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易類
書類
詩類
五經總義類
詔令奏議類
地理類
編年類
目錄類
別史類
紀事本末類
史鈔類
正史類
類書類
儒家類
雜家類
醫家類
釋家類
別集類
總集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律部類
密教部類
事彙部類
洞神部
清代道教文獻
乐天堂集说序
孔子作易传以旁行不流为乐天之实夫旁行者曲成也
士君子读书谈艺本期出所学以道济天下而势有难为
则必旁行之以曲成其意盖天道固如是矣崔子遗山以文
章名世而连不得志遂漫游人间往往以纯任自娱而乃颜
其堂曰乐天一似借安居以俟命也者而余曰不然古者游
仕人国多藉友教士大夫为乘韦之先故东汉诸贤去古稍
远然犹受郡国徵聘一展裁画今遗山久擅文赋兼饶经济
偶一举足即缟纻四达真不减颍川当日羔雁填门巷者从
容谈笑治术犁然此正旁行不流 道济 天下之正说也不然乐
天知命与安土敦仁亦殊途矣以志在四方假浮家汎宅为
漫游计而反与安土者同其歌咏意固何 (第 1b 页)
孔子作易传以旁行不流为乐天之实夫旁行者曲成也
士君子读书谈艺本期出所学以道济天下而势有难为
则必旁行之以曲成其意盖天道固如是矣崔子遗山以文
章名世而连不得志遂漫游人间往往以纯任自娱而乃颜
其堂曰乐天一似借安居以俟命也者而余曰不然古者游
仕人国多藉友教士大夫为乘韦之先故东汉诸贤去古稍
远然犹受郡国徵聘一展裁画今遗山久擅文赋兼饶经济
偶一举足即缟纻四达真不减颍川当日羔雁填门巷者从
容谈笑治术犁然此正旁行不流 道济 天下之正说也不然乐
天知命与安土敦仁亦殊途矣以志在四方假浮家汎宅为
漫游计而反与安土者同其歌咏意固何 (第 1b 页)
叨近臣而作颂窃效赓歌
圣人御宇德炳日星效天法地合撰清宁三才之义万
世之经璿图凝祉大化流形(一章/)
日兮月兮合轨同轮五星烂兮环共北辰惟德动
天惟诚感神贞符上瑞钟于
一人(二章/)
吉日惟午瑞应
景命积厚流光天人叶庆五气既和四序咸正端拱垂
衣以齐七政(三章/)
皇帝曰咨肇祥有由
圣祖懋德上下同流膺兹
天眷申命用休荐馨祇告式昭贻谋(四章/)
于惟
圣祖久道化成
圣复承
圣天下文明大观在上灿灿玑衡洪钧一气六宇澄清
(五章/)
大孝备矣神明幽赞善继善述励精宵旰 道济 天下光 (第 4b 页)
圣人御宇德炳日星效天法地合撰清宁三才之义万
世之经璿图凝祉大化流形(一章/)
日兮月兮合轨同轮五星烂兮环共北辰惟德动
天惟诚感神贞符上瑞钟于
一人(二章/)
吉日惟午瑞应
景命积厚流光天人叶庆五气既和四序咸正端拱垂
衣以齐七政(三章/)
皇帝曰咨肇祥有由
圣祖懋德上下同流膺兹
天眷申命用休荐馨祇告式昭贻谋(四章/)
于惟
圣祖久道化成
圣复承
圣天下文明大观在上灿灿玑衡洪钧一气六宇澄清
(五章/)
大孝备矣神明幽赞善继善述励精宵旰 道济 天下光 (第 4b 页)
因筮以持
满之道反覆戒之弗纳卒及于祸景明当景泰天顺间
名公卿大夫无不延接者然一语不及私事惟抑邪与
正 济颠 扶危可致力则谆谆不少回避遇古今图史及
异书必令人傍诵听之至老不倦又缘名字之义自号 (第 31a 页)
满之道反覆戒之弗纳卒及于祸景明当景泰天顺间
名公卿大夫无不延接者然一语不及私事惟抑邪与
正 济颠 扶危可致力则谆谆不少回避遇古今图史及
异书必令人傍诵听之至老不倦又缘名字之义自号 (第 31a 页)
书画船记 黄 淮
陆乘车舆牛马水乘舟古之制也余自筮仕以来承乏
两制四十馀年旦入禁垣侍帷幄薄暮还署间尝一使
齐鲁以故乘舆马之日多而乘舟之日盖少也顷因谢
病还故里频年入觐溯江入淮以达于会通非舟不可
行居乡屏处先陇往来湖山间必以舟从事与在职时
事多相左亦其势然也吾乡湖中之舟甚偪仄编竹为
篷且易损窃尝病之今年棐槃二子以余齿高力衰舟
轻劣不足以 济颠 更造新舟颇宽广板上覆以蔽风雨
牖两傍以便观览与客同泛可布十馀席中设小榻独
往可以备燕息后辟行厨可以供 (第 4b 页)
陆乘车舆牛马水乘舟古之制也余自筮仕以来承乏
两制四十馀年旦入禁垣侍帷幄薄暮还署间尝一使
齐鲁以故乘舆马之日多而乘舟之日盖少也顷因谢
病还故里频年入觐溯江入淮以达
行居乡屏处先陇往来湖山间必以舟从事与在职时
事多相左亦其势然也吾乡湖中之舟甚偪仄编竹为
篷且易损窃尝病之今年棐槃二子以余齿高力衰舟
轻劣不足以 济颠 更造新舟颇宽广板上覆以蔽风雨
牖两傍以便观览与客同泛可布十馀席中设小榻独
往可以备燕息后辟行厨可以供 (第 4b 页)
半轩集序 申屠澄
忠义者生人之大闲也忠者必义义者必忠全其义者
未有不全其忠者也有若故半轩先生郑仲潜父其全
忠义者乎先生浦阳义门之硕德与义俱生者也吴贞
文公宋太史公则先生之师也元太师道济公则先生
之知己也留阁下者甚久言天下事计无不听当时被
其泽者多矣 道济公 以诬罢相先生遂以永嘉幕官航
海南归在官半载拂衣还家暨运启休明海内仕隐之
名流莫不起而弹冠翱翔云路先生 (第 18b 页)
忠义者生人之大闲也忠者必义义者必忠全其义者
未有不全其忠者也有若故半轩先生郑仲潜父其全
忠义者乎先生浦阳义门之硕德与义俱生者也吴贞
文公宋太史公则先生之师也元太师道济公则先生
之知己也留阁下者甚久言天下事计无不听当时被
其泽者多矣 道济公 以诬罢相先生遂以永嘉幕官航
海南归在官半载拂衣还家暨运启休明海内仕隐之
名流莫不起而弹冠翱翔云路先生 (第 18b 页)
送李道济之官夷陵诗序
东观古称蓬莱道山今尤为清华高简予与今礼部康
公子山尚书在馆时新进士六七人为之僚道济以文
学署掾一时雍容萧散非特人羡之诸君子亦自以为
乐也未年岁间各迁官散去掾独留馆数年始得官夷
陵幕来徵文为别吾闻州小而地僻民淳而事少鱼米
笋菜可以奉甘旨江云峡雨可以极游览盖乐不在馆
阁之下昔子之乡先生六一公尝令夷陵欲借书观之
而不可得乃从故府取吏牍而遍阅之于是周知情伪
备察奸利谬欺之故怅然以为深感后公为政治郡辄
有大过人者及代包孝肃公尹开封清简平易乃有过
于包公者则夷陵阅牍之功有以增益之也天下未见
书莫盛于东观 道济 既得读之累年今之夷陵吏牍固
其职尚母鄙其事而尽心焉乡先生之芳躅不亦可庶
几乎 (第 29b 页)
东观古称蓬莱道山今尤为清华高简予与今礼部康
公子山尚书在馆时新进士六七人为之僚道济以文
学署掾一时雍容萧散非特人羡之诸君子亦自以为
乐也未年岁间各迁官散去掾独留馆数年始得官夷
陵幕来徵文为别吾
笋菜可以奉甘旨江云峡雨可以极游览盖乐不在馆
阁之下昔子之乡先生六一公尝令夷陵欲借书观之
而不可得乃从故府取吏牍而遍阅之于是周知情伪
备察奸利谬欺之故怅然以为深感后公为政治郡辄
有大过人者及代包孝肃公尹开封清简平易乃有过
于包公者则夷陵阅牍之功有以增益之也天下未见
书莫盛于东观 道济 既得读之累年今之夷陵吏牍固
其职尚母鄙其事而尽心焉乡先生之芳躅不亦可庶
几乎 (第 29b 页)
故王母曾氏孺人墓志铭
泰和梅冈山中有隐君子曰王君道济其配曰曾氏孺
人曾氏钜家也而孺人幼不好华侈性敏惠母教以孝
经论语列女传辄晓其大意道济早丧其母在昆弟中
最幼赀产最薄孺人归而安之又能厚于养也其织祍
之勤自其嫁之初至于老不衰其服之俭自其身之约
至于富不改其安于命而有常度如此当丧乱之亟 道
济 举家往依其妇翁寻而其尊府则堂公殁焉时摽掠
于道者相接 (第 25b 页)
道济 拟间行独归其榇儒人不可曰行而
遇盗虽杀身无悔竟护丧俱归葬而后去卒亦不与贼
遇也宁委其身而不以废礼此君 (第 25b 页)
子之所难也曾谓女
妇而能之岂不尤难也哉 道济 性豪旷喜与士大夫倾
倒孺人尝私蓄以备其乏爱其子之深为奉其师虽歉
时必备不简 (第 25b 页)
道济 没众谓其子不振矣孺人逆料其必 …… (第 25b 页)
不然既而果然由是 道济 名播缙绅而其子亦有闻非
孺人之贤乌能如是哉孺人讳春祖叔庆父君宝家庐
陵之新墟其生至正巳巳正月十五日殁 (第 26a 页)
今洪武二十
一年四月七日也盖去 道济 之殁十又七年矣子一人
环女三人皆适士人孙男二人冈寿载璋曾孙男三人
曰熊孺人犹及见其生也曰鹗曰□孺人殁 (第 26a 页)
泰和梅冈山中有隐君子曰王君道济其配曰曾氏孺
人曾氏钜家也而孺人幼不好华侈性敏惠母教以孝
经论语列女传辄晓其大意道济早丧其母在昆弟中
最幼赀产最薄孺人归而安之又能厚于养也其织祍
之勤自其嫁之初至于老不衰其服之俭自其身之约
至于富不改其安于命而有常度如此当丧乱之亟 道
济 举家往依其妇翁寻而其尊府则堂公殁焉时摽掠
于道者相接 (第 25b 页)
道济 拟间行独归其榇儒人不可曰行而
遇盗虽杀身无悔竟护丧俱归葬而后去卒亦不与贼
遇也宁委其身而不以废礼此君 (第 25b 页)
子之所难也曾谓女
妇而能之岂不尤难也哉 道济 性豪旷喜与士大夫倾
倒孺人尝私蓄以备其乏爱其子之深为奉其师虽歉
时必备不简 (第 25b 页)
道济 没众谓其子不振矣孺人逆料其必 …… (第 25b 页)
不然既而果然由是 道济 名播缙绅而其子亦有闻非
孺人之贤乌能如是哉孺人讳春祖叔庆父君宝家庐
陵之新墟其生至正巳巳正月十五日殁 (第 26a 页)
今洪武二十
一年四月七日也盖去 道济 之殁十又七年矣子一人
环女三人皆适士人孙男二人冈寿载璋曾孙男三人
曰熊孺人犹及见其生也曰鹗曰□孺人殁 (第 26a 页)
赠张士方
昔年东海上曾共绣衣行小吏衔冤久分司用法平江
沙清可数海月晦还生阴德今谁似于公有令名
以拄杖赠程以文先生
海上桄榔树殷勤举一枝功能扶正直力可 济颠 危文
玉肤生润玄犀质换奇何时同野服江海远相期 (第 11a 页)
昔年东海上曾共绣衣行小吏衔冤久分司用法平江
沙清可数海月晦还生阴德今谁似于公有令名
以拄杖赠程以文先生
海上桄榔树殷勤举一枝功能扶正直力可 济颠 危文
玉肤生润玄犀质换奇何时同野服江海远相期 (第 11a 页)
署。云端极
目。霓裳凤髻。阙下相寻。张良卧疾。攀赤松而有地。绮季来
朝。歌紫芝而忘返。若夫功成旰食。 道济 宵衣。汉宫追听览
之馀。尧殿得巡来之隙。霞登月憩。光睿幸于彤闱。玉振金
声。藻宸章于翠掖。洛阳才子。 (第 20a 页)
目。霓裳凤髻。阙下相寻。张良卧疾。攀赤松而有地。绮季来
朝。歌紫芝而忘返。若夫功成旰食。 道济 宵衣。汉宫追听览
之馀。尧殿得巡来之隙。霞登月憩。光睿幸于彤闱。玉振金
声。藻宸章于翠掖。洛阳才子。 (第 20a 页)
送隐论
崇退儒生问于抱朴丈人曰请问隐何为者也而生上
古徇之至今继踵何哉丈人曰夫全朴之道万物一气
三极湛然天人无际岂有朝野之别隐显之端哉则夫
隐者于已失者也平原既开风流散漫故隐者所以全
其真素养其浩然之气也
怀旧赋序
余与从甥孙道济交好特至昔寓荆州同处一室冬多
閒暇长共学书余收而录之欲以为索居之友 道济 因
记纸末曰舅还山之日览此相存闲书见其手迹皎若
平日悽怅伤心 (第 8b 页)
崇退儒生问于抱朴丈人曰请问隐何为者也而生上
古徇之至今继踵何哉丈人曰夫全朴之道万物一气
三极湛然天人无际岂有朝野之别隐显之端哉则夫
隐者于已失者也平原既开风流散漫故隐者所以全
其真素养其浩然之气也
怀旧赋序
余与从甥孙道济交好特至昔寓荆州同处一室冬多
閒暇长共学书余收而录之欲以为索居之友 道济 因
记纸末曰舅还山之日览此相存闲书见其手迹皎若
平日悽怅伤心 (第 8b 页)
此意明明不肯灰归家而阿
迎生矣自此遂不复梦见寿儿则阿迎为寿儿之重来无
疑也盖吾里元时名再生而圆通又为 道济禅师 重来之
地寿儿现灵于圆通阿迎应谶于再生非无故也独怪顾
非熊以殇儿再生遂得永年而阿寿之转阿迎沤珠槿艳 (第 27b 页)
迎生矣自此遂不复梦见寿儿则阿迎为寿儿之重来无
疑也盖吾里元时名再生而圆通又为 道济禅师 重来之
地寿儿现灵于圆通阿迎应谶于再生非无故也独怪顾
非熊以殇儿再生遂得永年而阿寿之转阿迎沤珠槿艳 (第 27b 页)
殿奉之遐迩施者日新月盛数载之内百废具举名闻于朝
帝师大宝法王锡以金号寻迁九江圆通崇胜禅寺宋之初
有神 僧道济 德公将示寂累青石为塔语其徒曰此塔若红
即吾再来暨圆机旻公来镇法席塔果红色人异之旻公人
号于古佛及其临 (第 4b 页)
帝师大宝法王锡以金号寻迁九江圆通崇胜禅寺宋之初
有神 僧道济 德公将示寂累青石为塔语其徒曰此塔若红
即吾再来暨圆机旻公来镇法席塔果红色人异之旻公人
号于古佛及其临 (第 4b 页)
宣授河南路转运使兼廉访杨奂撰
盈尺之璧径寸之珠天下皆知其为宝也不
以蕴于山渊而不闻况于人乎东鲁宣父炳
辟世辟地之训历代史臣列隐逸逸民之传
宜乎绵亘千数百载而不废也仆儒家者流
窃有志于史学谨按洞真之行实斯亦古之
所谓宗师者欤故碑之无疑师讳善庆字伯
祥宁海人高门于公之后祖彦升主好时县
簿考 道济 韬光不仕师幼不茹荤长通经史 (第 019b 页)
盈尺之璧径寸之珠天下皆知其为宝也不
以蕴于山渊而不闻况于人乎东鲁宣父炳
辟世辟地之训历代史臣列隐逸逸民之传
宜乎绵亘千数百载而不废也仆儒家者流
窃有志于史学谨按洞真之行实斯亦古之
所谓宗师者欤故碑之无疑师讳善庆字伯
祥宁海人高门于公之后祖彦升主好时县
簿考 道济 韬光不仕师幼不茹荤长通经史 (第 019b 页)
来去自在无有拘束以身言即中庸无入不自得之意合则
为一分则为万变化圆通莫可测度即孟子左右逢原之意
演清净解脱之 道济 沉迷忧苦之徒皆出自然不假勉强非
寻常所可测识清净自然即不思不勉从容中道之谓此赞
圣德之纯
至 (第 2p009a 页)
为一分则为万变化圆通莫可测度即孟子左右逢原之意
演清净解脱之 道济 沉迷忧苦之徒皆出自然不假勉强非
寻常所可测识清净自然即不思不勉从容中道之谓此赞
圣德之纯
至 (第 2p009a 页)
不得也。潭挽曰。更道。更道。师
曰。南山起云。北山下雨。即礼拜。潭首肯。后开法灌溪。
次居圆通。以符 道济禅师 之记。学者向臻。朝廷闻其
道会。宰臣复为之请。锡以命服。与圆机号。上堂。诸佛
出世。无法与人。祇是抽 (第 0378a 页)
曰。南山起云。北山下雨。即礼拜。潭首肯。后开法灌溪。
次居圆通。以符 道济禅师 之记。学者向臻。朝廷闻其
道会。宰臣复为之请。锡以命服。与圆机号。上堂。诸佛
出世。无法与人。祇是抽 (第 0378a 页)
俯察。乃至鬼神之情状皆备知巳。然后作易。所
以易则与天地相似。故不违也。依易起知。知乃周
乎万物。而 道济 天下。故不过也依易起行。行乃旁
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也。知行具足。则安土
敦仁。广度含识。故能 (第 0454a 页)
以易则与天地相似。故不违也。依易起知。知乃周
乎万物。而 道济 天下。故不过也依易起行。行乃旁
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也。知行具足。则安土
敦仁。广度含识。故能 (第 0454a 页)
归笛啰啰哩。海称善。书偈赠行。归本国。住睿山
寺。洎通嗣法书。海巳入𡧯矣。
**** 杭州府净慈 济颠道济 禅师
出家灵隐。性不稽。尝与
市井浮沉。喜打筋斗。不著裈。形媟露。人姗笑。自视夷
然。与明颠同时。 …… (第 0437a 页)
救人之死。戏
谑笑谈。神出鬼没。人罕有能测之者。年七十三而没。
一日。与明颠。偶识于朱泾。明目之曰咦 济颠。 乃赠以
诗。诗曰。青箬笠前天地阔。碧蓑衣底水云宽。不言不
语知何事。只把人心不自瞒。
**** 内 (第 0437a 页)
寺。洎通嗣法书。海巳入𡧯矣。
**** 杭州府净慈 济颠道济 禅师
出家灵隐。性不稽。尝与
市井浮沉。喜打筋斗。不著裈。形媟露。人姗笑。自视夷
然。与明颠同时。 …… (第 0437a 页)
救人之死。戏
谑笑谈。神出鬼没。人罕有能测之者。年七十三而没。
一日。与明颠。偶识于朱泾。明目之曰咦 济颠。 乃赠以
诗。诗曰。青箬笠前天地阔。碧蓑衣底水云宽。不言不
语知何事。只把人心不自瞒。
**** 内 (第 0437a 页)
东晖昶禅师(不列章次) 雪庵喜禅师(此后无传)
铁壁通禅师 慧空谦禅师
无相空禅师法嗣
宝心镜禅师(无传)
吉庵祚禅师法嗣
天宁 道济禅师
天通显禅师法嗣
天池法聚禅师
金台觉禅师法嗣
径山慧林禅师 振宗琏禅师(无传)
天目进禅师法嗣 (第 0399b 页)
铁壁通禅师 慧空谦禅师
无相空禅师法嗣
宝心镜禅师(无传)
吉庵祚禅师法嗣
天宁 道济禅师
天通显禅师法嗣
天池法聚禅师
金台觉禅师法嗣
径山慧林禅师 振宗琏禅师(无传)
天目进禅师法嗣 (第 0399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