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小學類
詩類
五經總義類
書類
易類
經解類
孝經類
故事類
政書類
編年類
目錄類
傳記類
法制類
史評類
地理類
正史類
別史類
史鈔類
列傳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雜家類
術數類
小說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楚辭類
  牧誓 洪范 金縢 大诰 康诰 酒诰 梓

 材(三篇同一序见古文胡五峰 吴才老
晦庵并云武王书) 召诰 洛诰 多
 士 无逸 君奭 多方 立政 顾命合康王之
 诰(合为一篇同/一序 …… (第 4a 页)
 予击石之辞在益稷之末而重见于舜典命官之际
 康诰三篇有孟侯朕其弟小子封之言实武王之书
 而云周公作诰以封康叔(胡五峰 吴才/老
晦庵并云)又曰周公初
 基作新大邑于东国洛(林少/颖云)此断简也舜典(伏/)一篇
 古文犹阙此阙文也 (第 35b 页)
切㞢上下㞢下读如□夏押
于语匀则音如户明谅㞢明读如姓名押于阳韵则音
如芒(杧范并非)凡此㞢类不能悉载 吴棫
韵补协音庶矣方
音㞢类迄今无书然𡗕不必书也若夫衰有四音齐有
五音不有六音从有七音差有八音敦有九音辟 (第 19b 页)
  以仪为莪也卫尉卿衡方碑感卫人之凯风悼蓼
  义之勤劳司隶校尉鲁峻碑悲蓼义之不报痛昊
  天之靡嘉并以义为莪也 吴才老
韵补仪牛何反 (第 22b 页)
    集传音叶多鉴补苴非朱子所手定其说似
    非无因然则以音叶之误议朱子与以朱子
    之故而委曲回护 吴棫
书者殆均失之矣乾
    隆四十五年七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 (第 2a 页)
   序辨
诗序起关雎后妃之德也止教以化之大序起诗者志
之所之也止诗之至也(游儆/录)
诗说所欲修改处是何等类因书告略及之比亦得间
刋定大抵小序尽出后人臆度若不脱此窠臼终无缘
得正当也去年略修旧说订正为多尚恨未能尽去得

失相半不成全书耳(荅吕祖谦/书下同)
诗说昨已附小雅后二册去矣小序之说未容以一言
定更俟来诲却得反覆区区之意已是不敢十分放手
了前谕未极更须有说话也恐尊意见得不如此处却
望子细一一垂谕更容考究为如何逐旋批示尤幸并
得之却难看也近看 吴才老
说胤征康诰梓材等篇辨
證极好但已看破小序之失而不敢勇决复为序文所
牵亦殊觉费力耳 (第 1b 页)
   叶韵
问诗用叶韵得非诗本乐章播诸声歌自然叶韵方谐
律吕其音节本如是耶曰固是如此然古人文章亦多
是叶韵因举王制及老子叶韵处数段又曰周颂多不
叶韵疑自有和㡳篇相叶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一唱
而三叹叹即和声也(精舍朋/友杂记)
问诗叶韵曰古人文自是有叶今泉州有诗谱绍兴有
韵谱皆 吴才老
做陆德明释文中亦有此类甚多(杨与/立编) (第 21a 页)
(语/略)
陈埴问叶韵之义曰只要音韵相叶好吟哦讽诵易见
道理亦无甚要紧今且要将七分工夫理会义理三二
分工夫理会这般去处若只管留心此处而于诗之义
却见不得亦何益也又曰叶韵多用 吴才老
本或自以
意补入(钱木/之录)
又曰古人情意温厚宽和道得言语自恁地好当时叶
韵只是要便于讽咏而已到得 …… (第 21b 页)
诗犹自有韵相重
处本朝和诗便定不要一字相同不知却愈坏了诗(同/上)
问诗集传叶韵有何所据而言曰叶韵乃 吴才老
所作
熹又续添减之盖旧日人作诗皆押韵与今人歌曲一
般今日信口读之全失古人咏歌之意(周谟/录)
或问吴 …… (第 22a 页)
琼琚洵美且都皆叶至如何彼秾矣唐棣之
华是第一韵则当依本音读而下文王姬之车却当作
尺奢反如此方是今只从 吴才老
旧说不能又创得此
例然楚辞纷余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能音耐
然后与下文纫秋兰以为佩叶若能字只从本音 …… (第 23b 页)
多而三家之本独于此
字立说则是他字皆可类推而独此为末何也黄长睿
乃谓或韵或否为楚声其考之亦不详矣近世 吴棫才

始究其说作补音补韵援据根原甚精且博而余故
友黄子厚及古田蒋全甫祖其遗说亦各有所论著今
皆已附于注矣读 (第 24a 页)
    (臣/)等谨案易用六卷明陈祖念撰祖念字修
    甫连江人陈第子也第所著毛诗古奇考屈
    宋古音考𤼵明引證一洗 吴棫
诸家之谬于
    韵学为大有功而所作伏羲图赞则支离穿
    凿一无可取祖念学不及其父而说易乃胜 (第 1a 页)
 曰史记言涉于妄怪自慎徽五典以下皆是试舜之
 事则纳于大麓亦是试之则试之时安知天之必有
 烈风雷雨而视其迷与不迷者乎 (吴才老
曰天欲显/舜则当使风伯清) (第 17a 页)
 起兵东征未至纣都沿路人已迎降如此若告天地
 乃是未举兵之初告而后行安得预言士女迎降之
 事乎或以为是指戡黎之时言之亦未可知 吴才老
曰汤武之师顺乎人而应乎天者盖无一而不 (第 11b 页)
    课司提举世传古文尚书孔安国传出于东
    晋梅赜赜自言受之臧曹曹受之梁柳柳受
    之苏愉愉受之郑冲 宋吴棫
朱子元吴澄皆 (第 1a 页)
 也

古文辨
 孔安国古文二十五篇至东晋始显唐人疏之始大
 行于世未有议其为伪者 宋吴才老
始曰安国所增
 多之书皆文从字顺非若伏生之书诘曲聱牙至有
 不可读者朱考亭因之曰安国书至东晋时方出前 (第 3b 页)
 古韵标准      小学类三(韵书之属)
提要

    臣等谨案古韵标准四卷

国朝江永撰永有周礼疑义举要已著录自昔

    论古音者不一家惟 宋吴棫
明杨慎陈第

国朝顾炎武柴绍炳毛奇龄之书最行于世其

    学各有所得而或失于以今韵部分求古韵
  …… (第 1a 页)
    各为之注而每部末又为之总论书首复冠
    以例言及诗韵举例一卷大旨于明取陈第
    于

国朝取顾炎武而复补正其讹缺 吴棫
杨慎毛

    奇龄之书间有驳诘柴绍炳以下则自郐无
    讥焉古韵之有条理者当以是编为最未可
  …… (第 2a 页)
复与同志戴震东原商定古韵标准四卷
诗韵举例一卷于韵学不无小补焉
唐人释经不具古音且云古人韵缓不烦改字 宋吴棫
才老
始作韵补蒐群书之韵异乎今音者别之为古音
明杨慎用修又增益之为转注古音言韵学者谓二家 …… (第 4a 页)
之又
或以古音有异须别转一音者为叶音今亦不必如此
分别凡引诗某句韵某字悉以韵字代之
毗陵邵长蘅子湘曰 吴才老
作韵补古韵始有成书朱 …… (第 9b 页)
尽从其说又引沙随程可久之言曰吴说
虽多其例不过四声互用切响同用二条如通其说则
古书虽不尽见可以例推盖 才老
韵补为朱子所推服
如此今四子经书训诂悉宗朱子朱子宗之吾从而诋
排之颠也论非不正然古人著书草创者未必尽 (第 10a 页)
下平从阳唐而)
(必从东冬钟其审音精矣位置当矣○顾氏曰按江韵与东冬钟同用南北朝犹然唐以下始杂入阳唐韵 宋)
(吴棫
因之有通阳之说元周德清中原音韵乃以江阳合韵洪武正韵遂并江入阳○按此可知宋元明人之)
(音学远不及六朝 …… (第 8a 页)
兮桑扈裸行卜居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皆杂第八部韵总之皆非正音 吴棫
杨慎所引诸书尤杂)
(凡文魂阳唐庚清蒸登侵咸似无不可通者不足以明古音适所以病古音耳) …… (第 9a 页)
(馗九逵道沈约亦收尤韵黄公绍 吴才老
读作求并證王粲诗诗云馆宅充廛里士女满庄馗自非圣贤国谁)
(能享斯休今按脂韵字古无入尤韵者逵韵仇仇读渠 …… (第 11a 页)
义之使独为之○周礼肆师治其礼仪以佐宗伯注故书仪)
(为义郑司农云义读为仪古者书仪但为义今时所谓义为谊 吴棫
曰仪义古皆音俄○洪范无偏无颇遵王) (第 53a 页)
○子(祖里切○按子齿头音今人呼之有若祖耳切然耳字亦是而)
(止切祖耳切与祖里切实无以异皆不出止韵旧因 吴棫
韵补凡子皆叶奖里反赘矣又子字无别音旧叶既)
(取我子入声假乐君子音则嗟我妇子建尔元子祖古反皆误鸱鸮以 (第 3a 页)
一字而尽该千百字之变
岂不至易而至简然而古音亡矣古音既亡则昔人依
永谐声之义泯泯于后世不可谓非阙事也 吴才老

用修有志复古著韵补古音丛目诸书庶几卓然其不
惑然察其意尚依违于叶音可否之间又未尝会稡秦 (第 1a 页)
    韵所标者全复与古音馀东冬二韵所标亦
    复五字是即随所记忆触手成编参差互出
    未归画一之明證矣其书皆仿 吴棫
韵补之
    例以全韵分部而以古音之相协者分隶之
    然条理多不精密如周易涣六四涣有丘匪
   (第 1b 页)
电烨作霅东坡诗与月合韵)
(直列切左思赋)(考别切老子大成若缺其用不缺董卓传敝肠狗态)(方月切 吴才老
云古通屑)
(韵皆作此音俗呼讹)(皮列切鲍诗叶越)(房月切孙绰樽铭与哲叶)(左思赋与月叶)( …… (第 7a 页)
 反音血灭忙列反今同音读之非也史绳祖说(庄子成然寐籧然觉梁简文云成当作灭音恤一本作晎呼)
(括切)(同上)(私列切诗)(音迭楚辞)(子结切王筠诗)(与辙同庄子奔轶绝尘)(音咽)
(魏都赋)(音涅史记)遏 音歇(今按遏歇互音书四海遏密八音史赵王歇注音遏)(方月切 吴)
(才老
云古通屑韵皆作此音俗呼讹)(子结切说文爵其鸣爵爵又凤皇鸣足足节节节节即爵爵音义同)
(而字异故爵之 …… (第 39b 页)
宗元二妃碑桴木负埴载流于江既夷以成峻宇崇墉今)
(滇语谓江为公名江鱼为公鱼)(诗兄弟阋于墙外禦其务 吴才老
音务作蒙古尚书雨霁蒙之蒙作雾以)
(字下从务也朱文公不取其说然吴音亦有据未可废也)(冯衍显志赋美关 …… (第 44b 页)
万物无不囊怀漙汜)
(无私正静以和怀音窠)(汉地理志县名在济阴孟康音多)(易大传神而化之使民宜之 吴才老)
(
音俄化音和诗象服是宜子之不淑云如之何)(天问南北顺其衍几何注差音)(庄子利害相摩)
(生火实多众人 …… (第 59a 页)
五故反)(如女切禹贡底柱析城孔颍达音)(思吕切又音所见扬雄反骚)

七麌

(而主切朱子语录曰 吴才老
补韵甚详亦有推不去者如外禦其务叶蒸也无戎 (第 70b 页)
才老
云务字古人读作)
(蒙不知戎汝也汝戎二字古人通用是叶音汝也如南仲太祖太师皇父整我六师以修我戎亦是叶音 …… (第 70b 页)
鸡冠花菉蓐草之语是也)
(诗有觉德行礼缁衣引之作梏注大也郭璞菵草赞菵草赤茎实如燕薁食之益智忽不自觉 吴才老
云)
(觉古通药或转声通屋此类是也)(音逐易林凫得水没喜笑自啄毛羽悦怿利以攻王公出不复柏氏)
(容 (第 94a 页)
  音韵之学尚矣敷求古昔若武元之之韵铨颜真卿之
韵海夏侯该阳休之之韵略陆慈李舟之切韵以至周
研李登吕静沈约陆法言颜之推等数十家相继裒类
国朝陈彭年邱雍复刋益之景祐中诏丁公度李公淑
典领撰集而宋公祁贾公昌朝王公洙咸以一时英彦
为之属近世 吴棫
韵补程迥韵式又能发明古人用韵
之变音韵之书亦备矣然以要御详以一统万谱分胪 (第 5a 页)
四库全书    经部十
 韵补        小学类三(韵书之属)
提要

    臣等谨案韵补五卷 宋吴棫
撰棫字 (第 1a 页)
才老

    彝徐蒇为是书序称与蒇本同里而其祖后
    家同安王明清挥麈三录则以为舒州人疑
     …… (第 1a 页)
荀杨韩欧诸
子其叙述之词间出韵语亦皆吻合世变既远经生学子役于
词赋声偶虽读其书而不知其韵识者病之宋儒 吴才老
博学
好古乃采辑古经传子史协韵分为四声各释其音义汇成一
书名曰韵补其援引该博考据精当诚有功于文字之学 …… (第 5b 页)
不坠也武夷 吴棫

(第 10b 页)
钦定四库全书
 韵补卷一
                宋 吴棫 

 上平声
一东

(沽红切水出岷山释名江公也小水流入其中公共也风俗通江者贡也珍物可贡献也晋童谣 (第 1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