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易類
小學類
春秋類
詩類
四書類
書類
孟子類
論語類
五經總義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政書類
故事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目錄類
職官類
傳記類
詔令類
法制類
正史類
雜史類
史鈔類
金石類
類書類
醫家類
藝術類
儒家類
雜家類
術數類
法家類
小說家類
天文算法類
兵家類
釋家類
道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楚辭類
詔令奏議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瑜伽部類
中觀部類
論集部類
史傳部類
經集部類
密教部類
律部類
事彙部類
法華部類
般若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洞玄部
正一部
太清部
太玄部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人也时是刑法也二女尧二女娥皇女英也此尧言

 其将试舜之意也庄子所谓二女事之以观其内是
 也盖夫妇之间 隐微
之际正始之道所系尤重故观
 人者于此为尤切也釐理降下也(陈氏埴曰釐降只/是他经理二女下)
 (降时 (第 36b 页)
 集说(薛氏季宣曰无所不浃天之泽也王者宅天下/无彼疆此界之殊配天其泽也○王氏樵曰操)
 (存于心者不敢失帝之则敬之至也推行于政者罔/不配天其泽仁之普也○袁氏黄曰罔敢失帝 隐微)
 (
处操存此心配天泽民发用上广大无际○顾氏钖/畴曰商王不以大之丕建保乂者自足而以己之事) (第 35a 页)
隐暗处也指心曲中言微细事也指一念之动言方一念之动极是细事事字不可深泥也解字法如此耳暗处之处字亦然 隐微
二字其究一也既谓之隐而又曰莫见既谓之微而又曰莫显者此意全在独知上见得故或问云人所不知而已独知之则其事 …… (第 21a 页)
之远也注)上只云不使离于须臾之顷此却云离道之远者盖 隐微
之际乃一念方萌之初若未有相远者然理欲从此一分则或日进于高明或日究于污下而圣狂遂异域矣所谓差之毫釐缪以 …… (第 21b 页)
字上强哉矫矫强貌所以形容其强也
素隐行怪章芟二条减五十九字)

此隐字是隐僻之隐是常道之外者下章费隐是 隐微
之隐乃常道之中者一邪一正字同而义不同 …… (第 38b 页)
之鬼神何也蓝田之说见于或问小注者详矣精矣其言曰鬼神者二气之往来耳物感虽微无不通于二气故人有是心虽自为 隐微
心未尝不动动则固已感于气矣鬼神安有不见乎其心之动又必见于声色举动之间乘间以知之则 (第 61b 页)
 其亦深矣夫人主上受皇天祖宗之托下膺臣民社
 稷之寄岂易事哉奢泰逸游苛刻柔懦固不可为至
 于事一失其几法一爽其节民情 隐微
或不加察奸
 人计虑或不灼知则足以招非意之辱作大祸之基
 今尧在位七十馀年矣兢兢业业幸上当天意下合 (第 6a 页)
 则天事有不举者人君代天君天下不举可乎夫天

 事之举以官得其人官得其人以人君之允迪厥德
 允迪厥德以戒惧于 隐微
此皋陶所以言兢兢业业
 一日二日万几也几者动之微也戒惧正当在此于
 微稍怠则为逸于微稍忽则为欲逸欲之 (第 9a 页)
 赘不如古文但作者为是丰为草盛取任土之
贡两手持之而进于上以明敬也上以之赐与下亦以两手受之小篆以上赐下当用一手下受上当两手繁琐多事转读去声法贡切言俸禄者下所供之常物也俗加人作俸非

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
知丧其惟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
人乎
阴阳之屈伸往来随时变易自 隐微
而显著而强壮而盛满而穷极则消败随之天不能逃乎时时不能逃乎屈伸往来之外亘古亘今未有进而不退存而不亡得而 (第 60b 页)
顺天休命
天不可升而火之精能跻乎其上是火在天上也日丽中天何物不见大有之象也君子于此用高明之照临察见其 隐微
四海之广亿兆之众恶虽未萌早有以遏之而不使之彰显是变格其心志而非刑政之治也善或有所未申必欲举而扬之以极 (第 30b 页)
不宜也位所不宜然而然泥于恒故也在八象之中泽山最为凝滞偏以感受属之雷风极其无定而恒久反以取象此圣人推见 隐微
所谓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也君子宅心必虚虚无不受守道必常庸言庸行及其至也即精义入神矣感之为害至于物交物而丧 (第 26b 页)
闺闼老老而天下皆孝子长长而天下皆悌弟幼幼而天下皆慈父爱厥妃而天下旡怨旷不过于有家假之何间乎遐远何蔽乎 隐微
勿用忧恤而吉也
象曰王假有家交相爱也 (第 30a 页)
下以君说民为顺理自下奉上以臣说君为悖道君子之所以仁爱苍生无不欲得其欢心小人之所以蛊惑君心者随处当严于 隐微
诸爻和兑孚兑说在已者也来兑引兑说在外者也商兑不受非道之说 (第 37b 页)
易道 隐微
得卦爻则显德行已具得数则神显而可见复神而莫测可与酬酢夫天下之万变可与祐助夫鬼神之不逮矣
右九章
子曰 …… (第 25b 页)
易之至精至变至神如此圣人以之穷究夫 隐微
难见之蕴而极其深以之摩索夫将萌未萌之朕而研其几者也人各有志俱含藏而不露在在壅闭何以能通极深则幽潜悉发 (第 29a 页)
 应六五是主乎泰而得中道者也其待人也恕其处
 事也宽为能包容荒秽且贤必进而不肖必退利必
 兴而弊必革能用冯河之勇焉举及侧陋图及 隐微
 
不以遐远而有遗且不昵于近倖之私不狃于便安 (第 16a 页)
 义在我天下之壮孰大于此盖德性本刚惟一为私
 累则馁而不壮故非几之渐每发于意念之不及持
 而闲邪之功贵操于 隐微
之所独觉君子制防极其
 严销镕极其净时时有以自胜而非礼之私绝之于
 中不使履之于外则心存而理得义正而 (第 39b 页)
 大德为山九仞功亏一篑汉昭烈之戒子曰勿以善
 小而弗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盖言积小以致大也至
 若圣贤之学致谨乎 隐微
不愧于屋漏又岂待小善
 小恶之著而后兢兢哉
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
者也是故君子 (第 29b 页)
 言文王顺于
 先公而鬼神歆之无怨恫者其仪法内施于闺门而
 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也(吕东莱曰毫发不愧于 隐/微
然后近者孚故神罔怨)
 (恫始可以刑于寡妻兄弟辅氏曰此章则言文王之/德足以和神人治国家以足前章之意其 (第 43a 页)
 (而应事接物方始敬未接物之前已无非敬矣不待/发言而后信实未发言之前本来真实无非信矣)
 又曰夫微之显诚之不可掩如此(陈安卿曰此理虽 隐微
而甚显以阴)
 (阳之往来屈伸皆是真实而无/妄所以发见之不可掩如此)此正心诚意之极功
 而武公及之则 (第 13a 页)
 世艳曲圣人宜删之非也刺淫之诗非淫者自作乃
 时人作诗讥刺其如此所谓思无邪也圣人存之以
 立教使后世知为不善于 隐微
之地人得而知之恶
 名播于无穷而不可湔洗欲其戒谨恐惧也读诗者
 能无邪尔思则凛然见圣人立教之严矣(诗 (第 15a 页)
 次章言文王以昭事神明之德推之齐家治国也文
 王顺守宗庙先公而鬼神歆之无有怨恚而不满者
 无有痛伤而降祸者 隐微
之间一毫无愧故能施仪
 法于适妻推而至于兄弟言族亲亦化之也寡妻兄
 弟即是家推之以治于家邦言由家以及 …… (第 3a 页)
 德皆圣人极致之事岂必由内助而后圣哉刑于寡
 妻美文王能仪刑之非美寡妻也关雎美后妃之德
 所以见文王之德亦此意也(诗记曰毫发不愧于 隐/微
然后近者孚故神罔)
 (时怨神罔时恫始/可以刑于寡妻)
雍雍在宫(雍音邕○传/曰雍雍和也)肃肃在庙( (第 3b 页)
 (则已动人虽不知而已独知之则是天下之事无有/著见明显而过于此者是以君子既常戒惧而于此)

 (尤加谨焉所以遏人欲于将萌而不使其滋长于 隐/微
之中以至离道之远也又曰君子戒谨乎其目之)
 (所不及见恐惧乎其耳之所不及闻瞭然心目之间/常若见其不可 (第 13a 页)
 (人皆非之矣此以/恶恶之意为兴)国人知之而犹不自改则自畴昔
 而已然非一日之积矣所谓不良之人亦不知其何
 所指也(辑录庆源辅氏曰人之为恶初动于 隐微
之/中犹有惧人之知之心至于公然形肆于外) (第 7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