不可也胡不观之周公乎
前命二公曰未可以戚我先王下则命诸史与执事
勿敢言自非天有雷风之变 成王 因启金縢之书而
得其说则周公请命之事终无以见于天下后世然
则周公之祷也岂欲人之知邪子路未祷而先请 (第 38b 页)
附于周者犹未固也而武王遽有疾焉周公恐其不
可救药则 成王 将以幼孙嗣位已以冢宰摄政能无
危乎故作册书以告于太王王季文王请以其身代
武王之死而藏其书于金縢之 …… (第 17b 页)
篇也此篇首载周公筑坛以代死于三王既卜而吉
则武王遂瘳又载武王即世而群叔流言周公虽避
于东都而 成王 犹有疑之之心及其感风雷之变而
启金縢之书然后知周公之心果忠于王室迎之于
东以归则此篇主于记事而作 …… (第 18a 页)
夫百执事之人亲睹祝册灼龟之事者则戒之使勿
泄而召公太公虽与之比肩事主以秉国之钧又亦
匿之而不与之言自非 成王 因风雷之变将卜以视 …… (第 28b 页)
其休祥而得金縢之书则周公之心孰得而知之哉
故自此而下又叙其摄政而遭变仗大义以灭亲虽
兄弟之大伦有所不顾其诚心所感而风雷为之变
成王 之疑自此释矣然后金縢之事显然著见于天
下后世故虽自周公居东二年以下其事迹皆在大
诰之后然而实与周 …… (第 29a 页)
次曰霍叔处武王克商大建亲贤以藩屏王室周公
以圣德留辅相朝廷而管叔蔡叔就封于外相纣之
子武庚以治商馀民武王既丧周公以 成王 幼冲遂
摄政当国管叔乃与其弟蔡叔霍叔使群不逞之人
流传其言于天下曰周公将为孺子之不利夺其位
而 (第 29b 页)
自有之孺子指 成王 也当是 (第 29b 页)
成王 之年才十馀 (第 29b 页)
岁则可以孺子言之也而文王世子之篇乃曰武王
九十三乃终则 成王 生时武王盖年八十馀矣左传
又曰邘晋应韩武之穆也此数国者皆武王之子 (第 30a 页)
成
王 之弟岂武王八十已后顿生此数国邪此理必不
然矣夫君薨百官总已以听冢宰三年古之人皆然
也周公以冢宰摄 (第 30a 页)
政而乃有流言之变者盖商人尊
尊兄死则弟及武王崩 成王 幼冲周公以圣德闻于
天下自商礼言之周公当立也今 (第 30a 页)
成王 而周公相 …… (第 30a 页)
王也不以为武王祷而为已祷焉彼诚以为武王丧
殷人未附于周已以冢宰摄政处可疑之势天下有
变则必将有以予为口实者而 成王 之幼冲其明未 …… (第 30b 页)
诛管蔡其心一也盖纣君也武王以臣而伐之管叔
兄也周公以弟而讨之虽其终也不得不伐而皆有
彷徨不忍之心此圣人忠厚也当 成王 幼冲履至尊
之势周公以叔父之尊秉其政事其德之远著天下
之所畏服自常人言之诚以为使周公而有私心一 (第 32a 页)
二年而天下可移矣故管叔因其可疑之迹而造此
无根之言 成王 之明未足以察其情伪安得而不疑
哉周公不俟 (第 32b 页)
成王 之觉悟遽往而征之盖机不可失
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故虽遭流言之谤而益以其
身任天下之重曾不自沮而为身 (第 32b 页)
之谋也夫人谓已
有夺宗之谋已恶其谤而亲以兵诛之则近乎挟私
忿以快其志矣自非深知周公者谁无疑之之心是
使 成王 益疑 (第 32b 页)
成王 益疑故周公居东而未还作为
鸱鸮之诗以遗王其诗曰鸱鸮鸱鸮既取我子无毁 …… (第 32b 页)
惜巢也其下章皆言其作室之艰难以喻周室积累
之勤故不得避小嫌以自全观鸱鸮之诗周公之言
非不反覆明白而 成王 犹疑之暧昧而不决故有陷
公之志然未敢𤼵也其所以有陷公之志者盖 (第 33a 页)
成
王
郑氏以辟为避其说以谓群叔流言周公避居东都
及遭风雷之变启 (第 33a 页)
金縢之书迎公来反及摄政方始
东征信如此说则此篇自岁则大熟以上其事皆在
大诰之前矣 成王 疑之周公出避其说亦不可至于
罪人斯得其说不行故又从而为之说曰周公居东
都其党属亦皆奔亡至明年乃为 (第 33b 页)
成王 所得而诛之
公作鸱鸮之诗救其臣属请勿夺其官位土地夫周 …… (第 33b 页)
本义已破其说矣周公虽作鸱鸮之诗成王犹未肯
以其言而信其心然则周公之心非金縢则不可得
而见而金縢之书自二公以下皆所不知自非天诱
其衷则 成王 之疑将何时而释乎 (第 34a 页)
成王 之疑不释则
国之存亡未可知也然而周之文武膺上天之休命
其社稷无疆之传盖未艾也周公之德既足以当上 (第 34a 页)
天之意此所以有雷风之变以显周公之德而剖 成
王
穫而天忽雷雹大作又继之以风其禾尽偃于田亩
之中虽大木皆拔 …… (第 34a 页)
而启缄非为周公而启也盖周公之藏书于金縢也
徒以是事不得不藏非预知天时有风雷之变而嗣
王之必将启缄以卜之也 成王 之启书于金縢也亦
以其将卜之不得不启非素知公有请死之册将取
而观之也启缄而遂知周公之心此岂人力之 …… (第 35b 页)
为哉言二公及王乃问诸史与百执事则是二公先
以此𤼵问而王遂继之也意曰周公之心二公非不
知之第以 成王 尚疑非空言之所能释既得此书则
可解之矣故倡王而问之昔汉高帝尝疑萧何受贾
人金王卫尉对曰相国守关中 …… (第 36a 页)
死其至诚于社稷也如此而我以幼冲之资乃不及
知是我之罪也此 成王 自反之言也伐柯九罭之诗
周大夫刺朝廷之不知今为此言则既已知之矣其
所以知之者则以上天动雷电之威以 (第 37a 页)
显周公之圣
德也周公始以成之疑犹居于东未还故 成王 既叹
其忠则谓今小子其当自新而逆之以归我国家所
以褒崇之礼又当得其宜也惟以逆公为我国家之
礼所 (第 37a 页)
宜故于是还公于东都比其至也则郊劳而亲
逆之故曰王出郊先儒以郊为玉币谢天误矣 成王
明 (第 37a 页)
成王 之得礼也天乃降雨以止风风止则禾起二
公乃命邦人凡禾之为木所仆而不能自立者则为
之起而筑之加人功焉 …… (第 37b 页)
汉董仲舒论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
道之败天乃先出灾异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
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使 成王 不能自 …… (第 37b 页)
周公天大雷电以风其终也逆周公则天乃雨反风
天人之际可畏如此然非周公之忠载于金縢则不
能因天变以悟 成王 非天有雷风之变则不能警 (第 38a 页)
成
王 以逆周公故曰天不人不因人不天不成也夫祷
于三王欲以身代武王之死周公为之不疑至于子
路请祷夫子之疾 …… (第 38a 页)
也宣言之而请于夫子则不可也胡不观之周公乎
前命二公曰未可以戚我先王下则命诸史与执事
勿敢言自非天有雷风之变 成王 因启金縢之书而
得其说则周公请命之事终无以见于天下后世然
则周公之祷也岂欲人之知邪子路未祷而先请 (第 38b 页)
三监叛则其事大矣应天顺人以征奸慝而宁区夏
则其义大矣命之曰大诰其意盖出于此其失又甚
于孔氏矣
武王崩三监及淮夷叛周公相 成王 将黜殷作大诰大 …… (第 2a 页)
其本心哉故不得已而封其子于故都旧地以示天
下及武庚既叛而自绝于周于是始有黜殷命之志
焉故此篇曰周公相 成王 将黜殷也以周之所以建
三监以监武庚者实出于武王之不得已而亦不敢
保武庚之必不叛也武王使三叔监而三 …… (第 3b 页)
之大变乃挟殷以叛淮土之夷亦与之同恶相济以
逞其志故周公于是相 成王 将灭殷之后而伐之也
言三监及淮夷叛盖谓其挟殷以叛也故继之曰周
公相 (第 4a 页)
成王 将黜殷非殷预三监之数也周家之基业
肇兴于邠岐集勋于丰镐化行于江汉之域故西南
夷最先服而东夷之服也 …… (第 4a 页)
书楚子蔡侯陈侯郑伯许男徐子滕子顿子胡子沈
子小邾子宋世子佐淮夷会于申既有徐又有淮夷
则淮夷与徐当各为种落不可以合而为一也逸书
之序于 成王 政将蒲姑但言践奄而周官之序乃言 …… (第 4b 页)
公则夫合邦君御事于朝而告之以黜殷之意者周
公之任也然政虽总于周公而 成王 在上为天子号
令虽由已出而必称王命以告之此经所以称王若
曰而序则言周公相 (第 5b 页)
成王 以相𤼵明也郑康成曰王
周公也周公居摄命大事则权称王此言实害教之
大者唐孔氏既已辩之矣此篇曰王若 …… (第 5b 页)
矣武庚岂复有反鄙我周邦之望哉先儒以不少为
绝句以延字属于下句其曰不少者谓三监及淮夷
并作难也据此篇之意先言周家新造而武王遽丧
成王 以幼冲之资缵承先业恐其弗克负荷慄慄危 …… (第 8a 页)
氏皆以延字属上句读盖得之矣无疆大历服正犹
舜禹所谓在躬之历数也言我周家膺天命而享其
历数绵绵延延无有穷已也武王既丧矣故大惧 成
王 以幼冲之资而继周家之历数以配天作君其智
识未达尚不能造于知人之哲分别邪正遴简贤能 …… (第 8b 页)
义者不旁引曲取以为之说至阙之此王氏之所长
也鸱鸮之诗周公所以贻于 成王 之言也大诰之书
其所谓诰于多邦御事之言也金縢之册则其所以
祷于三王之言也此三者虽不同而其意则未尝 (第 10b 页)
或
异盖皆以闵武王之既丧惧周室之将亡而奋不顾
身以当社稷宗庙之忧责也鸱鸮大诰之言 成王 非
不之见也然而未之行者盖其心惑于流言而未谅
夫周公之心果如是也及其启金縢之册见其所以
祷于冥 (第 10b 页)
冥之中与其所以宣言于昭昭之际者曾无
少异然后信其果如鸱鸮大诰之言而其心之忠于
王室无复可疑者向微金縢之册则 成王 之疑无自
而释矣而周公之心亦终无以见于天下后世矣
予不敢闭于天降威用宁王遗我大宝龟绍天明即命
曰有 …… (第 11a 页)
宁王宁考宁人皆是武王也先儒以宁王为文王殊
失经意然以宁考为文王则亦不可此篇之辞虽出
于周公而其辞则指 成王 为主曰予冲人曰予小子
是 (第 13a 页)
成王 不可谓文王为考先儒已知其说之不通 …… (第 13a 页)
谓之宝世世保用之辞左传吴王之弟蹶由曰国之
守龟其何事不卜谓之守龟盖世之所守以为宝故
也者卫之昭兆臧氏之偻句皆所谓宝龟也故 成王
将卜龟以绍天之明而即命而其所用者乃武王所
以遗之者也曰有大艰于西土西土人亦不静此则
龟所告之辞也 …… (第 14a 页)
汉文帝之占曰大横庚庚余为天王夏后以光是也
成王 以武王既丧之故灼龟启书以占周家之休咎
而其繇辞曰有大艰于西土西土人亦不静言将有
大艰之事及于西土 …… (第 15a 页)
富厚然其说亦不明白盖经既云殷小腆诞敢纪其
叙必欲从而为之说则其言当如是云尔要之此两
句乃是 成王 既言卜辞然后以事应继之其所言者
必殷人背叛之事然其语则聱牙难通必欲字字而
为之说则非多闻阙疑之义 …… (第 16a 页)
为鄙矣武庚以叛亡之馀而有反鄙我周邦之言则
其志不小矣纵之一日则有一日之患此所以不可
不征也然其征之也必上得天心下得人心而后可
以胜故 成王 于是又陈其得天人之应而有胜之之
理也今蠢今翼日言当此武庚蠢动之明日民之贤
者有十夫来助予往征以抚 …… (第 16b 页)
故其牴牾必至于此殊不知用大宝龟者当武王之
既丧而卜也朕卜并吉者卜伐武庚也 成王 当嬛嬛
在疚之时而占国之灾祥乃得此兆既而武庚作乱
则不静之言验矣乃将征之而又以其胜负卜之于
龟 …… (第 18b 页)
之遗孽绝而复续岂不丧武王所图之功乎尔之所
以安我之义当如此今乃欲舍武庚而不治岂义也
哉盖邦君御事既以亦惟在王宫邦君室咎 成王 又
以考翼而勉 (第 21a 页)
成王 故 (第 21a 页)
成王 自责以为我以一身而负
艰难之责则其毒民以兴师者岂为一己之故哉我
之兴师既非徇一己之私忧凡欲聿追来 (第 21a 页)
孝以光大
前人也则尔群臣其可以徇私意臆之见而不念天
下之大谋与我合谋同心共底安平乎故 成王 以此
而责之也夫以周家新造而管蔡以叔父之尊挟殷
之馀孽以间王室此固天下之所共怒者也尔邦君
者列 …… (第 21b 页)
腑之亲更相屠灭戎羯乘之中夏鼎沸历数百年而
后定管蔡武庚之乱而又挟淮夷以为重此其为变
盖不减于八王与五胡也使 成王 信邦君御事之言
置而不问惟欲考翼以服之未必无晋之祸故予谓
当武王之丧而卜之以龟也其繇辞已曰有大艰 …… (第 23a 页)
盖天下之势然也晋八王五胡之事盖可见矣西土
人亦不静则宁考之图功将败坏而不立矣虽 成王
所以处已者固未尝不敬然管蔡商奄之顽愚非文
教之所能遽服故欲成宁考之图功则不可以不征
也 (第 23b 页)
成王 既谓欲成宁考之图功则管蔡商奄在所必
征不可以邦君御事之所不欲而遂置之也况天之
吉卜又不可以有违苟 …… (第 23b 页)
同至于谋及卿士庶民之或从或违而龟筮并从则
亦不失其为吉盖以定天下之业断天下之疑惟卜
筮之信故也 成王 之伐武庚虽邦君庶士御事有异 …… (第 24b 页)
其不知天命如此周公之所以谆谆反覆而告之也
王曰尔惟旧人尔丕克远省尔知宁王若勤哉天閟毖
我成功所予不敢不极卒宁王图事肆予大化诱我友
邦君天棐忱辞其考我民予曷其不于前宁人图功攸
终天亦惟用勤毖我民若有疾予曷敢不于前宁人攸
受休毕王曰若昔朕其逝朕言艰日思若考作室既底
法厥子乃弗肯堂矧肯构厥父菑厥子乃弗肯播矧肯
穫厥考翼其肯曰予有后弗弃基肆予曷敢不越卬敉
宁王大命若兄考乃有友伐厥子民养其劝弗救王曰
呜呼肆哉尔庶邦君越尔御事爽邦由哲亦惟十人迪
知上帝命
当周之初基其所以固结民心而维持社稷者未久
也武王遽弃群臣而传于童孺之 成王 焉大位奸之
窥也幼主邪之伺也则当时已有岌岌之势矣而况 …… (第 26a 页)
有后弗弃基盖父之底法菑田是钦其事也父钦其
事而子无以继之则其父岂肯曰我之有后弗弃基
业乎必自以为不幸而无后也武王克商而 成王 不
能殄灭商之遗孽则武王在天之灵当以为如何哉
故我今不敢不于我之身持循宁王之大命而平定
凶逆以 …… (第 31a 页)
后人也武庚之叛在成王即位之初周公摄政之日
则夫平定凶逆以奠国家之基业者正 成王 周公之
责也使其不以此自任则岂足以为武王之子乎尔
邦君御事之不肯从我以征无乃为不足以堪前人
所 (第 31b 页)
付托之重乎故 成王 以此而自勉也若兄考乃有
友伐厥子民养其劝弗救汉孔氏曰若兄弟父子之
家乃有朋友来伐其子民养其劝弗救 …… (第 31b 页)
所以由哲人也武庚之乱神人之所共怒周公相成
王固有必征之意而邦君御事乃以为不可周公 成
王 亦以此之故为之迟回而不决既此十人惠然而
来而皆以为可征则我得其左右之助而国论自此
定矣则夫十人者 …… (第 33b 页)
见循其私欲以为不可征欲王违卜而不用是不能
知上帝之命也惟此十人知天命之固如此遂奋不
顾身以来助其谋则 成王 之心自此判矣安得而不
爽哉既爽邦由哲则尔邦君御事不可以不陈力也
越天棐忱尔时罔敢易法矧今天降戾于周 …… (第 34a 页)
公既以终亩为言则其于殷盖疾之甚矣至其灭纣
则封武庚诛武庚则封微子者盖武王之所欲诛者
纣而已武庚何罪焉 成王 之所欲诛者武庚而已微 …… (第 36b 页)
其议者十夫而已其馀无预也苏氏曰盘庚大诰皆
违众自用者所以藉口盖为王氏而𤼵也
微子之命 周书 成王 既黜殷命杀武庚命微子启代殷后作微子之命
微子之命
微子之篇曰诏王子出迪孔子曰微子去之则微子
当纣 …… (第 39a 页)
矣则朝歌不复可以立商家之子孙虽不可不择其
贤子孙以为汤王之后然遂不封之于商丘矣则殷
命自此而黜焉此序所以先言 成王 既黜殷命而杀
武庚然后继之曰命微子启代殷后也启微子之名 (第 41b 页)
也武王之择殷后也微子以帝乙之长子纣之庶兄
而又有贤德故以宋封之盖武王之立商后则因其
故都至 成王 之封微子则始国于宋乐记曰武王克
殷既下车立殷之后于宋此说为误矣唐孔氏曰微
子初封于宋不知何爵此时 …… (第 42a 页)
元子殷王指帝乙也其母未立为后而生微子既立
而生纣故以微子为庶而纣为嫡纣立而微子不立
其实微子为长子又在所当立者也 成王 将封微子
于宋故𤼵语曰猷而以殷王元子呼之自此而下则
言其所以封之之意也盖微子箕子之于周不惟其 (第 43b 页)
身有不为臣之义而周家之于二子亦以宾礼待之
不责其为臣也故武王访洪范则曰呜呼箕子 成王
命微子曰猷殷王元子皆尊之之辞也其曰猷殷王
元子正洪范呜呼箕子之类也王氏以元为善之长
此盖泥于易之 …… (第 44a 页)
世血食者非特不忍绝人之祀亦所以存一代之制
也中庸曰王天下有三重焉郊特牲曰天子存二代
之后犹尊贤也尊贤不过二代此皆古之道也故 成
王 稽而考之以立微子而代殷后也其代殷后者则
以成汤之有德故也此之谓崇德其立微子者则以
微子之贤克肖其 …… (第 44b 页)
民引领而望之汤以仁义之师拯民于涂炭则其除
残去暴之功加于一时而其德之盛馀庆所逮可以
及其后世之苗裔故虽更纣之虐武庚之叛而 成王
卒立微子以代其后屡绝而复续也汤之德固可以
庇覆于后人而使之有爵土然非微子之象贤亦何
以无忝厥祖而 …… (第 47a 页)
一开则其末流无所不至鲁虽僭天子之礼乐以祀
周公故其后则用之于群公之庙又用之于三家之
庭宋既用天子礼乐于成汤之庙则其于服命可不
慎之哉 成王 之于宋其慎之如此则其于鲁必不赐
之以天子之礼乐也意者周室既衰而鲁僭天子之
礼遂设为此辞谓本成王之 (第 49b 页)
则其义大矣命之曰大诰其意盖出于此其失又甚
于孔氏矣
武王崩三监及淮夷叛周公相 成王 将黜殷作大诰大 …… (第 2a 页)
其本心哉故不得已而封其子于故都旧地以示天
下及武庚既叛而自绝于周于是始有黜殷命之志
焉故此篇曰周公相 成王 将黜殷也以周之所以建
三监以监武庚者实出于武王之不得已而亦不敢
保武庚之必不叛也武王使三叔监而三 …… (第 3b 页)
之大变乃挟殷以叛淮土之夷亦与之同恶相济以
逞其志故周公于是相 成王 将灭殷之后而伐之也
言三监及淮夷叛盖谓其挟殷以叛也故继之曰周
公相 (第 4a 页)
成王 将黜殷非殷预三监之数也周家之基业
肇兴于邠岐集勋于丰镐化行于江汉之域故西南
夷最先服而东夷之服也 …… (第 4a 页)
书楚子蔡侯陈侯郑伯许男徐子滕子顿子胡子沈
子小邾子宋世子佐淮夷会于申既有徐又有淮夷
则淮夷与徐当各为种落不可以合而为一也逸书
之序于 成王 政将蒲姑但言践奄而周官之序乃言 …… (第 4b 页)
公则夫合邦君御事于朝而告之以黜殷之意者周
公之任也然政虽总于周公而 成王 在上为天子号
令虽由已出而必称王命以告之此经所以称王若
曰而序则言周公相 (第 5b 页)
成王 以相𤼵明也郑康成曰王
周公也周公居摄命大事则权称王此言实害教之
大者唐孔氏既已辩之矣此篇曰王若 …… (第 5b 页)
矣武庚岂复有反鄙我周邦之望哉先儒以不少为
绝句以延字属于下句其曰不少者谓三监及淮夷
并作难也据此篇之意先言周家新造而武王遽丧
成王 以幼冲之资缵承先业恐其弗克负荷慄慄危 …… (第 8a 页)
氏皆以延字属上句读盖得之矣无疆大历服正犹
舜禹所谓在躬之历数也言我周家膺天命而享其
历数绵绵延延无有穷已也武王既丧矣故大惧 成
王 以幼冲之资而继周家之历数以配天作君其智
识未达尚不能造于知人之哲分别邪正遴简贤能 …… (第 8b 页)
义者不旁引曲取以为之说至阙之此王氏之所长
也鸱鸮之诗周公所以贻于 成王 之言也大诰之书
其所谓诰于多邦御事之言也金縢之册则其所以
祷于三王之言也此三者虽不同而其意则未尝 (第 10b 页)
或
异盖皆以闵武王之既丧惧周室之将亡而奋不顾
身以当社稷宗庙之忧责也鸱鸮大诰之言 成王 非
不之见也然而未之行者盖其心惑于流言而未谅
夫周公之心果如是也及其启金縢之册见其所以
祷于冥 (第 10b 页)
冥之中与其所以宣言于昭昭之际者曾无
少异然后信其果如鸱鸮大诰之言而其心之忠于
王室无复可疑者向微金縢之册则 成王 之疑无自
而释矣而周公之心亦终无以见于天下后世矣
予不敢闭于天降威用宁王遗我大宝龟绍天明即命
曰有 …… (第 11a 页)
宁王宁考宁人皆是武王也先儒以宁王为文王殊
失经意然以宁考为文王则亦不可此篇之辞虽出
于周公而其辞则指 成王 为主曰予冲人曰予小子
是 (第 13a 页)
成王 不可谓文王为考先儒已知其说之不通 …… (第 13a 页)
谓之宝世世保用之辞左传吴王之弟蹶由曰国之
守龟其何事不卜谓之守龟盖世之所守以为宝故
也者卫之昭兆臧氏之偻句皆所谓宝龟也故 成王
将卜龟以绍天之明而即命而其所用者乃武王所
以遗之者也曰有大艰于西土西土人亦不静此则
龟所告之辞也 …… (第 14a 页)
汉文帝之占曰大横庚庚余为天王夏后以光是也
成王 以武王既丧之故灼龟启书以占周家之休咎
而其繇辞曰有大艰于西土西土人亦不静言将有
大艰之事及于西土 …… (第 15a 页)
富厚然其说亦不明白盖经既云殷小腆诞敢纪其
叙必欲从而为之说则其言当如是云尔要之此两
句乃是 成王 既言卜辞然后以事应继之其所言者
必殷人背叛之事然其语则聱牙难通必欲字字而
为之说则非多闻阙疑之义 …… (第 16a 页)
为鄙矣武庚以叛亡之馀而有反鄙我周邦之言则
其志不小矣纵之一日则有一日之患此所以不可
不征也然其征之也必上得天心下得人心而后可
以胜故 成王 于是又陈其得天人之应而有胜之之
理也今蠢今翼日言当此武庚蠢动之明日民之贤
者有十夫来助予往征以抚 …… (第 16b 页)
故其牴牾必至于此殊不知用大宝龟者当武王之
既丧而卜也朕卜并吉者卜伐武庚也 成王 当嬛嬛
在疚之时而占国之灾祥乃得此兆既而武庚作乱
则不静之言验矣乃将征之而又以其胜负卜之于
龟 …… (第 18b 页)
之遗孽绝而复续岂不丧武王所图之功乎尔之所
以安我之义当如此今乃欲舍武庚而不治岂义也
哉盖邦君御事既以亦惟在王宫邦君室咎 成王 又
以考翼而勉 (第 21a 页)
成王 故 (第 21a 页)
成王 自责以为我以一身而负
艰难之责则其毒民以兴师者岂为一己之故哉我
之兴师既非徇一己之私忧凡欲聿追来 (第 21a 页)
孝以光大
前人也则尔群臣其可以徇私意臆之见而不念天
下之大谋与我合谋同心共底安平乎故 成王 以此
而责之也夫以周家新造而管蔡以叔父之尊挟殷
之馀孽以间王室此固天下之所共怒者也尔邦君
者列 …… (第 21b 页)
腑之亲更相屠灭戎羯乘之中夏鼎沸历数百年而
后定管蔡武庚之乱而又挟淮夷以为重此其为变
盖不减于八王与五胡也使 成王 信邦君御事之言
置而不问惟欲考翼以服之未必无晋之祸故予谓
当武王之丧而卜之以龟也其繇辞已曰有大艰 …… (第 23a 页)
盖天下之势然也晋八王五胡之事盖可见矣西土
人亦不静则宁考之图功将败坏而不立矣虽 成王
所以处已者固未尝不敬然管蔡商奄之顽愚非文
教之所能遽服故欲成宁考之图功则不可以不征
也 (第 23b 页)
成王 既谓欲成宁考之图功则管蔡商奄在所必
征不可以邦君御事之所不欲而遂置之也况天之
吉卜又不可以有违苟 …… (第 23b 页)
同至于谋及卿士庶民之或从或违而龟筮并从则
亦不失其为吉盖以定天下之业断天下之疑惟卜
筮之信故也 成王 之伐武庚虽邦君庶士御事有异 …… (第 24b 页)
其不知天命如此周公之所以谆谆反覆而告之也
王曰尔惟旧人尔丕克远省尔知宁王若勤哉天閟毖
我成功所予不敢不极卒宁王图事肆予大化诱我友
邦君天棐忱辞其考我民予曷其不于前宁人图功攸
终天亦惟用勤毖我民若有疾予曷敢不于前宁人攸
受休毕王曰若昔朕其逝朕言艰日思若考作室既底
法厥子乃弗肯堂矧肯构厥父菑厥子乃弗肯播矧肯
穫厥考翼其肯曰予有后弗弃基肆予曷敢不越卬敉
宁王大命若兄考乃有友伐厥子民养其劝弗救王曰
呜呼肆哉尔庶邦君越尔御事爽邦由哲亦惟十人迪
知上帝命
当周之初基其所以固结民心而维持社稷者未久
也武王遽弃群臣而传于童孺之 成王 焉大位奸之
窥也幼主邪之伺也则当时已有岌岌之势矣而况 …… (第 26a 页)
有后弗弃基盖父之底法菑田是钦其事也父钦其
事而子无以继之则其父岂肯曰我之有后弗弃基
业乎必自以为不幸而无后也武王克商而 成王 不
能殄灭商之遗孽则武王在天之灵当以为如何哉
故我今不敢不于我之身持循宁王之大命而平定
凶逆以 …… (第 31a 页)
后人也武庚之叛在成王即位之初周公摄政之日
则夫平定凶逆以奠国家之基业者正 成王 周公之
责也使其不以此自任则岂足以为武王之子乎尔
邦君御事之不肯从我以征无乃为不足以堪前人
所 (第 31b 页)
付托之重乎故 成王 以此而自勉也若兄考乃有
友伐厥子民养其劝弗救汉孔氏曰若兄弟父子之
家乃有朋友来伐其子民养其劝弗救 …… (第 31b 页)
所以由哲人也武庚之乱神人之所共怒周公相成
王固有必征之意而邦君御事乃以为不可周公 成
王 亦以此之故为之迟回而不决既此十人惠然而
来而皆以为可征则我得其左右之助而国论自此
定矣则夫十人者 …… (第 33b 页)
见循其私欲以为不可征欲王违卜而不用是不能
知上帝之命也惟此十人知天命之固如此遂奋不
顾身以来助其谋则 成王 之心自此判矣安得而不
爽哉既爽邦由哲则尔邦君御事不可以不陈力也
越天棐忱尔时罔敢易法矧今天降戾于周 …… (第 34a 页)
公既以终亩为言则其于殷盖疾之甚矣至其灭纣
则封武庚诛武庚则封微子者盖武王之所欲诛者
纣而已武庚何罪焉 成王 之所欲诛者武庚而已微 …… (第 36b 页)
其议者十夫而已其馀无预也苏氏曰盘庚大诰皆
违众自用者所以藉口盖为王氏而𤼵也
微子之命 周书 成王 既黜殷命杀武庚命微子启代殷后作微子之命
微子之命
微子之篇曰诏王子出迪孔子曰微子去之则微子
当纣 …… (第 39a 页)
矣则朝歌不复可以立商家之子孙虽不可不择其
贤子孙以为汤王之后然遂不封之于商丘矣则殷
命自此而黜焉此序所以先言 成王 既黜殷命而杀
武庚然后继之曰命微子启代殷后也启微子之名 (第 41b 页)
也武王之择殷后也微子以帝乙之长子纣之庶兄
而又有贤德故以宋封之盖武王之立商后则因其
故都至 成王 之封微子则始国于宋乐记曰武王克
殷既下车立殷之后于宋此说为误矣唐孔氏曰微
子初封于宋不知何爵此时 …… (第 42a 页)
元子殷王指帝乙也其母未立为后而生微子既立
而生纣故以微子为庶而纣为嫡纣立而微子不立
其实微子为长子又在所当立者也 成王 将封微子
于宋故𤼵语曰猷而以殷王元子呼之自此而下则
言其所以封之之意也盖微子箕子之于周不惟其 (第 43b 页)
身有不为臣之义而周家之于二子亦以宾礼待之
不责其为臣也故武王访洪范则曰呜呼箕子 成王
命微子曰猷殷王元子皆尊之之辞也其曰猷殷王
元子正洪范呜呼箕子之类也王氏以元为善之长
此盖泥于易之 …… (第 44a 页)
世血食者非特不忍绝人之祀亦所以存一代之制
也中庸曰王天下有三重焉郊特牲曰天子存二代
之后犹尊贤也尊贤不过二代此皆古之道也故 成
王 稽而考之以立微子而代殷后也其代殷后者则
以成汤之有德故也此之谓崇德其立微子者则以
微子之贤克肖其 …… (第 44b 页)
民引领而望之汤以仁义之师拯民于涂炭则其除
残去暴之功加于一时而其德之盛馀庆所逮可以
及其后世之苗裔故虽更纣之虐武庚之叛而 成王
庇覆于后人而使之有爵土然非微子之象贤亦何
以无忝厥祖而 …… (第 47a 页)
一开则其末流无所不至鲁虽僭天子之礼乐以祀
周公故其后则用之于群公之庙又用之于三家之
庭宋既用天子礼乐于成汤之庙则其于服命可不
慎之哉 成王 之于宋其慎之如此则其于鲁必不赐
之以天子之礼乐也意者周室既衰而鲁僭天子之
礼遂设为此辞谓本成王之 (第 49b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尚书全解卷二十八
宋 林之奇 撰
康诰 周书 成王 既伐管叔蔡叔以殷馀民封康叔作康诰酒诰梓
材
康诰
史记管蔡世家曰武王既克殷平天下封功臣昆弟 …… (第 1a 页)
二焉此东西秦也非亲子弟莫可使王齐者当周之
时卫之形势正犹汉之齐也故必康叔之亲且贤然
后可以任其责焉康叔者以周公之弟 成王 之叔父
而建国于殷之故都且天子所赖以抚民而使之革
心向化不可以无敕戒之辞此康诰酒诰梓材之所
以 …… (第 3a 页)
蔡者周公也使康叔牧殷之馀民亦在周公摄政之
日其篇中有曰周公咸勤乃洪大诰治则是反覆丁
宁而诰康叔以治国之道者周公也然其事虽本于
周公而 成王 在上为天子一政一事莫非 (第 3b 页)
成王 之所
专也周公但摄之而已故序推本而言遂以 (第 3b 页)
成王 冠
之也书之序其体不一有每篇而一序有二篇而一
序有三篇而一序者盖古者史之记载皆以简册之
所载不 …… (第 3b 页)
国名封字叔意谓武王之弟名封字叔当夫管蔡未
挟武庚以叛而 成王 未以殷之馀民而封之也则食
采于圻内之康地焉周公既因会于洛而诰戒之史
官遂序述其事而作此篇此篇有曰 (第 5a 页)
乃洪大诰治则
此篇亦可以名大诰矣然周公之相 成王 而黜殷也
其诰谕邦君御事以东征之意既以大诰名篇矣故
此则以康叔言故拟取康之一字而以诰字系之也
惟 …… (第 5a 页)
案史记周公奉成王命兴师东伐遂诛管叔放蔡叔
收殷馀民以封康叔于卫七年三月周公往营成周
洛邑则是康叔之封盖在于营洛前数年也今此篇
之序既言 成王 既伐蔡叔管叔以殷馀民封康叔作
康诰而其篇首则先言惟三月哉生魄周公初基作
新大邑于东国洛四方民大和 (第 5b 页)
会然后始载 成王 诰
康叔之语则似是先营洛邑而后封康叔故说者疑 …… (第 5b 页)
复为之矣于是始称侯也而史记乃谓昌伯厚赂周
夷王夷王始命卫进为侯而苏黄门盖以为非矣朕
其弟者康叔周公之弟 成王 之叔父故周公以为汝 …… (第 10b 页)
康叔之名也言其职为诸侯之长而于天属之亲则
我之弟乃汝小子封也康叔既于周公为弟故可以
小子呼之使其训诰非周公之言则 成王 岂可以小
子而称其叔父乎盖此篇所诰皆周公之言但称 (第 11a 页)
成
王 之命耳既呼其名而使之前故自此以下皆诰之
之言也周公之诰康叔载于此篇首尾数百言多及 …… (第 11a 页)
者苏公也立政所称司寇苏公式敬尔由狱以长我
王国是也史记管蔡世家云聃季康叔皆有驯行于
是周公举康叔为周司寇聃季为周司空以佐 成王
治皆有令名于天下而左传亦曰武王之母弟八人
康叔为司寇则康叔在 (第 11b 页)
成王 之世实以卫侯继苏公
居司寇之位至 (第 11b 页)
成王 顾命之际召太保芮伯彤伯 …… (第 11b 页)
康叔始封之时而在于营洛之后故不谓之命而谓
之诰盖其言曰肆汝小子封在兹东土此乃既封于
卫之辞与始命之辞异矣左氏春秋传定四年卫子
鱼曰 成王 分康叔以大路少帛綪茷旃旌大吕殷民
七族封畛土略自武父以南及圃田之北竟命以康
诰而封于殷虚信斯言也 …… (第 16a 页)
未足又推之于一国以一国之士为未足又推之于
天下以天下之士为未足又推之以尚论古人则尚
友之心岂有既哉今 成王 之诰康叔既使之祗遹文
考矣自文考推而上之又使之敷求殷先哲王及丕 …… (第 18b 页)
以卫侯为司寇既为王之六卿分职而治则王之宅
天命以作新民其可不致其协赞之力哉惟其以弘
王应保殷民与助王宅天命作新民分而为二则 成
王 得以司寇之职而告戒之盖可见矣曰弘王应保
殷民助王宅天命作新民皆以王言之者盖此篇虽
称王命以诰其实 …… (第 23a 页)
未之尽也盖上所言者司寇之事内事也外事者卫
侯之事也以卫侯入为大司寇故兼内外之事言之
左传定四年卫祝鮀曰 成王 分康叔以大路少帛綪
茷旃旌封于殷虚启以商政疆以周索下言殷罚殷
彝所谓启以商政也则外事乃卫之事盖灼 …… (第 31a 页)
不试而风俗丕变矣故自此以下又告之以先教化
后刑罚渐摩浸渍以革卫之恶俗也已者起语之辞
谓汝虽小子然未有若汝之心有志于善也 成王 既
谓未有若汝封之心则康叔之心 (第 34b 页)
成王 盖深知之矣 (第 34b 页)
成王 既知康叔之心而 (第 34b 页)
成王 之心与夫所脩之德亦
汝康叔之所深知也我知汝之心则我之所以告汝
者皆汝之所能行也汝知我之心则汝之所 …… (第 34b 页)
者当以此为可行也家语曰非其人而语之如会聋
而鼓之是其人而语之如聚沙而雨之 成王 知康叔
之心康叔又知 (第 35a 页)
成王 之心则其告之也岂不如聚沙
而雨之乎苏氏曰将有以深告之故言我与汝相知
如此此说是也既言我之与汝相知 …… (第 35a 页)
然尔之所以裕民者亦岂可他求哉惟文王之敬忌
已潘博士曰敬则有所尊而能顺其所为忌则有所
畏而能戒其所不为此说是也夫 成王 之所以望于
康叔者固欲其祗遹文考而率由其旧不愆不忘也
使其于不孝不友之人而速由文王之罚刑是亦祗 …… (第 44a 页)
以之裕民乃曰其速由文王作罚刑兹无赦是罔民
也尔之所以裕民苟曰我惟有及于此无不至也则
予一人安得而不悦哉夫 成王 谓正人之弗念不教
而诛其民亦岂 (第 44b 页)
成王 之所欲哉弗念弗庸既以为憝
矣故敬忌以裕民则我心悦怿 (第 44b 页)
成王 之所好恶盖在
于此而其德皆康叔之所知则康叔之所择术当如
何哉此所以先言朕心朕德惟乃知而后告之以此 …… (第 44b 页)
考之则未尝不错综经纬而有条理也学者不可不
知
王曰封爽惟民迪吉康我时其惟殷先哲王德用康乂
民作求矧今民罔迪不适不迪则罔政在厥邦
成王 既以殷之遗俗染纣之化不孝不友大泯乱于
民彝当于汝康叔政人得罪斯民苟陷溺其良心而
不能自反于善则汝 …… (第 45a 页)
斯民之所以至此者汝不知敬典以裕之故也然分
土列爵以司牧殷之遗民者康叔也履至尊制六合
溥天之下罔不率服虽殷之馀民亦皆归于橐籥之
中者 成王 也既以此为康叔之罪 (第 45b 页)
成王 独无责乎哉
故自此以下又 (第 45b 页)
成王 以训迪厥俗使之生其善心
者而自任于己也昔孔距心为齐平陆大夫而其民
以凶年饥岁之故老弱转乎沟壑壮者 …… (第 45b 页)
为齐王诵之而齐王亦自以为罪也盖以平陆言之
责固在于距心以齐国言之责岂不在于王乎故以
卫国言之则康叔固当敬典以裕民以天下言之则
成王 独可恝然不以为意哉 (第 46a 页)
成王 之告康叔谓我之
所以朝思夕虑以康乂殷民未尝有须臾废其牧养
之宜一有不至则天降之罚我当顺受而不敢怨 …… (第 46a 页)
民而不知求先王之德未见其能至也诗云王配于
京世德作求夫武王之所以配于京者以三后在天
故也此作求之谓也盖 成王 戒康叔惟文王之敬忌
以裕民则其自处可知矣而此言我时其惟殷先哲王
德用康乂民作求也此说为善此篇言汝 (第 47b 页)
虽小子乃
服惟弘王应保殷民谓 成王 之于殷民固未尝不加
意拊循以尽其应保之政汝康叔当惟我之德意以
弘之而已则夫求殷哲王德之康乂民者正 (第 47b 页)
成王 之
本心也矧今民罔迪不适者无以殷之民其不孝不 …… (第 47b 页)
之心当如何哉惟其微疵细过皆可以致患害而招
为殃也况夫积之而至于显闻于天而天其罚殛之
皆我自取之也岂敢怨哉 成王 之诰康叔固欲康叔
负罪引慝无以斯民之泯乱民彝不可憝而当以为
可悯也既以民之不孝不友而归罪于康叔矣 (第 50b 页)
则为
成王 者宜如何哉此所以自谓其迪屡未同则天以
致罚殛于我也盖 (第 50b 页)
成王 此言有成汤慄慄危惧若将
陨于深渊之意汤之言曰罪当朕躬弗敢自 (第 50b 页)
成王
之言曰爽惟天其罚殛我我其不怨此皆自任天下
之重而不分过于其臣者也为康叔者既知我之心
与德矣则其闻 …… (第 50b 页)
哉而后曰尔庶邦君越尔御事则其文势以为肆而
不拘虽非其本义犹可为说至此章曰肆汝小子封
而亦为肆而不拘岂可通哉肆今也 成王 之诰康叔 …… (第 52b 页)
之所不能保何有于后人故汝当念之无使我有以
殄绝之也享明乃服命先儒曰享有国土尝明汝所
服行之命令是也高乃听者听于古先也夫 成王 之
告康叔自祗遹文考推而上之至于敷求殷先哲王
及远惟商耇成人自远惟商耇成人推而上之至于
别求闻 …… (第 53b 页)
所以化之者如何耳如德彝之言则是刑罚可以遏
乱原而纳之治也太宗从徵而不从德彝先教化而
后刑罚是以四年而遂致太平 成王 之告康叔亦不
欲鄙其民而宽以待之故其始终之间而以告之者
惟曰钦典以裕民而已盖不钦典则斯民不知父子 …… (第 55a 页)
以为大故至于流俗失世败坏因恬而不知怪故秦
之旧俗迄不悛革历千馀年而卒未有以复文武成
康之旧惟 成王 以钦典裕民而告康叔推其言而行
之则其丕变于忠厚岂难也哉不观诸汉无以知 (第 56a 页)
成
王 之言为当时之要务也
(第 56a 页)
尚书全解卷二十八
宋 林之奇 撰
康诰 周书 成王 既伐管叔蔡叔以殷馀民封康叔作康诰酒诰梓
材
康诰
史记管蔡世家曰武王既克殷平天下封功臣昆弟 …… (第 1a 页)
二焉此东西秦也非亲子弟莫可使王齐者当周之
时卫之形势正犹汉之齐也故必康叔之亲且贤然
后可以任其责焉康叔者以周公之弟 成王 之叔父
而建国于殷之故都且天子所赖以抚民而使之革
心向化不可以无敕戒之辞此康诰酒诰梓材之所
以 …… (第 3a 页)
蔡者周公也使康叔牧殷之馀民亦在周公摄政之
日其篇中有曰周公咸勤乃洪大诰治则是反覆丁
宁而诰康叔以治国之道者周公也然其事虽本于
周公而 成王 在上为天子一政一事莫非 (第 3b 页)
成王 之所
专也周公但摄之而已故序推本而言遂以 (第 3b 页)
成王 冠
之也书之序其体不一有每篇而一序有二篇而一
序有三篇而一序者盖古者史之记载皆以简册之
所载不 …… (第 3b 页)
国名封字叔意谓武王之弟名封字叔当夫管蔡未
挟武庚以叛而 成王 未以殷之馀民而封之也则食
采于圻内之康地焉周公既因会于洛而诰戒之史
官遂序述其事而作此篇此篇有曰 (第 5a 页)
乃洪大诰治则
此篇亦可以名大诰矣然周公之相 成王 而黜殷也
其诰谕邦君御事以东征之意既以大诰名篇矣故
此则以康叔言故拟取康之一字而以诰字系之也
惟 …… (第 5a 页)
案史记周公奉成王命兴师东伐遂诛管叔放蔡叔
收殷馀民以封康叔于卫七年三月周公往营成周
洛邑则是康叔之封盖在于营洛前数年也今此篇
之序既言 成王 既伐蔡叔管叔以殷馀民封康叔作
康诰而其篇首则先言惟三月哉生魄周公初基作
新大邑于东国洛四方民大和 (第 5b 页)
会然后始载 成王 诰
康叔之语则似是先营洛邑而后封康叔故说者疑 …… (第 5b 页)
复为之矣于是始称侯也而史记乃谓昌伯厚赂周
夷王夷王始命卫进为侯而苏黄门盖以为非矣朕
其弟者康叔周公之弟 成王 之叔父故周公以为汝 …… (第 10b 页)
康叔之名也言其职为诸侯之长而于天属之亲则
我之弟乃汝小子封也康叔既于周公为弟故可以
小子呼之使其训诰非周公之言则 成王 岂可以小
子而称其叔父乎盖此篇所诰皆周公之言但称 (第 11a 页)
成
王 之命耳既呼其名而使之前故自此以下皆诰之
之言也周公之诰康叔载于此篇首尾数百言多及 …… (第 11a 页)
者苏公也立政所称司寇苏公式敬尔由狱以长我
王国是也史记管蔡世家云聃季康叔皆有驯行于
是周公举康叔为周司寇聃季为周司空以佐 成王
治皆有令名于天下而左传亦曰武王之母弟八人
康叔为司寇则康叔在 (第 11b 页)
成王 之世实以卫侯继苏公
居司寇之位至 (第 11b 页)
成王 顾命之际召太保芮伯彤伯 …… (第 11b 页)
康叔始封之时而在于营洛之后故不谓之命而谓
之诰盖其言曰肆汝小子封在兹东土此乃既封于
卫之辞与始命之辞异矣左氏春秋传定四年卫子
鱼曰 成王 分康叔以大路少帛綪茷旃旌大吕殷民
七族封畛土略自武父以南及圃田之北竟命以康
诰而封于殷虚信斯言也 …… (第 16a 页)
未足又推之于一国以一国之士为未足又推之于
天下以天下之士为未足又推之以尚论古人则尚
友之心岂有既哉今 成王 之诰康叔既使之祗遹文
考矣自文考推而上之又使之敷求殷先哲王及丕 …… (第 18b 页)
以卫侯为司寇既为王之六卿分职而治则王之宅
天命以作新民其可不致其协赞之力哉惟其以弘
王应保殷民与助王宅天命作新民分而为二则 成
王 得以司寇之职而告戒之盖可见矣曰弘王应保
殷民助王宅天命作新民皆以王言之者盖此篇虽
称王命以诰其实 …… (第 23a 页)
未之尽也盖上所言者司寇之事内事也外事者卫
侯之事也以卫侯入为大司寇故兼内外之事言之
左传定四年卫祝鮀曰 成王 分康叔以大路少帛綪
茷旃旌封于殷虚启以商政疆以周索下言殷罚殷
彝所谓启以商政也则外事乃卫之事盖灼 …… (第 31a 页)
不试而风俗丕变矣故自此以下又告之以先教化
后刑罚渐摩浸渍以革卫之恶俗也已者起语之辞
谓汝虽小子然未有若汝之心有志于善也 成王 既
谓未有若汝封之心则康叔之心 (第 34b 页)
成王 盖深知之矣 (第 34b 页)
成王 既知康叔之心而 (第 34b 页)
成王 之心与夫所脩之德亦
汝康叔之所深知也我知汝之心则我之所以告汝
者皆汝之所能行也汝知我之心则汝之所 …… (第 34b 页)
者当以此为可行也家语曰非其人而语之如会聋
而鼓之是其人而语之如聚沙而雨之 成王 知康叔
之心康叔又知 (第 35a 页)
成王 之心则其告之也岂不如聚沙
而雨之乎苏氏曰将有以深告之故言我与汝相知
如此此说是也既言我之与汝相知 …… (第 35a 页)
然尔之所以裕民者亦岂可他求哉惟文王之敬忌
已潘博士曰敬则有所尊而能顺其所为忌则有所
畏而能戒其所不为此说是也夫 成王 之所以望于
康叔者固欲其祗遹文考而率由其旧不愆不忘也
使其于不孝不友之人而速由文王之罚刑是亦祗 …… (第 44a 页)
以之裕民乃曰其速由文王作罚刑兹无赦是罔民
也尔之所以裕民苟曰我惟有及于此无不至也则
予一人安得而不悦哉夫 成王 谓正人之弗念不教
而诛其民亦岂 (第 44b 页)
成王 之所欲哉弗念弗庸既以为憝
矣故敬忌以裕民则我心悦怿 (第 44b 页)
成王 之所好恶盖在
于此而其德皆康叔之所知则康叔之所择术当如
何哉此所以先言朕心朕德惟乃知而后告之以此 …… (第 44b 页)
考之则未尝不错综经纬而有条理也学者不可不
知
王曰封爽惟民迪吉康我时其惟殷先哲王德用康乂
民作求矧今民罔迪不适不迪则罔政在厥邦
成王 既以殷之遗俗染纣之化不孝不友大泯乱于
民彝当于汝康叔政人得罪斯民苟陷溺其良心而
不能自反于善则汝 …… (第 45a 页)
斯民之所以至此者汝不知敬典以裕之故也然分
土列爵以司牧殷之遗民者康叔也履至尊制六合
溥天之下罔不率服虽殷之馀民亦皆归于橐籥之
中者 成王 也既以此为康叔之罪 (第 45b 页)
成王 独无责乎哉
故自此以下又 (第 45b 页)
成王 以训迪厥俗使之生其善心
者而自任于己也昔孔距心为齐平陆大夫而其民
以凶年饥岁之故老弱转乎沟壑壮者 …… (第 45b 页)
为齐王诵之而齐王亦自以为罪也盖以平陆言之
责固在于距心以齐国言之责岂不在于王乎故以
卫国言之则康叔固当敬典以裕民以天下言之则
成王 独可恝然不以为意哉 (第 46a 页)
成王 之告康叔谓我之
所以朝思夕虑以康乂殷民未尝有须臾废其牧养
之宜一有不至则天降之罚我当顺受而不敢怨 …… (第 46a 页)
民而不知求先王之德未见其能至也诗云王配于
京世德作求夫武王之所以配于京者以三后在天
故也此作求之谓也盖 成王 戒康叔惟文王之敬忌
以裕民则其自处可知矣而此言我时其惟殷先哲王
德用康乂民作求也此说为善此篇言汝 (第 47b 页)
虽小子乃
服惟弘王应保殷民谓 成王 之于殷民固未尝不加
意拊循以尽其应保之政汝康叔当惟我之德意以
弘之而已则夫求殷哲王德之康乂民者正 (第 47b 页)
成王 之
本心也矧今民罔迪不适者无以殷之民其不孝不 …… (第 47b 页)
之心当如何哉惟其微疵细过皆可以致患害而招
为殃也况夫积之而至于显闻于天而天其罚殛之
皆我自取之也岂敢怨哉 成王 之诰康叔固欲康叔
负罪引慝无以斯民之泯乱民彝不可憝而当以为
可悯也既以民之不孝不友而归罪于康叔矣 (第 50b 页)
则为
成王 者宜如何哉此所以自谓其迪屡未同则天以
致罚殛于我也盖 (第 50b 页)
成王 此言有成汤慄慄危惧若将
陨于深渊之意汤之言曰罪当朕躬弗敢自 (第 50b 页)
成王
之重而不分过于其臣者也为康叔者既知我之心
与德矣则其闻 …… (第 50b 页)
哉而后曰尔庶邦君越尔御事则其文势以为肆而
不拘虽非其本义犹可为说至此章曰肆汝小子封
而亦为肆而不拘岂可通哉肆今也 成王 之诰康叔 …… (第 52b 页)
之所不能保何有于后人故汝当念之无使我有以
殄绝之也享明乃服命先儒曰享有国土尝明汝所
服行之命令是也高乃听者听于古先也夫 成王 之
告康叔自祗遹文考推而上之至于敷求殷先哲王
及远惟商耇成人自远惟商耇成人推而上之至于
别求闻 …… (第 53b 页)
所以化之者如何耳如德彝之言则是刑罚可以遏
乱原而纳之治也太宗从徵而不从德彝先教化而
后刑罚是以四年而遂致太平 成王 之告康叔亦不
欲鄙其民而宽以待之故其始终之间而以告之者
惟曰钦典以裕民而已盖不钦典则斯民不知父子 …… (第 55a 页)
以为大故至于流俗失世败坏因恬而不知怪故秦
之旧俗迄不悛革历千馀年而卒未有以复文武成
康之旧惟 成王 以钦典裕民而告康叔推其言而行
之则其丕变于忠厚岂难也哉不观诸汉无以知 (第 56a 页)
成
王 之言为当时之要务也
(第 56a 页)
一国皆不知而吾独知之吾其危矣亦辞以醉而不
知以是观之则纣之时君臣上下无非沈湎之人也
纣既以是覆宗绝祀矣而其馀习犹存 成王 既以殷
之馀民封康叔于卫则将使敷仁义之教以革贪顽
之俗殷之俗其所以不美者以酒为之祸故耳将遏
其 …… (第 2b 页)
桑中诗曰沬之乡矣沬之北矣沬之东矣此所谓妹
即诗之所谓沬也唐孔氏曰妹为纣都故名妹邦后
三分殷畿则纣都属鄘纣都朝歌即妹也则妹与朝
歌一也 成王 既以遗民封康叔则康叔之所都者正
纣之故都沬邦也沬邦之人莫不染纣之化沈湎于
酒故周公之诰康叔则使之 …… (第 3b 页)
强之则难为力顺人情之所欲为而导之则易为功
卫之遗民习于淫湎之化故以饮食醉饱自洗腆致
用酒而诰之盖谓汝苟能以德而将之矣我岂强禁
之哉此 成王 周公之所以为善教也
王曰封我西土棐徂邦君御事小子尚克用文王教不
腆于酒故我至于今克受殷之命王曰封我闻 (第 13a 页)
惟曰在
昔殷先哲王迪畏天显小民经德秉哲自成汤咸至于
帝乙 成王 畏相惟御事厥棐有恭不敢自暇自逸矧曰 …… (第 13a 页)
顾有周俾代殷而受命奄有天下以至于今日也夫
文克受殷之命其事可谓大矣而推本其由则自善
教美化有以辅翼众国及其臣民不腆于酒 成王 之
意盖谓汝康叔既已分茅锡土以君殷之馀民将欲
祈天永命社稷血食子子孙孙继继承承与我周家
相为终 …… (第 15a 页)
有存焉而文王又能诰教其民以作其善心此所以
致大邦殷之命而周代之也使其能率乃祖之攸行
不敢少废则周安得而有之哉故 成王 之于康叔谓
汝乃文王之子今之所法不在文王乎居纣之故都
今之所当监不在纣乎纣之所以亡者惟其不能因 …… (第 16b 页)
也故以殷先哲王言之夫经德秉哲以畏天显小民
兹固殷先哲王之道然商家之有天下自成汤受命
至于帝乙其所以 成王 业以继承而不绝者盖尤在
于畏敬其相也君畏敬其相则臣亦将畏其君故凡
治事之臣其所以辅君者皆尽其恭而 …… (第 18a 页)
以帝乙比厉王且以證僖公之不当摄则帝乙者盖
商之僻王也至易泰卦六五则云帝乙归妹以祉元
吉夫泰之六五非常之吉也而以帝乙当之此岂以
成王 畏相言之而多方多士之篇又皆以谓自成汤
至于帝乙罔不明德至于与成汤并称岂曰僻王也
哉上之则与成汤并 …… (第 20b 页)
也言自成汤至于帝乙则是汤之传世三十有一无
不尽其畏相之诚以 成王 业惟帝乙即世而纣嗣位
则不能率乃祖考之成宪遂厎灭亡而苏氏乃特以
成汤太甲太戊祖乙盘庚武丁帝乙七王 …… (第 21a 页)
百僚与夫退居之臣无有一人敢沈湎于酒以隳其
职业不惟不敢而已彼其夙夜匪懈如恐不及亦有
所不暇也其不敢不暇者惟在于致其赞襄之力以
助 成王 德使明于正人敬法之道也欲正人者不可
以不敬法上不守法则其如正人何助成王德显越
尹人祗辟即所谓厥棐 …… (第 22a 页)
亦自资于臣有以助德也而亦不敢湎于酒者盖饮
食醉饱则可而湎于酒则不可也况其既已里居则
君所赖于乞言以成其福禄以助 成王 德正在于此
使其有淫湎之行则其言岂可以启沃于上哉不敢
者有畏心也非无是心也但畏而不敢纵耳至于不 …… (第 22b 页)
微累有愧于其上夫岂无自而然哉纣之立也曾不
思夫乃考所以创业垂统以遗之者在于畏相而乃
肆为荒湎以唱其臣则臣安得不靡然而从之哉故
成王 又以所闻纣之不善而告之也在今后嗣王谓
纣嗣帝乙之后也纣自为酣饮以自适其情故万几
之务不得其条理此 …… (第 23a 页)
不思所以垂法于子孙而与群臣临钓台饮酒必欲
醉堕其中乃止其酣身已自如此则孙皓之沈酣肆
虐乃其所也岂非权有以唱之哉 成王 诰康叔既以
文王与夫殷先哲王所以毖酒之效丁宁而戒敕之
而又必以纣之酣身之祸继之者孔子曰三人行必 (第 26a 页)
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文王
与夫殷先哲王固康叔之师也而纣亦康叔之师也
以其善而思齐以其不善而自省则孰非吾师乎此
成王 之意也
王曰封予不惟若兹多诰古人有言曰人无于水监当
于民监今惟殷坠厥命我其可不大监抚于时予惟曰
汝劼 (第 26b 页)
毖殷献臣侯甸男卫矧太史友内史友越献臣百
宗工矧惟尔事服休服采矧惟若畴圻父薄违农夫若
保宏父定辟矧汝刚制于酒厥或诰曰群饮汝勿佚尽
执拘以归于周予其杀又惟殷之迪诸臣惟工乃湎于
酒勿庸杀之姑惟教之有斯明享乃不用我教辞惟我
一人弗恤弗蠲乃事时同于杀王曰封汝典听朕毖勿
辩乃司民湎于酒
曾子曰尊其所闻则高明矣行其所知则光大矣高
明光大不在乎他在乎加之意而已 成王 既多闻于
先世成败之迹自汤至于帝乙其戒慎恐惧君臣相
正不湎于酒以成夫莫大之业者如此纣之淫泆非 …… (第 27a 页)
恐其微疵细过之不尽去不但使汝法其善而监其
不善也故继之曰古人有言曰人无于水监当于民
监盖古人有此言 成王 引之以告康叔也荀子曰水
静则明烛须眉则水可以为监形也形之妍丑监于
水固可以见之至于政之醇疵岂水之 …… (第 27b 页)
者必思有以遵之尝以是失民者必思有以改之我
非惟言之而已也畏相以率其群臣使之协心同德
以毗予一人亦于殷先哲王之世而后已 成王 既以
此自勉矣则为康叔者当如何哉故自此以下皆戒
康叔以畏敬其臣使之自尽以报汝也康诰曰爽惟
天其 (第 28b 页)
罚殛我此篇曰我其可不大监抚于时皆是 成
王 自以其身为之准绳俾之观而善也尝考此篇所 …… (第 28b 页)
商之恶以刺厉王故其言与酒诰相表里文王之所
以诰毖诰教其臣民者亦惟鉴于纣之故荡曰文王
曰咨咨汝殷商文王既鉴之矣 成王 当如之何 (第 29b 页)
成王
既鉴之矣康叔当如之何劼周也毖慎也自殷献臣
至宏父汝皆当畏慎之而其畏慎之不可以不固也 …… (第 29b 页)
儒并王氏以为康叔不用教辞则同于见杀苏氏又
以为若我不知恤此则陷民于死同于我杀之皆非
也汝典听朕毖言我之所以教汝慎于酒者汝当常
听之也 成王 之诰康叔既告以文王朝夕教戒其臣 (第 35a 页)
民渐渍厌饫不湎于酒以享天之休命告以殷先哲
王戒慎恐惧君臣相畏不湎于酒以 成王 天下之业
又告以殷纣淫泆非彝庶群自酒自速其辜其善可
法其恶可鉴故欲其劼毖群臣以率之刚制于酒以
…… (第 35b 页)
使何出耳太康以酒亡纣以酒亡幽王厉王皆以酒
亡三代之祸皆由此而致则酒之为祸惨矣故禹恶
旨酒孔子于不为酒困谦而不敢居况不为禹孔子
者乎 成王 诰康叔反覆数百言而终以莫辩乃司民
湎于酒盖使司民而湎于酒则民之休戚必不蒂芥
于胸次斯民不得安居而 …… (第 36a 页)
哉而晋之士大夫乃以酣饮为清高如阮籍刘伶胡
母辅之毕卓之徒其淫纵荒湎无所不至想夫纣之
庶群自酒亦不是过也周公 成王 以是为戒而晋人
以为清高纣以是亡而晋安能以久存哉诗曰人之
齐圣饮酒温克彼昏不知壹醉日富各敬尔仪天 …… (第 36b 页)
五胡皆晋之所由以亡也
梓材 周书
梓材王曰封以厥庶民暨厥臣达大家以厥臣达王惟
邦君汝若恒越曰我有师师司徒司马司空尹旅曰予
罔厉杀人亦厥君先敬劳肆徂厥敬劳肆往奸宄杀人
历人宥肆亦见厥君事戕败人宥王启监厥乱为民曰
无胥戕无胥虐至于敬寡至于属妇合由以容王其效
邦君越御事厥命曷以引养引恬自古王若兹监罔攸
辟
此篇盖管蔡武庚既诛而其馀党恶同乱之人犹有
存者 成王 欲使康叔匿瑕含垢一切不问以德怀之
无所用刑也其篇名以梓材者汉孔氏曰告康叔以
为政之道亦如梓人之治 …… (第 37b 页)
所不通谓之达自古天下之患常起于上下之情不
通上之情莫不愿通于下下之情莫不愿通于上然
而上下之情常蔽塞而不通者无以达之也故 成王
之诰康叔汝能以殷之庶民暨其臣之情而达之于
大家而又能以周之臣之情而达之于上如此则自
天子至于庶民 …… (第 39b 页)
孙永保民盖当其诰之也不可以不正君臣之分故
称王若曰然辞意皆出于周公故以弟呼康叔又指
王而言非是曰王者 成王 之自称也王氏曰 (第 50b 页)
成王 自
言必称王者以觐礼考之天子以正遇诸侯则称王
此诰正教康叔以诸侯之事故也其意以王 (第 50b 页)
成王
之自称故为此说然考之于书王自称有曰予一人
有曰台小子有曰予小子未有自称王者以王为 (第 50b 页)
成
王 之自称非人情也春秋文公元年书天王使毛伯
来锡公命或曰天王或曰天子故刘原父以为有临
天下之言焉有临 …… (第 51a 页)
虐无亲而刑罚不中诸侯皆不欲朝言王者之不可
朝事也惟幽王之暴虐则诸侯皆无欲朝之志以其
无以怀之故也故周公之告康叔谓今 成王 言我文
武先王受命以来日夜忧勤惟用明德以怀庶邦为
已夹辅也勤用明德则与暴虐无亲而刑罚不中者
不 …… (第 52a 页)
之灵矣故曰用怿先王受命言先王受命以传子孙
之意于此而得故怿也此篇盖欲康叔匿瑕含垢不
用刑罚以安反侧之情故以 成王 之言告之谓先王
用明德则当时诸侯皆感之而用明德今王既惟德
用矣汝康叔之爵则诸侯也当如何哉故谓之曰 (第 55a 页)
知以是观之则纣之时君臣上下无非沈湎之人也
纣既以是覆宗绝祀矣而其馀习犹存 成王 既以殷
之馀民封康叔于卫则将使敷仁义之教以革贪顽
之俗殷之俗其所以不美者以酒为之祸故耳将遏
其 …… (第 2b 页)
桑中诗曰沬之乡矣沬之北矣沬之东矣此所谓妹
即诗之所谓沬也唐孔氏曰妹为纣都故名妹邦后
三分殷畿则纣都属鄘纣都朝歌即妹也则妹与朝
歌一也 成王 既以遗民封康叔则康叔之所都者正
纣之故都沬邦也沬邦之人莫不染纣之化沈湎于
酒故周公之诰康叔则使之 …… (第 3b 页)
强之则难为力顺人情之所欲为而导之则易为功
卫之遗民习于淫湎之化故以饮食醉饱自洗腆致
用酒而诰之盖谓汝苟能以德而将之矣我岂强禁
之哉此 成王 周公之所以为善教也
王曰封我西土棐徂邦君御事小子尚克用文王教不
腆于酒故我至于今克受殷之命王曰封我闻 (第 13a 页)
惟曰在
昔殷先哲王迪畏天显小民经德秉哲自成汤咸至于
帝乙 成王 畏相惟御事厥棐有恭不敢自暇自逸矧曰 …… (第 13a 页)
顾有周俾代殷而受命奄有天下以至于今日也夫
文克受殷之命其事可谓大矣而推本其由则自善
教美化有以辅翼众国及其臣民不腆于酒 成王 之
意盖谓汝康叔既已分茅锡土以君殷之馀民将欲
祈天永命社稷血食子子孙孙继继承承与我周家
相为终 …… (第 15a 页)
有存焉而文王又能诰教其民以作其善心此所以
致大邦殷之命而周代之也使其能率乃祖之攸行
不敢少废则周安得而有之哉故 成王 之于康叔谓
汝乃文王之子今之所法不在文王乎居纣之故都
今之所当监不在纣乎纣之所以亡者惟其不能因 …… (第 16b 页)
也故以殷先哲王言之夫经德秉哲以畏天显小民
兹固殷先哲王之道然商家之有天下自成汤受命
至于帝乙其所以 成王 业以继承而不绝者盖尤在
于畏敬其相也君畏敬其相则臣亦将畏其君故凡
治事之臣其所以辅君者皆尽其恭而 …… (第 18a 页)
以帝乙比厉王且以證僖公之不当摄则帝乙者盖
商之僻王也至易泰卦六五则云帝乙归妹以祉元
吉夫泰之六五非常之吉也而以帝乙当之此岂以
成王 畏相言之而多方多士之篇又皆以谓自成汤
至于帝乙罔不明德至于与成汤并称岂曰僻王也
哉上之则与成汤并 …… (第 20b 页)
也言自成汤至于帝乙则是汤之传世三十有一无
不尽其畏相之诚以 成王 业惟帝乙即世而纣嗣位
则不能率乃祖考之成宪遂厎灭亡而苏氏乃特以
成汤太甲太戊祖乙盘庚武丁帝乙七王 …… (第 21a 页)
百僚与夫退居之臣无有一人敢沈湎于酒以隳其
职业不惟不敢而已彼其夙夜匪懈如恐不及亦有
所不暇也其不敢不暇者惟在于致其赞襄之力以
助 成王 德使明于正人敬法之道也欲正人者不可
以不敬法上不守法则其如正人何助成王德显越
尹人祗辟即所谓厥棐 …… (第 22a 页)
亦自资于臣有以助德也而亦不敢湎于酒者盖饮
食醉饱则可而湎于酒则不可也况其既已里居则
君所赖于乞言以成其福禄以助 成王 德正在于此
使其有淫湎之行则其言岂可以启沃于上哉不敢
者有畏心也非无是心也但畏而不敢纵耳至于不 …… (第 22b 页)
微累有愧于其上夫岂无自而然哉纣之立也曾不
思夫乃考所以创业垂统以遗之者在于畏相而乃
肆为荒湎以唱其臣则臣安得不靡然而从之哉故
成王 又以所闻纣之不善而告之也在今后嗣王谓
纣嗣帝乙之后也纣自为酣饮以自适其情故万几
之务不得其条理此 …… (第 23a 页)
不思所以垂法于子孙而与群臣临钓台饮酒必欲
醉堕其中乃止其酣身已自如此则孙皓之沈酣肆
虐乃其所也岂非权有以唱之哉 成王 诰康叔既以
文王与夫殷先哲王所以毖酒之效丁宁而戒敕之
而又必以纣之酣身之祸继之者孔子曰三人行必 (第 26a 页)
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文王
与夫殷先哲王固康叔之师也而纣亦康叔之师也
以其善而思齐以其不善而自省则孰非吾师乎此
成王 之意也
王曰封予不惟若兹多诰古人有言曰人无于水监当
于民监今惟殷坠厥命我其可不大监抚于时予惟曰
汝劼 (第 26b 页)
毖殷献臣侯甸男卫矧太史友内史友越献臣百
宗工矧惟尔事服休服采矧惟若畴圻父薄违农夫若
保宏父定辟矧汝刚制于酒厥或诰曰群饮汝勿佚尽
执拘以归于周予其杀又惟殷之迪诸臣惟工乃湎于
酒勿庸杀之姑惟教之有斯明享乃不用我教辞惟我
一人弗恤弗蠲乃事时同于杀王曰封汝典听朕毖勿
辩乃司民湎于酒
曾子曰尊其所闻则高明矣行其所知则光大矣高
明光大不在乎他在乎加之意而已 成王 既多闻于
先世成败之迹自汤至于帝乙其戒慎恐惧君臣相
正不湎于酒以成夫莫大之业者如此纣之淫泆非 …… (第 27a 页)
恐其微疵细过之不尽去不但使汝法其善而监其
不善也故继之曰古人有言曰人无于水监当于民
监盖古人有此言 成王 引之以告康叔也荀子曰水
静则明烛须眉则水可以为监形也形之妍丑监于
水固可以见之至于政之醇疵岂水之 …… (第 27b 页)
者必思有以遵之尝以是失民者必思有以改之我
非惟言之而已也畏相以率其群臣使之协心同德
以毗予一人亦于殷先哲王之世而后已 成王 既以
此自勉矣则为康叔者当如何哉故自此以下皆戒
康叔以畏敬其臣使之自尽以报汝也康诰曰爽惟
天其 (第 28b 页)
罚殛我此篇曰我其可不大监抚于时皆是 成
王 自以其身为之准绳俾之观而善也尝考此篇所 …… (第 28b 页)
商之恶以刺厉王故其言与酒诰相表里文王之所
以诰毖诰教其臣民者亦惟鉴于纣之故荡曰文王
曰咨咨汝殷商文王既鉴之矣 成王 当如之何 (第 29b 页)
成王
既鉴之矣康叔当如之何劼周也毖慎也自殷献臣
至宏父汝皆当畏慎之而其畏慎之不可以不固也 …… (第 29b 页)
儒并王氏以为康叔不用教辞则同于见杀苏氏又
以为若我不知恤此则陷民于死同于我杀之皆非
也汝典听朕毖言我之所以教汝慎于酒者汝当常
听之也 成王 之诰康叔既告以文王朝夕教戒其臣 (第 35a 页)
民渐渍厌饫不湎于酒以享天之休命告以殷先哲
王戒慎恐惧君臣相畏不湎于酒以 成王 天下之业
又告以殷纣淫泆非彝庶群自酒自速其辜其善可
法其恶可鉴故欲其劼毖群臣以率之刚制于酒以
…… (第 35b 页)
使何出耳太康以酒亡纣以酒亡幽王厉王皆以酒
亡三代之祸皆由此而致则酒之为祸惨矣故禹恶
旨酒孔子于不为酒困谦而不敢居况不为禹孔子
者乎 成王 诰康叔反覆数百言而终以莫辩乃司民
湎于酒盖使司民而湎于酒则民之休戚必不蒂芥
于胸次斯民不得安居而 …… (第 36a 页)
哉而晋之士大夫乃以酣饮为清高如阮籍刘伶胡
母辅之毕卓之徒其淫纵荒湎无所不至想夫纣之
庶群自酒亦不是过也周公 成王 以是为戒而晋人
以为清高纣以是亡而晋安能以久存哉诗曰人之
齐圣饮酒温克彼昏不知壹醉日富各敬尔仪天 …… (第 36b 页)
五胡皆晋之所由以亡也
梓材 周书
梓材王曰封以厥庶民暨厥臣达大家以厥臣达王惟
邦君汝若恒越曰我有师师司徒司马司空尹旅曰予
罔厉杀人亦厥君先敬劳肆徂厥敬劳肆往奸宄杀人
历人宥肆亦见厥君事戕败人宥王启监厥乱为民曰
无胥戕无胥虐至于敬寡至于属妇合由以容王其效
邦君越御事厥命曷以引养引恬自古王若兹监罔攸
辟
此篇盖管蔡武庚既诛而其馀党恶同乱之人犹有
存者 成王 欲使康叔匿瑕含垢一切不问以德怀之
无所用刑也其篇名以梓材者汉孔氏曰告康叔以
为政之道亦如梓人之治 …… (第 37b 页)
所不通谓之达自古天下之患常起于上下之情不
通上之情莫不愿通于下下之情莫不愿通于上然
而上下之情常蔽塞而不通者无以达之也故 成王
之诰康叔汝能以殷之庶民暨其臣之情而达之于
大家而又能以周之臣之情而达之于上如此则自
天子至于庶民 …… (第 39b 页)
孙永保民盖当其诰之也不可以不正君臣之分故
称王若曰然辞意皆出于周公故以弟呼康叔又指
王而言非是曰王者 成王 之自称也王氏曰 (第 50b 页)
成王 自
言必称王者以觐礼考之天子以正遇诸侯则称王
此诰正教康叔以诸侯之事故也其意以王 (第 50b 页)
成王
有曰台小子有曰予小子未有自称王者以王为 (第 50b 页)
成
王 之自称非人情也春秋文公元年书天王使毛伯
来锡公命或曰天王或曰天子故刘原父以为有临
天下之言焉有临 …… (第 51a 页)
虐无亲而刑罚不中诸侯皆不欲朝言王者之不可
朝事也惟幽王之暴虐则诸侯皆无欲朝之志以其
无以怀之故也故周公之告康叔谓今 成王 言我文
武先王受命以来日夜忧勤惟用明德以怀庶邦为
已夹辅也勤用明德则与暴虐无亲而刑罚不中者
不 …… (第 52a 页)
之灵矣故曰用怿先王受命言先王受命以传子孙
之意于此而得故怿也此篇盖欲康叔匿瑕含垢不
用刑罚以安反侧之情故以 成王 之言告之谓先王
用明德则当时诸侯皆感之而用明德今王既惟德
用矣汝康叔之爵则诸侯也当如何哉故谓之曰 (第 55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尚书全解卷三十
宋 林之奇 撰
召诰 周书 成王 在丰欲宅洛邑使召公先相宅作召诰召诰
周自后稷在唐虞之际以播种百榖教民稼穑之故
始封于邰生民之诗曰 …… (第 1a 页)
之言曰我南望三涂北望岳鄙顾詹有河粤詹雒伊
毋远天室营周居于雒邑而后去是宅洛者武王之
本志也武王虽有宅雒之志然其克啇也天下未集
而遽即世 成王 以幼冲嗣立而周公摄政管蔡武庚
肆其不轨之谋以间王室周公方兴师讨叛左枝右 (第 2b 页)
梧之不暇宅雒之事未能为也至其摄政七年周公
制礼作乐已致太平将归政于 成王 故营洛邑以卒
武王之志而后归政也史记曰武王在丰使召公复
营洛如武王之意周公复申卜视卒营筑居九鼎焉 (第 3a 页)
左传亦曰 成王 定鼎于郏鄏是其宅雒者以卒武王
之志也周礼曰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以求地
中日南则景短多暑日北则景 …… (第 3a 页)
中天地之所合也四时之所交也风雨之所会也阴
阳之所和也然则百物阜安乃建王国焉然则武王
有宅洛之意而周公 成王 成之者诚以洛为地中五
服诸侯之朝觐贡赋道里为均故建以为都以居九
鼎而会诸侯于此焉篇内有曰王来绍上 …… (第 3b 页)
矣其言曰学者皆称周伐纣以营洛邑其实不然武
王营之 成王 使召公卜居九鼎焉而周复都丰镐至
犬戎败幽王周乃东迁于雒邑则 (第 6a 页)
成王 未尝都雒也
明矣周官曰归于宗周毕命曰王朝步自宗周宗周
镐京也岂得 (第 6a 页)
成王 都雒也哉说者又谓幽王之前
盖有自雒而迁于镐故幽王之败而平王东迁此事
虽无所经见而周之迁徙皆自西而 (第 6a 页)
东盖其势然也
未有自洛而迁于镐者也 成王 当是时在于丰地欲
居于洛邑以为东都使召公先往相其所居之居因 …… (第 6a 页)
万几而治天下故欲王戒慎恐惧以祈天永命此召
诰所以作也清庙之诗曰周公既成洛邑朝诸侯率
以祀文王焉是时周公尚摄则宅洛者周公也而此
序乃言 成王 焉正与康诰序言既伐管叔蔡叔同义
惟二月既望越六日乙未王朝步自周则至于丰惟太 …… (第 6b 页)
乙未故召诰曰惟二月既望越六日乙未又其三月
甲辰朔三日丙午召诰曰惟三月丙午朏月采篇曰
三日曰朏此篇记 成王 之至丰以二月之乙未召公
之至洛以三月之戊申而必先言二月既望三月惟
丙午朏者唐孔氏曰治历者必先正朔 …… (第 7b 页)
朏丙午也于丙午之后戊申之日以越三日言之则
知二月之乙未言越六日既望之为庚寅可知矣周
谓宗周镐京也 成王 以乙未之旦行自镐京则至于
丰以营洛之事告文王之庙示不敢专也镐丰去二
十五里故朝𤼵镐京则可以至于 …… (第 8a 页)
水西我又卜瀍水东所谓宅卜也惟洛食所谓得吉
卜也洪范曰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
筮营洛之谋 成王 君臣既有定议矣于是谋及卜筮
也太王之迁岐聿来胥宇而后爰契我龟文公之迁
楚丘望楚与堂而后卜云其吉皆 …… (第 9b 页)
凡十日而用书命殷庶庶殷大作周召之规模其敏
如此总而计之自 成王 之至丰乙未之日距甲子凡
一月耳万年之业成于一月之间此岂后世可得而
及哉
太保乃以庶邦冢君出取币乃 …… (第 12b 页)
民坠于涂炭之中亲以干戈伐纣克商而后斯民有
更生之望虽民心之归于周者如水之就下兽之走
圹然武王即位未几而遽即世 成王 以幼冲嗣立而
三叔挟武庚以间王室周之世盖岌岌矣当是时安
危存亡之机间不容发幸而周公摄政既引兵东征 …… (第 13a 页)
王业七年之间政无不举而事无不兴民心之归于
周者日益固而不可解而周之根本盖有泰山之安
矣虽周公归政而 成王 总万几以临群臣可以无虑
也然武王欲营洛邑以定九鼎之志未之成也周公
不可以不成武王之志而后归政焉故 …… (第 13b 页)
为迁殷顽之地如此则周公之规模计虑以恢我国
家者尽于此矣可以归政也召公之意以谓夹辅 成
王 以措天下于太平者周公之功卜宅于洛以卒武
王之志者亦周公之功故率诸侯致礼于周公而归
功焉然 (第 14a 页)
成王 将自此发号施令以君临万国一号一
令其得失善恶实治乱兴衰之所系不可以不慎也
故因诸侯之咸在而遂诰王 …… (第 14a 页)
恭敬而无实君子不可虚拘故古者宾主交际之礼
虽有恭敬之心必有币以将之也拜手稽首旅王若
公者先儒曰召公称 成王 命以赐周公曰敢拜手稽
首陈王所宜顺周公之事盖以若训顺也召公之所
陈者谓 (第 14b 页)
成王 将总万几戒以天命之难谌戒惧之心 (第 14b 页)
不可须臾离岂陈所宜顺周公之事哉王氏曰陈 成
王 欲宅洛之意顺周公用书命庶殷邦伯之事则以
此一句分而为二其说又不如先儒惟苏氏曰旅读
如庭实旅百之旅 …… (第 15a 页)
此说为胜说者又谓营洛邑者召公相宅而攻位周
公则达观新邑营而用书以命之召公之至洛以三
月之五日戊申周公之至洛以三月之十二日乙卯
成王 则惟在镐京也然此篇既言旅王则王亦在洛 (第 15a 页)
可知矣惟召公之至洛所以卜宅而攻位周公之至
洛所以达观而用书故记载其至之之日 成王 无事
故不载其至之之日也说者又谓召公之作诰戒以
诰庶殷及御事而已使王在洛而诰之则不宜斥王
为冲 (第 15b 页)
子又曰有王虽小又曰王乃初服君臣之分不
应如是也此又不然周召居师保之官以夹辅 成王
其 (第 15b 页)
成王 不独君臣之分也盖有师保之礼焉故可
以冲子言之洛诰篇周公以冲子 (第 15b 页)
成王 召诰篇召 (第 15b 页)
公以冲子呼 成王 夫何不可哉召诰洛诰一体也周
召盖亦一体也诰告庶殷越自乃御事者先儒曰召
公所陈戒王云我为言诰以告汝 …… (第 16a 页)
命有德者以代之也天既以纣之无德而改其命当
是时也惟周世世修德可以上当天意而膺其景命
此武王所以自诸侯而为天子 成王 继武王而受命
作君也王之受命盖欲其子子孙孙绵绵延延席龟
鼎之业虽千万世而不绝则其休可谓无疆矣然其 …… (第 17a 页)
永终夫敬德者允执其中之谓也天之历数无脩短
允执其中则虽至于万年可也苟四海困穷则天禄
永终矣此正召公所以戒 成王 之意也
相古先民有夏天迪从子保面稽天若今时既坠厥命
今相有殷天迪格保面稽天若今时既坠厥命今冲子
嗣则 …… (第 22a 页)
安之则天于汤亦子安之故于汤因上文直言格保
此正王氏之意盖格与惟帝降格于夏之格同天既
以纣之不敬厥德坠其命而改命周邦今 成王 以幼 …… (第 25b 页)
遗范为吾之楷则然禹汤之所以成其德者亦惟面
稽天若故也治天下必欲无一不合于禹汤斯可也
然又能无一不合于天则其德无以加矣 成王 武王
长子也故又嗟叹曰王虽幼冲乃元子也其大能以 …… (第 27a 页)
来此洛邑继上帝之命而有事于此天地之中者盖
以周公之言其建为大邑于此其使 成王 自是以配
皇天也言王来绍上帝则当是时 (第 28a 页)
成王 在洛可知矣
而说者 (第 28a 页)
成王 惟在丰镐未尝来也其误亦明矣君
前臣名故召公称周公之言以为旦曰也栾针栾书
之子也在君之前虽其父名亦 …… (第 28a 页)
宅卜吉也则攻位而位成周公又达观之而用书以
命庶殷此王有成命也惟能于此治民则于今为美
矣召公之戒 成王 大意谓天命之无常桀以不敬厥
德而坠禹之命纣以不敬厥德而坠汤之命欲成王 …… (第 29b 页)
休者盖天之聪明虽无所不闻无所不见而其视听
则本于斯民民之所归天未有不佑之也民之所弃
天未有不祸之也 成王 之能諴于小民能治民则信
为美矣所谓敬德无大于此天岂容释之哉苟为不
然诞慢矫诈以欺斯民般乐怠傲以困 …… (第 30a 页)
予小臣敢以王之雠民百君子越友民保受
王威命明德王末有成命王亦显我非敢勤惟恭奉币
用供王能祈天永命
成王 之营洛邑而迁殷顽民者盖以其更纣武庚之 …… (第 31a 页)
贪鄙使之亲比介助我周家治事之臣和叶而为一
则可以諴于小民亦可以治民矣欲服殷御事无他
节性而已孟子曰性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殷之御
事当 成王 之世天下之所谓恶人也周之御事天下 …… (第 32a 页)
而受天命以王天下亦当思惟此二国长短之命以
继其功也继其功则脩人事不责天命不过敬德而
已夏以敬德而有历年殷亦以敬德而有历年皆其
功效也 成王 既嗣其命其可不嗣其功哉王惟敬德
乃可以享天休命绵绵而不绝况今周公既营洛邑 (第 35a 页)
乃归政于 成王 正 (第 35b 页)
成王 初听政以有事于万几之务
一号令之所发一赏罚之所施天下之民将拭目而
视倾耳而听实治乱安危之所自始故 …… (第 35b 页)
而杀之是果于杀戮也岂可以乂民乎当武庚之既
灭而殷之遗民有留居于卫者有迁于成周者然其
染纣之化皆未之革必有以教之而后可故 成王 之
告康叔既谓不可以其民乱非彝而速用刑罚不可
以其湎于酒而庸杀召公之 (第 37b 页)
成王 又谓不可以淫 …… (第 37b 页)
犹顽民而谓之多士也周民涵濡累世之仁政同心
同德以辅成文武之基业有大勋劳于王室而殷之
馀民新从武庚三叔之乱旧染污俗于我周家不无
嫌贰使 成王 之心置亲疏轻重于其间则乱之所由
起也张子房曰所封皆平生故人所诛皆平生仇怨
此属恐见疑及诛故聚而谋 (第 39b 页)
反耳召公之心虑此故
欲 成王 先服殷御事比介于我有周御事又拜手稽
首而言曰我虽小臣敢以殷民及周民安受王之威 …… (第 39b 页)
亡之事乎故召公于成王之初服即以此告之贤者
之爱君必止乱于未形而闲邪于未然若其已然而
后救之则众人之所皆能也何赖于贤乎 成王 之成厥
德盖有自来也
(第 41a 页)
尚书全解卷三十
宋 林之奇 撰
召诰 周书 成王 在丰欲宅洛邑使召公先相宅作召诰召诰
周自后稷在唐虞之际以播种百榖教民稼穑之故
始封于邰生民之诗曰 …… (第 1a 页)
之言曰我南望三涂北望岳鄙顾詹有河粤詹雒伊
毋远天室营周居于雒邑而后去是宅洛者武王之
本志也武王虽有宅雒之志然其克啇也天下未集
而遽即世 成王 以幼冲嗣立而周公摄政管蔡武庚
肆其不轨之谋以间王室周公方兴师讨叛左枝右 (第 2b 页)
梧之不暇宅雒之事未能为也至其摄政七年周公
制礼作乐已致太平将归政于 成王 故营洛邑以卒
武王之志而后归政也史记曰武王在丰使召公复
营洛如武王之意周公复申卜视卒营筑居九鼎焉 (第 3a 页)
左传亦曰 成王 定鼎于郏鄏是其宅雒者以卒武王
之志也周礼曰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以求地
中日南则景短多暑日北则景 …… (第 3a 页)
中天地之所合也四时之所交也风雨之所会也阴
阳之所和也然则百物阜安乃建王国焉然则武王
有宅洛之意而周公 成王 成之者诚以洛为地中五
服诸侯之朝觐贡赋道里为均故建以为都以居九
鼎而会诸侯于此焉篇内有曰王来绍上 …… (第 3b 页)
矣其言曰学者皆称周伐纣以营洛邑其实不然武
王营之 成王 使召公卜居九鼎焉而周复都丰镐至
犬戎败幽王周乃东迁于雒邑则 (第 6a 页)
成王 未尝都雒也
明矣周官曰归于宗周毕命曰王朝步自宗周宗周
镐京也岂得 (第 6a 页)
成王 都雒也哉说者又谓幽王之前
盖有自雒而迁于镐故幽王之败而平王东迁此事
虽无所经见而周之迁徙皆自西而 (第 6a 页)
东盖其势然也
未有自洛而迁于镐者也 成王 当是时在于丰地欲
居于洛邑以为东都使召公先往相其所居之居因 …… (第 6a 页)
万几而治天下故欲王戒慎恐惧以祈天永命此召
诰所以作也清庙之诗曰周公既成洛邑朝诸侯率
以祀文王焉是时周公尚摄则宅洛者周公也而此
序乃言 成王 焉正与康诰序言既伐管叔蔡叔同义
惟二月既望越六日乙未王朝步自周则至于丰惟太 …… (第 6b 页)
乙未故召诰曰惟二月既望越六日乙未又其三月
甲辰朔三日丙午召诰曰惟三月丙午朏月采篇曰
三日曰朏此篇记 成王 之至丰以二月之乙未召公
之至洛以三月之戊申而必先言二月既望三月惟
丙午朏者唐孔氏曰治历者必先正朔 …… (第 7b 页)
朏丙午也于丙午之后戊申之日以越三日言之则
知二月之乙未言越六日既望之为庚寅可知矣周
谓宗周镐京也 成王 以乙未之旦行自镐京则至于
丰以营洛之事告文王之庙示不敢专也镐丰去二
十五里故朝𤼵镐京则可以至于 …… (第 8a 页)
水西我又卜瀍水东所谓宅卜也惟洛食所谓得吉
卜也洪范曰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
筮营洛之谋 成王 君臣既有定议矣于是谋及卜筮
也太王之迁岐聿来胥宇而后爰契我龟文公之迁
楚丘望楚与堂而后卜云其吉皆 …… (第 9b 页)
凡十日而用书命殷庶庶殷大作周召之规模其敏
如此总而计之自 成王 之至丰乙未之日距甲子凡
一月耳万年之业成于一月之间此岂后世可得而
及哉
太保乃以庶邦冢君出取币乃 …… (第 12b 页)
民坠于涂炭之中亲以干戈伐纣克商而后斯民有
更生之望虽民心之归于周者如水之就下兽之走
圹然武王即位未几而遽即世 成王 以幼冲嗣立而
三叔挟武庚以间王室周之世盖岌岌矣当是时安
危存亡之机间不容发幸而周公摄政既引兵东征 …… (第 13a 页)
王业七年之间政无不举而事无不兴民心之归于
周者日益固而不可解而周之根本盖有泰山之安
矣虽周公归政而 成王 总万几以临群臣可以无虑
也然武王欲营洛邑以定九鼎之志未之成也周公
不可以不成武王之志而后归政焉故 …… (第 13b 页)
为迁殷顽之地如此则周公之规模计虑以恢我国
家者尽于此矣可以归政也召公之意以谓夹辅 成
王 以措天下于太平者周公之功卜宅于洛以卒武
王之志者亦周公之功故率诸侯致礼于周公而归
功焉然 (第 14a 页)
成王 将自此发号施令以君临万国一号一
令其得失善恶实治乱兴衰之所系不可以不慎也
故因诸侯之咸在而遂诰王 …… (第 14a 页)
恭敬而无实君子不可虚拘故古者宾主交际之礼
虽有恭敬之心必有币以将之也拜手稽首旅王若
公者先儒曰召公称 成王 命以赐周公曰敢拜手稽
首陈王所宜顺周公之事盖以若训顺也召公之所
陈者谓 (第 14b 页)
成王 将总万几戒以天命之难谌戒惧之心 (第 14b 页)
不可须臾离岂陈所宜顺周公之事哉王氏曰陈 成
王 欲宅洛之意顺周公用书命庶殷邦伯之事则以
此一句分而为二其说又不如先儒惟苏氏曰旅读
如庭实旅百之旅 …… (第 15a 页)
此说为胜说者又谓营洛邑者召公相宅而攻位周
公则达观新邑营而用书以命之召公之至洛以三
月之五日戊申周公之至洛以三月之十二日乙卯
成王 则惟在镐京也然此篇既言旅王则王亦在洛 (第 15a 页)
可知矣惟召公之至洛所以卜宅而攻位周公之至
洛所以达观而用书故记载其至之之日 成王 无事
故不载其至之之日也说者又谓召公之作诰戒以
诰庶殷及御事而已使王在洛而诰之则不宜斥王
为冲 (第 15b 页)
子又曰有王虽小又曰王乃初服君臣之分不
应如是也此又不然周召居师保之官以夹辅 成王
其 (第 15b 页)
成王 不独君臣之分也盖有师保之礼焉故可
以冲子言之洛诰篇周公以冲子 (第 15b 页)
成王 召诰篇召 (第 15b 页)
公以冲子呼 成王 夫何不可哉召诰洛诰一体也周
召盖亦一体也诰告庶殷越自乃御事者先儒曰召
公所陈戒王云我为言诰以告汝 …… (第 16a 页)
命有德者以代之也天既以纣之无德而改其命当
是时也惟周世世修德可以上当天意而膺其景命
此武王所以自诸侯而为天子 成王 继武王而受命
作君也王之受命盖欲其子子孙孙绵绵延延席龟
鼎之业虽千万世而不绝则其休可谓无疆矣然其 …… (第 17a 页)
永终夫敬德者允执其中之谓也天之历数无脩短
允执其中则虽至于万年可也苟四海困穷则天禄
永终矣此正召公所以戒 成王 之意也
相古先民有夏天迪从子保面稽天若今时既坠厥命
今相有殷天迪格保面稽天若今时既坠厥命今冲子
嗣则 …… (第 22a 页)
安之则天于汤亦子安之故于汤因上文直言格保
此正王氏之意盖格与惟帝降格于夏之格同天既
以纣之不敬厥德坠其命而改命周邦今 成王 以幼 …… (第 25b 页)
遗范为吾之楷则然禹汤之所以成其德者亦惟面
稽天若故也治天下必欲无一不合于禹汤斯可也
然又能无一不合于天则其德无以加矣 成王 武王
长子也故又嗟叹曰王虽幼冲乃元子也其大能以 …… (第 27a 页)
来此洛邑继上帝之命而有事于此天地之中者盖
以周公之言其建为大邑于此其使 成王 自是以配
皇天也言王来绍上帝则当是时 (第 28a 页)
成王 在洛可知矣
而说者 (第 28a 页)
成王 惟在丰镐未尝来也其误亦明矣君
前臣名故召公称周公之言以为旦曰也栾针栾书
之子也在君之前虽其父名亦 …… (第 28a 页)
宅卜吉也则攻位而位成周公又达观之而用书以
命庶殷此王有成命也惟能于此治民则于今为美
矣召公之戒 成王 大意谓天命之无常桀以不敬厥
德而坠禹之命纣以不敬厥德而坠汤之命欲成王 …… (第 29b 页)
休者盖天之聪明虽无所不闻无所不见而其视听
则本于斯民民之所归天未有不佑之也民之所弃
天未有不祸之也 成王 之能諴于小民能治民则信
为美矣所谓敬德无大于此天岂容释之哉苟为不
然诞慢矫诈以欺斯民般乐怠傲以困 …… (第 30a 页)
予小臣敢以王之雠民百君子越友民保受
王威命明德王末有成命王亦显我非敢勤惟恭奉币
用供王能祈天永命
成王 之营洛邑而迁殷顽民者盖以其更纣武庚之 …… (第 31a 页)
贪鄙使之亲比介助我周家治事之臣和叶而为一
则可以諴于小民亦可以治民矣欲服殷御事无他
节性而已孟子曰性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殷之御
事当 成王 之世天下之所谓恶人也周之御事天下 …… (第 32a 页)
而受天命以王天下亦当思惟此二国长短之命以
继其功也继其功则脩人事不责天命不过敬德而
已夏以敬德而有历年殷亦以敬德而有历年皆其
功效也 成王 既嗣其命其可不嗣其功哉王惟敬德
乃可以享天休命绵绵而不绝况今周公既营洛邑 (第 35a 页)
乃归政于 成王 正 (第 35b 页)
成王 初听政以有事于万几之务
一号令之所发一赏罚之所施天下之民将拭目而
视倾耳而听实治乱安危之所自始故 …… (第 35b 页)
而杀之是果于杀戮也岂可以乂民乎当武庚之既
灭而殷之遗民有留居于卫者有迁于成周者然其
染纣之化皆未之革必有以教之而后可故 成王 之
告康叔既谓不可以其民乱非彝而速用刑罚不可
以其湎于酒而庸杀召公之 (第 37b 页)
成王 又谓不可以淫 …… (第 37b 页)
犹顽民而谓之多士也周民涵濡累世之仁政同心
同德以辅成文武之基业有大勋劳于王室而殷之
馀民新从武庚三叔之乱旧染污俗于我周家不无
嫌贰使 成王 之心置亲疏轻重于其间则乱之所由
起也张子房曰所封皆平生故人所诛皆平生仇怨
此属恐见疑及诛故聚而谋 (第 39b 页)
反耳召公之心虑此故
欲 成王 先服殷御事比介于我有周御事又拜手稽
首而言曰我虽小臣敢以殷民及周民安受王之威 …… (第 39b 页)
亡之事乎故召公于成王之初服即以此告之贤者
之爱君必止乱于未形而闲邪于未然若其已然而
后救之则众人之所皆能也何赖于贤乎 成王 之成厥
德盖有自来也
(第 41a 页)
宋 林之奇 撰
洛诰 周书
召公既相宅周公往营成周使来告卜作洛诰洛诰
周公拜手稽首曰朕复子明辟王如弗敢及天基命定
命予乃胤保大相东土其基作民明辟予惟乙卯朝至
于洛师我卜河朔黎水我乃卜涧水东瀍水西惟洛食
我又卜瀍水东亦惟洛食伻来以图及献卜王拜手稽
首曰公不敢不敬天之休来相宅其作周匹休公既定
宅伻来来视予卜休恒吉我二人共贞公其以予万亿
年敬天之休拜手稽首诲言
召诰洛诰二篇皆作于营洛邑之际然当其营洛邑
也盖周公之意将归政于 成王 故召公因诸侯庶殷
之咸在告王以天命之无常历年之不可必惟一视
商周之民无轻重于其间而敬德以化之则可 (第 1b 页)
以此
小民而受天永命盖以 成王 当听政之初安危治乱
之所自始不可以不谨此则召诰之所陈也而洛诰
之所陈者则周公将归政于 (第 2a 页)
成王 而洛邑既 (第 2a 页)
成王 将
归镐京乃留公于洛以镇抚商民故周公之归政 (第 2a 页)
成
王 之留公于洛其相与问荅之言备载于此而周公
之意则亦欲一视商周之人如召公之意也此二篇
辞虽不同而其意 …… (第 2a 页)
之既而攻其位既而周公达观之既而周公用书以
命之既而庶殷丕作于是召公遂以诸侯取币而陈
于王因陈其所欲告戒之意而序之所言者但曰 成
王 在丰欲宅洛邑使召公先相宅而已此篇之所载
者周公欲归政于 (第 2b 页)
成王 (第 2b 页)
成王 不可周公又 (第 2b 页)
成王
以治道之要既 (第 2b 页)
成王 欲周公留居于洛以镇抚殷 …… (第 2b 页)
之封在于武庚三叔既诛之后而其告之也乃在夫
宅新邑洛四方和会之时而其序则曰 成王 既伐管
叔蔡叔以殷馀民封康叔作康诰酒诰梓材此则姑
撮其事之始而已召诰洛诰之序亦犹此也周公之
达 (第 3b 页)
观于新邑营盖王城之与成周皆在于规度此则
惟曰往营成周亦是略言之也使来告卜者当周公
之至洛王尚在涂故遣使而来以所得吉卜告于 成
王 也胡舍人之说意谓果周公使人而来告卜于王
则王在丰而周公在洛篇内不应有相与问荅之辞 (第 3b 页)
既有成王周公相与问荅之辞则告吉卜者非使人
来也遂以此使字作去声读言是时 成王 在于宗周
周公既得吉卜则自为使者而来告于王因得以相
与问荅也汉吴王濞谋叛汉念诸侯无足与计者闻
…… (第 4a 页)
与王之相问荅乃周公既成洛邑又归宗周之后故
篇末云王在新邑明戊辰以前皆是宗周之事此亦
不然篇内有曰予小子其退即辟于周又曰公定予
往已是 成王 将退而归镐京欲周公留居于洛则其
相与应荅皆在洛邑也明矣案此二篇皆是营洛邑
之事然召诰则以召公诰王 …… (第 5a 页)
篇皆其史官一时之意旨也汉孔氏曰既成洛邑将
致政于王因陈居洛之义如此则书之命篇皆有其
义也非当时命篇之本义拜手稽首者致敬尽礼于
成王 也复子明辟者汉孔氏曰言我复还明君之政
于子而王氏破其说曰先儒谓 (第 5b 页)
成王 幼周公代王为
辟至是乃反政 (第 5b 页)
成王 故曰复子明辟荀卿曰以叔 …… (第 5b 页)
公位冢宰正百工而已未尝代王为辟则何君臣易
位复辟之有哉如礼明堂位曰昔者周公朝诸侯于
明堂之位天子负斧扆南乡而立又曰武王崩 成王
幼弱周公践天子之位以治天下则是周公正天子
之位以临万国王氏之所谓代王为辟者指此也则
王氏之破先儒 (第 6a 页)
之说可谓明于君臣之大分而有功
于名教也盖说者徒见 成王 幼冲周公摄政则遂疑 …… (第 6a 页)
顽民周公以王命诰而篇之𤼵首则曰惟三月周公
初于新邑洛用告啇王士王若曰盖明周公虽摄政
而其号令皆称 成王 之命也谓代王为辟固无是理
然王氏之说则曰复如复逆之复 (第 6b 页)
成王 命周公往营
成周周公得卜复命 (第 6b 页)
成王 谓 (第 6b 页)
成王 为子者亲之也
谓 (第 6b 页)
成王 为明辟者尊之也案周公之至洛而得吉卜
则已遣使人来告于王下文曰伻来以图及献卜是 (第 6b 页)
也非是周公至此方以吉卜而复于 成王 也且既谓
(第 7a 页)
成王 为子又谓明辟以为兼尊亲之称则凿矣盖先
儒谓复子为还政于 (第 7a 页)
成王 则是但以明辟为还明君
之政则是代王为辟此则不可也苏氏曰周公虽不
居位称王然是行王事至此归政则 (第 7a 页)
成王 之德始明
于天下曰子者叔父家人之辞此则得之当周公之
摄也 (第 7a 页)
成王 虽为天子然端拱于上而已何所为哉今
也始亲万几则君道自此明矣故曰明辟汉宣帝纪 …… (第 7a 页)
有综核名实之志天下何自而知之一旦亲政而其
设施如此则为辟之道岂不明哉周公之摄政制礼
作乐而天下太平 成王 之年已长盖将归政 (第 7b 页)
成王
(第 7b 页)
成王 之君德大明于天下亦已久矣然武王定鼎 (第 7b 页)
于郏鄏有宅洛之志而未之果其事大体重必有藉
于周公而复能卒 成王 之志故周公谓我久欲还政
于子而王若不敢及天命之始而定其命以固根本
此亦犹汉宣帝即位光稽首归政上谦 (第 8a 页)
让委任焉 成
王 之不敢即宣帝之谦让也故我乃继此以保佑 (第 8a 页)
成
王 以相视东土之洛邑经营规度以为 (第 8a 页)
成王 作民明
君之始也周公之意营洛而即归政故欲其作民明君
于此始也我以三月之十二乙卯之旦至于洛邑其 …… (第 8a 页)
盖食则吉不食则不吉也周公之卜也以河朔于啇
都为近故先卜之而其兆不吉乃改卜瀍之西及其
东皆获吉焉则使人来以其地图及吉卜献于 成王
盖将毕此事而复政也伻使也召诰曰越三日戊申
太保朝至于洛卜宅厥既得卜则经营即此卜河朔
黎水及涧东瀍 (第 9a 页)
西及瀍之东是也召公之得吉卜也
周公尚未至而周公以为我卜者叶博士曰 成王 使
召公相宅而所以营洛而成之周公实总其事则卜
也奉以归之周公宜矣是也盖召公之得吉卜即经
营而周 …… (第 9b 页)
致敬尽礼于周公也礼曰君与臣无荅拜盖尊卑之
分当然也而太甲之于伊尹 成王 之于周公皆有拜
手稽首之礼此又尊师重傅之道然也周公既欲营
洛而遂归政而 (第 10a 页)
成王 之心犹未敢当也故荅周公之
言如此言公之营洛邑盖成武王之志定九鼎以永
天休命公既不敢不敬奉之而来相 …… (第 10a 页)
之休美及其常吉常吉者言建都于此其吉未艾也
传曰 成王 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非常吉
而何贞正也言我与周公二人共正此卜以定其谋
公当辅佐我小子常如营 (第 10b 页)
洛之事可以我万亿年而
敬天之休也观 成王 有诲我之言而拜手稽首以敬
之也周公之复政也盖以 (第 10b 页)
成王 之德固已成就可以
君天下 (第 10b 页)
成王 之不听公之复政也盖以幼冲之资惧
其弗克负荷以沗祖考之大业故其君臣问荅之诚
无所矫饰也 …… (第 10b 页)
殆哉故当是时也则冢宰之总百官盖不拘于三年
也必俟其年已长矣德已成矣教导训迪而其聪明
日益进而后可以归政也周公之位冢宰正百工也
盖以 成王 冲幼之年故至七年而始复子明辟然周
公之摄也制礼作乐以致太平凡朝廷之制度纪纲
莫不得其条理而四海九 …… (第 12a 页)
下之势盖若泰山而四维之安虽植遗腹朝委裘而
天下自治况 成王 之德以周公为师召公为保之故
见正事闻正言行正道左右前后莫匪正人至是而
可以躬览万几矣此所以复子明 (第 12b 页)
辟也而 成王 之心
犹惧其弗克负荷以沗祖考之大业故周公虽欲归
政而 (第 12b 页)
成王 犹未之听周公以谓当王继世之初年尚
幼冲而德未成立故不得不总百官之政及王年长
而德成其可以不归政乎 …… (第 12b 页)
殷周之间而于诸侯享觐之礼有以辨之使皆尽其
奉上之心则以之君天下岂难也哉故自此以下皆
周公将归政而戒 成王 之言也王肇称殷礼祀于新
邑汉孔氏曰王当始举殷家祭祀以礼典祀于新邑
王氏曰殷者与五年再殷祭之殷同非 …… (第 13a 页)
也山林川谷邱陵民所取财用也非此族也不在祀
典必有典者不可非其鬼而祭之也亦不可昏弃厥
肆祀弗荅也今 成王 既举盛礼则虽不在祀典者亦
皆以秩次而祭之也 (第 14a 页)
成王 举殷礼虽不在祀典者秩
次而祭之而其所以秩次之者盖必有其官若伯夷 …… (第 14a 页)
以异也况殷之馀民新从三叔武庚之叛于周家不
无嫌间而 成王 之所记功者皆其自教工则殷民闻
之必将不自安矣故周公呼 (第 15b 页)
成王 而告之曰汝虽孺
子其为朋乎孺子苟由朋党而往则其祸不可救当
遏之于始无若火焉其始之燄燄其扑灭之固易 …… (第 15b 页)
党之狱兴海内涂炭二十馀年唐之朋党始于牛李
对策而其终也相轧四十馀年缙绅之祸不解兹非
若火始燄燄厥攸灼叙弗其绝乎 成王 之赏功而悉
以自教工虽若小过也自智者观之盖将以为莫大
之祸汉唐之事自可见矣故今王其所顺之常道及 …… (第 16a 页)
衒露狭隘偏小之人也岂能成宽裕之德哉泰之九
二曰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即此之
谓也周公又告 成王 曰已矣汝惟冲子当思其终也
当思其终者盖当敬识百辟之享与不享者也百辟 (第 16b 页)
洛诰 周书
召公既相宅周公往营成周使来告卜作洛诰洛诰
周公拜手稽首曰朕复子明辟王如弗敢及天基命定
命予乃胤保大相东土其基作民明辟予惟乙卯朝至
于洛师我卜河朔黎水我乃卜涧水东瀍水西惟洛食
我又卜瀍水东亦惟洛食伻来以图及献卜王拜手稽
首曰公不敢不敬天之休来相宅其作周匹休公既定
宅伻来来视予卜休恒吉我二人共贞公其以予万亿
年敬天之休拜手稽首诲言
召诰洛诰二篇皆作于营洛邑之际然当其营洛邑
也盖周公之意将归政于 成王 故召公因诸侯庶殷
之咸在告王以天命之无常历年之不可必惟一视
商周之民无轻重于其间而敬德以化之则可 (第 1b 页)
以此
小民而受天永命盖以 成王 当听政之初安危治乱
之所自始不可以不谨此则召诰之所陈也而洛诰
之所陈者则周公将归政于 (第 2a 页)
成王 而洛邑既 (第 2a 页)
成王 将
归镐京乃留公于洛以镇抚商民故周公之归政 (第 2a 页)
成
王 之留公于洛其相与问荅之言备载于此而周公
之意则亦欲一视商周之人如召公之意也此二篇
辞虽不同而其意 …… (第 2a 页)
之既而攻其位既而周公达观之既而周公用书以
命之既而庶殷丕作于是召公遂以诸侯取币而陈
于王因陈其所欲告戒之意而序之所言者但曰 成
王 在丰欲宅洛邑使召公先相宅而已此篇之所载
者周公欲归政于 (第 2b 页)
成王 (第 2b 页)
成王 不可周公又 (第 2b 页)
成王
以治道之要既 (第 2b 页)
成王 欲周公留居于洛以镇抚殷 …… (第 2b 页)
之封在于武庚三叔既诛之后而其告之也乃在夫
宅新邑洛四方和会之时而其序则曰 成王 既伐管
叔蔡叔以殷馀民封康叔作康诰酒诰梓材此则姑
撮其事之始而已召诰洛诰之序亦犹此也周公之
达 (第 3b 页)
观于新邑营盖王城之与成周皆在于规度此则
惟曰往营成周亦是略言之也使来告卜者当周公
之至洛王尚在涂故遣使而来以所得吉卜告于 成
王 也胡舍人之说意谓果周公使人而来告卜于王
则王在丰而周公在洛篇内不应有相与问荅之辞 (第 3b 页)
既有成王周公相与问荅之辞则告吉卜者非使人
来也遂以此使字作去声读言是时 成王 在于宗周
周公既得吉卜则自为使者而来告于王因得以相
与问荅也汉吴王濞谋叛汉念诸侯无足与计者闻
…… (第 4a 页)
与王之相问荅乃周公既成洛邑又归宗周之后故
篇末云王在新邑明戊辰以前皆是宗周之事此亦
不然篇内有曰予小子其退即辟于周又曰公定予
往已是 成王 将退而归镐京欲周公留居于洛则其
相与应荅皆在洛邑也明矣案此二篇皆是营洛邑
之事然召诰则以召公诰王 …… (第 5a 页)
篇皆其史官一时之意旨也汉孔氏曰既成洛邑将
致政于王因陈居洛之义如此则书之命篇皆有其
义也非当时命篇之本义拜手稽首者致敬尽礼于
成王 也复子明辟者汉孔氏曰言我复还明君之政
于子而王氏破其说曰先儒谓 (第 5b 页)
成王 幼周公代王为
辟至是乃反政 (第 5b 页)
成王 故曰复子明辟荀卿曰以叔 …… (第 5b 页)
公位冢宰正百工而已未尝代王为辟则何君臣易
位复辟之有哉如礼明堂位曰昔者周公朝诸侯于
明堂之位天子负斧扆南乡而立又曰武王崩 成王
幼弱周公践天子之位以治天下则是周公正天子
之位以临万国王氏之所谓代王为辟者指此也则
王氏之破先儒 (第 6a 页)
之说可谓明于君臣之大分而有功
于名教也盖说者徒见 成王 幼冲周公摄政则遂疑 …… (第 6a 页)
顽民周公以王命诰而篇之𤼵首则曰惟三月周公
初于新邑洛用告啇王士王若曰盖明周公虽摄政
而其号令皆称 成王 之命也谓代王为辟固无是理
然王氏之说则曰复如复逆之复 (第 6b 页)
成王 命周公往营
成周周公得卜复命 (第 6b 页)
成王 谓 (第 6b 页)
成王 为子者亲之也
谓 (第 6b 页)
成王 为明辟者尊之也案周公之至洛而得吉卜
则已遣使人来告于王下文曰伻来以图及献卜是 (第 6b 页)
也非是周公至此方以吉卜而复于 成王 也且既谓
(第 7a 页)
成王 为子又谓明辟以为兼尊亲之称则凿矣盖先
儒谓复子为还政于 (第 7a 页)
成王 则是但以明辟为还明君
之政则是代王为辟此则不可也苏氏曰周公虽不
居位称王然是行王事至此归政则 (第 7a 页)
成王 之德始明
于天下曰子者叔父家人之辞此则得之当周公之
摄也 (第 7a 页)
成王 虽为天子然端拱于上而已何所为哉今
也始亲万几则君道自此明矣故曰明辟汉宣帝纪 …… (第 7a 页)
有综核名实之志天下何自而知之一旦亲政而其
设施如此则为辟之道岂不明哉周公之摄政制礼
作乐而天下太平 成王 之年已长盖将归政 (第 7b 页)
成王
(第 7b 页)
成王 之君德大明于天下亦已久矣然武王定鼎 (第 7b 页)
于郏鄏有宅洛之志而未之果其事大体重必有藉
于周公而复能卒 成王 之志故周公谓我久欲还政
于子而王若不敢及天命之始而定其命以固根本
此亦犹汉宣帝即位光稽首归政上谦 (第 8a 页)
让委任焉 成
王 之不敢即宣帝之谦让也故我乃继此以保佑 (第 8a 页)
成
王 以相视东土之洛邑经营规度以为 (第 8a 页)
成王 作民明
君之始也周公之意营洛而即归政故欲其作民明君
于此始也我以三月之十二乙卯之旦至于洛邑其 …… (第 8a 页)
盖食则吉不食则不吉也周公之卜也以河朔于啇
都为近故先卜之而其兆不吉乃改卜瀍之西及其
东皆获吉焉则使人来以其地图及吉卜献于 成王
太保朝至于洛卜宅厥既得卜则经营即此卜河朔
黎水及涧东瀍 (第 9a 页)
西及瀍之东是也召公之得吉卜也
周公尚未至而周公以为我卜者叶博士曰 成王 使
召公相宅而所以营洛而成之周公实总其事则卜
也奉以归之周公宜矣是也盖召公之得吉卜即经
营而周 …… (第 9b 页)
致敬尽礼于周公也礼曰君与臣无荅拜盖尊卑之
分当然也而太甲之于伊尹 成王 之于周公皆有拜
手稽首之礼此又尊师重傅之道然也周公既欲营
洛而遂归政而 (第 10a 页)
成王 之心犹未敢当也故荅周公之
言如此言公之营洛邑盖成武王之志定九鼎以永
天休命公既不敢不敬奉之而来相 …… (第 10a 页)
之休美及其常吉常吉者言建都于此其吉未艾也
传曰 成王 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非常吉
而何贞正也言我与周公二人共正此卜以定其谋
公当辅佐我小子常如营 (第 10b 页)
洛之事可以我万亿年而
敬天之休也观 成王 有诲我之言而拜手稽首以敬
之也周公之复政也盖以 (第 10b 页)
成王 之德固已成就可以
君天下 (第 10b 页)
成王 之不听公之复政也盖以幼冲之资惧
其弗克负荷以沗祖考之大业故其君臣问荅之诚
无所矫饰也 …… (第 10b 页)
殆哉故当是时也则冢宰之总百官盖不拘于三年
也必俟其年已长矣德已成矣教导训迪而其聪明
日益进而后可以归政也周公之位冢宰正百工也
盖以 成王 冲幼之年故至七年而始复子明辟然周
公之摄也制礼作乐以致太平凡朝廷之制度纪纲
莫不得其条理而四海九 …… (第 12a 页)
下之势盖若泰山而四维之安虽植遗腹朝委裘而
天下自治况 成王 之德以周公为师召公为保之故
见正事闻正言行正道左右前后莫匪正人至是而
可以躬览万几矣此所以复子明 (第 12b 页)
辟也而 成王 之心
犹惧其弗克负荷以沗祖考之大业故周公虽欲归
政而 (第 12b 页)
成王 犹未之听周公以谓当王继世之初年尚
幼冲而德未成立故不得不总百官之政及王年长
而德成其可以不归政乎 …… (第 12b 页)
殷周之间而于诸侯享觐之礼有以辨之使皆尽其
奉上之心则以之君天下岂难也哉故自此以下皆
周公将归政而戒 成王 之言也王肇称殷礼祀于新
邑汉孔氏曰王当始举殷家祭祀以礼典祀于新邑
王氏曰殷者与五年再殷祭之殷同非 …… (第 13a 页)
也山林川谷邱陵民所取财用也非此族也不在祀
典必有典者不可非其鬼而祭之也亦不可昏弃厥
肆祀弗荅也今 成王 既举盛礼则虽不在祀典者亦
皆以秩次而祭之也 (第 14a 页)
成王 举殷礼虽不在祀典者秩
次而祭之而其所以秩次之者盖必有其官若伯夷 …… (第 14a 页)
以异也况殷之馀民新从三叔武庚之叛于周家不
无嫌间而 成王 之所记功者皆其自教工则殷民闻
之必将不自安矣故周公呼 (第 15b 页)
成王 而告之曰汝虽孺
子其为朋乎孺子苟由朋党而往则其祸不可救当
遏之于始无若火焉其始之燄燄其扑灭之固易 …… (第 15b 页)
党之狱兴海内涂炭二十馀年唐之朋党始于牛李
对策而其终也相轧四十馀年缙绅之祸不解兹非
若火始燄燄厥攸灼叙弗其绝乎 成王 之赏功而悉
以自教工虽若小过也自智者观之盖将以为莫大
之祸汉唐之事自可见矣故今王其所顺之常道及 …… (第 16a 页)
衒露狭隘偏小之人也岂能成宽裕之德哉泰之九
二曰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即此之
谓也周公又告 成王 曰已矣汝惟冲子当思其终也
当思其终者盖当敬识百辟之享与不享者也百辟 (第 16b 页)
周公之所迁者皆其士大夫以其心之无常故虽士
而谓之民此强说也既谓之顽民又谓之多士则其
迁也不独士而已以王命诰者言诰者 成王 之命而
诰之者则周公也先儒曰所告者即众士故以名篇
据此篇多亦是撮篇中尔殷遗多士之言而以二字
为 …… (第 5a 页)
洛水故曰新邑洛言周公以此三月始于此所建新
邑之洛用 成王 之命以告商王之众士也殷遗多士
所谓殷遗民也弗吊言不为旻天所吊闵故大降丧
于殷家而覆宗绝祀也先儒以 …… (第 5b 页)
也周公东征则来自奄者周公此言王若曰昔朕来
自奄则以来自奄为 成王 与 (第 16a 页)
成王 既伐管叔蔡叔同
自洛而视殷之故地则殷为远故以迁于洛为移尔
遐逖王氏以为徙其民于远方此事无所经见既 …… (第 16a 页)
谓其子孙也先儒以迁为迁善其说为曲不如苏氏
曰汝能敬天安居汝子孙其有兴者其所由来皆自
于迁洛殷人怨不在王庭百僚故 成王 以此荅其意 …… (第 17a 页)
富人及豪杰兼并之家于诸陵是亦迁殷顽民之遗
意然周公之迁殷民盖使之密迩王室式化厥训故
虽商之馀民染于恶化不能自反而 成王 康王建皇
极于上周公君陈毕公敷大德于下历百年然后斯
民丕变于忠厚汉之迁豪杰徒为强本弱支之术而
…… (第 18b 页)
汉者所谓不及言者也
无逸 周书
周公作无逸无逸周公曰呜呼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
穑之艰难乃逸则知小人之依相小人厥父母勤劳稼
穑厥子乃不知稼穑之艰难乃逸乃谚既诞否则侮厥
父母曰昔之人无闻知
周之兴也以百里之诸侯积德累功乃代商而有天
下天下一统矣而后 成王 嗣立 (第 19b 页)
成王 之立也百官总
已以听于冢宰制礼作乐制度纪纲罔有不备天下
太平矣而后 (第 19b 页)
成王 即政盖其膺万乘之尊于幼稚之
年览万几之务于盈成之后非有栉风沐雨之艰而 …… (第 19b 页)
即政之初而遂作此篇以为戒也范内翰尝曰所贵
乎贤者为其能救乱于未然闲邪于未形也若其已
然则众人之所能知也何赖于贤乎周公于 成王 逸
豫之心未萌而其谆谆告戒之言已如此此其所以
为周公也汉孔氏曰 (第 20a 页)
成王 即政恐其逸豫故以所戒
名篇而丰祭酒亦曰仲尼序书以周公所戒名篇夫 (第 20a 页)
周公之戒 成王 其大意固在于无逸然谓以此义而
命篇之名则必有窒碍矣何者以书之五十八篇其
命篇之名固不能皆可以包括 …… (第 20b 页)
武帝乃知周公之言诚万世之明鉴
周公曰呜呼我闻曰昔在殷王中宗严恭寅畏天命自
度治民祗惧不敢荒宁肆中宗之享国七十有五年其
在高宗时旧劳于外爰暨小人作其即位乃或亮阴三
年不言其惟不言言乃雍不敢荒宁嘉靖殷邦至于小
大无时或怨肆高宗之享国五十有九年其在祖甲不
义惟王旧为小人作其即位爰知小人之依能保惠于
庶民不敢侮鳏寡肆祖甲之享国三十有三年自时厥
后立王生则逸生则逸不知稼穑之艰难不闻小人之
劳惟耽乐之从自时厥后亦罔或克寿或十年或七八
年或五六年或四三年
周公之作无逸盖以 成王 听政之初而天下既已太
平未尝劳其筋骨苦其心志而遂据此崇高之势享
此治安之效则畏惧之心昜弛而骄怠之 …… (第 29a 页)
戒之使之知夫前世积累之不昜而不敢轻也然周
公之心犹以为未也又称商家之君其无逸者则历
年有永其逸者则蚤坠厥命使 成王 将欲耽于逸乐
以苟目前之娱则无望乎享国历年之永将欲耆艾 …… (第 29a 页)
其所欲庶其知所慕矣此周公作无逸之本意也诗
曰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殷之鉴在夏后之世则周
之鉴其在殷之世矣故周公之戒 成王 所以举商家
无逸之君而为言也司马侍讲曰前代无逸之君多
矣独称商家以来贤王者商事最近周人熟知其详 (第 29b 页)
故取其切近者言易法也商之贤王不言成汤而言
三宗者危内翰曰三宗继世有天下之君与 成王 同
是也此篇言周公曰呜呼者七司马侍讲曰人欲有
所言若意深事重则必先叹息周公语每更端则曰
呜呼是 …… (第 30a 页)
不在此数中苟有功德则宗之不可预为设数故于
殷大甲为大宗大戊为中宗武丁为高宗周公无逸
之戒举殷三宗以劝 成王 由是言之宗无数也然则
大戊之称中宗盖殷人以其有德以立庙为宗而不
毁曰中宗者其庙号也严恭寅畏天命者 …… (第 30b 页)
为之惟其逸豫如此则所以伐性殒寿者多矣故其
享国高者十年短者三年而已周公引商家之君以
其贤否为之鉴戒盖欲使 成王 忧勤于上如商之三
宗则其享国之永亦将如之久者七十五年其下者
亦三十三年苟逸豫于上如商之后王则其享 (第 35a 页)
国之
促亦将如之其久者不过十年其下者惟三年而已
成王 将何择哉世之人多以寿夭归之天命殊不知
人之或寿或夭于已取之而已矣苟其忧勤如三宗
而其享国之促至于 …… (第 35b 页)
五福以寿为先则世之所谓百福者莫寿若也天保
报上之诗也则曰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而召公之
对扬王休也亦曰天子万年天子万寿周公之戒 成
王 盖欲其享国长久与天地相为无穷其爱 (第 36b 页)
成王 之
心可谓至矣而其所以享国之久长者则在于无逸
以是知周公爱君之深所谓爱君以德者也
周公曰呜呼厥亦 (第 36b 页)
惟我周太王王季克自抑畏文王卑
服即康功田功徽柔懿恭怀保小民惠鲜鳏寡自朝至
于日中𣅳不遑暇食用咸和万民文王不敢盘于游田
以庶邦惟正之供文王受命惟中身厥享国五十年周
公曰呜呼继自今嗣王则其无淫于观于逸于游于田
以万民惟正之供无皇曰今日耽乐乃非民攸训非天
攸若时人丕则有愆无若殷王受之迷乱酗于酒德哉
周公之戒 成王 既引商之三宗忧勤不怠而历年有
永 (第 37a 页)
成王 以之为法又引商之后王逸豫自适而蚤 (第 37a 页)
坠厥命欲 成王 以之为鉴意谓三宗享国之长非天
实延之也在我者有以延之也后王享国之短非天
实促之也在我者有以促之也 (第 37b 页)
天之于人吉凶寿夭
如影响然岂独私于三宗而偏疾于后王哉以其有
逸不逸之异耳 成王 将欲享国长久如商三宗则其
无逸之心岂可以不如三宗哉此实周公爱君之至
然周公之心犹以为未也又以文王 …… (第 37b 页)
以无逸享国久长先儒乃谓文王以忧勤损寿学者
将孰信哉继自今嗣王继自今以往嗣世之主皆当
如是也司马侍讲曰不独 成王 当以为戒继自今以
往嗣世之主皆当以为戒周公用意深远垂训后世
故并言之是也淫过也观逸游畋皆所谓逸豫 …… (第 41b 页)
彝用燕丧威仪厥心疾很不克畏死其祸惨矣而其
源盖自于一日之耽乐故周公戒王曰无若商王受
之迷乱以沈酗于酒而为德东坡曰周公戒 成王 曰 (第 44b 页)
无若商王受之迷乱酗于酒德 成王 岂有是哉当时
人君曾莫之罪而前史书之以为美谈此说甚善盖
进言于上切直而无避讳者此实大臣爱君之心也 …… (第 45a 页)
使其知所警也
周公曰呜呼我闻曰古之人犹胥训告胥保惠胥教诲
民无或胥诪张为幻此厥不听人乃训之乃变乱先王
之正刑至于小大民否则厥心违怨否则厥口诅祝周
公曰呜呼自殷王中宗及高宗及祖甲及我周文王玆
四人迪哲厥或告之曰小人怨汝詈汝则皇自敬德厥
愆曰朕之愆允若时不啻不敢含怒此厥不听人乃或
诪张为幻曰小人怨汝詈汝则信之则若时不永念厥
辟不宽绰厥心乱罚无罪杀无辜怨有同是丛于厥身
周公曰呜呼嗣王其监于兹
周公既欲 成王 以商之三宗及我周之先王为法以
商之后王及纣之酗于酒为戒战战兢兢怀忧勤戒
惧之心以保盈成之业不可以 …… (第 46a 页)
位公辅恩宠固结而不可解者惟以是故也故周公
之言有及于此伊尹之告大甲曰君罔以辩言乱旧
政正此意也夫舜大圣人也而益犹戒之以罔失法
度况太甲 成王 乎训告保惠教诲皆是言人臣以正
言而进于君也保安之也惠顺之也惠与不惠于阿
衡之惠同既曰训告又曰保惠 …… (第 49a 页)
治天下怨汝詈汝乃其所戒也今闻怨詈之言而又
严刑峻法欲以遏绝之则怨当益深而詈当益众矣
嗣王不可以不监也 成王 长于深居之中以幼冲之
年而即天子之位周公惧其有骄心也今始听政而
天下太平周公惧其有怠心也骄怠之心 …… (第 53a 页)
夫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此岂辅少主之道哉
昭帝之所以享年不永者盖光之所以辅之者非其
道也以昭帝之聪慧使光知以无逸之意为之启沃
是亦 成王 之徒也然则光之爱君乃妇人女子之爱 (第 53b 页)
君异乎周公也周公之于 成王 前有七月之诗后有
无逸之书体虽异而意则同七月之诗欲其知创业
之难而不敢忽无逸之书则欲其知守文之不 (第 54a 页)
而谓之民此强说也既谓之顽民又谓之多士则其
迁也不独士而已以王命诰者言诰者 成王 之命而
诰之者则周公也先儒曰所告者即众士故以名篇
据此篇多亦是撮篇中尔殷遗多士之言而以二字
为 …… (第 5a 页)
洛水故曰新邑洛言周公以此三月始于此所建新
邑之洛用 成王 之命以告商王之众士也殷遗多士
所谓殷遗民也弗吊言不为旻天所吊闵故大降丧
于殷家而覆宗绝祀也先儒以 …… (第 5b 页)
也周公东征则来自奄者周公此言王若曰昔朕来
自奄则以来自奄为 成王 与 (第 16a 页)
成王 既伐管叔蔡叔同
自洛而视殷之故地则殷为远故以迁于洛为移尔
遐逖王氏以为徙其民于远方此事无所经见既 …… (第 16a 页)
谓其子孙也先儒以迁为迁善其说为曲不如苏氏
曰汝能敬天安居汝子孙其有兴者其所由来皆自
于迁洛殷人怨不在王庭百僚故 成王 以此荅其意 …… (第 17a 页)
富人及豪杰兼并之家于诸陵是亦迁殷顽民之遗
意然周公之迁殷民盖使之密迩王室式化厥训故
虽商之馀民染于恶化不能自反而 成王 康王建皇
极于上周公君陈毕公敷大德于下历百年然后斯
民丕变于忠厚汉之迁豪杰徒为强本弱支之术而
…… (第 18b 页)
汉者所谓不及言者也
无逸 周书
周公作无逸无逸周公曰呜呼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
穑之艰难乃逸则知小人之依相小人厥父母勤劳稼
穑厥子乃不知稼穑之艰难乃逸乃谚既诞否则侮厥
父母曰昔之人无闻知
周之兴也以百里之诸侯积德累功乃代商而有天
下天下一统矣而后 成王 嗣立 (第 19b 页)
成王 之立也百官总
已以听于冢宰制礼作乐制度纪纲罔有不备天下
太平矣而后 (第 19b 页)
成王 即政盖其膺万乘之尊于幼稚之
年览万几之务于盈成之后非有栉风沐雨之艰而 …… (第 19b 页)
即政之初而遂作此篇以为戒也范内翰尝曰所贵
乎贤者为其能救乱于未然闲邪于未形也若其已
然则众人之所能知也何赖于贤乎周公于 成王 逸
豫之心未萌而其谆谆告戒之言已如此此其所以
为周公也汉孔氏曰 (第 20a 页)
成王 即政恐其逸豫故以所戒
名篇而丰祭酒亦曰仲尼序书以周公所戒名篇夫 (第 20a 页)
周公之戒 成王 其大意固在于无逸然谓以此义而
命篇之名则必有窒碍矣何者以书之五十八篇其
命篇之名固不能皆可以包括 …… (第 20b 页)
武帝乃知周公之言诚万世之明鉴
周公曰呜呼我闻曰昔在殷王中宗严恭寅畏天命自
度治民祗惧不敢荒宁肆中宗之享国七十有五年其
在高宗时旧劳于外爰暨小人作其即位乃或亮阴三
年不言其惟不言言乃雍不敢荒宁嘉靖殷邦至于小
大无时或怨肆高宗之享国五十有九年其在祖甲不
义惟王旧为小人作其即位爰知小人之依能保惠于
庶民不敢侮鳏寡肆祖甲之享国三十有三年自时厥
后立王生则逸生则逸不知稼穑之艰难不闻小人之
劳惟耽乐之从自时厥后亦罔或克寿或十年或七八
年或五六年或四三年
周公之作无逸盖以 成王 听政之初而天下既已太
平未尝劳其筋骨苦其心志而遂据此崇高之势享
此治安之效则畏惧之心昜弛而骄怠之 …… (第 29a 页)
戒之使之知夫前世积累之不昜而不敢轻也然周
公之心犹以为未也又称商家之君其无逸者则历
年有永其逸者则蚤坠厥命使 成王 将欲耽于逸乐
以苟目前之娱则无望乎享国历年之永将欲耆艾 …… (第 29a 页)
其所欲庶其知所慕矣此周公作无逸之本意也诗
曰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殷之鉴在夏后之世则周
之鉴其在殷之世矣故周公之戒 成王 所以举商家
无逸之君而为言也司马侍讲曰前代无逸之君多
矣独称商家以来贤王者商事最近周人熟知其详 (第 29b 页)
故取其切近者言易法也商之贤王不言成汤而言
三宗者危内翰曰三宗继世有天下之君与 成王 同
是也此篇言周公曰呜呼者七司马侍讲曰人欲有
所言若意深事重则必先叹息周公语每更端则曰
呜呼是 …… (第 30a 页)
不在此数中苟有功德则宗之不可预为设数故于
殷大甲为大宗大戊为中宗武丁为高宗周公无逸
之戒举殷三宗以劝 成王 由是言之宗无数也然则
大戊之称中宗盖殷人以其有德以立庙为宗而不
毁曰中宗者其庙号也严恭寅畏天命者 …… (第 30b 页)
为之惟其逸豫如此则所以伐性殒寿者多矣故其
享国高者十年短者三年而已周公引商家之君以
其贤否为之鉴戒盖欲使 成王 忧勤于上如商之三
宗则其享国之永亦将如之久者七十五年其下者
亦三十三年苟逸豫于上如商之后王则其享 (第 35a 页)
国之
促亦将如之其久者不过十年其下者惟三年而已
成王 将何择哉世之人多以寿夭归之天命殊不知
人之或寿或夭于已取之而已矣苟其忧勤如三宗
而其享国之促至于 …… (第 35b 页)
五福以寿为先则世之所谓百福者莫寿若也天保
报上之诗也则曰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而召公之
对扬王休也亦曰天子万年天子万寿周公之戒 成
王 盖欲其享国长久与天地相为无穷其爱 (第 36b 页)
成王 之
心可谓至矣而其所以享国之久长者则在于无逸
以是知周公爱君之深所谓爱君以德者也
周公曰呜呼厥亦 (第 36b 页)
惟我周太王王季克自抑畏文王卑
服即康功田功徽柔懿恭怀保小民惠鲜鳏寡自朝至
于日中𣅳不遑暇食用咸和万民文王不敢盘于游田
以庶邦惟正之供文王受命惟中身厥享国五十年周
公曰呜呼继自今嗣王则其无淫于观于逸于游于田
以万民惟正之供无皇曰今日耽乐乃非民攸训非天
攸若时人丕则有愆无若殷王受之迷乱酗于酒德哉
周公之戒 成王 既引商之三宗忧勤不怠而历年有
永 (第 37a 页)
成王 以之为法又引商之后王逸豫自适而蚤 (第 37a 页)
坠厥命欲 成王 以之为鉴意谓三宗享国之长非天
实延之也在我者有以延之也后王享国之短非天
实促之也在我者有以促之也 (第 37b 页)
天之于人吉凶寿夭
如影响然岂独私于三宗而偏疾于后王哉以其有
逸不逸之异耳 成王 将欲享国长久如商三宗则其
无逸之心岂可以不如三宗哉此实周公爱君之至
然周公之心犹以为未也又以文王 …… (第 37b 页)
以无逸享国久长先儒乃谓文王以忧勤损寿学者
将孰信哉继自今嗣王继自今以往嗣世之主皆当
如是也司马侍讲曰不独 成王 当以为戒继自今以
往嗣世之主皆当以为戒周公用意深远垂训后世
故并言之是也淫过也观逸游畋皆所谓逸豫 …… (第 41b 页)
彝用燕丧威仪厥心疾很不克畏死其祸惨矣而其
源盖自于一日之耽乐故周公戒王曰无若商王受
之迷乱以沈酗于酒而为德东坡曰周公戒 成王 曰 (第 44b 页)
无若商王受之迷乱酗于酒德 成王 岂有是哉当时
人君曾莫之罪而前史书之以为美谈此说甚善盖
进言于上切直而无避讳者此实大臣爱君之心也 …… (第 45a 页)
使其知所警也
周公曰呜呼我闻曰古之人犹胥训告胥保惠胥教诲
民无或胥诪张为幻此厥不听人乃训之乃变乱先王
之正刑至于小大民否则厥心违怨否则厥口诅祝周
公曰呜呼自殷王中宗及高宗及祖甲及我周文王玆
四人迪哲厥或告之曰小人怨汝詈汝则皇自敬德厥
愆曰朕之愆允若时不啻不敢含怒此厥不听人乃或
诪张为幻曰小人怨汝詈汝则信之则若时不永念厥
辟不宽绰厥心乱罚无罪杀无辜怨有同是丛于厥身
周公曰呜呼嗣王其监于兹
周公既欲 成王 以商之三宗及我周之先王为法以
商之后王及纣之酗于酒为戒战战兢兢怀忧勤戒
惧之心以保盈成之业不可以 …… (第 46a 页)
位公辅恩宠固结而不可解者惟以是故也故周公
之言有及于此伊尹之告大甲曰君罔以辩言乱旧
政正此意也夫舜大圣人也而益犹戒之以罔失法
度况太甲 成王 乎训告保惠教诲皆是言人臣以正
言而进于君也保安之也惠顺之也惠与不惠于阿
衡之惠同既曰训告又曰保惠 …… (第 49a 页)
治天下怨汝詈汝乃其所戒也今闻怨詈之言而又
严刑峻法欲以遏绝之则怨当益深而詈当益众矣
嗣王不可以不监也 成王 长于深居之中以幼冲之
年而即天子之位周公惧其有骄心也今始听政而
天下太平周公惧其有怠心也骄怠之心 …… (第 53a 页)
夫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此岂辅少主之道哉
昭帝之所以享年不永者盖光之所以辅之者非其
道也以昭帝之聪慧使光知以无逸之意为之启沃
是亦 成王 之徒也然则光之爱君乃妇人女子之爱 (第 53b 页)
君异乎周公也周公之于 成王 前有七月之诗后有
无逸之书体虽异而意则同七月之诗欲其知创业
之难而不敢忽无逸之书则欲其知守文之不 (第 54a 页)
尚书全解卷三十三
宋 林之奇 撰
君奭 周书
召公为保周公为师相 成王 为左右召公不说周公作
君奭君奭周公若曰君奭弗吊天降丧于殷殷既坠厥
命我有周既受我不敢知曰厥基永孚于休 …… (第 1a 页)
之案诗曰维师尚父毛氏曰师太师也左传僖二十
六年昔周公太公股肱周室夹辅 成王 成王劳之而
赐之盟载在盟府太师职之襄十四年昔伯舅太公
股肱周室师保万民世胙太师以表东海唐孔氏所 (第 2b 页)
之案诗曰维师尚父毛氏曰师太师也左传僖二十
六年昔周公太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 成王 劳之而
赐之盟载在盟府太师职之襄十四年昔伯舅太公
股肱周室师保万民世胙太师以表东海唐孔氏所
据 …… (第 2b 页)
代之为师郑康成注礼记曰齐太公受封留为太师
死葬于周唐孔氏之说亦与此同史记谓太公当武
王平商之后即东就国非也左传既有周公太公夹
辅 成王 之言而谓武王之世已东就国可乎意者太
公虽受封于齐而入为太师若卫武公入相于周郑
桓公为周司徒之类故 (第 3b 页)
当武王之有疾 成王 之启金
縢太公咸在也其谓毕公代周公为太傅者以顾命
知之也顾命曰乃同召太保奭芮伯彤伯毕公卫侯 …… (第 3b 页)
参考可以知某人者必某人代之也然则周公之于
三公盖自傅而后为师召公之为太保自武王至于
康王其职任未尝移也相 成王 为左右者言周召以
师保而为 (第 4b 页)
成王 左右之相说命曰王置诸其左右命
之曰朝夕纳诲以辅台德周召之为左右相是亦陈
善闭邪以辅成人主之德也惟 …… (第 4b 页)
其在人主之左右者果谁乎盖其不知师傅保之为
三公故其说乖戾至此召公自武王时已居太保之
位至于 成王 即政之后将欲与周公谢事告老召公
之意谓吾二人者辅翼 (第 5b 页)
成王 使之见正事闻正言行
正道以成其德王既听政故可以归也而犹以师保
为王左右之相此其所以不悦故周公作此 (第 5b 页)
篇言已
不得不留辅 成王 兼留召公共政苏氏曰周公何以
不归也察 (第 5b 页)
成王 之德未可以舍而去也周公齐百官
以辅王而王之所用悉其私人受教于王者此其德 …… (第 5b 页)
冀天下之有变以侥倖万一苟一举措之失宜则彼
将乘间而起矣此周公所以长虑却顾而以为不可
告归也史记曰 成王 既幼周公摄政当国践祚召公
疑之作君奭而唐孔氏又谓召公以周公尝行王政
今复在臣位其意不悦汉孙宝亦曰 …… (第 6a 页)
谓召公初升为太保与周公并列其心不安故不悦
则非也召公与周公为三公武王之世已然矣岂至
是初升哉王氏谓 成王 非有过人之聪明而出于文
武之后人习至治之时为难继故召公于其亲政之
始有不悦也案此篇之言皆是周公以 (第 6b 页)
天命之难谌
惧 成王 之弗克负荷以忝前人之成宪故已虽致政
而不敢告归若王氏之说召公既以 (第 7a 页)
成王 亲政为忧
矣周公当言 (第 7a 页)
成王 之德可以光大文武之绪乃能解
召公之忧不当又以是为言矣小苏谓不悦其归政
考之篇中亦无所见今周公但陈 …… (第 7a 页)
祈天永命不敬德则早坠厥命命之修短不在天而
在人故周公告召公多援召诰之言而为之反覆辨
明晓人者当如是也后嗣子孙谓 成王 也惟其吉凶
祸福不在天而在人其 (第 9b 页)
成王 今苟不能恭嗣天地
而遏绝放佚前人光明之德盖其在于深宫之中安
于富贵谓天命可以长享而不知其不易有德 …… (第 9b 页)
德也我之所以不去盖为是也在今我小子之留辅
成王 非能自以为有所正以格君心之非也但欲蹈
行前人光明之德以施于 (第 10a 页)
成王 幼冲之人则可以弼
(第 10a 页)
成王 德以永享天命矣周公又以谓天命不可信我
之道王惟以宁王之德施之则可以延长使天不用
舍文王所受之命以 (第 10a 页)
命他人也盖天虽以文王之有
德故命之作周苟嗣王之失德则天将释之其不可
信如此则我之不去惟欲以延周家之命而已夫留
辅 成王 以延周家之命使之享卜年卜世之永此大 …… (第 10a 页)
王惟冒丕单称德
中才之主可与为善亦可与为恶辅之得其人则至
于尧舜不难也辅之非其人则至于桀纣不难也 周
成王 中才之主也当幼冲之年即天子之位管蔡流
言而王有疑周公之心及其感风雷之变然后遇灾
而惧深知周公之忠 …… (第 11b 页)
非周召在其左右将顺其美而正救其恶则其举措
之间或有以召天下之祸不可以天命眷我周家为
甚固而可以长保也故周公历言天命之不可信恐
成王 之弗克负荷将欲辅成王德以延周家之命则 …… (第 12a 页)
终而配天享国久长多历年所也登遐曰陟所谓惟
新陟王是也礼陟犹言得正而毙也惟周公既留召
公共政故至 成王 寝疾被冕服凭玉几以命群臣属
纩之际其言不昧此非以礼陟乎惟此六臣辅政之
久故天惟纯一佑命于有殷纯者 …… (第 16a 页)
新造之邦也武王即位天下未集而崩成主之立方
及七年故曰新造邦也召公自周家肇造之初已为
太保及其辅翼 成王 分陜而治始终凡数十年以至
受顾命相康王率西方诸侯以朝升降拜揖训告丁
宁盖犹康强而未艾也方是时当百 …… (第 17a 页)
所以济游而不济未有不没者也故周公言在今我
小子当王家艰难之业负重责大若游于大川之中
自今以往我当同汝召公左右辅翼以济成王使免
于难同于 成王 未即政之时则可以免于大责也未 (第 21b 页)
在位指 成王 未即位之前 (第 22a 页)
成王 之未即政周公共政
以弼予一人使无失德今既即政而召公欲告归故
周公留之而欲其同来在位也罔勖不及盖恐 (第 22a 页)
成王
恃其盈成之业骄怠懈弛不能自勉而于治道有所
不及是以欲收之孟子曰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
放心而不知求 …… (第 22a 页)
王旧臣同闻鸣鸟者也天如不欲我终王业则当时
必不使我与汝同闻鸣鸟其说为曲不可从也言我
之所以留辅成王者盖将收 成王 不勉不及之心而
防闲之以终其德汝奭乃老成有德之人苟不降意
留辅天子我则将不能致太平而闻鸟之鸣况能 …… (第 23a 页)
为无穷然而有德则祈天永命不德则早坠厥命其
保守之艰亦不为小不可以休之无穷为足恃也我
所以告君以留者乃谋所以宽我之忧盖周公之忧
惟恐其 成王 之弗克负荷今既在王左右朝夕纳诲 (第 23b 页)
以辅其德则可以解周公之忧惟有以解周公之忧
则不致 成王 之迷而失道矣后人指 (第 24a 页)
成王 也下言前
人谓武王则后人之为 (第 24a 页)
成王 必矣我受命无疆惟休
亦大惟艰此亦指召诰所陈之言也敷乃心正盘庚
所谓今予其敷心腹肾肠历告尔百姓于朕 (第 24a 页)
志是也
苏氏谓周公与召公同受武王顾命辅 成王 故周公
曰前人敷其腹心以命汝位三公以为民极此说胜
于诸家当从之曰昔武王命二公之言也言汝之明 …… (第 24a 页)
中绝正犹乘车者有输尔载不输尔载之殊故惟在
于诚而已周公又言我之告汝者皆我之诚心汝当
克敬以留辅 成王 以我鉴视于殷惟其以主荒怠自
恣谓天命可以长保而不之惧故丧亡而至于大否
否者闭而乱也大往而小来上下 …… (第 25a 页)
者惟欲延周家之命而已我不诚惟若是告汝也我
惟曰王业之成在我二人而已汝其有以合于我以
留辅 成王 也襄成也左传曰雨不克襄事杜元凯曰
成也汝召公之言曰王业之成是故在我二人然天
方佑我周家休祥益至我 …… (第 25b 页)
也苏氏曰惠犹言愿也我岂愿若此多诰于此哉盖
有不得已已我惟哀闵夫天命之不永及民之不得
其所也盖使 成王 逸豫之心一萌于中则上无以奉
天下无以抚民天命将自此而断弃而民有受其祸
者此周公之所闵也盖天休滋至 …… (第 26b 页)
已欲其有终则汝当致敬如此所言自今以往惟敬
以治天下则终始如一矣传曰行百里者半九十言
末路之难也 成王 未即政之前周召宅三公之官以
为王之辅佐启沃训迪固已纳王于善矣是其初非
不谨也苟以王既听政遽舍而去 (第 27a 页)
如王之举措失宜
以忝文武之基绪则前功尽废虽王之罪亦吾二人
不能终辅 成王 之过也尝观唐之君多有始而无终 …… (第 27a 页)
言则康诰之篇或曰朕其弟小子封或曰小子或曰
封或曰小子封或曰汝封或曰汝亦皆有说也无逸
君奭皆周公所作方其为 成王 言则谓商周之治无
不在其君之忧勤及其为召公言则谓商周之治无
不在其臣之辅相言各有所当也大抵正主御 …… (第 28a 页)
公之于管叔蔡叔霍叔以其罪之轻重而刑罚之有
等差则知当时傅相武庚霍叔亦与焉史记失其传
耳当武王之即世 成王 在亮阴之中周公位居冢宰
之官以正百官百官总已以听焉三叔乃流言于国
谓周公将以 (第 31a 页)
成王 之幼冲夺其位而自有之遂挟武
庚以叛其实蓄不轨之心而以是藉口也周公乃率
兵以亲讨管叔则致法而杀之于 …… (第 31a 页)
黜之为民三年之内不得与诸侯齿列既三年则复
其旧封夫君薨百官总已以听于冢宰三年古之人
皆然周公之位冢宰正百工而群叔乃流言者盖 成
王 幼冲而周公以圣德而为之辅自殷家兄死弟及
之礼而言则周公宜继武王为天子今既摄天子之
政殷人不能无疑 …… (第 31b 页)
囚父用子之理盖释之矣此则不可得而见盖经只
言囚郭邻无释之之言未敢以为然也胡者仲之名
也仲其字也其曰蔡仲正犹春秋之称蔡叔蔡季也
成王 言惟尔胡循祖之德改父之行以克谨其道其
克慎于所行者如此则可以君国故我为册书命尔
为东土之诸侯尔就 …… (第 34a 页)
在王室之东故也案史记注引世本云蔡叔居上蔡
宋忠云胡徙居新蔡平侯徙下蔡然汉地理志汝南
上蔡县注云故蔡国周武王叔度所封度放 成王 封
其子胡十八世从新蔡新蔡县注云平侯自蔡徙此
后二世徙下蔡杜元凯左传注与夫陆氏纂例其说
正与地 …… (第 34b 页)
孝者亦未有孝而不忠者也诸侯以富贵不离其身
保其社稷以保其人民为孝蔡叔以 成王 之叔父周
公之介弟身为诸侯而自取罪戾囚于远方非孝也
然挟殷之馀孽以间王室岂得为忠乎是忠孝两失
…… (第 36a 页)
诸侯之废置虽自于天子之权然其封之也非天子
之私恩也盖以天与之人与之故不得不封也其废
之也非天子之私怒也盖以天弃之人弃之故不得
不废也 成王 之意谓尔之所以侯于东土者盖其德
足以感天惠足以得民故我因而命之苟汝一旦自
绝于天结怨于民则我岂能 …… (第 37a 页)
无所俟于告戒故耳 成王 东伐淮夷遂践奄作成玉政 (第 40b 页)
成王 既践奄将迁其
君于蒲姑周公告召公作将蒲姑
尚书全解卷三十三 (第 40b 页)
宋 林之奇 撰
君奭 周书
召公为保周公为师相 成王 为左右召公不说周公作
君奭君奭周公若曰君奭弗吊天降丧于殷殷既坠厥
命我有周既受我不敢知曰厥基永孚于休 …… (第 1a 页)
之案诗曰维师尚父毛氏曰师太师也左传僖二十
六年昔周公太公股肱周室夹辅 成王 成王劳之而
赐之盟载在盟府太师职之襄十四年昔伯舅太公
股肱周室师保万民世胙太师以表东海唐孔氏所 (第 2b 页)
之案诗曰维师尚父毛氏曰师太师也左传僖二十
六年昔周公太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 成王 劳之而
赐之盟载在盟府太师职之襄十四年昔伯舅太公
股肱周室师保万民世胙太师以表东海唐孔氏所
据 …… (第 2b 页)
代之为师郑康成注礼记曰齐太公受封留为太师
死葬于周唐孔氏之说亦与此同史记谓太公当武
王平商之后即东就国非也左传既有周公太公夹
辅 成王 之言而谓武王之世已东就国可乎意者太
公虽受封于齐而入为太师若卫武公入相于周郑
桓公为周司徒之类故 (第 3b 页)
当武王之有疾 成王 之启金
縢太公咸在也其谓毕公代周公为太傅者以顾命
知之也顾命曰乃同召太保奭芮伯彤伯毕公卫侯 …… (第 3b 页)
参考可以知某人者必某人代之也然则周公之于
三公盖自傅而后为师召公之为太保自武王至于
康王其职任未尝移也相 成王 为左右者言周召以
师保而为 (第 4b 页)
成王 左右之相说命曰王置诸其左右命
之曰朝夕纳诲以辅台德周召之为左右相是亦陈
善闭邪以辅成人主之德也惟 …… (第 4b 页)
其在人主之左右者果谁乎盖其不知师傅保之为
三公故其说乖戾至此召公自武王时已居太保之
位至于 成王 即政之后将欲与周公谢事告老召公
之意谓吾二人者辅翼 (第 5b 页)
成王 使之见正事闻正言行
正道以成其德王既听政故可以归也而犹以师保
为王左右之相此其所以不悦故周公作此 (第 5b 页)
篇言已
不得不留辅 成王 兼留召公共政苏氏曰周公何以
不归也察 (第 5b 页)
成王 之德未可以舍而去也周公齐百官
以辅王而王之所用悉其私人受教于王者此其德 …… (第 5b 页)
冀天下之有变以侥倖万一苟一举措之失宜则彼
将乘间而起矣此周公所以长虑却顾而以为不可
告归也史记曰 成王 既幼周公摄政当国践祚召公
疑之作君奭而唐孔氏又谓召公以周公尝行王政
今复在臣位其意不悦汉孙宝亦曰 …… (第 6a 页)
谓召公初升为太保与周公并列其心不安故不悦
则非也召公与周公为三公武王之世已然矣岂至
是初升哉王氏谓 成王 非有过人之聪明而出于文
武之后人习至治之时为难继故召公于其亲政之
始有不悦也案此篇之言皆是周公以 (第 6b 页)
天命之难谌
惧 成王 之弗克负荷以忝前人之成宪故已虽致政
而不敢告归若王氏之说召公既以 (第 7a 页)
成王 亲政为忧
矣周公当言 (第 7a 页)
成王 之德可以光大文武之绪乃能解
召公之忧不当又以是为言矣小苏谓不悦其归政
考之篇中亦无所见今周公但陈 …… (第 7a 页)
祈天永命不敬德则早坠厥命命之修短不在天而
在人故周公告召公多援召诰之言而为之反覆辨
明晓人者当如是也后嗣子孙谓 成王 也惟其吉凶
祸福不在天而在人其 (第 9b 页)
成王 今苟不能恭嗣天地
而遏绝放佚前人光明之德盖其在于深宫之中安
于富贵谓天命可以长享而不知其不易有德 …… (第 9b 页)
德也我之所以不去盖为是也在今我小子之留辅
成王 非能自以为有所正以格君心之非也但欲蹈
行前人光明之德以施于 (第 10a 页)
成王 幼冲之人则可以弼
(第 10a 页)
成王 德以永享天命矣周公又以谓天命不可信我
之道王惟以宁王之德施之则可以延长使天不用
舍文王所受之命以 (第 10a 页)
命他人也盖天虽以文王之有
德故命之作周苟嗣王之失德则天将释之其不可
信如此则我之不去惟欲以延周家之命而已夫留
辅 成王 以延周家之命使之享卜年卜世之永此大 …… (第 10a 页)
王惟冒丕单称德
中才之主可与为善亦可与为恶辅之得其人则至
于尧舜不难也辅之非其人则至于桀纣不难也 周
成王 中才之主也当幼冲之年即天子之位管蔡流
言而王有疑周公之心及其感风雷之变然后遇灾
而惧深知周公之忠 …… (第 11b 页)
非周召在其左右将顺其美而正救其恶则其举措
之间或有以召天下之祸不可以天命眷我周家为
甚固而可以长保也故周公历言天命之不可信恐
成王 之弗克负荷将欲辅成王德以延周家之命则 …… (第 12a 页)
终而配天享国久长多历年所也登遐曰陟所谓惟
新陟王是也礼陟犹言得正而毙也惟周公既留召
公共政故至 成王 寝疾被冕服凭玉几以命群臣属
纩之际其言不昧此非以礼陟乎惟此六臣辅政之
久故天惟纯一佑命于有殷纯者 …… (第 16a 页)
新造之邦也武王即位天下未集而崩成主之立方
及七年故曰新造邦也召公自周家肇造之初已为
太保及其辅翼 成王 分陜而治始终凡数十年以至
受顾命相康王率西方诸侯以朝升降拜揖训告丁
宁盖犹康强而未艾也方是时当百 …… (第 17a 页)
所以济游而不济未有不没者也故周公言在今我
小子当王家艰难之业负重责大若游于大川之中
自今以往我当同汝召公左右辅翼以济成王使免
于难同于 成王 未即政之时则可以免于大责也未 (第 21b 页)
在位指 成王 未即位之前 (第 22a 页)
成王 之未即政周公共政
以弼予一人使无失德今既即政而召公欲告归故
周公留之而欲其同来在位也罔勖不及盖恐 (第 22a 页)
成王
恃其盈成之业骄怠懈弛不能自勉而于治道有所
不及是以欲收之孟子曰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
放心而不知求 …… (第 22a 页)
王旧臣同闻鸣鸟者也天如不欲我终王业则当时
必不使我与汝同闻鸣鸟其说为曲不可从也言我
之所以留辅成王者盖将收 成王 不勉不及之心而
防闲之以终其德汝奭乃老成有德之人苟不降意
留辅天子我则将不能致太平而闻鸟之鸣况能 …… (第 23a 页)
为无穷然而有德则祈天永命不德则早坠厥命其
保守之艰亦不为小不可以休之无穷为足恃也我
所以告君以留者乃谋所以宽我之忧盖周公之忧
惟恐其 成王 之弗克负荷今既在王左右朝夕纳诲 (第 23b 页)
以辅其德则可以解周公之忧惟有以解周公之忧
则不致 成王 之迷而失道矣后人指 (第 24a 页)
成王 也下言前
人谓武王则后人之为 (第 24a 页)
成王 必矣我受命无疆惟休
亦大惟艰此亦指召诰所陈之言也敷乃心正盘庚
所谓今予其敷心腹肾肠历告尔百姓于朕 (第 24a 页)
志是也
苏氏谓周公与召公同受武王顾命辅 成王 故周公
曰前人敷其腹心以命汝位三公以为民极此说胜
于诸家当从之曰昔武王命二公之言也言汝之明 …… (第 24a 页)
中绝正犹乘车者有输尔载不输尔载之殊故惟在
于诚而已周公又言我之告汝者皆我之诚心汝当
克敬以留辅 成王 以我鉴视于殷惟其以主荒怠自
恣谓天命可以长保而不之惧故丧亡而至于大否
否者闭而乱也大往而小来上下 …… (第 25a 页)
者惟欲延周家之命而已我不诚惟若是告汝也我
惟曰王业之成在我二人而已汝其有以合于我以
留辅 成王 也襄成也左传曰雨不克襄事杜元凯曰
成也汝召公之言曰王业之成是故在我二人然天
方佑我周家休祥益至我 …… (第 25b 页)
也苏氏曰惠犹言愿也我岂愿若此多诰于此哉盖
有不得已已我惟哀闵夫天命之不永及民之不得
其所也盖使 成王 逸豫之心一萌于中则上无以奉
天下无以抚民天命将自此而断弃而民有受其祸
者此周公之所闵也盖天休滋至 …… (第 26b 页)
已欲其有终则汝当致敬如此所言自今以往惟敬
以治天下则终始如一矣传曰行百里者半九十言
末路之难也 成王 未即政之前周召宅三公之官以
为王之辅佐启沃训迪固已纳王于善矣是其初非
不谨也苟以王既听政遽舍而去 (第 27a 页)
如王之举措失宜
以忝文武之基绪则前功尽废虽王之罪亦吾二人
不能终辅 成王 之过也尝观唐之君多有始而无终 …… (第 27a 页)
言则康诰之篇或曰朕其弟小子封或曰小子或曰
封或曰小子封或曰汝封或曰汝亦皆有说也无逸
君奭皆周公所作方其为 成王 言则谓商周之治无
不在其君之忧勤及其为召公言则谓商周之治无
不在其臣之辅相言各有所当也大抵正主御 …… (第 28a 页)
公之于管叔蔡叔霍叔以其罪之轻重而刑罚之有
等差则知当时傅相武庚霍叔亦与焉史记失其传
耳当武王之即世 成王 在亮阴之中周公位居冢宰
之官以正百官百官总已以听焉三叔乃流言于国
谓周公将以 (第 31a 页)
成王 之幼冲夺其位而自有之遂挟武
庚以叛其实蓄不轨之心而以是藉口也周公乃率
兵以亲讨管叔则致法而杀之于 …… (第 31a 页)
黜之为民三年之内不得与诸侯齿列既三年则复
其旧封夫君薨百官总已以听于冢宰三年古之人
皆然周公之位冢宰正百工而群叔乃流言者盖 成
王 幼冲而周公以圣德而为之辅自殷家兄死弟及
之礼而言则周公宜继武王为天子今既摄天子之
政殷人不能无疑 …… (第 31b 页)
囚父用子之理盖释之矣此则不可得而见盖经只
言囚郭邻无释之之言未敢以为然也胡者仲之名
也仲其字也其曰蔡仲正犹春秋之称蔡叔蔡季也
成王 言惟尔胡循祖之德改父之行以克谨其道其
克慎于所行者如此则可以君国故我为册书命尔
为东土之诸侯尔就 …… (第 34a 页)
在王室之东故也案史记注引世本云蔡叔居上蔡
宋忠云胡徙居新蔡平侯徙下蔡然汉地理志汝南
上蔡县注云故蔡国周武王叔度所封度放 成王 封
其子胡十八世从新蔡新蔡县注云平侯自蔡徙此
后二世徙下蔡杜元凯左传注与夫陆氏纂例其说
正与地 …… (第 34b 页)
孝者亦未有孝而不忠者也诸侯以富贵不离其身
保其社稷以保其人民为孝蔡叔以 成王 之叔父周
公之介弟身为诸侯而自取罪戾囚于远方非孝也
然挟殷之馀孽以间王室岂得为忠乎是忠孝两失
…… (第 36a 页)
诸侯之废置虽自于天子之权然其封之也非天子
之私恩也盖以天与之人与之故不得不封也其废
之也非天子之私怒也盖以天弃之人弃之故不得
不废也 成王 之意谓尔之所以侯于东土者盖其德
足以感天惠足以得民故我因而命之苟汝一旦自
绝于天结怨于民则我岂能 …… (第 37a 页)
无所俟于告戒故耳 成王 东伐淮夷遂践奄作成玉政 (第 40b 页)
成王 既践奄将迁其
君于蒲姑周公告召公作将蒲姑
尚书全解卷三十三 (第 40b 页)
戮多罪亦克用劝开释无辜亦克用劝今至于尔辟
弗克以尔多方享天之命
奄即淮夷也上篇逸书之序皆言践奄则是 成王 之
东伐淮夷所灭者奄也而下篇周官之序遂言灭淮
夷以是知奄即淮夷之一种总而言之则谓之淮夷
别其国 …… (第 2a 页)
唇齿而间王室矣观大诰序言三监及淮夷叛而多
士有曰昔朕来自奄予大降尔四国民命则知当时
所谓淮夷叛者即奄也今 成王 既即政而奄又叛焉
盖周自文武兴于西土而化行于南故西夷最先服
而东夷之服为最后是以武王牧野之战方与 (第 2b 页)
纣决
胜负于行阵之间而西南夷之邦所谓庸蜀羌髳微
卢彭濮者已皆作使而 成王 之即政天下已太平矣
东夷之奄犹兴兵以叛也当周公之摄政则奄之叛 (第 2b 页)
也周公征之及 成王 之即政则奄之叛也 (第 3a 页)
成王 征之
(第 3a 页)
成王 之征之也以其恃远不宾故屡叛命既讨平之
则迁其君而居于蒲姑蒲姑齐地也使之密迩中国
以教化之故也既自 …… (第 3a 页)
矣世代辽远不可得而考也先儒又言淮夷奄叛鲁
征淮夷作费誓王亲征奄灭其国则是以鲁之征淮
夷与 成王 践奄同时此非也盖先儒既以周公归政
而命公之后封伯禽于鲁故以鲁征淮夷为在归政
之明年按伯禽之封于鲁 …… (第 4b 页)
也世家曰伯禽即位之后有管蔡等反淮夷徐戎亦
并兴伯禽率师伐之于费作费誓由此观之则鲁之
征淮夷不与 成王 之践奄同时先儒言之非也王来
自奄至于宗周即序 (第 4b 页)
成王 归自奄在宗周也宗周 …… (第 4b 页)
镐京也诗云赫赫宗周褒姒灭之皆指镐京而言周
公曰王若曰者周公以王命告也汉孔氏曰称周公
以别王自告唐孔氏曰王肃云周公摄政称 成王 之
命以告及还政称王曰嫌自 (第 5a 页)
成王 辞故加周公以明
之然多士之篇王若曰之上不加周公曰者以彼上
句云周公初于新邑洛用告知是周公故也此说 …… (第 5a 页)
所谓天下诸侯多是殷之旧国者也既言告尔四国
多方而又特言殷侯尹民唐孔氏所谓语虽普告天
下意在殷之旧国是也我惟大降尔命所谓 成王 既
黜殷命也盖纣虽灭而武庚尚封于殷之故都则殷
命未降及武庚以叛见杀殷之故都无复汤之子孙
是为大 …… (第 5b 页)
则其馀无非辟王也多士则自成汤至于帝乙罔不
明德恤祀多方则曰自成汤至于帝乙罔不明德谨
罚则是由纣以前无非贤王也盖与 成王 言则责其
难不如三宗之享国不足称也与商民言则乐道前
王之善苟能克绍成汤之基绪而不至失坠者皆可
…… (第 11a 页)
乎德欲败度纵败礼以速戾于厥躬岂啻狂而已哉
及伊尹放之于桐致之忧患之地而发其愤悱之思
遂能处仁迁义为商太宗周公作无逸之书以戒 成
王 以之与文王并列为迪哲之君回视未放于桐之
前相去岂不甚远以太甲观之则狂而克念者其作
圣可必也故纣无 …… (第 16a 页)
命周公监汝多士而汝多士奔走不倦以臣事于我
所立之监者于今五年矣商曰祀周曰年 成王 之祀
者以其诰殷多士故也先儒以五祀为五年无过则
还本土盖先儒以此篇之作在于 (第 22b 页)
成王 即政之明年
五月则未有五祀之期故其说不得不如此唐孔氏
遂从而为之说曰五年再闰天道有成故期以五年 …… (第 22b 页)
故也其贤则虽大僚亦将使之服行尔事而况其下
乎故周以此诱之使之迁善也 成王 又谓尔多士苟
不能更相劝勉以信用我之命尔亦则不能奉上矣
夫我之所以命汝者优游餍饫丁宁委曲欲其心晓 …… (第 26a 页)
之之辞此其所以化也殷周俱征伐得天下殷既革
夏邦家辑宁身致太平虽太甲昏庸伊尹放之于桐
摄政三年而下不变及武王克商未几周公相 成王
而管蔡挟武庚以叛殷人响应周公讨而平之迁其
顽民于成周使密迩王室 (第 28a 页)
成王 即政而奄又作乱殷
人不无觊觎之心周公又作此篇以诰之者盖桀虽
不道惟灭德作威以残害于百姓汤举大义而 (第 28b 页)
弗克以尔多方享天之命
奄即淮夷也上篇逸书之序皆言践奄则是 成王 之
东伐淮夷所灭者奄也而下篇周官之序遂言灭淮
夷以是知奄即淮夷之一种总而言之则谓之淮夷
别其国 …… (第 2a 页)
唇齿而间王室矣观大诰序言三监及淮夷叛而多
士有曰昔朕来自奄予大降尔四国民命则知当时
所谓淮夷叛者即奄也今 成王 既即政而奄又叛焉
盖周自文武兴于西土而化行于南故西夷最先服
而东夷之服为最后是以武王牧野之战方与 (第 2b 页)
纣决
胜负于行阵之间而西南夷之邦所谓庸蜀羌髳微
卢彭濮者已皆作使而 成王 之即政天下已太平矣
东夷之奄犹兴兵以叛也当周公之摄政则奄之叛 (第 2b 页)
也周公征之及 成王 之即政则奄之叛也 (第 3a 页)
成王 征之
(第 3a 页)
成王 之征之也以其恃远不宾故屡叛命既讨平之
则迁其君而居于蒲姑蒲姑齐地也使之密迩中国
以教化之故也既自 …… (第 3a 页)
矣世代辽远不可得而考也先儒又言淮夷奄叛鲁
征淮夷作费誓王亲征奄灭其国则是以鲁之征淮
夷与 成王 践奄同时此非也盖先儒既以周公归政
而命公之后封伯禽于鲁故以鲁征淮夷为在归政
之明年按伯禽之封于鲁 …… (第 4b 页)
也世家曰伯禽即位之后有管蔡等反淮夷徐戎亦
并兴伯禽率师伐之于费作费誓由此观之则鲁之
征淮夷不与 成王 之践奄同时先儒言之非也王来
自奄至于宗周即序 (第 4b 页)
成王 归自奄在宗周也宗周 …… (第 4b 页)
镐京也诗云赫赫宗周褒姒灭之皆指镐京而言周
公曰王若曰者周公以王命告也汉孔氏曰称周公
以别王自告唐孔氏曰王肃云周公摄政称 成王 之
命以告及还政称王曰嫌自 (第 5a 页)
成王 辞故加周公以明
之然多士之篇王若曰之上不加周公曰者以彼上
句云周公初于新邑洛用告知是周公故也此说 …… (第 5a 页)
所谓天下诸侯多是殷之旧国者也既言告尔四国
多方而又特言殷侯尹民唐孔氏所谓语虽普告天
下意在殷之旧国是也我惟大降尔命所谓 成王 既
黜殷命也盖纣虽灭而武庚尚封于殷之故都则殷
命未降及武庚以叛见杀殷之故都无复汤之子孙
是为大 …… (第 5b 页)
则其馀无非辟王也多士则自成汤至于帝乙罔不
明德恤祀多方则曰自成汤至于帝乙罔不明德谨
罚则是由纣以前无非贤王也盖与 成王 言则责其
难不如三宗之享国不足称也与商民言则乐道前
王之善苟能克绍成汤之基绪而不至失坠者皆可
…… (第 11a 页)
乎德欲败度纵败礼以速戾于厥躬岂啻狂而已哉
及伊尹放之于桐致之忧患之地而发其愤悱之思
遂能处仁迁义为商太宗周公作无逸之书以戒 成
王 以之与文王并列为迪哲之君回视未放于桐之
前相去岂不甚远以太甲观之则狂而克念者其作
圣可必也故纣无 …… (第 16a 页)
命周公监汝多士而汝多士奔走不倦以臣事于我
所立之监者于今五年矣商曰祀周曰年 成王 之祀
者以其诰殷多士故也先儒以五祀为五年无过则
还本土盖先儒以此篇之作在于 (第 22b 页)
成王 即政之明年
五月则未有五祀之期故其说不得不如此唐孔氏
遂从而为之说曰五年再闰天道有成故期以五年 …… (第 22b 页)
故也其贤则虽大僚亦将使之服行尔事而况其下
乎故周以此诱之使之迁善也 成王 又谓尔多士苟
不能更相劝勉以信用我之命尔亦则不能奉上矣
夫我之所以命汝者优游餍饫丁宁委曲欲其心晓 …… (第 26a 页)
之之辞此其所以化也殷周俱征伐得天下殷既革
夏邦家辑宁身致太平虽太甲昏庸伊尹放之于桐
摄政三年而下不变及武王克商未几周公相 成王
顽民于成周使密迩王室 (第 28a 页)
成王 即政而奄又作乱殷
人不无觊觎之心周公又作此篇以诰之者盖桀虽
不道惟灭德作威以残害于百姓汤举大义而 (第 28b 页)
周公作无逸立政其意一也盖当 成王
之即政而天
下既已太平垂衣拱手不动声色而遂享此治安之
效周公惧其骄怠之心易生也故作无逸以戒之又 …… (第 2a 页)
灼知厥若丕乃俾乱相我受民和我庶狱庶慎时则
勿有间之盖谓虽一人之佞而群邪之党所自基皆
所以遏其源而塞其端使 成王 战战兢兢之心不可 …… (第 2b 页)
太颠散宜生南宫适而武王以其四人诞受天命以
有天下然太公周公召公毕公之徒犹不与焉孔子
称周有八士而太颠闳夭犹不与焉足见其贤才之
多矣及 成王 之继统周公为师召公为保二公在王
之左右而为贤才之主于内则天下之贤莫不因之 (第 3a 页)
以进想夫朝廷之上小大前后莫匪正人端士也而
此篇犹以用人为戒者盖 成王 中才之主虽周公摄
政选用贤能以遗之为之羽翼然其既听政以躬揽
万机之务则一进一退而邪正两途自此而分 …… (第 3b 页)
一阴为姤阴在下也自姤渐进而为剥则阴多而阳
少阳听于阴故也自剥又进而为坤则无复有阳坤
虽无阳而复之一阳生矣君子小人之进退亦然当
成王 之世君子汇征无复有一小人间于其间此正
乾之无阴也周公惧夫小人以巧言令色乘其骄怠
之心以肆其惑则乾 (第 4a 页)
将变而为姤故以是而戒 成王
也泰之为卦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之卦也而其上六
卦之终则以城复于隍为戒正周公之意也先儒曰 (第 4a 页)
周公既致政 成王 恐其怠忽故以君臣立政为戒又
曰言用臣当共立政故以名篇意谓立政必藉于得
人故此篇之义以用人为主而以 …… (第 4b 页)
使皆拜手稽首以致敬尽礼于其王谓王之嗣世而
为天子今既王矣非如前日之幼冲而周公摄之也
周公摄政则王天下之职业其责在于周公 成王 即
政则王天下之职业其责在于 (第 5b 页)
成王 可谓任重负艰
矣群臣当有以戒之也群臣因周公之言而皆进戒
于王则谓王之左右大而常伯常任准人小而缀衣 …… (第 5b 页)
之告戒王未尝不以禹汤之所以得桀纣之所以失
反覆而陈之盖诗曰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殷鉴在
夏则周鉴在殷矣能以行事为戒岂远乎哉周召欲
成王 克绍文武之大业必言其不可如桀纣废坠禹
汤之遗绪也不独戒 (第 15b 页)
成王 为然其戒殷之多士多方
之诸侯亦莫不然孔子曰周监于二代盖谓是也
亦越文王武王克知三有宅心灼见三有俊心 …… (第 15b 页)
功是不替其义德而其经纶天下则惟循文王所以
宅心而不兼庶言庶狱庶慎之容德也惟武王之所
率者文王之容德则 成王 之于文王当如何哉武王
以此而遂能集文王之大统以并受此大基业则 (第 24b 页)
成
王 亦当以此而持盈守成以保有社稷也
呜呼孺子王矣继自今我其立政立事准人牧夫我其
克灼知厥若丕乃俾乱相我受 …… (第 24b 页)
不可得禹为司空汤与文武为诸侯则夫光有神器
奄四海而君之其势为难然以用贤之故遂能克当
天心以王天下若探囊中物也今 成王 以幼冲之年 …… (第 25b 页)
即政而王矣其可不念哉故前既历叙禹汤文武之
所以兴桀纣之所以亡者自此而下则戒 成王 也王
氏曰言其继上帝则曰天子言其继先王则曰孺子
周公之视成王尊则君亲则兄之子此非也前言嗣
天子 …… (第 26b 页)
知三有俊曰灼见而此于准人牧人又曰灼知乃知
前所谓克知灼见者无有详略也末终也夫所以用
君子而以小人间之者惟其忘之故也故周公之戒
成王 自一话一言之间我则终思成德之美士以治 …… (第 28b 页)
一贤之或遗而后已则一话一言之间其终思之也
必矣前曰相我受民此曰乂我受民此则史家之驳
文不必辩也周公又嗟叹曰予之所以告 成王 谓既
王天下不可以不择人者乃我受众人之美言故悉 …… (第 29a 页)
者之言以告而不归之辇者孔子闻之曰伯尊其无
绩乎攘善也亦异乎周公矣文子文孙者王氏曰守
成则无所用武曰文子文孙者谓 成王 (第 30a 页)
成王 武王
之文子文王之文孙也是矣言 (第 30a 页)
成王 既为文王之孙
武王之子则继自今以往庶狱庶慎不可以有误也
惟正是乂之而已先儒以正是为正是之道王氏则 …… (第 30a 页)
之术非他也正仰此成德之美士也盖欲狱慎之无
误非得人不可周公之陈文王之事则谓罔攸兼于
庶言庶狱庶慎而其告 成王 又欲其无误者罔攸兼
所以勿误也唐太宗问张元素以政对曰自古未有
如隋乱者得非君自专法日乱乎且万乘之 …… (第 30b 页)
也诗曰乐只君子德音不已得君子而复有令誉故
用憸人则无显名矣不顺于德则非所谓丕训德也
憸人小人也惟桀纣以用憸人而无显名故 成王 继
自今以往凡所以立政者勿用憸人惟用吉士使之
劢相我国家也劢勉也劢相言勉力以辅其君犹所
谓劢翼 (第 31b 页)
也今文子文孙孺子王矣以下此又申言之
丁宁委曲期 成王 之心明白而不疑也此篇初言常
伯常任准人既而言宅乃事宅乃牧宅乃准既而言
任人准人牧夫虽其序不同而三 …… (第 32a 页)
人立政而至于海表宾服则足以显文王之明德亦
足以扬武王之大业也觐见也见其耿光则其德显
矣能如是则 成王 之为文子文孙之道尽矣周公又
终 (第 33b 页)
成王 言自今以往其立政也必用有常之人焉 (第 33b 页)
下既已太平垂衣拱手不动声色而遂享此治安之
效周公惧其骄怠之心易生也故作无逸以戒之又 …… (第 2a 页)
灼知厥若丕乃俾乱相我受民和我庶狱庶慎时则
勿有间之盖谓虽一人之佞而群邪之党所自基皆
所以遏其源而塞其端使 成王 战战兢兢之心不可 …… (第 2b 页)
太颠散宜生南宫适而武王以其四人诞受天命以
有天下然太公周公召公毕公之徒犹不与焉孔子
称周有八士而太颠闳夭犹不与焉足见其贤才之
多矣及 成王 之继统周公为师召公为保二公在王
之左右而为贤才之主于内则天下之贤莫不因之 (第 3a 页)
以进想夫朝廷之上小大前后莫匪正人端士也而
此篇犹以用人为戒者盖 成王 中才之主虽周公摄
政选用贤能以遗之为之羽翼然其既听政以躬揽
万机之务则一进一退而邪正两途自此而分 …… (第 3b 页)
一阴为姤阴在下也自姤渐进而为剥则阴多而阳
少阳听于阴故也自剥又进而为坤则无复有阳坤
虽无阳而复之一阳生矣君子小人之进退亦然当
成王 之世君子汇征无复有一小人间于其间此正
乾之无阴也周公惧夫小人以巧言令色乘其骄怠
之心以肆其惑则乾 (第 4a 页)
将变而为姤故以是而戒 成王
也泰之为卦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之卦也而其上六
卦之终则以城复于隍为戒正周公之意也先儒曰 (第 4a 页)
周公既致政 成王 恐其怠忽故以君臣立政为戒又
曰言用臣当共立政故以名篇意谓立政必藉于得
人故此篇之义以用人为主而以 …… (第 4b 页)
使皆拜手稽首以致敬尽礼于其王谓王之嗣世而
为天子今既王矣非如前日之幼冲而周公摄之也
周公摄政则王天下之职业其责在于周公 成王 即
政则王天下之职业其责在于 (第 5b 页)
成王 可谓任重负艰
矣群臣当有以戒之也群臣因周公之言而皆进戒
于王则谓王之左右大而常伯常任准人小而缀衣 …… (第 5b 页)
之告戒王未尝不以禹汤之所以得桀纣之所以失
反覆而陈之盖诗曰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殷鉴在
夏则周鉴在殷矣能以行事为戒岂远乎哉周召欲
成王 克绍文武之大业必言其不可如桀纣废坠禹
汤之遗绪也不独戒 (第 15b 页)
成王 为然其戒殷之多士多方
之诸侯亦莫不然孔子曰周监于二代盖谓是也
亦越文王武王克知三有宅心灼见三有俊心 …… (第 15b 页)
功是不替其义德而其经纶天下则惟循文王所以
宅心而不兼庶言庶狱庶慎之容德也惟武王之所
率者文王之容德则 成王 之于文王当如何哉武王
以此而遂能集文王之大统以并受此大基业则 (第 24b 页)
成
王 亦当以此而持盈守成以保有社稷也
呜呼孺子王矣继自今我其立政立事准人牧夫我其
克灼知厥若丕乃俾乱相我受 …… (第 24b 页)
不可得禹为司空汤与文武为诸侯则夫光有神器
奄四海而君之其势为难然以用贤之故遂能克当
天心以王天下若探囊中物也今 成王 以幼冲之年 …… (第 25b 页)
即政而王矣其可不念哉故前既历叙禹汤文武之
所以兴桀纣之所以亡者自此而下则戒 成王 也王
氏曰言其继上帝则曰天子言其继先王则曰孺子
周公之视成王尊则君亲则兄之子此非也前言嗣
天子 …… (第 26b 页)
知三有俊曰灼见而此于准人牧人又曰灼知乃知
前所谓克知灼见者无有详略也末终也夫所以用
君子而以小人间之者惟其忘之故也故周公之戒
成王 自一话一言之间我则终思成德之美士以治 …… (第 28b 页)
一贤之或遗而后已则一话一言之间其终思之也
必矣前曰相我受民此曰乂我受民此则史家之驳
文不必辩也周公又嗟叹曰予之所以告 成王 谓既
王天下不可以不择人者乃我受众人之美言故悉 …… (第 29a 页)
者之言以告而不归之辇者孔子闻之曰伯尊其无
绩乎攘善也亦异乎周公矣文子文孙者王氏曰守
成则无所用武曰文子文孙者谓 成王 (第 30a 页)
成王 武王
之文子文王之文孙也是矣言 (第 30a 页)
成王 既为文王之孙
武王之子则继自今以往庶狱庶慎不可以有误也
惟正是乂之而已先儒以正是为正是之道王氏则 …… (第 30a 页)
之术非他也正仰此成德之美士也盖欲狱慎之无
误非得人不可周公之陈文王之事则谓罔攸兼于
庶言庶狱庶慎而其告 成王 又欲其无误者罔攸兼
所以勿误也唐太宗问张元素以政对曰自古未有
如隋乱者得非君自专法日乱乎且万乘之 …… (第 30b 页)
也诗曰乐只君子德音不已得君子而复有令誉故
用憸人则无显名矣不顺于德则非所谓丕训德也
憸人小人也惟桀纣以用憸人而无显名故 成王 继
自今以往凡所以立政者勿用憸人惟用吉士使之
劢相我国家也劢勉也劢相言勉力以辅其君犹所
谓劢翼 (第 31b 页)
也今文子文孙孺子王矣以下此又申言之
丁宁委曲期 成王 之心明白而不疑也此篇初言常
伯常任准人既而言宅乃事宅乃牧宅乃准既而言
任人准人牧夫虽其序不同而三 …… (第 32a 页)
人立政而至于海表宾服则足以显文王之明德亦
足以扬武王之大业也觐见也见其耿光则其德显
矣能如是则 成王 之为文子文孙之道尽矣周公又
终 (第 33b 页)
成王 言自今以往其立政也必用有常之人焉 (第 33b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尚书全解卷三十六
宋 林之奇 撰
周官 周书 成王 既黜殷命灭淮夷还归在丰作周官周官惟周王
抚万邦巡侯甸四征弗庭绥厥兆民六服群辟罔不承
德归于宗周董正治 …… (第 1a 页)
则是命未黜也及武庚挟管蔡以叛周公讨而平之
犹封微子于宋以存汤之祀而殷之故都无复汤之
子孙是谓黜商命也灭淮夷者逸书序所谓 成王 东
伐淮夷遂践 (第 2a 页)
成王 既践奄将迁其君于蒲姑是也
武庚之乱淮夷与之同恶 (第 2a 页)
成王 既即政而又 (第 2a 页)
成
王
以其恃远不宾故屡叛命既讨平之乃迁其君于
中国之地故谓之灭也黜殷命与灭淮夷非一时之
事而序连言之者 …… (第 2a 页)
未暇也观武王之封武庚而使三叔监之盖已恐其
有不轨之心矣岂得已而封之哉且使天下无变则
武庚虽欲举事无由而发不幸武王之即世而 成王
幼冲此武庚之所以藉口而反淮夷既未服于周必
与之相挻而为乱周公讨平之矣而犹不悛即政之
后又复犯命方 …… (第 3a 页)
都故有文王之庙丰镐相去二十五里武王虽迁镐
而丰都犹存其在丰而作此篇者陈少南曰发册以
告庶官且为一代之大典故必于丰是也召诰序曰
成王 在丰欲宅洛邑使召公先相宅盖宅洛者亦是
朝廷之大事故至于丰以告庙也抚万邦巡侯甸曾 …… (第 3b 页)
曾博士林子和固为凿矣薛博士以行人之所载为
證所谓抚之巡之虽其字偶合然非书之本意盖书
之本意只言 成王 抚安万国而巡守之也不可对说 …… (第 4a 页)
人才之不若则虽其官数之盛而其治效亦将有所
不如矣故今我虽小子致敬而勤于德力行而不怠
朝夕之间惟恐不及仰是前代而顺之以之而训迪
厥官也 成王 之夙夜不逮仰惟前代时若此正如颜
子之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 …… (第 9b 页)
之心未尝少怠也董正者立太师太傅以下是也训
迪者凡我有官君子以下是也董正之而后训迪之
也观立政之篇周公以 成王 即政之初选用人才之
始而邪正两途自此分故谆谆以用人为戒今观此
篇 (第 10a 页)
成王 知夫人才之不如前代故建官虽多而惟恐
其不及既董正之而又训迪之则孰有瘝官旷职者 (第 10a 页)
哉于此不独见 成王 之贤亦足以见周公启沃之有
素也
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官不
必备惟其人少师少傅少保 …… (第 10b 页)
不主也此其所以为统百官平邦国欤苏氏曰冢宰
必三公兼之馀卿或特命盖冢宰虽不若三公之为
尊然其要重如此故必以三公兼之观 周成王 世周
公以太师兼之周公没召公则以太保兼之春秋书
宰周公亦是以公兼冢宰之任惟其以无所不统故
也均 …… (第 18a 页)
政学者也然所谓学者岂所谓章句文采云乎哉傅
说曰学于古训乃有获 成王 曰学古入官盖尧舜之
所以帝禹汤文武之所以王稷契皋陶伊傅周召之
所以事君无非学古之效也故 (第 26a 页)
成王 以是戒有官君
子议事以制政乃不迷苏氏曰左氏曰郑子产铸刑
书晋叔向讥之曰昔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其言 …… (第 26a 页)
张之则天下之乱萌矣如汉武帝唐明皇非不知守
祖宗之旧惟以张汤宇文融之徒进其邪说从而变
乱之故耳故 成王 戒之欲其以典常为师不可以利
口而乱其所居之官也盖以利口而变更典常则其 …… (第 26b 页)
敬其所居之官以治其政如上之所云者则可以佐
佑其君安其民永有誉于天下天下乐推之而无厌
斁也曾博士曰 成王 之训厥官可谓至矣推原其本 …… (第 32b 页)
则以祗勤于德故也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
正虽令不从不知出此而恃其喋喋之烦亦难于丕
应矣此说是也然观 成王 中才之主耳惟其周召为
之师保优游黡饫以成其德而其立言有曰作德心
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则慎独之学 (第 33a 页)
成王 盖得之于
心故发之于言其涵养岂浅浅哉苏东坡说命篇有
曰史佚曰无始祸无怙乱孔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 (第 33a 页)
米粟天下后世皆以藉口今傅说之言皆散而不一
一言一药皆足以治天下之公患其独以训武丁哉
人至于今诵之也予窃谓 成王 之言是亦散而不一
一言一药皆足以治天下之公患而王氏之说以其
文意相续虽其说之不至于此者亦求其所以 (第 33b 页)
为说
殊不知其言散而不一也 成王 既伐东夷肃慎来贺王俾荣伯作贿肃慎之命周
公在丰将没欲葬成周公 (第 33b 页)
成王 葬于毕告周公作亳 …… (第 33b 页)
先儒以周公为致政老归者盖以序言在丰二字故
耳亳姑之篇既亡其事迹不可得而考先儒致政老
归之言未敢以为然周召之在周盖一体也召公当
成王 之将崩犹以太保居冢宰之任率诸侯以相康
王而周公当 (第 35a 页)
成王 之世乃已致政而去可乎此深有
可疑者故不敢信先儒之说唐孔氏曰周公迁殷顽
民于周顽民既迁周公亲自监之 (第 35a 页)
周公既没 成王 命 (第 35a 页)
君陈代周公监之此言是矣但唐孔氏于洛诰之迪
将其后监我士师工既不以为 成王 留周公于后在
洛以镇抚殷民其于在丰又信之以为去离王朝老
归于丰则其曰君陈代周公者特顺序文为之说耳 (第 35b 页)
其实自相违戾也洛诰之命周公后盖 成王 将自洛
而归镐京命周公于王既归之后留抚之也君奭序
曰召公为保周公为师相 (第 35b 页)
成王 为左右盖又周公在
朝廷之上为天子之三公也意者监殷民于洛相天 …… (第 35b 页)
内继世为王朝之臣召公之后亦然郑康成以君陈
为伯禽弟意者盖指此也苏氏陈少南俱以郑氏为
非而陈少南为详明谓周公命康叔 成王 命蔡仲父
子之苗裔见于告戒之辞如是之审况周公叔父有
大勋劳于 (第 36b 页)
成王 今命其子以继父事何无懿亲之语
若言他人然决无是理此说是也但苏氏谓君陈命
于毕公之前必周之老臣陈少 …… (第 36b 页)
善恶所居即毕命所云旌别淑慝表厥宅里是也正
者即篇中曰尹兹东郊也作君陈者 成王 使之监殷
人此皆命之之言若后世之有制书史官记之以为
此篇言君陈之所以为令德者惟孝恭而已孝经曰
…… (第 37b 页)
迁善远罪而不自知矣此所以命之尹兹东郊也昔
舜父顽母嚚象傲克谐以孝故尧禅以天子之位君
陈令德孝恭友于兄弟故 成王 命之尹兹东郊继周
公之政盖德本既立于此则举而措之天下无难矣
周公之监殷民也师以教之保以安之师保者 …… (第 38b 页)
所以为馨香者非黍稷也盖以德之昭明故发而为
治其馨香如是也如黍稷可以为馨香则随之粢盛
丰备虞之享祀丰洁亦可以感于神明矣 成王 言此
者盖谓君陈欲商民之感慕惟在于德德之馨香可
以感于神明岂商民之难化哉王氏之说分神明为 …… (第 40a 页)
子之化民似之至于草则其势柔弱惟风是从民之
于上亦如之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率天
下以暴而民从之是也 成王 谓君陈尔既监殷民则
殷民之从化与不从化其本皆由于尔如风之于草
则尔之图厥政不可不知其难也盖以为易 …… (第 42a 页)
出也则又顺行之于外以为如此嘉谋如此嘉猷皆
君之德非我所得而预盖善则称君过则称已人臣
之道然尔夫君之德必本于臣之朝夕纳诲而后成
成王 命君陈入告可也至于归美于上此则在人臣
之心欲如何非人君所当知而 (第 43b 页)
成王 亦以是命之非
(第 43b 页)
成王 欲掠美以为已有也盖臣之不忠者必持禄保
位视君之有过而不肯强谏至于不善之迹布于天
下则必将自解曰非 …… (第 43b 页)
计者必引谤以归于君则忠蹇之臣其引善以归于
君必矣故 成王 谓君陈尔苟以忠言启沃于我则尔
将必不自居也非 (第 44a 页)
成王 欲掠臣之美盖以苟为良臣
者其心必若是故继之曰臣人咸若时惟良显哉言
人臣能若是则良臣之名显矣魏郑公 (第 44a 页)
曰良臣身荷
美名君都显号子孙传训流祚无疆盖能以嘉谋嘉
猷优游餍饫以格君心则为良臣矣君陈监殷民于
外而 成王 勉之以此者盖忠臣之事君身虽在外心
不可以忘君惓惓之义也 …… (第 44a 页)
乃能一归于正复其所固有者焉周公始监殷民其
所以创立规模以训其民者盖尽善尽美无以复加
继周公者夫何为哉亦因周公之所以训之者而训
民也故 成王 之命名陈既曰懋昭周公之训又曰式
时周公之猷训此又曰尔惟弘周公之丕训丁宁反
复至于再至于三盖谓君陈 …… (第 45b 页)
崖守成都众论皆不以为宜文正公之意盖以张乖
崖之治蜀曹南院之治秦其所处画已尽其宜惟李
及任中正之重厚乃能谨守二人之规模故使代之
也 成王 之于君陈其意亦以守周公之旧而不少变
望之故其言谆谆如此或曰懋昭或曰式或曰弘或
曰猷训或曰丕训其实 …… (第 46a 页)
之为戒者自古君臣之相警戒其爱之之心切故其
言所以深防之也如舜之德岂犹有逸乐之怀哉而
益之戒且曰罔游于逸罔淫于乐此亦 成王 告君陈
之意也宽而有制从容以和夫欲殷民之易心也化
固不可以不宽然宽者多失之懦弱而不能自立故
宽 …… (第 47a 页)
也此言深有补于名教盖忍者先儒以为含忍是也
苏氏曰有残忍之忍有容忍之忍近世学者乃谓当
断不可以不忍忍所以为义是 成王 教君陈果于刑
杀以残忍为义也夫不忍人之心人之本心也故古
者以不忍劝人以容忍劝人则有之矣未有以残忍 …… (第 51a 页)
为膺受多福然其所以能变之者乃自于汝则汝之
休美永有誉于天下后世英声茂实传之不朽也不
独我享多福而已敬典者即康诰所谓敬典也 成王
命君陈与命康叔之言大槩不异盖殷之顽民其迁 (第 53b 页)
于成周者周公君陈尹之其留居于故都者康叔君
之故 成王 命之之言欲其待之以宽持之以久惟以
优游不迫之道渐染而使之迁善不可以暴戾之刑
驱迫之其语虽殊而其意 (第 54a 页)
尚书全解卷三十六
宋 林之奇 撰
周官 周书 成王 既黜殷命灭淮夷还归在丰作周官周官惟周王
抚万邦巡侯甸四征弗庭绥厥兆民六服群辟罔不承
德归于宗周董正治 …… (第 1a 页)
则是命未黜也及武庚挟管蔡以叛周公讨而平之
犹封微子于宋以存汤之祀而殷之故都无复汤之
子孙是谓黜商命也灭淮夷者逸书序所谓 成王 东
伐淮夷遂践 (第 2a 页)
成王 既践奄将迁其君于蒲姑是也
武庚之乱淮夷与之同恶 (第 2a 页)
成王 既即政而又 (第 2a 页)
成
王
中国之地故谓之灭也黜殷命与灭淮夷非一时之
事而序连言之者 …… (第 2a 页)
未暇也观武王之封武庚而使三叔监之盖已恐其
有不轨之心矣岂得已而封之哉且使天下无变则
武庚虽欲举事无由而发不幸武王之即世而 成王
幼冲此武庚之所以藉口而反淮夷既未服于周必
与之相挻而为乱周公讨平之矣而犹不悛即政之
后又复犯命方 …… (第 3a 页)
都故有文王之庙丰镐相去二十五里武王虽迁镐
而丰都犹存其在丰而作此篇者陈少南曰发册以
告庶官且为一代之大典故必于丰是也召诰序曰
成王 在丰欲宅洛邑使召公先相宅盖宅洛者亦是
朝廷之大事故至于丰以告庙也抚万邦巡侯甸曾 …… (第 3b 页)
曾博士林子和固为凿矣薛博士以行人之所载为
證所谓抚之巡之虽其字偶合然非书之本意盖书
之本意只言 成王 抚安万国而巡守之也不可对说 …… (第 4a 页)
人才之不若则虽其官数之盛而其治效亦将有所
不如矣故今我虽小子致敬而勤于德力行而不怠
朝夕之间惟恐不及仰是前代而顺之以之而训迪
厥官也 成王 之夙夜不逮仰惟前代时若此正如颜
子之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 …… (第 9b 页)
之心未尝少怠也董正者立太师太傅以下是也训
迪者凡我有官君子以下是也董正之而后训迪之
也观立政之篇周公以 成王 即政之初选用人才之
始而邪正两途自此分故谆谆以用人为戒今观此
篇 (第 10a 页)
成王 知夫人才之不如前代故建官虽多而惟恐
其不及既董正之而又训迪之则孰有瘝官旷职者 (第 10a 页)
哉于此不独见 成王 之贤亦足以见周公启沃之有
素也
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官不
必备惟其人少师少傅少保 …… (第 10b 页)
不主也此其所以为统百官平邦国欤苏氏曰冢宰
必三公兼之馀卿或特命盖冢宰虽不若三公之为
尊然其要重如此故必以三公兼之观 周成王 世周
公以太师兼之周公没召公则以太保兼之春秋书
宰周公亦是以公兼冢宰之任惟其以无所不统故
也均 …… (第 18a 页)
政学者也然所谓学者岂所谓章句文采云乎哉傅
说曰学于古训乃有获 成王 曰学古入官盖尧舜之
所以帝禹汤文武之所以王稷契皋陶伊傅周召之
所以事君无非学古之效也故 (第 26a 页)
成王 以是戒有官君
子议事以制政乃不迷苏氏曰左氏曰郑子产铸刑
书晋叔向讥之曰昔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其言 …… (第 26a 页)
张之则天下之乱萌矣如汉武帝唐明皇非不知守
祖宗之旧惟以张汤宇文融之徒进其邪说从而变
乱之故耳故 成王 戒之欲其以典常为师不可以利
口而乱其所居之官也盖以利口而变更典常则其 …… (第 26b 页)
敬其所居之官以治其政如上之所云者则可以佐
佑其君安其民永有誉于天下天下乐推之而无厌
斁也曾博士曰 成王 之训厥官可谓至矣推原其本 …… (第 32b 页)
则以祗勤于德故也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
正虽令不从不知出此而恃其喋喋之烦亦难于丕
应矣此说是也然观 成王 中才之主耳惟其周召为
之师保优游黡饫以成其德而其立言有曰作德心
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则慎独之学 (第 33a 页)
成王 盖得之于
心故发之于言其涵养岂浅浅哉苏东坡说命篇有
曰史佚曰无始祸无怙乱孔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 (第 33a 页)
米粟天下后世皆以藉口今傅说之言皆散而不一
一言一药皆足以治天下之公患其独以训武丁哉
人至于今诵之也予窃谓 成王 之言是亦散而不一
一言一药皆足以治天下之公患而王氏之说以其
文意相续虽其说之不至于此者亦求其所以 (第 33b 页)
为说
殊不知其言散而不一也 成王 既伐东夷肃慎来贺王俾荣伯作贿肃慎之命周
公在丰将没欲葬成周公 (第 33b 页)
成王 葬于毕告周公作亳 …… (第 33b 页)
先儒以周公为致政老归者盖以序言在丰二字故
耳亳姑之篇既亡其事迹不可得而考先儒致政老
归之言未敢以为然周召之在周盖一体也召公当
成王 之将崩犹以太保居冢宰之任率诸侯以相康
王而周公当 (第 35a 页)
成王 之世乃已致政而去可乎此深有
可疑者故不敢信先儒之说唐孔氏曰周公迁殷顽
民于周顽民既迁周公亲自监之 (第 35a 页)
周公既没 成王 命 (第 35a 页)
君陈代周公监之此言是矣但唐孔氏于洛诰之迪
将其后监我士师工既不以为 成王 留周公于后在
洛以镇抚殷民其于在丰又信之以为去离王朝老
归于丰则其曰君陈代周公者特顺序文为之说耳 (第 35b 页)
其实自相违戾也洛诰之命周公后盖 成王 将自洛
而归镐京命周公于王既归之后留抚之也君奭序
曰召公为保周公为师相 (第 35b 页)
成王 为左右盖又周公在
朝廷之上为天子之三公也意者监殷民于洛相天 …… (第 35b 页)
内继世为王朝之臣召公之后亦然郑康成以君陈
为伯禽弟意者盖指此也苏氏陈少南俱以郑氏为
非而陈少南为详明谓周公命康叔 成王 命蔡仲父
子之苗裔见于告戒之辞如是之审况周公叔父有
大勋劳于 (第 36b 页)
成王 今命其子以继父事何无懿亲之语
若言他人然决无是理此说是也但苏氏谓君陈命
于毕公之前必周之老臣陈少 …… (第 36b 页)
善恶所居即毕命所云旌别淑慝表厥宅里是也正
者即篇中曰尹兹东郊也作君陈者 成王 使之监殷
人此皆命之之言若后世之有制书史官记之以为
此篇言君陈之所以为令德者惟孝恭而已孝经曰
…… (第 37b 页)
迁善远罪而不自知矣此所以命之尹兹东郊也昔
舜父顽母嚚象傲克谐以孝故尧禅以天子之位君
陈令德孝恭友于兄弟故 成王 命之尹兹东郊继周
公之政盖德本既立于此则举而措之天下无难矣
周公之监殷民也师以教之保以安之师保者 …… (第 38b 页)
所以为馨香者非黍稷也盖以德之昭明故发而为
治其馨香如是也如黍稷可以为馨香则随之粢盛
丰备虞之享祀丰洁亦可以感于神明矣 成王 言此
者盖谓君陈欲商民之感慕惟在于德德之馨香可
以感于神明岂商民之难化哉王氏之说分神明为 …… (第 40a 页)
子之化民似之至于草则其势柔弱惟风是从民之
于上亦如之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率天
下以暴而民从之是也 成王 谓君陈尔既监殷民则
殷民之从化与不从化其本皆由于尔如风之于草
则尔之图厥政不可不知其难也盖以为易 …… (第 42a 页)
出也则又顺行之于外以为如此嘉谋如此嘉猷皆
君之德非我所得而预盖善则称君过则称已人臣
之道然尔夫君之德必本于臣之朝夕纳诲而后成
成王 命君陈入告可也至于归美于上此则在人臣
之心欲如何非人君所当知而 (第 43b 页)
成王 亦以是命之非
(第 43b 页)
成王 欲掠美以为已有也盖臣之不忠者必持禄保
位视君之有过而不肯强谏至于不善之迹布于天
下则必将自解曰非 …… (第 43b 页)
计者必引谤以归于君则忠蹇之臣其引善以归于
君必矣故 成王 谓君陈尔苟以忠言启沃于我则尔
将必不自居也非 (第 44a 页)
成王 欲掠臣之美盖以苟为良臣
者其心必若是故继之曰臣人咸若时惟良显哉言
人臣能若是则良臣之名显矣魏郑公 (第 44a 页)
曰良臣身荷
美名君都显号子孙传训流祚无疆盖能以嘉谋嘉
猷优游餍饫以格君心则为良臣矣君陈监殷民于
外而 成王 勉之以此者盖忠臣之事君身虽在外心
不可以忘君惓惓之义也 …… (第 44a 页)
乃能一归于正复其所固有者焉周公始监殷民其
所以创立规模以训其民者盖尽善尽美无以复加
继周公者夫何为哉亦因周公之所以训之者而训
民也故 成王 之命名陈既曰懋昭周公之训又曰式
时周公之猷训此又曰尔惟弘周公之丕训丁宁反
复至于再至于三盖谓君陈 …… (第 45b 页)
崖守成都众论皆不以为宜文正公之意盖以张乖
崖之治蜀曹南院之治秦其所处画已尽其宜惟李
及任中正之重厚乃能谨守二人之规模故使代之
也 成王 之于君陈其意亦以守周公之旧而不少变
望之故其言谆谆如此或曰懋昭或曰式或曰弘或
曰猷训或曰丕训其实 …… (第 46a 页)
之为戒者自古君臣之相警戒其爱之之心切故其
言所以深防之也如舜之德岂犹有逸乐之怀哉而
益之戒且曰罔游于逸罔淫于乐此亦 成王 告君陈
之意也宽而有制从容以和夫欲殷民之易心也化
固不可以不宽然宽者多失之懦弱而不能自立故
宽 …… (第 47a 页)
也此言深有补于名教盖忍者先儒以为含忍是也
苏氏曰有残忍之忍有容忍之忍近世学者乃谓当
断不可以不忍忍所以为义是 成王 教君陈果于刑
杀以残忍为义也夫不忍人之心人之本心也故古
者以不忍劝人以容忍劝人则有之矣未有以残忍 …… (第 51a 页)
为膺受多福然其所以能变之者乃自于汝则汝之
休美永有誉于天下后世英声茂实传之不朽也不
独我享多福而已敬典者即康诰所谓敬典也 成王
命君陈与命康叔之言大槩不异盖殷之顽民其迁 (第 53b 页)
于成周者周公君陈尹之其留居于故都者康叔君
之故 成王 命之之言欲其待之以宽持之以久惟以
优游不迫之道渐染而使之迁善不可以暴戾之刑
驱迫之其语虽殊而其意 (第 54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尚书全解卷三十七
宋 林之奇 撰
顾命 周书 成王 将崩命召公毕公率诸侯相康王作顾命顾命惟
四月哉生魄王不怿甲子王乃洮颒水相被冕服凭玉
几乃同召太保奭芮 …… (第 1a 页)
师呼之公羊曰自陜而东者周公主之而康王之诰
诸侯毕公率东方诸侯入应门右则是毕公代周公
为东方之伯亦代之为师也故当 成王 之将崩而康
王之将立则命召公毕公率诸侯以相之焉范纯夫
内翰尝曰夫有十金之产者必欲其子守之有一命 …… (第 2b 页)
言命召公毕公率诸侯相康王则诸侯盖亦预于顾
命观下文记载太保奭传顾命于康王之礼邦君亦
麻冕蚁裳入即位则其预之也可见而其记载 成王
之命群臣也特言三公六卿与夫师氏虎臣百尹御
事盖亦互见而已 (第 3a 页)
成王 之命群臣自太保至于御事
而序特言召公毕公汉孔氏曰序以要言是也曰顾 …… (第 3a 页)
终死去回顾而为语也是也书五十八篇命篇之名
皆撮取其篇中数字以为简编之别惟顾命费誓则
又特命焉此亦出于其当世史官一时之旨意而已
惟四月 成王 崩年之四月也史记本纪帝王在位所
历之年未尝记载汉志则以为成王三十年四月庚
戌朔十五日甲子哉生魄其 (第 3b 页)
说谓成王即位之初周
公摄政七年 成王 即政三十年共三十七年郑康成
又以此年为成王之二十八年章子平编年通载又
曰成王在位四十七年历世既久 (第 4a 页)
尚书全解卷三十七
宋 林之奇 撰
顾命 周书 成王 将崩命召公毕公率诸侯相康王作顾命顾命惟
四月哉生魄王不怿甲子王乃洮颒水相被冕服凭玉
几乃同召太保奭芮 …… (第 1a 页)
师呼之公羊曰自陜而东者周公主之而康王之诰
诸侯毕公率东方诸侯入应门右则是毕公代周公
为东方之伯亦代之为师也故当 成王 之将崩而康
王之将立则命召公毕公率诸侯以相之焉范纯夫
内翰尝曰夫有十金之产者必欲其子守之有一命 …… (第 2b 页)
言命召公毕公率诸侯相康王则诸侯盖亦预于顾
命观下文记载太保奭传顾命于康王之礼邦君亦
麻冕蚁裳入即位则其预之也可见而其记载 成王
之命群臣也特言三公六卿与夫师氏虎臣百尹御
事盖亦互见而已 (第 3a 页)
成王 之命群臣自太保至于御事
而序特言召公毕公汉孔氏曰序以要言是也曰顾 …… (第 3a 页)
终死去回顾而为语也是也书五十八篇命篇之名
皆撮取其篇中数字以为简编之别惟顾命费誓则
又特命焉此亦出于其当世史官一时之旨意而已
惟四月 成王 崩年之四月也史记本纪帝王在位所
历之年未尝记载汉志则以为成王三十年四月庚
戌朔十五日甲子哉生魄其 (第 3b 页)
说谓成王即位之初周
公摄政七年 成王 即政三十年共三十七年郑康成
又以此年为成王之二十八年章子平编年通载又
曰成王在位四十七年历世既久 (第 4a 页)
毕公代周公为太师亦代为东方之伯故其朝康王
也率东方诸侯而康王呼之为父师毕公文王之子
武王周公之弟 成王 之叔父其属最尊故曰父即天
子谓同姓为叔父伯父也惟文王武王敷大德于天
下用克受殷命此言周之所以得天 (第 4b 页)
下之始文武之
造周皆以其大德布之于天下而民心归之故天因
民心使之代殷而受其命以奄甸四海先王指 成王
也经于左右先王绥定厥家之下即言毖殷顽民迁
于洛邑迁顽民在 (第 4b 页)
成王 之世则知先王为 (第 5a 页)
成王 无疑
盖谓迁殷顽民者乃周公之所以辅相 (第 5a 页)
成王 则安定
其国家也先儒及说者多以先王为文武盖其属于
上文殊不知康王之意言周之所以得天下则自文
武 …… (第 5a 页)
承矣王室谓王城王城者所以迁九鼎会诸侯之地
故亦可谓之王室 成王 之命周公迪将其后也王城
成周皆其所临涖之地故其以商之顽民迁于洛之
成周盖使之亲近王都之所在则渐染 (第 5b 页)
也率东方诸侯而康王呼之为父师毕公文王之子
武王周公之弟 成王 之叔父其属最尊故曰父即天
子谓同姓为叔父伯父也惟文王武王敷大德于天
下用克受殷命此言周之所以得天 (第 4b 页)
下之始文武之
造周皆以其大德布之于天下而民心归之故天因
民心使之代殷而受其命以奄甸四海先王指 成王
于洛邑迁顽民在 (第 4b 页)
成王 之世则知先王为 (第 5a 页)
成王 无疑
盖谓迁殷顽民者乃周公之所以辅相 (第 5a 页)
成王 则安定
其国家也先儒及说者多以先王为文武盖其属于
上文殊不知康王之意言周之所以得天下则自文
武 …… (第 5a 页)
承矣王室谓王城王城者所以迁九鼎会诸侯之地
故亦可谓之王室 成王 之命周公迪将其后也王城
成周皆其所临涖之地故其以商之顽民迁于洛之
成周盖使之亲近王都之所在则渐染 (第 5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