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易類
春秋類
樂類
小學類
五經總義類
詩類
四書類
書類
孟子類
論語類
經解類
孝經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正史類
詔令奏議類
傳記類
雜史類
職官類
史鈔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雜家類
醫家類
術數類
譜錄類
法家類
道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律部類
毘曇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涅槃部類
法華部類
經集部類
大集部類
般若部類
本緣部類
阿含部類
洞真部
洞玄部
洞神部
正一部
太清部
續道藏
太玄部
太平部
清代道教文獻
 昭公知礼乎子曰知礼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
 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娶于吴为同姓谓之吴
 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 告子
曰丘也幸
 苟有过人必知之(朱子曰孔子不可自谓讳君之恶/又不可以娶同姓为知礼故受以)
 (为过而不辞 (第 21b 页)
 知用天德者欤(易/说)

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
贞者事之干也
 明道先生曰天地之大德曰生天地絪缊万物化醇
 生之为性 (告子
此言是而谓犬之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之性则非也)万物之生
 意最可观此元者善之长也斯所谓仁也人与天地 (第 23b 页)
 格而难胜养正于蒙学之至善也蒙之六爻二阳为
 治蒙者也四阴皆处蒙者也(并易/传)
 横渠先生曰险而止蒙夫于不当止而止是险也如
  告子
之不动心必以义为外是险而止也蒙险在内
 是蒙昧之义蒙方始务求学而得之始是得所止也 (第 4a 页)
曰道○永嘉陈氏曰人率循其人之性物率
循其物之性此即人物各各当行道理故谓之道夫道若大路然○真氏曰朱子于 告子
生之谓性章深 (第 8a 页)
  巫马姓期字孔子弟子名施(鲁人)司败揖而进之也相
助匿非曰党礼不娶同姓而鲁与吴皆姬姓谓之吴
孟子者讳之使若宋女子姓者然(辅氏曰妇人称姓周女曰姬宋
女曰子齐女曰姜楚女曰芉是也)


  巫马期以 告子
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孔子不可自谓讳君之恶又不可以娶同姓为知礼
故受以为过而不辞(辅氏曰自言 (第 28b 页)
  此所谓性兼气质而言者也(或问气质之性曰张子有言形而后有气质之
性善反之则天地之性存焉故气质之性君子有弗性者焉盖天地之所以生物者理也其生物者气与
质也人物得是气质以成形而其理之在是者则谓之性然所谓气质者有偏正纯驳昏明厚薄之不齐
故性之在是者其为品亦不一所谓气质之性者也
告子
所谓生之谓性程子所谓生质之性所禀之性
所谓才者皆谓是也然其本然之理则纯粹至善而已所谓天地之性者也孟子 …… (第 3b 页)
  子路拱而立


  知其隐者敬之也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食音嗣见贤遍反)
明日子路行以 告子
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


  孔子使子路反见之盖欲告之以君臣之义(辅氏曰夫子所
以使子路反见
(第 36a 页)
馀事斯又足以见其道明德立非
有次第也黄氏曰李说是也万之疑过矣)


  曰若是则夫子过孟贲远矣曰是不难 告子
先我不动
(贲音奔)

  孟贲勇士(愚案贲齐人能生拔牛角秦武好多力之士贲往归之) (第 7b 页)
告子
名不害
孟贲血气之勇丑盖借之以赞孟子不动心之难(辅氏
曰孟贲血气之勇虽非孟子等伦然时人莫不以贲为难能
(第 7b 页)
故丑借以赞孟子不动心之难耳)孟子
告子
未为知道乃能先我不动心则此亦未足为 (第 7b 页)
难也(语录曰孟子是义精理明天下之物不足以动其心不是把捉得定 告子
不动心是硬把定○
辅氏 (第 8a 页)
告子
外义未为知道然未四十时已能不动心其不动心又先于孟子以此观之则不动心未足
为难可知也)


  曰不动心 …… (第 8a 页)
  程子曰心有主则能不动矣(辅氏曰程子之说本云不动心有道如数子皆
中有所主便心不动所谓数子者即并下文黝舍言之黝舍二子其粗厉又非
告子
比然其心一以必胜
为主一以不惧为主故其心亦皆不动以此观之则程子正意可见不然则如黝舍二子事皆有窒碍说 …… (第 8a 页)
不动心亦是如此其意至此已足矣下文则是缘公孙丑反复问难故又说得如此
详尽)


  曰敢问夫子之不动心与 告子
之不动心可得闻与告
子曰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不得于 (第 11b 页)
心勿求于气可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可夫志气之帅
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故曰持其志无暴其
(闻与之与平声夫志之夫音扶)

  此一节公孙丑之问孟子诵 告子
之言又断以己意
而告之 (第 12a 页)
告子
谓于言有所不达则当舍置其言而
不必反求其理于心于心有所不安则当力制其心
而不必更求其助于气此所以固守 (第 12a 页)
其心而不动之
速也(语录曰不得于言勿求于心是心与言不相干不得于心勿求于气是心与气不相贯此 告子

说也 (第 12a 页)
告子
只去守个心得定都不管外面事外面是亦得不是亦得○又曰 (第 12b 页)
告子
之意以为言语之失当
直求之于言而不足以动吾心念虑之失当直求之于心而不必更求之于气盖其天资刚劲有过人者 …… (第 12b 页)
不安则正失其心之平也力
制其心谓硬把定其心也若心有所不安而更求其助于气则是舍其本而从事于末也此四句乃 告子
不动心之法盖 (第 12b 页)
告子
只就心上整理坚持其心言与气皆以为末节而不理会平居唯恐动着他心故虽
义理亦皆以为在外而不敢认为已有程子 …… (第 12b 页)
𤼵于口而实出于心言有不顺理不通达即是心有不顺理不通达处也不得于言须就
心上理会心正而明则言无不达矣 告子
反之是因其言之或失于外而遂遗其所以然者于内而不求
也是则岂可哉故曰其不可也必矣○永嘉陈氏曰言上有病便 (第 13b 页)
是他心上有病当反求诸心可也 告子
乃言不求于心此是他不知言处孟子与告子正相反故于诐淫邪遁之辞而知其所受病之处盖诐淫
邪遁言之病也蔽陷离 …… (第 13b 页)
专工夫两下皆要到然后言顺气平而其心自然不动孟子养气后面更有许多说话在然其
不动心之大略则具见于此其视 告子
外义而不顾言悖而气粗硬守定其心而不动者殆不可同年而
语矣)


  既曰志至焉气次焉又曰持其志无暴其气 …… (第 15a 页)
持其志而已)

  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恶平声)
公孙丑复问孟子之不动心所以异于 告子
如此者
有何所长而能然而孟子又详告之以其故也(语录曰公
孙丑既知
(第 16b 页)
告子
之失而未知孟子之所以得故问焉而孟子告之)知言者尽心知性
于凡天下之言无不有以究极其理而识其是非得
失 …… (第 16b 页)
之算已判然于胸中而熊虎貔貅百万之众又皆望其旌麾听
其金鼓为之赴汤蹈火有死无二是以千里转战所向无前其视 告子
之不动心正犹勇夫悍卒初无制
胜料敌之谋又无蚍蜉蚁子之援徒恃其勇而挺身以赴敌也其不为人所擒者特幸而已○ …… (第 17b 页)
则于道义究极无
馀一事来则以一理应之夫复何疑之有养气则于道义贴衬得起勇猛果决而不留行夫复何惧之有)
告子
之学与此正相反其不动心殆亦冥然无觉悍
然不顾而已尔(辅氏曰孟子能知人言之是非 (第 17b 页)
告子
乃自以其言为外而不复考孟子善 …… (第 17b 页)
养其气而 告子
乃以气为末而不知求此所谓正相反也其不动心者不过是硬把定其心冥冥然都无
知觉于一切事皆漠然与之捍格而不 …… (第 18a 页)
曰气合乎道义而为
之助便是一滚出来之意)


  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
矣我故曰 告子
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慊口簟反又口劫反) …… (第 21a 页)
所行一有不合于义则自反便不直自反既不直便自不足于心才有不足于心则
气之体便有所不充矣)
然则义岂在外哉 告子
不知此理乃曰
仁内义外而不复以义为事则必不能集义以生浩
然之气矣(文集曰 (第 22b 页)
告子
之病盖不知心之慊处即是义之所安其不慊处即是不合于义故直
以义为外而不求○辅氏曰所行一有不合于义则自反 (第 22b 页)
便不直心之理便不足气之体便不充则义之
不在外也明矣今 告子
乃曰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直是将义屏除去更不复以为事只就心上
理会则是全然不知此理矣浩然之气将何自 (第 22b 页)
能生哉)上文不得于言勿求于
心即外义之意(语录曰问外义之意盖 告子
外之而不求非欲求之于外也 (第 22b 页)
告子
直是 …… (第 22b 页)
将义屏除去只就心上理会○辅氏曰 告子
谓言有所不得于义则当舍置其所言而别更为说若言有
所不得而反求于心则是因言之失而自累其心平居唯恐动着他 …… (第 23a 页)
不妄作为则气无所害如此则日引月长而充塞天地之体沛然流行之用将不期然而然矣夫其所谓
揠则反以害之者正指 告子
而言也盖 (第 25a 页)
告子
不能集义而欲彊制其心则必不能免于正助之病其于所
谓浩然者盖不惟不善养而又反害之矣)
(第 25a 页)
告子
不能集义而欲彊制其
心则必不能免于正助之病其于所谓浩然者盖不
惟不善养而又反害之矣(语录曰养气一章在 (第 25a 页)
动心不动心在勇勇在气气
在集义勿忘勿助长又是那集义厎节度若 告子
则更不理会言之得失事之是非气之有平不平只是
硬制压那心使不动恰如说打硬修行一般○愚谓 (第 25a 页)
告子
之事虽不可详考然即其以义为外而彊制其
心与人辩论则自执已私屡变其说展转求胜即其狭陋蔽固有害于盛大流行 …… (第 25a 页)
理一其于天下之事如烛照数计略无所疑者何能如是哉不然则知
其用者或不知其体见其始者或不见其终者有矣)
告子
者不得于言而不
肯求之于心至为义外之说则自不免于四者之病
其何以知天下之言而无所疑哉(辅氏曰此言 (第 27a 页)
告子
之学离本末隳内
外而不足以知夫道之实也既不能知天下之言而无所疑则所谓不动心殆亦冥然不觉悍然不顾而 (第 27a 页)
  绝犹截也书商书说命篇瞑眩愦乱(文集曰如服瞑眩之药以除深
锢之病直是不可悠悠○又曰大要为圣贤须是猛吃瞑眩之药相似服教他麻了一上及其定叠病自

退了○蔡氏曰方言曰饮药而毒海岱之间谓之瞑眩)
言滕国虽小犹足为治
但恐安于卑近不能自克则不足以去恶而为善也
(辅氏曰此可见孟子之所谓性与道非外事与物而言之也)○愚案孟子之言性
善始见于此而详具于 告子
之篇然默识而旁通之
则七篇之中无非此理其所以扩前圣之未发而有
功于圣人之门程子之言信矣(辅氏曰性善是 (第 5b 页)
  言仲子以母之食兄之室为不义而不食不居其操
守如此至于妻所易之粟于陵所居之室既未必伯
夷之所为则亦不义之𩔖耳今仲子于此则不食不
居于彼则食之居之岂为能充满其操守之𩔖者乎
必其无求自足如丘蚓然乃为能满其志而得为廉
耳然岂人之所可为哉(辅氏曰以仲子之孤介自守足以高于一世之俗矣而孟

子所以力辟之者盖世衰道微学者大抵因其资质之偏而固执一说力行以取名初不顾义理之如何
告子
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以至许行陈仲子之徒皆是物也况如匡章者既巳称仲子为诚廉而倾向
之矣此固以道自任者之所忧 (第 30a 页)
  集聚也浍田间水道也涸乾也如人无实行而暴得
虚誉不能长久也声闻名誉也情实也耻者耻其无
实而将不继也林氏曰徐子之为人必有躐等干誉
之病故孟子以是答之○邹氏曰孔子之称水其旨
微矣孟子独取此者自徐子之所急者言之也孔子
尝以闻达 告子
张矣达者有本之谓也闻则无本之
谓也然则学者其可以不务本乎(辅氏曰此章指意都结在后两句上 (第 16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孟子纂疏卷十一    宋 赵顺孙 撰

  朱子集注

   告子
章句止

  凡二十章

   (第 1a 页)
告子
曰性犹杞柳也义犹杯棬也以人性为仁义犹以
杞柳为杯棬(杯音杯棬邱圆反)

  性者人生所禀之天理也杞柳 (第 1a 页)
柜柳杯棬屈木所为

若卮匜之属(语录曰杯棬似今棬杉合子杞柳恐是今做合箱底柳北人以此为箭谓之柳
箭即蒲柳也)
告子
言人性本无仁义必待矫揉而后成如
荀子性恶之说也(语录曰 (第 1b 页)
告子
只是认气为性见得性有不善须拗他方善)

  孟子曰子能顺杞柳之性而以为杯棬乎将戕贼杞柳
而后以为杯棬 …… (第 1b 页)
  言如此则天下之人皆以仁义为害性而不肯为是

因子之言而为仁义之祸也(辅氏曰不言戕贼性而言戕贼人者人之所以
为人者性也为仁义之祸者仁义何可祸哉人自祸之耳亦犹言道非亡也幽厉不繇也云耳○真氏曰
告子
之说盖谓人性本无仁义必用力而强为若杞柳本非杯棬必矫揉而后就也何其昧于理邪夫仁
义即性也 (第 2a 页)
告子
乃曰以人性为仁义如此则性自性仁义自仁义也其可乎夫以杞柳为杯棬必斩伐之
屈折之乃克有成若人之为仁义乃性 (第 2a 页)
之所固有孩提之童皆知受亲即所谓仁及其长也皆知敬兄即
所谓义何勉强矫拂之有使 告子
之言行世之人必曰仁义乃戕贼人之物将畏惮而不肯为是率天下
而害仁义其祸将不可胜计此孟子所以不容不辨也)
(第 2a 页)
  ○ 告子
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 …… (第 2a 页)
  湍波流潆回之貌也(辅氏曰湍水者水急流也水急则波流自然作潆回之猊)
子因前说而小变之近于扬子善恶混之说(或问湍水即扬
子之说曰
告子
以善恶皆性之所无而生于习扬子以善恶皆性之所有而成于修此亦有小异也○辅
氏曰 (第 2b 页)
告子
本以气为性此说亦然故曰因前说然所谓小变之者但前说以性为恶必矫揉而后可为善
而此说则以性为本无善恶但可 …… (第 2b 页)
  搏击也跃跳也颡额也水之过额在山皆不就下也

然其本性未尝不就下但为搏激所使而逆其性耳
○此章言性本善故顺之而无不善本无恶故反之
而后为恶非本无定体而可以无所不为也(辅氏曰 告子

见正以为人之性本无定体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故也夫善是顺性而为本非难事而为善者常若难
恶是反性而为本 (第 3b 页)
是难事而为恶者常若易此盖由气禀所拘物欲所蔽积习之久以妄为真而然故学
者须是主敬以涵养放教生处渐渐熟熟处渐渐生然后可以复归其本顺者自然易而逆者自然难也○
真氏曰 告子
杞柳之喻既为孟子所辟则又小变其说而取喻于湍水盖前说专指人性为恶至是又谓
可以为善可以为恶而借水以明之 …… (第 3b 页)
知之人詈之以恶逆斥之以盗贼鲜不变色者至于见赤子之入井则莫不怵
惕而救之朱子章旨数言尽之矣)


  ○ 告子
曰生之谓性

  生指人物之所以知觉运动者而言(语录曰 (第 4a 页)
告子
只说那生来底便
是性手足运行耳目视听与夫心有知觉之类他却不知生便属气禀自气禀而言人物便有不同处若
(第 4a 页)
理之谓性则可然理之在人在物亦不可做一等说○又曰生之谓性只是就气上说得盖谓人也有
许多知觉运动物也有许多知觉运动人物只一般却不知人之所以异于物者以其得正气故具得许

多道理如物则气昏而理亦昏了○黄氏曰知觉者人之精神非所以言性也○辅氏曰人物之生则有
知觉能运动死则无知觉不能运动也)
告子
论性前后四章语虽不同
然其大指不外乎此(或问子以 (第 4b 页)
告子
论性数章皆本乎生之谓性之一言何也曰 (第 4b 页)
告子
不知理之为性乃即人之身而指其能知觉运动者以当之所谓生者是也始而见其但能知觉运动非
教不成故有杞柳之譬 …… (第 4b 页)
于孟
子折之则其说又穷而终不悟其非也其以食色为言盖犹生之云尔而公都子之所引又湍水之馀论
也以是考之凡 告子
之论性其不外乎生之一字明矣但前此未有深究其弊者往往随其所向各为一 …… (第 4b 页)
  孟子曰生之谓性也犹白之谓白与曰然白羽之白也
犹白雪之白白雪之白犹白玉之白与曰然(与平声下同)
白之谓白犹言凡物之白者同谓之白更无差别也

白羽以下孟子再问而 告子
曰然则是谓凡有生者同
是一性矣(文集曰今 (第 5b 页)
告子
曰生之谓性如白之谓白而凡白无异白焉则是指形气之生
者以为性而谓人物之所得于天者亦无不同矣)


  然 (第 5b 页)
则犬之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之性与

  孟子又言若果如此则犬牛与人皆有知觉皆能运
动其性皆无以异矣于是 告子
自知其说之非而不
能对也(黄氏曰 (第 5b 页)
告子
既不知性与气之所以分而直以气为性又不知气或不齐性因有异而遂
指凡有生者以为同是以孟子以此语之而进退无 (第 5b 页)
所据也○辅氏曰以 告子
无荅辞而知之也孟子反 (第 5b 页)
复问之以尽 告子
之辞然后 (第 6a 页)
告子
自知其说之非而不能对此孟子所以为知言而善教也)○愚
案性者人之所得于天之理也生者人之所得于天
之气 …… (第 6a 页)
他更推不去○又曰知觉运动人物皆异而其中却有同处仁义礼智是同而其中
却有异处须是子细与看梳理教有条理)
告子
不知性之为理而以所谓 …… (第 6b 页)
盖徒知知觉运动之蠢然者人与物同而不知
仁义礼智之粹然者人与物异也孟子以是折之其
义精矣(文集曰此章乃 告子
迷缪之本根孟子开示之要切盖知觉运动者形气之所为仁义礼
智者天命之所赋学者于此正当审其偏正全阙而求知所 (第 7a 页)
以自贵于物不可以有生之同反自陷于禽
兽而不自知已性之大全也)


  ○ 告子
曰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告 (第 7a 页)
子以人之知觉运动者为性故言人之甘食悦色
者即其性(辅氏曰人之甘食者知其食之美而甘之也悦色者知其色之美而悦之也知即知
觉也甘与悦即运动也)
故仁爱之心生于内而事物之宜由乎
外学者但当用力于仁而不求合于义也(辅氏曰 告子
以仁爱
之心生于内故以仁为内事物之宜由乎外故以义为外殊不知爱虽生于心而可爱之物则在外事理
之宜虽见乎 …… (第 7b 页)
  曰耆秦人之炙无以异于耆吾炙夫物则亦有然者也
然则耆炙亦有外与(耆与嗜同夫音扶)

  言长之耆之出于心也(辅氏曰炙在外而耆之者在我长在外而长之者在我理
初无异也)
林氏曰 告子
以食色为性故因其所明者而通
(辅氏曰林氏正说着孟子意孟子正欲 (第 9a 页)
告子
之说明处以通之也)○自篇首至此
(第 9a 页)
告子
之辩屡屈而屡变其说以求胜卒不闻其 (第 9a 页)
能自反而有所疑也此正其所谓不得于言勿求于
心者所以卒于卤莽而不得其正也(辅氏曰 告子
自不见性又不能
因孟子之言以致思徒守其旧所闻者以为说虽其辩屡屈不过屡变其说以求胜是其意只欲说得行
便 …… (第 9b 页)
  此亦上章耆炙之意○范氏曰二章问荅大指略同
皆反覆譬喻以晓当世使明仁义之在内则知人之
性善而皆可以为尧舜矣(辅氏曰若以义为外则便于性之本体偏枯了安能
知人性之本善既不知人性之本善则岂能知人皆可以为尧舜也哉)



  ○公都子曰 告子
曰性无善无不善也

  此亦生之谓性食色性也之意(语录曰 (第 11b 页)
告子
之意说这性是不管善不管
恶底物事他说食色性也便见得他只道手能持足能履目能视耳能听便是物事)
近世苏氏 (第 11b 页)
胡氏之说盖如此(苏氏名轼眉山人胡氏名宏安国子○语录曰苏氏论性说自上古
圣人以来至孔子不得已而说中说一未尝分善恶言也自孟子道性善而一与中支矣更不看道理只
认我说得行底便是○又曰胡氏知言云凡人之生粹然天地之心道义全具无适无莫不可以善恶辨
不可以是非分即
告子
性无善无不善之论)

  或曰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是故文武兴则民好善 …… (第 11b 页)
之三说皆不辨而自明矣
(语录曰三者虽同为说气质之性然两或之说犹知分别善恶使其知以性而兼言之则无病矣惟 告子
无善无不善之说最无状他就此无善无恶之名浑然无所分则虽为善为恶总不妨与今世之不择善
恶而颠倒是非称为本 …… (第 16b 页)
形而其理之在是者则谓之性然所谓气质者有偏正纯駇昏明厚薄之不齐故性之在是者其
为品亦不二所谓气质之性者 告子
所谓生之谓性程子所谓生质之性所禀之性所谓才者皆谓是也
然其本然之理则纯粹至善而已所谓天地之性者也孟子 (第 18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孟子纂疏卷十二    宋 赵顺孙 撰

  朱子集注

   告子
章句下

  凡十六章

  任人有问屋庐子曰礼与食孰重曰礼重(任平声)

  任国名(愚案任薛同姓 …… (第 1a 页)
  滑釐慎子名


  曰吾明 告子
天子之地方千里不千里不足以待诸侯
诸侯之地方百里不百里不足以守宗庙之典籍
待诸侯谓待其朝觐聘问之礼宗 (第 19a 页)
卷三十二


万章上


卷三十三


万章下


卷三十四 告子



卷三十五 (第 7b 页)
告子
(第 7b 页)
 此不可谓不同 以异端言之不同有三有初起之
 异端有方盛之异端有将衰之异端初起与将衰者
 可辟方盛者未易与争也故孟子于 告子
杨墨则辟
 之于乡愿则曰反经而已盖是 (第 38b 页)
告子
初起杨墨将
 衰而乡愿则方盛也夫子此章其亦反经之意乎意 (第 38b 页)
 章只重宽信敏公不重得众等效
尊五美章总旨 五美从道心运用四恶从人心上恣
 肆 乐天斋翼注曰夫子告颜渊为邦示以法戒

 子
张问政告以美恶盖惟戒而后法尽善惟屏而后
 尊无疵也
尊五美节 五美下一尊字奉若神明蓍蔡必欲出乎
 身 (第 3b 页)
 全是以理内主即夫子一贯之妙也 张彦陵曰通

 章以不动心为主知言养气为目愿学孔子为宗
 王观涛曰在必从吾言断上是言已不动心之学异
 于 告子
者在知言养气二端下是愿学孔子而推尊
 之以见不动心之所自来前段吾尝闻大勇于夫子
 一语便埋愿学根脚后 …… (第 4b 页)
 势利也

若是则夫子过孟贲远矣节 四书脉曰是不难谓不
 问其所以不动者何如而但曰不动则不动亦不难
 即 告子
亦先我不动心 翼注曰先我是不待四十

佐案曰提出 (第 5b 页)
告子
乃宾主相形法北宫黝孟施舍

 宾中宾也曾子主中宾也先完宾中宾主中宾才及
 正宾正主且先叙 (第 5b 页)
告子
而后自叙到后以未尝知义
 结最有次序 张彦陵曰按不动心便是勇故下文 …… (第 5b 页)
 以勇字发明不动心之道
不动心有道乎节 张彦陵曰有字虚说 许白云曰
 有主二字兼下五人北宫以必胜为主孟舍以无惧
 为主曾子以理直为主孟子以知言养气为主 告子
 
冥悍强制为主皆可以不动
北宫黝之养勇也节 翼注曰北宫黝节一步进一步
 看 按翼注与东阳许氏合最明麟士 …… (第 6a 页)
 者姑附于此(壬寅)

敢问夫子之不动心节 李衷一曰 告子
初间用工夫
 犹见有不得便犹心动因此遂割绝使一理俱不出
 不入后来亦无复不得矣到无不得时便成 (第 10b 页)
告子
 
的不动心 湖南讲曰 (第 10b 页)
告子
说义外是将言与气都
 看在外边的 吴因之曰 (第 10b 页)
告子
主意大段与老庄虚
 无相似一味都撇开不令扰乱吾胸臆 袁七泽曰
 此心寂静活泼不以求时动不求时不动也  (第 10b 页)
告子

 
之病正在强认志气合一故孟子分别言之耳盖志
 气合一乃从容中道之候 (第 10b 页)
告子
阳明起手就要如此
 所以成其 (第 11a 页)
告子
阳明 翼注曰夫志气之帅也以下
 俱见得气不偏轻之意以正其勿求于气之非抑扬
 重气边看 四书脉曰故曰乃 …… (第 11a 页)
 是空守其心不知明理以定其志耳 湖南讲曰志

 可著力而心则自然 告子
恐动心亦未必去持志
 四书家训曰持志非存心之谓也心有所之当敬谨
 操持不可妄有向往 右一条与予旧岁所 …… (第 11b 页)
 事有节皆无暴其气之事怒至于过喜至于流皆是

 暴其气也 翼注曰不可说 告子
能持志但不免于
 暴气盖勿求则气暴矣气暴则亏持志之全功 按
 翼注不说 (第 12b 页)
告子
能持志亦不说 (第 12b 页)
告子
不持志只说暴
 气则亏持志之全功最是 吴因之曰或问黝舍既
 是守气似非勿求于气者有合无暴之旨否曰黝舍 (第 12b 页)
 全靠血气用事不胜其刚猛暴戾之极此正所谓暴
 气可见暴气亦不同如 告子
不理著他固暴也如黝 (第 12b 页)
 舍把来坏了亦暴也黝舍 告子
总是一个圈子 又
 曰此气与上施舍守气之气本无两样然此处作好
 看施舍作不好看何也盖气必与理对施舍所 (第 13a 页)
守全
 不顾义理故作不好看若论气则均是体之充岂有
 不好者哉
 时说俱谓 告子
守其空虚无用之心而不管外面之
 差失因目为禅定之学者非也 (第 13a 页)
告子
乃是欲守其心
 以为应事之本盖亦阳明之学也然既不能知言养
 气则其所守之心亦何能以应事故犹自觉有不得 …… (第 13a 页)
 处然彼终欲固守其心也殆其久也则亦不自觉有
 不得而冥然悍然而已以冥然悍然之心而应事则
 亦为介甫之执拗而已故 告子
者始乎阳明终乎介
 甫者也朱子以论性数章为勿求于心之验此亦就
 其为介甫之时言也大抵阳明天资高故但守 (第 13b 页)
其心
 而亦能应事 告子
天资不如阳明则遂为介甫之执
 拗矣 然则学阳明而不成者其弊必至于执拗乎 (第 13b 页)
 曰又不然也 告子
天资刚强故成执拗若天资柔弱
 者则又为委靡矣大抵学阳明之学者强者则至于
 拗弱者则至于靡 阳明之徒亦 (第 14a 页)
告子
为老庄禅
 定之学盖谓 (第 14a 页)
告子
不得于心勿求于气如种树者专
 守其本根不求其枝叶若孟子夫志以下是说志气
 合一盖志之所在气必从焉则如 (第 14a 页)
养其本根而枝叶
 自茂与 告子
之勿求者异矣故阳明曰孟子不动心
 与 (第 14a 页)
告子
不动心所异只在毫釐 (第 14a 页)
告子
只在不动心
 上著功孟子便直从此心原不动处分晓噫孰知阳 (第 14a 页)
 明之所以言孟子者乃正 告子
之所以为 (第 14b 页)
告子
也与

黄氏洵饶谓 (第 14b 页)
告子
勿求于心与孟子持其志相反

 非也勿求于心自与知言相反其所以勿求于心者
 是欲固守其心也正是其持志处 (第 14b 页)
但究其实则 告子
 
所持之志乃冥然顽然之志非真能持志也不可专
 以勿求于心为不持志 然则黝舍亦可谓能持志
 乎曰黝舍只知 (第 14b 页)
有气耳盖黝舍者任气者也 告子
者 …… (第 14b 页)
 任心而亦归于任气者也任气者心为气使者也任
 心而卒归于任气者欲以心制气而不知心反为气
 使也故黝舍 告子
者自以为其心不为天下所动而
 不知已为其气所动既为其气所动则又乌能真不
 为天下所动也(以上五条己酉 …… (第 15a 页)
 内自有敬以持志者在愚谓知言养气内皆有持志
 者在不必专在养气内黄氏谓持志工夫简而易明
 故不复更言极是然亦须知是 告子
之所粗明故略
 之(此条与己酉所见不同) …… (第 15b 页)
 乎理者也既养之气气即心也合乎理者也 又云
 设使吾心徒有是理而无气以配之将必寂守之为
 枯槁冥索之为空虚是则 告子
之治心而已矣设使
 吾身徒有是气而无理以配之又必至于驰骛为大
 卤莽为刚是则北宫黝孟施舍之养勇而已矣 …… (第 18b 页)
 行字属气有不慊于心即是不得于心即所谓气壹
 则动志也不说不合于义而以不慊于心代之者又
 因以起下文 告子
之外义耳然此处且未重在心只
 重义上 又此节自则馁矣以上虽有义内意然却
 是宾故行有不慊于心句重在不 …… (第 21a 页)
 求慊于心者必须行皆合义也 又曰则馁矣下过

 至我故曰 告子
未尝知义蒙引用夫心之慊否系于
 义之得失则义之非外昭昭矣此即注然则义岂在
 外哉一句意也单承行有不慊 …… (第 21b 页)
 以生浩然之气一句则气之充馁意自补在以其外
 之也下原是无漏也总之此节自则馁矣以上是言
 气之生必由于义自我故曰以下则言 告子
既不知 (第 21b 页)
 义则自不能养气矣 又我故曰三句是推究出
 子
不求气病根非辨义内外也  (第 22a 页)
告子
既不知义内
 则无论其不求于气也即使知求于气亦为黝舍之
 守气耳岂所语于浩然哉 吴因之 (第 22a 页)
告子
未尝知
 义此不重斥告子之非只重吾人当以 (第 22a 页)
告子
为鉴决
 不可以义为外而自懈其集义之功亦犹下节举宋
 人只重当戒宋人而自防其助长之害语意一样
必有事 …… (第 22a 页)
 得无以助之犹愈于舍其所事不知以为无益而
 又害之也云云 顾仲恭曰正忘助三项人俱是
 求于气而失之者若 告子
则深恐求气之动志而
 勿求之矣世人强把 (第 23b 页)
告子
扯入助长内有何相干

按此虽驳得是然余前说颇精 吴因之曰趋

 视而苗已槁言不待久也已在趋上见槁之速 (第 23b 页)


翼注曰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指养气言


 张彦陵曰不耘苗是忘也 析疑曰不耘苗亦是做
 过工夫的人非无苗也但不耘耳  告子
始也任
 心而不求气是不耘苗者也既也任心而卒归于
 任气则是助之长者也但此处只重在助长一边

非徒无 …… (第 24a 页)
 孟子之意不是欲人守其心乃是欲人求其理于心

 耳若守其心则即是 告子
之勿求于心矣
宰我子贡节 直解曰在宰我子贡兼不得德行在冉
 子闵子颜渊兼不得说辞惟孔子则言语德行都兼 …… (第 25b 页)
 兽意只是决言其必有与可离非道也一例 张彦
 陵曰只重在情上盖原情为性之所自出非因情以
 著性之本体而遂重性也 须知与 告子
篇不同
恻隐之心节 袁七泽曰如何说恻隐等是仁义礼智 (第 42a 页)
 庄之意
天下之言性也章总旨 翼注曰首节言理本自然次
 节言智不当凿末节言智不必凿 此章言智亦只
 是偏言之智 沈无回曰此章为 告子
之徒而发是
 论性非论智 (第 33b 页)
告子
言性凿之以杞柳凿之以湍水 …… (第 33b 页)
 智而至于运性中之作用岂不卓越岂不高朗故曰

 智亦大矣讲智大要根著性字来 附蒙引曰言性
 而但言其故又以利者为本此便是智如 告子
异端
 之说皆失之凿矣亦不必专就处事上说大抵智者
 言与行俱得其理不必泥禹之行水谓全不当提言
 性但 (第 35b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四书讲义困勉录卷三十四
          赠内阁学士陆陇其撰 告子


性犹𣏌柳也章总旨 李衷一曰据 (第 1a 页)
告子
以人性为仁
 义之说何尝以仁义为不可为也彼其意但谓非人
 性中本有必为之而后成耳 张彦陵曰孟子就他 …… (第 1a 页)
 句方可见人性本无仁义意且其言性亦即生之谓
 性也不可用降衷秉彝等语 𣏌柳杯棬蒙引亦说
 得未明然大概𣏌柳是一物而杯棬是两物 吴因
 之曰 告子
认性为气认仁义为理认性在有生之前
 认仁义在有生之后是把性与仁义分作两项看了
 故有以人性为仁义之说 (第 1b 页)
子能顺𣏌柳之性节 吴因之曰此段虽未言性善然

 谓之不可戕贼则性善亦隐然在言外矣 孟子辟
  告子
不说性如何善者盖孟子性善之论必 (第 2a 页)
告子

 素闻但他欲以自已议论破孟子之说故孟子只辟
 其说之非而性善不待言矣 翼注曰子能二句非
 两问之 (第 2a 页)
辞乃是言此岂能如彼必将如此也是决词

附四书脉曰子能二句本决辞却像商量言你还

 是顺其性而为之是逆其性而为之其待戕贼必矣
 勿于能上加岂字将上加必字 贡受轩曰 告子

 性原有何仁义如𣏌柳本无杯棬孟子言何不将他 …… (第 2a 页)
 善则父可使之慈子可使之孝为君者可使法尧为
 臣者可使法舜然后天地以位人极以立不然则相
 糜相刃弑父弑君无所不至而曰性本恶也奈之何
 哉 又曰 告子
𣏌柳食色生之谓性诸章是故意设 …… (第 3a 页)
 搏击节正在决字生议论也白之谓白章只辨得一
 生字白马白人两章只辨得一义外字
性犹湍水也章总旨 吴因之曰看 告子
立论处全要
 模想性无定体意看孟子辟他处全要模想性有定
 体意 …… (第 3b 页)
 为不善之人决无有不善之性

生之谓性章总旨 沈无回曰生之谓性 告子
亦未尝
 不是只是见得统儱了不能柝到人之所以异于禽
 兽者几希处故孟子以犬牛之性折之便无可解
生之谓 (第 4b 页)
性节 孟子以生之理为性则非徒人物之性
 不同也且人物之生先不同矣 告子
只以生为性则
 人物之生初无异也而人物之性亦不得谓有异矣

既以生为性则便不得复分人物此是一病非二 …… (第 4b 页)
 分又不同盖亦可互相发也
生之谓性也两节 翼注曰白之谓白是凡物之白者
 同谓之白则羽雪玉已该在内了孟子恐 告子
遁词
 故再问以实之 吴因之曰白羽及白雪白玉各二
 字连珠不必以上白字作称许看 直解曰 (第 5a 页)
告子

 言是徒泥其色之同而不思其质之异 第二节注
 凡有生者同是一性句即贴本节似不妨蒙引谓此 (第 5a 页)
 处不当照注贴似拘误录 管登之曰读 告子
篇当
 知生之谓性一句此 (第 5b 页)
告子
论性之宗旨也𣏌柳之喻
 本于此湍水之喻本于此食色仁内义外之论亦本
 于此未尝少变其说 玩后面 (第 5b 页)
告子
曰性无善无不
 善也集注曰此即生之谓性食色性也之意至或曰
 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集注曰此即湍水之说然 (第 5b 页)
 则 告子
此章虽是发明𣏌柳湍水二章之本旨然较 …… (第 5b 页)
 (十月十六改)
食色性也章总旨 吴因之曰此章是论仁义不是论
 性 愚意论仁义正所以论性
食色性也节  告子
之说虽屡变而生之谓性食色性
 也之说乃其宗旨未尝变者也无善无不善之说乃
 其定论终不变者也今乃曰仁内 (第 6a 页)
也非外也仁既在
 内则性为有善而食色不可谓性矣曰非也 告子
所 …… (第 6a 页)
 谓仁亦即指甘食悦色之类耳故其始以仁义为皆
 外此则乂以仁为在内盖前之所谓仁乃指吾儒所
 谓仁故以为在外此所谓仁乃 告子
所见为仁故以
 为在内则其前后之旨固一也朱子谓 (第 6b 页)
告子
得孟子
 说方略认仁为在内恐未是集注亦无此意 朱子
 谓 (第 6b 页)
告子
亦不以仁为性之所有但比义差在内耳亦
 恐未是盖谓之内则是指为性矣 仁者心之德爱 (第 6b 页)
 之理蒙引谓 告子
只说得心之爱德字理字都无了
 固是矣又其所谓爱者亦只是爱食色之爱与夫爱
 亲之爱耳若夫仁民爱物统体之 (第 7a 页)
爱又不在内矣
 果如 告子
之说则物则非性而物欲是性矣道心非
 性而人心是性矣 李毅侯曰 (第 7a 页)
告子
食色谓性即生
 之谓性之意其意谓食色是性何尝有仁义带来除
 是仁还在内若义却断然在外了看来仁内二字亦 …… (第 7a 页)
 心生于内食之所在宜甘色之所在宜悦故曰事物
 之宜由于外支离难解 按此即朱子略认仁为在
 内之说(癸卯十一月初八) 因之又曰 告子
言仁内义外是
 仁纵在内义终不在内也 按此即朱子略认仁为
 在内之说也不似 (第 7b 页)
告子
口气 朱子略认仁为在内
 亦不以仁为性之所有其说甚是余初不取似不是 (第 7b 页)
 姑识以俟再定(癸卯十一月初七) 四书镜曰 告子
意以凡
 出于中心所欲不因外而生者是之谓仁在内凡事
 宜在外而强我以从者是之谓义在外二句不拘食
 色 (第 8a 页)
亦不离食色 吴因之曰义本是心之制事之宜
  告子
遗却心之制只言事之宜且所谓宜又全据事
 物现成者言更不及处合其宜之意 沈无回曰义
 外亦不专以敬长言 …… (第 8a 页)
 对 四书镜曰且谓二句两乎字须实断义之非外

且谓长者义乎二句言我不必问义之内外而且

 问子以何者为义知何者之为义则其内外不待辨
 矣与白马四句毕竟是两层 问且谓长者二句
 子
何以不答也曰 (第 9b 页)
告子
意以为义虽长之者而不在
 长者然长之之心原起于外则义仍在外矣且谓二
 句固不必答矣 盖 (第 9b 页)
告子
亦是以长之者为义但究 (第 9b 页)
 其实则是认长者为义矣
吾弟则爱之节  告子
见孟子以长马长人之不同證
 义之非外因以长楚长长吾长證义之外 孟子白
 马四句先说长之之心在内故说长 (第 10a 页)
之者为义便见
 义之在内 告子
长楚长一段乃说长之之心在外则
 虽以长之者为义而义仍在外矣故人谓此章得力
 在长之者一句吾谓此句非得 …… (第 10a 页)
 非果得以夺伯兄之敬也敬非徒泛然改易以此见
 义在内此说得不是当改云特为其在宾位故暂移
 伯兄之敬以敬之方是  告子
之意是谓敬因人触
 发而非吾得主张季子之意则谓敬因人转移而非
 吾得主张略不同 …… (第 11b 页)
 认不同 两边所认既不同盖虽再说千百句亦终
 不明白此固难以吾说争之也故公都子只得因其
 所明以通之上章孟子之屈 告子
者亦如此也 孟 …… (第 13a 页)
 一言性之无定一言性之有定 吴淯世咏思评韩
 文公原性曰三品之说即孔子上智下愚性近习远
 之说上智是上品下愚是下品性近习远是中品又
 即兼 告子
内有性善有性不善可以为善可以为不
 善之说性善是上品性不善是下品可以为善可以 …… (第 14a 页)
 末句与字作断词看不必作疑词浅说得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节 乡为身死作一读不必如东阳

 许氏之说 四书脉曰乡为今为只就一人看 又
 曰失其本心言非无欲恶之本心乃是失其本心也

告子
上篇自鱼我所欲以上皆是言仁义为人

 所固有而人自失之自仁人心也章以下皆是言仁
 义之切于人而人不可 …… (第 36b 页)
 先立乎其大者能思之谓也夫耳目有用而无思故
 邪正兼收心则能思以制用故取舍不忒心不思则
 役于物犹耳目也何立之有故外思而言立非 告子
 
之强制则释氏之悟空 直解曰立本固可以应事
 而制外亦所以养中故必于淫声美色禁之使不接
 于耳目庶几外 (第 52b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四书讲义困勉录卷三十五
          赠内阁学士陆陇其撰 告子


礼与食孰重章总旨 此章与男女授受不亲章同一
 意 乐天斋翼注曰此章见理欲之辨当论其大分
 不当 …… (第 1a 页)
 可伐一战节是以是非论齐不可伐 又云曰一战
 曰遂有此是假设之词其不可之故下文始发明之
慎子勃然不悦节 翼注曰此则字单承不可边来
吾明 告子
节 张彦陵曰此节举先王建国之初制虽
 并天子说重在诸侯上 赛合注曰宗庙典籍典常
 法也籍册籍也诸侯祭 (第 21a 页)
 四书讲义困勉录卷三十六
          赠内阁学士陆陇其撰
尽心上

尽其心者章总旨 湖南讲曰 告子
篇论性又论心其
 言甚详俱各开说此尽心章则合心与性而约言之
 当是 (第 1a 页)
告子
篇总论 张彦陵曰此章全是以人合天
 之学 吴因之曰据通章语意尽心知性便是知天
 存心养性便是事天只把 (第 1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