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小學類
詩類
五經總義類
書類
易類
經解類
孝經類
故事類
政書類
編年類
目錄類
傳記類
法制類
史評類
地理類
正史類
別史類
史鈔類
列傳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雜家類
術數類
小說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楚辭類
一东韵以公字为首依三十六字毋次序始于宋 吴棫
韵补此书从之凡旧文一切更置

 音论卷上 (第 30b 页)
员反天字必欲作铁因反之类则赘矣
杨慎曰 宋吴才老
叶音以棘心夭夭母氏劬劳劳叶音
僚我思肥泉兹之永叹叹叶他涓反出自北门忧心殷
殷门叶眉贫反四牡有骄朱幩镳 (第 2a 页)
镳骄叶音高今按劳
之与夭叹之与泉门之与殷骄之与镳本自相合 才老
必欲改之者以劳在豪韵夭在宵韵故改劳为僚以就
夭也泉在仙韵叹在寒韵故改叹为他涓反以就泉也
门骄二音之改 (第 2a 页)
意亦如此 才老
诗中所叶如扬且之颜
为鱼坚反鹑之奔奔为逋民反凡百馀字皆改古音以 …… (第 2a 页)
古诗无叶音

宋徐蒇序 吴才老
韵补曰自补音之书成然后三百篇
始得为诗从而考古箴铭诵歌谣谚之类莫不字顺音
叶而腐儒之言曰补音所据多出 …… (第 3b 页)
骖一之日觱发二之
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发烈褐三字皆去而韵岁
今之学者必曰此字元有三音有两音故可通用 (吴才老
韵)
(补寔始此说)不知古人何尝屑屑于此哉一字之中自有平
上去入今一 一取而注之字愈多音愈杂而学者愈 (第 12a 页)
    前有自序大旨谓毛诗楚词有叶韵其实不
    越保氏转注之义易经疏云贲有七音始发
    其例 宋吴才老
作韵补始有成编学者知叶
    韵自叶韵转注自转注是犹知二五而不知
    十也考协韵之说始于沈重毛 …… (第 1a 页)
           总 校 官 臣 陆 费 墀

原序
周官保氏六书终于转注其训曰一字数音必辗转注
释而后可知虞典谓之和声乐书谓之比音小学家曰
动静字音训诂以定之曰读作某若于戏读作呜呼是
也引證以据之曰某读若云徐邈读王肃读是也毛诗
楚辞悉谓之叶韵其实不越保氏转注之义耳易注疏
云贲有七音实始发其例 宋吴才老
作韵补始有成编
旁通曲贯上下千载朱晦翁诗传骚注尽从其说魏文
靖论易经皆韵详著于师友雅言学者虽稍知崇诵 (第 3a 页)
锡命怀)
(万邦也邦悲工切诗受小共大共为下国骏庞荷天之龙郑氏作宠荀卿读厖为蒙以叶共宠则亦当为此音) (吴棫
读)(诗为下国骏厖荀卿读如蒙借用蒙)(传容切战国策宽则两军相攻急则仗戟相橦然后)
(可建大功) …… (第 2a 页)
湖县有阌乡汝南西)
(平有阌亭俗作阌非师古曰𥄎举目使人音许蜜切阌讹作阌郭璞乃音汝授切失理远矣○慎按 吴才老
称)
(晋之字学璞最深然以阌为阌注山海经以蛇巫山人操杯之杯为杯卮而不知杯古棓字也岂俗字太胜而)
(好 (第 14a 页)
唐小说术士相裴夫人目脩而缓主淫俗误作脩长之脩)
(非)(音旄诗维参与昴徐邈读今按昴星象旄头旄音近是 吴才老
叶音作留非)(音梢左传象箾)
(南籥司马贞读)(保毛切乐记礼有报而乐有反)(沼平声类曰细丝衣之接 …… (第 4b 页)
我誐何同)(蒲波切说文波坡皆以皮)
(得声仪礼君射则皮树中皮今作繁音婆左传牛则有皮犀兕尚多弃甲则那 吴棫
说)(徒何切徐锴曰)
(江别流为沱沱沼同此字别作池非礼有事于恶池北方河名也秦诅楚文恶池作亚驼说文系 …… (第 6b 页)
作非一人故)
(有音义同而字形舛駮者诗作湛耽而此媅音义同)(音森毛诗标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吴棫
读)
(本古众字傍音作森众立貌)(说文余箴切赵古则读作探非按说文㸒近求也探远取也近求之与远取义亦 (第 14b 页)
滟九折池萦回十馀里四月荷芰发越王日游嬉)(音以左传谗鼎之铭曰昧旦丕)
(显后世犹怠况日不悛其能久乎 吴棫
读)(音洗洁也毛诗新台有泚河水㳽㳽燕婉之求籧篨不鲜)
(上止切古士有二读一与语韵相叶者如今读一与 …… (第 2b 页)
作斗后人误作俎豆)
(之豆读之今俗书作㪷盖讹并耳豆古斗字)(求上声酒母也释名曲朽也郁郁使衣生朽败也 吴棫
读)
(○今按燕赵之音正叶)(贰负兽名郭璞窫窳赞窫窳无罪见害贰负帝命群巫操药夹守)寿(颜师) (第 17b 页)
以为乐歌所以通情相风切也切音刺)(音弄李华寄怀诗玄猿啼深龙楚越)
(谓竹树深者为龙今蜀语云朴梇是也 吴才老
音力定切非今特正之)(音仲左传服之不衷身之灾也)
(史孔子世家折衷于夫子折断也衷当也后汉梁统传爰制 …… (第 1b 页)
文曶爽闇昧得耀乎光明史注引三苍曰曶爽早朝也音昧字林音)
(忽)(音义与孛同淮南子贲星坠而渤海溢) (吴才老
云古声清叶志今声浊叶泰晋乐章上参天) …… (第 11b 页)
也仪礼纚笄霄衣注云诗有素衣朱霄礼记绣)
(黼丹中朱衣注云绣读为绡缯名也诗紫衣朱绡绣绡霄三字皆当读如肖 吴才老
说)(即炮字袁绍传)
(军中呼霹雳车注即今抛车)

二十号

(经史动静字音云脂疑曰膏平声所以润 (第 17a 页)
下感子之心为注音诣考之形声于六书不)
(合疑即字更俟知者)(音忽荀子成相篇君教出行律吏谨将之无铍滑 吴棫
云铍与披同滑与汨同)
(楚辞突梯滑稽史有滑稽传又尚书在洽忽古文作采洽忽史记作夹始滑)(足衣释名末也 …… (第 6b 页)
可掇忧从中来不)
(可断绝)(皮列切渤澥海名鲍照乐府筑山拟蓬壶穿池象溟渤选色遍齐代徵声匝邛越今读误 吴才)
(老
说)(读作忽石鼓文帅彼銮车速真如详见五未韵)(汲冢周书王会篇天玄宗马十二注)
(宗尊也此字诸书不收) (第 7a 页)
  不犹之犹音摇今考郭璞注方言裯丁牢反
    檀弓咏斯犹郑注犹当作摇则二音实有所
    据慎又谓 吴棫
于诗棘心夭夭母氏劬劳劳
    必叶音僚我思肥泉思之永叹叹必叶他涓
    切出自北门忧心殷殷门必叶 (第 1b 页)
其沛不可大事也折其右肱终不可用也(用叶于记切与剥上)
(九同)
鼎耳革失其义也覆公餗信如何也(义音俄 吴才老
读)
萃聚而升不来也谦轻而豫怠也(怠音怡来陵之切按国语得时勿怠时)
(不再来亦以来合怠)
晋昼也明夷 …… (第 3a 页)
 如暮(慎按孙说似矣而经文不可改也既改字又改音可乎古诛字亦有之由切与昼相叶则昼音周也华)
(覈自责文不敢违敕惧速罪诛冒承诏命魂逝形留是其證知晋为昼则明夷为暮知明夷为诛则晋为赏义)

(亦未尝不反对也)
诗叶音例 变例(正误)
肃肃兔罝㭬之丁丁﨣﨣武夫公侯干城(罝与夫叶丁与城叶此隔)
(句用韵叶音之变例也与鱼丽之诗罶与酒叶鲨与多叶例同朱文公曰隔句用韵人罕知之韩文公张彻墓)
(铭用此法)
嘒彼小星维参与昴(旧叶力求切)肃肃宵征抱衾与裯实命
不犹 (吴才老
以昴音留无义按史记天官书昴为髦头军中旄头象之徐邈音昴为旄有据也当从之裯) …… (第 3b 页)
兮驺虞二章结句皆曰于嗟乎驺虞麟趾三章趾与子定与姓角与族为韵驺)
(虞二章葭与豝蓬与豵为韵其例同也即据 才老
之说虞之一字既音牙以叶豝又音烘以叶豵则麟趾首章)
(当音𪊍以叶子二章当音瞪以叶姓三章当音鹿以叶族矣 …… (第 4a 页)
按门自可叶殷不必改音)
四牡有骄朱幩儦儦(旧叶音高今按骄自可叶儦不必改音)
(今按上四条如字读自可叶 才老
必欲改之者以劳在豪韵夭在萧韵故改劳为僚以就夭也泉在先韵叹在)
(删韵故改叹为他涓切以就泉也门殷骄儦之 (第 4b 页)
改音意亦如此 才老
诗中所叶如杨且之颜为鱼坚切鹑之奔) (第 4b 页)
  □说文□目视也从𥄎门声弘农湖县有阌乡汝南西
平有阌亭俗作阌非师古曰𥄎举目使人音无分切
郭璞音汝授切其失远矣又山海经注以蛇巫山人
操抔之抔为杯斝不知抔古掊字也 吴才老
称晋之
字学璞最深犹有此失岂俗字太胜好古者亦汨没


  栘古今注栘杨圆叶弱蒂微风大摇汉书苏武为栘 (第 5a 页)
  家推原帝王之治论其世察其人以质其所言更
  相研究折衷其是非颇自纪辑为书二十卷十二
  万有馀言
书裨传十三卷
  陈氏曰 太常丞吴棫才老
撰首卷举要曰总说曰 (第 27b 页)
  微绝云

毛诗补音十卷
  陈氏曰 吴棫
撰其说以为诗韵无不叶者如来之
  为釐庆之为羌马之为姥之类诗音旧有九家唐
  陆德明始定为释文燕燕以 …… (第 12a 页)
  而有證朱晦翁注楚辞亦用棫例皆叶其韵棫又
  有韵补一书不专为诗作也要之古人韵缓之说
  最为确论不必一一改字详见韵补
  朱子语录曰 吴才老
补韵甚详然亦有推不去者
  某煞寻得当时不曾记今皆忘之矣如外禦其务
  卟烝也无戎 (第 12b 页)
才老
无寻处却云务字古人读做蒙
  不知戎汝也汝戎二字古人通用是叶音汝也如
  南仲太祖太师皇父整我六师以 (第 12b 页)
脩我戎亦是叶

  音汝也下民有严叶不敢迨遑 才老
欲音严为庄
  云避汉讳却无道理其后读楚天问见一严字乃
  押从庄字乃知是叶韵严读作昂也天 (第 13a 页)
才老

  不读往往无甚意义只恁地打过去也 或问吴
  氏叶韵何据曰他皆有据泉州有其书每一字引
  十馀 (第 13a 页)
 中兴艺文志其说多可采谓此书始于不愠终于知

 命盖君子儒
论语续解考异说例共十二卷
 中兴艺文志 吴棫
撰自谓考研甚众独于何晏集解
 邢炳疏所得为多又谓孔门弟子之言多未尽善而
 注信经疏信注太过尝作指掌十 (第 10b 页)
  者矣
韵补五卷

  陈氏曰 吴棫
撰取古书自易书诗而下以及夲朝
  欧苏凡五十种其声韵与今不同者皆入焉朱侍
  讲多用其说于诗传楚辞注 (第 9a 页)
  谢起龙撰起龙字天愚馀姚人岁贡生
  (臣/)等谨按起龙自序发明陆德明古人韵缓不烦
  改字之说诋 吴棫
韵补之谬然所论古音之外有
  所谓叶韵但以音属读取其顺吻而止则是与 (第 40b 页)

  棫
均为臆定之书耳
  诗义记讲四卷 (第 40b 页)
 齿喉舌有一定之部分勒之简策与律度量衡象魏
 之法同为当世所遵守而惜其世远而不传也好古
 之士欲忖而求之其道无由 宋吴棫
本易诗史汉诸
 书为韵补子朱子尝取以释毛诗楚辞明杨慎广之
 为古音号称渊博及證之群籍其疏略不备者则己 …… (第 28a 页)
   今韵皆独用者则一韵自为一部亦附以相通之
   字
 万几之暇详示儒臣用以酌古韵之中资披吟之助岂
    吴棫
韵补杨慎古韵诸书所能比拟万一哉
 钦定音韵述微三十卷 …… (第 29a 页)
  言诗今颇采之以答书附于末

  韵补正自序曰炎武为唐韵正已成书矣念考古
  之功寔始于宋 吴才老
而其所著韵补合者半否
  者半一 一取而注之名曰韵补正附古音表之后
  李因笃曰亭林顾氏广引古人韵语 (第 36a 页)
谓三百篇无
  叶韵均是本音以辟 吴才老
韵补之谬山阳张弨
  力臣刋行其书
  诗韵更定五卷
  吴国缙编国缙字玉林全椒人顺治壬辰进士 …… (第 36a 页)
  古立均太师造韵以及后之析并通叶皆溯其所
  始而究其所终即以讹传讹如沈韵陆韵孙韵刘
  韵切韵礼部韵郑庠古韵 吴棫
韵补无不备为指
  据确示可否使世之人读诗读易读离骚古文及
  诸子百家之书一开卷而燎若观火焉
   (第 37b 页)
  俞任礼后序曰礼部韵以略言多隘之而议欲增

  自元祐国子博士孙谔随乞添收其后黄启宗有
  补韵 吴棫
有韵补补音毛晃有增韵张贵谟有韵
  略补遗近世黄子厚蒋全甫各有论泳斋先生补
  韵凡九经中字之假借音 (第 18a 页)
 年至九十馀卒
何中知非堂稿六卷
 中见史类
  (臣/)等谨案中自序所著有易类象三卷书传补遗
  十卷 吴才老
叶韵补遗一卷六书纲领一卷补六
  书故三十二卷苏邱述游录一卷支颐录十卷今
  皆未见惟通鉴纲目测海三 (第 22a 页)
            宋 李心傅 撰
绍兴十有二年夏四月甲子朔少保判绍兴府信安郡
王孟忠厚为迎护梓宫礼仪使保庆军承宣使知大宗
正事士夽都大主管两浙转运副使黄敦书提举应办
一行事务参知政事王次翁为奉迎两宫礼仪使内侍
省副都知蓝圭都大主管江东转运副使王㬇提举应

办一行事务既而忠厚请礼官与俱乃命 太常丞吴棫
舒州人也(命士夽在/四月己巳) 右朝散郎江汉主管台州崇
道观言者以为不可罢之 淮康军承宣使熙河兰巩 (第 1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