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小學類
春秋類
四書類
書類
易類
詩類
孟子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史評類
目錄類
紀事本末類
職官類
史鈔類
傳記類
時令類
雜史類
正史類
載記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術數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法華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正一部
太清部
太平部
太玄部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之今中国之兵犹有万人可以击敌不然事必不成
延寿犹豫不决乌云妻延寿以为妹五月朔旦乌云召
延寿及张砺李崧 冯道
等置酒酒数行乌云谓延寿曰
妹自上国来当一见之延寿欣然与乌云俱入食顷乌
云出坐笑谓砺等曰燕王谋反锁之矣 …… (第 2a 页)
然后葬汝已而乌云囚之后死于木叶山
乌云更名阮号天授皇帝改元曰天禄是岁八月葬德
光于木叶山遣人至镇州召 冯道
和凝等会葬使者至
镇州镇州军乱大将白再荣等逐出满答据定州已而
悉其众以北满答者德光之从弟也德光灭晋以 …… (第 4a 页)
胜其毒满答已去 冯道
等乃南归汉乾祐元年乌云率
万骑攻邢州陷内丘契丹入寇常以马嘶为候其来也
马不嘶鸣而矛戟夜有光又月蚀辽众 (第 4b 页)
  开宝五年(壬申/) (乾德六年十二月改开宝元年/)
二月庚寅刘熙古参知政事(自端明殿学士/兵部侍郎除)
  (后唐明宗时孔循始议置端明殿学士二人专掌/顾问以 冯道
赵凤为之班轮林学士上盖枢密职)
  (事官也○详见石林燕语○国朝旧制职掌官外/有学士待制等员端明殿学 (第 19a 页)
  止议者谓旦逢时得君言听谏从安于势位而不

  能以止足自终或比之 冯道
(同/上)乾兴元年配享
  真宗庙庭翰林学士承旨李维等奏议曰太尉赠
  尚书令王旦践历台枢将二十载 (第 62a 页)
 不能身卫社稷式遏凶邪方逆臣乱常之初恣其
  陵肆以紊机衡夫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孔子以为
  焉用彼相昔 冯道
历任数代常为宰辅惜身安宠
  以免于时坐视废君易主如同行路而欧阳修以 (第 56a 页)
 皇帝(三月晋复遣使请上尊号于契丹契丹主许之七/月契丹主使其中台省右相耶律苏哷特尔格)
 (使晋册晋主为/英武明义皇帝)冬十一月晋主使 冯道
上尊号于契
 丹契丹大赦改元(九月晋主遣守 (第 20b 页)
司空冯道
左散骑/常侍韦勋上契丹舒噜太后尊号)
 (曰广德至仁昭烈崇简应天皇太后左仆射刘煦右/谏议大夫卢重上契 …… (第 20b 页)
 贵立(安重荣之将反也诱吐谷浑酋长白承福等叛/契丹及刘知远为北京留守以重赂招承福降)
 (之迁其众于岚石之间而收其精骑重荣既败契丹/遣使让晋以招纳叛降晋主忧悒成疾而殂 冯道
与) …… (第 22b 页)
 (朱崇节往谢大臣议奉表称臣景延广请致书称孙/李崧曰陛下如此他日必躬擐甲胄与契丹战于时)
 (悔无益矣延广固争 冯道
依/违其间晋主卒从延广议)八月晋执契丹行人乔
 荣既而归之(晋梁言至契丹契丹主怒其不称臣遣/客省使乔 …… (第 23a 页)
 使张晖奉表乞和于契丹契丹执之(自是晋之/使遂绝)晋以

 桑维翰为中书令兼枢密使(或谓晋主曰陛下欲禦/北敌安天下非桑维翰)
 (不可乃罢 冯道
而用维翰事无大小悉以委之维翰/既相一制指挥节度使十五人会兵以备契丹无敢)
 (违者时人/服其胆略)冬 …… (第 25a 页)
 (自杀不果黄龙府渤海扶馀城也初契丹太祖灭渤/海还次其地得疾见黄龙缭绕可长一里光耀夺目)
 (入于行帐是日/太祖殂故云)契丹以张砺为平章事晋李崧为枢
 密使 冯道
守太傅刘煦守太保(契丹引兵入汴京诸/门皆以契丹兵守卫) …… (第 32a 页)
 (磔犬悬羊皮为厌胜谓晋群臣曰自今不修甲兵不/市战马轻赋省役天下太平矣改服中国衣冠百官)
 (皆如旧制以张砺为平章事砺与赵延寿共荐晋枢/密使李崧会 冯道
自邓州来朝契丹主素重二人乃)
 (以崧为太子太师充枢密使道守太傅于枢密院/祗候又以晋故相刘煦守太保和 …… (第 32b 页)
 (部送之辽主谓宣徽使高勋曰吾在上国以射猎为/乐至此令人悒悒今得归死无恨矣四月丙辰朔发)
 (自汴州 冯道
李崧和凝李浣徐台符张砺等皆从遂/攻梁晖于相州克之悉杀城中男子驱其妇女而北)
 (留高唐英守之遗民仅七 …… (第 34b 页)
 (奉甚简每言我素贫贱不可忘本民甚爱之部内安/治王氏有二女嫁为郡人妻从效谨事之终身焉)
 晋故将何福进逐辽留守满达以恒州归汉汉以
 道
为太师(满达贪滑残忍民间有珍货美女必夺取/之又捕村民诬以为盗披面抉目焚炙而)
 (杀之悬人肝胆手足饮 …… (第 38a 页)
 (汉兵无所统一贪狡者乘乱剽掠懦者窜匿八月朔/辽兵自北门入势复振汉民死者二千馀人前磁州)
 (刺史李谷恐事不济请 冯道
等至战所慰勉士卒士/卒争自奋会日暮有村民数千噪于城外欲夺辽人)
 (宝货妇女辽人惧而北遁满达崔廷勋皆 (第 38b 页)
奔走定州/与义武节度使耶律郎五合 冯道
等四出安抚兵民)
 (众推道为 (第 38b 页)
节度使道
曰我书生也宜择诸将为留后/遂以白再荣权知留后具以状闻于汉主汉主以 (第 38b 页)
冯)
 (道
为太师遣飞龙使李彦从将兵赴之再荣/贪昧猜忌恒州人士苦之号曰白满达云)九月辽
 主行柴册礼(九月壬子朔 …… (第 38b 页)
 师败绩(北汉主间周太祖殂甚喜乞师于辽以伐周/辽遣政事令耶律达鲁将万骑如晋阳汉主)

 (自将三万与辽兵趣潞州周主命 冯道
奉太祖梓宫/赴山陵而自将禦之汉主阵于高平南周主与战右)
 (军溃周主急亲犯矢石督之马直军使赵匡胤谓同 (第 42a 页)
 (乱为世龟鉴安石使学者不读史汉扬雄不能死于/王莽之篡而为之著剧秦美新之文安石乃曰雄之)
 (仕合于圣人无可无不可之义 冯道
事四姓八君安/石乃曰道五代时最善避难以存身使公卿皆师安)
 (石之言宜其无气节忠义也疏/入帝大喜授司 (第 36a 页)
 嗣而后怀帝可立(怀帝名炽武帝第二十五/子惠帝立为太弟即位)苟谓子
 幼未足承统遂可立弟是周公宜代成王有天下奚
 必复子明辟邪(舍幼立长 冯道
所以背顾命而立重/贵也古今藉此行废立者多矣岂可)
 (为/训)考證既知古无其名即西晋已为非礼又以立弟 (第 16b 页)
             宜春张自勋撰
(壬晋天福七年六月晋主重贵立○汉/寅主玢光天元年○是岁凡五国三镇)六月晋主敬瑭
殂兄子齐王重贵立(辽史直书子重贵立从告也纲目/正名曰兄子著系也要其罪臣之)
(义隐/矣)
  分注(契丹以晋招纳吐谷浑遣使来让晋主忧悒/成疾一旦 冯道
独对晋主命幼子重睿出拜)
  (之又令宦者抱置道怀中盖欲道辅立之六月晋/主殂道与侍卫马步都虞侯景延广 …… (第 1a 页)
 州而不及日食漏也此下当补是月日食四字

晋太尉侍中 冯道
罢以桑维翰为中书令兼枢密使
  分注(道虽为首相依违/两可无所操决)
 当去太尉侍中四字(据明年维翰 …… (第 3b 页)
 纲目前书契丹立石敬瑭为晋皇帝(唐潞王清/泰三年)此书
 契丹废晋主重贵为负义侯其立其废皆由契丹有
 志为国者亦可以鉴矣
契丹以李崧为枢密使 冯道
为太傅晋诸藩镇皆降
  分注(赵延寿张砺共荐李崧会 (第 5b 页)
冯道
自邓州入朝/契丹主素闻二人名皆礼重之以崧为太子) …… (第 5b 页)
  (若实有谮臣者愿执付军前以快众心臣敢不抚/慰诸军退归邺都威至封丘人情恟惧汉主自出)
  (劳军旦日将还宫刘铢射汉主左右汉主回辔至/赵村追兵已至为乱兵所杀威自迎春门入归私)
  (第 冯道
帅百官谒威威犹拜之道/受拜如平时徐曰侍中此行不易) …… (第 11a 页)
 (或谓隐帝信任群小不从太后之命/以不子召不臣故书杀穿凿非定论)书法傅会纲目
 不可从○按威自受命安抚(元年以郭威为西/面招慰安抚使)问策
  冯道(道曰愿公勿爱官物以赐士卒则夺/其所恃威从之由是众心皆附于威)
已蓄不臣
 之志及三叛既诛(赵思绾王景/崇李守贞)怒西京留守则以头
 子代之(威过洛阳留守王守恩肩舆 …… (第 12a 页)
 不直以正统予之仍从分注耶法有不可过予者虽
 七十子甚尊爱其师亦不过曰孔丘卒而已顾可因
 其贤于尧舜遂书崩书薨乎书法傅会纲目不可从
周太师 中书令瀛王冯道

  书法(五代之臣书卒未有官爵具者道也而书官/书爵卒之何愧之也道以一身历四姓十君)
  (无耻甚 (第 20a 页)
矣纲目于其进用备书之故唐书为掌书/记书为端明殿学士书同平章事书匡国节度使)
  (晋书同平章事书守司徒兼侍中契丹书为太傅/汉书为太师中书令 瀛王
皆所以愧之也岂郭子)
  (仪诸贤/比哉) (第 20a 页)
  发明(纲目凡名臣之卒则书官书爵今 冯道
书法/如此殆与房杜姚宋无异亦予之乎曰道之)
  (失节先儒固已交讥之矣何待赘及然而书官之/意则以讥当 …… (第 20b 页)
  (容迎降卖国贩易人主如斯人者固当废斥贬责/不使之得与搢绅之列可也今乃显荣终始之极)
  (其殊遇至于如此故反书其太师中书令 瀛王
以/讥之也不然岂有一人臣之身事四姓十君尚可)
  (得齿于/人乎噫)
 当书周太师 (第 20b 页)
冯道
(第 20b 页)
中书令瀛王
五宇可删○按扬
 雄一为莽大夫纲目犹书死以罪之况四姓十君如 (第 20b 页)
冯道
而可具官爵以卒乎观分注载欧(欧阳/公修)(司马/公光) (第 20b 页)
 之言其非予道明矣然书法以为愧之勋谓无耻如
 道方自以为 长乐老
何知廉耻而谓具官书爵足以
 愧道耶(必以具官爵为愧之纲目宜冠以四姓国名/方可见意今但书周安见为无耻耶 …… (第 21a 页)
 (之责也详见分注/观末句亦字可见)而尹氏据以为正论岂知立言之
 旨哉然则其犹称太师何太师固汉官也(戊申汉乾/祐元年以)
  (冯道
为/太师)而冠之以周其忘君事雠之罪不尤隐而彰
 乎 (第 21b 页)
 元宗二字今删但书主
(甲晋开运元年○是岁/辰凡六国三镇闽亡)三月契丹攻晋澶州不克引
还是月日食
 原本攻作寇误又不书日食今据司天考补正
冯道
罢以桑维翰为中书令兼枢密使
 原本冯上有太尉侍中四字今删 …… (第 43b 页)
 宗二字以示异于五代之君删睿武孝文六字以存
 无统之例书法以全举谥号为尊世宗特傅会纲目
 不可从北汉主钧上亦有孝和帝三字今并删去
周太师 冯道

 原本师下有 (第 48a 页)
中书令瀛王
五字今删死作卒亦非
周立符氏为后
 原本作周立后符氏非
(乙周世宗荣仍称显德二/卯年○是岁凡五国三镇 (第 48a 页)
以廉慎至彬独曰卿昔有还金之美故不复以此言
相属繇此名德益彰(南/史)
幽州从事温琏燕人也以儒学著称与 冯道
幼相善经
兵乱有卖漆灯椸于市者琏以为铁也遂数钱买之累 (第 11a 页)
帅国王然后即位误矣/即王位而备史以为授元)
以贾仁沼代胡汉筠(绍今从实录/薛史仁沼作仁)
三年八月以 冯道
刘煦为契丹册礼使(道传云虏遣使/周世宗实录冯)
(命权辞以老病晋祖谓道曰此行非卿不 (第 3a 页)
可道
无难色按晋/加徽号于晋祖晋亦献徽号于虏始命兵部尚书王权衔其)
(戊寅北朝命使上帝徽号戊子王权以不受北 …… (第 3a 页)
之理盖滑州河决漂浸及濮州耳/匡翰传亦云天福六年自马河决按辛酉滑州河已决则下)
七年五月帝寝疾以幼子属 冯道(大渐召近臣属之曰/汉高祖实录晋高祖)
(谢当归许王寡人之愿也此说难信今从薛史/此天下明宗之天下寡人窃而处之久矣寡人既)
齐王天福八年三月闽王纳尚保殷之女为妃(作尚/闽录) …… (第 4b 页)
义之士邪而王禹偁所记/朝私怨杨史快其就戮隐帝败归射而不纳使至野死其屠)
(言耳今不取/盖凭孝和之) 冯道
受郭威拜(见道犹设拜意道便行推戴道受拜如平/五代史阙文周祖入京师百官谒之周祖)
(举兵既克京城所以不 …… (第 8b 页)
赟而立之使两镇息谋俟其离徐已远去京稍)
(道之所以受拜如平时者正欲示器宇凝重耳/者惟崇而已此其谋也岂 冯道
受拜之所能沮乎)
(第 9a 页)
冯道
等迎武宁节度使赟(遣前 (第 9a 页)
太师冯道
往彼谕旨/周太祖实录己丑太祖奏)
(宰臣百寮表秘书监赵士交赍诏同日首涂五代史阙文周/太祖将奉表于徐州 …… (第 9a 页)
(不敢救而崇败今从世宗实录薛史/争进莫不一当百契丹望而畏之故)
四月 瀛文懿王冯道
(今从世宗实录薛史/五代通录谥曰文悯)
五月攻晋阳不克议引还(万攻城旦夕之间期于必取会/世宗实录徵 (第 10b 页)
 吉士瞻(梁武起萧颖胄使士瞻讨不从者皮逾四十/不得志 后一年得大都 梦鹿 十一)

 蔡道恭(守司州克/魏攻不)
 邓元起(克益/州)
 李膺(谏元起勿检巴/西二郡为薄)
  冯道
(守南梁魏怯防勇战曲为韦睿前驱断魏/连桥败 杰御部 不言功 俭素)
  (堰淮闻役 (第 22a 页)
 人善友敛乐器覆尸焚之
明宗(本夷狄无姓氏为/克用养子名嗣源) 庄宗使讨魏州赵在礼至邺

 军变返洛即位 斩租庸使孔谦罢其苛法罢监军
  相任圜朝纲粗立 置 端明学士冯道
赵凤为之
  (明宗不通文字使重诲/读章疏亦不通故置)虑囚 均税 刋九经
 自即位每夕焚香祝天愿早生 …… (第 6b 页)
 赵凤(髡为僧以避为兵父好直言笺性刚强没极言/刘皇后拜全义为 不为草 諌藉 张全)
  (义养子赀凤安重诲不知书始置端明殿学士于/上左右以 与 冯道
为之 善任圜圜之死独号)
  (哭责重诲责諌召用相士周玄豹碎明宗坚欲幸/邺独手疏 安重诲而罢幸 …… (第 11a 页)
 刘赞(就学时父衣以青布衫食以蔬/ 守官以法权豪不可干以私) (力学举进士/秦王从荣骄)
  (横官属皆浮薄谀谄赞独率以正/道秦王败 冯道
为力争得免死)
 晋(称帝凡/十二年)
  石敬塘出西夷明宗妻以女镇太原废帝徙敬塘
  天平不受命求 …… (第 12a 页)
  (当阳吏归营又谓隐帝明日出观臣战大败反既/臣周又谋反 大括民财杀崔周度尝諌勿)
  (镇星犯角亢塑像禳之征被围欲以/铁胎银犒军 周祖亲 投井死)
  冯道(字可道/丧退耕) (由张承业事庄宗忽刻苦俭约田居/相明宗言患生所 诵聂夷中 家)
  (诗又言圣人大宝曰位明宗不能晓之相十馀年/潞王反出迎相之 石晋灭唐又相 历三公)
  (契丹灭晋责事晋无状自称无才无德痴顽老子/又为契丹太傅 周灭晋又事之 事四姓十君)

(第 33a 页)
  (当阳吏归营又谓隐帝明日出观臣战大败反既/臣周又谋反 大括民财杀崔周度尝諌勿)
  (镇星犯角亢塑像禳之征被围欲以/铁胎银犒军 周祖亲 投井死)
 冯道(字 可道/
丧退耕) (由张承业事庄宗忽刻苦俭约田居/相明宗言患生所 诵聂夷中 家)
  (诗又言圣人大宝曰 …… (第 33a 页)
  (契丹灭晋责事晋无状自称无才无德痴顽老子/又为契丹太傅 周灭晋又事之 事四姓十君)

  (以旧德自处当世亦仰为元老喜为称誉自对契/丹佛出救不得 丧君亡国未尝屑意 号 长)
  (乐老
著书陈四姓契丹所得官爵为荣自谓忠孝/ 事九君未尝諌独諌世宗伐刘旻而世宗卒败)
  (旻李欧公论其无 …… (第 33b 页)
 李愚(不拜梁衡王友谅宾从伐蜀请崇韬急击然为/相不治宅第借延 馆以居败毡弊席萧 四)
  (壁请与 冯道
迎从珂复相举时方多事欲依古制/理 颁唐六典使百司各 其职州县贡士作乡)
  (饮礼粥从珂目/之为 (第 34a 页)
饭僧)
 卢导 (冯道
李愚迎从珂使草劝进笺终于不/肯李愚曰吾辈罪人卢舍人言是也)
 司空题(张彦欲草奏诋梁君臣判官王言不能 (第 34a 页)
下笔题至挥笔成文言甚鄙浅遂见用)
 刘煦(代王玫判三司尽除民间积欠吏沮怨而民/欢然 与 冯道
亲家李愚恶道为人诟罢之) …… (第 34a 页)
  (后家婢有为胤孙语者崔协之相昭宗/亦然时人嘲之曰生不能言死而后语)
 姚顗(少憃惟司空图奇之妻以女相仁恕而不知钱/陌铢两御家无法与冯胤孙 龊龊无所为)
   (冯道
合三铨为一顗文纪复分之/增损旧格选人不便往往喧诉) …… (第 34b 页)
  (凤授以他职未拜命先书新衔之投/轨请立秦王以希进遂成秦王 祸)
 史圭(为县有善政人立碑/备顾问令升殿侍立) (安重诲不知书倚/直学士升殿始此)
 龙敏(由 冯道
事张承业王事祖父孝契敬塘结契丹/以叛敏请送东丹 入西楼则 丹且有内顾)
  (忧东丹王本德光长子 (第 36a 页)
  (石今古议论迂阔为政必扰天下疽安石既参政/诸贤皆引去介与争论不胜愤病 卒 时赵抃)

  (力不能胜安石惟自声苦时称生介甫老明仲病/彦国死介若抃 斥安石 冯道
屈身要入之说)
  (语诸子不栽桃李荆棘甚多属以修身持门户幸/初孙抃荐介曰吾岂求识面台官 居政府不 (第 9a 页)
 (府归我文之/位置较妥帖)
茂为人恬荡乐道推实不为华貌行已在于清浊之间
自束发至白首与人未尝有争竞
 (案行已在清浊之间茂之实录也不则为 长乐/老
人一流矣范书阙此数语不如本书之细写) (第 12b 页)
 唐崔融撰八分书无姓名仪凤元年(金石/录)

大周上柱国平州司马 冯道
墓志
 在任丘县界如意元年立(访碑/录)
唐长丰县兴城碑
 沙门邈文八分书无姓名开元二十二年十二月( (第 11b 页)
 仪仗兵部法物太常鼓吹殿中省扇伞等并出城迎
 引至崇元殿前陈列帝受徽号毕御殿受百官贺
秋九月庚戌边臣奏晋遣守 司空冯道
左散骑常侍韦
勋来上皇太后尊号左仆射刘煦右諌议大夫卢重上
皇帝尊号遂遣监军伊聂济充接伴
 五代史曰天 (第 1b 页)
福三年秋八月戊寅 冯道
及左仆射刘 …… (第 1b 页)
 煦为契丹册礼使辛丑归伶官于契丹己未归静鞭
 官刘守威金吾勘契官王殷司天鸡叫学生殷晖于
 契丹
十一月甲辰朔命南北宰相及伊勒希巴就馆赐晋使
以下晏丙午上御开皇殿召见晋使壬子皇太后御
开皇殿 (第 2a 页)
冯道
韦勋册上尊号曰广德至仁昭烈崇简应
天皇太后甲子行再生柴册礼丙寅皇帝御宣政殿刘
煦卢重册上尊号曰睿文神 (第 2a 页)
武法天启运明德章信至

道广敬昭孝嗣圣皇帝大赦改元会同
 资治通鉴曰天福三年秋七月辛酉帝上尊号于契
 丹主及太后戊寅以 冯道
为太后册礼使左仆射刘
 煦为契丹主册礼使备卤簿仪仗车辂诣契丹行礼
 契丹主大悦帝事契丹甚谨奉表称臣谓 …… (第 2b 页)
 托以民困不能满其数其后契丹主屡使止帝上表
 称臣但令为书称儿皇帝如家人礼 薛居正五代
 史曰契丹遣使加徽号于晋晋亦献徽号于契丹命
  宰相冯道
充使及行将达西楼契丹主欲自出迎道 …… (第 3a 页)
 如此 阮阅诗话总龟曰晋天福三年与辽和晋祖
 曰当遣辅相为使赵莹桑维翰未言以辽虽通好而
 反覆难测咸惧于将命 冯道
与诸公中书食讫分听
 堂吏前白道言北使事吏入变色手颤道索纸一副
 书云道去即遣写敕属吏泣下道遣人语妻 …… (第 3b 页)
 袄夜宿馆中并覆三衾诗曰朝披四袄专藏手夜盖
 三衾怕露头 孙光宪北梦琐言曰庄宗嫡夫人韩
 氏后为淑妃伊氏为德妃契丹入中原陷入北廷
 相冯道
尊册契丹主帐殿宴席其国母后妃列坐同
 宴王嫱蔡姬之比也 李昭玘乐静先生集记残经
 曰南台古刹有佛书数 …… (第 4b 页)
 契丹景延广请致书称孙而不称臣李崧曰屈身以
 为社稷何耻之有陛下如此他日必躬擐甲胄与契
 丹战于时悔无益矣延广固争 冯道
依违其问帝卒 …… (第 16a 页)
 (史/佺)契丹势稍沮晋主之绝契丹也匡国节度使刘继
 勋为宣徽北院使颇预其谋契丹主入汴继勋入朝
 契丹主责之时 冯道
在殿上继勋急指道曰 (第 53a 页)
冯道

 首相与景延广实为此谋臣位卑何敢发言契丹主
 曰此叟非多事者勿妄引之命锁继勋将送黄龙府 …… (第 53a 页)
 首又顾张砺曰尔亦有力焉

夏四月丙辰朔发自汴州以 冯道
李崧和凝李浣徐台
符张砺等从行次赤冈夜有声如雷起于御幄大星复
陨于旗鼓前乙丑济黎阳渡顾谓侍臣曰朕此行 …… (第 62a 页)
 河阳乱叹曰我有三失宜天下之叛我也诸道括钱
 一失也令上国人打草榖二失也不早遣节度还镇
 三失也 五代史杂传曰 冯道
朝耶律德光于京师
 德光责道事晋无状道不能对又问曰何以来朝对
 曰无城无兵安敢不来德光诮之曰尔是何等 (第 64a 页)
 契丹大人聚而谋者詾詾必有变宜避之今中国之兵
 犹有万人可以击敌不然事必不成延寿犹豫不决
 乌云妻延寿以为妺五月朔旦乌云召延寿及张砺
 李崧 冯道
等置酒酒数行乌云谓延寿曰妺自上国
 来当一见之延寿欣然与乌云俱入食顷乌云出坐
 笑谓砺等曰燕王谋反锁 …… (第 1b 页)
 母徙晋帝于密州州去黄龙府西北一千五百里
 行过辽阳二百馀里而国母为永康王所囚永康
 王遣帝太后还止辽阳稍供给 册府元龟曰 冯道
 
仕晋为相北敌入阙回先留与李崧和凝文武百官 …… (第 3b 页)
 等军出契丹留恒州者才八百人福进遂决计约以
 击佛寺钟声为号辛巳契丹主乌云遣骑至恒州召
 前威胜节度使兼 中书令冯道
枢密使李崧左仆射
 和凝等会葬契丹主德光于木叶山道等未行食时
 钟声发汉兵夺契丹守门者兵击契丹杀十馀 …… (第 5b 页)
 四起鼓噪震地满达等大惊载宝货家属走保北城
 八月壬午朔契丹自北门入势复振汉民死者二千
 馀人前磁州刺史李谷恐事不济请 冯道
李崧和凝
 至战所慰勉士卒士卒见道等争自奋会日暮有村
 民数千噪于城下欲夺契丹宝货妇女契丹惧而北 …… (第 6a 页)
 晋自汴归北从行者六人惟李浣事辽最久张砺旋卒

  冯道
李崧和凝留恒州徐台符随乌云至燕逃归兹
 备其始末云又有赵莹冯玉从北迁亦卒于契丹而
 莹归骨于汴
天禄 (第 7a 页)
 有脆骨重百斤即南方鲟鱼也鲟鲟本同本草既有

 鲟鱼又别有牛鱼云生东海头如牛则牛鱼别是一
 种非鲟鱼也 冯道
使契丹诗云曾叨腊月牛头赐史
 谓契丹真以牛头赐之非也契丹主率以腊月打围
 因敲冰钓鱼则腊月牛头者正本 (第 2a 页)
 山在州西七里是樊于期授首处荆轲山在州西五
 里昔燕丹尊轲上卿馆此 潘自牧记纂渊海曰吟
 诗台在易州西大宁山 五代冯道
吟诗于此 明一
 统志曰五华楼在易州治即燕候云物台辽圣宗尝 (第 27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