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小學類
春秋類
樂類
詩類
書類
五經總義類
易類
故事類
政書類
地理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傳記類
法制類
時令類
雜史類
目錄類
職官類
正史類
史鈔類
類書類
藝術類
雜家類
儒家類
小說家類
天文算法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詞曲類
詩文評類
 欲依衮冕制度改用单衣从之
元符元年帝幸瑞圣园观新成北郊斋宫故事郊宫悉
设以幕帟其费不赀上命缮营不日而成曰三岁一郊
次舍之费缣帛三十馀万工又倍之易以屋室一劳永

逸所省多矣
徽宗崇宁元年礼部尚书黄裳言南郊坛十二龛壝中
布列从享星位具载其名凡三百三十有八至于北郊
第以岳镇海渎山川林泽邱陵坟衍原隰之目别以四
方寘于成壝而不列其名虽从享于大祇莫非山泽而
何者来格今兹讲行北郊大礼尚未论著是为阙典欲
乞令太常寺丞 陈旸
考其名位取其可以从享者详具
以闻列于成壝从之 (第 36b 页)
二年 礼部员外郎陈旸
奏臣闻天一与地六合而生水
于北其神元冥地二与天七合而生火于南其神祝融
天三与地八合而生木于东其神句芒 (第 37a 页)
  晁氏曰未知何人撰谓乐各有谱但取筚栗谱为
  图以七音十二律使俗易见
乐书二百卷
  陈氏曰秘书省正字三山 陈旸
撰建中靖国初进
  之为礼书陈祥道其兄也其书雅俗胡部音器歌
  舞下及优伶杂戏无不备载博则博矣未免于 (第 20b 页)
  豪为黄钟十分之一簧端点以蜡珠衔股鼓簧成音

   陈旸
乐书曰鹿鸣吹笙鼓簧乃笙中之簧君子阳
  阳左执簧非笙中之簧今民间有铁叶簧削锐其
  首塞以蜡蜜横之于 (第 42a 页)
  分下层高九寸五分底阔一尺七寸

  按礼器县鼓在西应鼓在东孔颖达谓县鼓为大
  鼓 陈旸
谓后世大鼓即古鼖鼓以今考之古之大
  鼓皆长过于面而横县于簨今则面过于长而平
  县于架然则今之大鼓 …… (第 25a 页)
  用朱红攒竹三根各钉贴金铁环以黄绒绦联之

  陈则置鼓于架行则挂鼓于项槌二红油柄绿油
  槌头
  历代卤簿鼓名不一制亦不详 宋陈旸
谓铙鼓宜
  为鼓吹铙歌之鼓元金鼓队鼓二十四人明卤簿
  乐亦曰金鼓左右各鼓二十四面径一尺七寸与
  (第 26a 页)
  之度(自山口/至弦柱)木杆长与槽柄共长等系马尾八十
  一茎通体用桐木柱轴用紫檀龙头贴金槽柄里
  背用朱红油柄面五彩夔龙槽面五彩云龙为饰
   陈旸
乐书奚琴乃奚部所好之乐其制两弦间以
  竹片轧之元史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颈龙首二弦
  用弓捩之弓之弦以 …… (第 2a 页)
  六弦筝

  律吕正义后编曰按 陈旸
乐书唐清乐筝十二弦
  天宝中史盛作六弦琵琶今蒙古筝与史盛六弦
  同而为清乐筝之半意亦唐制也馀与庆 …… (第 10b 页)
  牙内际二寸五分八釐八毫后孔下边距尾牙内

  际五分三釐九毫通体桐木金漆四边绘金夔龙
  梁及尾边用紫檀弦孔用象牙为饰
   陈旸
乐书曰唐有轧筝以竹撋其端而轧之因取
  名焉元史礼乐志𥱧如筝七弦有柱用竹轧之然
  则轧筝因唐制而 …… (第 12a 页)
  七品之半第十七品为第八品之半通体樟木槽

  面桐木金漆槽边曲首绘金夔龙覆手轴品俱用
  紫檀山口轴头弦孔及覆手内边用鱼牙为饰
   陈旸
乐书曰二弦形如琵琶太平清话曰峒人散
  处于牂牱舞溪之界吹芦笙木叶弹二弦琵琶为
  乐今二弦之制似琵 (第 18a 页)
  笙之制经无明文汉魏诸儒皆云十三簧晋郭璞
  乃曰大笙十九簧小笙十三簧宋书则曰十九簧
  至十三簧唐南蛮笙有十六簧 宋陈旸
始言宋大
  乐笙并十七簧旧外设二管谓之义管又言唐乐
  图所传有十七管笙十二管笙后周郑译献十六
  (第 25a 页)
  八管在右翼而执之实左手执箫者面向外自其
  面视之则右手乃所谓左左手乃所谓右也至于
  箫管之体质当以用竹为是 陈旸
参用玉姑备一
  说耳若箫管之长短则当各用本律若长过于律
  者则其径亦必过于律所为倍积同形管是也其 …… (第 6b 页)
  箫同体用芦竹间缠以弦前加龙头长二寸四分
  后加龙尾长二寸二分九釐雕木为之通体朱漆
  绘金莲出音孔垂五䌽流苏为饰
   陈旸
乐书箫管之制六孔或谓之竖篴或谓之尺
  八元史长笛犹是竖笛箫则曰如笛龙笛则别之 …… (第 32a 页)
  有姑洗又有仲吕者备阴阳二均也开孔于律吕
  之间者又以一器俯仰吹之而足二均之用法之
  尤便者也 陈旸
乐书及稗编王圻续通考所载则
  与时用箫笛全不相符今时所用固仍前明旧制
  也盖儒者不谙声律徒袭旧闻 (第 33b 页)
 皇上绍
世泽之鸿庥辟无疆之伟业西陲二万馀里尽入版图
 至德崇勋焜耀万古迄今回部归诚献其国俗乐器列
   之
  殿廷与高丽国俳瓦尔喀乐并陈于宴享 陈旸
所谓
   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服而役之得其欢心使
   鼓舞焉君子之所乐也至于西洋论乐颇极精深
  (第 1b 页)
  金铎(金华人九/江安抚使)    潘良贵(金华人徽/猷阁待制)
  王登(金华人知/湘潭县)     陈旸(义乌/人)

(第 26b 页)
  礼记义四十卷(南史戚衮撰字公/文吴郡盐官人)
  礼记讲义二十四卷(焦氏经籍志/陈祥道撰)
  礼记解义四十卷(宋史艺文/志 陈旸
撰)
  礼记解义二十卷(文献通考/方悫撰)
  礼记解四十卷礼象十五卷述礼新说四卷(宋史/艺文) …… (第 8b 页)
  乐论一卷乐器图一卷三乐谱一卷乐律一卷(宋/史)
   (艺文志/沈括撰)      乐书二百卷(宋史艺文/志 陈旸
撰) …… (第 23b 页)
  孟子说(万𠩵温州府/志王奕撰)  孟子通义(弘治湖州府/志叶梦得著)
  孟子解义十四卷(宋史艺文/志 陈旸
撰)
  石鼓孟子答问三卷(宋史艺文/志戴溪撰)
  孟子记蒙十四卷(书录解题临/海陈耆卿撰)
   (第 32a 页)
 杜氏四时祭享礼一卷(书录解题山阴/杜衍世昌撰)
 伊洛礼书补亡又伊洛遗礼(文献通考/陈君举集)
 北郊祀典三十卷(宋史艺文/志 陈旸
撰)
 祭礼仪注二卷(吾学编/谢铎著) 大祀志(万历温州府/志蔡芳撰)
 册立仪注一卷(黄氏书目/朱 (第 17b 页)
  杨二和(进贤人四川提学副使)周季凤(宁州人南京刑部侍郎谥廉惠)刘 琏
(鄱阳人柳州知府)范希淹(弋阳人副使)余 濂(都昌人御史)汪 俊(弋阳
人会元礼部尚书)
李 宽(玉山人副使)李 祚(贵溪人云南佥事)杨 泮
(贵溪人知府)黄 清(南城人寿子湖广参政)李 哲(临川人梧州知府)
陈 婴(临川人)何 垕(新城人工部员外)刘 昭(庐陵人知府)

龙 越(庐陵人琼州知府)罗钦顺(泰和人及第尚书谥文庄)徐 穆(吉水人及
第侍读学士)
周 鲁(吉水人御史)刘 贤(吉水人四川籍)王 选(安福人长
史)
刘廷策(安福人吏部主事)欧阳介(安福人员外)萧 柯(吉水人知府)
刘 袤(永新人行人)张 文(新喻人都给事) 陈 旸(新淦人副使)
张 琼(新淦人)钟 渤(南安人广东籍云南左参政)

  弘治八年乙卯乡试

  余 韶(南昌人知县 (第 61b 页)
 礼自周以降虽失其传然司马迁撰律历书班固宗
 之是故有三统之论蔡元定著律吕书朱熹称之以
 为成一家之言若 陈旸
之乐书则又备载古今之制 …… (第 3b 页)
 钟律篇而存古书之当存辨古书之当辨拟今法之
 可用者列诸左方而杂说之泛滥旁论之纷拿虽范
 镇乐律房庶乐书 陈旸
乐书吴忠律志依朱子成说 …… (第 49b 页)
 宋史文舞武舞之节若赵慎言方色之论李太常周

 舞之节韩邦奇虞舞之图亦未尝不兼考之矣其八
 音之器则本凫氏之钟制磬人之磬制若韗人皋陶
 之度 陈旸
八音之论李氏吹孔之法亦未尝不兼取
 之矣律为万事之根本可以审度可以嘉量可以平
 衡度则本于司马光所定 (第 60b 页)
  短俱如本律或用加倍即凤箫制也此言得之矣

  而又曰或长俱如黄钟以蜡次第实之亦何误耶
  又曰 陈旸
乐书云宋朝太常箫皆密底十六管从
  右手为头次第吹之至左成曲又云以律管通底
  造成洞箫十二律皆清声 …… (第 59a 页)
  以为左手执上上阳也右手执下下阴也凡吹箫

  管籥篴皆尚左手古之制也然则排箫长管当在
  左手短管当在右手宋朝旧制盖失之矣 陈旸

  载箫图长短一般而非参差盖蜡塞为清浊或开
  窍于背后新旧二种相参用耳故其形状与今异
  也元 (第 59b 页)
諌科庚戌三省同进呈张咸吴俦 陈旸
三人中第五等
推恩帝曰进士策文理有过于此者因诏罢制科 罢
广惠仓 甲寅知广州唐义问坐弃渠阳砦责授舒州 (第 19b 页)
 举明经
  李春叟(东莞人/)尹 杰(增城人/佥判)郑起家(增城人/助教)
  王 铎(增城人/助教) 陈旸
(增城人/秘书郎)李日新(高要人/宣仪郎)
  严 铤(高要人/宣仪郎)许 青(番禺人承务/郎安修 (第 9b 页)
  (朝张知白宋绶文彦博高若讷欧阳修韩琦许洞/王安石李德刍陈襄司马光范祖禹吕大防张载)

  (程颐郑居中朱熹黄干蔡元定王柏范寅宾郑樵/史定之张维叶克 陈旸
陈祥道陆佃王普李如圭)
  (史浩马希孟方悯陈傅良汪应辰项安世杨复真/德秀魏了翁李心傅王应麟吴仁杰刘 (第 4a 页)
北郊第以岳镇海渎山林川泽丘陵坟衍
原隰之目别以四方寘于成壝而不列其名今讲行大
礼宜诏礼官考其名位二年 礼部员外郎陈旸
奏五行
之帝既从享于南郊第一成则五行之神亦当从祀于
北郊第一成昆崙神州宜列从祀之位又地莫尊于大
祗而 (第 2b 页)
则祀先蚕用女乐可知唐六典宫县之舞
八佾轩县之舞六佾则祀先蚕用八佾又可知然止言
舞生冠服而不及舞女冠服 陈旸
乐书享先蚕图下止
有宫架登歌图而不及舞夫有乐有舞虽祀礼之常然 (第 21a 页)
津尝陈于太常乐工惮改作皆不主其说或谓汉津旧
尝执役于范镇见其制作略取之蔡京神其说而托于
李良二年九月 礼部员外郎陈旸
上所撰乐书二百卷
命礼部尚书何执中看详以谓旸欲考定音律以正中
声愿送讲议司令知音律者参验行之旸之论曰 …… (第 11a 页)
矣然秦汉
之间去周未远其器与声犹有存者故其道虽不行于
当世而其为法犹未容有异论也逮于东汉之末以接
西 晋之
初则已寖多说矣历魏周齐隋唐五季论者愈 (第 12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