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四書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政書類
故事類
傳記類
時令類
雜史類
職官類
目錄類
史評類
詔令奏議類
正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譜錄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詞曲類
詔令奏議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法華部類
洞真部
正一部
續道藏
终丧,居庐营葬。服阕,乃入朝。十四年六月,安国入对,言诸行省方科试,诸学臣尚有未除积弊。上令具疏陈, 安国
疏言:「上科乡试后,颇闻诸学臣因录科例严,转开侥倖。或于省会书院博督抚之欢,或于所属义学徇州县之请,或市恩于朝臣故旧,或纵容子弟家人乘机作弊,致取录不甚公明。」上召 安国
询所论诸学臣姓名, 安国
举尹会一、陈其凝、孙人龙、邓钊等。上以会一、钊已物故,其凝、人龙皆坐事黜,因责安国瞻徇,手诏诘难。二
之路,诏诸道搜访中兴书目。有嘉祐搜访阙书目一卷,首载。六年六月,求遗书。或云:四馆之职,历差陈洙,至 王安国
十六人。熙宁中,罢局。十二月辛丑,三馆秘阁上写黄本书六千四百九十六卷,补白本书二千〈一云一千〉九百五 ……千三百九十三〉悉送昭文馆。七史板四百六十四卷,送国子监,以较勘。功毕,明年,遂罢局。
嘉祐八年五月, 安国公
受经于东宫。 〈安国公
即神宗〉按《宋史·仁宗本纪》不载。 按《神宗本纪》:嘉祐八年,英宗即位,授安州观察使,封安国公。是年
后集》八十卷,《张方平乐全集》四十卷,又《玉堂集》二十卷,《胡宿秦国集》七十卷,《王安礼集》二十卷, 《王安国
集》六十卷,《刘恕泽畔集》一卷,《张愈白云集》三十卷,《杜默诗》一卷,《郑褒集》十卷,《司马光传家集 ……了斋集》四十二卷,又《约论》十七卷,《廖正一竹林集》三卷,《王令广陵集》二十卷,《洪刍老圃集》一卷, 《王平甫
集》三十卷,《钱子高集》三十卷,《洪炎西渡集》一卷,《王寀岷山集》二卷,《刘敞集》七十五卷,《刘攽集
、崇政殿说书。神宗数留与语,受诏撰《诗》、《书》义,擢天章阁待制兼侍讲。书成,迁龙图阁直学士。
安石 弟安国,
字平甫。幼敏悟,未尝从学,而文词天成。年十二,出所为诗、铭、论、赋数十篇示人,语皆警拔,遂以文章称于
正请诏天下藏书之家悉上异本,久之始集。治平中,巩校定《南齐》、《梁陈》二书上之,刘恕等上《后魏书》, 王安国
上周书,政和中始皆毕。颁之,学官民间传者尚少。未几,遭靖康丙午之乱,中原沦陷,此书几亡。绍兴十四年, ……英宗治平 年曾巩校定南齐书上之
按《宋史·英宗本纪》不载。按《玉海》云:晁氏志治平中曾巩校定南齐梁陈三书上之刘恕等上后魏书 王安国
上周书
徽宗正和 年齐书雠校毕颁之学官
按《宋史·徽宗本纪》不载。按《玉海》:晁氏志嘉祐中以宋齐梁陈魏北齐周书舛谬亡缺始命馆职雠校治平中曾巩校定南齐梁陈三书上之刘恕等上后魏书 王安国
上周书政和中始皆毕颁之学官


废帝天德三年,以国子监印本《齐书》授诸学校。
按《金史·废帝本纪》
英宗治平 年曾巩校定梁书上之
按《宋史·英宗本纪》不载。按晁氏《读书志》:治平中曾巩校定南齐梁陈三书上之刘恕等上魏书 王安国
上周书
徽宗政和 年梁书雠校毕诏颁之学官
按《宋史·徽宗本纪》不载。按晁氏《读书志》:嘉祐中以宋齐梁
:仁宗时,出太清楼本,合史馆秘阁本,又募天下献书而取夏竦、李巽家本,下馆阁是正其文字。
英宗治平 年 王安国
上周书
按《宋史·英宗本纪》不载。 按《李焘进·周书表》:既镂板以传学官,而臣等始预其是正,又叙其目录一篇。臣焘、臣 安国
、臣希昧死谨上。
按《晁氏·读书志》:治平中,曾巩校定《南齐》、《梁》、《陈》三书上之, 王安国
上《周书》。
徽宗政和 年《北周书》雠校毕,颁之学官。
按《宋史·徽宗本纪》不载。 按《晁氏·读书志》:嘉祐中以周书舛谬亡缺,始命馆职雠校治。平中, 王安国
上《周书》。政和中,颁之学官。

废帝天德三年以国子监印本《周书》授诸学校。
按《金史·废帝本纪》 ……实录。仁宗时,出太清楼本,合史馆秘阁本,又募天下书,而取夏竦、李巽家本,下馆阁是正其文字。其后林希、 王安国
上之。陈氏曰:初,德棻武德中建言近代无正史,诏德棻及诸臣论撰。历年不能就,罢之。贞观三年复诏撰。
送国子监镂板。颁行唯开宝所修五代史,未布以俟。笔削以校勘功毕,明年遂罢局。
英宗治平 年,曾巩刘恕、 王安国
等上所校齐、梁、陈、魏、周五史。
按《宋史·英宗本纪》不载。按《晁氏读书志》:治平中,曾巩校定南齐、梁、陈三书上之。刘恕等上《后魏书》, 王安国
上《周书》。
哲宗元祐八年,苏轼言:高丽使乞买历代史,宜却其请。
按《宋史·哲宗本纪》:元祐八年二月 ……徽宗政和 年,《宋书》以下七史雠校,皆毕颁之学官。按《宋史·徽宗本纪》不载。按《晁氏读书志》:嘉祐中,以
宋、齐、梁、陈、魏、北齐、周书。舛谬亡缺,始命馆职雠校。治平中,曾巩校定南齐、梁、陈三书上之。刘恕等上《后魏书》, 王安国
上《周书》。政和中,始皆毕。颁之学官。
孝宗淳熙八年,喻良能进《忠义传》。
按《宋史·孝宗本纪》不载

《甘露集。九卷〈注〉释惠洪
《张载正蒙集》十卷
《东溪集》十二卷〈注〉释祖可
《王逢原集》十卷 《王平甫
集》三十卷
《钱子高集》二十卷
《郑毅夫集》六卷
《钱易集》六十卷
《殷文圭镂冰集》二十卷
《柴成务
集》二十卷
陈氏曰:尚书左丞王安礼和甫撰。近时厚之,顺伯,其曾孙也。

《王校理集》六十卷
陈氏曰: 秘阁校理王安国
平父撰。 安国
虽安石亲弟,意向颇不合,尤恶吕惠卿,卒为所陷,坐郑侠事,夺官归田里,亦会惠卿方叛安石故也。寻复之命下而卒。
南丰曾氏序,略曰: 平甫
自少已桀,然以材高见于世,为文思若决河,语出惊人,一时争诵之。其学问尤敏,而资之以不倦,至晚愈笃,博览强记,于书无所不通,其明于是非得失之理为尤详。其文闳富典重,其诗博而深矣。世皆谓 平甫
之诗,宜为乐歌,荐之郊庙,其文宜为典册,施诸朝廷,而不得用于
世。然其文之可贵,人莫得而掩也。古今作者,或能文,不必工于诗,或长于诗,不必有文。 平甫
独兼得之,其于诗尤自喜,其忧喜哀乐,感激怨怼之情,于诗见之故,诗尤多也。

《广陵集》二十卷
陈氏曰 ……晁无咎《鸡肋编》七十卷
晁氏曰:族父吏部公也,公讳某字无咎。幼豪迈,英爽不群,七岁能属文,日诵千言, 王安国
名重天下,慎许可一见,大奇之。在杭州作文,曰《七述》。叙杭之山川、人物之盛丽。时苏子瞻倅杭州,亦欲有
国公,改封荆,加司空,赠太傅,谥曰文。
安石子雱,字元泽。作策三十馀篇,极论天下事,赠左谏议大夫。 《王安国
传》: 安国,
字平甫。幼颖悟,未尝从学,而文词天成。年十二,出所为诗、铭、论、赋数十篇示人,语皆警拔,遂以文章称于
脉曰:所食者,肉芝也。寿等龟鹤矣。然则漕湖之物,正此类耳。乃不幸弃于愚夫之手,惜哉。
《南丰杂识》: 王平甫
熙宁癸丑岁宿直崇文馆,梦有人要之至海上,见水中宫殿。其中乐作笙箫,鼓吹之伎甚众。题其宫曰灵芝宫。 平甫
欲与俱往,有人在宫侧隔水曰:时未至,且令去。他日,迎之至此。恍惚梦觉,时禁中已钟鸣。 平甫
自是颇负不凡,为诗曰:万顷波涛木叶飞,笙箫宫殿号灵芝。挥毫不是人间世,长乐钟鸣梦觉时。
山谷简斋,惟五言小诗而已。独水仙山谷极为推赏曰:何时持上紫宸殿,乞与宫梅定等差。又考蜡梅原名黄梅,故 王安国
熙宁间尚咏黄梅诗,至元祐间,苏黄命为蜡梅,而范石湖《梅谱》又云:本非梅,种以其与梅同时,而香又近之,
,择园亭胜地。上下池台间,引满歌呼,不复问其主人。抵暮游花市,以筠笼卖花,虽贫者,亦载花饮酒相乐。故 王平甫
诗曰:风暄翠幕春沽酒,露湿筠笼夜卖花。姚黄初出邙山后,白司马坡下,姚氏酒肆,水北诸寺间有之,岁不过十
,其妻李之出也。余尝造焉,云见驴言之夕,迷闻其事,且以戒贪昧者,故备书之。《集异记》:泾之北鄙农人有 王安国
者,力穑,衣食自给。唐宝历三年冬,夜有二盗踰墙而入,皆执利刃。安国不敢枝梧,而室内衣裘,挈之无孑遗。
忠清庙
俗名伍公庙,在府城内吴山之椒。吴人怜伍员之忠,为立祠。宋赐额忠。清大中祥符五年,海潮冲击州城,诏本州,岁春秋祭。康定九年,守蒋堂重建,王安石为记。绍兴三年,改封忠壮侯。嘉熙三年,海潮大溢,京兆赵与欢祷于神而息,建英卫阁。七年,重修庙宇, 王安国
为记。自嘉熙至咸淳间,累封忠武英烈显圣安福王。元改封顺祐忠孝威惠显圣王。正统十四年,重修。万历八年,
墨痕。署其尾曰:比丘法秀刺血书噫经,何灵哉。法秀乃忘其躯,而刺血书之惑,亦甚矣。近读《半山文集》载: 王安国
因母病刺血写佛经,噫儒者且然于法秀乎何尤。
《贤奕》:昔有衲子,持钵来盱江,罗近溪遇之甚谨,居数年,
召我。又叹曰:乃尔富贵因不复语,虽问亦不答。牧事已归家,即与其妻异寝,后亦寝,疾卒。
《曲洧旧闻》: 王平甫,
该洽善议论。与其兄介甫论新政,多援据介甫不能听。侄雱病,亟介甫命道士作醮,大陈楮钱。 平甫
答曰:兄在相位,要须令天下后世人取法雱。虽病丘之祷,久矣。为此奚益,且兄尝以君法绳吏,奸今乃楮钱邀福
,县拜茔至门。雨作避于茆檐甚久。殆浣浴襁,籍毕徘徊方去。
东轩笔录京师,有僧化成能推人命贵贱予。尝以 王安国
之命问之化成,曰:平甫之命绝似苏子美。及平甫放逐逾年,复大理寺丞既卒,年四十七。与舜钦官职废斥年寿,
。细视公背,有黑子若星斗状,世人不得见也。即北山君谓颜鲁公曰:志金骨,记名仙籍是也。
《东轩笔录》: 王平甫
学士,躯干魁硕,而眉宇秀朗。尝盛夏入馆中,方下马,流汗浃衣。刘邠见而笑曰:君真所谓汗淋学士也。
《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