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四書類
易類
書類
五經總義類
論語類
地理類
目錄類
傳記類
正史類
別史類
類書類
儒家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禪宗部類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而元纁未徵,仪刑遽泯,斯道之不幸也。先生冲夷恬巽,言不出口,学者翕然景慕,拟之冀朱两公无轩轾者,可谓 躬行君子
矣。
邵雍
按《宋史·邵雍传》:雍字尧夫。其先范阳人,父古徙衡漳,又徙共城。雍年三十,游河南,葬其亲
可乐也。已河南裴君主簿于洛阳治斋于其官而命之曰:君子裴君岂慕夫在外者,而欲有之乎。岂以为世之小人众而 躬行君子
者独吾乎。由前则失己,由后则失人。吾知裴君不为是也。亦曰:勉于德而已盖,所以榜于其前朝夕出入观焉。思
。〈閒居有乐〉
《以离合诗赠秘书监张荐》唐·权德舆
黄叶从风散,暗嗟时节换。忽见鬓边霜,勿辞林下觞。 躬行君子
道,辜负芳名早。帐殿汉官仪,巾车塞垣草。交情剧断金,文律每招寻。始知蓬山下,如见古人心。
《和权载之
。河南裴君主簿于洛阳,治斋于其官,而命之曰:君子。裴君岂慕夫在外者,而欲有之乎。岂以为世之小人众,而 躬行君子
独我乎。由前则失己,由后则失人,吾知裴君不为是也。亦曰:勉于德而已。盖所以榜于其前,朝夕出入观焉,思
乐也己。河南裴君主簿于洛阳。治斋于其官而命之曰君子。裴君岂慕夫在外者而欲有之乎。岂以为世之小人众。而 躬行君子
者独我乎。由前则失已。由后则失人。吾知裴君不为是也。亦曰勉于德而已。盖所以榜于其前。朝夕出入观焉。思
如此其惟恐人知与人不得而知者可以推此槩见也。念非铭得所托。则无以信后世。敢请。呜呼若孝立者殆庶几所谓 躬行君子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者欤。某何足以铭之然某不敏孝立取以为友有年矣去年北归过赣上相见惊喜。且曰。自子窜
。岂冥冥之中固欲世间知所敬奉。委曲以示人耶。殆不可测度也。〉玉管通神〈曾慥高斋漫录李宾王利用番阳人。 躬行君子
人也。又善相。尝云郭林宗作玉管通神。有四句云。贵贱视其眉目。知慧察其皮毛。苦乐观其手足。贫富观其颐颊
得三年食薇,颜色不坏;今我遣子从公,可以置我矣。是时圣祖仁皇帝纯心正学,表章儒术,不遗馀力;大臣亦多 躬行君子。
庙堂之上,钟吕相宣,顾皆以不能致公为恨。庚午,刑部尚书徐公乾学因侍直,上访及遗献,复以公对。上曰:可 (第 159 页)
    斗初「旧谱」云:『逝前一日,董伯起自倭酋归,董侍郎以语公,公大书「可语宁海厚犒之」,伯起乃往宣谕。人谓戚公破倭、沈公剿倭,公皆与有力,今将就木,此志犹未衰,生平之悲悯亦深矣。葬官岭,墓碑侍郎董公笔,墓道黄公琮、徐公亮全立。黄公时官按察司副使,并著叙传一篇;论曰:「陈子季立,古之所称奇男子也,才品高天下,然尝迹其生平,悲忠信不言,非中正不蹈,又近于 躬行君子
者,盖先生有言,豪杰而圣贤者,余交之久,知之深,故能言之。……」』。
    温陵何乔远亦为立传,论 (第 145 页)
 某也幸。有过人必知之。只是因司败发而学者修己为学之方。不外乎此。真圣人之言也。
子曰文莫吾犹人也。 躬行君子
则吾未之有得。
  (第 126H 页)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子曰文莫吾犹人也。 躬行君子。
则吾未之有得。
   子曰若圣与仁。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
 邢曰反犹重也。(何云乐其善。故使重歌而自和之。)〇驳曰非也。说则无错。但字义不然。
子曰文莫吾犹人也。 躬行君子。
则吾未之有得。
 朱子曰莫疑辞。(案莫者犹言岂不)犹人。言不能过人。而尚可以及人。〇补曰夫子自言文学 (第 224L 页)
岂不吾犹人也。若 躬行君子
之德。则吾无所自得者。(自谦也)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某者焉。不如某之好学也。文学素所自许。德行素 (第 224L 页)
以终馀年。吾夫子尝曰。仁者。其言也讱。薛文清亦云千言万当。不如一默。公之以是而扁斋者。其非有意于古之 躬行君子。
而深惩于季世枝叶之烦乎。吁亦可尚也已。然则是集也。虽甚寥寥。而曷可以少之哉。公之后孙弼新。请余置一言 (第 113L 页)
外来者而戚喜。 非有所存主乎中者。顾何得以乃尔。 朋友之深于公者能知之。而其他则或未能尔。 志欲慕乎 躬行君子。
所可恶者高自标置。 进不得自试于当时。在家之宁馨其薰未已。 顾以是为无憾。则后之人又奚足以与议。 尚 (第 378H 页)
欲知公之为渊源。盍观其馀流之所自。 俛就公车之业。而顾不以进取为意。 潜心古人之学。而志在于 躬行君子。
 幽光自发于家庭。遗薰之袭人未已。 (第 378H 页)
。亦尝以文章科宦显于世矣。而乃其所本则懿德深仁有以积于躬而著于家。尚质而耻于文。务实而外夫名。盖恂恂 躬行君子
之风焉。是宜毓善钟美。以流庆于子孙者将无穷也。试考诸谱。典书,立岩,龟村诸公。固已光启于前。而谦庵西 (第 323H 页)
欲勿悲兮不可得。呜呼哀哉士开。
崔以安(尚镇)哀辞(并序)
大丘有崔处士兄弟者。其律身御家。廪廪有古 躬行君子
之风。其诸子亦皆佳士也。曰尚镇某父尝辱访。余时始相识。见其动容出辞。驯雅有则。不问可知其为贤父子也。 (第 448L 页)
就之。非但教不躐等。亦所以使之勉思企及也。于是高迈者与庸下者。皆可以趋向于道。
夫子尝以好学自居。而 躬行君子。
则不遽自居。虽出谦光。可见躬行之难矣。下文为之不厌。诲人不倦。自好学中出来。若圣与仁。由躬行上推而极 (第 285L 页)
。铭曰。
商山旧日。三老鼎峙。公居其一。道在于迩。笃于彝伦。谦于持己。兢兢其心。坦坦其履。一言以蔽。 躬行君子。
琢之贞珉。令闻不弭。 (第 64H 页)
又曰不尊德性则懈怠以下十一条。
 恒老按此十二条。救正后学腾说口耳之病。盖孔子曰。文莫吾犹人也。 躬行君子
则吾未之有得。又曰。予欲无言。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又曰。汝以予为多学而知之者欤。吾道一以贯 …… (第 114L 页)
道问学上工夫。而却不用力于尊德性上工夫云尔则可乎。见孔子孜孜用力于学之不厌诲人不倦之事。而谦谦不居于 躬行君子
之事。乃曰孔子只知道问学而却少尊德性上工夫云尔。则是岂知德之言也哉。盖朱子之所问所学者。即尊德性之事 (第 115L 页)
人庶几体之心而行之身。毋徒勉慕于谦。而以求造其理也。
笃所堂赵公遗稿序
吾夫子有言曰。文莫吾犹人也。 躬行君子
则吾未之有得。此虽圣人自谦之辞。而亦见文不必工。而躬行之为难能也。今之世愈下矣。士不兴行。而惟文词之 (第 283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