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史類
地理類
編年類
史評類
政書類
史鈔類
目錄類
正史類
載記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封坡平君。世传以白日升天。对中朝问。卒受 光庙禅受册以归者也。谥齐度。齐度后五世礼曹参判东老。师事 李文成公。
不立昏朝。其子佥枢埱。生义禁府都事殷瑞。子仁大父也。子仁娶延日郑氏为圃隐后裔者曰参奉镡女。生 (第 661L 页)
役。民之常也。吾岂可独免哉。复以其三子属于正兵。以故州里皆化之。一时公卿贤士过其庐。必问其安否。栗谷 李文成公,
牛溪成文简公。皆就见之。市隐之称。盖自二先生始。及没。成文简公访其墓而拜之。舜继年五十九卒。预以期告 (第 482L 页)
学之诚意中庸之慎独。而参以心经附注。得退溪李文纯先生释疑手笔而补之。又参以击蒙要诀为之释疑。而于栗谷 李文成先生。
有为忠不为佞之愿焉。以至礼钞族约族契女训诸文。举皆出于躬行心得之馀。而要其通动静贯始终而为之归者。实 (第 240L 页)
村先兆癸向之原。东北距葛村承旨公墓可数里。隆庆丁卯 宣祖嗣服。用 明宗遗旨。特命议政府湔雪。庚午栗谷 李文成公
在玉堂。劄四十一上。得视安公复官。逮万历丁丑。焚宝鉴削伪勋。而清议无复馀憾矣。恭人纡州黄氏。生员彦圭 (第 378H 页)
文雅。天之报公。其在斯欤。呜呼。公之言行可纪非一。而只以童年化庶母一节观之。亦庶几舜之徒矣。且以栗谷 李文成先生
之为海东儒宗也。犹必于年迈位隆道全德备。肰后乃才致庶母之回心。则公之至孝。非天赋出人之远者。肰乎哉。 (第 451L 页)
以唐典三式之相参。而为 本朝郑虚庵希良南格庵师古前后之方驾欤。方万历中邦运文明。实廪廪太平矣。而栗谷 李文成先生
重峰赵文烈先生已皆相讲乎土亭李文康之菡龟峰宋持平翼弼师友之间。以丁丑长星期在十 (第 495L 页)
葬于龙仁竹田里负艮原文简公墓下也。后因金明胤上变。郑彦悫壁书。又施收孥籍产之律。及 宣祖即位。以栗谷 李文成公
言。 命复公官爵。今上乙巳。以旧甲重回。 命赠公吏曹判书。谥忠悯。配淑人高灵申氏。府使洙女。无育。公 (第 573H 页)
盖尝有刊本。而今不传矣。噫。先生之世。道学莫盛焉。时则有退溪李文纯公。以 两朝大老。临之如山斗。栗谷 李文成公。
继而通籍于朝。德望耸一世。而先生左右其间。激扬弥纶。以尽夫兴起斯文之责。士大夫皆倚以为重。矜式淬砺。 …… (第 341L 页)
先生之风。未或不想像而颂慕。岂不诚盛乎哉。然先生之学术造诣。犹若有未尽知者。信乎考德之难也。夫文纯, 文成 东方之大贤也。当文纯之退归也。 宣庙问朝廷学问之士。而文纯所荐。惟先生而已。及 (第 342H 页)
文成 之为四端七情理气之辨也。亦惟先生之言表章而发明焉。则其于学术造诣。又谁有间肰者乎。泽堂李公植有言曰。 (第 342H 页)
先生之风。未或不想像而颂慕。岂不诚盛乎哉。然先生之学术造诣。犹若有未尽知者。信乎考德之难也。夫文纯, 文成 东方之大贤也。当文纯之退归也。 宣庙问朝廷学问之士。而文纯所荐。惟先生而已。及 (第 342H 页)
文成 之为四端七情理气之辨也。亦惟先生之言表章而发明焉。则其于学术造诣。又谁有间肰者乎。泽堂李公植有言曰。 (第 342H 页)
书。录敌忾功臣。封牙城君。谥襄肃。三世事行。俱在名臣录中。又历三世至季瑄。官议政府左参赞。讳云海。为 李文成,
成文简诸贤所推。以六行俱备被荐。除外台。卒官郡守。 赠吏曹参判。讳梦麟。童蒙教官。 赠左承旨。寔公高 (第 399H 页)
臣尽瘁从仕。袜线小才。无补 衮职。请以真西山大学衍义先正臣李珥所编圣学辑要。为 殿下献焉。此则真文忠 李文成。
长在 殿下之左右也。环东土生灵。亲见尧舜之君。皆为唐虞之民矣。江湖白发。知帝力于耕凿。魏阙丹心。安臣 (第 35L 页)
因小学之成功而求广其所未知所未能而已。固无复论其志也。逮夫小学废而人心之所之无定。则须立志为先。余见 李文成先生
所著击蒙要诀圣学辑要二书。皆以立志为为学之始。此发前人之所未发。而其因时立教之功大矣。余偶有感于斯。 …… (第 428H 页)
为志。有伊川之说。而至朱子之谕学者云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手处。则亦备矣。然未有特言于为学次第者。信知 李先生 之以立志为始者。其旨微哉。
书赠江华将校朴昌炜(丁酉)
岁丙申冬。余弟钟秀蒙 恩为江华府留守。翌年仲 (第 428H 页)
为志。有伊川之说。而至朱子之谕学者云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手处。则亦备矣。然未有特言于为学次第者。信知 李先生 之以立志为始者。其旨微哉。
书赠江华将校朴昌炜(丁酉)
岁丙申冬。余弟钟秀蒙 恩为江华府留守。翌年仲 (第 428H 页)
。 上遣承旨。使举所知以自代。对曰。李某文学器度。早有公辅望矣。少无好恶之偏。当有和平之福。可大用。 李文成
为 上言曰。臣与某自少友善。可悉其所长。使臣与某当官理事。无不可相及。而至于秉铨择人。臣知其 (第 382L 页)
时。郑贼汝立毙。讨逆赦文至。公曰。此国之庆也。不可无饰喜。与两试官。置酒张乐以罢。先是。汝立出入栗谷 李文成公
门。厚窃名誉。尝指庭前杮木曰。孔子烂熟杮子也。栗谷未熟杮子也。公闻之。大骇曰。汝立非愚则妄。君子一言 (第 447L 页)
新国者。亦不能完有天下。必分而割之。各据一偏。使民生日困于干戈。呜呼。其为毒一至于此乎。其害四也。盖 李文成
已虑其祸之必至于此。故方其为冢宰之时决破朋淫调协士类者盖为先务。不幸早终。不待其成。有识者至今痛恨之 (第 585H 页)
其有意会。发而为诗。多奇伟何诵者。徐花潭敬德知先生可与适道。要入山讲劘。先生辞以母老。一时贤人君子如 李文成公
珥。成文简公浑。常以道访之。倾盖至日昃。其称市隐。盖自两贤发之也。留守郑彦智将以先生行治闻于朝。请蠲 (第 295H 页)
入甥馆。与宋公寅明。交游甚相得。每促膝抵掌。论朋党之祸。以为牛李之分。当以白居易为正。东西之判。当以 李文成
为法。由是宋公益信重公。甲午。生员第二。辛丑。补 永禧殿参奉。壬寅。升广兴仓奉事。当是时。场屋操觚之 (第 368L 页)
以捃摭于散出之书。精加校雠。绝无舛驳者。后裔之诚。固皆勤矣。而实是主张者。即公十八代孙东灏也。昔石潭 李文成公
撰公云孙某家文字有曰。扶安维金。累善积功。显显清誉。秩秩家法。吁。此实推本溯源之论。而于今益可验矣。 …… (第 274L 页)
博。尤非稚蒙所易领悟。此明儒所以有集解增注集成等诸说之作也。我东群贤。实皆尊信此篇。而亦多论辨。栗谷 李文成公 乃就诸注说而折其衷。类编而成。名以集注。然后此书之旨。极其跃如。殆无馀蕴矣。然而未有疏释则亦安保其终 …… (第 279H 页)
府院君以至止浦文贞公。而德业益盛。是后勋爵奕叶相承。有若文贞公之九代孙承旨公甚为当世名贤所推重。栗谷 李文成公 撰其碣铭。而有曰扶安维金。累世积功。显显清誉。秩秩家法。此实推本溯源之论。则可见其世德燀赫。岂不伟哉 (第 290L 页)
博。尤非稚蒙所易领悟。此明儒所以有集解增注集成等诸说之作也。我东群贤。实皆尊信此篇。而亦多论辨。栗谷 李文成公 乃就诸注说而折其衷。类编而成。名以集注。然后此书之旨。极其跃如。殆无馀蕴矣。然而未有疏释则亦安保其终 …… (第 279H 页)
府院君以至止浦文贞公。而德业益盛。是后勋爵奕叶相承。有若文贞公之九代孙承旨公甚为当世名贤所推重。栗谷 李文成公 撰其碣铭。而有曰扶安维金。累世积功。显显清誉。秩秩家法。此实推本溯源之论。则可见其世德燀赫。岂不伟哉 (第 290L 页)
米蕫。徒取华媚。渐少真意。俗习靡然。日趋巧薄。书是六艺之一。则有关于世教治道。与文体无间。在昔李文纯 李文成
两先生笔法。敦厚醇真。心画可贵。 祖宗朝盛际气象亦可想见。惟予一副苦心。亶在于矫俗正习。回淳返雅。杜 (第 510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