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小學類
書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目錄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傳記類
紀事本末類
正史類
史評類
雜史類
列傳類
金石類
類書類
藝術類
雜家類
醫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瑜伽部類
中觀部類
論集部類
史傳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密教部類
事彙部類
法華部類
般若部類
清代道教文獻
妙法莲华经通义卷第六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奉 诏译
明 南岳沙门 憨山 (第 0580b 页)
释 德清 述
「妙法莲华经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此品来意。由前分别持经功德。但闻寿量一品。巳
为殊胜。然犹 (第 0580b 页)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奉 诏译
明 南岳沙门 憨山 (第 0580b 页)
释 德清 述
「妙法莲华经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此品来意。由前分别持经功德。但闻寿量一品。巳
为殊胜。然犹 (第 0580b 页)
妙法莲华经击节
明海印沙门 释 德清 述
原夫世尊唯以此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所谓开
示一切众生各各本有佛之知见。令其悟入。即得现
前实 …… (第 0516a 页)
。时会
听者。各各欢喜受奉行。梓之以广法施。普愿见
闻随喜者。同得现一切色身三昧云。
万历戊戌除日 憨山道人德清 书于楞伽室 (第 0523c 页)
明海印沙门 释 德清 述
原夫世尊唯以此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所谓开
示一切众生各各本有佛之知见。令其悟入。即得现
前实 …… (第 0516a 页)
。时会
听者。各各欢喜受奉行。梓之以广法施。普愿见
闻随喜者。同得现一切色身三昧云。
万历戊戌除日 憨山道人德清 书于楞伽室 (第 0523c 页)
戾至也。察著也。程子曰。此一节子
思吃紧为人处。活泼泼的。读者其致思焉。见中庸。
言有宗事有君 憨山大师。 庄子逍遥游注云。庄子自云言有宗。事有
君。即此便是立言之宗本也。但内篇无此语。或出外
篇。惜未见耳。 …… (第 0710a 页)
泻二千酬也。
彭殇既别
庄子齐物篇云。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
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 憨山大师 注云。若以有形
而观有形。则大小寿夭。一定而不可易者。今若以大
道而观有形。则秋毫虽小。而体合太虚。 (第 0712c 页)
思吃紧为人处。活泼泼的。读者其致思焉。见中庸。
言有宗事有君 憨山大师。 庄子逍遥游注云。庄子自云言有宗。事有
君。即此便是立言之宗本也。但内篇无此语。或出外
篇。惜未见耳。 …… (第 0710a 页)
泻二千酬也。
彭殇既别
庄子齐物篇云。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
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 憨山大师 注云。若以有形
而观有形。则大小寿夭。一定而不可易者。今若以大
道而观有形。则秋毫虽小。而体合太虚。 (第 0712c 页)
观楞伽阿跋多罗宝经记略科
海印沙门 释德清 排订
* 通科分(二)(经一卷初)(凡经皆有三分此经来未尽故阙流通分) …… (第 0322a 页)
观楞伽阿跋多罗宝经记卷第一
宋天竺三藏沙门求那跋陀罗译
明建邺海印沙门 释德清 笔记
【记曰。旧注。楞伽。山名。此云不可往。又云城名。以山
顶有夜叉王城故。山居南海滨。阿跋多罗。 (第 0327a 页)
海印沙门 释德清 排订
* 通科分(二)(经一卷初)(凡经皆有三分此经来未尽故阙流通分) …… (第 0322a 页)
观楞伽阿跋多罗宝经记卷第一
宋天竺三藏沙门求那跋陀罗译
明建邺海印沙门 释德清 笔记
【记曰。旧注。楞伽。山名。此云不可往。又云城名。以山
顶有夜叉王城故。山居南海滨。阿跋多罗。 (第 0327a 页)
观楞伽阿跋多罗宝经记卷第八
宋天竺三藏沙门求那跋陀罗译
明建邺海印沙门 释德清 笔记
* 一切佛语心品第四之下
【前接辩七种无常文以显涅槃真常德巳竟。
△下
示如来藏自性清净以 …… (第 0452b 页)
直指一心。枝词异说。刷洗殆尽。冥契祖印。何敢让
焉。因为述其始末如此。
万历巳亥年夏望日 海印沙门 德清 记
* No. 326-D
牢山憨老人。观世得无生。盖游心于自觉圣智。以皈
极也。余从之游。出楞伽 (第 0471a 页)
宋天竺三藏沙门求那跋陀罗译
明建邺海印沙门 释德清 笔记
* 一切佛语心品第四之下
【前接辩七种无常文以显涅槃真常德巳竟。
△下
示如来藏自性清净以 …… (第 0452b 页)
直指一心。枝词异说。刷洗殆尽。冥契祖印。何敢让
焉。因为述其始末如此。
万历巳亥年夏望日 海印沙门 德清 记
* No. 326-D
牢山憨老人。观世得无生。盖游心于自觉圣智。以皈
极也。余从之游。出楞伽 (第 0471a 页)
译津津不倦曰安所得觉范
笔一论著之耶时大行王道安于诸内典靡不精诣
余谓非道安莫成此论巳道安请告归里闻 憨山 清
公入粤道出螺川敬拜以属之 (第 0602a 页)
憨山 寓雷阳不三载
而笔记出矣余于 (第 0602a 页)
憨山 称莫逆自癸巳造访牢山后
音问寥寥得笔记读之不啻面潭始读之洒然再读
之则疑三读之则有所更定不觉盈纸复取 (第 0602a 页)
笔一论著之耶时大行王道安于诸内典靡不精诣
余谓非道安莫成此论巳道安请告归里闻 憨山 清
公入粤道出螺川敬拜以属之 (第 0602a 页)
憨山 寓雷阳不三载
而笔记出矣余于 (第 0602a 页)
憨山 称莫逆自癸巳造访牢山后
音问寥寥得笔记读之不啻面潭始读之洒然再读
之则疑三读之则有所更定不觉盈纸复取 (第 0602a 页)
是而诸师撰述各
露锋颖数年来可谓人握灵蛇至交光之正脉几于
前无古人矣然于楞伽犹未遑也二经并有发明惟 憨山老人 及今一雨法师耳师少参雪浪夙佩传心
之印浪不拘细节一时门人皆鲜衣𧿧𧿇师独萧然
一衲三十年无改以大辩 (第 0801a 页)
露锋颖数年来可谓人握灵蛇至交光之正脉几于
前无古人矣然于楞伽犹未遑也二经并有发明惟 憨山老人 及今一雨法师耳师少参雪浪夙佩传心
之印浪不拘细节一时门人皆鲜衣𧿧𧿇师独萧然
一衲三十年无改以大辩 (第 0801a 页)
寿者相。即非菩萨。所以者何。须菩
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
【此节问答。颇涉重复。 憨山 决疑略云。初问应住降
伏以来。通破凡夫修菩萨行者。所执之疑。当知我
法二执。有粗有细。前破凡夫粗执。 (第 0575b 页)
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
【此节问答。颇涉重复。 憨山 决疑略云。初问应住降
伏以来。通破凡夫修菩萨行者。所执之疑。当知我
法二执。有粗有细。前破凡夫粗执。 (第 0575b 页)
义故。为正法眼藏。宝函所在。天人拥护。注
解历唐宋明。计八百馀家。独天亲列二十七疑。以显
教外之旨。 憨山 复有决疑一刻。丛林盛行。然初入者
尚苦旁注汗漫。义深语奥。独此直解。单行续于本经。
一览如指掌果因。 (第 0371c 页)
解历唐宋明。计八百馀家。独天亲列二十七疑。以显
教外之旨。 憨山 复有决疑一刻。丛林盛行。然初入者
尚苦旁注汗漫。义深语奥。独此直解。单行续于本经。
一览如指掌果因。 (第 0371c 页)
旦
诵习。日月争光。而注释多门。意见差别。
愚自弱冠志
学。即知三教会通。丙辰岁。以梁生奇缘。皈依 憨山 大
师。于东游之日。得受金刚决疑。以为指归。其大意谓。
佛说法三十年。上首弟子犹是怀疑。此经随空生所 …… (第 0185b 页)
再来。覆按时节
因缘。当益信也。
此解早巳寿梓于吴门镇海古刹。兹
重梓藏册。流通于楞严经坊。将紫柏 憨山 两尊者。同
向寂光首肯。真历劫胜因也。古德有云。见闻为种。八
难超十地之阶。解行在躬。一生圆旷劫之果 …… (第 0185c 页)
眼云。日出东方夜落西。其僧有省。若
也于此见得。方知道旋风偃岳。本来常静。江河
兢注。元自不流。 憨山 曰。琴瑟虽有妙音。非妙指不能发。众生虽
具妙心。非妙观不能显。故示三观门。曰空观。曰
不空观。曰中道 (第 0205a 页)
诵习。日月争光。而注释多门。意见差别。
愚自弱冠志
学。即知三教会通。丙辰岁。以梁生奇缘。皈依 憨山 大
师。于东游之日。得受金刚决疑。以为指归。其大意谓。
佛说法三十年。上首弟子犹是怀疑。此经随空生所 …… (第 0185b 页)
再来。覆按时节
因缘。当益信也。
此解早巳寿梓于吴门镇海古刹。兹
重梓藏册。流通于楞严经坊。将紫柏 憨山 两尊者。同
向寂光首肯。真历劫胜因也。古德有云。见闻为种。八
难超十地之阶。解行在躬。一生圆旷劫之果 …… (第 0185c 页)
眼云。日出东方夜落西。其僧有省。若
也于此见得。方知道旋风偃岳。本来常静。江河
兢注。元自不流。 憨山 曰。琴瑟虽有妙音。非妙指不能发。众生虽
具妙心。非妙观不能显。故示三观门。曰空观。曰
不空观。曰中道 (第 0205a 页)
信受。兹复刻于吴门。将广愿四众。同开金
刚正眼。的信自心。则成佛正因。将以是为嚆矢也。
丙辰长至月 憨山 清道人撰 …… (第 0057b 页)
金刚决疑
姚秦三藏法师 鸠摩罗什 译
明曹溪沙门 憨山 (第 0057c 页)
释 德清 撰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金刚二字。解者都以坚利能断为义。此泛说也。然
西域实有金刚宝。此宝最 (第 0057c 页)
刚正眼。的信自心。则成佛正因。将以是为嚆矢也。
丙辰长至月 憨山 清道人撰 …… (第 0057b 页)
金刚决疑
姚秦三藏法师 鸠摩罗什 译
明曹溪沙门 憨山 (第 0057c 页)
释 德清 撰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金刚二字。解者都以坚利能断为义。此泛说也。然
西域实有金刚宝。此宝最 (第 0057c 页)
精求其是。
* 经解虽繁。而足以传留者。亦只有十馀种。其最善者。唐之圭峰有疏。宋之长水有记。明之 憨山 有决疑。曾凤仪有宗通。大圆居士张有誉有义趣广演。如如居士张国维有注说。数书实堪羽翼大乘。近代剩閒居士 …… (第 0752a 页)
文浅深各见。昔人云。前言粗执。后言细执。前为初发心者言。详于发心之论。后为巳发心者言。直云心无可发。 憨山 辨上下卷甚明。当仍之。
* 是书原刻多讹。板巳燬去。远方善士。刷印流通。须用此定本。弗踵前讹。( …… (第 0753a 页)
家)
* 中峰禅师略义
* 龙舒居士王日休注
* 致政陈雄注
* 明 憨山大师 决疑(法名德清)
* 宗泐禅师经解(法名如[王*巳]又名晓月)
* 曾凤仪宗通
* 李腾 …… (第 0753b 页)
陆腾金刚经演说(字渔云。国初松江人。此书甚佳购之未得)
(以上各书引用最多者。长水之记。 憨山 之决疑。张有誉张国维两家疏解。龚穊䌽盛符升两家
集说。此数种书经疏中。最为精美。令人有观止之叹)。 …… (第 0753c 页)
。能为报化作生因也。佛恐人执著经相。即
于言下扫之。
盛释云。佛法者。真谛之理。即如来
圆觉妙心。 憨山 云。般若。乃是能出生佛法者。本
非佛法也。
剩閒曰。般若本非佛法。指实相般若
言。若观照般若。与文字 …… (第 0771b 页)
非成就第一希有之法。宝施身命施。
安足彷佛其万一乎。故下文但赞叹能契此理。转
教人者。其福无量。
○ 憨山 曰。空生未闻此法时。其
心未安。初请降伏。以所知所见。满目尘境。众生与
佛。秽净殊途。取舍异趣。故其 (第 0780c 页)
* 经解虽繁。而足以传留者。亦只有十馀种。其最善者。唐之圭峰有疏。宋之长水有记。明之 憨山 有决疑。曾凤仪有宗通。大圆居士张有誉有义趣广演。如如居士张国维有注说。数书实堪羽翼大乘。近代剩閒居士 …… (第 0752a 页)
文浅深各见。昔人云。前言粗执。后言细执。前为初发心者言。详于发心之论。后为巳发心者言。直云心无可发。 憨山 辨上下卷甚明。当仍之。
* 是书原刻多讹。板巳燬去。远方善士。刷印流通。须用此定本。弗踵前讹。( …… (第 0753a 页)
家)
* 中峰禅师略义
* 龙舒居士王日休注
* 致政陈雄注
* 明 憨山大师 决疑(法名德清)
* 宗泐禅师经解(法名如[王*巳]又名晓月)
* 曾凤仪宗通
* 李腾 …… (第 0753b 页)
陆腾金刚经演说(字渔云。国初松江人。此书甚佳购之未得)
(以上各书引用最多者。长水之记。 憨山 之决疑。张有誉张国维两家疏解。龚穊䌽盛符升两家
集说。此数种书经疏中。最为精美。令人有观止之叹)。 …… (第 0753c 页)
。能为报化作生因也。佛恐人执著经相。即
于言下扫之。
盛释云。佛法者。真谛之理。即如来
圆觉妙心。 憨山 云。般若。乃是能出生佛法者。本
非佛法也。
剩閒曰。般若本非佛法。指实相般若
言。若观照般若。与文字 …… (第 0771b 页)
非成就第一希有之法。宝施身命施。
安足彷佛其万一乎。故下文但赞叹能契此理。转
教人者。其福无量。
○ 憨山 曰。空生未闻此法时。其
心未安。初请降伏。以所知所见。满目尘境。众生与
佛。秽净殊途。取舍异趣。故其 (第 0780c 页)
閒曰。按大士颂。当
以界喻报尘喻应。一合。指报应内有法身。子亦曾
有此意。因宗注凿凿。而诸家惟金海光 憨山 提起
报身。皆不明言喻意。故不敢轻翻前注。今读傅颂。
幸有同心。更考威仪寂静分。弥勒偈。原从报应说 …… (第 0808a 页)
通合为一。
在如来。则三身一体。在凡夫。则真性色身是一合。
相亦假名。惟不可说之妙谛。乃为真实也。 憨山
曰。上文动静不二。如如实际。妙极于斯。但一异之
见未忘。三身一体之义未契。故世尊以微尘世界
非一非异 …… (第 0808a 页)
说。惟第六分。既言四相。又言法相。此又
以非四见为四见。非法相名法相。更进一步。无非
觉示众生。
○ 憨山 云。众生迷于相见之中。所执坚
固难破。故佛以金刚心智。逐一破之。令见本智法
身真体。初执五蕴身心及六 …… (第 0809c 页)
全彰。露电二喻。
无常足显。悟真空。则不住诸相。观生灭。则警策修
行。妙符破相之宗。巧示无情之观。 憨山 云。此入
般若真空妙观也。以真空冥寂。藉假而观。若六喻
观成。则真空自现。一往俱显理体。此则正示观法 (第 0811a 页)
以界喻报尘喻应。一合。指报应内有法身。子亦曾
有此意。因宗注凿凿。而诸家惟金海光 憨山 提起
报身。皆不明言喻意。故不敢轻翻前注。今读傅颂。
幸有同心。更考威仪寂静分。弥勒偈。原从报应说 …… (第 0808a 页)
通合为一。
在如来。则三身一体。在凡夫。则真性色身是一合。
相亦假名。惟不可说之妙谛。乃为真实也。 憨山
见未忘。三身一体之义未契。故世尊以微尘世界
非一非异 …… (第 0808a 页)
说。惟第六分。既言四相。又言法相。此又
以非四见为四见。非法相名法相。更进一步。无非
觉示众生。
○ 憨山 云。众生迷于相见之中。所执坚
固难破。故佛以金刚心智。逐一破之。令见本智法
身真体。初执五蕴身心及六 …… (第 0809c 页)
全彰。露电二喻。
无常足显。悟真空。则不住诸相。观生灭。则警策修
行。妙符破相之宗。巧示无情之观。 憨山 云。此入
般若真空妙观也。以真空冥寂。藉假而观。若六喻
观成。则真空自现。一往俱显理体。此则正示观法 (第 0811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