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小學類
春秋類
四書類
書類
易類
詩類
孟子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史評類
目錄類
紀事本末類
職官類
史鈔類
傳記類
時令類
雜史類
正史類
載記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術數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法華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正一部
太清部
太平部
太玄部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南和邑侯锦雯吴公庙碑记
余尝读汉书见朱邑桐乡之事病且死属其子曰死必
葬我桐乡后世子孙奉尝我不如桐乡民其后果然民
为起冢立祠至今不绝又读五代史而见汝州防禦使
刘审交吏民上书乞留葬汝州诏许之 太师冯道 论之 (第 4a 页)
余尝读汉书见朱邑桐乡之事病且死属其子曰死必
葬我桐乡后世子孙奉尝我不如桐乡民其后果然民
为起冢立祠至今不绝又读五代史而见汝州防禦使
刘审交吏民上书乞留葬汝州诏许之 太师冯道 论之 (第 4a 页)
跋陆氏家藏东坡玉鼻骍公据卷
东坡恐李方叔卖所遗玉鼻骍为之立公据以便之公
据劵也世多多公陆氏之先得而藏之予获观于京邸
因感而推知前世凡鬻卖莫不有劵矧田庐之重谓之
世业不言可知独不知 冯道 当时习于卖国国尤重也
亦尝有劵否当与千古有志之士质之附于是卷之末
跋送诏制进库 (第 25b 页)
东坡恐李方叔卖所遗玉鼻骍为之立公据以便之公
据劵也世多多公陆氏之先得而藏之予获观于京邸
因感而推知前世凡鬻卖莫不有劵矧田庐之重谓之
世业不言可知独不知 冯道 当时习于卖国国尤重也
亦尝有劵否当与千古有志之士质之附于是卷之末
跋送诏制进库 (第 25b 页)
贞烈诗序
昔共姜守义自誓以父母欲夺而嫁之犹有所感激而
然也若所遇非共姜之父母又夫死而舅姑可依乃志
在殉节而不爱其死不爱其死而又不轻于死从容以
尽夫父母舅姑亲戚难解之情而卒于必死以伸其志
此岂非尤所难得者与若吾学长素波林君之女是也
其事闽中士大夫纪之详矣吾邑士大夫亦莫不叹嗟
其节为作歌诗铭诔累之成帙而属予序之予惟纲常
秉彝本乎天性人莫重乎一死死得其所有视之如归
者则其他又何足言与妇而不难于死夫如此则为子
死孝为臣死忠宜皆所无难者又何有子而背父臣而
负君者与子而背父臣而负君者未必皆其本心由利
欲昏之也岂利欲反重于死生与何其易于妇人而难
于男子与昔 五代冯道 为翰林学士时能自刻苦俭约
当梁晋夹河之争居军中不设床席卧一束刍所得俸 (第 34a 页)
昔共姜守义自誓以父母欲夺而嫁之犹有所感激而
然也若所遇非共姜之父母又夫死而舅姑可依乃志
在殉节而不爱其死不爱其死而又不轻于死从容以
尽夫父母舅姑亲戚难解之情而卒于必死以伸其志
此岂非尤所难得者与若吾学长素波林君之女是也
其事闽中士大夫纪之详矣吾邑士大夫亦莫不叹嗟
其节为作歌诗铭诔累之成帙而属予序之予惟纲常
秉彝本乎天性人莫重乎一死死得其所有视之如归
者则其他又何足言与妇而不难于死夫如此则为子
死孝为臣死忠宜皆所无难者又何有子而背父臣而
负君者与子而背父臣而负君者未必皆其本心由利
欲昏之也岂利欲反重于死生与何其易于妇人而难
于男子与昔 五代冯道 为翰林学士时能自刻苦俭约
当梁晋夹河之争居军中不设床席卧一束刍所得俸 (第 34a 页)
中允(刘约拾遗/)
晋天福三年与戎和晋祖曰当遣辅相为使赵莹桑维
翰同堂皆未言以戎虽通好而反覆难测咸惧于将
命 冯道 与诸公中书食讫分听堂吏前白道言北使
事吏人色变手颤道索纸一幅书云道去即遣写敷
属吏泣下 (第 5a 页)
晋天福三年与戎和晋祖曰当遣辅相为使赵莹桑维
翰同堂皆未言以戎虽通好而反覆难测咸惧于将
命 冯道 与诸公中书食讫分听堂吏前白道言北使
事吏人色变手颤道索纸一幅书云道去即遣写敷
属吏泣下 (第 5a 页)
夜气冲天(同前/)杨少卿凝式有材自负既不大用多佯狂自秽游寺观
遇水竹幽胜之地吟咏忌归墙壁之上笔迹多满僧
道爱护莫不粉壁光洁以俟挥扫游客叹赏故 冯瀛
王 次子少吉题壁下曰少卿真迹满僧居秖恐钟王 (第 9b 页)
遇水竹幽胜之地吟咏忌归墙壁之上笔迹多满僧
道爱护莫不粉壁光洁以俟挥扫游客叹赏故 冯瀛
王 次子少吉题壁下曰少卿真迹满僧居秖恐钟王 (第 9b 页)
郊行
柔桑采尽绿阴稀芦箔蚕成密茧肥(太白诗荆湖麦熟/茧成蛾缲丝忆君)
(头绪多○乐天诗由来/蚕老后方是茧成时)聊向村家问风俗如何勤苦尚
凶饥(唐明宗尝问 冯道 今岁虽礼百姓赡足否道曰农/家岁凶则死于流殍岁礼则伤于榖贱丰凶皆病)
(者惟农家为然臣记进士聂夷中诗云 (第 6a 页)
柔桑采尽绿阴稀芦箔蚕成密茧肥(太白诗荆湖麦熟/茧成蛾缲丝忆君)
(头绪多○乐天诗由来/蚕老后方是茧成时)聊向村家问风俗如何勤苦尚
凶饥(唐明宗尝问 冯道 今岁虽礼百姓赡足否道曰农/家岁凶则死于流殍岁礼则伤于榖贱丰凶皆病)
(者惟农家为然臣记进士聂夷中诗云 (第 6a 页)
唐懿宗拜十六陵发明非之
古人虽重庙祭然陵寝所在拜之未为非礼传云过墓
思哀乃人情也故天下风俗虽殊至于拜墓则四海同
然矣尹起莘之言于理未确
冯道 对唐明宗谓历险则谨而无失平路则逸而
巅蹶
粤稽史册国家当蒙庥袭庆之后率以丰亨豫大弛其
兢业之心 (第 7a 页)
渐致废坠者往往有之所以古昔圣贤每于
持盈保泰之际三致意焉 冯道 以明宗喜有年而设譬
以对犹得古人遗意虽道之生平不足比数而其言固
自可采也
(第 7a 页)
冯道 卒 (第 7a 页)
自后晋至周皆以篡得国 冯道 历臣其比肩事主之人
其俯仰愧怍不识当何若矣乃犹著 (第 7b 页)
长乐老 叙以自述
其荣遇当时反以德量称之四维不张于兹为甚无惑
乎其乱亡接踵也
五代纪
六朝五代于开国之初 (第 7b 页)
古人虽重庙祭然陵寝所在拜之未为非礼传云过墓
思哀乃人情也故天下风俗虽殊至于拜墓则四海同
然矣尹起莘之言于理未确
冯道 对唐明宗谓历险则谨而无失平路则逸而
巅蹶
粤稽史册国家当蒙庥袭庆之后率以丰亨豫大弛其
兢业之心 (第 7a 页)
渐致废坠者往往有之所以古昔圣贤每于
持盈保泰之际三致意焉 冯道 以明宗喜有年而设譬
以对犹得古人遗意虽道之生平不足比数而其言固
自可采也
(第 7a 页)
冯道 卒 (第 7a 页)
自后晋至周皆以篡得国 冯道 历臣其比肩事主之人
其俯仰愧怍不识当何若矣乃犹著 (第 7b 页)
长乐老 叙以自述
其荣遇当时反以德量称之四维不张于兹为甚无惑
乎其乱亡接踵也
五代纪
六朝五代于开国之初 (第 7b 页)
后唐总论
余读五代史五十年间易国凡五未尝不废书而叹也
曰嗟夫世道衰微人心偷薄朝梁唐而夕汉晋迄无定
向然考其得国之正彼善于此者犹以后唐为差胜焉
盖李国昌平庞勋之乱略有微劳克用当黄巢之乱有
克复之功虽其拥彊兵拒朝命亦不为无过然较之朱
温贤且远矣末年兵弱锋衰全忠倡乱不能复平仅以
自保庄宗首承父烈加以英勇之资屡战屡胜遂歼巨
寇建国立社然徒溺一时之娱而不为万世之计甫得
大位沉溺声色致使身没伶人之手岂不哀哉明宗本
无欲立之心资性宽厚无苛猛之政然目不识丁而辅
佐之臣不过 冯道 诸人欲期致治之盛亦已难矣闵帝
幼冲享年不久潞王猜忌石敬瑭终以亡国呜呼使庄 (第 1b 页)
余读五代史五十年间易国凡五未尝不废书而叹也
曰嗟夫世道衰微人心偷薄朝梁唐而夕汉晋迄无定
向然考其得国之正彼善于此者犹以后唐为差胜焉
盖李国昌平庞勋之乱略有微劳克用当黄巢之乱有
克复之功虽其拥彊兵拒朝命亦不为无过然较之朱
温贤且远矣末年兵弱锋衰全忠倡乱不能复平仅以
自保庄宗首承父烈加以英勇之资屡战屡胜遂歼巨
寇建国立社然徒溺一时之娱而不为万世之计甫得
大位沉溺声色致使身没伶人之手岂不哀哉明宗本
无欲立之心资性宽厚无苛猛之政然目不识丁而辅
佐之臣不过 冯道 诸人欲期致治之盛亦已难矣闵帝
幼冲享年不久潞王猜忌石敬瑭终以亡国呜呼使庄 (第 1b 页)
(之初以翰林学士从魏王征蜀安重诲问计皆中后 冯/道
出镇与刘煦同在中书煦与道婚家或旧事不便要)
(釐革者对论不/定由是罢相)
奉和御制读五代晋史( …… (第 14a 页)
治审交尽去烦弊百姓歌之卒郡人聚)
(哭乞留葬立碑起祠诏曰褒贤奖善岂限彝章可特赠/太尉吏民所请宜依故相 冯道 曰知其为人廉平慈善)
(无害之良吏也吏民怀感如/此著痛哭词六章镌于碑阴)
奉和御制读五代周史( (第 15b 页)
二首/并注)
文懿艰危际虚心自晏宁依违惭问战閒淡贵无刑镇
俗惩浮躁尊儒镂典经忠诚亏美谥良足愧幽灵 (冯道/ 历相)
(四朝虽逢艰危不易其度怀才抱业者皆引用履行浮/躁者必抑而镇之节制同州日闲淡狱市无扰晋祖尝) (第 15b 页)
(以兵事问道对曰神武睿略须从独断臣本自书生为/陛下在中书不敢有一毫之失也命学官刊板流布谥)
(曰 文懿 史臣曰事四朝相六帝可得谓之/忠乎不得谥为文忠文正者盖谓此矣)
文伯怀明识英规世所推济时陈策画急用备论 (第 16a 页)
(釐革者对论不/定由是罢相)
奉和御制读五代晋史( …… (第 14a 页)
治审交尽去烦弊百姓歌之卒郡人聚)
(哭乞留葬立碑起祠诏曰褒贤奖善岂限彝章可特赠/太尉吏民所请宜依故相 冯道 曰知其为人廉平慈善)
(无害之良吏也吏民怀感如/此著痛哭词六章镌于碑阴)
奉和御制读五代周史( (第 15b 页)
二首/并注)
文懿艰危际虚心自晏宁依违惭问战閒淡贵无刑镇
俗惩浮躁尊儒镂典经忠诚亏美谥良足愧幽灵 (冯道/ 历相)
(四朝虽逢艰危不易其度怀才抱业者皆引用履行浮/躁者必抑而镇之节制同州日闲淡狱市无扰晋祖尝) (第 15b 页)
(以兵事问道对曰神武睿略须从独断臣本自书生为/陛下在中书不敢有一毫之失也命学官刊板流布谥)
(曰 文懿 史臣曰事四朝相六帝可得谓之/忠乎不得谥为文忠文正者盖谓此矣)
文伯怀明识英规世所推济时陈策画急用备论 (第 16a 页)
他人未肯忙裴说诗也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 冯道
诗也在家贫亦好戎昱诗也(老学庵/笔记)
唐人诗句中用俗语者惟杜荀鹤罗隐为多杜荀鹤诗
如曰秪恐为僧僧不 …… (第 21b 页)
和御制丞相王圭圭子仲修学士宋白中大夫张公庠
直秘阁周彦质又胡伟集句凡十家(居易/录)
冯道
世讥 (第 56b 页)
冯瀛王道 依阿诡随不能死节王荆公雅爱道谓
其能屈身以安人如诸佛菩萨行其所作诗虽浅近而
多理语诗云穷达皆有命何须 (第 56b 页)
发叹声但知行好事莫
要问前程冬去冰须泮春来草自生请君观此理天道
甚分明又偶作云莫为危时便怆神前程往往有期因
须知海岳归明主未省乾坤陷吉人道德几时曾去世
舟车何处不通津但教方寸无诸恶豺虎丛中也立身
(宋类/苑)
恶诗相传流为里谚此真风雅之厄也如世乱奴欺主
时衰鬼弄人唐杜荀鹤诗也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
来明日当罗隐诗也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 五代冯
道 诗也闭门不管庭前月分付梅花自主张南宋陈随
隐自述其先人藏一警句为真西山刘漫塘所赏击者 …… (第 57a 页)
也(香祖/笔记)
晋天福三年与戎和当遣辅相为使赵璟桑维翰同堂
皆未言以戎反覆难测咸惧于将命 冯道 与诸公中书
食讫堂吏前白北使事色变手颤道索一幅书云道去
即遣写敕道舍都亭驿不复归家彼以道有重名命与 …… (第 57b 页)
鲟鱼也鲟鲟同然本草既有鲟鱼又别有牛鱼云生东
海头如牛则牛鱼别是一种非鲟也 冯道 使契丹诗曰
曾叨臈月牛头赐史谓契丹真以牛头赐之非也契丹
主率以臈月打围因敲冰钓鱼则腊月牛头者正本草 (第 58b 页)
所著东海之鱼其头如牛者也非真牛头也(演繁/露) 冯瀛王 镇南阳郡中宣圣庙坏有酒户十馀辈投状乞
修 (第 58b 页)
瀛王 未及判有幕客题状后云槐影参差覆杏坛儒
门弟子尽高官若教酒户重修庙觉我惭惶也大 (第 58b 页)
瀛
王
遽罢其请出已俸重修(古今/诗话) (第 58b 页)
冯瀛王 性仁厚家有一池每得鱼放池中其子监丞每
窃钓之 (第 59a 页)
瀛王 闻之不悦于是高其墙垣钥其门户作诗
书其门曰高却墙垣钥却门监丞从此罢垂纶池中鱼
鳖应相贺从此方知有主 (第 59a 页)
人(诗话/总龟)
唐主与 冯道 从容语及年榖屡登四方无事道曰臣昔
在先皇幕府奉使中山历井陉之险臣忧马蹶执辔甚
谨幸而无失逮至平路放辔 …… (第 59a 页)
可
不知也唐主悦命左右录其诗常讽诵之(通鉴/纲目)
枢密邵公尧尝谓余诗浅切似白乐天一日阅相蓝书
肆得 冯瀛王 诗一帙而归以语公公戏语余曰子诗格 …… (第 59b 页)
似乐天今又爱 冯瀛王 将来拈取个豁达李老庆历中
京师有人号豁达李老好吟诗而诗多鄙俚以此戏之
遂皆大笑然余赋才鄙拙不能强为豪 (第 60a 页)
爽今齿已老而
诗格定时时遣兴实有李老之风足见公之知言也(青/箱)
(杂/记)
冯吉 冯瀛王道 德度凝厚事累朝体貌山立其子吉特浮俊
无检为少卿善琵琶妙音律乐府世无及者父酷戒之 …… (第 60a 页)
窦仪
龙镯字琢成乾德初任邠州守有仁政一日群鹤翔于
公庭州民绘来鹤图以颂其德时学士窦仪以使过邠
留题云多少樊笼不敢开强拘物性要相陪何时得似
邠州守德政临民鹤自来(万姓/统谱)
窦俨
窦禹钧生五子仪俨称侃等相继登科 冯瀛王 赠禹钧诗
有灵椿一树老丹桂五枝芳时号窦氏五龙昆仲才业仪
俨尤著俨素蕴大学为周世宗所重判太常寺校管籥钟 …… (第 70b 页)
曾庶几
吉水与敝邑接境有曾庶几者隐士也五代时中朝累
有聘召不起故老有能记其放猿绝句云孤猿锁槛岁
年深放出城南百丈林绿水任君连臂饮青山不用断
肠吟(能改斋/漫录)
李花开
陶岳五代史补载 冯道 镇同州有酒务吏乞以家财修
夫子庙道以付判官判官素滑稽书一绝句于判后云
荆棘森森绕杏坛儒官高贵尽偷安若 (第 90a 页)
诗也在家贫亦好戎昱诗也(老学庵/笔记)
唐人诗句中用俗语者惟杜荀鹤罗隐为多杜荀鹤诗
如曰秪恐为僧僧不 …… (第 21b 页)
和御制丞相王圭圭子仲修学士宋白中大夫张公庠
直秘阁周彦质又胡伟集句凡十家(居易/录)
冯道
世讥 (第 56b 页)
冯瀛王道 依阿诡随不能死节王荆公雅爱道谓
其能屈身以安人如诸佛菩萨行其所作诗虽浅近而
多理语诗云穷达皆有命何须 (第 56b 页)
发叹声但知行好事莫
要问前程冬去冰须泮春来草自生请君观此理天道
甚分明又偶作云莫为危时便怆神前程往往有期因
须知海岳归明主未省乾坤陷吉人道德几时曾去世
舟车何处不通津但教方寸无诸恶豺虎丛中也立身
(宋类/苑)
恶诗相传流为里谚此真风雅之厄也如世乱奴欺主
时衰鬼弄人唐杜荀鹤诗也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
来明日当罗隐诗也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 五代冯
道 诗也闭门不管庭前月分付梅花自主张南宋陈随
隐自述其先人藏一警句为真西山刘漫塘所赏击者 …… (第 57a 页)
也(香祖/笔记)
晋天福三年与戎和当遣辅相为使赵璟桑维翰同堂
皆未言以戎反覆难测咸惧于将命 冯道 与诸公中书
食讫堂吏前白北使事色变手颤道索一幅书云道去
即遣写敕道舍都亭驿不复归家彼以道有重名命与 …… (第 57b 页)
鲟鱼也鲟鲟同然本草既有鲟鱼又别有牛鱼云生东
海头如牛则牛鱼别是一种非鲟也 冯道 使契丹诗曰
曾叨臈月牛头赐史谓契丹真以牛头赐之非也契丹
主率以臈月打围因敲冰钓鱼则腊月牛头者正本草 (第 58b 页)
所著东海之鱼其头如牛者也非真牛头也(演繁/露) 冯瀛王 镇南阳郡中宣圣庙坏有酒户十馀辈投状乞
修 (第 58b 页)
瀛王 未及判有幕客题状后云槐影参差覆杏坛儒
门弟子尽高官若教酒户重修庙觉我惭惶也大 (第 58b 页)
瀛
王
冯瀛王 性仁厚家有一池每得鱼放池中其子监丞每
窃钓之 (第 59a 页)
瀛王 闻之不悦于是高其墙垣钥其门户作诗
书其门曰高却墙垣钥却门监丞从此罢垂纶池中鱼
鳖应相贺从此方知有主 (第 59a 页)
人(诗话/总龟)
唐主与 冯道 从容语及年榖屡登四方无事道曰臣昔
在先皇幕府奉使中山历井陉之险臣忧马蹶执辔甚
谨幸而无失逮至平路放辔 …… (第 59a 页)
可
不知也唐主悦命左右录其诗常讽诵之(通鉴/纲目)
枢密邵公尧尝谓余诗浅切似白乐天一日阅相蓝书
肆得 冯瀛王 诗一帙而归以语公公戏语余曰子诗格 …… (第 59b 页)
似乐天今又爱 冯瀛王 将来拈取个豁达李老庆历中
京师有人号豁达李老好吟诗而诗多鄙俚以此戏之
遂皆大笑然余赋才鄙拙不能强为豪 (第 60a 页)
爽今齿已老而
诗格定时时遣兴实有李老之风足见公之知言也(青/箱)
(杂/记)
冯吉 冯瀛王道 德度凝厚事累朝体貌山立其子吉特浮俊
无检为少卿善琵琶妙音律乐府世无及者父酷戒之 …… (第 60a 页)
窦仪
龙镯字琢成乾德初任邠州守有仁政一日群鹤翔于
公庭州民绘来鹤图以颂其德时学士窦仪以使过邠
留题云多少樊笼不敢开强拘物性要相陪何时得似
邠州守德政临民鹤自来(万姓/统谱)
窦俨
窦禹钧生五子仪俨称侃等相继登科 冯瀛王 赠禹钧诗
有灵椿一树老丹桂五枝芳时号窦氏五龙昆仲才业仪
俨尤著俨素蕴大学为周世宗所重判太常寺校管籥钟 …… (第 70b 页)
曾庶几
吉水与敝邑接境有曾庶几者隐士也五代时中朝累
有聘召不起故老有能记其放猿绝句云孤猿锁槛岁
年深放出城南百丈林绿水任君连臂饮青山不用断
肠吟(能改斋/漫录)
李花开
陶岳五代史补载 冯道 镇同州有酒务吏乞以家财修
夫子庙道以付判官判官素滑稽书一绝句于判后云
荆棘森森绕杏坛儒官高贵尽偷安若 (第 90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