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易類
春秋類
樂類
小學類
五經總義類
詩類
四書類
書類
孟子類
論語類
經解類
孝經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正史類
詔令奏議類
傳記類
雜史類
職官類
史鈔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雜家類
醫家類
術數類
譜錄類
法家類
道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律部類
毘曇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涅槃部類
法華部類
經集部類
大集部類
般若部類
本緣部類
阿含部類
洞真部
洞玄部
洞神部
正一部
太清部
續道藏
太玄部
太平部
清代道教文獻
也涖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战阵无勇非
孝也五者不遂灾及其身敢不敬乎
(曾子之告公明仪亦犹夫子之 告子 游也五者不/遂毁伤其身五者而遂亦毁伤其身则曾子奚取)
(之乎曰吾取其敬者而已祭而受福战而必克逊 (第 6a 页)
孝也五者不遂灾及其身敢不敬乎
(曾子之告公明仪亦犹夫子之 告子 游也五者不/遂毁伤其身五者而遂亦毁伤其身则曾子奚取)
(之乎曰吾取其敬者而已祭而受福战而必克逊 (第 6a 页)
(孝子之言何其厉也曰道曰仁曰智夫自以为无/过乎自以为无过则自以为无罪是非孝子之道)
(也微子比干箕子自以为无罪乎书曰今尔无指 告子 颠隮若之何其是亦三仁之罪也孝子之进)
(必有和气退必有巽色虽中道死不非其上不以/罪自说是孝子之行 (第 30a 页)
(也微子比干箕子自以为无罪乎书曰今尔无指 告子 颠隮若之何其是亦三仁之罪也孝子之进)
(必有和气退必有巽色虽中道死不非其上不以/罪自说是孝子之行 (第 30a 页)
之体不知其主宰原来不动又何容费动手脚也只是行所无事便是不动心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此四句是 告子
一生学问言者天下之义理 (第 14b 页)
告子 以为义理 …… (第 14b 页)
有主宰则不患不流行志至焉气次焉次舍也易之旅即次师左次周礼之掌次是也志之所至气即次于其所气亦无非理义矣 告子 病痛在不知求义理于心心既不知求于气何益故以可不可稍分别之其 …… (第 15a 页)
模仿迹象以求之正朱子所谓欲事事皆合于义也袭裘之袭羊质虎皮不相粘合事事合义一事不合则伎俩全露周章无措矣 告子 外义之病如此朱子言其冥然无觉悍然不顾此则世俗顽冥之徒孟子亦何庸与之辨哉故象山云读书讲求义理正是 (第 16b 页)
告子 外义工夫亦已深中其病而朱子谓其静坐澄心却是外义恐未必然也必有事焉正是存养工夫不出于敬伊川云有物始 …… (第 16b 页)
事事则昏暗仍属不敬程子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是一串工夫须用善看故又曰未有能致知而不在敬者 告子 义袭依仿义理迹象求之于外而中心枯槁与中庸衣锦尚絅相反不特 (第 18a 页)
告子 凡天下自为为人如杨墨淳于慎到之徒学术或异其致饰于外则同故曰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知者气之灵者也气而不灵 …… (第 18a 页)
故人为万物之灵也孟子破口道出善字 告子 只知性原于天合人物而言之所以更推不去先师蕺山曰古人言性皆主后天毕竟离气质无所谓性者生而浊则浊生而清则 (第 35a 页)
告子 以为义理 …… (第 14b 页)
有主宰则不患不流行志至焉气次焉次舍也易之旅即次师左次周礼之掌次是也志之所至气即次于其所气亦无非理义矣 告子 病痛在不知求义理于心心既不知求于气何益故以可不可稍分别之其 …… (第 15a 页)
模仿迹象以求之正朱子所谓欲事事皆合于义也袭裘之袭羊质虎皮不相粘合事事合义一事不合则伎俩全露周章无措矣 告子 外义之病如此朱子言其冥然无觉悍然不顾此则世俗顽冥之徒孟子亦何庸与之辨哉故象山云读书讲求义理正是 (第 16b 页)
告子 外义工夫亦已深中其病而朱子谓其静坐澄心却是外义恐未必然也必有事焉正是存养工夫不出于敬伊川云有物始 …… (第 16b 页)
事事则昏暗仍属不敬程子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是一串工夫须用善看故又曰未有能致知而不在敬者 告子 义袭依仿义理迹象求之于外而中心枯槁与中庸衣锦尚絅相反不特 (第 18a 页)
告子 凡天下自为为人如杨墨淳于慎到之徒学术或异其致饰于外则同故曰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知者气之灵者也气而不灵 …… (第 18a 页)
故人为万物之灵也孟子破口道出善字 告子 只知性原于天合人物而言之所以更推不去先师蕺山曰古人言性皆主后天毕竟离气质无所谓性者生而浊则浊生而清则 (第 35a 页)
事才惹些子便为已甚已甚之事但从些子变现出来不为已甚乃是中体
言不必信章
人只于言行上照管故必信必果是 告子 之义外也 …… (第 27a 页)
据三代之事言之后世之得天下者岂皆心服哉故得天下易而王天下难也
仲尼亟称于水章
舜之由仁义行原泉之水也 告子 之义外雨集之水 …… (第 30a 页)
行则非本然之德性也此处有诚伪之分君子之存正存此由仁义之本然不假于外顾集注之意以行仁义为君子存之之事恐 告子 之外义得窜入之矣只缘多分等级有圣人有君子有庶民将舜沟而出之君子之外所以其说之缭绕也行仁义者恁是安排得 …… (第 32b 页)
性犹杞柳也义犹杯棬也 告子 之意以为人生所有唯此知觉理则在于天地万物学者必当求天地万物之理使与我知觉为一而后为作圣之功故以杞柳喻 …… (第 55a 页)
之欲也以證之静是天性之真动是知觉之自然因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在人心推原其上一层以谓之性性反觉堕于渺茫矣 告子 不识天性之真明觉自然随感而通自有条理即谓之天理也先儒之不以理归于知觉者其实与 (第 55b 页)
告子 之说一也晦翁谓如荀子性恶之说有何交涉孟子言其比 …… (第 55b 页)
固有耳
生之谓性章
无气外之理生之谓性未尝不是然气自流行变化而变化之中有贞一而不变者是则所谓理也性也 告子 唯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者谓之性是以入于儱侗已开后世禅宗路径故孟子先喻白以验之而后以牛犬别白之盖天之生物 …… (第 56b 页)
侗之性言之未有不同人道于牛犬者也假使佛氏而承孟子之问必将曰犬之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之性也其诪张为幻又 告子 之罪人也
食色性也章
食色性也即是以阴阳五行化生者为性其所谓仁者亦不过煦煦之气不参善不善于其间其所谓 …… (第 57a 页)
方是天地万物之理 告子 以心之所有不过知觉而天高地下万物散殊不以吾之存亡为有无故必求之于外孟子以为有我而后有天地万物以我之心 (第 57b 页)
区别天地万物而为理苟此心之存则此理自明更不必沿门乞火也 告子 之言总是一意孟子辨之亦总是一意晦翁乃云 (第 57b 页)
告子 之词屡屈而屡变其说以求胜是尚不知 (第 57b 页)
告子 落处何以定其案哉他日象山死晦翁曰可惜死 (第 57b 页)
告子 象山谓心即理也正 (第 57b 页)
告
子
相反孟子之所以辨 (第 57b 页)
告子 者恰是此意而硬坐以 (第 58a 页)
告子 不亦冤乎后来学者胸无泾渭真不异矮人台下之笑也语类晦翁尝与金溪辨义外之说某谓事之合如此者虽是在外然于吾 (第 58a 页)
心以为合如此而行之便是内也且如人有性质鲁钝或一时见不到因他人说出来见得为是从而行之亦内也金溪以为此乃 告子 之见直须自得于己方是若以他人之说为义而行 …… (第 58a 页)
之是求之于外也遂于事当如此处亦不如此不知此乃 告子 之见耳愚按 (第 58b 页)
告子 义外是求义于外而行之金溪之言是也晦翁乃谓其必欲自得于己而在外者一切置之不问恐未必然 (第 58b 页)
告子 既已为理不在内势不得不求之于外不然则内外两无所主焉能自立其说哉程子性即理也之言截得清楚然极须理会单为 …… (第 58b 页)
家亦说不去也
公都子问性章
性无善无不善后世释氏不思善不思恶之说近之但释氏无善无恶以理为障更不复求与 告子 性无善恶复求理于外者为异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扬子善恶混之说近之可以为善为不善似与无善 (第 60a 页)
言不必信章
人只于言行上照管故必信必果是 告子 之义外也 …… (第 27a 页)
据三代之事言之后世之得天下者岂皆心服哉故得天下易而王天下难也
仲尼亟称于水章
舜之由仁义行原泉之水也 告子 之义外雨集之水 …… (第 30a 页)
行则非本然之德性也此处有诚伪之分君子之存正存此由仁义之本然不假于外顾集注之意以行仁义为君子存之之事恐 告子 之外义得窜入之矣只缘多分等级有圣人有君子有庶民将舜沟而出之君子之外所以其说之缭绕也行仁义者恁是安排得 …… (第 32b 页)
性犹杞柳也义犹杯棬也 告子 之意以为人生所有唯此知觉理则在于天地万物学者必当求天地万物之理使与我知觉为一而后为作圣之功故以杞柳喻 …… (第 55a 页)
之欲也以證之静是天性之真动是知觉之自然因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在人心推原其上一层以谓之性性反觉堕于渺茫矣 告子 不识天性之真明觉自然随感而通自有条理即谓之天理也先儒之不以理归于知觉者其实与 (第 55b 页)
告子 之说一也晦翁谓如荀子性恶之说有何交涉孟子言其比 …… (第 55b 页)
固有耳
生之谓性章
无气外之理生之谓性未尝不是然气自流行变化而变化之中有贞一而不变者是则所谓理也性也 告子 唯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者谓之性是以入于儱侗已开后世禅宗路径故孟子先喻白以验之而后以牛犬别白之盖天之生物 …… (第 56b 页)
侗之性言之未有不同人道于牛犬者也假使佛氏而承孟子之问必将曰犬之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之性也其诪张为幻又 告子 之罪人也
食色性也章
食色性也即是以阴阳五行化生者为性其所谓仁者亦不过煦煦之气不参善不善于其间其所谓 …… (第 57a 页)
方是天地万物之理 告子 以心之所有不过知觉而天高地下万物散殊不以吾之存亡为有无故必求之于外孟子以为有我而后有天地万物以我之心 (第 57b 页)
区别天地万物而为理苟此心之存则此理自明更不必沿门乞火也 告子 之言总是一意孟子辨之亦总是一意晦翁乃云 (第 57b 页)
告子 之词屡屈而屡变其说以求胜是尚不知 (第 57b 页)
告子 落处何以定其案哉他日象山死晦翁曰可惜死 (第 57b 页)
告子 象山谓心即理也正 (第 57b 页)
告
子
告子 者恰是此意而硬坐以 (第 58a 页)
告子 不亦冤乎后来学者胸无泾渭真不异矮人台下之笑也语类晦翁尝与金溪辨义外之说某谓事之合如此者虽是在外然于吾 (第 58a 页)
心以为合如此而行之便是内也且如人有性质鲁钝或一时见不到因他人说出来见得为是从而行之亦内也金溪以为此乃 告子 之见直须自得于己方是若以他人之说为义而行 …… (第 58a 页)
之是求之于外也遂于事当如此处亦不如此不知此乃 告子 之见耳愚按 (第 58b 页)
告子 义外是求义于外而行之金溪之言是也晦翁乃谓其必欲自得于己而在外者一切置之不问恐未必然 (第 58b 页)
告子 既已为理不在内势不得不求之于外不然则内外两无所主焉能自立其说哉程子性即理也之言截得清楚然极须理会单为 …… (第 58b 页)
家亦说不去也
公都子问性章
性无善无不善后世释氏不思善不思恶之说近之但释氏无善无恶以理为障更不复求与 告子 性无善恶复求理于外者为异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扬子善恶混之说近之可以为善为不善似与无善 (第 60a 页)
子张问仁而答以恭宽信敏惠终篇言帝王之道
有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而不及于恭
惠者何欤
夫子 告子 张或因其所不足故备言之盖能行五者则
心公理得而仁不远若泛言帝王之道则不必备言且
上文因论武王而及此其 (第 12a 页)
有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而不及于恭
惠者何欤
夫子 告子 张或因其所不足故备言之盖能行五者则
心公理得而仁不远若泛言帝王之道则不必备言且
上文因论武王而及此其 (第 12a 页)
常人之孝则悦于亲而已而舜之孝能使瞽瞍底豫而
天下之为父子者定此其为孝岂众人所能及哉谓之
大孝宜矣然孝者百行之原非特顺乎亲而已舜之德
为圣人是能不亏其行以辱其亲尊为天子富有四海
是能以天下养其亲上则宗庙享之是能推爱亲之心
以追崇乎其先下则子孙保之是能广爱亲之心以垂
裕乎其后不谓之大孝可乎观夫子以事君不忠涖官
不敬战陈无勇为非孝则所谓孝者岂其饮食供养父
母为哉
告子 曰性无善无不善也或曰性可以为善可以
为不善与孔子所谓性相近习相远惟上智与下
愚不移将无同欤
无 (第 9a 页)
不善者性也无善者非性也可以为善者性也而不
可以为善者非性也盖凡为不善者皆汨于气禀浊恶
而然非性之本然也 告子 不知性之本然又不知其混 (第 9a 页)
于气质但见人之所为有善有恶故以为皆出于性非
也孔子言性相近亦非言性本然但指其杂于气质者
言之故云相近如胡越之人生而同声嗜欲不异谓其
相近可也及其长也有累数译而不能相通者习使然
也然就其相近之中又有美恶一定而非习所能移者
上智下愚是也此皆性为气禀所拘而然故云气质之
性若 告子 则既不知性亦不识所谓气但暗想而臆度
之耳岂可以夫子之言性者例论哉 (第 9b 页)
告子 曰性犹杞柳也曰性犹湍水也曰生之谓性
曰食色性也曰性无善无不善也是固荀杨佛氏
苏胡言性之说矣而先儒或谓 (第 10a 页)
之近或谓之略相
似抑有说欤
告子 以善恶皆性之所无而生于习杨子以善恶皆性
之所有而成于修故云杨子善恶混之说佛氏以作用
为性如目之视耳之 (第 10a 页)
听手之执持足之趋走即所以为
性 告子 生之谓性指人之活动而能知觉运动者为性 …… (第 10a 页)
孟子道性善故言尽心知性存心养性也天下之
言性则故而已者以理言也夫子言性相近是固
以气言之也然 告子 杞柳湍水以喻食色无善无
不善之说孟子辞而辟之何欤至其言动心忍性
性也有命则又若以气质言之又何欤
(第 18a 页)
孟子道性善是固专主理言夫子性相近则固兼以气
言而孟子动心忍性性也有命未尝不兼气质之性若 告子 杞柳湍水之喻食色无善无不善之说则但知有
气而不复知有理此孟子所以辞而辟之也 (第 18a 页)
天下之为父子者定此其为孝岂众人所能及哉谓之
大孝宜矣然孝者百行之原非特顺乎亲而已舜之德
为圣人是能不亏其行以辱其亲尊为天子富有四海
是能以天下养其亲上则宗庙享之是能推爱亲之心
以追崇乎其先下则子孙保之是能广爱亲之心以垂
裕乎其后不谓之大孝可乎观夫子以事君不忠涖官
不敬战陈无勇为非孝则所谓孝者岂其饮食供养父
母为哉
告子 曰性无善无不善也或曰性可以为善可以
为不善与孔子所谓性相近习相远惟上智与下
愚不移将无同欤
无 (第 9a 页)
不善者性也无善者非性也可以为善者性也而不
可以为善者非性也盖凡为不善者皆汨于气禀浊恶
而然非性之本然也 告子 不知性之本然又不知其混 (第 9a 页)
于气质但见人之所为有善有恶故以为皆出于性非
也孔子言性相近亦非言性本然但指其杂于气质者
言之故云相近如胡越之人生而同声嗜欲不异谓其
相近可也及其长也有累数译而不能相通者习使然
也然就其相近之中又有美恶一定而非习所能移者
上智下愚是也此皆性为气禀所拘而然故云气质之
性若 告子 则既不知性亦不识所谓气但暗想而臆度
之耳岂可以夫子之言性者例论哉 (第 9b 页)
告子 曰性犹杞柳也曰性犹湍水也曰生之谓性
曰食色性也曰性无善无不善也是固荀杨佛氏
苏胡言性之说矣而先儒或谓 (第 10a 页)
之近或谓之略相
似抑有说欤
告子 以善恶皆性之所无而生于习杨子以善恶皆性
之所有而成于修故云杨子善恶混之说佛氏以作用
为性如目之视耳之 (第 10a 页)
听手之执持足之趋走即所以为
性 告子 生之谓性指人之活动而能知觉运动者为性 …… (第 10a 页)
孟子道性善故言尽心知性存心养性也天下之
言性则故而已者以理言也夫子言性相近是固
以气言之也然 告子 杞柳湍水以喻食色无善无
不善之说孟子辞而辟之何欤至其言动心忍性
性也有命则又若以气质言之又何欤
(第 18a 页)
孟子道性善是固专主理言夫子性相近则固兼以气
言而孟子动心忍性性也有命未尝不兼气质之性若 告子 杞柳湍水之喻食色无善无不善之说则但知有
气而不复知有理此孟子所以辞而辟之也 (第 18a 页)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
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
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
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
之且而与其从避人之士也岂若从避世之士哉耰而
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
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子路从而
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
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
以 告子 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
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 (第 69a 页)
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
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
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
之且而与其从避人之士也岂若从避世之士哉耰而
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
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子路从而
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
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
以 告子 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
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 (第 69a 页)
懿子僖子之子也昭公反自楚僖子以不能相礼为
病乃讲学之其将死也召其大夫属懿子于孔子使
事之而学礼焉懿子以孝为问答之以无违懿子不
复致疑者谓夫子教之以无违其父之命而学礼也
然圣人之意不止于是故以无违之旨告于樊迟使
之终其身不忘其亲也亦使学者知无违之旨非谓
惟父令之从也孟武伯懿子之子也彼以其父学于
圣人亦从而问孝焉武伯欲圉马于成成宰公孙宿
曰孟孙为成之病不圉马焉武伯怒袭成成有司使
武伯鞭之懿子之卒成人奔丧弗内即此观之武伯
贻忧于其亲可知矣推此二事则知 告子 游子夏者
无非中其事亲之失也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
回也不愚
颜子 (第 10b 页)
病乃讲学之其将死也召其大夫属懿子于孔子使
事之而学礼焉懿子以孝为问答之以无违懿子不
复致疑者谓夫子教之以无违其父之命而学礼也
然圣人之意不止于是故以无违之旨告于樊迟使
之终其身不忘其亲也亦使学者知无违之旨非谓
惟父令之从也孟武伯懿子之子也彼以其父学于
圣人亦从而问孝焉武伯欲圉马于成成宰公孙宿
曰孟孙为成之病不圉马焉武伯怒袭成成有司使
武伯鞭之懿子之卒成人奔丧弗内即此观之武伯
贻忧于其亲可知矣推此二事则知 告子 游子夏者
无非中其事亲之失也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
回也不愚
颜子 (第 10b 页)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
丈人曰四体不勤五榖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
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
日子路行以 告子 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 (第 26a 页)
丈人曰四体不勤五榖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
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
日子路行以 告子 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 (第 26a 页)
(叔仲皮死子柳妻虽是鲁钝妇人犹知为舅著齐衰而/首服缪绖衍是皮之弟子柳之叔见当时妇人好尚轻)
(细 告子 柳云汝妻何以著非礼之服子柳见时皆如此/亦以为然乃请于衍令其妻身著繐衰首服环绖衍又)
(答云昔者吾丧姑 (第 73b 页)
(细 告子 柳云汝妻何以著非礼之服子柳见时皆如此/亦以为然乃请于衍令其妻身著繐衰首服环绖衍又)
(答云昔者吾丧姑 (第 73b 页)
禽之受皆/非也 问孟子说齐鲁皆封百里而先生向说齐鲁始)
(封七百里者何耶朱子曰此等处皆难考云云见 告子 下篇 千乘乘去声下如字载音戴韣音独)季夏
六月以禘礼祀周公于大庙牲用白牡(殷尚白白牡殷/牲也 方 (第 26a 页)
(封七百里者何耶朱子曰此等处皆难考云云见 告子 下篇 千乘乘去声下如字载音戴韣音独)季夏
六月以禘礼祀周公于大庙牲用白牡(殷尚白白牡殷/牲也 方 (第 26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