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史類
地理類
編年類
史評類
政書類
史鈔類
目錄類
正史類
載記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妖旽时。且于祦,昌之死。参盟策勋。此其志。惟以宗社为重。将欲隐忍而就事。然人臣之义。王陵为正。则石潭 李文成公。
只予其忠而不予其尽道是也。冶隐始就晋涂。见险能止。终又不二其心。固特操也。然其拜笺称臣。君子或病之。 (第 330L 页)
塞白马防炭岘之谋。而义慈不用。高丽中世。显宗用姜邯赞之计。南奔而获免于契丹。若 本朝壬辰倭难。则先正 李文成公。
先事而言。欲预养十万兵以拟之。卒不见用。后果一败涂地。几不支吾。此其存亡成败。若有天数焉。然实亦以人 …… (第 342L 页)
所判。故公亦不敢含默。而一时庙谟之可以纾急者。未有如此之切急焉。其识务之见。殆不在成姜之下。而可与夫 文成 为之接武也。岂徒曰偏优于文艺而已哉。
书王安石伯夷论后
君臣之义。所谓物之则民之彝。而实天地之大经。 (第 343H 页)
所判。故公亦不敢含默。而一时庙谟之可以纾急者。未有如此之切急焉。其识务之见。殆不在成姜之下。而可与夫 文成 为之接武也。岂徒曰偏优于文艺而已哉。
书王安石伯夷论后
君臣之义。所谓物之则民之彝。而实天地之大经。 (第 343H 页)
庙。逮于 本朝。李文纯,宋文正二公。为之表章其所辑心经。且极意尊奖。拟诸黄勉斋,蔡九峰之班。而惟石潭 李文成公
独贬之。谓事不当事之君。其辞严矣。然后学眛陋。莫知适从。则蒙谓之儒先而不敢指议。余故不得不辨矣。且尝 (第 376H 页)
五日戊辰。无妄九五少阴。洪儒一耒言前年十二月二十四日黄山书院重修奉安之会。渠亦往参云。院前享李文元, 李文成,
成文𥳑三先生。今宋尤庵时烈主事重修。以李文纯,赵文正二先生主享。两湖人士会齐者二百馀人。宋判书首献 (第 461H 页)
巳朝著果大变。鑴党阴结张氏兄希载。与拯合势。网打士类。安置文正公于济州。公侍行及到泰仁。文正公以栗谷 李文成公
手写石潭日记及沙溪金文元公所撰栗谷行状草本。传授权遂庵尚夏曰。某孙若生还。与之共守。至大洋飓风作。舟 (第 376H 页)
绝无舛驳者。后裔之诚。固皆勤矣。而实始主张者。即公十八代孙东灏也。昔石潭 李文成公。
撰公云孙某家文字。有曰。扶安维金。累善积功。显显清誉。秩秩家法。吁。此实推本溯源之论。而于今益可验矣 (第 325H 页)
者。宜其寿传于无穷矣。先生后孙弼宪在容等。与诸章甫。合谋剞劂。以秉璿忝从裔。托以弁卷之文。呜呼。栗谷 李文成公。
尝谓先生忠孝俱至。欲做三代事业。同春宋文正公。于 经筵。极称先生道学之正。申象村。亦以仪凤瑞世。建标 (第 3H 页)
端矣。 宣庙初即位。 特命伸冤复爵。人心慰悦。士林感动。自是。斯文稍振。以启文明之运。岂不伟哉。栗谷 李文成公。
尝谓先生忠孝俱至。幼年丧其母。时未学礼。任情过哀。所伏苫席。因泪必腐。燕栖庐幕。其雏皆白。及其立朝。 …… (第 53L 页)
曰有定。以为士子藏修之所。而又建祠宇于其后。妥侑九先生祀板。而依李文纯公所定迎凤之仪。隔截东偏。以奉 李文成公。 而七先生以次而序醊焉。西溪则位西而面东。于是。咸曰呜呼休哉。院享之盛。古未尝有也。九先生学虽殊辙。道 …… (第 56H 页)
欤。然则斯院也。岂但一州之所尊尚而已乎。凡入斯院而登斯堂者。苟能想像模范乎八先生之遗风馀韵。而会极乎 李文成 之全体大用。则庶可以有得于瞻依尊奉之实。而对扬乎 圣朝作兴之意矣。
莘巷书院重修记(癸丑四月○宋时烈 (第 56L 页)
曰有定。以为士子藏修之所。而又建祠宇于其后。妥侑九先生祀板。而依李文纯公所定迎凤之仪。隔截东偏。以奉 李文成公。 而七先生以次而序醊焉。西溪则位西而面东。于是。咸曰呜呼休哉。院享之盛。古未尝有也。九先生学虽殊辙。道 …… (第 56H 页)
欤。然则斯院也。岂但一州之所尊尚而已乎。凡入斯院而登斯堂者。苟能想像模范乎八先生之遗风馀韵。而会极乎 李文成 之全体大用。则庶可以有得于瞻依尊奉之实。而对扬乎 圣朝作兴之意矣。
莘巷书院重修记(癸丑四月○宋时烈 (第 56L 页)
慕溪赵纲,西溪李得胤,进士卞京寿诸公。相议创立。以祀庆徵君,朴江叟,金冲庵暨先生。其后。醊之以韩松斋,宋泉谷。至 孝庙丙申。并享牧隐李文
靖公,栗谷 李文成公, 李西溪。总九先生也。 显庙庚子。 赐额莘巷。先生从曾孙时烈撰庙庭碑。
神宗皇帝万历三十八年庚戌( 宣 (第 81H 页)
靖公,栗谷 李文成公, 李西溪。总九先生也。 显庙庚子。 赐额莘巷。先生从曾孙时烈撰庙庭碑。
神宗皇帝万历三十八年庚戌( 宣 (第 81H 页)
又非寻常之比也。(李文纯退溪集)
觉得黄雾二十年间。唯金厚之出处甚高。大臣启于宸听。宜褒奖以树风声。 (李文成 栗谷集)
嘉靖庚申二月六日。 传于李重庆曰。金麟厚处致赙事 传教。麟厚蚤有诗名。诗文甚高。登庚子科后 (第 285H 页)
觉得黄雾二十年间。唯金厚之出处甚高。大臣启于宸听。宜褒奖以树风声。 (李文成 栗谷集)
嘉靖庚申二月六日。 传于李重庆曰。金麟厚处致赙事 传教。麟厚蚤有诗名。诗文甚高。登庚子科后 (第 285H 页)
。先侑圣庙。而使周子独漏于从祀之列。在两程,张,朱之心。安乎。否乎。尔等今日之请。即赵文正,李文纯, 李文成,
宋文正之心也。允诺之姑徐至今。意在重其礼。慎其事而已。疏既三上。更何持难。尔等所请先正文靖公金麟厚。 (第 328L 页)
子用春秋宽猛之中。以论傅公之义哉。噫。可与权者。然后可以知此也。公既没二十年。为 宣祖大王之元年也。 李文成
珥诸贤。力主公议。尽洗幽冤。削去武定之勋。公遂追复旧官。观屈伸公者。而可以知公矣。其族姓书曰。闵氏系 (第 486L 页)
犹不屈而卒之。身与名俱享。卓然为己卯乙巳完人。不亦伟乎哉。呜呼。易曰。远小人。不恶而严。公实有之矣。 李文成
经筵日记。有云。吏曹判书洪昙。与佐郎郑澈相忤。用宋某为大司宪。将攻士类。适坐事递。当 明宣际。士类新 (第 254L 页)
之岐。此自洪氏一边之得失耳。公以旧人。重以故交。以宪长宿研。一为其所引。亦何至于攻新进谋偕。有如栗谷 李文成先生
珥 经筵日记之云乎。若果然也。即当日新进在所谋攻之中者。莫松江先也。而松江于公有祭文。无怨可知。意者 (第 266H 页)
符。
溪谷张文忠公曰。先生其亦天之所命。而得与于斯文者。
尤庵宋文正公曰。博学雄辩。师表儒林。
栗谷 李文成公 沙溪金文元公尤庵宋文正公瓒享谱承。单传密受。以高峰四七理气说。为昏衢之烛。指南之车。 (第 326L 页)
溪谷张文忠公曰。先生其亦天之所命。而得与于斯文者。
尤庵宋文正公曰。博学雄辩。师表儒林。
栗谷 李文成公 沙溪金文元公尤庵宋文正公瓒享谱承。单传密受。以高峰四七理气说。为昏衢之烛。指南之车。 (第 326L 页)
及一时士类也。 上大惊。召大臣问曰。朝臣谁为朋党者。外议汹汹。三司及湖堂官。皆上劄论斥浚庆之说。栗谷 李文成公。
亦上朋党疏以辨之。同月。擢拜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右议政。兼带如例。八月。以登极使贺京师。临行。上 …… (第 348L 页)
避。以为请推大臣。未见其不可也。独大司宪金公继辉与瑗同。而仍论晔以尸亲切族。信听其言。持论过中之失。 李文成公。 以副提学处置。将尽递多官。而出都宪与赵瑗。等作洪迪李敬中等力争。并递都宪。此为东西争竞之始云。丙子春 …… (第 349L 页)
。 祖宗之法。不可轻改。姑寘勿举。翌日。先生更以此事。启达请行。 上命户曹。纳前朝贡案。然事竟不行。 李文成公。 请设经济司。使大臣领之。而择士类晓达时务者与选。凡有建白。皆下其司商议。以革弊政。群臣启讫。 上谓先 (第 350L 页)
生曰。群臣启辞。何事可行。先生以次卞白而曰。经济司事。不为具由以启。故自 上以为难行。请更招问之。 文成 进启。申论其可行。 上终不纳。冬。以扫墓乞暇。往返乡里。壬午。黄,王诏使之来。以例 …… (第 350L 页)
送迎于碧蹄馆。癸未二月。庆源藩胡尼汤介作乱。连陷本府及边堡。先生与本兵 李文成。 夙夜在备局。协力筹猷。遣将备御。输兵运饷。举无遗策。上下依重。先是。先生于经席。力言北路饥凶。先事绸 …… (第 351H 页)
提调。及兼兵曹。两司驺直。皆不许入私第。冰檗一节。未足为之轻重。而即其素性然也。同月。被劾出江上。时 李文成公。 被三司所诬劾以专擅谩君。先生前后或陈启。或入对。备言文成临难尽忠。请敦谕出仕。且言铨郎专用同类。宜革 (第 351H 页)
郎荐。以公进人之路。至是。 文成 已退归坡山。成牛溪被徵至京。上疏历论三司之朋谗奇中。 上命召三公。传曰。排摈李珥。谁所为也。其朋奸之 …… (第 351H 页)
先生及 文成, 文简。 上教曰。设使尔言皆是。今始言之。是乃不忠也。特命递差。两司李塈,成洛等。合启请罢。数以十罪。 …… (第 351L 页)
济川之舟楫。方切倚任之重。讵容休退之告等语。出仕后。又再启力辞。 上遂引见面谕。终不许。甲申春。启言 李文成 不意身死。其爱君忧国之心。未得施设。宜举赠典。以褒其忠。 上曰。官至赞成。追赠何关。命其道臣。护送妻 …… (第 352H 页)
上命不允批答。四度。又命不允批答。后终递免。领西枢。屏居龙湖。五月。义州牧使徐益上疏。历陈汝立首叛 李文成 前后反覆之状。且请慰安先生及郑松江。使复其位。三司迭相劄论。秋。两司论罢。青阳君沈义谦。历数其党十三 …… (第 352L 页)
有学有识。从善如流。恺悌君子人云者。看岩柳文节之言也。称之以表里洁白。忧国以诚。又非 李文成 乎。许之以剖晢义理。明卞恺切。又非奇文宪乎。盖其志气沕合。共相推重。以为当今第一流。则成文简公与 (第 354H 页)
文成, 文节。诸贤无以异也。而松江郑相亦与之同其论。故其哭先生之诗曰。伯淳无福故。天下也无福。文简则曰。拜鹃 …… (第 354H 页)
铠削夺。时公为善流宗主。遂以为吏曹判书。公固辞不出。 李文成公 珥勉之曰。当裒聚士流。启迪上心。不可使小人坏弄也。 上亦不许其辞。故遂出仕。翌年正月。辞递为礼曹判书 …… (第 360H 页)
。拜领议政。多所建白。如封植 鲁山墓。如采用成文简所陈。勿许其退。如收用金孝元。洗涤东西党论。如勿以 李文成 为奏请使。如设经济司。改贡案诸事。或蒙采施。或以为迂阔而不用。惟卢苏斋守慎。颇无异同。而金公宇颙。则 …… (第 360H 页)
人才。及是。文成公为本兵。内筹军谋。外调兵马。举无遗策。 上方倚以讨贼。一日。 文成 承召诣阙。忽眩作淹滞。 上遣医看病。且令退去调治。而台劾闯发。 (第 360L 页)
文成 上疏待罪。公与僚相。请敦谕出仕。后台劾重发。以为擅国慢君。将欲何为。时尼胡连陷镇堡。势甚危急。而台启 (第 360L 页)
不止。必欲击去 文成。 故公请姑递本兵。 上从之。而以公兼兵判。时文简公上疏。极论时入朋谗之状。公请对。辨别忠邪是非甚晢。于 (第 360L 页)
避。以为请推大臣。未见其不可也。独大司宪金公继辉与瑗同。而仍论晔以尸亲切族。信听其言。持论过中之失。 李文成公。 以副提学处置。将尽递多官。而出都宪与赵瑗。等作洪迪李敬中等力争。并递都宪。此为东西争竞之始云。丙子春 …… (第 349L 页)
。 祖宗之法。不可轻改。姑寘勿举。翌日。先生更以此事。启达请行。 上命户曹。纳前朝贡案。然事竟不行。 李文成公。 请设经济司。使大臣领之。而择士类晓达时务者与选。凡有建白。皆下其司商议。以革弊政。群臣启讫。 上谓先 (第 350L 页)
生曰。群臣启辞。何事可行。先生以次卞白而曰。经济司事。不为具由以启。故自 上以为难行。请更招问之。 文成 进启。申论其可行。 上终不纳。冬。以扫墓乞暇。往返乡里。壬午。黄,王诏使之来。以例 …… (第 350L 页)
送迎于碧蹄馆。癸未二月。庆源藩胡尼汤介作乱。连陷本府及边堡。先生与本兵 李文成。 夙夜在备局。协力筹猷。遣将备御。输兵运饷。举无遗策。上下依重。先是。先生于经席。力言北路饥凶。先事绸 …… (第 351H 页)
提调。及兼兵曹。两司驺直。皆不许入私第。冰檗一节。未足为之轻重。而即其素性然也。同月。被劾出江上。时 李文成公。 被三司所诬劾以专擅谩君。先生前后或陈启。或入对。备言文成临难尽忠。请敦谕出仕。且言铨郎专用同类。宜革 (第 351H 页)
郎荐。以公进人之路。至是。 文成 已退归坡山。成牛溪被徵至京。上疏历论三司之朋谗奇中。 上命召三公。传曰。排摈李珥。谁所为也。其朋奸之 …… (第 351H 页)
先生及 文成, 文简。 上教曰。设使尔言皆是。今始言之。是乃不忠也。特命递差。两司李塈,成洛等。合启请罢。数以十罪。 …… (第 351L 页)
济川之舟楫。方切倚任之重。讵容休退之告等语。出仕后。又再启力辞。 上遂引见面谕。终不许。甲申春。启言 李文成 不意身死。其爱君忧国之心。未得施设。宜举赠典。以褒其忠。 上曰。官至赞成。追赠何关。命其道臣。护送妻 …… (第 352H 页)
上命不允批答。四度。又命不允批答。后终递免。领西枢。屏居龙湖。五月。义州牧使徐益上疏。历陈汝立首叛 李文成 前后反覆之状。且请慰安先生及郑松江。使复其位。三司迭相劄论。秋。两司论罢。青阳君沈义谦。历数其党十三 …… (第 352L 页)
有学有识。从善如流。恺悌君子人云者。看岩柳文节之言也。称之以表里洁白。忧国以诚。又非 李文成 乎。许之以剖晢义理。明卞恺切。又非奇文宪乎。盖其志气沕合。共相推重。以为当今第一流。则成文简公与 (第 354H 页)
文成, 文节。诸贤无以异也。而松江郑相亦与之同其论。故其哭先生之诗曰。伯淳无福故。天下也无福。文简则曰。拜鹃 …… (第 354H 页)
铠削夺。时公为善流宗主。遂以为吏曹判书。公固辞不出。 李文成公 珥勉之曰。当裒聚士流。启迪上心。不可使小人坏弄也。 上亦不许其辞。故遂出仕。翌年正月。辞递为礼曹判书 …… (第 360H 页)
。拜领议政。多所建白。如封植 鲁山墓。如采用成文简所陈。勿许其退。如收用金孝元。洗涤东西党论。如勿以 李文成 为奏请使。如设经济司。改贡案诸事。或蒙采施。或以为迂阔而不用。惟卢苏斋守慎。颇无异同。而金公宇颙。则 …… (第 360H 页)
人才。及是。文成公为本兵。内筹军谋。外调兵马。举无遗策。 上方倚以讨贼。一日。 文成 承召诣阙。忽眩作淹滞。 上遣医看病。且令退去调治。而台劾闯发。 (第 360L 页)
文成 上疏待罪。公与僚相。请敦谕出仕。后台劾重发。以为擅国慢君。将欲何为。时尼胡连陷镇堡。势甚危急。而台启 (第 360L 页)
不止。必欲击去 文成。 故公请姑递本兵。 上从之。而以公兼兵判。时文简公上疏。极论时入朋谗之状。公请对。辨别忠邪是非甚晢。于 (第 360L 页)
敢发。至是。大司谏朴淳。议于两司。合启请远贬。伏閤累日。乃 命削夺官爵。放归田里。 (李文成
栗谷经筳日记)
隆庆三年己巳。 宣庙二年。以朴淳为吏曹判书。淳清介有志操。少事徐敬德。深尊仰之。立朝 (第 373L 页)
隆庆三年己巳。 宣庙二年。以朴淳为吏曹判书。淳清介有志操。少事徐敬德。深尊仰之。立朝 (第 373L 页)
生之斥去权凶也。位不过下大夫。且无同志之相应。而其党与盘据甚固。犹能一朝扫除而廓如也。及先生当鼎轴。 李文成公
秉铨衡。登庸善类。讲求治道。将以复三古之盛。一二纤人鼓唱簧舌。为其所诳诱者。群起而和之。竟使文成公。 (第 393H 页)
(右门人守吾堂吴僩)
遗事略
壬申二月。吏曹正郎吴健。弃官归乡。某少好学。从曹植游。晚以科第发身。士多知其贤。荐以史官。史官例试才。某不就。人问其故。某曰。我何故自入千古是非丛中乎。既升六品。乃践清要。作铨郎。务恢公道。为人淳实果敢。遇事直前。无所回挠。人多怨者。且 上意厌士类。而流俗之势日盛。某度不能有为。乃弃官而归。
甲戊七月。前弘文馆典翰吴某卒。某既退后。士林多惜之。必欲复用。连拜侍从之职。皆辞不就。居乡三岁竟卒。
(右 李文成公 石潭遗事)
公讳某。姓吴氏。居山阴德溪里。里习尚产。不尚学。公能索居研学。彻诵经传。其制表。为一时所 (第 158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