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春秋類
五經總義類
易類
四書類
書類
詩類
詔令奏議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紀事本末類
別史類
傳記類
目錄類
正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醫家類
儒家類
術數類
雜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瑜伽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毘曇部類
密教部類
史傳部類
事彙部類
新編部類
敦煌寫本部類
華嚴部類
法華部類
般若部類
續道藏
太平部
太玄部
清代道教文獻
由心始立。故知三界唯心,变境本由心
识。故知色性不知,无情无识。因眼分别,与色为名。眼既自空,色
何实?


#+BEGIN_VERSE
「 因日光明眼得见,
 夜即不见离诸缘。
 若眼自能见色者,
 何 (第 0057a 页)
 始学初因
 稽首以讫」
#+END_VERSE


重说偈言。

#+BEGIN_VERSE
「 诸佛说 何实
 何者是不实
 实之以不实
 二事不可得
 如是真实相
 不戏于诸法
 怜悯众生故
 方便转法轮
  (第 1352a 页)
等彼所执有应离实等无别自性许非无故如实
德等若离实等应非有性许异实等故如毕竟无
等如有非无无别自性如 何实
等有别自性若离
有法有别自性应离无法有别无性彼既不然此
云何尔故彼有性唯妄计度又彼所执实德业性
异实 (第 0360c 页)
法王得大自在一音演说随类
各解三草二木受益不虚以智方便而演说法则
何权不施宁止施三所说皆到一切智地则 何实
不显宁止二乘故不可思议也言一切智地者究
竟非二故称一其性广博故称切寂而常照故称
智无住之本立一切法故 (第 0096b 页)
北京其所称述皆是真实众生所说文语非义者
如人道听途传凡有所说皆是虚妄以未到故佛
所说义既不同于世语有 何实
义以外道所说断
常所杂是名戏论凡夫所说秪知世间不信出世
间是名虚妄三乘所说互成得失秪名方便而佛
之说 (第 0242a 页)
住有想者。
若修一切法。必当执有我。及我所由此执故。便著二
边。著二边故。不解脱生死。无道无涅槃。云 何实
能修
一切法。乃至般若波罗蜜多。

善现复白佛言。何等是有。何等是非有。佛言。二是有。
不二是非有。 (第 0128a 页)
心。若离妄念。实无可空故。故起信云。
一切境界。唯依妄念而有差别。如此既从妄念所
变。妄既本空。所变 何实。
△二徵释喻显。】

「所以者何。以诸法性。即真实故。无来无去。无生无灭。
同真际。等法性。无二无别 (第 0231c 页)
俗诸名。皆强施设。 何实
有哉。故肇公云。名无得物
之功。此也。佛未下。明法无名体。谓诸名字幻法。空
劫以前非有。佛未出世本无 (第 0263b 页)
岂分燕越诸法是同体权中善恶缘了等
此约诸法属权实相属实而言之然离诸法别无
实相何权非实离实相别无诸法 何实
非权权实
相即其妙尽于是矣言九界十如即恶缘因至三
转读之了正不缺者此玄义释众生法之文也先 (第 0356b 页)

为是无为若求有为无为实相则无差别以实相无
差别故。」
【【注】若有为法住无为性则无差别其差别者 何实
无差别可得耳由文字言说诠量故成差别
非谓实相有差别也。】

「又问何等是诸法实相义答言一切法平等无有 (第 0827a 页)

别是诸法实相义又问何等为义答言以文字说令
人得解故名为义所以者 何实
相义者不如文字所
说诸佛虽以文字有所言说而于实相无所增减文
殊师利一切言说皆非言说是故佛语名不可说诸 (第 0827a 页)
【无定即是性空解穷相尽谓之菩提无相故不有
假名即不无不有不无 何实
可得何定可说应化
非真佛亦非说法者应既不说真亦复然离真无
应真应不同由来真不说应说说即不说不说而
说 …… (第 0640a 页)

诳非妄不异即始终恒一圣言不谬故宜修行也。】

「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

【寄实以非虚 何实
之可得耶若疑我说法非者及
能说人亦非者今我所證得法只自如此心实作
此證不实不虚两舍无生无灭等例然故所 (第 0643b 页)
故。如货财积聚。乃至
识蕴。此问显得名也。又苦相广大。故名为蕴。如经
纯大众苦蕴集故等。又问。蕴义云 何实
有。几时实
有。为何异故。观实有耶。答。此馀根境。是实有义。一
切皆实有。为舍执著实有故。观察实有此 (第 0787a 页)
印可而广之曰。非但佛身
无相。但是一切凡圣依正有为之相。尽是虚妄。以
从妄念所变现故。妄念本空。所变 何实。
若见诸相
二句。遮离色观空也。恐闻相是虚妄。别求无相佛
身。故云相即非相。若见非相。即见法身如来。何 (第 0551a 页)
盛释。佛乃印可其言而推广之。言非但佛身为然。
凡有为之相。皆从妄念而生。能生之妄念本空。所
生之诸相 何实。
此二句。是全经要领。然非于相外
别有一无相法身。故又云。见相非相即见如来。

如解。善现巳知身相虚妄 …… (第 0766b 页)
来说法无相也。
疏云。无有定法。
即是性空。解穷相尽。谓之菩提。无相故不有。假名
即不无。不有不无。 何实
可得。何定可说。
大圆曰。
此承上。不可取法。取非法。而明无得无说之真法。
前文说个若见诸相非相。即 (第 0770a 页)
身。

  又咨:若常住无累,方称法身;丈六有累,何谓法身?令旨答:众生注仰,妄见丈六;丈六非有,有 何实
累?

  又咨:若丈六非有,指何为身?令旨答:随物见有,谓有应身。

  又咨:既曰应身,何谓法身
用一献,赵孟为客,礼终乃宴,穆叔赋鹊巢,赵孟曰:武不堪也。又赋采蘩。曰:小国为蘩,大国省穑而用之,其 何实
非命,子皮赋野有死麇之卒章,赵孟赋常棣,且曰吾兄弟比以安,尨也可使无吠,穆叔,子皮,及曹大夫,兴拜, ……力也。君若昭先君之荣,东行济河,整师以复彊周室,重耳之望也。重耳若获集德而归载,使主晋民,成封国,其 何实
不从。君若恣志以用重耳,四方诸侯,其谁不惕惕以从君命。秦伯叹曰:是子将有焉,岂专在寡人乎。秦伯赋《鸠
。与余论《纲目》数事,其论书新莽,云莽操温之徒,皆篡弑之贼。于魏书太祖,于梁书太祖,于新独斥之莽者。 何实
录也,何以谓之实录?各因当时之文也,新者国也,莽者名也。魏梁之继,世皆有天下庙号,偃然而莽死于乱兵之
,故可通称法身。又咨:若常住无累,方称法身,丈六有累何谓法身。令答:众生注仰,妄见丈六。丈六非有,有 何实
累。又咨:若丈六非有,指何为身。令答:随物见有,谓有应身。又咨:既曰应身,何谓法身。令答:通相为辨,
大惊卒恐
小儿忽被大惊,最伤心胆之气。《口问篇》曰:大惊卒恐,则气血分离,阴阳破散,经络厥绝,脉道不通,阴阳相逆,经脉空虚,血气不次,及失其常,此内经概言受惊之病有如此。矧小儿血气,尤非大人之比,若受大惊,则其神气失散,溃乱不堪,尚 何实
邪之有?斯时也,收复正气,犹恐不暇,顾可复为清散耶?即如朱砂琥珀之类,不过取其镇重之意,亦非救本之法
其政,八年之谓多矣,何以能久?文子曰:医及国家乎?对曰:上医医国,其次医人,固医官也。文子曰:子称蛊 何实
生之!对曰:蛊之慝,谷之飞,实生之。物莫伏于蛊,莫嘉于谷,谷兴蛊伏而章明者也。故食谷者昼选男德以象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