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小學類
春秋類
四書類
書類
易類
詩類
孟子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史評類
目錄類
紀事本末類
職官類
史鈔類
傳記類
時令類
雜史類
正史類
載記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術數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法華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正一部
太清部
太平部
太玄部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道州府所徵夏秋税分立限期
  旧五代史职官志同光元年尚书仓部员外郎赵
  凤户部尚书卢质天成元年尚书 户部侍郎冯道
   
谨案五季户部官制格式不著于史今略采薛
   居正旧史二条以见当时职掌名额大抵多仍 (第 27b 页)
   定之格自督抚大吏外武官除授乃无一不归

   于兵部矣
 五季
  五代史本纪乾化二年兵部郎中张俊天成二年
  兵部侍郎 冯道
长兴四年兵部尚书李麟
  五代会要长兴三年尚书吏部侍郎王权奏请颁
  下诸州其所送兵部职方地图令郡县 (第 29b 页)
  秦王名势隆盛不敢置议请自选择乃降是命

   谨案五季凡师傅官见于新五代史各傅如
   道
为太师赵光逢为太保安童诲为太子太师
   季鏻为太子太傅等大约一准唐制然僭滥相
   仍槩不足述姑著 …… (第 34a 页)
  辽史百官志南面朝官三师府太师穆宗应历三
  年见太师唐古特(西番也原作/唐骨德今改)太傅太宗会同元
  年命 冯道
守太傅太保会同元年刘煦守太保少
  师耶律资忠传见少师萧巴格(原作把哥/今改正)少傅少 (第 38b 页)
   尉以为六品以下从阶唐乃采前代诸校尉旧
   名置自正六品以下各有副尉为武散官云
 五季
  范质五代通录 冯道
自叙云阶自将仕郎至开府
  仪同三司
   谨案五代之典章紊矣然官阶大约一如唐制 (第 35a 页)
   将士拥周祖郭威南行
汉乾祐三年镇州奏契丹入寇太后敕威将兵击之武

宁节度使赟留与 冯道
等西来在道仗卫皆如王者左
右呼万岁赟遣使慰劳诸将受命之际相顾不拜私相
谓曰我辈屠陷京城其罪大矣若刘氏 …… (第 58a 页)
   司马温公论唐庄宗周世宗贤否
或问臣五代帝王唐庄宗周世宗皆称英武二主孰贤
臣应之曰夫天子所以统治万国讨其不服抚其微弱
行其号令壹其法度敦明信义以兼爱兆民者也庄宗
既灭梁海内震动湖南马氏遣子希范入贡庄宗曰比
闻马氏之业终为高郁所夺今有儿如此郁岂能得之
哉郁马氏之良佐也希范兄希声闻庄宗言卒矫其父

命而杀之此乃市道商贾之所为岂帝王之体哉盖庄
宗善战者也故能以弱晋胜彊梁既得之曾不数年外
内离叛置身无所诚由知用兵之术不知为天下之道
故也世宗以信令御群臣以正义责诸国王环以不降
受赏刘仁赡以坚守蒙褒严续以尽忠获存蜀兵以反
覆就诛 冯道
以失节被弃张美以私恩见疏江南未服
则亲犯矢石期于必克既服则爱之如子推诚尽言为
之远虑其弘规大度岂得与 (第 59a 页)

   后唐闵帝为潞王所逼奔魏州
清泰元年闵帝闻潞王至陜忧骇不知所为欲奔魏州
闵帝以五十骑出玄武门 冯道
等入朝及端门闻闵帝
已北走道及刘煦欲归李愚曰天子之出吾辈不预谋
今太后在宫吾辈当至中书遣小黄门取太后 (第 27a 页)
进止然
后归第人臣之义也道曰主上失守社稷人臣惟君是
奉无君而入宫城恐非所宜中书舍人卢导至 冯道
(第 27a 页)
   后晋齐王立重胤妻冯氏为皇后
八年立吴国夫人冯氏为皇后初高祖爱少弟重胤养
以为子及留守邺都娶副留守安喜冯濛女为其妇重
胤早卒冯夫人寡居有美色齐王见而悦之高祖崩梓
宫在殡齐王遂纳之群臣皆贺齐王谓 冯道
等曰皇太
后之命与卿等不任大庆群臣出齐王与夫人酣饮过 …… (第 33b 页)
   安重诲矫制逐从珂
长兴元年李从珂与安重诲饮酒争言重诲终衔之至
是重诲用事自皇子从荣从厚皆敬事不暇时从珂为
河中节度使重诲屡短之于明宗明宗不听重诲乃矫
以帝命谕河东牙内指挥使杨彦温使逐之是日从珂
出城阅马彦温勒兵闭门拒之从珂使人扣门诘之曰

吾待汝厚何为如是对曰彦温非敢负恩受枢密院宣
耳请公入朝从珂止于虞乡遣使以状闻重诲讽 冯道
赵凤奏从珂失守宜加罪明宗曰吾儿为奸党所倾未
明曲直公辈何为发此言意不欲置之人间邪此皆非
公辈意也明日 …… (第 85a 页)
复言
    冯道
乞解安重诲机务为便
安重诲久专大权中外恶之者众王德妃及武德使孟
汉琼浸用事数短重诲于上重诲内忧惧表解 (第 85b 页)
机务明
宗曰朕无间于卿诬罔者朕既诛之矣卿何为尔明宗
遣孟汉琼诣中书议重诲事 冯道
曰诸公果爱安令宜
解其机务为便赵凤曰公失言乃奏大臣不可轻动
   藩镇闻重诲无不惶骇 …… (第 85b 页)
   王峻志趣无君
同平章事王峻晚节益狂躁奏请以端明殿学士颜衎
枢密直学士陈观代范质李谷为相太祖曰进退宰辅
不可仓猝俟朕更思之峻力论列语浸不逊日向中太
祖尚未食峻争之不已太祖曰今方寒食俟假开如卿
所奏峻乃退太祖见 冯道
等泣曰王峻陵朕太甚欲尽
逐大臣剪朕羽翼朕惟一子专务间阻暂令请阙已怀
怨望岂有身典枢机复兼宰相又求重镇 (第 89a 页)
府与妃刘氏匿床
下皇城使安从益就斩之并杀其子以其首献明宗闻
从荣死悲骇几落御榻绝而复苏者再由是疾复剧
帅群臣入见明宗于雍和殿明宗雨泣呜咽曰吾家
事至此惭见卿等
   潞王兵至长安闵帝欲逊位
清泰元年潞王 …… (第 74b 页)
于罪亦所甘心朱弘昭冯赟大惧
不敢对
   潞王即帝位
潞王至蒋桥百官班迎于路傅教以未拜梓宫未可相
冯道
等皆上笺劝进王入谒太后太妃诣西宫伏梓
宫恸哭自陈诣阙之由 (第 76b 页)
冯道
帅百官班见拜王荅拜道
等复上笺劝进王立谓道等曰予之此行事非获已俟
皇帝归阙园寝礼终当还守藩服群公遽言 …… (第 76b 页)
   南汉高祖从萧益立长之对
七年南汉高祖寝疾以其子秦王弘度晋王弘熙皆骄
恣少子越王弘昌孝谨有智识与右仆射兼西御院使
王翷谋出弘度镇邕州弘熙镇容州而立弘昌制命将
行会崇文使萧益入问疾以其事访之益曰立嫡以长
违之必乱乃止高祖殂秦王弘度即皇帝位更名玢以
弘熙辅政改元光天尊母赵昭仪曰皇太妃
   后晋高祖令抱幼子置 冯道
怀中 (第 79a 页)
高祖寝疾一旦 冯道
独对高祖命幼子重睿出拜之又
令宦者抱重睿置道怀中其意盖欲道辅立之六月乙
丑帝殂道与天平节度使侍卫马步 …… (第 79b 页)
   郭威请早立嗣君
三年郭威帅百官诣明德门起居太后且奏称军国事
殷请早立嗣君太后诰称郭允明弑逆神器不可无主

河东节度使崇忠武节度使信皆高祖之弟武宁节度
使赟开封尹勋高祖之子其令百官议择所宜赟宗之
子也高祖爱之养视如子郭威王峻入见太后于万岁
宫请以勋为嗣太后曰勋久羸疾不能起威出谕诸将
诸将请见之太后令左右以卧榻举之示诸将诸将乃
信之于是郭威与峻议立赟郭威帅百官表请以赟承
大统太后诰所司择日备法驾迎赟即皇帝位郭威奏
太师冯道
及枢密直学士王度秘书监赵上交诣徐 (第 82a 页)
   萧希甫论豆卢革韦说
同平章事豆卢革韦说奏事于明宗前或时礼貌不尽
恭百官俸钱皆折估而革父子独受实钱百官自五月
给而革父子自正月给由是众论沸腾说以孙为子奏

官受选人王傪赂除近官中旨以库部郎中萧希甫为
谏议大夫革说覆奏希甫恨之上疏言革说不忠前朝
阿䛕取容因诬革强夺民田纵田客杀人说夺邻家井
取宿藏物制贬革辰州刺史说溆州刺史赐希甫金帛
擢为散骑常侍
    冯道
崔协并相
二年安重诲以孔循少侍宫禁谓其谙练故事知朝士
行能多听其言豆卢革韦说既得罪朝廷议置相循意 …… (第 63b 页)
今方乏人协且备员可乎圜曰明公舍李琪
而相崔协是犹弃苏合之丸取蛣蜣之转也循与重诲
共事日短琪而誉协竟以 端明殿学士冯道
及崔协并
同平章事
   任圜安重诲争论上前
任圜性刚急且恃与明宗有旧勇于敢为权倖多疾之 …… (第 64b 页)
   范延光等求外补
长兴四年秦王从荣不快于执政私谓所亲曰吾一旦

南面必族之范延光赵延寿惧屡求外补以避之明宗
以为见己病而求去甚怒曰欲去自去奚用表为齐国
公主复为延寿言于禁中云延寿实有疾不堪机务二
人复言于上曰臣等非敢惮劳愿与勋旧迭为之亦不
敢俱去愿听一人先出若新人不称职复召臣臣即至
矣明宗乃许之以延寿为宣武节度使以山南东道节
度朱弘昭为枢密使同平章事制下弘昭复辞明宗叱
之曰汝辈皆不欲在吾侧吾畜养汝辈何为弘昭乃不

敢言
   置姓名于琉璃瓶以卜相
清泰元年刘煦与 冯道
昏姻煦性苛察李愚刚褊道既
出镇二人论议多不合由是动成忿争至相诟骂各欲
非时求见事多凝滞潞王患之欲更命 …… (第 66a 页)
   宰相奏严密事于便殿
二年潞王深以时事为忧尝从容让卢文纪等以无所
规赞文纪等上言臣等每五日起居与两班旅见暂获
对扬侍卫满前虽有愚虑不敢敷陈窃见前朝自上元
以来置延英殿或宰相欲有奏论天子欲有咨度皆非
时召对旁无侍卫故人得尽言望复此故事惟听机要
之臣侍侧诏以旧制五日起居百僚俱退宰相独升若
常事自可敷奏或事应严密不以其日或异日听于閤

门奏榜子当尽屏侍臣于便殿相待何必袭延英之名

   以 冯道
为司空
(第 67b 页)
冯道
为司空时久无正拜三公者朝议疑其职事卢
文纪欲令掌祭祀扫除道闻之曰司空扫除职也吾何
惮焉既而文纪自知不 …… (第 67b 页)
   桑惟翰劝高祖中国安
二年以桑维翰兼枢密使时晋新得天下藩镇多未服
从或虽服从反仄不安兵火之馀府库殚竭民间困穷
而契丹徵求无厌维翰劝高祖推诚弃怨以抚藩镇卑
辞厚礼以奉契丹训卒缮兵以修武备务农桑以实仓
廪通商贾以丰货财数年之间中国稍安

   中书知印止委上相
四年以 冯道
守司徒兼侍中诏中书知印止委上相由
是事无巨细悉委于道高祖尝访以军谋对曰征伐大
事在圣心独断臣书生惟知 …… (第 68b 页)
   南唐宋齐丘求豫政事
七年南唐左丞相宋齐丘固求豫政事唐主听入中书
又求领尚书省乃罢侍中寿王景遂判尚书省更领中

书门下省以齐丘知尚书省事其三省事并取齐王璟
参决齐丘视事数月亲吏夏昌图盗官钱三千缗齐丘
判贷其死唐主大怒斩昌图齐丘称疾请罢省事从之
    冯道
依违两可
开运元年太尉侍中 (第 69b 页)
冯道
虽为首相依违两可无所操
决或谓齐王曰 (第 69b 页)
冯道
承平之良相今艰难之际譬如使
禅僧飞鹰耳遂以道为匡国节度使兼侍中
   契丹主 (第 69b 页)
冯道
非多事者 (第 69b 页)
十二年晋主之绝契丹也匡国节度使刘继勋为宣徽
北院使颇预其谋契丹主入汴继勋入朝契丹主责之
冯道
在殿上继勋急指道曰 (第 70a 页)
冯道
为首相与景延广
实为此谋臣位卑何敢发言契丹主曰此叟非多事者
勿妄引之命锁继勋将送黄龙府
   后汉高 …… (第 70a 页)
   史弘肇欲杀苏逢吉
王章置酒会诸朝贵酒酣为手势令史弘肇不闲其事
客省使阎晋卿坐次弘肇屡教之苏逢吉戏之曰旁有
姓阎人何忧罚爵弘肇妻阎氏本酒家倡也意逢吉讥
之大怒以丑语诟逢吉逢吉不应弘肇欲殴之逢吉起
去弘肇索剑欲追之杨邠泣止之曰苏公宰相公若杀
之置天子何地愿熟思之弘肇即上马去邠与之联镳

送至其第而还于是将相如水火矣隐帝使宣徽使王
峻置酒和解之不能得逢吉欲求出镇以避之既而中
止曰吾去朝廷止烦史公一处分吾齑粉矣王章亦忽
忽不乐欲求外官杨史固止之
   郭威复窦贞固苏禹圭故位犹拜 冯道
窦贞固苏禹圭自七里寨逃归郭威使人访求得之寻
复其位贞固为相值杨史弄权李业等作乱但以凝重
处其间自全而 (第 73a 页)
已郭威命有司迁隐帝梓宫于西宫或

请如魏高贵乡公故事葬以公礼威不许曰仓猝之际
吾不能保卫乘舆罪已大矣况敢贬君乎 太师冯道

百官谒见郭威威见犹拜之道受拜如平时徐曰侍中
此行不易
   周太祖用王峻范质李榖为相
广顺元年以 (第 73b 页)
   高少逸谏上幸泾阳
二年武宗幸泾阳校猎谏议大夫高少逸郑朗于閤中
谏曰陛下比来游猎稍频出城太远侵星夜归万机旷
废武宗改容谢之
   后唐明宗仁及鸟兽
长兴二年敕解纵五方鹰隼内外无得更进 冯道
曰陛
下可谓仁及鸟兽明宗曰不然朕昔尝从武皇猎时秋
稼方熟有兽逸入田中遣骑取之比及得兽馀稼无几 …… (第 28b 页)
   诏诸儒会白虎观
建初四年校书郎杨终建言宣帝博徵群儒论定五经
于石渠阁方今天下少事学者得成其业而章句之徒
破坏大体宜如石渠故事永为后世则章帝从之诏太
常将大夫博士郎官及诸儒会白虎观议五经同异使
五官中郎将魏应承制问侍中淳于恭奏帝亲称制临
决作白虎议奏名儒丁鸿楼望成封桓郁班固贾逵及
广平王羡皆与焉

   后唐田敏刻九经板
后周广顺三年初唐明宗之世 宰相冯道
李愚请令判
国子监田敏校正九经刻板印卖朝廷从之板成献之
由是虽乱世九经傅布甚广
  学术门
   吴 …… (第 49a 页)
   后唐李琪言税农养兵之弊
同光三年庄宗以军储不足谋于群臣吏部尚书李琪

上疏以为古者量入以为出计农而发兵故虽有水旱
之灾而无匮乏之虞近代税农以养兵未有农富给而
兵不足农捐瘠而兵丰饱者也今纵未能蠲省租税苟
除折纳纽配之法农亦可以小休矣庄宗即敕有司如
琪所言然竟不能行
    冯道
诵聂夷中诗
天成四年明宗 (第 83b 页)
冯道
今岁虽丰百姓赡足否道曰农
家岁凶则死于流殍岁丰则伤于谷贱丰凶皆病者惟 (第 83b 页)
   后周世宗自将兵禦北汉
显德元年世宗闻北汉主入寇欲自将兵禦之群臣皆
曰刘崇自平阳遁走以来势蹙气沮必不敢自来陛下
新即位山陵有日人心易摇不宜轻动宜命将禦之世
宗曰崇幸我大丧轻朕年少新立有吞天下之心此必

自来朕不可不往 冯道
固争之世宗曰昔唐太宗定天
下未尝不自行朕何敢偷安道曰未审陛下能为唐太
宗否世宗曰以吾兵力之彊破刘崇如 (第 80b 页)
观其所利
止于货财货财既足必将北去况冰雪已消势难久留
宜待其去然后取之可以万全
   后汉郭威问策于 冯道
乾祐二年自河中永兴凤翔三镇拒命以来朝廷继遣
诸将讨之以郭威为西面军前招慰安抚使威将行问 (第 39b 页)
策于 太师冯道道
曰守贞自谓旧将为士卒所附愿公
勿爱官物以赐士卒则夺其所恃矣威从之由是众心
始附于威威抚养士卒与同苦乐 (第 40a 页)
   刘仁轨陈吕后之事戒天后
光宅元年命刘仁轨专知西京留守事天后与刘仁轨
书曰昔汉以关中之事委萧何今托公亦犹是矣仁轨
上疏辞以衰老不堪居守因陈吕后祸败之事以申规

戒天后使秘书监武承嗣赍玺书慰谕之曰今以皇帝
谅闇不言𦕈身且代亲政远劳劝戒复辞衰疾又云吕
氏见嗤于后代禄产贻祸于汉朝引喻良深愧慰交集
公忠贞之操终始不渝劲直之风古今罕比初闻此语
能不罔然静而思之是为龟镜况公先朝旧德遐迩具
瞻愿以匡救为怀无以暮年致请
    后唐冯道
以四方无事为戒
天成四年明宗 (第 15a 页)
冯道
从容语及年榖屡登四方无事 …… (第 15a 页)
   后周窦仪乞免诛兖州将吏
广顺二年初慕容彦超将反募群盗置帐下至者二千
馀人皆山林犷悍竟不为用太祖欲悉诛兖州将吏翰
林学士窦仪见 冯道
范质与之共白太祖曰彼皆胁从
耳乃免之 …… (第 40a 页)
   后汉李屿仆夫告其主谋反

乾祐元年初高祖入大梁太子太傅李崧皆在真定高
祖以崧第赐苏逢吉及崧归朝自以形迹孤危事汉权
臣常惕惕谦谨多称疾杜门而二弟屿嶬与逢吉子弟
俱为朝士时乘酒出怨言云夺我居第家赀逢吉由是
恶之会李屿仆夫葛延遇为屿贩鬻多所欺匿屿抶之
督其负甚急延遇与苏逢吉之仆李澄谋上变告屿谋
反逢吉闻而诱致之因召崧至第收送侍卫狱屿自诬
云与兄崧弟嶬甥王凝及家僮合二十人谋因山陵发

引纵火焚京城作乱下诏诛崧兄弟家属及辞所连及
者皆陈尸于市仍厚赏葛延遇等时人无不冤之自是
士民家皆畏惮仆𨽻往往为所胁制
   后周徐台符请诛诬告者
广顺二年翰林学士徐台符请诛诬告李崧者葛延遇
及李澄 冯道
以为屡更赦不许王峻嘉台符之义白于
太祖收延遇澄诛之
  反间门 (第 97b 页)
   吴王令谋力劝徐诰受禅
二年吴司徒王令谋老病无齿或劝之致仕令谋曰齐
王大事末毕吾何敢自安疾亟力劝徐诰受禅是月吴
主下诏禅位于齐李德诚等复诣金陵帅百官劝进
    冯道
自述累朝荣遇之状
后周显德元年 (第 75b 页)
太师冯道
卒道少以孝谨知名唐庄宗
世始贵显自是累朝不离将相三公三师之位为人清
俭宽弘人莫测其喜愠滑稽多智浮沈取 (第 75b 页)
容尝著 长乐

叙自述累朝荣遇之状时人往往以德量推之欧阳
修论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礼义
治人之大法廉耻 (第 75b 页)
立人之大节况为大臣而无廉耻天
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予读 冯道长乐老

见其自述以为荣其可谓无廉耻者矣则天下国家可
从而知也予于五代得全节之士三死事之臣十有五
皆武夫战 …… (第 76a 页)
之以制礼立法内有夫妇外有君臣妇之从夫终身
不改臣之事君有死无贰此人道之大伦也苟或废之
乱莫大焉范质称 冯道
厚德稽古宏才伟量虽朝代迁
贸人无间言屹若巨山不可转也臣愚以为正女不从
二夫忠臣不事二君为女不正虽复华 (第 77a 页)
   后汉刘审交治汝州有仁政
乾祐三年汝州奏防禦使刘审交卒吏民诣阙上书以

审交有仁政乞留葬汝州得奉事其丘垄诏许之州人
相与聚哭而葬之为立祠岁时享之 太师冯道
曰吾尝
为刘君僚佐观其为政无以踰人非能减其租赋除其
繇役也但推公廉慈爱之心以行之耳此亦众人所能
为但 …… (第 8a 页)
   宋齐丘先帝布衣之交
开运二年唐齐王景达府属谢仲宣言于景达曰宋齐

丘先帝布衣之交今弃之草莱不厌众心景达为之言
于唐主曰齐丘宿望勿用可也何必弃之以为名唐王
乃使景达自至青阳召之
   契丹主以李崧 冯道
备顾问
天福十二年契丹主改服中国衣冠百官起居皆如旧
制赵延寿张砺共荐李崧之才会 (第 55b 页)
冯道
自邓州入朝契
丹主素闻二人名皆礼重之未几以崧充枢密使道守
太傅于枢密院祗候以备顾问 (第 55b 页)
   契丹仿中国置公卿庶官
是岁契丹改元会同国号大辽公卿庶官皆仿中国参
用中国人以赵延寿为枢密使寻兼政事

   高祖臣事契丹甚谨
三年以 冯道
为契丹太后册礼使左仆射刘煦为契丹
主册礼使备卤簿仪仗车辂诣契丹行礼契丹主大悦
高祖事契丹甚谨奉表称臣 …… (第 28a 页)
   景延广不肯称臣于契丹
齐王之初即位也大臣议奉表称臣告哀于契丹景延
广请致书称孙而不称臣李崧曰屈身以为社稷何耻
之有陛下如此它日必躬擐甲胄与契丹战于时悔无
益矣延广固争 冯道
依违其间齐王卒从延广议契丹
大怒遣使来责让且言何得不先承禀遽即帝位延广
复以不逊语荅之契丹卢龙节度使 (第 31a 页)
 则德胜渡属今之开德府也
晋王存勖兼卢龙节度使以知岚州孟知祥为河东魏

博中门使教练使郭崇韬为副使(以吕祖谦/标目脩)夏四月戊
戌朔吴王隆演即吴国王位改元以徐温为大丞相都
督中外军事徐诰为左仆射参政事(以通鉴新/史列传脩)吴越击
吴破之狼山(以朱熹/纲目脩)梁贺瑰攻晋德胜南城弗克(以通/鉴脩)
秋七月吴越攻吴常州大败而还(以通/鉴脩)晋王存勖还晋
阳以巡官 冯道
为掌书记(以通/鉴脩)八月乙未朔梁贺瑰卒
以开封尹王瓒为北面招讨使(以通鉴/新纪脩)冬十月晋王存
(第 31a 页)
 功授陈州刺史自后累为名郡明宗之本心如此他
 日从荣从厚之事其祸至惨天理真可畏哉事见通
 鉴
乙亥唐以 翰林学士冯道
赵凤为端明殿学士(以吕祖/谦标目)
(脩/)丙子唐听郭崇韬归葬复朱反谦官爵(通鉴/)六月丁
酉唐汴州 …… (第 15a 页)
 (彰者盖当时僣伪诸国二蜀及唐史差完备惟/吴越史皆子弟于后追书之故多为之隐讳也)
(唐明宗皇帝天成二年越吴睿帝乾贞元年/祖皇帝白龙三年 吴 王钱镠宝贞二年) (南汉高/楚王马)
(殷王南平王高季兴二闽/帝 鏻 契丹天显 年)春正月癸丑朔唐主更名亶
(通鉴/)癸亥唐兵部侍郎 冯道
太常卿崔协为中书侍郎
同平章事(以新/纪脩)庚午唐初令长吏每旬虑囚(朱熹/纲目)
 解题曰汉书录囚颜 …… (第 17a 页)
 归之有司广寿殿火灾有司理之请加丹雘喟然叹
 曰天以火灾戒我岂宜增以侈耶岁尝旱已而雪暴
 坐庭中诏武德司宫中无埽雪曰此天所以赐我也
 数问 宰相冯道
等民间疾苦道等言榖帛贱民无疾 (第 31b 页)
 者此五六人而已考其逆顺之理虽有智者为之谋

 未必不败况如此五六人者哉
唐遣石敬瑭归河东(以通/鉴脩)庚戌 唐冯道
罢以天雄节度
使范延光为枢密使(以新/纪脩)唐以李从曮为凤翔节度使
(以通/鉴脩)吴徐知询卒(以通 …… (第 5b 页)
 疋加一等五疋徒一年五疋加一等五十疋加役流

秋七月唐武信节度使张敬达为北面副总管屯代州
(以通/鉴脩)九月丙申吴改元冬十月庚辰闽王继鹏弑其父
鏻及后而即帝位更名昶(以吕祖谦/标目脩)吴加徐知诰尚父大
丞相大元帅齐王备殊礼辞尚父丞相殊礼不受(以通/鉴脩)
十二月唐以前匡国 节度使冯道
为司空(以通/鉴脩)
 解题曰按旧史职官志唐以来三公无职事自亲王
 不恒置于宰相为加官无单置者道在位 (第 7a 页)
 年亡凡十四年
晋主入洛阳甲申杀张延朗刘延皓刘延朗(以新纪/通鉴脩)
二月乙酉朔晋主如河阳(以新/纪脩)晋追废唐主从珂为庶
(以通/鉴脩)丁亥晋 冯道
兼中书门下侍郎同平章事(以新/纪脩)
己丑晋曹州指挥使石重立杀刺史癸巳镇州牙将秘
琼逐节度副使李彦 …… (第 4b 页)
 解题曰宋庠纪年通谱永隆本梁师都唐高宗年号
八月河决晋博州(以新纪/通鉴脩)
 解题曰按新史职方考晋无薄州通鉴作薄州误也
辛丑晋 冯道
守司徒兼侍中(以通/鉴脩)九月晋以唐许王李
从益为郇国公奉唐祀(以新纪/通鉴脩)十二月晋禁创造佛寺 …… (第 12a 页)
(祖谦标/目脩)五月晋尊太妃刘氏为皇太后(以新/纪脩)晋主寝疾
属幼子重睿于 冯道
六月乙丑晋主敬瑭殂道与侍卫
马步都虞候景延广奉其兄子齐王重贵即皇帝位丁
卯尊皇太后曰太皇太后皇后曰皇 …… (第 15a 页)
 止此其揣度事势深切著明
唐齐王璟即帝位改元以镇南节度使宋齐邱为太保

中书令(以通/鉴脩)汉晋王弘熙弑其主玢自称帝更名晟改
元应乾(以吕祖谦/标目脩)夏四月戊申朔日有食之(通/鉴)晋旱蝗
大起(以新纪/通鉴脩) 冯道
(以新/纪脩)秋七月己丑晋括民谷杀
藏者(以新/纪脩)冬十月戊申晋立吴国夫人冯氏为皇后(以/通) …… (第 16b 页)
(以吕祖谦/标目脩)六月癸卯晋 冯道
(以通/鉴脩)丙午晋复置枢
密院以桑维翰为中书令兼枢密使(以吕祖谦/标目脩)丙辰河
决晋滑州(以新 (第 18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