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易類
小學類
春秋類
詩類
四書類
書類
孟子類
論語類
五經總義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政書類
故事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目錄類
職官類
傳記類
詔令類
法制類
正史類
雜史類
史鈔類
金石類
類書類
醫家類
藝術類
儒家類
雜家類
術數類
法家類
小說家類
天文算法類
兵家類
釋家類
道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楚辭類
詔令奏議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瑜伽部類
中觀部類
論集部類
史傳部類
經集部類
密教部類
律部類
事彙部類
法華部類
般若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洞玄部
正一部
太清部
太玄部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帝尧也史记云二女妻之以观其内九男事之以观
其外又言一年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是天
下之士就之也胥相视也迁之移以与之也如穷人
之无所归言其怨慕迫切之甚也(文集二女娥皇女英也盖夫妇之间 隐微 之际正始之道所系尤重故观人者于此为尤切也○饶氏曰观者众人之所共见二女事之看他
如何处置二女和则是处置 (第 2b 页)
其外又言一年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是天
下之士就之也胥相视也迁之移以与之也如穷人
之无所归言其怨慕迫切之甚也(文集二女娥皇女英也盖夫妇之间 隐微 之际正始之道所系尤重故观人者于此为尤切也○饶氏曰观者众人之所共见二女事之看他
如何处置二女和则是处置 (第 2b 页)
是著齐物到头争
张闳中以书问易之义本起于数程子答曰谓义起于
数则非也有理而后有象有象而后有数易因象以
知数得其义则象数在其中矣必欲穷象之 隐微 尽
数之毫忽乃寻流逐末术家之所尚非儒者之所务 (第 1b 页)
张闳中以书问易之义本起于数程子答曰谓义起于
数则非也有理而后有象有象而后有数易因象以
知数得其义则象数在其中矣必欲穷象之 隐微 尽
数之毫忽乃寻流逐末术家之所尚非儒者之所务 (第 1b 页)
六二噬肤灭鼻无咎
(辨正)愚案肤者浮软之物以喻恶之未实者噬肤而至于
灭鼻恐恶之藏伏于 隐微 而深入以穷其所起之
端不欲使其复萌也如此则用狱之道得矣故无
咎旧说似失其旨且于象传之乘刚亦多不得其 (第 8a 页)
(辨正)愚案肤者浮软之物以喻恶之未实者噬肤而至于
灭鼻恐恶之藏伏于 隐微 而深入以穷其所起之
端不欲使其复萌也如此则用狱之道得矣故无
咎旧说似失其旨且于象传之乘刚亦多不得其 (第 8a 页)
栾鼎 (晋姜文) 鼎文
幺 于尧切(说文徐本曰小也象子初生蜀本曰阴也重厶为幺幺象冃昧也亦象子初成之)
(形以养正也林䍐引说文与蜀本同)
幺之会意
□ (说文徐本曰微也从二幺蜀本曰 隐微 意也从重幺者微之至也孙氏于蚪切)
□之疑
几 居衣切(说文曰微也殆也从□从戍戌兵守也□而兵守 (第 5b 页)
幺 于尧切(说文徐本曰小也象子初生蜀本曰阴也重厶为幺幺象冃昧也亦象子初成之)
(形以养正也林䍐引说文与蜀本同)
幺之会意
□ (说文徐本曰微也从二幺蜀本曰 隐微 意也从重幺者微之至也孙氏于蚪切)
□之疑
几 居衣切(说文曰微也殆也从□从戍戌兵守也□而兵守 (第 5b 页)
王传位季历至武王而遂有天下自当日观之不过
让国而自今思之实则以天下之大固让于弟侄而
不居也但其让 隐微 无迹可见故民莫得而称颂之
也盖泰伯之心无一毫私欲之累而曲全乎父子兄
弟之间至使身与名俱隐而世与我 (第 33b 页)
让国而自今思之实则以天下之大固让于弟侄而
不居也但其让 隐微 无迹可见故民莫得而称颂之
也盖泰伯之心无一毫私欲之累而曲全乎父子兄
弟之间至使身与名俱隐而世与我 (第 33b 页)
此一章书见人禽辨于一心而治统本于道统也孟
子曰人与禽兽固迥然不同然其所以异者止在一
念初动出此入彼 隐微 之间耳庶民悖而去之于是
人而禽兽矣必君子之人始能存而勿失焉若夫为
天下后世君子之法使人类不胥沦于 (第 19b 页)
子曰人与禽兽固迥然不同然其所以异者止在一
念初动出此入彼 隐微 之间耳庶民悖而去之于是
人而禽兽矣必君子之人始能存而勿失焉若夫为
天下后世君子之法使人类不胥沦于 (第 19b 页)
其实心实行可知所以谓之信也然而人之自期者
宁仅如此己乎进而上之必力行其善而不已使所
有之善至于充满积实则性分咸备虽 隐微 曲折之
间亦皆清和粹白而无不善之杂是之谓美矣又如
是而不已则充实之美表著于外其光辉也不可遏
抑 (第 27a 页)
宁仅如此己乎进而上之必力行其善而不已使所
有之善至于充满积实则性分咸备虽 隐微 曲折之
间亦皆清和粹白而无不善之杂是之谓美矣又如
是而不已则充实之美表著于外其光辉也不可遏
抑 (第 27a 页)
是伪切许氏曰坐寐也从目从垂 (古坐寐者必垂目也垂即与𠂹同) 文
(火劣切许氏曰举目使人也以目示其意也从目从攴或从教省以目不从意在继之以攴也)
(羊益切许氏曰司视也从目横㚔上㚔人重犯罪人也令吏将目捕罪人也)
(吕芮切许氏曰深明也通也从目从睿省沟壑幽远 隐微 之地人所蔑弃者加目于此可谓明矣又安取遗贤)
逸民 省 (或从者哉) 文 壑省 (第 37a 页)
(火劣切许氏曰举目使人也以目示其意也从目从攴或从教省以目不从意在继之以攴也)
(羊益切许氏曰司视也从目横㚔上㚔人重犯罪人也令吏将目捕罪人也)
(吕芮切许氏曰深明也通也从目从睿省沟壑幽远 隐微 之地人所蔑弃者加目于此可谓明矣又安取遗贤)
逸民 省 (或从者哉) 文 壑省 (第 37a 页)
隐暗处也微细事也独者人所不知而己所独知之
地也言幽暗之中细微之事迹虽未形而几(平声)则己
动人虽不知而己独知之则是天下之事无有著见
明显而过于此者是以君子既常戒惧而于此尤加
谨焉所以遏人欲于将萌而不使其潜滋暗长(上声)于 隐微 之中以至离道之远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
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 (第 3a 页)
地也言幽暗之中细微之事迹虽未形而几(平声)则己
动人虽不知而己独知之则是天下之事无有著见
明显而过于此者是以君子既常戒惧而于此尤加
谨焉所以遏人欲于将萌而不使其潜滋暗长(上声)于 隐微 之中以至离道之远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
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 (第 3a 页)
或问既曰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
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矣而又曰莫
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何也曰此因论
率性之道以明由教而入者其始当如此盖两事也
其先言道不可离而君子必戒谨恐惧乎其所不睹
不闻者所以言道之无所不在无时不然学者当无
须臾豪忽之不谨而周防之以全其本然之体也又
言莫见乎隐莫显乎微而君子必慎其独者所以言 隐微 之间人所不见而己独知之则其事之纤悉无
不显著又有甚于他人之知者学者尤当随其念之
方萌而致察焉以谨其善 …… (第 11a 页)
为两事无乃破碎支离之甚耶曰既言道不可离则
是无适而不在矣而又言莫见乎隐莫显乎微则是
要切之处尤在于 隐微 也既言戒谨不睹恐惧不闻
则是无处而不谨矣又言谨独则是其所谨者尤在
于独也是固不容于不异矣若其同为一事 …… (第 13b 页)
功无所施于平常之处而专在幽隐之间也
且虽免于破碎之讥而其繁复偏滞而无所当(去声)亦
甚矣 曰程子所谓 隐微 之际若与吕氏改本及游
杨氏不同而子一之何邪曰以理言之则三家不若
程子之尽以心言之则程子不若三家之密是 …… (第 14b 页)
不可离者得
之但专以过不及为离道则似未尽耳其论天地之
间性与天道一节最其用意深处然经文所指不睹
不闻 隐微 之间者乃欲使人戒惧乎此而不使人欲
之私得以萌动于其间耳非欲使人虚空其心反观
于此以求见夫(音扶)所谓 (第 15a 页)
中者而遂执之以为应事之
准则也吕氏既失其指而所引用不得于言必有事
焉参前倚衡之语亦非论孟本文之意至谓 隐微 之 …… (第 15a 页)
前而所以戒谨恐惧者愈严
愈敬以至于无一豪之偏倚而守之常不失焉则为
有以致其中而大本之立日以益固矣尤于 隐微 幽 …… (第 18a 页)
然盖论一篇之通体则此章乃引夫子所言
之首章且当略举大端以分别(笔列反)君子小人之趋
向未当遽及此意之 隐微 也若论一章之语脉则上 …… (第 28a 页)
于渊所以言道之
体用上下昭著而无所不在也造端乎夫妇极其近
小而言也察乎天地极其远大而言也盖夫妇之际 隐微 之间尤见道之不可离处知其造端乎此则其
所以戒谨恐惧之实无不至矣易首乾坤而重咸恒
(胡登反)诗首关雎而 …… (第 36b 页)
交养而动
静不违所以为修身之要也信谗邪则任贤不专徇
货色则好(去声)贤不笃贾捐之所谓后宫盛色则贤者 隐微 佞人用事则诤臣杜口(见前汉贾捐之传)盖持衡之势
此重则彼轻理固然矣故去谗远色贱货而一于贵
德所以为劝 (第 63b 页)
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矣而又曰莫
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何也曰此因论
率性之道以明由教而入者其始当如此盖两事也
其先言道不可离而君子必戒谨恐惧乎其所不睹
不闻者所以言道之无所不在无时不然学者当无
须臾豪忽之不谨而周防之以全其本然之体也又
言莫见乎隐莫显乎微而君子必慎其独者所以言 隐微 之间人所不见而己独知之则其事之纤悉无
不显著又有甚于他人之知者学者尤当随其念之
方萌而致察焉以谨其善 …… (第 11a 页)
为两事无乃破碎支离之甚耶曰既言道不可离则
是无适而不在矣而又言莫见乎隐莫显乎微则是
要切之处尤在于 隐微 也既言戒谨不睹恐惧不闻
则是无处而不谨矣又言谨独则是其所谨者尤在
于独也是固不容于不异矣若其同为一事 …… (第 13b 页)
功无所施于平常之处而专在幽隐之间也
且虽免于破碎之讥而其繁复偏滞而无所当(去声)亦
甚矣 曰程子所谓 隐微 之际若与吕氏改本及游
杨氏不同而子一之何邪曰以理言之则三家不若
程子之尽以心言之则程子不若三家之密是 …… (第 14b 页)
不可离者得
之但专以过不及为离道则似未尽耳其论天地之
间性与天道一节最其用意深处然经文所指不睹
不闻 隐微 之间者乃欲使人戒惧乎此而不使人欲
之私得以萌动于其间耳非欲使人虚空其心反观
于此以求见夫(音扶)所谓 (第 15a 页)
中者而遂执之以为应事之
准则也吕氏既失其指而所引用不得于言必有事
焉参前倚衡之语亦非论孟本文之意至谓 隐微 之 …… (第 15a 页)
前而所以戒谨恐惧者愈严
愈敬以至于无一豪之偏倚而守之常不失焉则为
有以致其中而大本之立日以益固矣尤于 隐微 幽 …… (第 18a 页)
然盖论一篇之通体则此章乃引夫子所言
之首章且当略举大端以分别(笔列反)君子小人之趋
向未当遽及此意之 隐微 也若论一章之语脉则上 …… (第 28a 页)
于渊所以言道之
体用上下昭著而无所不在也造端乎夫妇极其近
小而言也察乎天地极其远大而言也盖夫妇之际 隐微 之间尤见道之不可离处知其造端乎此则其
所以戒谨恐惧之实无不至矣易首乾坤而重咸恒
(胡登反)诗首关雎而 …… (第 36b 页)
交养而动
静不违所以为修身之要也信谗邪则任贤不专徇
货色则好(去声)贤不笃贾捐之所谓后宫盛色则贤者 隐微 佞人用事则诤臣杜口(见前汉贾捐之传)盖持衡之势
此重则彼轻理固然矣故去谗远色贱货而一于贵
德所以为劝 (第 63b 页)
泰伯周大(音泰)王之长(上声下同)子至德谓德之至极无以
复(扶又反)加者也三让谓固逊也(或问古人辞让以三为节一辞为礼辞再
辞为固辞三辞为终辞记乡饮酒云月者三日则成魄三月则成时是以礼有三让) 无得而称
其逊 隐微 无迹可见也盖大王三子长泰伯次仲雍
次季历大王之时商道寖衰而周日彊大季历又生
子昌有圣德大王因有剪商之 (第 23a 页)
复(扶又反)加者也三让谓固逊也(或问古人辞让以三为节一辞为礼辞再
辞为固辞三辞为终辞记乡饮酒云月者三日则成魄三月则成时是以礼有三让)
其逊 隐微 无迹可见也盖大王三子长泰伯次仲雍
次季历大王之时商道寖衰而周日彊大季历又生
子昌有圣德大王因有剪商之 (第 23a 页)
士未可以言而言是以言餂之也可以言而不言是以
不言餂之也是皆穿踰之类也(餂音忝)
餂探取之也今人以舌取物曰餂即此意也便(平声)佞
隐默皆有意探取于人是亦穿踰之类然其事 隐微
人所忽易(去声)故特举以见例明必推无穿踰之心以
达于此而悉去(上声)之然后为能充其无穿踰之心也
(第 21b 页)
不言餂之也是皆穿踰之类也(餂音忝)
餂探取之也今人以舌取物曰餂即此意也便(平声)佞
隐默皆有意探取于人是亦穿踰之类然其事 隐微
人所忽易(去声)故特举以见例明必推无穿踰之心以
达于此而悉去(上声)之然后为能充其无穿踰之心也
(第 21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