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四書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政書類
故事類
傳記類
時令類
雜史類
職官類
目錄類
史評類
詔令奏議類
正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譜錄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詞曲類
詔令奏議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法華部類
洞真部
正一部
續道藏
既设,犹虑不能尽致天下之才,或韬晦而不屑就也,往往命州郡搜罗,而公卿得以荐言。若治平之黄君俞,熙宁之 王安国,
元丰则程颐,元祐则陈师道,元符则徐积,皆卓然较著者也。熙宁三年,诸路搜访行义为乡里推重者,凡二十有九
《潜山文集》一卷
《陈舜俞集》三十卷又《治说》十卷《应制策论》一卷《金君卿集》十卷
刘煇《东归集 》十卷 《王安国集》六十卷又《序言》八卷《王安礼集》二十卷
《范纯仁忠宣集》二十卷又《弹事》五卷《国论》五
《陈舜俞集》三十卷又《治说》十卷《应制策论》一卷《金君卿集》十卷
刘煇《东归集 》十卷 《王安国集》六十卷又《序言》八卷《王安礼集》二十卷
《范纯仁忠宣集》二十卷又《弹事》五卷《国论》五
年六十二,赠右银青光禄大夫。
安礼伟风仪,论议明辨,常以经纶自任,而阔略细谨,以故数诒口语云。 王安国
王安国, 字平甫,安礼之弟也。幼敏悟,未尝从学,而文词天成。年十二,出所为诗、铭、论、赋数十篇示人,语皆警拔, ……无恩命,止授崇文院校书,后改秘阁校理。屡以新法力谏安石,又质责曾布误其兄,深恶吕惠卿之奸。
先是, 安国 教授西京,颇溺于声色,安石在相位,以书戒之曰:「宜放郑声。」 安国 复书曰「亦愿兄远佞人。」惠卿衔之。及安石罢相,惠卿遂因郑侠事陷 安国, 坐夺官,放归田里,诏以谕安石,安石对使者泣下。既而复其官,命下而 安国 卒,年四十七。
论曰:安石恶苏轼而安礼救之,昵惠卿而 安国 折之,议者不以咎二弟也,惟其当而已矣。安礼为政,有足称 安国 早卒,故不见于用云。
安礼伟风仪,论议明辨,常以经纶自任,而阔略细谨,以故数诒口语云。 王安国
王安国, 字平甫,安礼之弟也。幼敏悟,未尝从学,而文词天成。年十二,出所为诗、铭、论、赋数十篇示人,语皆警拔, ……无恩命,止授崇文院校书,后改秘阁校理。屡以新法力谏安石,又质责曾布误其兄,深恶吕惠卿之奸。
先是, 安国 教授西京,颇溺于声色,安石在相位,以书戒之曰:「宜放郑声。」 安国 复书曰「亦愿兄远佞人。」惠卿衔之。及安石罢相,惠卿遂因郑侠事陷 安国, 坐夺官,放归田里,诏以谕安石,安石对使者泣下。既而复其官,命下而 安国 卒,年四十七。
论曰:安石恶苏轼而安礼救之,昵惠卿而 安国 折之,议者不以咎二弟也,惟其当而已矣。安礼为政,有足称 安国 早卒,故不见于用云。
逮,亶承命往捕,遇诸陈。搜侠箧,得所录名臣谏草,有言新法事及亲朋书尺,悉按姓名治之,窜侠岭南,冯京、 王安国
诸人皆得罪。擢亶太子中允、提举两浙常平。
元丰初,权监察御史里行。太学官受赂,事闻,亶奉诏验治,凡
元丰初,权监察御史里行。太学官受赂,事闻,亶奉诏验治,凡
科。从司马光编修《资治通鉴》,在洛十五年,不事进取。书成,光荐为秘书省正字。时王安石当国,尤爱重之。 王安国
与祖禹友善,尝谕安石意,竟不往谒。富弼致仕居洛,素严毅,杜门罕与人接,待祖禹独厚;疾笃,召授以密疏,
邓润甫
邓润甫,字温伯,建昌人。尝避高鲁王讳,以字为名,别字圣求,后皆复之。第进士,为上饶尉、武昌令。举贤良方正,召试不应。熙宁中,王安石以润甫为编修中书条例、检正中书户房事。神宗览其文,除集贤校理、直舍人院,改知谏院、知制诰。同邓绾、张琥治郑侠狱,深致其文,入冯京、 王安国 、丁讽、王尧臣罪。
擢御史中丞。上疏曰:「向者陛下登用隽贤,更易百度,士狃于见闻,蔽于俗学,竞起而
邓润甫,字温伯,建昌人。尝避高鲁王讳,以字为名,别字圣求,后皆复之。第进士,为上饶尉、武昌令。举贤良方正,召试不应。熙宁中,王安石以润甫为编修中书条例、检正中书户房事。神宗览其文,除集贤校理、直舍人院,改知谏院、知制诰。同邓绾、张琥治郑侠狱,深致其文,入冯京、 王安国 、丁讽、王尧臣罪。
擢御史中丞。上疏曰:「向者陛下登用隽贤,更易百度,士狃于见闻,蔽于俗学,竞起而
,字无咎,济州钜野人,太子少傅迥五世孙,宗悫之曾孙也。父端友,工于诗。补之聪敏强记,才解事即善属文, 王安国
一见奇之。十七岁从父官杭州,稡钱塘山川风物之丽,著《七述》以谒州通判苏轼。轼先欲有所赋,读之叹曰:「
长给散青苗,使结甲赴官,不遗一人,上下骚动。
郑侠疏惠卿朋奸壅蔽,惠卿怒,又恶冯京异己,而安石 弟安国 恶惠卿奸谄,面辱之。于是乘势并陷三人,皆获罪。安石以 安国 之故,始有隙。惠卿既叛安石,凡可以害王氏者无不为。韩绛为相不能制,请复用安石。安石至,犹与共事。御史
郑侠疏惠卿朋奸壅蔽,惠卿怒,又恶冯京异己,而安石 弟安国 恶惠卿奸谄,面辱之。于是乘势并陷三人,皆获罪。安石以 安国 之故,始有隙。惠卿既叛安石,凡可以害王氏者无不为。韩绛为相不能制,请复用安石。安石至,犹与共事。御史
:「此侦我者也,夜必袭我来备。」乃分军为三,以待之。宋人果夜至,柔大败之,宋人惧,请各。柔乃班师,使 王安国
摄行府事,戍光州。
察罕攻滁州,柔以骑往。城久不下,察罕欲解去,柔请决战。既阵,柔突入宋军, ……。柔闻陵川郝经贤,请教其诸子经,为柔经国大要,柔深加礼敬焉。
宪宗即痊,换金虎符。三年,柔遣 王安国 与总管叱剌攻宋卢州。四年, 王安国 略汉南,深入而还。柔遣张信戍颍州,自帅山汉军城毫州,移戍之。五年, 安国 复侵宋,率水军出台子湾,抵蒙县。柔支会元帅不怜吉歹,攻蕲州及五河口,自毫州以南筑甬道抵百丈口,中为横 ……衣一袭、诩根甲一、金符九、银符九,颁将校之有功者。
九年,分遣裨将张果、王仲仁,从宪宗入蜀; 王安国 、胡进、田伯荣、宋演从塔察儿攻荆山;柔自从世祖攻鄂。世祖出大胜关,柔出虎头关,与宋兵遇于沙窝,柔子宏
察罕攻滁州,柔以骑往。城久不下,察罕欲解去,柔请决战。既阵,柔突入宋军, ……。柔闻陵川郝经贤,请教其诸子经,为柔经国大要,柔深加礼敬焉。
宪宗即痊,换金虎符。三年,柔遣 王安国 与总管叱剌攻宋卢州。四年, 王安国 略汉南,深入而还。柔遣张信戍颍州,自帅山汉军城毫州,移戍之。五年, 安国 复侵宋,率水军出台子湾,抵蒙县。柔支会元帅不怜吉歹,攻蕲州及五河口,自毫州以南筑甬道抵百丈口,中为横 ……衣一袭、诩根甲一、金符九、银符九,颁将校之有功者。
九年,分遣裨将张果、王仲仁,从宪宗入蜀; 王安国 、胡进、田伯荣、宋演从塔察儿攻荆山;柔自从世祖攻鄂。世祖出大胜关,柔出虎头关,与宋兵遇于沙窝,柔子宏
,配以真定、相、卫、怀、孟诸军,驻唐、邓。张柔移镇亳州。权万户史权屯邓州。张柔遣张信将八汉军戍颍州。 王安国
将四千户渡汉南,深入而还。张柔以连岁勤兵,两淮艰于粮运,奏据亳之利。诏柔率山前八军,城而戍之。柔又以
悦,赐衣一袭、翎根甲一、金符九、银符十九,颁将校之有功者。
己未,分裨将张果、王仲仁,从宪宗征蜀; 王安国 、胡进、田伯荣、宋演,从宗王塔察儿攻荆山;柔从世祖攻鄂。世祖由大胜关,柔由虎头关,与宋兵遇于沙窝,柔
己未,分裨将张果、王仲仁,从宪宗征蜀; 王安国 、胡进、田伯荣、宋演,从宗王塔察儿攻荆山;柔从世祖攻鄂。世祖由大胜关,柔由虎头关,与宋兵遇于沙窝,柔
均堪驱策;又臣亲随将材闫相、崔升、雷凤、高永福、张九龙、苏明彦、赵吉祥、曾子孟、 王安国
、任定国、张贵、宋官、杨得胜、王际泰、赵元吉、刘才、王治国、毛应登、魏才、姚金全、田虎、杨保、江光斗 (第 7 页)
高永福、张九龙、杨撰、外委守备宋官、赵吉祥、张贵、王治国、姚金全、田虎、马天禄、刘才、赵元吉、杨钧、 王安国
、杨得胜、李进御、罗成功、朱凤、陈亮、吴洞、张承翼、李朝臣、督阵红旗守备王佐、苗秀、李从望、李景龙、 (第 46 页)
梁沈约撰。初何承天,山谦之,苏宝生所撰。至徐爰勒为一史。起义熙迄大明。自永光以来阙而不录。齐永明中。约奉诏为是书。以何承天书为本。旁采徐爰之说。颇为精详。但本志兼载魏,晋。失于限断。至其所创符瑞一志。不经且无益。其赘甚矣。又王邵谓其喜造奇说。以诬前代。如琅琊王妃通小吏牛金。生中宗孝武于路。太后处寝息时。人多有异议之类是也。后梁武帝知而不以为非。嘉祐中。以宋,齐,梁,陈,魏,北齐,周书。舛缪亡缺。始诏馆职雠校。曾巩等以秘阁所藏多误。不足凭以是正。请诏天下藏书之家。悉上异
本。久之始集。治平中。巩校定南齐梁陈二书上之。刘如等上后魏书。 王安国 上周书。政和中始毕。颁之学官。未几遭靖康之变。此书几亡。绍兴十四年。井宪孟为四川漕。始檄诸州学官。求 …… (第 267H 页)
唐令狐德棻等撰。初周柳蚪,隋牛弘各有撰次。率多牴牾。武德中。德棻建言近代无正史。诏德棻及诸臣论撰历年。不能就罢之。贞观二年。复诏撰次。议者以魏有魏收,魏澹二家书。惟五家史当立。德棻与岑文本次周史。李百药次齐史。
姚思廉次梁陈史。魏徵次隋史。房玄龄总监。而撰之原。自德棻而发。宋仁宗时。出太清楼本。合史馆秘阁本。又募天下书。而取夏竦李巽家本。下馆阁正其文字。其后林希, 王安国 等上。
本纪八卷
文帝, 孝闵帝, 明帝, 武帝, 宣武, 静帝。
列传四十二卷
皇 (第 270L 页)
本。久之始集。治平中。巩校定南齐梁陈二书上之。刘如等上后魏书。 王安国 上周书。政和中始毕。颁之学官。未几遭靖康之变。此书几亡。绍兴十四年。井宪孟为四川漕。始檄诸州学官。求 …… (第 267H 页)
唐令狐德棻等撰。初周柳蚪,隋牛弘各有撰次。率多牴牾。武德中。德棻建言近代无正史。诏德棻及诸臣论撰历年。不能就罢之。贞观二年。复诏撰次。议者以魏有魏收,魏澹二家书。惟五家史当立。德棻与岑文本次周史。李百药次齐史。
姚思廉次梁陈史。魏徵次隋史。房玄龄总监。而撰之原。自德棻而发。宋仁宗时。出太清楼本。合史馆秘阁本。又募天下书。而取夏竦李巽家本。下馆阁正其文字。其后林希, 王安国 等上。
本纪八卷
文帝, 孝闵帝, 明帝, 武帝, 宣武, 静帝。
列传四十二卷
皇 (第 270L 页)
。冰在凤池波里释。梅从禁苑雪中看。祥烟暧暧生金殿。瑞日辉煇上露盘。圣化方知天广大。万邦同占太平欢。 王平甫
春阴
欲雨还晴雨意深。三春消息万重阴。梨花露重先催拆(一作折)。燕子风寒不自禁。闇闇如烟千里散。昏昏 (第 410H 页)
若雾四方沉。开窗怅望题诗处。谁识芳菲一种心。 王平甫 池上春日
春深池水碧如苔。时迸游鳞荇叶开。投钓主人醒复醉。看花过客去还来。无心宦路甘非分。写兴诗篇愧 (第 410H 页)
欲雨还晴雨意深。三春消息万重阴。梨花露重先催拆(一作折)。燕子风寒不自禁。闇闇如烟千里散。昏昏 (第 410H 页)
若雾四方沉。开窗怅望题诗处。谁识芳菲一种心。 王平甫 池上春日
春深池水碧如苔。时迸游鳞荇叶开。投钓主人醒复醉。看花过客去还来。无心宦路甘非分。写兴诗篇愧 (第 410H 页)
癸丑九月十七日夜。梦入一宫。室制极壮丽。庭除甚宽敞。有缁髡百千辈。列立如簇。见余欢喜。引余至堂中。相与攒手作礼。极其敬尊。仍进一器茶汤曰。此般若汤也。余饮之。香味甚好。觉神精爽快异常。庭前置一炉。香气馥郁满堂。醒后了了可记。噫。余名教中人也。所梦非其所想。岂信道不专。幻念犹在耶。将宿缘未泯。灵境斯现耶。昔白乐天名在道山。 王安国
梦为仙子。余非二子之比。姑志其异。 (第 82H 页)
祭仲氏文(公讳由厚)
万化推迁。光阴不停。失兄之日。倏已至矣。不知兄其尚在此耶。非耶。抑飘然而远游。处乎海外之仙山。有如宋之 王平甫 乎。吾知兄英爽。不随异物腐散。而必有与常人不同者矣。呜呼。以兄之淑行懿质。而生于世。既短其命。又乏其 (第 164H 页)
翰林学士郑獬,直学士陈襄,知太常张载,御史刘琦钱顗,侍御史孙昌龄,国子监范纯仁,判刑部刘述,条列司苏辙,判毫州富弼,判尚书张方平,安抚使韩琦,枢密使司马光,御史中丞吕公著,知杭州赵抃,监察御史程颢,知谏院李常,御史里行张戬,知制诰宋敏求苏颂李大临,知谏院胡宗愈,知山阴陈舜愈,翰林学士范镇,开封府推官苏轼,翰林学士韩维,知青州欧阳修,中丞杨绘,御史刘挚,监安上门郑侠, 校理王安国。
朱子跋文中所谓赵清宪。岂赡也耶。
王圭少日亦负望。可谓鲜克有终也。
刘筠之不草留丁谓制。差强人意。 (第 243H 页)
王圭少日亦负望。可谓鲜克有终也。
刘筠之不草留丁谓制。差强人意。 (第 243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