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小學類
春秋類
四書類
書類
易類
詩類
孟子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史評類
目錄類
紀事本末類
職官類
史鈔類
傳記類
時令類
雜史類
正史類
載記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術數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法華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正一部
太清部
太平部
太玄部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大学士冀公请铸印不许遂领尚书都省以都省自有
印也
后唐明宗以枢密使安重诲不通文义置端明殿学士
以 翰林学士冯道 赵凤为之班枢密使之后食于其院
端明殿即西京正衙殿也本朝程侍郎羽为之后遂殿
名改为文明殿学士李司空昉尝 (第 17a 页)
印也
后唐明宗以枢密使安重诲不通文义置端明殿学士
以 翰林学士冯道 赵凤为之班枢密使之后食于其院
端明殿即西京正衙殿也本朝程侍郎羽为之后遂殿
名改为文明殿学士李司空昉尝 (第 17a 页)
御文明殿前殿也反谓之入閤
避家讳不为某官者五代时犹然如唐明宗崩崔居俭
以故事当为礼仪使居俭辞以祖讳蠡 冯道 改居俭
秘书监至于今士大夫守之不废若国初曾鲁得之
以父讳顺不受中顺之阶是也
押字谓之花字者盖唐人 (第 12a 页)
避家讳不为某官者五代时犹然如唐明宗崩崔居俭
以故事当为礼仪使居俭辞以祖讳蠡 冯道 改居俭
秘书监至于今士大夫守之不废若国初曾鲁得之
以父讳顺不受中顺之阶是也
押字谓之花字者盖唐人 (第 12a 页)
应奉读书五行俱下宋孝武省读书奏能七行俱下盖
言其敏也五行七行俱下犹云一息读竟耳
宋明帝好为惨毒周颙不敢显谏但诵因缘罪福事亦
为之小止耶律德光入汴 冯道 见之且曰天下百姓佛
亦救不得惟皇帝救得故所赖全活者多破执化愚有
力也如此吾但惧其燎原耳
齐武帝 (第 22a 页)
言其敏也五行七行俱下犹云一息读竟耳
宋明帝好为惨毒周颙不敢显谏但诵因缘罪福事亦
为之小止耶律德光入汴 冯道 见之且曰天下百姓佛
亦救不得惟皇帝救得故所赖全活者多破执化愚有
力也如此吾但惧其燎原耳
齐武帝 (第 22a 页)
史百氏帝王所以兴衰者上之僧许淹马嘉运弃
墨从儒并名家唐初学者学有根柢至于元和间文士
辈出华盛实衰矣 冯道 取西京郑覃所刋石经雕为印板流布天下后进
赖之武君开我宋文明之治痴顽老子广经学之门此 (第 2a 页)
墨从儒并名家唐初学者学有根柢至于元和间文士
辈出华盛实衰矣 冯道 取西京郑覃所刋石经雕为印板流布天下后进
赖之武君开我宋文明之治痴顽老子广经学之门此 (第 2a 页)
埋九京幽闺持大义千载树嘉名父不重然诺女能
轻死生寒潭堕秋月心迹两清明余谓王俭有文学
政事受晋宋高爵而躬执玺以授齐 冯道 传为大臣
而甘事数姓曾不若女子之有节谊也愧诸
滑州地无尺木沙如掌平唐太守失其名有句云归来
莫讶无 (第 6a 页)
轻死生寒潭堕秋月心迹两清明余谓王俭有文学
政事受晋宋高爵而躬执玺以授齐 冯道 传为大臣
而甘事数姓曾不若女子之有节谊也愧诸
滑州地无尺木沙如掌平唐太守失其名有句云归来
莫讶无 (第 6a 页)
前 人
臣某言臣奉敕河北道宣劳今发都下从白司马坂所
遇见转运材木顾役人夫臣勘问检校官左藏置监事 冯道 得状奉今月八日敕于坂所脩营臣窃以天后朝
僧怀义营创大像并造天堂安置令王弘义李昭德等
分道采斫大木虐用 (第 3b 页)
臣某言臣奉敕河北道宣劳今发都下从白司马坂所
遇见转运材木顾役人夫臣勘问检校官左藏置监事 冯道 得状奉今月八日敕于坂所脩营臣窃以天后朝
僧怀义营创大像并造天堂安置令王弘义李昭德等
分道采斫大木虐用 (第 3b 页)
唐明宗
呜呼自古治世少而乱世多三代之王有天下者皆数
百年其可道者数君而已况于后世邪况于五代邪予
闻长老为予言明宗虽出夷狄而为人纯质宽仁爱人
于五代之君有足称也尝夜焚香仰天而祝曰臣本蕃
人岂足治天下世乱久矣愿天早生圣人自初即位减
罢宫人伶官废内藏库四方所上物悉归之有司广寿
殿火灾有司理之请加丹艧喟然叹曰天以火戒我岂
宜增以侈邪岁尝旱已而雪暴坐庭中诏武德司宫中
无得扫雪曰此天所以赐我也数问 宰相冯道 等民间
疾苦闻道等言谷帛贱民无疾疫则欣然曰吾何以堪
之当与公等作好事以报上天吏有犯赃辄寘之死曰
此民 …… (第 10b 页)
晋出帝
呜呼予书封子重贵为郑王又书追封皇伯敬儒为宋
王者岂无意哉礼兄弟之子犹子也重贵书子可矣敬
儒出帝父也书曰皇伯者何哉出帝立不以正而绝其
所生也盖出帝于高祖得为子而不得为后者高祖自
有子也方高祖疾病抱其子重睿寘于 冯道 怀中而托
之出帝岂得立邪晋之大臣既违礼废命而立之以谓 …… (第 11b 页)
冯道传
传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善乎管
生之能言也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
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乱败
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
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予读 冯道长乐老 叙
见其自述以为荣其可谓无廉耻者矣则天下国家可
从而知也予于五代得全节之士三死事之臣十有五
而怪士之 (第 30a 页)
呜呼自古治世少而乱世多三代之王有天下者皆数
百年其可道者数君而已况于后世邪况于五代邪予
闻长老为予言明宗虽出夷狄而为人纯质宽仁爱人
于五代之君有足称也尝夜焚香仰天而祝曰臣本蕃
人岂足治天下世乱久矣愿天早生圣人自初即位减
罢宫人伶官废内藏库四方所上物悉归之有司广寿
殿火灾有司理之请加丹艧喟然叹曰天以火戒我岂
宜增以侈邪岁尝旱已而雪暴坐庭中诏武德司宫中
无得扫雪曰此天所以赐我也数问 宰相冯道 等民间
疾苦闻道等言谷帛贱民无疾疫则欣然曰吾何以堪
之当与公等作好事以报上天吏有犯赃辄寘之死曰
此民 …… (第 10b 页)
晋出帝
呜呼予书封子重贵为郑王又书追封皇伯敬儒为宋
王者岂无意哉礼兄弟之子犹子也重贵书子可矣敬
儒出帝父也书曰皇伯者何哉出帝立不以正而绝其
所生也盖出帝于高祖得为子而不得为后者高祖自
有子也方高祖疾病抱其子重睿寘于 冯道 怀中而托
之出帝岂得立邪晋之大臣既违礼废命而立之以谓 …… (第 11b 页)
冯道传
传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善乎管
生之能言也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
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乱败
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
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予读 冯道长乐老 叙
见其自述以为荣其可谓无廉耻者矣则天下国家可
从而知也予于五代得全节之士三死事之臣十有五
而怪士之 (第 30a 页)
地盖自天
子皆以贿赂为事矣则为其民者其何以堪之哉于此
之时循廉之吏如延鲁之徒者诚难得而可贵也哉
冯道 传(欧阳修/) (第 11b 页)
冯道 字 (第 11b 页)
可道 瀛州景城人也事刘守光为参军守光败
去事宦者张承业承业监河东军以为巡官以其文学
荐之晋王为河东节度掌书 (第 11b 页)
记庄宗即位拜户部侍郎
充 翰林学士道 为人能自刻苦为俭约当晋与梁夹河 …… (第 11b 页)
岂可自留乃疾趋至京师庄宗遇弑明宗即位雅知道
所为问安重诲曰先帝时 冯道 何在重诲曰为学士也
明宗曰吾素知之此真吾宰相也拜道端明殿学士迁
兵部侍郎岁馀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 …… (第 12b 页)
年拜司空晋灭唐道又事晋晋高祖拜道
守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司徒兼侍中封鲁国公
高祖崩道相出帝加太尉封 燕国公 罢为匡国军节度
使徙镇威胜契丹灭晋道又事契丹朝耶律德光于京
师德光责道事晋无状道不能对又问曰何以来朝 …… (第 13b 页)
痴顽老子德光喜以道为太传德光北归
从至常山汉高祖立乃归汉以太师奉朝请周灭汉道
又事周周太祖拜道太师兼 中书令道 少能矫行以取
称于世及为大臣尤务持重以镇物事四姓十君益以
旧德自处然当世之士无贤愚皆仰道为元老而喜为 …… (第 14a 页)
缓之终不以晋汉之
亡责道也然道视丧君亡国亦未尝以屑意当是时天
下大乱戎狄交侵生民之命急于倒悬道方自号 长乐
老 著书数百言陈巳更事四姓及契丹所得阶勋官爵 …… (第 14b 页)
旻于高平世宗取淮南定三关威武之振
自高平始其击旻也鄙道不以从行以为太祖山陵使
葬毕而道卒年七十三谥曰 文懿 追 (第 15b 页)
瀛王道 既卒时
人皆共称叹以谓与孔子同寿其喜为之称誉盖如此
文章辨体汇选卷五百二十六 (第 15b 页)
子皆以贿赂为事矣则为其民者其何以堪之哉于此
之时循廉之吏如延鲁之徒者诚难得而可贵也哉
冯道 传(欧阳修/) (第 11b 页)
冯道 字 (第 11b 页)
可道 瀛州景城人也事刘守光为参军守光败
去事宦者张承业承业监河东军以为巡官以其文学
荐之晋王为河东节度掌书 (第 11b 页)
记庄宗即位拜户部侍郎
充 翰林学士道 为人能自刻苦为俭约当晋与梁夹河 …… (第 11b 页)
岂可自留乃疾趋至京师庄宗遇弑明宗即位雅知道
所为问安重诲曰先帝时 冯道 何在重诲曰为学士也
明宗曰吾素知之此真吾宰相也拜道端明殿学士迁
兵部侍郎岁馀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 …… (第 12b 页)
年拜司空晋灭唐道又事晋晋高祖拜道
守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司徒兼侍中封鲁国公
高祖崩道相出帝加太尉封 燕国公 罢为匡国军节度
使徙镇威胜契丹灭晋道又事契丹朝耶律德光于京
师德光责道事晋无状道不能对又问曰何以来朝 …… (第 13b 页)
痴顽老子德光喜以道为太传德光北归
从至常山汉高祖立乃归汉以太师奉朝请周灭汉道
又事周周太祖拜道太师兼 中书令道 少能矫行以取
称于世及为大臣尤务持重以镇物事四姓十君益以
旧德自处然当世之士无贤愚皆仰道为元老而喜为 …… (第 14a 页)
缓之终不以晋汉之
亡责道也然道视丧君亡国亦未尝以屑意当是时天
下大乱戎狄交侵生民之命急于倒悬道方自号 长乐
老 著书数百言陈巳更事四姓及契丹所得阶勋官爵 …… (第 14b 页)
旻于高平世宗取淮南定三关威武之振
自高平始其击旻也鄙道不以从行以为太祖山陵使
葬毕而道卒年七十三谥曰 文懿 追 (第 15b 页)
瀛王道 既卒时
人皆共称叹以谓与孔子同寿其喜为之称誉盖如此
文章辨体汇选卷五百二十六 (第 15b 页)
正容及归罔然若有失也叔度盖
易之所谓龙德耶何以曰贼德而祸来学曰此乡原之
学也且李氏既恶乡原矣顾于胡广 冯道 有取焉何也
盖李氏奇人盛气喜事而不能无事以济世为贤而不
以遁世为高故喜称胡广之中庸冯道之长乐绝不喜 (第 6a 页)
易之所谓龙德耶何以曰贼德而祸来学曰此乡原之
学也且李氏既恶乡原矣顾于胡广 冯道 有取焉何也
盖李氏奇人盛气喜事而不能无事以济世为贤而不
以遁世为高故喜称胡广之中庸冯道之长乐绝不喜 (第 6a 页)
性而忽义理至今慕其道者参以举业利达之心遂成
乡愿此风既久则才识高者为王莽其次为胡广其次
为 冯道 生人必受其祸矣近日王阳明一派门人颇觉
张皇以王之学重涵养而轻讲究不知阳明学聚之功
在前虽老释之书亦讨 (第 8b 页)
乡愿此风既久则才识高者为王莽其次为胡广其次
为 冯道 生人必受其祸矣近日王阳明一派门人颇觉
张皇以王之学重涵养而轻讲究不知阳明学聚之功
在前虽老释之书亦讨 (第 8b 页)
张公艺李自伦之流历隋氏五
代之乱而卒有家族数世不替计其人在当时智不加
于杨素勇不侔于贺若弼善宦不贤于 冯道 积赀不富
于张筠其所积习不过寻常匹夫之行笃于孝敬友爱
而己耳今戴氏父子兄弟既析而复合焉是以孝友开
迹 (第 15a 页)
代之乱而卒有家族数世不替计其人在当时智不加
于杨素勇不侔于贺若弼善宦不贤于 冯道 积赀不富
于张筠其所积习不过寻常匹夫之行笃于孝敬友爱
而己耳今戴氏父子兄弟既析而复合焉是以孝友开
迹 (第 15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