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小學類
春秋類
四書類
書類
易類
詩類
孟子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史評類
目錄類
紀事本末類
職官類
史鈔類
傳記類
時令類
雜史類
正史類
載記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術數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法華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正一部
太清部
太平部
太玄部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出史书)
山逊畔(舜耕历山丨丨之人皆丨丨死葬/苍梧有群象常为之耕帝王世纪)兔园遗册 (冯/道)
(
本田家状貌质野朝士多笑其陋道入朝任赞刘岳在/后道行数步反顾赞问岳何为岳曰遗下兔园册尔兔)
(园册者乡 (第 2b 页)
维师(裴度赠太师制曰丨既/丨于丨丨李卫公文)
太师官极(后唐天成三年诏曰/丨丨丨之丨五代史)太师元老 (冯道
为丨丨/以旧德自处)
(然当世之士无贤愚皆仰道为丨/丨而喜为之称誉五代史本传)赍赐器币(淳化二年/遣 (第 9b 页)
(南/史)入如父年(李吉甫/年五十)
(一出镇淮南五十四复相今德/裕自镇南外丨相一丨丨之丨)改上相乡 (冯道
洛阳人/三川乡丨为)
(丨丨丨灵台里/改为中台里)九十八族(唐三百六十九/人丨丨丨丨)八叶皆宰相
( (第 10b 页)
(时果为翰林/学士琐言)梦掌抽草(伪蜀辛寅逊丨丨中丨丨占者/曰君必迁翰林学士未几果然)
(同/上) 冯道
赐紫(后唐庄宗即位除丨丨为省郎充/翰林学士自绿衣丨丨五代史)李瀚赐
(丨丨为翰林学士常升殿侍宴瀚衣 (第 15a 页)
 历代沿革(端明殿即西京正衙殿也退朝录后唐天/成元年明宗即位之初四方书奏命枢密)
 (使安重诲进读懵于文义孔循献议始置端明殿学/士命 冯道
赵凤俱以翰林学士充班在翰林学士上)
 (后有转改止于翰林学士内选任初如三馆例职在/官下赵凤转侍郎讽任 …… (第 4a 页)
 (枢者多/领焉)
事类拜相(后唐长兴四年刘煦入相中谢是日大祠明/宗不御中兴殿而坐于端明殿煦至中兴殿)
(门閤门使曰旧礼宰臣谢恩须于正殿通唤请俟来日/赵延寿曰命相之制下已三日中谢岂宜后时即奏闻)

(煦遂中谢于端明殿廷煦自端明殿学/士丨丨复谢于本殿人士荣之续会要)升殿(天成元年 端明殿学)
(士冯道
赵凤制擢自玉堂丨于紫丨常亲顾问每预论/思位既溢于深严礼合加于优异宜令班在翰林学士)
(上续/通典)(第 5a 页)
两人(天下儒生仅馀万数殿前/学士丨有丨丨 冯道
笏记)才两人(端明殿/学士国)
(朝尤多以翰林学士兼之其不以翰林兼职及换/职者百年间特拜丨丨丨程勘王 (第 5a 页)
(侯贵人追之上绥山丨丨丨丨故里谚曰/得绥山一桃虽不能仙亦足以豪列仙传)见桃思戒(庄/宗)
(年迈多疾 冯道
奏曰臣愿陛下寝膳之间动思调卫因/指御前果实曰如食桃不康翊日丨丨而丨丨可也五)
(代/史)傅玄桃赋(有 (第 3a 页)
丨丨丨丨)
(李也取之/果然晋书)以李为首(李直方第果品丨/绿丨丨丨国史补)见李思戒(明宗/不豫) (冯道
入朝曰寝膳之间尤宜调谨因指御前/果实曰如食桃不康他日丨丨丨丨琐言)洗之即软
(五原蔡綖入山而还欺家人 (第 6b 页)
 (端直其有花而荚木身/小干多夭矫者樗也)
事类八千岁(上古有大椿者以丨丨丨为春丨丨丨为/秋注上江南一云生此户南北木三万一)
(千岁为一年/庄子逍遥游)一株老(燕山窦谏议五子冯处王赠诗曰/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丨)
(丨丨丹桂五/枝芳 冯道)
诗集杳杳含风韵(峨峨楚南树丨丨丨丨丨何用/八千秋腾凌诧朝菌晏元献)奕奕
荫华伞(野人独爱灵椿馆馆西 (第 4b 页)
彭城之三年有鸟集苏碧堂/庭树上黄质朱喙金目青翼绀趾玄尾颇)
(类于凤宾佐或叹曰野鸟入室/主人将去矣乃 冯道
至九国志)陈黯诘凤文(尝闻扬雄/云君子在)
(治若凤在乱若凤谓隐见之得宜也将欲仰之以为鉴/迨览其剧秦 (第 8a 页)
(李吉甫初政事丨会食丨丨丨相传徙者宰相/辄罢不敢迁吉甫笑曰世俗禁忌何足疑邪彻)
(而新/之)军不设床 (冯道
丨中丨丨丨席卧/一束刍而已五代史)
榻设一榻(陈蕃为豫章太守不接宾唯徐/孺子来特丨丨丨去则悬之)擅一 (第 2a 页)
 东轩笔录卷九
            宋 魏泰 撰
王荆公与唐质肃公介同为参知政事议论未尝少合
 荆公雅爱 冯道
尝谓其能屈身以安人如诸佛菩萨
 之行一日于上前语及此事介曰道为宰相使天下
 易四姓身事十主此得为纯臣 (第 1a 页)
    务误以寇瑊为张咏案处厚以干进不遂挟
    怨罗织蔡确车盖亭诗骤得迁擢为论者所
    薄故公武恶其人并恶其书今观所记如以
     冯道
为大人之𩔖颇乖风教不但记录之讹
    然处厚本工吟咏宣和画谱载其题王正升
    㶏景亭诗一首剡 (第 1b 页)
 职宾王仕至工部侍郎致政家雄富诸子皆京秩年
 七十馀卒宾王为人方颐大口敦庞重厚左足下有
 黑子甚明大 冯瀛王道
诗虽浅近而多谙理若但知行好事莫要问
 前程须知海岳归明主未省乾坤陷吉人之𩔖世虽
 盛传而罕见其全篇 …… (第 4b 页)
 射策词句太纵横盖公欲激余应大科故也枢密邵
 公亦蒙屡加论荐常谓余诗浅切有似白乐天一日
 阅相国寺书肆得 冯瀛王
诗一帙而归以语之公曰
 子诗格似白乐天今又爱 (第 10b 页)
冯瀛王
将来捻取个豁达
 李老(庆历中京师有民自号豁达李老每/好吟诗而词多鄙俚故公以戏之)遂皆大笑
 然余赋 (第 10b 页)
 殿学士与大学士皆自王钦若始也
后唐明宗不知书每四方章奏止令枢密使安重诲读
 之而重诲亦不晓文义宰相孔循请置端明殿学士
 二员班在翰林学士上以 冯道
赵凤为之则端明学
 士 (第 2a 页)
冯道
赵凤始也国初亦尝置此职而班在翰林 (第 2a 页)
 慎自全道则有之然历君虽多不闻以大忠致君亦
 未可谓之完宰相曰借如伊尹三就桀而三就汤非
 历君之多乎唐公曰有伊尹之心则可况拟人必于
 其伦以 冯道
窃比伊尹则臣所未喻也率然进说吐
 辞为经美哉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
 楼上愁玉 (第 22a 页)
臣无有知者惟贻孙曰古者男女
皆跪至天后女始拜而不跪韩王曰何以为质贻孙曰
古诗云长跪问故夫遂得振学誉 冯瀛王道
德度凝厚事累朝体貌山立其子吉特浮俊
无检为少卿善琵琶妙出乐府世无及者父酷戒之略
无少悛一日家宴固欲辱 …… (第 2b 页)
久自相吞噬安能他及后皆尽然
窦禹钧生五子仪俨称侃等相继登科 冯瀛王
赠禹钧
诗有灵椿一树老丹桂五枝芳时号窦氏五龙昆仲材
业仪俨尤著仪为礼部侍郎太祖欲相之赵韩王自寡
学忌 (第 8a 页)
 大名何不止以所长见示而辄希老夫之意且苏州
 诗格如此高古而皎然卒然效之宜乎不逮也士欲
 迎合者以此少戒
同州澄城县有九龙庙然只一妃耳土人云 冯瀛王

 女也夏县司马才仲戏题诗云身既事十主女亦妃
 九龙过客读之无不一笑才仲名棫兄才叔名槱皆
 温公之 (第 12a 页)
之间不责善此为父而言也非
为子者所以责父
陶朱公之遣子不从父言而子死郭汾阳得卢把子用
父之言而能全 冯道
功高而名节非也当以管仲为比曰管仲之器小 (第 13b 页)
 今之驿舍也汉时得入驿舍如此之严也

昔时文字未有印板多是写本齐宗室传衡阳王钧尝
 手自细写五经置于巾箱中巾箱五经自此始也至
 后唐明宗长兴三年 宰相冯道
李愚请令判国子监
 田敏校正九经刻板印卖朝廷从之是虽在乱世九
 经传播甚广至周广顺中蜀母昭裔又请刻印 …… (第 62a 页)
 自焚石晋再作受命宝曰受天明命惟德永昌契丹
 又盗而取之至周郭威更以玉作二宝其一以皇帝
 承天受命之宝为文其一以皇帝神宝为文 冯道
(第 62b 页)
 于天无羞恶之心矣天人一也不愧则不畏(若璩按/高忠宪)
 (有言君子一点畏心至王安石/灭尽一点耻心至 冯道
灭尽)
车攻东有甫草郑笺云郑有甫田谓圃田郑薮也止斋
 周礼说云诗不以圃田系郑愚谓宣王封弟友于郑
 在 (第 17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