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小學類
春秋類
樂類
五經總義類
詩類
書類
易類
經解類
四書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政書類
故事類
編年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職官類
正史類
史鈔類
傳記類
時令類
雜史類
載記類
金石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天文算法類
醫家類
譜錄類
術數類
兵家類
釋家類
道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詞曲類
詔令奏議類
禪宗部類
淨土宗部類
瑜伽部類
論集部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寶積部類
法華部類
般若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洞玄部
正一部
太玄部
續道藏
 (天王之卒于不王也杀君之贼身无存没时无古今/皆得讨而不赦故汉之王莽杀平帝魏之司马昭弑)
 (高贵乡公唐之韦后弑 中宗
之类前史皆隐其迹而/朱子于通鉴纲目必正其大恶之名使其罪暴白于)
 (万世岂非窃取/春秋之义乎)
公会 (第 41a 页)
 (矣文姜复归于鲁而或会或享如齐如莒一书再书/而又再书春秋非与其归鲁也所以深恶鲁之臣子)
 (无愤疾之心而不能仗大义以诛之也先儒谓唐武/后废 中宗
而移其宗庙张东之等当废为庶人而赐)
 (之死引春秋绝文姜之义以为断可谓得圣人之意/矣春秋于文姜不曰姜 (第 4b 页)
 家而亡其国者也(如齐庄陈灵蔡景之杀身秦吕不/韦汉梁冀之败家晋贾后淫乱隋)
 (炀烝陈夫人之亡其国唐高宗武后 中宗
韦后玄宗杨贵妃皆几至灭亡)然后知古诗垂 (第 21a 页)
 他乎此义行无吕武之祸矣(前汉吕后以高帝时与/政遂致临朝称制擅王)

 (诸吕几危刘氏唐武后以高宗时与政遂致废黜 中/宗
自登大宝革唐为周临川吴氏曰把伯姬自来求)
 (妇盖疑不自来求则妇不可得也求而得僖公之女/叔姬为桓公夫 (第 50b 页)
 诸侯之意具矣(常山刘氏曰君失其居在乾侯而不/得归故因朝正之时而书公所在则)
 (存君父罪臣子讥诸/侯之意皆可具见也)唐武后废迁 中宗
革命自立史
 臣列于本纪欲著其罪(欧阳公/新唐书)而君子以为非春秋
 之法其言曰天下者唐之天下 (第 51b 页)
中宗
受之于其父武
 后安得绝先君之世复(扶又/反)系嗣君之年黜武氏之
 号自以为窃取春秋之义信矣(范氏唐 (第 51b 页)
鉴季氏出其/君鲁无君者八年春)

 (秋每岁必书公之所在不与季氏之专国也唐史列/武后于本纪欲不没其实以著其恶窃以为不然 中)
 (宗
之有天下受之于高宗天下者唐之天下也武氏/安得而间之复系嗣圣之君黜武氏之号窃取春秋)
 (之义虽获罪于 (第 52a 页)
 (美大之状济济翔翔厚重宽舒之貌孝子祭祀威仪/严正心有所继属故齐齐皇皇诗小雅云四牡騑騑)
 (四牡翼翼皆是马之行容肃肃敬貌雍雍和貌鸾和/声之形状方氏曰穆穆者敬以 和皇
皇者正而美济)
 (济者出入之齐翔翔者翕张之美齐齐言致齐而能/定皇皇言有求而不得匪匪言行而有文翼翼言 (第 21b 页)
 语之际疑则阙之不可自我质正恐有失误也

言语之美(五美字皆读为仪然/皆如本字亦可通)穆穆皇皇朝廷之美
济济(上/声)翔翔祭祀之美齐齐(如/字)皇皇(旧音往方/读如字)车马之
美匪匪(非/)翼翼鸾和之美肃肃雍雍
 方氏曰穆穆者敬以 和皇
皇者正而美济济者出入
 之齐翔翔者翕张之善齐齐致齐而能定也皇皇有
 求而不得也匪匪言行而有文翼翼言载 (第 28b 页)
 注曰五美字皆读为仪然皆如本字亦通
穆穆皇皇朝廷之美济济翔翔祭祀之美齐齐皇皇车
马之美匪匪翼翼鸾和之美肃肃雍雍
 方氏曰穆穆者敬以 和皇
皇者正而美济济者出入
 之齐翔翔者翕张之善齐齐致齐而能定也皇皇有 (第 25b 页)
 所也至是郓溃客寄乾侯非其所矣岁首必书公之

 所在者盖以存君不与季氏之专国也而罪臣子讥
 诸侯之意具矣唐武后废迁 中宗
革命自立史臣列
 于本纪欲著其罪而君子以为非春秋之法其言曰
 天下者唐之天下 (第 19a 页)
中宗
受之于其父武后安得绝先
 君之世复系嗣君之年黜武氏之号自以为窃取春
 秋之义信矣
夏六月庚辰晋侯去疾 (第 19a 页)
 (近事明之乃逸者纵逸自恣也乃谚者纵逸则所习/者下委巷谣谚常诵于口也既诞者长恶不悛遂至)
 (于诞妄也若非诞妄则必讪侮其父/母自以为黠而反以老成为愚也)
周公曰呜呼我闻曰昔在殷王 中宗
严恭寅畏天命自
度治民祗惧不敢荒宁肆 (第 5b 页)
中宗
之享国七十有五年
 集传中宗太戊也严则庄重恭则谦抑寅则钦肃畏
 则戒惧天命即天理也中宗严恭寅畏(金氏 (第 5b 页)
 百姓里居皆由不敢之心以行呜呼不敢之心岂不
 大乎使先王少肆不敢之心而为敢则亦何所不至
 哉故殷先哲王如 中宗
则不敢荒宁 (第 4a 页)
中宗
传此不敢
 之心至于高宗高宗亦不敢荒宁高宗传此不敢之
 心至于祖甲祖甲则不敢侮鳏寡祖甲传此不敢之 (第 4a 页)
 为所居大抵人道健而不息这方是人道若有斯须

 怠惰便不是人道
周公曰呜呼我闻曰昔在殷王 中宗
严恭寅畏天命自
度治民祗惧不敢荒宁肆 (第 22b 页)
中宗
之享国七十有五年
 无垢曰呜呼周公之于成王之心可谓切矣前言小
 人放逸所以警之使退今言古先哲王敬德所 (第 22b 页)
以引
 之使前成王知放逸之不可为而敬德之可以长年
 也则入德之阶显然可升矣 中宗
商王太戊也心不
 散则严貌不乱则恭中宗非特行于庙堂之上也在 (第 22b 页)
 乎其可也而乃欲以供逸乐之具天理岂肯容乎周

 公于 中宗
言不敢荒宁于高宗亦言不敢荒宁于祖
 甲言不敢侮鳏寡于文王言不敢盘于游田者此盖
 无逸之心也盖无逸则兢 …… (第 3b 页)
 缘初间始
周公曰呜呼我闻曰古之人犹胥训告胥保惠胥教诲
民无或胥诪张为幻此厥不听人乃训之乃变乱先王
之正刑至于小大民否则厥心违怨否则厥口诅祝
 无垢曰古之人即 中宗
至文王也君臣上下皆以无
 逸为德故君臣上下率由无逸之中岂不俨然如上
 天森然如北极天下焉有不太平神祇 …… (第 7a 页)
 是三者犹眷眷而不忘岂有他哉凡以开悟其迪哲
 之性而堤防小人好乱之心者盖不得不尔也
周公曰呜呼自殷王 中宗
及高宗及祖甲及我周文王
兹四人迪哲厥或告之曰小人怨汝詈汝则皇自敬德
厥愆曰朕之愆允若时不啻不敢含怒 …… (第 8a 页)
 知人之谓也人孰不有是哲不能迪之则茅塞其心

 而昏惑闇黯之累生焉是故哲出于性迪之者人而
 已自殷王 中宗
以至于我周文王兹四人迪哲者于
 哲则能迪之则其性天之明不为物之所蔽也
此厥不听人乃或诪张为幻曰小人怨 (第 10a 页)
 黄伦 撰
公曰君奭天寿平格保乂有殷有殷嗣天灭威今汝永
念则有固命厥乱明我新造邦
 无垢曰天之所以寿 中宗
高宗祖甲者以有和平感
 格之德也何以明之有殷之君大抵嗣天心以除虐
 耳除去虐民之事则民安矣灭威者除虐 (第 1a 页)
 在鲁四封之内则无适而非其所也至是郓溃客寄
 乾侯非其所矣岁首必书公之所在者盖以存君不
 与季氏之专国而罪臣子讥诸侯之意具矣唐武后
 废迁 中宗
革命自立史臣列于本纪欲著其罪而君 (第 31b 页)
 子以为非春秋之法其言曰天下者唐之天下 中宗
 
受之于其父武后安得绝先君之世复系嗣君之年
 黜武氏之号自以为窃取春秋之义信矣
夏六月庚辰晋侯去疾卒秋 (第 32a 页)
 贵虽未尝有诞谩之事周公虑其幼冲之质未历于
 艰难骄傲之情易生于志意故告戒之辞不得不借
 小人之事以为喻也
周公曰呜呼我闻曰昔在殷王 中宗
严恭寅畏天命自
度治民祇惧不敢荒宁肆 (第 46a 页)
中宗
之享国七十有五年其
在高宗时旧劳于外爰暨小人作其即位乃或亮阴三
年不言其惟不言言乃雍不敢荒宁嘉靖殷邦 …… (第 46a 页)
 闻曰明非臆说乃得之所闻也周公谓闻古人之言

 在昔殷王 中宗
即太戊也其为君也上则严恭寅畏
 于天命下则循法度以治民惟上畏天下畏民故夙
 夜之间祇敬畏惧不敢怠荒于 …… (第 47a 页)
 有不为顺从之事则其心必违逆于君怨恨于君使
 不为违怨之事则必其口诅祝于君诅祝犹骂之也
 盖始相顺之中则怨之终则骂之也
周公曰呜呼自殷王 中宗
及高宗及祖甲及我周文王
兹四人迪哲厥或告之曰小人怨汝詈汝则皇自敬德
厥愆曰朕之愆允若时不啻不敢含怒此 …… (第 54b 页)
 情莫公于民桀不君而有众弗协汤一德而万姓咸

 喜者好恶公故也周公谓昔时殷王 中宗
与高宗祖
 甲与我周文王此四君者皆进于明哲知人情伪不
 为人言所惑必言此四君者盖前承无逸永年之事
  (第 55b 页)
   閟宫(颂僖公能复/周公之宇)
  卷三十六(啇颂/)
   那(祀成/汤)      烈祖(祀 中/宗)

(第 13a 页)
 那祀成汤也微子至于戴公其间礼乐废坏有正考
 甫者得商颂十二篇于周之大师以那为首
  序以国语为文
 ○烈祖祀中宗也
  详此诗未见其为祀 中宗
而末言汤孙则亦祭成 (第 133a 页)
  汤之诗耳序但不欲连篇重出又以 中宗
商之贤
  君不欲遗之耳
 ○玄鸟祀高宗也(临川王氏曰祀高宗而上颂其祖/下称其孙子盖上有以绍其祖下) (第 133b 页)
 (有功德者皆然初不可预限其数而商则止有三宗/高宗即其一也然尝疑高宗之庙未知立于何所三)
 (宗之后昭穆当祧者未知入于何庙窃意所立三宗 中宗
当穆高宗祖甲当昭各随昭穆之位特立其庙) (第 47b 页)
 (于太祖庙之两傍三昭三穆之上如周文武世室之/位也 中宗
之后则群穆继之者皆祧于其庙高宗祖)
 (甲之后则群昭继之者皆祧于其庙如周自文王以/后群穆祧于文世室自 (第 48a 页)
  客寄乾侯非其所也岁首必书公之所在者盖以
  存君不与季氏之专国也而罪臣子讥诸侯之意
  具矣唐武后废迁 中宗
革命自立史臣列于本纪
  欲著其罪而君子以为非春秋之法其言曰天下
  者唐之天下 (第 25a 页)
中宗
受之于其父武后安得绝先君 (第 25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