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易類
小學類
春秋類
詩類
四書類
書類
孟子類
論語類
五經總義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政書類
故事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目錄類
職官類
傳記類
詔令類
法制類
正史類
雜史類
史鈔類
金石類
類書類
醫家類
藝術類
儒家類
雜家類
術數類
法家類
小說家類
天文算法類
兵家類
釋家類
道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楚辭類
詔令奏議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瑜伽部類
中觀部類
論集部類
史傳部類
經集部類
密教部類
律部類
事彙部類
法華部類
般若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洞玄部
正一部
太清部
太玄部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志愬愬终吉志行也注应在初故志行夬履贞厉位正当也注位正当故不疚元吉在上大有庆也疏初微至行愿(初为隐为微 隐微
于人为独故中庸曰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初应四四体乾乾为诚素质之始也质诚也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不 (第 17b 页)
也又曰中心安仁者天下一人而已矣大雅曰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我仪图之惟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毛苌诗传云爱隐也言 隐微
之间人莫能助故大学谓之诚荀子谓之独乾元为仁)
隐在初德轻而莫举故曰重也 鲜少至于刑(鲜亦作鲜释诂曰鲜 (第 32b 页)
隐在初德轻而莫举故曰重也 鲜少至于刑(鲜亦作鲜释诂曰鲜 (第 32b 页)
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毛传曰爱隐也 案如毛犹
微也民鲜克举言慎独者少毛训爱为隐谓 隐微 也 (第 14a 页)
隐
微 之间非人所能助故爱莫助之荀子曰能积微者速
成诗曰德輶如毛民鲜克举此之谓也荀子毛公之师
也故其说与荀同 …… (第 14a 页)
道隐无名注云道潜隐使人无能指名也
(文言初九曰不成名)
爱字义(附)
烝民诗曰爱莫助之毛传曰爱隐也言 隐微 之际己所独制人莫能助也诗静女曰爱而不见韩诗曰爱隐也释言曰爱隐也毛韩义本此郭氏不识字改为薆
微 …… (第 15b 页)
曰亹亹者阴阳之微可成可败也(王弼曰亹)
(亹微妙之意也)
中庸曰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在易 隐微 为乾) …… (第 16b 页)
能论之注云微妙
论叙也
韩非子难言曰总微说约
汉书艺文志曰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
乖李奇注云 隐微 不显之言也师古曰精微要妙之言
耳 案精微要妙与 (第 21b 页)
隐微 不显义同唐人不识字更立
一义
又春秋家有左氏微铎氏微张氏微虞氏微传师古曰 …… (第 21b 页)
篇曰知微而论可以为师
诗烝民曰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我仪图之
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 毛传曰爱隐也 (隐微 之地故人莫能助) …… (第 24a 页)
素履(素始也)往无咎象曰素履之往独行愿也
述曰初微谓之独震为行使四变而已应之故独行愿
疏云初为隐为微 隐微 于人为独
观初六曰童观马融注云童犹独也
复六四曰中行独复虞注云中谓初震为行初一阳爻 …… (第 32a 页)
隐莫有能助行之者山甫既无
人助独行之耳 栋谓德輶如毛言微也民鲜克举言
慎独者少唯仲山甫能慎独故克举之 隐微 之中神明 (第 33a 页)
微也民鲜克举言慎独者少毛训爱为隐谓 隐微 也 (第 14a 页)
隐
微 之间非人所能助故爱莫助之荀子曰能积微者速
成诗曰德輶如毛民鲜克举此之谓也荀子毛公之师
也故其说与荀同 …… (第 14a 页)
道隐无名注云道潜隐使人无能指名也
(文言初九曰不成名)
爱字义(附)
烝民诗曰爱莫助之毛传曰爱隐也言 隐微 之际己所独制人莫能助也诗静女曰爱而不见韩诗曰爱隐也释言曰爱隐也毛韩义本此郭氏不识字改为薆
微 …… (第 15b 页)
曰亹亹者阴阳之微可成可败也(王弼曰亹)
(亹微妙之意也)
中庸曰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在易 隐微 为乾) …… (第 16b 页)
能论之注云微妙
论叙也
韩非子难言曰总微说约
汉书艺文志曰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
乖李奇注云 隐微 不显之言也师古曰精微要妙之言
耳 案精微要妙与 (第 21b 页)
隐微 不显义同唐人不识字更立
一义
又春秋家有左氏微铎氏微张氏微虞氏微传师古曰 …… (第 21b 页)
篇曰知微而论可以为师
诗烝民曰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我仪图之
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 毛传曰爱隐也 (隐微 之地故人莫能助) …… (第 24a 页)
素履(素始也)往无咎象曰素履之往独行愿也
述曰初微谓之独震为行使四变而已应之故独行愿
疏云初为隐为微 隐微 于人为独
观初六曰童观马融注云童犹独也
复六四曰中行独复虞注云中谓初震为行初一阳爻 …… (第 32a 页)
隐莫有能助行之者山甫既无
人助独行之耳 栋谓德輶如毛言微也民鲜克举言
慎独者少唯仲山甫能慎独故克举之 隐微 之中神明 (第 33a 页)
(形亦因事而设者也匡之为言正也法则者天子驭诸侯之常典推而明之使之知畏慝者诸侯隐恶察)
(而知之一则谕之使改一则告王有以待之防微杜渐使无反侧唯王命是听也掸与探同省察其 隐微)
( 之意王无失德国政无愆诵而道之以语于天下之邦国则万民中豪杰心说诚服唯王是向彼僣窃者)
(自不得而扇惑 (第 92b 页)
(而知之一则谕之使改一则告王有以待之防微杜渐使无反侧唯王命是听也掸与探同省察其 隐微)
( 之意王无失德国政无愆诵而道之以语于天下之邦国则万民中豪杰心说诚服唯王是向彼僣窃者)
(自不得而扇惑 (第 92b 页)
隐忧之说言惕又言勿恤者惕号为本爻主象下象以人事皆惕号所寓之义言能忧惕呼号以自戒备则思虑周而党与众虽有 隐微
不测之祸亦可无患
象曰有戎勿恤得中道也
得中则不恃其刚而能惕号不忘戒备故有戎勿恤 (第 23b 页)
象曰有戎勿恤得中道也
得中则不恃其刚而能惕号不忘戒备故有戎勿恤 (第 23b 页)
衒赫之光久则必将好名而夤缘粉
饰之术由之以起专于内者常觉我心之绝与人殊故
时具闇然之意久则常不自足而 隐微 深幽之地亦愈
难安
集注言不屈于欲此四字最妙凡人莫不具贵高之性
谁甘受屈于人不知妄念一动隐伏中甘为所 (第 23a 页)
饰之术由之以起专于内者常觉我心之绝与人殊故
时具闇然之意久则常不自足而 隐微 深幽之地亦愈
难安
集注言不屈于欲此四字最妙凡人莫不具贵高之性
谁甘受屈于人不知妄念一动隐伏中甘为所 (第 23a 页)
引诱以为兑乎引则不贞矣何以不言凶咎悔吝乎
揭小人之用心为君子之深诫云耳
象曰上六引兑未光也
上而六也其引人以为兑用心在韬晦 隐微 之际人
自不觉为之所引不可以彰明显著之迹求之也泽
不可以为天天岂光也哉未光也
䷺涣(坎下/巽上) (第 12b 页)
揭小人之用心为君子之深诫云耳
象曰上六引兑未光也
上而六也其引人以为兑用心在韬晦 隐微 之际人
自不觉为之所引不可以彰明显著之迹求之也泽
不可以为天天岂光也哉未光也
䷺涣(坎下/巽上) (第 12b 页)
(天威之不可犯而不知路马之不可齿知兄臂之不/可紾而不知疾行之为不弟君子欲移风易俗齐治)
(均平必从 隐微 疑似之间区分缕析使民凛然畏惧/不敢踰越尺寸乃可定其心志而帖然顺治也徒曰)
(天尊地卑君上臣下则古之 (第 26a 页)
(均平必从 隐微 疑似之间区分缕析使民凛然畏惧/不敢踰越尺寸乃可定其心志而帖然顺治也徒曰)
(天尊地卑君上臣下则古之 (第 26a 页)
是言曰畏父母畏诸兄畏人之多言此畏忌之心非慢
易之心也夫不忍杀其弟之心畏忌之心此即道心而
序以为刺近世苏氏亦推及他日 隐微 未著之情与夫
其后欲杀其弟之心而尽掩是诗之善不可人心本善
本正人心即道故曰道心因物有迁意动而昏始 (第 14b 页)
易之心也夫不忍杀其弟之心畏忌之心此即道心而
序以为刺近世苏氏亦推及他日 隐微 未著之情与夫
其后欲杀其弟之心而尽掩是诗之善不可人心本善
本正人心即道故曰道心因物有迁意动而昏始 (第 14b 页)
为同类故取茅茹之象
九二包荒(童溪曰初九之君子处草野僻陋之地/有茅茹之象二则从而包之故曰包荒)用冯
河(潘氏曰冯河有才/力可以济险者)不遐遗(疏云用心宏大无所遐弃/伊川曰治夫泰者当周及)
(庶事虽遐远不可遗若事之 隐/微 贤才之在僻陋皆遐远者也)朋亡(疏云无私于朋党/之事亡无也伊川)
(曰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四者处泰之 (第 4b 页)
九二包荒(童溪曰初九之君子处草野僻陋之地/有茅茹之象二则从而包之故曰包荒)用冯
河(潘氏曰冯河有才/力可以济险者)不遐遗(疏云用心宏大无所遐弃/伊川曰治夫泰者当周及)
(庶事虽遐远不可遗若事之 隐/微 贤才之在僻陋皆遐远者也)朋亡(疏云无私于朋党/之事亡无也伊川)
(曰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四者处泰之 (第 4b 页)
之接反而以道理观之其当好耶不当好耶是非美
恶昭然甚明所以知此是非美恶者谁欤此正吾之
本心此所谓道心也只是道心 隐微 不著人心既危
道心又微然则当如之何惟精惟一者此圣人之所
以用功也精是精细一是纯一十分子细不敢一毫 (第 32a 页)
恶昭然甚明所以知此是非美恶者谁欤此正吾之
本心此所谓道心也只是道心 隐微 不著人心既危
道心又微然则当如之何惟精惟一者此圣人之所
以用功也精是精细一是纯一十分子细不敢一毫 (第 32a 页)
类知其必不成功也岳曰异哉者举之也姑试之乃
可帝乃不得已而用之已而又欲以天下予四岳岳
以不德辞始诲以明明扬侧陋侧陋者 隐微 也明扬
举扬也师众也锡贡也众乃贡其说于帝以为有鳏
在下曰虞舜然必曰有鳏在下者言其无妻也其意
若 (第 11b 页)
可帝乃不得已而用之已而又欲以天下予四岳岳
以不德辞始诲以明明扬侧陋侧陋者 隐微 也明扬
举扬也师众也锡贡也众乃贡其说于帝以为有鳏
在下曰虞舜然必曰有鳏在下者言其无妻也其意
若 (第 11b 页)
盥艮止故不荐也二阳居上建中表正四阴仰而望
之故曰观下之观上不观貌而观心故上之示下不
以迹而以神以迹示之见者观焉不见者不观也 隐
微 之内相示以神则深宫穆处而天下皆见其心此
如宗庙之中盥而未荐默然无为而诚敬所孚人皆
颙望亦不自知其 (第 13a 页)
之故曰观下之观上不观貌而观心故上之示下不
以迹而以神以迹示之见者观焉不见者不观也 隐
微 之内相示以神则深宫穆处而天下皆见其心此
如宗庙之中盥而未荐默然无为而诚敬所孚人皆
颙望亦不自知其 (第 13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