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小學類
春秋類
四書類
書類
易類
詩類
孟子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史評類
目錄類
紀事本末類
職官類
史鈔類
傳記類
時令類
雜史類
正史類
載記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術數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法華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正一部
太清部
太平部
太玄部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赵烈士(侯一元/)
呜呼野马灭日月揭江河急砥柱立庶草歇孤松桀百
鸟匿独鹗系天地万物尽然而况人乎余尝感庆卿聂
政之事其始以亲故不敢死目摄不足死而不死其既
也七尺之躯若委土焉勇怯之用庶几乎龙蛇而君子
吝之以其用死睚眦攻伐之间也如令敌君父之忾除
宗国之耻即司农之笏常山之舌曷殊焉悲夫处死之
难也虽然扺鹊之玉惜矣岂此莽大夫明哲 长乐老 优
游瓦全者哉奈何一槩之刺客靡乎岁嘉靖壬子贼连
倭寇劫海上所至戎士鼠窜公私狼顾莫有死绥膺贼
者贼狃胜 (第 1b 页)
呜呼野马灭日月揭江河急砥柱立庶草歇孤松桀百
鸟匿独鹗系天地万物尽然而况人乎余尝感庆卿聂
政之事其始以亲故不敢死目摄不足死而不死其既
也七尺之躯若委土焉勇怯之用庶几乎龙蛇而君子
吝之以其用死睚眦攻伐之间也如令敌君父之忾除
宗国之耻即司农之笏常山之舌曷殊焉悲夫处死之
难也虽然扺鹊之玉惜矣岂此莽大夫明哲 长乐老 优
游瓦全者哉奈何一槩之刺客靡乎岁嘉靖壬子贼连
倭寇劫海上所至戎士鼠窜公私狼顾莫有死绥膺贼
者贼狃胜 (第 1b 页)
盖质本天成非偶然者于乎而竟止于
是惜哉予尝窃怪灵识异禀如贾谊李贺邢实者一皆
短命以死而奸憸顽腼若张禹 冯道 秦桧之徒又皆以
卿相寿考终其身未尝不有疑于天道之不公然而天
下后世之所羡慕而痛悼者恒在于此其唾斥而贱 (第 28a 页)
是惜哉予尝窃怪灵识异禀如贾谊李贺邢实者一皆
短命以死而奸憸顽腼若张禹 冯道 秦桧之徒又皆以
卿相寿考终其身未尝不有疑于天道之不公然而天
下后世之所羡慕而痛悼者恒在于此其唾斥而贱 (第 28a 页)
源姚崇韦安石三入相者武承嗣武攸宁豆卢钦望武
三思李峤李怀远崔湜刘幽求张说张延赏王铎郑畋
五季三入相者 冯道
宋五入相者蔡京三入相者赵普吕蒙正吕夷简张士
逊文彦博 …… (第 11a 页)
昔人以 冯道 比胡广盖言其遘际行履之同也汉顺帝
五年胡广已为尚书仆射又十年而以大司农为司徒
质帝元年梁冀弑帝为太尉 …… (第 11b 页)
为孝灵元年参录尚
书事其年宦官杀陈蕃等进太傅录尚书事封又四年
卒凡事和顺质冲桓灵六帝周流四公三十馀年 冯道
始事唐庄宗庄宗为明宗所篡事明宗三年由端明殿 …… (第 11b 页)
出镇义成石晋灭潞王四年入为司徒侍
中出帝初以太尉侍中镇匡国契丹灭晋为太傅汉入
洛为太师周篡汉以太师为 中书令瀛王 凡五国十一
主出入将相三公者二十四年 (第 12a 页)
冯道 作 (第 12a 页)
长乐老 叙为千古讥笑之端固也其时有窦贞
固显唐庄宗朝为石晋学士汉司空首揆周加司徒侍
中以迄罢相至宋用前三公赴 …… (第 12a 页)
镠之于传瓘马
殷之于希声建节于父国者不论也
父子同时封王公侯者自宗室外昌黎王冯熙南平王
诞鲁国公蔡京 燕国公 攸益国公秦桧嘉国公熺各自
以恩泽封义阳王陆侯东平王丽舒国公李盖英国公
世绩东光侯耿况好畤侯弇娄侯张昭 (第 17b 页)
三思李峤李怀远崔湜刘幽求张说张延赏王铎郑畋
五季三入相者 冯道
宋五入相者蔡京三入相者赵普吕蒙正吕夷简张士
逊文彦博 …… (第 11a 页)
昔人以 冯道 比胡广盖言其遘际行履之同也汉顺帝
五年胡广已为尚书仆射又十年而以大司农为司徒
质帝元年梁冀弑帝为太尉 …… (第 11b 页)
为孝灵元年参录尚
书事其年宦官杀陈蕃等进太傅录尚书事封又四年
卒凡事和顺质冲桓灵六帝周流四公三十馀年 冯道
始事唐庄宗庄宗为明宗所篡事明宗三年由端明殿 …… (第 11b 页)
出镇义成石晋灭潞王四年入为司徒侍
中出帝初以太尉侍中镇匡国契丹灭晋为太傅汉入
洛为太师周篡汉以太师为 中书令瀛王 凡五国十一
主出入将相三公者二十四年 (第 12a 页)
冯道 作 (第 12a 页)
长乐老 叙为千古讥笑之端固也其时有窦贞
固显唐庄宗朝为石晋学士汉司空首揆周加司徒侍
中以迄罢相至宋用前三公赴 …… (第 12a 页)
镠之于传瓘马
殷之于希声建节于父国者不论也
父子同时封王公侯者自宗室外昌黎王冯熙南平王
诞鲁国公蔡京 燕国公 攸益国公秦桧嘉国公熺各自
以恩泽封义阳王陆侯东平王丽舒国公李盖英国公
世绩东光侯耿况好畤侯弇娄侯张昭 (第 17b 页)
题古画王昭君图
余睹王昭君出塞图后先凡三本颇具汉家威仪而呼
韩邪来迓则极骑吹驼毼毡车弓槊之盛宾主初觌欢
情与肃容两称而此图则仅导者数胡骑亦有汉儿一
以琵琶后随一橐驼载服装而已虽复低眉掩抑作怯
寒状而𥊍御皆宽然暇逸意是出塞以后事跋尾当有
题识今失之不辨何人与何代然其用笔殊精密而番
马犹有䟤跋骄嘶之致宛然胡瑰张戡家风似非南渡
以后供奉手所办也昭君以良家子困掖庭不胜牢慅
愤郁慨然请远适又用其俗配呼韩邪子生二女此与
张元吴昊何异而书生弄笔往往深怜而重与之独渠
宗介夫得其情与事曰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
知心虽然坐此二语令人勘破其方寸不待许 冯瀛王
而后恶其不纯也则可笑已
题王叔明湖山清晓图
叔明成文敏宅相故于丹青独妙冠一时余所见多矣
其向背出 (第 29a 页)
余睹王昭君出塞图后先凡三本颇具汉家威仪而呼
韩邪来迓则极骑吹驼毼毡车弓槊之盛宾主初觌欢
情与肃容两称而此图则仅导者数胡骑亦有汉儿一
以琵琶后随一橐驼载服装而已虽复低眉掩抑作怯
寒状而𥊍御皆宽然暇逸意是出塞以后事跋尾当有
题识今失之不辨何人与何代然其用笔殊精密而番
马犹有䟤跋骄嘶之致宛然胡瑰张戡家风似非南渡
以后供奉手所办也昭君以良家子困掖庭不胜牢慅
愤郁慨然请远适又用其俗配呼韩邪子生二女此与
张元吴昊何异而书生弄笔往往深怜而重与之独渠
宗介夫得其情与事曰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
知心虽然坐此二语令人勘破其方寸不待许 冯瀛王
而后恶其不纯也则可笑已
题王叔明湖山清晓图
叔明成文敏宅相故于丹青独妙冠一时余所见多矣
其向背出 (第 29a 页)
中多名言可为世戒
呜呼自古治世少而乱世多三代之王有天下者皆数
百年其可道者数君而已况于后世邪况于五代邪予
闻长老为予言明宗虽出夷狄而为人纯质宽仁爱人
于五代之君有足称也尝夜焚香仰天而祝曰臣本蕃
人岂足治天下世乱久矣愿天早生圣人自初即位减
罢宫人伶官废内藏库四方所上物悉归之有司广寿
殿火灾有司理之请加丹雘喟然叹曰天以火戒我岂
宜增以侈邪岁尝旱已而雪暴坐庭中诏武德司宫中
无得扫雪曰此天所以赐我也数问 宰相冯道 等民间
疾苦闻道等言谷帛贱民无疾疫则欣然曰吾何以堪
之当与公等作好事以报上天吏有犯赃辄寘之死曰
此民 (第 13a 页)
呜呼自古治世少而乱世多三代之王有天下者皆数
百年其可道者数君而已况于后世邪况于五代邪予
闻长老为予言明宗虽出夷狄而为人纯质宽仁爱人
于五代之君有足称也尝夜焚香仰天而祝曰臣本蕃
人岂足治天下世乱久矣愿天早生圣人自初即位减
罢宫人伶官废内藏库四方所上物悉归之有司广寿
殿火灾有司理之请加丹雘喟然叹曰天以火戒我岂
宜增以侈邪岁尝旱已而雪暴坐庭中诏武德司宫中
无得扫雪曰此天所以赐我也数问 宰相冯道 等民间
疾苦闻道等言谷帛贱民无疾疫则欣然曰吾何以堪
之当与公等作好事以报上天吏有犯赃辄寘之死曰
此民 (第 13a 页)
绝而苏者再 冯道
率百寮入见明宗曰吾家事若此惭
见群臣君臣相顾泣下沾襟从荣二子尚幼皆从死后
六日而明宗崩
汉湘阴公 (第 18a 页)
赟传
高祖二弟三子弟曰崇曰信子曰承训承祐承勋崇子
曰赟高祖爱之以为巳子乾祐元年拜赟徐州节度使
承训早卒追封魏王承祐次立是谓隐帝承勋为开封
尹周太祖巳败汉兵于北郊隐帝遇弑太祖入京师以
谓汉大臣必相推戴及见 宰相冯道 等道殊无意太祖
不得巳见道犹下拜道受太祖拜如平时徐劳之曰公
行良苦太祖意色皆沮以谓汉大臣未有推立巳意 …… (第 18b 页)
见承勋视起
居太后命以卧榻舁承勋出见群臣群臣视之信然乃
共奏曰徐州节度使赟高祖爱以为子宜立为嗣乃遣 太师冯道 率群臣迎赟道揣周太祖意不在赟谓太祖
曰公此举由衷乎太祖指天为誓道既行谓人曰吾平
生不为谬语人今谬语矣 …… (第 19a 页)
宋州赟登楼问崇所以来之意崇曰澶州军变惧未察
之遣崇护卫非恶意也赟召崇崇不敢进 冯道 出与崇
语崇乃登楼见赟巳而夺赟部下兵太祖以书召道先
归留其副赵上交王度奉赟入朝太后道乃先还赟谓
道曰 (第 19b 页)
见群臣君臣相顾泣下沾襟从荣二子尚幼皆从死后
六日而明宗崩
汉湘阴公 (第 18a 页)
赟传
高祖二弟三子弟曰崇曰信子曰承训承祐承勋崇子
曰赟高祖爱之以为巳子乾祐元年拜赟徐州节度使
承训早卒追封魏王承祐次立是谓隐帝承勋为开封
尹周太祖巳败汉兵于北郊隐帝遇弑太祖入京师以
谓汉大臣必相推戴及见 宰相冯道 等道殊无意太祖
不得巳见道犹下拜道受太祖拜如平时徐劳之曰公
行良苦太祖意色皆沮以谓汉大臣未有推立巳意 …… (第 18b 页)
见承勋视起
居太后命以卧榻舁承勋出见群臣群臣视之信然乃
共奏曰徐州节度使赟高祖爱以为子宜立为嗣乃遣 太师冯道 率群臣迎赟道揣周太祖意不在赟谓太祖
曰公此举由衷乎太祖指天为誓道既行谓人曰吾平
生不为谬语人今谬语矣 …… (第 19a 页)
宋州赟登楼问崇所以来之意崇曰澶州军变惧未察
之遣崇护卫非恶意也赟召崇崇不敢进 冯道 出与崇
语崇乃登楼见赟巳而夺赟部下兵太祖以书召道先
归留其副赵上交王度奉赟入朝太后道乃先还赟谓
道曰 (第 19b 页)
则
思绾景崇可传声而破矣若舍近图远使守贞出兵于
后思绾景崇拒战于前则汉兵屈矣威以为然遂先击
守贞是时 冯道 罢相居河阳威初出兵过道家问策道
曰君知博乎威少无赖好蒱博以为道讥之艴然而怒
道曰凡博者钱多则多胜钱少 (第 18b 页)
思绾景崇可传声而破矣若舍近图远使守贞出兵于
后思绾景崇拒战于前则汉兵屈矣威以为然遂先击
守贞是时 冯道 罢相居河阳威初出兵过道家问策道
曰君知博乎威少无赖好蒱博以为道讥之艴然而怒
道曰凡博者钱多则多胜钱少 (第 18b 页)
杂传
传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善乎管
生之能言也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身之大节盖不
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乱败
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
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予读 冯道长乐老 叙
见其自述以为荣其可谓无廉耻者矣则天下可从而
知也予于五代得全节之士三死事之臣十有五而怪
士之被服 …… (第 1b 页)
不自爱其身而忍耻以偷生者闻李氏之风
宜少知愧哉
冯道传
览道传到底是一乡愿中之最深而滑者 冯道 (第 2b 页)
可道 瀛州景城人也事刘守光为参军守光败
去事宦者张承业承业监河东军以为巡官以其文学 (第 2b 页)
荐之晋王为河东节度掌书记庄宗即位拜户部侍郎
充 翰林学士道 为人能自刻苦为俭约当晋与梁夹河
而军道居军中为一茅庵不设床席卧一束刍而巳所
得俸禄与仆厮同器饮食意恬 …… (第 3a 页)
京师孔循劝道少留以待道曰吾奉诏赴阙
岂可自留乃疾趋至京师庄宗遇弑明宗即位雅知道
所为问安重诲曰先帝时 冯道 何在重诲曰为学士也
明宗曰吾素知之此真吾宰相也拜道端明殿学士迁
兵部侍郎岁馀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 …… (第 3b 页)
年拜司空晋灭唐道又事晋晋高祖拜道
大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司徒兼侍中封鲁国公
高祖崩道相出帝加太尉封 燕国公 罢为匡国军节度
使徙镇威胜契丹灭晋道又事契丹朝耶律德光于京 …… (第 4b 页)
痴顽老子德光喜以道为太傅德光北归
从至常山汉高祖立乃归汉以太师奉朝请周灭汉道
又事周周太祖拜道太师兼 中书令道 少能矫行以取
称于世及为大臣尤务持重以镇物事四姓十君益以
旧德自处然当世之士无贤愚皆仰道为元老而喜为 …… (第 5a 页)
乱戎夷交侵生民之命急于倒悬道方自号 长乐老 著
书数百言陈已更事四姓及契丹所得阶勋官爵以为
荣自谓孝于家忠于国为子为弟为人臣为司长为夫
为父有子 …… (第 6a 页)
旻于高平世宗取淮南定三关威武之振自高
平始其击旻也鄙道不以从行以为太祖山陵使葬毕
而道卒年七十三谥曰 文懿 追 (第 6b 页)
瀛王道 既卒时人皆
相称叹以谓与孔子同寿其喜为之称誉盖如此道有
子吉 …… (第 6b 页)
定之逆城坐误以定州为真定罚俸一月霍彦威
卒招琪撰神道碑文彦威故梁将而琪故梁相也叙彦
威在梁事不曰伪为 冯道 所駮琪为人重然诺喜称人
善少以文章知名亦以此自负既贵乃刻牙版为金字 …… (第 11b 页)
刘岳传
刘岳字昭辅洛阳人也唐民部尚书政会之八代孙崇
龟崇望其诸父也岳名家子好学敏于文辞善谈论举
进士事梁为左拾遗侍御史末帝时为翰林学士累官
至兵部侍郎梁亡贬均州司马复用为太子詹事唐明
宗时为吏部侍郎故事吏部文武官告身皆输朱胶纸
轴钱然后给其品高者则赐之贫者不能输钱往往但
得敕牒而无告身五代之乱因以为常官卑者无复给
告身中书但录其制辞编为敕甲岳建言以为制辞或
任其材能或褒其功行或申以训戒而受官者既不给
告身皆不知受命之所以然非王言所以告诏也请一
切赐之由是百官皆赐告身自岳始也 宰相冯道 世本
田家状貌质野朝士多笑其陋道旦入朝兵部侍郎任
赞与岳在其后道行数反顾赞问岳道反顾何为岳曰 (第 12b 页)
传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善乎管
生之能言也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身之大节盖不
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乱败
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
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予读 冯道长乐老 叙
见其自述以为荣其可谓无廉耻者矣则天下可从而
知也予于五代得全节之士三死事之臣十有五而怪
士之被服 …… (第 1b 页)
不自爱其身而忍耻以偷生者闻李氏之风
宜少知愧哉
冯道传
览道传到底是一乡愿中之最深而滑者 冯道 (第 2b 页)
可道 瀛州景城人也事刘守光为参军守光败
去事宦者张承业承业监河东军以为巡官以其文学 (第 2b 页)
荐之晋王为河东节度掌书记庄宗即位拜户部侍郎
充 翰林学士道 为人能自刻苦为俭约当晋与梁夹河
而军道居军中为一茅庵不设床席卧一束刍而巳所
得俸禄与仆厮同器饮食意恬 …… (第 3a 页)
京师孔循劝道少留以待道曰吾奉诏赴阙
岂可自留乃疾趋至京师庄宗遇弑明宗即位雅知道
所为问安重诲曰先帝时 冯道 何在重诲曰为学士也
明宗曰吾素知之此真吾宰相也拜道端明殿学士迁
兵部侍郎岁馀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 …… (第 3b 页)
年拜司空晋灭唐道又事晋晋高祖拜道
大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司徒兼侍中封鲁国公
高祖崩道相出帝加太尉封 燕国公 罢为匡国军节度
使徙镇威胜契丹灭晋道又事契丹朝耶律德光于京 …… (第 4b 页)
痴顽老子德光喜以道为太傅德光北归
从至常山汉高祖立乃归汉以太师奉朝请周灭汉道
又事周周太祖拜道太师兼 中书令道 少能矫行以取
称于世及为大臣尤务持重以镇物事四姓十君益以
旧德自处然当世之士无贤愚皆仰道为元老而喜为 …… (第 5a 页)
乱戎夷交侵生民之命急于倒悬道方自号 长乐老 著
书数百言陈已更事四姓及契丹所得阶勋官爵以为
荣自谓孝于家忠于国为子为弟为人臣为司长为夫
为父有子 …… (第 6a 页)
旻于高平世宗取淮南定三关威武之振自高
平始其击旻也鄙道不以从行以为太祖山陵使葬毕
而道卒年七十三谥曰 文懿 追 (第 6b 页)
瀛王道 既卒时人皆
相称叹以谓与孔子同寿其喜为之称誉盖如此道有
子吉 …… (第 6b 页)
定之逆城坐误以定州为真定罚俸一月霍彦威
卒招琪撰神道碑文彦威故梁将而琪故梁相也叙彦
威在梁事不曰伪为 冯道 所駮琪为人重然诺喜称人
善少以文章知名亦以此自负既贵乃刻牙版为金字 …… (第 11b 页)
刘岳传
刘岳字昭辅洛阳人也唐民部尚书政会之八代孙崇
龟崇望其诸父也岳名家子好学敏于文辞善谈论举
进士事梁为左拾遗侍御史末帝时为翰林学士累官
至兵部侍郎梁亡贬均州司马复用为太子詹事唐明
宗时为吏部侍郎故事吏部文武官告身皆输朱胶纸
轴钱然后给其品高者则赐之贫者不能输钱往往但
得敕牒而无告身五代之乱因以为常官卑者无复给
告身中书但录其制辞编为敕甲岳建言以为制辞或
任其材能或褒其功行或申以训戒而受官者既不给
告身皆不知受命之所以然非王言所以告诏也请一
切赐之由是百官皆赐告身自岳始也 宰相冯道 世本
田家状貌质野朝士多笑其陋道旦入朝兵部侍郎任
赞与岳在其后道行数反顾赞问岳道反顾何为岳曰 (第 12b 页)
多风神
刘旻汉高祖母弟也初名崇为人美须髯目重瞳子少
无赖嗜酒好博尝黥为卒高祖事晋为河东节度使以
旻为都指挥使高祖即帝位以为太原尹北京留守同
中书门下平章事隐帝时累加中书令隐帝少政在大
臣周太祖为枢密使新讨三叛立大功而与旻素有隙
旻颇不自安谓判官郑珙曰主上幼弱政在权臣而吾
与郭公不叶时事如何珙曰汉政将乱矣晋阳兵雄天
下而地形险固十州征赋足以自给公为宗室老不以
此时为计后必为人所制旻曰子言乃吾意也乃罢上
供征赋收豪杰籍丁民以益兵三年周太祖起魏隐帝
遇弑旻乃谋举兵周太祖之自魏入也反状已白而汉
大臣不即推尊之故未敢即立乃白汉太后立旻子赟
为汉嗣遣 宰相冯道 迎赟于徐州当是时人皆知太祖
之非实意也旻独喜曰吾儿为帝矣何患乃罢兵遣人
至京师周太祖少贱黥其颈上为飞 …… (第 10b 页)
于太平
驿元徽击败之遂围潞州是时世宗新即位以谓旻幸
周有大丧而天子新立必不能出兵宜自将以击其不
意自 宰相冯道 等多言不可世宗意甚锐显德元年三
月亲征甲午战于高平李重进白重赞将左樊爱能何
徽将右向训史彦超居中军张 (第 12b 页)
刘旻汉高祖母弟也初名崇为人美须髯目重瞳子少
无赖嗜酒好博尝黥为卒高祖事晋为河东节度使以
旻为都指挥使高祖即帝位以为太原尹北京留守同
中书门下平章事隐帝时累加中书令隐帝少政在大
臣周太祖为枢密使新讨三叛立大功而与旻素有隙
旻颇不自安谓判官郑珙曰主上幼弱政在权臣而吾
与郭公不叶时事如何珙曰汉政将乱矣晋阳兵雄天
下而地形险固十州征赋足以自给公为宗室老不以
此时为计后必为人所制旻曰子言乃吾意也乃罢上
供征赋收豪杰籍丁民以益兵三年周太祖起魏隐帝
遇弑旻乃谋举兵周太祖之自魏入也反状已白而汉
大臣不即推尊之故未敢即立乃白汉太后立旻子赟
为汉嗣遣 宰相冯道 迎赟于徐州当是时人皆知太祖
之非实意也旻独喜曰吾儿为帝矣何患乃罢兵遣人
至京师周太祖少贱黥其颈上为飞 …… (第 10b 页)
于太平
驿元徽击败之遂围潞州是时世宗新即位以谓旻幸
周有大丧而天子新立必不能出兵宜自将以击其不
意自 宰相冯道 等多言不可世宗意甚锐显德元年三
月亲征甲午战于高平李重进白重赞将左樊爱能何
徽将右向训史彦超居中军张 (第 12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