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書類
易類
書類
五經總義類
論語類
地理類
目錄類
傳記類
正史類
別史類
類書類
儒家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禪宗部類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者。恐以圣人之常自卑而俯就之如此。如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又曰。 躬行君子
则吾未之有得。又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又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今曰学易可以无大过者。亦此 (第 201H 页)
厚。居家治身。克遵家庭之训。接人应事。不失儒家之范。平生衣取蔽体。食取充饥。读书饬行。自乐无求。古之 躬行君子。
即公之谓也与。日其胄孙致桢。即余而言曰。我家代各有幽志显刻。而独曾考有状而无铭。子其为铭以徵后。必孝 (第 373L 页)
榜而操履不越乎绳尺。不事文华而和顺自达于面目。德宇渊渟而与物无竞。风标玉温而令人可爱。亲炙者。服其为 躬行君子。
闻风者。仰之以百代师表。苟非所得之美。所养之深。能如是乎。惜乎官不过一命。寿止于六旬。不能少试素蕴于 (第 576L 页)
梦弼,心弼,容弼。正言男天弼,东弼。曾玄以下不录。呜乎。世之以学道自命者何限。而宗向之得其正者鲜矣。 躬行君子。
尤难焉。公生于退陶之后。知尊其学。尝曰朱子以后吾道东矣。著之为书而体之为躬行之实。观于此。可知公所学 (第 211L 页)
莫吾犹人也。 见其不难继之意焉。见其不必工之意焉。见其虽不逊其能而亦不失其谦之意焉。莫尤是自谦意。 躬行君子(止)
有得。 见其实之难焉。见其必以得为效焉。见其汲汲于此而不敢有毫发自足之心焉。
第三十三章。为之不厌。 (第 127L 页)
第三十三章。为之不厌。 (第 127L 页)
右应克复。
孔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孔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孔子曰。文莫吾犹人也。 躬行君子 则吾未之有得。
○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中庸曰。内省不疚。无恶于志。君子之所不可及 (第 565L 页)
耳目之所传。而遗文散逸。问学之实。不可得以考。惟星之社塾会讲录传于家。社塾寒冈先生讲道之所也。吁所谓 躬行君子
者非耶。铭曰。
书云孝乎。惟孝而友。施于家政。嗟公是有。我乃作辞。诏厥樵牧。四尺之封。万年之迹。
晦 (第 207L 页)
书云孝乎。惟孝而友。施于家政。嗟公是有。我乃作辞。诏厥樵牧。四尺之封。万年之迹。
晦 (第 207L 页)
章以垂于后。其厄于命稔矣。然惟其因心孝友。安于素履。以小学,家礼为毕生活计。而无慕乎外。呜呼。古所谓 躬行君子
者。揆诸府君。果何如也。芦沙先生铭王考幽堂。有曰翁有孝子。若曾曰有。洵实记也。窃念不肖载圭性质顽愚。 (第 275L 页)
研究。勿以常谈弃之。则继此面讨之日。当竭愚请教。不然虽情眷未衰。亦不敢妄论于 躬行君子
之前矣。诗令每为勍敌所驱。困莫甚矣。一律书呈。盛制亦为回示如何。
与稚道(丁丑)
好爵自至于不求之地 (第 673H 页)
与稚道(丁丑)
好爵自至于不求之地 (第 673H 页)
则虽曰有补风化而不为近论也。而至于所以林下高蹈。不屑世累。惟信乎恭己自持。恐其有一毫之未尽。则虽世之 躬行君子。
未必不以为难焉。然则公于世教。不啻为万万损益。而遽此告逝。不或少俟。乌乎哀哉。自己私与。不遑复议。而 (第 307L 页)
功名赌进取。而能蚤自树立。文之以经术。敛之以规绳。毕竟所成就裒然为缝掖之望。笃伦理重礼法。无愧于古之 躬行君子。
非直公姿质之美修饬之勤。而亲炙师门之效。果不可诬矣。余尝访公于沙真之第。棣华之斋。见其堂庑净谧。花树 (第 457L 页)
心敬服之言。因与之传诵熟复。若亲及函丈者。将一生矣。盖观近世为学者。多务外而垢中。隆名而病实。则乃知 躬行君子。
无怪其未得。而一得于公而遂失于世。庸非憾耶。公未有著述。而只有简牍哀诔及礼说若干编遗在巾衍。未知有观 …… (第 492L 页)
者。复有以得公耶。就考伯房止窝公所叙遗事。一一皆平昔所识认。而约云耳。无所溢也。谨第录而系以铭曰。 躬行君子。 圣犹未得。矧伊末学。实惟先生。实基实积。实躬是力。惟短于名。亦啬于年。蔀于一阡。昧昧我铭。以诒后千。 (第 492L 页)
者。复有以得公耶。就考伯房止窝公所叙遗事。一一皆平昔所识认。而约云耳。无所溢也。谨第录而系以铭曰。 躬行君子。 圣犹未得。矧伊末学。实惟先生。实基实积。实躬是力。惟短于名。亦啬于年。蔀于一阡。昧昧我铭。以诒后千。 (第 492L 页)
寝不愧衾。为一生持身之方。以余所闻。近世愧窝处士金公殆近之矣。公以愧自名。而人之称公者以为无愧于古之 躬行君子。
其信矣乎。公讳渐运字景鸿。其先出义城。新罗王子锡为肇祖。高丽太子詹事龙庇再食是邑。厥世遥遥。东方之族 (第 513H 页)
所猷为于一世则未知展布之果何如。而其实行孚于家。雅望尊于乡。行己而无玷污。处事而无疵颣。虽伦之于古之 躬行君子。
实无愧焉。雅性恬洁。制义高介。于势利纷华尤泊如也。少日方门阑鼎赫。福履隆厚。而恒以谦挹自持。恂恂然以 (第 574H 页)
孝。彼二子者。事亲之诚。苟不因其固有之性。而有待乎勉强施为。则岂遽为圣门之所与哉。故九峰李公诚古所称 躬行君子。
而制于心者。不越乎忠孝二字。虽在耄期之年。每当 国忌。必食素三日。其事亲也。温愉顺适。惟志是承。灌指 (第 39H 页)
。惟莅民恻怛之诚。作士炉鞴之化。犹可以略施其才而自尽其职。施于家乡则孝友笃至。仁爱遍及。殆无愧于古之 躬行君子。
若其戢乱一事。可以处干城之任。而赞中兴之业。使阐而扬之。则太史可书矣。使求而自达。则亦可以登显仕垂大 (第 359L 页)
学则跋[李齐华]
不佞自在京师时。已闻北关之钟城。有学者韩梦麟泰瑞甫。隐居读书。 躬行君子 之道。有道臣荐闻于 朝。特除斋郎。谢病不就职。益力学求志。以训诲后进为己任。北方之士多信从者。不佞谓 (第 347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