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易類
春秋類
樂類
小學類
五經總義類
詩類
四書類
書類
孟子類
論語類
經解類
孝經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正史類
詔令奏議類
傳記類
雜史類
職官類
史鈔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雜家類
醫家類
術數類
譜錄類
法家類
道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律部類
毘曇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涅槃部類
法華部類
經集部類
大集部類
般若部類
本緣部類
阿含部類
洞真部
洞玄部
洞神部
正一部
太清部
續道藏
太玄部
太平部
清代道教文獻
注不训而以致养体之按后篇自暴章集注曰害也无暴其气即下文以直养而无害之意也王
文宪曰此节论告子及论志气 告子 是死底不动心孟子是活㡳不动心)程子曰志动气者
什九(伯子之说也上文一条下文二条皆是孟子虽对言气动志程 …… (第 2b 页)
其不知义理之所在何以能事皆合义此等工夫循环并进)
知言者尽心知性(知言是知道之效不曰知道而曰知言盖因 告子 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之
失而反之也尽心知性集注是自知言之本说来则凡天下之言其得失是非毫釐疑似之间无不有以 (第 3a 页)
照之
而天下之事无可疑者矣) 告子 之学(王文宪曰孟子是自然不疑不惧 (第 3a 页)
告子 是硬要不疑不惧)敢
问何谓浩然之气(公孙丑兼问孟子与 (第 3a 页)
告子 不动心之异孟子言 (第 3a 页)
告子 之失而丑又专问孟
子不动心之法孟子即以知言养气告之丑当首问知言而乃首问养气虽因论气而遽及亦是丑之学未 (第 3a 页)
文宪曰此节论告子及论志气 告子 是死底不动心孟子是活㡳不动心)程子曰志动气者
什九(伯子之说也上文一条下文二条皆是孟子虽对言气动志程 …… (第 2b 页)
其不知义理之所在何以能事皆合义此等工夫循环并进)
知言者尽心知性(知言是知道之效不曰知道而曰知言盖因 告子 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之
失而反之也尽心知性集注是自知言之本说来则凡天下之言其得失是非毫釐疑似之间无不有以 (第 3a 页)
照之
而天下之事无可疑者矣) 告子 之学(王文宪曰孟子是自然不疑不惧 (第 3a 页)
告子 是硬要不疑不惧)敢
问何谓浩然之气(公孙丑兼问孟子与 (第 3a 页)
告子 不动心之异孟子言 (第 3a 页)
告子 之失而丑又专问孟
子不动心之法孟子即以知言养气告之丑当首问知言而乃首问养气虽因论气而遽及亦是丑之学未 (第 3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孟子集注考證卷六
元 金履祥 撰
告子 上
(第 1a 页)
告子(赵氏注名不害兼儒墨之学) 义犹杯棬也(以下文例之上当有仁字)杞柳柜
柳(此据赵注语录又谓之蒲柳尔雅曰援柜柳杨蒲柳郛注柜柳皮可煮 (第 1a 页)
作饮蒲柳可为箭尔雅又曰杞枸
檵注今枸杞也三者未知孰是当以语录蒲柳为正盖可棬而为器者今南方多棬杉)如荀子性
恶之说(荀子性恶篇曰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故枸木必将待檃括烝矫然后直钝金必将待砻厉然
后利今人之性恶故将待师法然后正得礼义然后治他如劝学篇亦多言矫揉之意又庄子书亦有黥汝以
仁义之说如马蹄等篇亦多以礼义为害性之具是所谓率天下而祸仁义也○黄文肃谓 告子
诸问孟子但
折之无言而欠于断语履祥就其杞柳而断之曰杞柳柔韧有可为杯棬之性故揉之可为杯棬人心本善有
为 …… (第 1b 页)
篇(入要略一之五)近于杨子善恶混之说(杨子修身篇曰人之性也善恶混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
则为恶人今按 告子 之意谓性无善恶而在所引杨子则谓性杂善恶而在所修故集注谓
近于杨子之说盖 (第 1b 页)
告子 之说又虚于杨子也)其势则然也(孟子宜曰人之可使为不善是岂人
也性哉其气与习则然也)生之谓性(此句程子 (第 1b 页)
亦引之而意不同 告子 生之谓性是指其活动知觉 …… (第 1b 页)
可谓之性既生则属我方可谓之性张子所谓合虚与气有
性之名文公所谓性字从生从心是也其实生之谓气生之理谓性 告子 指气谓性孟子以犬牛之性犹人之
性折之无语矣然不明作断辞岂欲其自思耶而 (第 2a 页)
告子 亦无异辞是又不思也所谓不得于言勿求于心者也)
佛氏所谓作用是性(语录举传灯录曰国王问尊者曰如何是佛曰 …… (第 2a 页)
法
界收摄在一微尘识者知是佛性不诚唤作精魂又庞氏傅氏亦曰手持足履尽是神通运水搬柴无非妙用
佛氏之说比 告子 又精神故集注言其略相似然佛氏妙处在此差处亦在此盖指视听言动之气为性而不
知所以为视听言动之理之为性也 …… (第 2a 页)
缪终不可以入尧舜精一执中之道也)愚按(王文宪曰此段论性大旨及 告子 误根可谓明白 (第 2b 页)
告子
以气言性而不言气字出孟子以理言性而亦不言理字出至程子张子方以此二字分别)食色性
也(即生之谓性)仁内 (第 2b 页)
义外(语录 告子 只知得人心却不知有道心但见趋利避害饥食渴饮等
处而不知辨别义理处正是本然之性履祥谓 (第 2b 页)
告子 以甘食悦色为性则谓好爱之意生乎内故曰仁内不知
辨别义理之谓性则谓长幼之宜由乎外故曰义外告子正以情欲为 (第 2b 页)
性而以义理为外也)异于二
字疑衍或有阙文(江西儒者谓异字自是一句今按 告子 以彼白而我白之喻彼长而我长
之孟子谓此二字不同不可引以为喻故曰异又因谓于白马之白白人之白同可谓之白若 …… (第 2b 页)
在内也王文宪曰只此一句分晓)林氏曰云云 (告子 以吾弟则爱秦人之弟则不爱是以我为
悦而曰仁内孟子正当曰吾弟则爱秦人之弟则不爱是亲疏之辨即义在其中矣安 (第 3a 页)
得独曰仁内乎 告子 谓
长楚人之长亦长吾长是以长为悦故义在外孟子正当曰长楚人之长果亦犹长吾之长乎是必冇差等矣
且谓以长为 …… (第 3a 页)
欤今乃以嗜秦人之炙对长楚人之长是盖因其食色
之好非有秦楚之分以指其非外也其实上文长之者义乎已尽之矣惟 告子 不求诸心故孟子之喻就其所
明者愈卑愈近以晓之也○此章入要略一之八)行吾敬(公都之一语已尽而孟季子不能 …… (第 3a 页)
有见天命之全体者也又曰凡人之生粹然天地之心道义完具无适
无莫不可以善恶辨不可以是非分朱子曰知言所云即 告子 无善无不善之论也)为兄之子(集注 …… (第 3b 页)
而言则情与才无不善自气而言则情有所循才有所拘然后有
不善○此章入要略一之二孟子答性善之辨至此章方明盖 告子 好自为说不如公都子之善问朱子注孟 …… (第 4b 页)
法度欲其正也志欲到满做必有法集注似只作一意)
告子 下
任国名(说见下文)以礼食(如典礼所载进食之礼与饮食之节其变则如不食嗟来之食者曾
子曰微与其 (第 8a 页)
孟子集注考證卷六
元 金履祥 撰
告子 上
(第 1a 页)
告子(赵氏注名不害兼儒墨之学) 义犹杯棬也(以下文例之上当有仁字)杞柳柜
柳(此据赵注语录又谓之蒲柳尔雅曰援柜柳杨蒲柳郛注柜柳皮可煮 (第 1a 页)
作饮蒲柳可为箭尔雅又曰杞枸
檵注今枸杞也三者未知孰是当以语录蒲柳为正盖可棬而为器者今南方多棬杉)如荀子性
恶之说(荀子性恶篇曰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故枸木必将待檃括烝矫然后直钝金必将待砻厉然
后利今人之性恶故将待师法然后正得礼义然后治他如劝学篇亦多言矫揉之意又庄子书亦有黥汝以
仁义之说如马蹄等篇亦多以礼义为害性之具是所谓率天下而祸仁义也○黄文肃谓
折之无言而欠于断语履祥就其杞柳而断之曰杞柳柔韧有可为杯棬之性故揉之可为杯棬人心本善有
为 …… (第 1b 页)
篇(入要略一之五)近于杨子善恶混之说(杨子修身篇曰人之性也善恶混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
则为恶人今按 告子 之意谓性无善恶而在所引杨子则谓性杂善恶而在所修故集注谓
近于杨子之说盖 (第 1b 页)
告子 之说又虚于杨子也)其势则然也(孟子宜曰人之可使为不善是岂人
也性哉其气与习则然也)生之谓性(此句程子 (第 1b 页)
亦引之而意不同 告子 生之谓性是指其活动知觉 …… (第 1b 页)
可谓之性既生则属我方可谓之性张子所谓合虚与气有
性之名文公所谓性字从生从心是也其实生之谓气生之理谓性 告子 指气谓性孟子以犬牛之性犹人之
性折之无语矣然不明作断辞岂欲其自思耶而 (第 2a 页)
告子 亦无异辞是又不思也所谓不得于言勿求于心者也)
佛氏所谓作用是性(语录举传灯录曰国王问尊者曰如何是佛曰 …… (第 2a 页)
法
界收摄在一微尘识者知是佛性不诚唤作精魂又庞氏傅氏亦曰手持足履尽是神通运水搬柴无非妙用
佛氏之说比 告子 又精神故集注言其略相似然佛氏妙处在此差处亦在此盖指视听言动之气为性而不
知所以为视听言动之理之为性也 …… (第 2a 页)
缪终不可以入尧舜精一执中之道也)愚按(王文宪曰此段论性大旨及 告子 误根可谓明白 (第 2b 页)
告子
以气言性而不言气字出孟子以理言性而亦不言理字出至程子张子方以此二字分别)食色性
也(即生之谓性)仁内 (第 2b 页)
义外(语录 告子 只知得人心却不知有道心但见趋利避害饥食渴饮等
处而不知辨别义理处正是本然之性履祥谓 (第 2b 页)
告子 以甘食悦色为性则谓好爱之意生乎内故曰仁内不知
辨别义理之谓性则谓长幼之宜由乎外故曰义外告子正以情欲为 (第 2b 页)
性而以义理为外也)异于二
字疑衍或有阙文(江西儒者谓异字自是一句今按 告子 以彼白而我白之喻彼长而我长
之孟子谓此二字不同不可引以为喻故曰异又因谓于白马之白白人之白同可谓之白若 …… (第 2b 页)
在内也王文宪曰只此一句分晓)林氏曰云云 (告子 以吾弟则爱秦人之弟则不爱是以我为
悦而曰仁内孟子正当曰吾弟则爱秦人之弟则不爱是亲疏之辨即义在其中矣安 (第 3a 页)
得独曰仁内乎 告子 谓
长楚人之长亦长吾长是以长为悦故义在外孟子正当曰长楚人之长果亦犹长吾之长乎是必冇差等矣
且谓以长为 …… (第 3a 页)
欤今乃以嗜秦人之炙对长楚人之长是盖因其食色
之好非有秦楚之分以指其非外也其实上文长之者义乎已尽之矣惟 告子 不求诸心故孟子之喻就其所
明者愈卑愈近以晓之也○此章入要略一之八)行吾敬(公都之一语已尽而孟季子不能 …… (第 3a 页)
有见天命之全体者也又曰凡人之生粹然天地之心道义完具无适
无莫不可以善恶辨不可以是非分朱子曰知言所云即 告子 无善无不善之论也)为兄之子(集注 …… (第 3b 页)
而言则情与才无不善自气而言则情有所循才有所拘然后有
不善○此章入要略一之二孟子答性善之辨至此章方明盖 告子 好自为说不如公都子之善问朱子注孟 …… (第 4b 页)
法度欲其正也志欲到满做必有法集注似只作一意)
告子 下
任国名(说见下文)以礼食(如典礼所载进食之礼与饮食之节其变则如不食嗟来之食者曾
子曰微与其 (第 8a 页)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馀则寡尤多见阙
殆慎行其馀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伊川解曰多见而阙其不安者寡悔之道也君子行
已能慎得禄之道也 又语录曰尤罪自外至者也
悔理自内出者也修天爵则人爵至禄在其中矣子
张学干禄故告之以此使定其心而不为利禄动若
颜渊则不然矣君子谋道不谋食学也禄在其中矣
然学不必得禄犹耕之不必得食亦有馁在其中矣
君子知其如此故忧道不忧贫此所以告干禄者也
又曰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此所以 告子 张 (第 34a 页)
殆慎行其馀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伊川解曰多见而阙其不安者寡悔之道也君子行
已能慎得禄之道也 又语录曰尤罪自外至者也
悔理自内出者也修天爵则人爵至禄在其中矣子
张学干禄故告之以此使定其心而不为利禄动若
颜渊则不然矣君子谋道不谋食学也禄在其中矣
然学不必得禄犹耕之不必得食亦有馁在其中矣
君子知其如此故忧道不忧贫此所以告干禄者也
又曰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此所以 告子 张 (第 34a 页)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
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
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 告子 曰
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伊川解曰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夫子以知礼答之
而司败以为党在所不答也而复 (第 45a 页)
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
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 告子 曰
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伊川解曰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夫子以知礼答之
而司败以为党在所不答也而复 (第 45a 页)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
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
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
日子路行以 告子 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
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 (第 10a 页)
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
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
日子路行以 告子 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
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 (第 10a 页)
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
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
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
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
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
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
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
乎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
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明道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如耕稼陶渔皆因其顺
利而道之
范曰程颐曰子张之问孔子必敷陈而告之臣以为
尊五美屏四恶不惟以 告子 张人君为政皆当以为
法也亦犹齐景公之问政司马牛之问君子所告者
虽一人而凡为政者与君子者皆然也
(第 7b 页)
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
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
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
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
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
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
乎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
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明道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如耕稼陶渔皆因其顺
利而道之
范曰程颐曰子张之问孔子必敷陈而告之臣以为
尊五美屏四恶不惟以 告子 张人君为政皆当以为
法也亦犹齐景公之问政司马牛之问君子所告者
虽一人而凡为政者与君子者皆然也
(第 7b 页)
伊川曰勇一也而用不同有勇于气者有勇于义者
君子勇于义小人勇于气 又曰不得于言勿求于
心不可此观人之法心之精微言有不得者不可便
谓不知此 告子 浅近处
明道曰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可养气以心为主若
言失中心不动亦不妨 又曰人必有仁义之心然
后 …… (第 6b 页)
然亦在持其志而已因论持先生曰只这个也是私
然学者不恁地不得 又曰 告子 不得于言勿求于
心盖不知义在内也志帅气也持定其志无暴乱其
气两事也志专一则动气气专一则动志然志动气 …… (第 8a 页)
明道曰浩然之气天地之正气大则无所不在刚则
无所屈以直道顺理而养则充塞于天地之间配义
与道气皆主于义而无不在道一置私意则馁矣是
集义所生事事有理而在义也非自外袭而取之也 告子 外之者盖不知义也 …… (第 11b 页)
而无所动心故公孙丑以为过于孟
贲之勇孟子因言北宫黝之必为孟施舍之不惧曾
子子夏之徒养勇以不动其心及夫 告子 之不动心
是非优劣以告公孙丑而又言已知言养气之说详
焉虽然北宫黝之徒能养勇耳未知道也孟子则知
言而养 (第 29a 页)
君子勇于义小人勇于气 又曰不得于言勿求于
心不可此观人之法心之精微言有不得者不可便
谓不知此 告子 浅近处
明道曰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可养气以心为主若
言失中心不动亦不妨 又曰人必有仁义之心然
后 …… (第 6b 页)
然亦在持其志而已因论持先生曰只这个也是私
然学者不恁地不得 又曰 告子 不得于言勿求于
心盖不知义在内也志帅气也持定其志无暴乱其
气两事也志专一则动气气专一则动志然志动气 …… (第 8a 页)
明道曰浩然之气天地之正气大则无所不在刚则
无所屈以直道顺理而养则充塞于天地之间配义
与道气皆主于义而无不在道一置私意则馁矣是
集义所生事事有理而在义也非自外袭而取之也 告子 外之者盖不知义也 …… (第 11b 页)
而无所动心故公孙丑以为过于孟
贲之勇孟子因言北宫黝之必为孟施舍之不惧曾
子子夏之徒养勇以不动其心及夫 告子 之不动心
是非优劣以告公孙丑而又言已知言养气之说详
焉虽然北宫黝之徒能养勇耳未知道也孟子则知
言而养 (第 29a 页)
元本
推其元本无伤其性也
横渠曰天下何思何虑行其所无事斯可矣
杨曰天下之言性也则故而已矣 告子 曰生之谓性
是也列子曰生于陵而安于陵故也生之谓性气质
之性也君子不谓之性则故而已矣故者以利为本 (第 19b 页)
推其元本无伤其性也
横渠曰天下何思何虑行其所无事斯可矣
杨曰天下之言性也则故而已矣 告子 曰生之谓性
是也列子曰生于陵而安于陵故也生之谓性气质
之性也君子不谓之性则故而已矣故者以利为本 (第 19b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孟子精义卷十一
宋 朱子 撰
告子 章句上
(第 1a 页)
告子 曰性犹杞柳也章
尹曰人性之无不善 (第 1a 页)
告子 所不知也故孟子尝言告
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 (第 1a 页)
告子 曰性犹湍水也章 …… (第 1a 页)
谢曰孟子论性善论之至也性非不可为不善但非
性之至如水之就下搏击之非不可上但非水之性
性虽可以为不善然善者依旧在观过斯知仁既是
过那得仁然仁亦在
尹曰孟子传圣人之道而得其真高出荀扬之上者
知性故也
告子 曰生之谓性章
明道曰告子云生之谓性则可凡天地所生之物须 …… (第 1b 页)
伊川曰性相近习相远也性一也何以言相近曰此
只是言气质之性如俗言性急性缓之类性安有缓
急此言性者生之谓性也又问上智下愚不移是性
否曰此是才须理会得性与才所以分处又问中人
以上可以语上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是才否曰固
是然此只是大纲说言中人以上可以与之说近上
话中人以下不可与之说近上话也生之谓性凡言
性处须看他立意如何且如言人性善性之本也生
之谓性论其所禀也孔子曰性相近若论其本岂可
言相近只论其所禀也 告子 所云固是为孟子问他
他说便不是也 又曰犬牛人知所去就其性本同 (第 4a 页)
但限以形故不可使相更如隙中日光方圆不移其
光一也惟所禀各异故生之谓性 告子 以为一孟子
以为非也 又曰孟子言性当随文看不以 (第 4b 页)
告子 生
之谓性为不然者此亦性也被命受生之后谓之性
尔故不同继之以犬之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之
性与然不害为 …… (第 4b 页)
理也 又曰论性不论气不备论气
不论性不明二之则不是
横渠曰以生为性既不通昼夜之道且人与物等故 告子 之妄不可不抵 又曰性者万物之一源非有
我之得私也惟大人为能尽其道是故立必俱立知
必周知爱必兼爱成不独 (第 5a 页)
成彼自蔽塞而不知顺吾
理者则亦末如之何矣 又曰形而后有气质之性
善反之则天地之性存焉故气质之性君子有弗性
者焉 又曰人之刚柔缓急有才有不才气之偏也
天本参和不偏养其气而反其本使之不偏则尽性
而天矣 又曰 告子 言生之谓性然天地之性人为
贵可一槩论之乎
杨曰人所资禀固有不同者若论其本则无不善盖
一阴一阳之 (第 5b 页)
谓道阴阳无不善而人则受之以生故
也然而善者其常也亦有时而恶矣犹人之生也气
得其和则为安乐人及其有疾也以气不和而然也
气不和非其常治之而使其和则反常矣其常者性
也此孟子所以言性善也横渠说气质之性亦云人
之性有刚柔缓急强弱昏明而已非谓天地之性然
也今夫水清者其常然也至于汨浊则沙泥混之矣
沙泥既去其清者自若也是故君子于气质之性必
有以变之其澄浊而求清之义与
尹曰生之谓性者自其所禀而言之也 告子 谓生之谓
性则是也及乎孟子复问之则其言非矣
(第 6b 页)
告子 曰食色性也章
(第 6b 页)
告子 以为仁内义外不亦异哉学者不知大本
而妄论若此者多矣无孟子后世何所承乎
孟季子问公都子章
…… (第 6b 页)
杨曰易曰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夫尽其诚心而
无伪焉所谓直也若施之于事则厚薄隆杀一定而
不可易为有方矣敬与义本无二所主者敬而义则
自此出焉故有内外之辨其实义亦敬也故公都子
曰行吾敬而已
尹曰不识大本不足以议道识则不足为难矣
公都子曰 告子 曰章
问孔孟言性不同如何伊川曰孟子言性之善是性 (第 7a 页)
孟子精义卷十一
宋 朱子 撰
告子 章句上
(第 1a 页)
告子 曰性犹杞柳也章
尹曰人性之无不善 (第 1a 页)
告子 所不知也故孟子尝言告
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 (第 1a 页)
告子 曰性犹湍水也章 …… (第 1a 页)
谢曰孟子论性善论之至也性非不可为不善但非
性之至如水之就下搏击之非不可上但非水之性
性虽可以为不善然善者依旧在观过斯知仁既是
过那得仁然仁亦在
尹曰孟子传圣人之道而得其真高出荀扬之上者
知性故也
告子 曰生之谓性章
明道曰告子云生之谓性则可凡天地所生之物须 …… (第 1b 页)
伊川曰性相近习相远也性一也何以言相近曰此
只是言气质之性如俗言性急性缓之类性安有缓
急此言性者生之谓性也又问上智下愚不移是性
否曰此是才须理会得性与才所以分处又问中人
以上可以语上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是才否曰固
是然此只是大纲说言中人以上可以与之说近上
话中人以下不可与之说近上话也生之谓性凡言
性处须看他立意如何且如言人性善性之本也生
之谓性论其所禀也孔子曰性相近若论其本岂可
言相近只论其所禀也 告子 所云固是为孟子问他
他说便不是也 又曰犬牛人知所去就其性本同 (第 4a 页)
但限以形故不可使相更如隙中日光方圆不移其
光一也惟所禀各异故生之谓性 告子 以为一孟子
以为非也 又曰孟子言性当随文看不以 (第 4b 页)
告子 生
之谓性为不然者此亦性也被命受生之后谓之性
尔故不同继之以犬之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之
性与然不害为 …… (第 4b 页)
理也 又曰论性不论气不备论气
不论性不明二之则不是
横渠曰以生为性既不通昼夜之道且人与物等故 告子 之妄不可不抵 又曰性者万物之一源非有
我之得私也惟大人为能尽其道是故立必俱立知
必周知爱必兼爱成不独 (第 5a 页)
成彼自蔽塞而不知顺吾
理者则亦末如之何矣 又曰形而后有气质之性
善反之则天地之性存焉故气质之性君子有弗性
者焉 又曰人之刚柔缓急有才有不才气之偏也
天本参和不偏养其气而反其本使之不偏则尽性
而天矣 又曰 告子 言生之谓性然天地之性人为
贵可一槩论之乎
杨曰人所资禀固有不同者若论其本则无不善盖
一阴一阳之 (第 5b 页)
谓道阴阳无不善而人则受之以生故
也然而善者其常也亦有时而恶矣犹人之生也气
得其和则为安乐人及其有疾也以气不和而然也
气不和非其常治之而使其和则反常矣其常者性
也此孟子所以言性善也横渠说气质之性亦云人
之性有刚柔缓急强弱昏明而已非谓天地之性然
也今夫水清者其常然也至于汨浊则沙泥混之矣
沙泥既去其清者自若也是故君子于气质之性必
有以变之其澄浊而求清之义与
尹曰生之谓性者自其所禀而言之也 告子 谓生之谓
性则是也及乎孟子复问之则其言非矣
(第 6b 页)
告子 曰食色性也章
(第 6b 页)
告子 以为仁内义外不亦异哉学者不知大本
而妄论若此者多矣无孟子后世何所承乎
孟季子问公都子章
…… (第 6b 页)
杨曰易曰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夫尽其诚心而
无伪焉所谓直也若施之于事则厚薄隆杀一定而
不可易为有方矣敬与义本无二所主者敬而义则
自此出焉故有内外之辨其实义亦敬也故公都子
曰行吾敬而已
尹曰不识大本不足以议道识则不足为难矣
公都子曰 告子 曰章
问孔孟言性不同如何伊川曰孟子言性之善是性 (第 7a 页)
名施司败揖而进之也相
助匿非曰党礼不娶同姓而鲁与吴皆姬姓谓之吴孟子者讳之使若宋女子姓者然)巫马期以 告子 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孔子不可自谓讳君之恶又不可以娶同
姓为知礼故受以为过而不辞○吴氏曰鲁盖夫子父 (第 8b 页)
助匿非曰党礼不娶同姓而鲁与吴皆姬姓谓之吴孟子者讳之使若宋女子姓者然)巫马期以 告子 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孔子不可自谓讳君之恶又不可以娶同
姓为知礼故受以为过而不辞○吴氏曰鲁盖夫子父 (第 8b 页)
疑惑而动其心
乎四十彊仕君子道明德立之时孔子四十而不惑亦不动心之谓)曰若是则夫子过孟
贲远矣曰是不难 告子 先我不动心(贲音奔○孟贲勇士 (第 3b 页)
告子 名不害孟
贲血气之勇丑盖借之以赞孟子不动心之难孟子 (第 3b 页)
告子 未为知道乃能先我不动心则此亦未足为难也) …… (第 3b 页)
乃一身之气又不如曾子之反身循理所守尤
得其要也孟子之不动心其原盖出于此下文详之)曰敢闻夫子之不动心与 告
子 之不动心可得闻与 (第 5a 页)
告子 曰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
得于心勿求于气不得于心勿求于气可不得于言勿
求于心不可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 (第 5a 页)
志至焉气
次焉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闻与之与平声夫志之夫音扶○此一节公孙丑之
问孟子诵 告子 之言又断以己意而告之 (第 5a 页)
告子 谓于言有所不达则当舍置其言而不必反求其理于心于 …… (第 5a 页)
什九气动志者什一)敢问
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恶平声○公孙丑复
问孟子之不动心所以异于 告子 如此者有何所长而能然而孟子又详告之以其故也知言者尽心知性于
凡天下之言无不有以究极其理而识其是非得失 …… (第 6a 页)
惟知言则有以明夫道义而于天下之事无所疑养气则
有以配夫道义而于天下之事无所惧此其所以当大任而不动心也 告子 之学与此正相反其不动心殆亦
冥然无觉悍然不顾而已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孟子先言知言 …… (第 6a 页)
道义然其体有所不充则亦不免于疑惧而不足以有为矣)是集义所生者非义
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 告子 未尝
知义以其外之也(慊口箪口劫二反○集义犹言积善盖欲事事皆合于义也袭掩取也如
齐侯袭莒之袭言气虽可 …… (第 7a 页)
便可掩袭于外而得之也慊快也足也言所行一有不合于义而自反不
直则不足于心而其体有所不充矣然则义岂在外哉 告子 不知此理乃曰仁内义外而不复以义为事则必
不能其义以生浩然之气矣上文不得于言勿求于心即外义之意详见告子 …… (第 7a 页)
也然不耘则失养而已揠则反以害之无是二者则气得其养而无所害矣如 告子 不能集义而欲彊制其心
则必不能免于正助之病其于所谓浩然者盖不惟不善养而又反害之矣)何谓知言曰诐
辞知 …… (第 8a 页)
之彼 告子 者不得于言而不肯求之于心至为义外之说则自不免于四者之病其何以知天下之言而无所
疑哉程子曰心通乎道然后 (第 8b 页)
乎四十彊仕君子道明德立之时孔子四十而不惑亦不动心之谓)曰若是则夫子过孟
贲远矣曰是不难 告子 先我不动心(贲音奔○孟贲勇士 (第 3b 页)
告子 名不害孟
贲血气之勇丑盖借之以赞孟子不动心之难孟子 (第 3b 页)
告子 未为知道乃能先我不动心则此亦未足为难也) …… (第 3b 页)
乃一身之气又不如曾子之反身循理所守尤
得其要也孟子之不动心其原盖出于此下文详之)曰敢闻夫子之不动心与 告
子 之不动心可得闻与 (第 5a 页)
告子 曰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
得于心勿求于气不得于心勿求于气可不得于言勿
求于心不可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 (第 5a 页)
志至焉气
次焉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闻与之与平声夫志之夫音扶○此一节公孙丑之
问孟子诵 告子 之言又断以己意而告之 (第 5a 页)
告子 谓于言有所不达则当舍置其言而不必反求其理于心于 …… (第 5a 页)
什九气动志者什一)敢问
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恶平声○公孙丑复
问孟子之不动心所以异于 告子 如此者有何所长而能然而孟子又详告之以其故也知言者尽心知性于
凡天下之言无不有以究极其理而识其是非得失 …… (第 6a 页)
惟知言则有以明夫道义而于天下之事无所疑养气则
有以配夫道义而于天下之事无所惧此其所以当大任而不动心也 告子 之学与此正相反其不动心殆亦
冥然无觉悍然不顾而已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孟子先言知言 …… (第 6a 页)
道义然其体有所不充则亦不免于疑惧而不足以有为矣)是集义所生者非义
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 告子 未尝
知义以其外之也(慊口箪口劫二反○集义犹言积善盖欲事事皆合于义也袭掩取也如
齐侯袭莒之袭言气虽可 …… (第 7a 页)
便可掩袭于外而得之也慊快也足也言所行一有不合于义而自反不
直则不足于心而其体有所不充矣然则义岂在外哉 告子 不知此理乃曰仁内义外而不复以义为事则必
不能其义以生浩然之气矣上文不得于言勿求于心即外义之意详见告子 …… (第 7a 页)
也然不耘则失养而已揠则反以害之无是二者则气得其养而无所害矣如 告子 不能集义而欲彊制其心
则必不能免于正助之病其于所谓浩然者盖不惟不善养而又反害之矣)何谓知言曰诐
辞知 …… (第 8a 页)
之彼 告子 者不得于言而不肯求之于心至为义外之说则自不免于四者之病其何以知天下之言而无所
疑哉程子曰心通乎道然后 (第 8b 页)
愦乱言滕
国虽小犹足为治但恐安于卑近不能自克则不足以去恶而为善也○愚按孟子之言性善始见于此而详
具于 告子 之篇然默识而旁通之则七篇之中无非此理其所以扩前圣之未发而有功于圣人之门程子之
言信矣)○滕定公薨世子 (第 2a 页)
国虽小犹足为治但恐安于卑近不能自克则不足以去恶而为善也○愚按孟子之言性善始见于此而详
具于 告子 之篇然默识而旁通之则七篇之中无非此理其所以扩前圣之未发而有功于圣人之门程子之
言信矣)○滕定公薨世子 (第 2a 页)
有躐等干誉之病故孟子以是答之○邹氏曰孔子之称水其旨微矣孟子
独取此者自徐子之所急者言之也夫子尝以闻达 告子 张矣达者有本之谓也闻则无本之谓也然则学者
其可以不务本乎)○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
去之君 (第 21a 页)
独取此者自徐子之所急者言之也夫子尝以闻达 告子 张矣达者有本之谓也闻则无本之谓也然则学者
其可以不务本乎)○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
去之君 (第 2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孟子卷六 宋 朱子 集注
告子 章句上(凡二十章)
(第 1a 页)
告子 曰性犹把柳也义犹杯棬也以人性为仁义犹以
把柳为杯棬(杯音杯棬丘圆反○性者人生所禀之天理也把柳柜柳杯棬 (第 1a 页)
屈木所为若卮匜之
属 告子 言人性本无仁义必待矫揉而后成如荀子性恶之说也)孟子曰子能顺把柳
之性而以为杯棬乎将戕贼杞柳而后以为杯 (第 1a 页)
棬也如
将戕贼把柳而以为杯棬则亦将戕贼人以为仁义与
率天下之人而祸仁义者必子之言夫(戕音墙与平声夫音扶○言如
此则天下之人皆以仁义为害性而不肯为是因子之言而为仁义之祸也)○ 告子 曰性犹
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
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湍他端反○湍波流 (第 1b 页)
潆回之貌
也 告子 因前说而小变之近于杨子善恶混之说)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
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 …… (第 1b 页)
搏激所使而逆其
性耳○此章言性本善故顺之而无不善本无恶故反之而后为恶非本无定体而可以无所不为也)○ 告子 曰生之谓性(生指人物之所以知觉运动者而言 (第 2a 页)
告子 论性前后四章语虽不同然其
大指不外乎此与近世佛氏所谓作用是性者略相似)孟子曰生之谓性也犹白
之谓白与 …… (第 2a 页)
白雪之白犹
白玉之白与曰然(与平声下同○白之谓白犹言凡物之白者同谓之白更无差别也白羽
以下孟子再问而 告子 曰然则是谓凡冇生者同是一性矣)然则犬之性犹牛之性 …… (第 2a 页)
牛之性犹人之性与(孟子又言若果如此则犬牛与人皆有知觉皆能运动其性皆无以
异矣于是 告子 自知其说之非而不能对也○愚按性者人之所得于天之理也生者人之所得于天之气也
性形而上者也气形而下者也人 …… (第 2b 页)
言之则知觉运动人与物若不
异也以理言之则仁义礼智之禀岂物之所得而全哉此人之性所以无不善而为万物之灵也 告子 不知性
之为理而以所谓气者当之是以把柳湍水之喻食色无善无不善之说纵横缪戾纷纭舛错而此章之误乃
其本根 (第 2b 页)
所以然者盖徒知知觉运动之蠢然者人与物同而不知仁义礼智之粹然者人与物异也孟子以是
折之其义精矣)○ 告子 曰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
内也 (第 2b 页)
(告子 以人之知觉运动者为性故言人之甘食悦色者即其性故仁爱之心生于内而事物之宜由 …… (第 2b 页)
秦人之炙无以异于耆吾炙夫物则亦有然者也然
则耆炙亦有外与(耆与嗜同夫音扶○言长之耆之皆出于心也林氏曰 告子 以食色为性
故因其所明者而通之○自篇首至此四章 (第 3b 页)
告子 之辩屡屈而屡变其说以求胜卒不闻其能自反而有所疑
也此正其所谓不得于言勿求于心者所以卒于卤莽而不得其正 …… (第 3b 页)
○范氏曰二章问答大指
略同皆反覆譬喻以晓当世使明仁义之在内则知人之性善而皆可以为尧舜矣)○公都子曰 告子 曰性无善无不善也(此亦生之谓性食色性也之意近世苏氏胡氏之说盖如
此)或曰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是故文武 …… (第 4b 页)
告子 章句下(凡十六章)
任人有问屋庐子曰礼与食孰重曰礼重(任平声○任国名屋庐子
名连孟子弟子也)色 …… (第 16a 页)
故孟子言就使慎子善战
有功如此且犹不可)慎子勃然不悦曰此则滑釐所不识也(滑音骨○
滑釐慎子名)曰吾明 告子 天子之地方千里不千里不足以
待诸侯诸侯之地方百里不百里不足以守宗庙之典
籍(待诸侯谓待其朝觐聘问之礼 (第 24b 页)
孟子卷六 宋 朱子 集注
告子 章句上(凡二十章)
(第 1a 页)
告子 曰性犹把柳也义犹杯棬也以人性为仁义犹以
把柳为杯棬(杯音杯棬丘圆反○性者人生所禀之天理也把柳柜柳杯棬 (第 1a 页)
屈木所为若卮匜之
属 告子 言人性本无仁义必待矫揉而后成如荀子性恶之说也)孟子曰子能顺把柳
之性而以为杯棬乎将戕贼杞柳而后以为杯 (第 1a 页)
棬也如
将戕贼把柳而以为杯棬则亦将戕贼人以为仁义与
率天下之人而祸仁义者必子之言夫(戕音墙与平声夫音扶○言如
此则天下之人皆以仁义为害性而不肯为是因子之言而为仁义之祸也)○ 告子 曰性犹
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
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湍他端反○湍波流 (第 1b 页)
潆回之貌
也 告子 因前说而小变之近于杨子善恶混之说)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
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 …… (第 1b 页)
搏激所使而逆其
性耳○此章言性本善故顺之而无不善本无恶故反之而后为恶非本无定体而可以无所不为也)○ 告子 曰生之谓性(生指人物之所以知觉运动者而言 (第 2a 页)
告子 论性前后四章语虽不同然其
大指不外乎此与近世佛氏所谓作用是性者略相似)孟子曰生之谓性也犹白
之谓白与 …… (第 2a 页)
白雪之白犹
白玉之白与曰然(与平声下同○白之谓白犹言凡物之白者同谓之白更无差别也白羽
以下孟子再问而 告子 曰然则是谓凡冇生者同是一性矣)然则犬之性犹牛之性 …… (第 2a 页)
牛之性犹人之性与(孟子又言若果如此则犬牛与人皆有知觉皆能运动其性皆无以
异矣于是 告子 自知其说之非而不能对也○愚按性者人之所得于天之理也生者人之所得于天之气也
性形而上者也气形而下者也人 …… (第 2b 页)
言之则知觉运动人与物若不
异也以理言之则仁义礼智之禀岂物之所得而全哉此人之性所以无不善而为万物之灵也 告子 不知性
之为理而以所谓气者当之是以把柳湍水之喻食色无善无不善之说纵横缪戾纷纭舛错而此章之误乃
其本根 (第 2b 页)
所以然者盖徒知知觉运动之蠢然者人与物同而不知仁义礼智之粹然者人与物异也孟子以是
折之其义精矣)○ 告子 曰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
内也 (第 2b 页)
(告子 以人之知觉运动者为性故言人之甘食悦色者即其性故仁爱之心生于内而事物之宜由 …… (第 2b 页)
秦人之炙无以异于耆吾炙夫物则亦有然者也然
则耆炙亦有外与(耆与嗜同夫音扶○言长之耆之皆出于心也林氏曰 告子 以食色为性
故因其所明者而通之○自篇首至此四章 (第 3b 页)
告子 之辩屡屈而屡变其说以求胜卒不闻其能自反而有所疑
也此正其所谓不得于言勿求于心者所以卒于卤莽而不得其正 …… (第 3b 页)
○范氏曰二章问答大指
略同皆反覆譬喻以晓当世使明仁义之在内则知人之性善而皆可以为尧舜矣)○公都子曰 告子 曰性无善无不善也(此亦生之谓性食色性也之意近世苏氏胡氏之说盖如
此)或曰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是故文武 …… (第 4b 页)
告子 章句下(凡十六章)
任人有问屋庐子曰礼与食孰重曰礼重(任平声○任国名屋庐子
名连孟子弟子也)色 …… (第 16a 页)
故孟子言就使慎子善战
有功如此且犹不可)慎子勃然不悦曰此则滑釐所不识也(滑音骨○
滑釐慎子名)曰吾明 告子 天子之地方千里不千里不足以
待诸侯诸侯之地方百里不百里不足以守宗庙之典
籍(待诸侯谓待其朝觐聘问之礼 (第 24b 页)
余氏辩曰孟子曰古者易子而教之非谓其不教也又
曰父子之间不责善父为不义则争之非责善之谓也
传云爱子教之以义方岂自教也哉胡不以吾夫子观
之鲤趋而过庭孔子告之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
立鲤退而学诗与礼非孔子自以诗礼训之也陈亢喜
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孟子之言
正与孔子不约而同其亦有所受而言之乎(朱子曰子虽不可以
不争于父观内则论语之言则其諌也以微隐之说已尽更𤼵此意尤佳)
疑曰告子云性之无分于善不善犹水之无分于东
西此 告子 之言失也水之无分于东西谓平地也使 …… (第 13a 页)
上智未见其遽能也讵可以此便谓人之性
有不善乎
疑曰孟子云白羽之白犹白雪之白白雪之白犹白
玉之白 告子 当应之云色则同矣性则殊矣羽性轻
雪性弱玉性坚而 (第 14b 页)
告子 亦皆然之此所以来犬牛人
之难也孟子亦可谓以辨胜人矣
余氏辨曰孟子白羽之白与白雪白玉之同异者盖以 (第 14b 页)
难 告子 生之谓性之说也 (第 15a 页)
告子 徒知生之谓性言人之
为人有生而善生而恶者殊不知惟民生厚因物有迁
所习不慎流浪生死而其所禀受亦从以异故 (第 15a 页)
曰父子之间不责善父为不义则争之非责善之谓也
传云爱子教之以义方岂自教也哉胡不以吾夫子观
之鲤趋而过庭孔子告之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
立鲤退而学诗与礼非孔子自以诗礼训之也陈亢喜
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孟子之言
正与孔子不约而同其亦有所受而言之乎(朱子曰子虽不可以
不争于父观内则论语之言则其諌也以微隐之说已尽更𤼵此意尤佳)
疑曰告子云性之无分于善不善犹水之无分于东
西此 告子 之言失也水之无分于东西谓平地也使 …… (第 13a 页)
上智未见其遽能也讵可以此便谓人之性
有不善乎
疑曰孟子云白羽之白犹白雪之白白雪之白犹白
玉之白 告子 当应之云色则同矣性则殊矣羽性轻
雪性弱玉性坚而 (第 14b 页)
告子 亦皆然之此所以来犬牛人
之难也孟子亦可谓以辨胜人矣
余氏辨曰孟子白羽之白与白雪白玉之同异者盖以 (第 14b 页)
难 告子 生之谓性之说也 (第 15a 页)
告子 徒知生之谓性言人之
为人有生而善生而恶者殊不知惟民生厚因物有迁
所习不慎流浪生死而其所禀受亦从以异故 (第 15a 页)
事当其可而已其养气足以不失己其知言足以不失
人至距杨墨承三圣非特不失己而己又足以成己之
功也折 告子 以明四端非特不失人而已又足以成人
之性也若然于孔子也非自合之非自反之而后得也
得之于心而已乌乎孟子之 (第 24a 页)
人至距杨墨承三圣非特不失己而己又足以成己之
功也折 告子 以明四端非特不失人而已又足以成人
之性也若然于孔子也非自合之非自反之而后得也
得之于心而已乌乎孟子之 (第 24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