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易類
春秋類
樂類
小學類
五經總義類
詩類
四書類
書類
孟子類
論語類
經解類
孝經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正史類
詔令奏議類
傳記類
雜史類
職官類
史鈔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雜家類
醫家類
術數類
譜錄類
法家類
道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律部類
毘曇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涅槃部類
法華部類
經集部類
大集部類
般若部類
本緣部類
阿含部類
洞真部
洞玄部
洞神部
正一部
太清部
續道藏
太玄部
太平部
清代道教文獻
 易至有成书乐行忧违伏想胸中已有成算固非晚
 学所得而轻议也(荅程回/)
子静尝言颜子悟道后于仲弓又曰易系决非夫子作
 又曰孟子无柰 告子
何陈正已录以示人先生申言
 曰正已也乖(杨道夫录/)
杨敬仲有易论林黄中有易解春秋解专主左氏或曰
  (第 9b 页)
 大风之行有所从而来喻贤愚之所行各由其性贤

 者在朝则用其善道不顺之人则行暗冥受性于天
 不可变也此言最害理审如此说则杨子善恶混之
 说也 告子
决诸东方则东流西方则西流之说也夫
 性本善岂有不顺之人所行冥暗而乃受性于天者
 乎大风有隧大风之起也 (第 43b 页)
 顾高二公顾端文宪成谓佛学三藏十二部五千四
 十八卷一言以蔽之曰无善无恶七佛偈了然矣故
 取要提纲力剖四字又以辩四字于 告子
易辩四字
 于佛氏难以告子之见性粗而佛氏之见性微也辩
 四字于佛氏易辩四字于阳明难在佛氏自立空宗
  …… (第 87a 页)
 心扼腕不能一日安者何但攒眉已乎高忠宪攀龙

 作方学渐性善绎序曰名性曰善自孟子始吾徵之
 孔子所成之性即所继之善也名善曰无自 告子

 吾无徵焉竺乾氏之说似之至王阳明始以心体为
 无善无恶心体即性也今海内反其说而复之古者
 挏城方 (第 89b 页)
曰吾说夏礼则合王天下有三重焉类
嗜秦人之炙无以异于嗜吾炙夫物则亦有然者也据
集注谓食色是性此 告子
所晓故以嗜食喻之则嗜食
在内与敬长在外正别此何足辨辨亦何足以服 (第 14b 页)
告子
且于夫物则亦有然者也句亦全无解说
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与嗜秦人之炙二句相反集
注曰即嗜炙之意固无理且 …… (第 14b 页)
主而心为宾仁内而心外则大乖
圣学非夫子书矣道心不主道犹之人心不主欲天下
无心与仁可迭为宾主且分内外者 告子
不敢言仁外
况心外乎仁根于心并无方所如意从心发别无位次 (第 25a 页)
 未有本源功夫纵使能之而无天理流行其间犹之
 稂莠既锄而嘉谷不生壅塞既疏而泉源不至此异
 氏之学所以异于吾儒而 告子
之不动心所以别于
 孟子也盖狂者于天理有见故嘐嘐进取而其行实
 未修狷者持守有力故有所不为而于本源未 …… (第 14b 页)
 重而已先儒言孟子得易之用此类是也

公孙丑篇

公孙丑问曰  又不如曾子之守约也
 孟子之不动心迥非诸子之伦而先称 告子
后述黝
 舍见不动心非难而得其正者为难至于引曾子之
 言然后为孔门之心法孟子之所以自得者已露其
 端 (第 43b 页)

曰敢问夫子之不动心  无暴其气
  告子
此两言者乃其为学之要欲人识取真心处也 …… (第 43b 页)
 志之所至气必随之而至如帅之所在三军必从凡
 人当持守其心不可使之妄动而亦当调和其气不
 可使之暴发本末相须初不相离 告子
之说未尽可 …… (第 44a 页)
 生者非行义于外而袭取者使其行义于外而不根

 于心则心必不慊足而气为之馁矣虽欲袭之不可
 袭也 告子
勿求于气者正谓义之在外由此观之义
 岂在外也哉故曰 (第 46a 页)
告子
未尝知义也盖不得于言勿
 求于心其弊必至于此  (第 46a 页)
告子
论人性无仁义故以
 义为外而于儒者之讲义行义皆以为区区务于外
 者则其视浩然之气亦此区区外饰之义之所 …… (第 46a 页)
 正申非义袭而取一句之意当其义袭而取便有不

 慊于心意思在内不必说是此事合义而他事有不
 合义也 非义袭而取之也此句错说已久大抵即
 以 告子
当义袭而取者夫 (第 46b 页)
告子
方外义而不事而又
 安肯义袭方不求于气而又安肯袭取夫气原情而
 论其非指 (第 46b 页)
告子
无疑也陆象山王馀姚又将义袭二
 字倒说作袭义谓掇拾剽掠义理于外者其以 (第 46b 页)
告子
 
外义当之者以此其借之以议朱学者亦以此故朱 (第 46b 页)
 陆当日互以 告子
相訾嗷也其文义颠倒之谬朱子
 已尝辨之然集注于此句语气亦未道破故学者虽
 知义袭非说 (第 47a 页)
告子
又须另说一种人症候若知此二
 字为 (第 47a 页)
告子
心疑之事而孟子解之则于本文是非字
 极明白而下所云外义者其心病即在此矣推是则
 陆子所摘 (第 47a 页)
告子
之非欲以移之朱子者其心所揣量
 无乃不幸而与告子同乎此节剖析毫芒不独告孟
 分界实后世儒禅之关朱陆之 …… (第 47a 页)
 必有事焉有事于集义养气也勿正心勿忘勿助长
 者勿取必于心之不动忘所有事而助之长也盖积
 累之功久而不息则自然之候应焉非人力所得参
 也 告子
之外义而不集义是无事欲速于心之不动
 是以益忘乎事之尽而助长于心者至其所以能先 (第 47b 页)
 我者以此 此节是承善养气来而总论不动心之
 学遥应夫子之不动心与 告子
之不动心两句字字
 俱对 (第 48a 页)
告子
说无事而忘固是告子正而助长亦是 (第 48a 页)

 子
若以助长为助气长则 (第 48a 页)
告子
是勿求于气者此病
 说他不著故集注又须于言外添补 平常以忠与
 助对谓是相反之病如一事当前不是悠悠蹉 (第 48a 页)
过则
 连忙急了此于他人身上或者有之如就 告子
说则
 其无事而忘处即其正而助之长处如后世之习禅
 定者必先空诸一切之说也孟子之时未有释氏而 (第 48a 页)
 庄列之学渐以披猖故其所辟 告子
之非无一言不
 刺中异说膏肓者 上文是非两字是辨明道理处
 因 (第 48b 页)
告子
意见之差故结之曰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
 此节必勿两字是指示功夫处因 (第 48b 页)
告子
功夫之误故
 下文又结之曰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无若宋人然  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宋人若知耘为益于苗而有 …… (第 48b 页)
 者说乃就以揠苗为有益者说 时说将正助与袭
 取作一意又将害字与直养无害字作一意皆微差
 袭取是以义袭取气乃 告子
之疑疾 (第 49a 页)
告子
身所犯 …… (第 49a 页)
 乃以外义而袭取夫心之不动者也直养无害承养
 气说则所害者气也害字与前文暴字相应泛论常
 人之不学无检者充其类则如黝舍之任气 告子

 勿求气抑皆暴害之伦矣而又害之是统论心学则
 所害者心也害字郤与后文生于其心害于政事害
 字相应 …… (第 49b 页)
 岂心之道也哉呜呼害天下者必始于先害其心心
 而至于枯槁寂灭虽欲无害不可得已故其流祸无
 穷如下文之所云曰 告子
之害甚于杨墨可也是以
 孟子之辞而辟之也比杨墨加详焉 …… (第 50b 页)
 而已矣又曰畏圣人之言而终之以不知言无以知
 人也孟子之学有得于此此所以能集义养气之由
 不动心之本也 观此则知言者知他人之言也然
 则 告子
所谓不得于言者亦是不得于他人之言也 (第 51b 页)
 虽然言之在己在人一而已矣孟子知言则必不为
 诐淫邪遁之言矣 告子
不知言必至自为诐淫邪遁
 之言矣然则生心害事之失固为知人之方亦何尝
 非省身之要乎
宰我子贡  是何 …… (第 52a 页)
 事得失之所以然则是兼数子之长而既圣矣孟子
 引孔子之言答之虽为既圣之问而发然学不厌而
 教不倦二者实为知言之要 告子
所以不知言者由
 其不得于古人之言则厌于探讨之功不得于今人
 之言则倦于答问之益也合前文曾子所闻自反 …… (第 52b 页)
 人遇其势不得不萃

孟子自言当大任而不动心而丑以孟贲赞之又



自以养勇明之则论勇者此章之大指也推本于


知言集义者非智仁无以成其勇也浩然之气行


而勇可知矣语其开端发机则必自知言始黝舍


勇也 告子
亦勇也而孟子所以独高诸子者知言


明理故也黝舍不足道 (第 55a 页)
告子
非自谓精于性命之


说者乎而其学之大指则以为言非心也气非心


也以言为非心故视吾学问思辨之汲汲者 (第 55a 页)
曰是


支离于言语之末而已矣以气为非心故视吾名


教纲常之惓惓者曰是激发于意气之粗而已矣


是故心有不明以心明之无所藉于言也心有不


定以心定之无所倚于气也此 告子
之心学也其


学之病终于心道之逆而始于穷理之差故孟子


就其两言以别轻重曰不得于心勿求于气可不 …… (第 55b 页)


告子
勿求于气之蔽由乎外义外义由乎不知义


至此然后究其所谓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可之


说也夫人禀天地之 …… (第 56a 页)
心声


昏明之验莫此为切如三军之有谋略号令足以


鼓舞万众而如一人之身夫然后而帅之职尽矣


告子
者上无谋略号令之先下无蚍蜉蚁子之 …… (第 56a 页)
百世


而百王不能遁其情所谓知言者也智之事也力


均而巧悬至同而中异彼皆圣也而差等若此况


告子
之迷惑没溺于异学而不出者其所就何


如哉此又孟子自附之意学者于其乱章不可以


为答问及之而不察也 …… (第 57a 页)
 得与春秋之褒贬相切
孟子曰天下之言性也章
 天下之言性也则故而已矣此两句是泛论天下之
 言性者如公都子所述 告子
以下三说之类是也盖
 见人心之善恶未有定主则谓之无善无不善见其
 因习而迁则谓之可为善可为不善见其气 …… (第 74a 页)
 者如何则可无疑于其事矣如是然后可以知其人
 知其人而心契神交于千载之上则友道莫尚于斯
 然此亦必古人自命者能之也 告子
(第 82a 页)
告子
曰性犹杞柳也章
 杞柳雕琢而成杯棬性不待雕琢而成仁义 (第 82a 页)
告子
曰性犹湍水也章
  (第 82a 页)
告子
以杞柳喻性闻孟子戕贼之辨故稍变前说而
 喻以湍水盖以湍水决东而东决西而西初未尝戕 …… (第 82a 页)
 贼夫水也然不悟水而须决已与戕贼杞柳相类而
 不得为顺其自然惟以就下喻之则不待人力之凿
 而滔滔汨汨行所无事是则可以喻性之善而名言
 得矣 告子
曰生之谓性章
  (第 82b 页)
告子
以杞柳湍水喻性而孟子皆折之故遂道其论
 性之本意生对死而言言人之生处即是性初无善 (第 82b 页)
 恶之分又可引而为善为恶皆是物也孟子未知其
 意以为生中有性抑生便是性故问之曰犹白之谓
 白与而 告子
曰然盖谓生即是性也又未知其意以
 为就生中有几等抑凡生者皆即生是性故又问之
 曰羽之白犹雪之白雪之白 (第 83a 页)
犹玉之白与而 告子

 曰然盖谓凡生者皆即生是性也然则人与犬牛无
 异生须无异性矣夫责犬牛以仁义则必不能如人
 无疑 (第 83a 页)
告子
之说至此其可通乎 生者气 (第 83a 页)
告子

 气为性孟子一问已得其意矣然使再问而于几等 …… (第 83a 页)
 夫天命之本降中之初也今皆混而一之则凡受气
 于天地之间者昏然同归不几于失其性者哉然前
 篇论不动心 告子
于心气两字极其分别与此异指
 何也盖心所以超然异于气者以其为性之郛郭也
  (第 83b 页)
告子
不知所谓本性则亦不知所谓本心其所以致
 分别者只谓静处是心动处是气譬之恶急流怒浪 …… (第 83b 页)
 悟以理气之分也再问只是穷难以得其初指尔 告子
曰食色  非内也
 食色者即上章所谓生也变生而言食色盖以人于
 食色有爱嗜之意焉将以證成仁内之说也其 …… (第 84b 页)
 而外之矣今而又曰仁内是其说之穷而遁也孟子

 舍而不折而直问何以为仁内义外也盖幸其既知
 仁之在内而使思夫义之何以在外庶几知仁义之
 非二物也 告子
以长长言义以白白喻长长明其貌
 为推先非根心之爱之比尔
曰异于白马之白也  故谓之外也
 白者 (第 85a 页)
告子
所谓色也彼白而我白之未必无喜悦之
 心焉即所谓食色性也今曰从其白于外又其说之
 穷而遁也孟子舍而不折 …… (第 85a 页)
 白白者使之反而思之盖又幸其知长长之为义而

 欲其知长之者之出于心也 告子
以为爱根心而不
 可强故秦人有异观长饰貌而可伪为故楚人有同
 视盖既已失其长之之心故其为说如此
曰耆 (第 85b 页)
秦人之炙  然则耆炙亦有外与
  告子
秦楚之论失理甚矣夫吾弟固当爱何至秦人
 之弟则不爱哉楚人之长固当长何至视之如吾长
 哉一则专而不咸一 (第 85b 页)
则混而无别是何足与言仁义

 哉孟子犹未遽绝之而但以耆炙之无异者使求长
 长之说 告子
虽忘其以白白之色为性不能以耆炙
 之食为非性也以是言之盖又幸其能推吾之长以
 及于楚而冀其知长之心之 …… (第 86a 页)
 长楚长之辨喻以吾之耆秦人之炙无以异于耆吾
 炙也而以思夫爱吾弟不爱秦人之弟之语秦人之
 炙可耆即秦人之弟亦可爱何至漠然不加喜戚于
 其心使 告子
反而求之则不独知其义之失而且有
 以觉其仁之未始外矣大抵圣贤辨论意不在伸吾 …… (第 86a 页)
 前章孟子所谓长之者敬也爱敬皆根于人心则其

 在内无疑矣 告子
之徒以长言义故季子设为乡人
 伯兄之问而谓心之所诚敬者伯兄外之所虚长者
 乡人则此长长之义果是在外而 …… (第 87a 页)
 以为敬可转移如此则敬亦是在外矣故公都子喻
 以饮食亦可转移然既以食色为性则不得谓之外
 也 孟子之答 告子
但曰长之者义乎而不明言敬 (第 87b 页)
 者爱敬生于人心原于天性万一 告子
不反诸心而
 并敬外之则难以救药矣故但使之自求其长之之
 心庶几有以得由中之敬而知义之非外也公都子 …… (第 88a 页)
 舍吾弟而活秦人者亦斯须之爱也安得曰外乎孟
 子之言其义精矣季子乃以敬之无定而并敬外之
 则真失其本心而不可救药矣孟子之不轻以语
 子
者盖虑此也然其所以为说仍袭 (第 88b 页)
告子
长楚人长
 亦长吾长之馀而公都子折之亦即孟子嗜秦人炙
 无异吾炙之指惟其不知敬为本心则其病弥痼而
  …… (第 88b 页)
 之非哉篇末所辨小体大体尤为列圣心传之要则
 其人之于道可知故在弟子中独得与乐克称子者
 意其最优与
公都子曰 告子
曰  然则彼皆非与
 前数章皆与 (第 89b 页)
告子
辨者故此所举论性三家亦以 (第 89b 页)

 子
为称 (第 89b 页)
告子
即后世释氏之说也其次则扬雄之
 说其三则韩愈之说也三者之中韩愈之说近是盖 …… (第 89b 页)
 身体次二章论爵贵次二章论学者工夫而以教学

 之成法终焉 告子
不知爱敬之出于心故谓性无仁
 义爱即所谓恻隐之心也敬即所谓恭敬之心也 (第 102b 页)

 子
因失爱敬而外仁义孟子则指爱敬以明仁义故
 必与 (第 102b 页)
告子
之辨明然后四端之说可得而申性善之
 论可得而定也四端既申性善既明则但言人心而
 性斯在矣然人莫能尽其 …… (第 102b 页)
 行如火之燎原其犹可扑灭哉道不成则异端曲学
 如荑稗之有秋将谁艺黍稷哉孟子之时纵横权诈
 之学方盛其贤者乃逃于杨墨之间若此章之 告子
 
则尤魁杰以自名其家者是皆其所深忧力挽而惧
 其不克胜故言此以勉学者卒章则欲其以圣人之
 教为准的而期 …… (第 103b 页)
 也自性命之学荒则先不知赋畀之为何物于是惑
 于气数之参差而疑聪明明威者之僭忒王仲淹所
 谓天人之意否而不交者此矣  告子
篇非才之罪
 也不能尽其才者也不授气质以权也此篇夭寿不
 贰修身以俟莫非命也顺受其正不授气数以权也 (第 112a 页)
怒曰郑人在此雠不远矣胜自厉剑子期之子平见之曰王孙何自厉也曰胜以直闻不
告女音汝庸为直乎将以杀尔父平以 告子
西子西不悛吴人伐慎白公败之请以战备献许之遂作乱
杀子西子期于朝)
又况传之所陈姑以见(形甸反)物各有止 (第 131b 页)
  曾子孔子弟子名参字子舆(南武城人)尽己之谓忠以实
之谓信(新安陈氏曰程伯子云发己自尽为忠循物无违谓信大学章句已采之集注乃采程叔

子之说勿斋程氏谓叔子之言为切○朱子曰忠是就心上说信是就事上说○尽己之心而无隐所谓
忠也以出乎内者言也以事之实而无违所谓信也以验乎外者言也然未有忠而不信未有信而不出
于忠者表里之谓也○发于心而自尽则为忠验于理而无违则为信忠是信之本信是忠之发○忠信
只是一事而相为内外始终本末有于己为忠见于物为信○问曾子忠信却于外面理会曰此是脩辞
立其诚之意曰莫是内面工夫已到曰内外只是一理事虽见于外而实在内
告子
义外便错了○陈氏
曰从内面发出无一毫不尽是忠发出外者皆以实是信)
传谓受之于师习谓熟
之于己曾子以此三 (第 16a 页)
本子做观洒扫应对之论与博学笃志之说可见惟高明而疏故必用敬惟依本做故
必用爱子夏之病乃子游之药若以色难 告子
游以敬告子夏则以水济水以火济火故圣人药各中其
病○问如何见子夏直义处曰观其言可者与之不可者拒之孟子亦 …… (第 19a 页)
而以色为难者色非可以强为也非其真有深爱存乎其心惟恐一毫拂其亲之意者安能使愉婉之状
貌见于颜面也哉其 告子
夏者所以𤼵其笃于爱亲之念也或曰敬与爱两事常相反也敬则病于严威
爱则病于柔顺今其告二子者如此得无举一 (第 19b 页)
  巫马姓期字孔子弟子名施(鲁人)司败揖而进之也相
助匿非曰党礼不取同姓而鲁与吴皆姬姓谓之吴

孟子者讳之使若宋女子姓者然(礼坊记取妻不取同姓以厚别也故
买妾不知其姓则卜之以此防民鲁春秋犹去夫人之姓曰吴其死曰孟子卒○厚斋冯氏曰古者男子
称氏辨其族也女子称姓厚其别也故制字姓从女百世而婚姻不通者周道也称孔子时孔子在陈盖
记于陈也○庆源辅氏曰妇人称姓周女曰姬宋女曰子齐女曰姜楚女曰芉是也○吴氏曰谓者何人
谓之春秋哀十二年书孟子卒不书葬疑谓之孟子者鲁人讳之而谓之吴孟子者当时讥诵之语也○
新安陈氏曰不称姬而冠之以吴终有不可掩者)


  巫马期以 告子
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孔子不可自谓讳君之恶又不可以取同姓为知礼 (第 48b 页)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子张才高意广而好(去声)为苟难(荀子曰君子行不贵苟难)故常过
中子夏笃信谨守而规模狭隘故常不及(双峰饶氏曰观答问
交一章及曾子称其堂堂可见子张才高意广观令尹子文陈文子之事可见其好为苟难观先传后倦

章可见子夏能笃信圣人之教而谨守之观可者与之不可者拒之之言可见其规模侠隘○朱子曰二
子合下资质是这模样子张常要将大话盖将去子夏便规模谨守看论语中所载子张说话及夫子告
子张处如多闻阙疑多见阙殆之类如子张自说我之大贤欤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欤人将拒我如
之何其拒人也此说话固是好只是他地位未说得这般话这是大贤以上圣人之事他便犯来盖去其
疏旷多如此孔子
告子
夏如云无为小人儒又云无欲速无晃小利如子夏自言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
之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之类可见二子晚年 (第 17a 页)
  丈人亦隐者蓧竹器分辨也五谷不分犹言不辨菽

麦尔(左传成公十八年晋栾书中行偃使程滑弑厉公使荀罃士鲂逆周子于京师而立之悼公周
也生十四年矣周子有兄无慧不能辨菽麦故不可立菽大豆也豆麦殊形易别故以为痴者之候不慧
盖世所谓曰痴)
责其不事农业而从师远游也植立之也芸
(上声)草也

  子路拱而立

  知其隐者敬之也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
告子
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食音嗣见贤遍反) (第 13a 页)
  贼害也残伤也害仁者凶暴淫虐灭绝天理故谓之
贼害义者颠倒错乱伤败彝伦故谓之残一夫言众
叛亲离不复(扶又反)以为君也书曰独夫纣盖四海归
之则为天子天下叛之则为独夫所以深警齐王垂
戒后世也(新安陈氏曰纣罪浮于桀故下文单说纣○朱子曰伤败彝伦只是小小伤败常理
如不以礼食不亲迎之类若是紾兄臂踰东家墙便是绝灭天理周书怠胜敬者灭即贼仁谓贼之意欲
胜义者凶即贼义谓残之意贼义是就一事上说贼仁是就心上说其实贼义便是贼那仁底但分而言
之则如此○贼仁是将三纲五常天秩之礼一齐坏了义随事制宜贼义只是于此一事不是更有他事

在○贼仁者无爱心而残忍之谓也贼义者无羞恶之心之谓也○问贼仁是害心之理贼义是见于所
行处伤其理曰以义为见于所行便是
告子
义外矣义在内不在外义所以度事亦是心度之然此果何
以别盖贼之罪重残之罪轻仁义皆是心仁是天理根本处贼仁则 (第 29a 页)
不能应而惧然则疑惧乃动心之目心因疑惧而动而疑惧非心
之所动也)


  曰若是则夫子过孟贲远矣曰是不难 告子
先我不动 (第 7b 页)
(贲音奔)

  孟贲勇士(贲齐人能生拔牛角秦武好多力士贲往归之) 告子
名不害孟贲
血气之勇丑盖借之以赞孟子不动心之难孟子言 (第 8a 页)
告子
未为知道乃能先我不动心则此亦未足为难
(朱子曰孟子是义精理明天下之物不足以动其心 (第 8a 页)
告子
之不动心是硬把定是粗法强制而能不
动非若孟子酬酢万变而不动也○南轩张氏曰孟子以集义为本 (第 8a 页)
告子
则以义为外故在孟子则心体
周流人欲不萌而物各止其所者也在 (第 8a 页)
告子
则心制其欲专固凝滞而能不动者也○庆源辅氏曰 (第 8a 页)
告子
外义未为知道然未四十时已能不动心其不动心又先于孟子以此观之则不动心未足为难可知也 (第 8a 页)
○新安陈氏曰 告子
强制其心而能不动孟子有定见有定力而自然心不动此处孟子亦姑借 (第 8b 页)
告子

浅说耳)


  曰不动心有道乎曰有

  程子曰心有主则能不动矣(新安陈氏曰有主二字包得阔下文黝 …… (第 8b 页)
  孟姓施𤼵语声舍名也会合战也舍自言其战虽不
胜亦无所惧若量敌虑胜而后进战则是无勇而畏
三军矣舍盖力战之士以无惧为主而不动心者也

(朱子曰量力虑胜是畏三军者此舍讥别人舍自云我则能无惧而已问施𤼵语声曰此古注说后面只
称舍可见问有何例可按曰如孟之反舟之侨尹公之他之类○庆源辅氏曰注云舍盖力战之士亦以
其言而知之也唯其心以无惧为主故不问其徒之众寡我之胜否遇敌则战也○新安陈氏曰黝舍皆
以心有主而能不动一则主于必胜一则主于无惧盖是粗猛之不动心孟子此处且敷演粗说○东阳
许氏曰黝舍不动心本又在
告子
之下公孙丑又以孟贲比孟子故孟子亦以勇士之类言之)

  孟施舍似曾子北宫黝似子夏夫二子之勇未知其孰 …… (第 10a 页)
  此言曾子之勇也子襄曾子弟子也夫子孔子也缩
直也檀弓曰古者冠缩缝今也衡缝又曰棺束缩二
衡三(衡与横同引二说證缩为直)惴恐惧之也往往而敌之也(朱子
曰仪礼礼记多有缩字每与衡字作对下文直养之说盖本于此乃一章大指所系不可失也○自反缩
与不缩所以不动只在方寸之间若仰不愧俯不怍看如何大利害皆不足以易之若有一毫不直则此
心便索然黝舍是不畏死而不动心
告子
是不认义理而不动心曾子是自反而缩而不动心○双峰饶
氏曰缩不缩指理言不惴吾往指气言理者气之主理直则气壮 …… (第 11b 页)
子曰浩然之气便是大勇以直养便
是自反而缩行有不慊于心则馁便是自反而不缩)


  曰敢问夫子之不动心与 告子
之不动心可得闻与告
子曰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不得于 (第 12b 页)
心勿求于气可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可夫志气之帅
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故曰持其志无暴其
(闻与之与平声夫志之夫音扶)

  此一节公孙丑之问孟子诵 告子
之言又断(丁乱反下同)
以已意而告之也 (第 13a 页)
告子
谓于言有所不达则当舍(上声)
置其言而不必反求其理于心于心有所不安则当
力制其心而不必更求其助于气此 (第 13a 页)
所以固守其心
而不动之速也(速谓年未四十○朱子曰 告子
之意以为言语之失当直求之于言而不 (第 13a 页)
足以动吾之心念虑之失当直求之于心而不必更求之于气盖其天资刚劲有过人者力能坚忍固执
以守其一偏之见所以学虽不正而能先孟子不动心也观其论性数章理屈词穷则屡变其说以取胜
终不能从容反覆审思明辨因其所言之失而反之于心以求至当之归此其不得于言而不求诸心之
验也○ 告子
只去守个心得定都不管外面是亦得不是亦得孟子之意谓是心有所失则见于言如肝
病见于目相似)
孟子既诵其言而 …… (第 13b 页)
之病则外有诐淫邪遁之失不得于言而每求诸心则其察理日益精矣孟子
所以知言养气以为不动心之本者用此道也而 告子
反之是徒见言之𤼵于外而不知其出于中不知
言便不知义所以外义也其害理深矣故断然以为不可于此可见 (第 14a 页)
告子
之不动心所以异于孟子而亦
岂能终不动哉)
然凡曰可者亦仅可而有所未尽之辞耳若
论其极则志固心之所之而为 …… (第 14a 页)
必曰敬守其志添入一敬字最有意盖孟子养气之功在集义而所以
集义者在敬敬义夹持方为成德之事或疑两言字不同 告子
不得于言已之言也孟子知言天下之言
也愚尝应之曰理一而已 (第 15a 页)
告子
于己之言且不能反求其理如何能于天下之言而求其理孟子于天下
之言能䆒极其理则于己之言可知也○新安陈氏曰 (第 15a 页)
下文知言养气其根已安于此 告子
不得于言即
不求其理于心是不知言也不得于心即不求其助于气是不养气也孟子 (第 15a 页)
告子
其不动心之名虽同而
其所以不动心之本则相反而全不同者在此)
…… (第 15a 页)
  公孙丑见孟子言志至而气次故问如此则专持其
志可矣又言无暴其气何也壹专一也蹶(姑卫反又音厥)
(音至)也趋走也孟子言志之所向专一则气固从之
然气之所在专一则志亦反为之动(庆源辅氏曰志者心之所之故
可言向气则做出来的便是不可以向言只得下在字下文云气专在是两在字相照应察理精矣)


人颠踬趋走则气专在是而反动其心焉所以既持
其志而又必无暴其气也程子曰志动气者什九气
动志者什一(程子曰 告子
不得于言勿求于心盖不知义在内也志帅气也持定其志无暴
乱其气两事也志专一则动气气专一则动志然志动气为多 …… (第 16a 页)
存矣○问养气次第功夫内外是交尽不可靠自己自守其志便谓无事气才不得其平志亦
不得其安故孟子以蹶趋形容之 告子
所谓不得于心勿求于气是未为全论程子所以言气动志者什
一正谓是尔曰然两者相夹著方始德不孤○双峰饶氏曰志 …… (第 17a 页)
  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恶平声)
公孙丑复(扶又反)问孟子之不动心所以异于 告子

此者有何所长而能然而孟子又详告之以其故也
知言者尽心知性于凡天下之言无不有以究极其
理而识其是非 (第 17b 页)
得失之所以然也(朱子曰知言便是穷理不先穷理见
得是非如何养得气须是道义一一审处得是其气方充大○孟子论浩然之气一段紧要全在知言上

所以大学许多工夫全在格物致知格物则能知言诚意则能养气○知言养气虽是两事其实相关正
如致知格物正心诚意之类若知言便见得是非邪正义理昭然此浩然之气自生○知是知得此理

便不理会故以义为外○云峰胡氏曰论语亦曰不知言无以知人但论语为初学而言故集注但曰
言之得失可以知人之邪 …… (第 18a 页)
疑而后惧○东阳许氏曰知言则
尽心知性万理洞然何所疑惑养气则动皆合义遇事即行何有畏怯二者既全何能动心)
告子
之学与此正相反其不动心殆亦冥然无觉悍然不
顾而已尔(问知言养气之说朱子曰孟子之不动心知言以开其前故无 …… (第 19a 页)
失之算判然于胸中而熊虎貔貅百万之众又皆望其旌旄听其金
鼓为之赴汤蹈火有死无二是以千里转战所向无前其视 告子
之不动心正犹勇夫悍卒初无制胜料
敌之谋又无蚍蜉蚁子之援徒恃其勇而挺身以赴敌也其不为人所擒者特幸而已 (第 19b 页)
告子
之学他虽无
所考證然以孟子此章之言反覆求之亦晓然可见矣先引 (第 19b 页)
告子
之言以张本于前后言己之所长以著
明于后今以其同者而比之则 (第 19b 页)
告子
所不得之言即孟子所知之言 (第 19b 页)
告子
所勿求之气即孟子所养之气
也以其异者而反之则 (第 19b 页)
告子
之所以失即孟子之所以得孟子之所以得即 (第 19b 页)
告子
之所以失也是其彼此
之相形前后之相应固有不待安排而不可移易者○庆源辅氏曰孟子能知人言之是非 (第 19b 页)
告子
乃自以
其言为外而不复考孟子善养其气 (第 19b 页)
告子
乃以气为末而不知求此所谓正相反也其不动心者不过 …… (第 19b 页)
以有
太极在里面作主所以他底常恁地浩然)


  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
矣我故曰 告子
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慊口簟反又口劫反)
集义犹言积善盖欲事事皆合于义也袭掩取也如
齐侯袭莒(音举)之 …… (第 24a 页)
有些子不合道理心下便不足○新安陈氏曰集义则浩然之气生
行有不合义而心不慊则此气馁可见义在内非由外矣)
告子
不知此理乃曰仁
内义外而不复(扶又反)以义为事则必不能集义以生
浩然之气矣上文不得于言勿求于心即外义 (第 25a 页)
之意
详见(形甸反) 告子
上篇(问配义与道是气助道义而行又曰集义所生是气又自集义 …… (第 25a 页)
而生朱子曰初下工夫时集义然后生浩然之气气已养成又却助他道义而行○ 告子
之病盖不知心
之慊处即是义之所安其不慊处即是不合于义故直以义为外而不求○ (第 25b 页)
告子
直是将义屏除去只就
心上理会因举陆子静云读书讲求义理正是 (第 25b 页)
告子
义外工夫渠曰不然如子静不读书不求义理只静
坐澄心却是 (第 25b 页)
告子
外义○双峰饶氏曰先说气配义与道后说集义而不及道者盖道是体义是用浩然
之气有体有用其体配道其用配义故曰 …… (第 25b 页)
长则从而拔之其逆天害物也甚
矣○养气一章在不动心不动心在勇勇在气气在集义勿忘勿助长又是那集义底节度若 告子
则更
不理会言之得失事之是非气之有平有不平只是硬制压那心使不动恰如说打硬修行一般○问此 …… (第 27b 页)
常直反说曰自反不直论害之正说曰不可作为以助其长又反说曰正之不得而妄有作为前后相应
学者当字字体认)
告子
不能集义而欲彊(上声)制其心则必
不能免于正助之病其于所谓浩然者盖不惟不善
养而又害之矣(庆源辅氏曰 …… (第 29a 页)
所害如此则日引月长而充塞天地之体沛然流行之用将不期然而然矣又曰所谓揠而反害之者正
告子
而言)

  何谓知言曰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
所离遁辞知其所穷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 …… (第 29b 页)
得失之所以然此所谓言之病者其然也所谓心之失者即所以然也特上文汎指天下之
言故兼是非得失而知之此则似指 告子
之言故专于其失者而知之也○新安倪氏曰集注既释蔽陷
离穷四者而下文则曰其心明乎正理而无蔽然后其言平正通 …… (第 31b 页)
端之害而言诐淫邪遁之言即异端之
言也其害或先政而后事或先事而后政但言无大无小无不有害不必拘先后也)
告子

不得于言而不肯求之于心至为义外之说则自不
免于四者之病其何以知天下之言而无所疑哉(新安 …… (第 32a 页)
陈氏曰集注于养气知言两节皆解上 告子
身上以终前不得于言至勿求于心不可之说)程子
曰心通乎道然后能辨是非如持权衡以较(音教)轻重
孟子所谓 …… (第 32b 页)
以只说知言 告子
以义为外所以只取必于口全不反求诸心如把柳之说孟子辟之则又移为湍水之
说第一说用不得又换第二说是之谓遁 …… (第 33a 页)
言养气之既圣孟
子遂极言夫子之圣之盛要之夫子之圣不假乎养气知言孟子之养气知言乃学而至圣者也前则深
告子
辟异端也后则推尊孔子承圣道也前后之言若不相贯而实相贯学者味之) (第 39b 页)
  道言也性者人所禀于天以生之理也浑(上声)然至善

未尝有恶人与尧舜初无少异但众人汩(音骨)于私欲
而失之尧舜则无私欲之蔽而能充其性尔(新安陈氏曰四
端章虽言性情之理而性字未说出性字始见于此而详见
告子
尽心篇充其性即扩而充之之充)
孟子与世子言每道性善而必称尧舜以实之欲其
知仁义不假外求圣人可学而至 …… (第 1b 页)
谓道正是从源头说性之本善但不露出
一善字性善之论自孟子始发之集注释性者人禀于天以生之理也此一句便辟倒 告子
所谓生之谓 …… (第 3a 页)
  绝犹截也书商书说(音悦)命篇瞑眩愦(古对反)乱言滕国
虽小犹足为治(去声)但恐安于卑近不能自克则不足
以去(上声)恶而为善也(朱子曰滕小不过如今一乡孟子只说可为善国终不成以告
齐梁之君者告之○人要为圣贤须是猛起如服瞑眩之药以除深痼之疾直是不可悠悠○蔡氏曰方
言云饮药而毒海岱之间谓之瞑眩○勉齐黄氏曰历引三人之言所以释滕文之疑终以药瞑眩所以

厉其志○双峰饶氏曰前面文公再去见孟子时是疑其资禀凡下不可以为尧舜故孟子以成覸以下
三说答之末后孟子恐文公又自疑其土地狭小故以瞑眩之说告之文公后来也能问丧礼问经界亦
足见其有为处)
○愚按孟子之言性善始见(形甸反)于此而详
具于 告子
之篇然默识(如字)而旁通之则七篇之中无
非此理其所以扩前圣之未发而有功于圣人之门
程子之言信矣(西山 (第 6a 页)
  宋实不能行王政后果为齐所灭王偃走死○尹氏
曰为国者能自治而得民心则天下皆将归往之恨

其征伐之不早也尚何彊国之足畏哉苟不自治而
以彊弱之势言之是可畏而已矣(庆源辅氏曰尹氏说尽后世为国而
不自彊但以彊大为畏者之病诚能反是道而求之于己则知仁者之果无敌而帝王之道是诚在我而
已○问赵氏注修德无小暴慢无彊晁补之曰修德无小能修德则小可大暴慢无彊遇修德则彊必弱)


  ○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 告子

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
傅诸曰使齐人傅之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
挞而求其 …… (第 17b 页)
义理之如何如 告子
许行陈仲子之徒皆是也况如匡章者既称仲子为廉而倾向之矣此固以道自任
者之所忧也孟子乌得不排之哉又曰仲子 (第 38b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孟子集注大全卷十一

   告子
章句上

  凡二十章(勿轩熊氏曰首章至六章言性七章至十九章言心末章言学)

   (第 1a 页)
告子
曰性犹杞柳也义犹杯棬也以人性为仁义犹以
杞柳为杯棬(杯音杯棬丘圆反)

  性者人生所禀之天理也杞柳 (第 1a 页)
(居旅反)柳杯棬屈木
所为若卮匜(音移)之属(朱子曰杯棬似今棬杉台子杞柳恐是今做合箱底柳北人以

此为箭谓之柳箭即蒲柳也)
告子
言人性本无仁义必待矫揉(人九
反)
而后成如荀子性恶之说也(荀子性恶篇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朱
子曰
(第 1b 页)
告子
只是认气为性见得性有不善须拗他方善○新安陈氏曰义犹杯棬也义上脱一仁字○鲁
斋王氏曰朱子释性字指性之全 (第 1b 页)
体而言不是解 告子
所言之性)

  孟子曰子能顺杞柳之性而以为杯棬乎将戕贼杞柳
而后以为杯棬也如将戕贼杞柳而以为杯棬则 …… (第 1b 页)
  言如此则天下之人皆以仁义为害性而不肯为是
因子之言而为仁义之祸也(朱子曰杞柳必矫揉而后为杯棬性非矫揉而
为仁义孟子辨
告子
数处皆是辨倒著 (第 2a 页)
告子
便休不曾说尽道理○南轩张氏曰人之为仁义乃其性之
本然自亲亲而推之至于仁不可胜用自长长而推之至于义不可 (第 2a 页)
胜用皆顺其所素有而非外之也若
违乎仁义则为失其性矣而 告子
乃以人性为仁义则是性别为一物以人为矫揉而为仁义其失岂不
甚乎○庆源辅氏曰不言戕贼人之性而言戕贼人者人 (第 2a 页)
之所以为人者性也○西山真氏曰 告子
之说
盖谓人性本无仁义必用力而强为若杞柳本非杯棬必矫揉而后就也何其昧于理邪夫仁义即性也 (第 2a 页)
告子
乃曰以人性为仁义如此则性自性仁义自仁义也其可乎夫以杞柳为杯棬必斩伐之屈折之乃 …… (第 2a 页)
克有成若人之为仁义乃性之所固有孩提皆知爱亲即所谓仁及长皆知敬兄即所谓义何勉强矫揉
之有使 告子
之言行世之人必曰仁义乃戕贼人之物将畏惮而不肯为是率天下而害仁义其祸将不
可胜计此孟子所以不可不辨也○ …… (第 2b 页)
峰饶氏曰性者人所禀之天理天理即是仁义顺此性行之无非
自然元无矫揉集注解性字是朱子指性之本体而言不是解 告子
所言之性祸仁义与杨墨充塞仁义
相似)


  ○ (第 2b 页)
告子
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
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湍他端反) (第 2b 页)
  湍波流潆(音萤)回之貌也 告子
因前说而小变之(庆源辅氏
(第 3a 页)
告子
本以气为性此说亦然故曰因前说但前说以性为恶必矫揉而后可为善而此说则以性为本
无善恶但可以为善可以为恶 (第 3a 页)
耳此其为小变也)近于扬子善恶混之说(扬子
脩身篇人之性也善恶混脩其善则为善人脩其恶则为恶人气也者所适善恶之马欤○朱子曰
告子
以善恶皆性之所无而生于习扬子以善恶皆性之所有而成于脩亦有小异故曰近)

  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 …… (第 3a 页)
  搏击也跃跳也颡额也水之过额在山皆不就下也
然其本性未尝不就下但为搏击所使而逆其性耳
(谢氏曰如水之就下搏击之非不可上但非水之性)○此章言性本善故顺之

而无不善本无恶故反之而后为恶(新安陈氏曰反之犹云逆之与
张子所谓善反之不同彼乃复之之谓)
非本无定体而可以无所不为
(南轩张氏曰伊川先生云荀子之言性杞柳之论也扬子之言性湍水之论也盖荀子谓人之性也
以仁义为伪而扬子则谓人之性善恶混脩其善则为善人脩其恶则为恶人故也
告子
不识大本故始
譬性为杞柳谓以人性为仁义今复譬性为湍水谓无分于善不善夫无分于善不善则性果为何物耶
论真 …… (第 4a 页)
所为而非此性本然之定体矣贯二先生之说而一之于本字定体字皆能著眼则
朱子释孟子之深意可见矣○东阳许氏曰 告子
谓性本无善恶但可以为善可以为恶在所引者如何
尔故以水无分东西为喻孟子亦就其水以喻之谓性之必善譬犹水之 (第 4b 页)
必下 告子
所谓决之者人为之
也非其自然之性也若人欲拂水之性甚至可使逆行况东西乎人之为善顺其本性也水之就下顺其 …… (第 4b 页)
  ○ 告子
曰生之谓性

  生指人物之所以知觉运动者而言(朱子曰生之为性只是就气上
说得盖谓人也有许多知觉运动
(第 5a 页)
物也有许多知觉运动人物只一般却不知人所以异于物者以其得
正气故全得许多道理如物则气昏而理亦昏了○生之谓气生之理之谓性○问气出于天否曰性与
气皆出于天性只是理气则已属于形象性之善固人所同气便有不齐处○物也有这性只是禀得来
偏了这性便也随气转了○庆源辅氏曰人物之生则有知觉能运动死则无知觉不能运动也○双峰
饶氏曰生活也其所以能知觉运动为是个活底物事有生之初禀得天地之生气所以有这活底在里
告子
是见得这气不曾见得这理盖精神魂魄之所以能知觉运动者属乎气其所得于天以为仁义 …… (第 5a 页)
礼智之性者则属乎理 告子
认气为性故云生之谓性问知觉运动何分曰总言之都是精神分言之则
知觉属心运动属身)
(第 5b 页)
告子
论性前后四章语虽不同然其大指
不外乎此(问子以 (第 5b 页)
告子
论性数章皆本乎生之谓性之一言何也朱子曰 (第 5b 页)
告子
不知性之为理
乃即人之身而指其能知觉运动者以当之所谓生者是也始而见其但能知觉运动非教不成故有杞
柳之 …… (第 5b 页)
至于孟子折之则其说又穷而终不
悟其非也其以食色为言盖犹生之云尔而公都子之所引又湍水之馀论也以是考之凡 告子
之论性
不外乎生之一字明矣然 (第 5b 页)
告子
固指气质而言欤 (第 5b 页)
告子
所谓性固不离乎气质然未尝知其为气质 …… (第 5b 页)
  孟子曰生之谓性也犹白之谓白与曰然白羽之白也
犹白雪之白白雪之白犹白玉之白与曰然(与平声下同)
白之谓白犹言凡物之白者同谓之白更无差(初加楚宜
二反)
(必则反)也白羽以下(新安陈氏曰白羽至轻之白与白雪不坚之白白玉坚润
之白质本不同)
孟子再问而 告子
曰然则是谓凡有生者同 …… (第 6a 页)
  然则犬之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之性与

  孟子又言若果如此则犬牛与人皆有知觉皆能运
动其性皆无以异矣于是 告子
自知其说之非而不
能对也(朱子曰犬牛人之形气既具而有知觉能运动者生也有生虽同然形气既异则其生而
有得
(第 6b 页)
乎天之理亦异盖在人则得其全而无有不善在物则有所蔽而不得其全是乃所谓性也今 告子
曰生之谓性如白之谓白而凡白无异白焉则是指形气之生者以为性而谓人物之所得于天者亦无
不同矣故孟子以此诘 (第 6b 页)
之而 告子
理屈词穷不能复对也○勉斋黄氏 (第 6b 页)
告子
既不知性与气之分而直 …… (第 6b 页)
于理亦偏则人与物又不能不异矣理同而气异是从人物有生之初说气同而理
异是从人物有生之后说朱子之说精矣)
告子
不知性之为理而以所谓
气者当之是以杞柳湍水之喻食色无善无不善之 …… (第 7b 页)
而所赋之理固亦
有异所以孟子分别犬之性牛之性人之性有不同者而未尝言犬之气牛之气人之气不同也○此章
告子
迷缪之本根孟子开示之要切盖知觉运动者形气之所为仁义礼智者天命之所赋学者于此 …… (第 8a 页)
所禀虽殊而其所以为知
觉运动者反无甚异以理而言则其本虽同而人之有是四端所以为至灵至贵者非庶物之可拟矣
之学不足以知此但见其蠢然之生即以为性而又谓凡得此者无有不同则是不惟不知性亦不知
气不惟观于外者乱于人 …… (第 8b 页)
  ○ 告子
曰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 (第 9a 页)
告子
以人之知觉运动者为性故言人之甘食悦色
者即其性故仁爱之心生于内而事物之宜由乎外
学者但当用力于仁而不 (第 9a 页)
必求合于义也(朱子曰 告子
先云仁
义犹杯棬其意本皆以仁义为外皆不出于本性既得孟子说方略认仁为在内亦不以仁为性之所有
但比义差在 (第 9a 页)
内耳○ 告子
以主于爱者为仁故曰内以其制是非者为义故曰外○南轩张氏曰食色固
出于性然莫不有则焉 (第 9a 页)
告子
举物而遗其则其说行天理不行而人欲莫遏矣○庆源辅氏曰人之甘食
者知其食之美而甘之也悦色者知其色之美而悦 (第 9a 页)
之也知即知觉也甘与悦即运动也○双峰饶氏曰 告子
虽知以仁为内而不知爱是情仁是性爱不便是仁爱之理是仁今便指爱为仁已是不识性了如
义则是心之制事之宜事之 (第 9b 页)
宜者虽在彼而其所以裁制而得其宜者全自在我若非我有个义如何处
得物 告子
认以为外可谓全无见识矣观 (第 9b 页)
告子
前面数章之意则谓性中仁义都无到这里又却有仁而
无义皆是遁辞○云峰胡氏曰 (第 9b 页)
告子
所谓仁内义外者皆自食色说来以食色为性言性既粗故言仁义
亦粗甘食悦色是自家心里爱那食色爱便属仁便是仁爱 …… (第 9b 页)
  曰耆秦人之炙无以异于耆吾炙夫物则亦有然者也
然则耆炙亦有外与(耆与嗜同夫音扶)

  言长之耆之皆出于心也林氏曰 告子
以食色为性
故因其所明者而通之(南轩张氏曰长则同而待吾之长与待楚人之长固有间
矣其分之殊即所谓义也观
(第 11a 页)
其义外之说固为不知义矣不知义则其所谓仁内者亦乌知仁之所以为
仁哉○庆源辅氏曰炙在外而耆之者在我长在外而长之者在我初无异也 告子
所明者食色故取譬 (第 11a 页)
于耆炙因其所明通其所蔽亦纳约自牖之意也)○自篇首至此四章 告子
之辨屡屈而屡变其说以求胜䘚不闻其能自反而
有所疑也此正其所谓不得于言勿求于心者所以
䘚于卤(音鲁) (第 11b 页)
(莫补莫厚母党三反)而不得其正也(云峰胡氏曰夫子尝曰义
以方外夫义所以裁制其在外者而非在外也
告子
义外之说孟子所以深辟之)

  ○孟季子问公都子曰何以谓义内也

  孟季子疑孟仲子之弟也盖闻孟子之 …… (第 11b 页)
  此亦上章耆炙之义(云峰胡氏曰集注以为此亦耆炙之义者炙在外而耆之在乎
心水与汤在外而斟酌其可饮不可饮在乎心然则事物之宜在乎外而所以斟酌事物之宜则在乎心
也)
○范氏曰二章问荅大指略同皆反覆譬喻以晓
当世使明仁义之在内则知人之性善而皆可以为
尧舜矣(庆源辅氏曰若以义为外则便于性之本体偏枯了安能知人性之本善既不知人性之

本善则岂能知人皆可以为尧舜哉○潜室陈氏曰礼敬之义在外如叔父如弟如乡人皆指外而言故
告子
以义为外然敬之所施虽在外而所以行吾敬处却在内如当敬叔父时则敬叔父当敬弟时则敬
弟当敬乡人则敬乡人所以 …… (第 13b 页)
注于此又提挈纲领以示人仁义性也
尧舜性与人同但能尽其性耳人惟性善故皆可以为尧舜也)


  ○公都子曰 告子
曰性无善无不善也

  此亦生之谓性食色性也之意(新安陈氏曰只认能知觉运动甘食悦色
者即为性而任意为 ……
(第 13b 页)
  乃若发语辞(庆源辅氏曰先儒皆训若为顺言顺其本然之情则无不善恐不必如此说盖
情自善不待顺之而善也且此乃若正与下文若夫字相对故断以为发语辞)
情者性之动

也人之情本但可以为善而不可以为恶则性之本
善可知矣(朱子曰性不可说情却可说所以 告子
问性孟子却荅他情盖谓情可为善则性无
有不善所谓四端者皆情也仁是性恻隐是情也恻隐是仁发出来的端芽如一个 …… (第 15b 页)
然于 告子
生之谓性之辨亦既微发其端矣但 (第 21b 页)
告子
辞穷无复问辨故亦不得而尽其辞焉至周子出始
复推明太极阴阳五行之说以明人物之生其性则同而气质之所从来其 …… (第 21b 页)
质上说则情或有不善不可无省察之功才或有不善不
可无矫揉之功集注此矫揉二字与此篇首章所谓矫揉不同首章是 告子
之说以本然之性必待矫揉
而后可以为善此则先儒之说以气质之性必加矫揉而后可变其不善二者正相反也)
(第 23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孟子集注大全卷十二

   告子
章句下

  凡十六章

  任人有问屋庐子曰礼与食孰重曰礼重(任平声)

  任国名(赵氏曰任薛同 …… (第 1a 页)
  是时鲁盖欲使慎子伐齐取南阳也故孟子言就使
慎子善战有功如此且犹不可(新安陈氏曰就使侥倖克敌己骄敌怒祸
方深耳况未必能且不免败乎)


  慎子勃然不悦曰此则滑釐所不识也(滑音骨)

  滑釐慎子名

  曰吾明 告子
天子之地方千里不千里不足以待诸侯
诸侯之地方百里不百里不足以守宗庙之典籍
待诸侯谓待其朝(音潮)觐聘 (第 22b 页)
形色学未至于圣人则于性分道理未免亏欠才于性分有
亏欠即是空具此形色不能充践满足也○问孟子曰形色天性也 告子
曰食色性也二者之分如何曰
形色为性是引气入道理中来食色为性是逐道理出形气外去霄壤之分○新安陈氏曰程子 (第 54b 页)

氏曰率性不要作工夫看人率循其人之性物率循其物之性此即人物各各当行道理故谓之道○西
山真氏曰朱子于 告子
生之谓性章深言人物之异而于此章乃兼人物而言生之谓性以气言者也天
命之谓性以理言者也以气言之则人物所禀 (第 73a 页)
在人在物虽有气禀之异而
其理则未尝不同此吾之性所以纯粹至善而非若
荀扬韩子之所云也(荀子论性详见孟子 告子
篇集注○朱子曰论万物之一原则
理同而气异○北溪陈氏曰性与命本非二物在天谓之命在人谓之性又曰性命只是一 (第 6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