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小學類
春秋類
四書類
書類
易類
詩類
孟子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史評類
目錄類
紀事本末類
職官類
史鈔類
傳記類
時令類
雜史類
正史類
載記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術數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法華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正一部
太清部
太平部
太玄部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不逮浣于是多市美酒召浣饮俟其酣且使代笔经
 宿而成凡一万五千字莫不词理典赡凝式叹伏久
 之少主之入蕃也 宰相冯道
等至镇州北主皆放还
 浣时为翰林院学士北主以其才特留之竟卒于蕃
 中其后人有得其文集者号曰丁年集盖取 (第 1b 页)
 为异
龟溪集十二卷
 知枢密院忠敏吴兴沈与求必先撰建炎绍兴之间
 历三院翰苑以至执政尝奏言王安石之罪大者在
 于取扬雄 冯道
当时学者惟知有安石丧乱之际甘
 心从伪无仗节死义之风实安石倡之此论前未之
 及也绍兴七年终于位 (第 9b 页)
书平/章事刘煦撰)谥议(太常卿卢/文纪撰)年号二(天成/尽四)
(年长兴/尽二年)宰相十人(豆卢革 冯 道) (
韦/崔) (说/协) (郑建珏/王 立) (任/赵) (圜/凤)
(李/刘) (愚/煦)使相三十八 …… (第 4a 页)
李 周) (李守正/景延广) (石维赟/桑 翰) (杨从远杜重威/张 光安叔千) (李从温 冯 道)
(
赵德莹/李 珫) (李彝殷/安审𤦺) (符彦卿皇甫遇/马全节安审信) (高行周赵在礼/刘景岩) …… (第 6b 页)
(韩令坤/)
  杂录
唐清泰元年四月群臣议明宗谥于南郊太常卿卢文
纪请谥曰圣智仁德钦孝皇帝庙号明宗 宰臣冯道
(第 10a 页)
衙辞见不赴内殿诸
道差进奏官到阙得见后请假得替进榜子放门辞已
前六件望准旧例施行从之
晋天福五年正月 宰臣冯道
奏宰臣朝见辞谢在庙堂
横衙之南及至馀官即悉于崇元殿门内此盖事因偶
尔习以为常又入閤礼毕之时群官退于门 (第 12b 页)
  木冰
汉天福十二年十一月二日旦天大昏雾木有冰至十
一日霜露著草皆为冰(时魏府杜重威叛命车驾亲征/驻跸城下其月二十七日杜重)
(威乞降至来年正月/二十七日高祖崩)
周广顺三年十一月一日雨大冰(其月命 宰臣冯道
奉/迎太庙神主赴东京) …… (第 8b 页)
度使南阳王安审𤦺
为陈王淮南王符彦卿为卫王渤海郡王高保融为南
平王陇西郡王李彝殷为西平王四月追封故 中书令
冯道
(第 17b 页)
瀛王
七月进封卫王符彦卿为魏王六年二月
追封故陈王安审𤦺为齐王
  杂录
后唐天成元年七月中书门下奏湖南 (第 17b 页)
  谥
德靖梁赠尚书令广王全昱

文穆故天下兵马都元帅吴越王钱元瓘(敕所司谥曰/庄穆敕改谥)
(曰文/穆)
文昭故天策上将军湖南节度使守尚书令赠太师马
希范
文懿赠尚书令 瀛王冯道
文惠太子太保卢质(汉乾祐元年九月其子尚书兵/部员外郎卢授上请谥故下太)
(常议谥/曰文惠)
武穆故天 (第 17b 页)
年制宝一坐文曰
皇帝神宝其同光天福二宝内司制造不见纽象并尺
寸制度敕令制宝两坐宜用白玉方六寸螭虎纽诏
书宝文其一以皇帝承天受命之宝为文其一以皇 …… (第 11b 页)
  金銮殿学士
梁开平三年正月改思政殿为金銮殿至乾化元年五

月置大学士一员始命崇政院使敬翔为之(前朝因金/銮坡以为)
(门名与翰林院相接故为学士省称金銮以美之/今以金銮为名非典也大学士与三馆大学士同)
  端明殿学士
后唐天成元年五月敕翰林学士尚书户部侍郎知制
冯道翰林学士
中书舍人赵凤俱以本官充端明殿
学士非旧制也(上初登位以四方书奏多令枢密使安/重诲读之不晓文义于是孔循 (第 12b 页)
献议因)
(唐室侍读之号即创端明殿/学士之名命 冯道
等为之)
二年正月敕端明殿学士宜令班在翰林学士上今后 (第 12b 页)
其子赵延寿而回三年二月德光遣使子嘉
哩锡里美楞来聘三年十月又遣使来上尊号曰英武
(阙/)义晋高祖继命 宰臣冯道
赵莹刘煦等赍货珍币岁时 (第 6b 页)
 在咸阳县其文曰公讳仁□字太玄长乐人冯文王

 之胤也仁下阙一字(金石文字记/)
 此当是道士 冯道
力父名仁□字太玄道力与刘承
 祖占玄宗当受命潜布款诚开元中拜道力银青光
 禄大夫冀国公而又拜其父朝散 (第 7a 页)
 允恭二子长曰丰王珣次曰原王璟璟嫡孙也(按金/史太)
 (子允恭薨于大定二十五年皇太孙之立则在是年/也又史宗室表显宗子七人曰琮郓王曰环 瀛王
曰)
 (璜霍王曰琦 (第 7a 页)
瀛王
曰玠温王其二人为章宗宣宗丰/王珣即宣宗也此谓太子薨于是年又谓允恭惟二)
 (子皆与/史不合)
(戊 (第 7a 页)
  参知政事
刘熙古字义淳睢阳人唐仆射仁轨十一代孙少通经史避
祖讳不应进士举后唐长兴中以三传赐第太祖领宋州
节制熙古为节度判官及受禅累擢至参知政事求退授
户部尚书致仕卒年七十四熙古好学明阴阳象纬书虽

通显自奉养若寒素有历代纪要五十卷行于世子蒙叟
窦称字日章其先渔阳人父禹钧在周为諌议大夫避
乱徙居河南禹钧五子仪俨僖称侃皆有文学中进士
冯道
尝赠诗曰燕山窦十郎教子以义方灵椿一树
老丹桂五枝芳世多诵之仪字可象晋天福中登进士
第在周为翰林及端明 (第 1b 页)
图阁学士出知应天
府召还欲大用为宰相张士逊所抑复翰林学士兼侍
读龙图阁学士加端明殿学士端明殿后唐初置 学士
冯道
赵凤首当其任太平兴国中改为文明殿学士以
授李昉未几殿灾重建改曰文德遂不复置学士至是 (第 9b 页)
宇之子正言
北汉刘继元其母刘崇之女适薛氏生继元及其兄继
恩刘崇汉祖之母弟也为太原尹隐帝遇害汉太后遣 冯道
迎崇之子赟于徐州欲使袭汉位少尹李骧语崇
曰观郭公用心当自取之不若以兵至孟津观变俟徐 (第 7a 页)
   开谭录两卷
右皇朝苏耆撰舜卿之父也记五代以来杂事下帙多

冯道
行义
   古今前定录二卷
右皇朝尹国均辑经史子集古今之人兴衰穷达贵贱
贫富死生寿夭与夫一动静一语默 (第 12b 页)
立道肇基积德起功懿文宪武睿和至
孝皇帝乐舞大善之舞冬至祀昊天上帝夏至祀皇地
祇升侑后崔氏建隆元年追谥 文懿翰林学士
礼部侍
郎窦俨议行见于外曰懿子顺祖
顺祖讳珽(原注他/鼎切)圢脡侹颋町□艼裎侱珵顼䵺□□ (第 1b 页)
建天雄寺奉安烈考宣简皇帝遗像是岁太祖崩
应天皇后于义节寺断腕致太祖陵即寺建断腕楼树
碑焉太宗援立晋遣 宰相冯道
刘煦等持节具卤簿法
服至此册上太宗及应天皇后尊号太宗诏藩部并依
汉制御开皇殿辟承天门受礼因改皇都为上 (第 12b 页)
长叹未几敬瑭命
牙内指挥使刘知远引兵尽杀悯帝从兵独置悯帝于
驿遂趣洛阳 夏四月唐潞王从珂入洛阳至蒋桥
率百官班迎传教以未拜梓宫未可相见入谒太后太 …… (第 4b 页)
妃诣西宫伏梓宫恸哭自陈诣阙之由 冯道
帅百官班
见拜潞王答拜道等上笺劝进潞王曰予之此行事非
获已俟皇帝归阙园寝礼终当还守藩服明日太后下
令 …… (第 5a 页)
 菩萨堂
唐主从珂命河阳节度使苌从简与赵州刺史刘在明
守河阳南城遂断浮梁归洛阳杀人皇王托云于其第
晋主至河阳苌从简迎降舟楫已具唐主议复向河阳

将校皆已飞状迎晋主晋主虑唐主西奔遣我兵千骑
扼渑池唐主与曹太后刘皇后并子雍王重美及宋审
虔等携传国宝登元武楼唐主自焚年五十一刘皇后
欲烧宫室重美谏曰新天子至必不露居他日重劳民
刀死而遗怨乃止后与重美俱死是日晚晋主入洛阳
唐兵皆解甲待罪晋主命知远部署京城知远分汉军
使还营馆我兵于天宫寺城中肃然无敢犯令 十二
月晋追废唐主从珂为庶人以 冯道
同平章事 …… (第 11a 页)
 诏以幽州为南京大都为上京渤海扶馀城为东京
(案辽东京乃辽阳本渤海金德县地扶馀城本扶馀国/渤海为扶馀城辽改为黄龙府又改为通州虽并为渤)
(海旧地实非一所前以扶馀为东丹国此又以扶馀为/东京皆与辽史地理志不合今姑仍旧文而辨正之云)
(戊/戌)会同元年春正月朔日食 秋七月晋作受命宝以
受天明命惟德允昌为文 八月遣使册晋主为英武
明义皇帝(原书称辽帝遣使奉册宝晋称臣于/辽其遣使授册安得称奉今改正)九月晋

遣守 司空冯道
左散骑常侍韦勋来上皇太后尊号左
仆射刘煦右谏议大夫卢重来上皇帝尊号(案辽册晋/主辽史书)
(于八月通 …… (第 13a 页)
晋主忧悒成疾一旦 冯道
独对晋主命幼子重睿出拜
之又令宦者抱置道怀中盖欲道辅立之是月晋主殂
年五十一 (第 14b 页)
冯道
与侍卫马步都虞候景延广议以国家
多难宜立长君乃奉齐王重贵嗣位(案原书此下有是/日即位四字亦袭)
(通 …… (第 14b 页)
臣议奉表称臣来告哀景延广请致书
称孙而不称臣李崧曰陛下如此他日必躬擐胄甲与
辽战于时悔无益矣延广固争 冯道
依违其间晋主卒 (第 14b 页)
臣曰自
今不修甲兵不市战马轻赋省役天下太平矣改服中国
衣冠百官起居皆如旧制以李崧为太子太师充枢密
使 冯道
守太傅于枢密院祗候分遣使者以诏赐晋之
藩镇大臣争上表称臣惟彰义节度使史匡威据泾州
拒命而雄武节度使何 (第 10a 页)
后改天禄/隆礼误以次年为天禄元年而以是年为)
(会同十一年与/史不合今改正)夏五月帝召赵延寿张砺李崧 冯道

所馆饮酒帝之妃素以兄事延寿酒数行帝从容谓延
寿曰妹自上国来宁欲见之乎延寿与俱入食顷帝出
笑谓张砺 (第 2a 页)
兵谋攻满达犹豫未决会杨衮杨安等军出我兵留恒
州者仅八百人何福进等遂决计未几世宗有诏召
李崧会葬太宗汉兵因突入府中焚衙门与我兵战
会日暮有村民数千噪于城外欲夺我兵宝货妇女我
兵惧而北遁满达 …… (第 2b 页)
   刘珂(按原书刘珂在外戚传以传考之珂特/尚主非后妃亲属不得为外戚今移正)
刘珂平章事晞之次子也尚世宗妹 燕国公
主少善射 (第 3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