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小學類
春秋類
樂類
五經總義類
詩類
書類
易類
經解類
四書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政書類
故事類
編年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職官類
正史類
史鈔類
傳記類
時令類
雜史類
載記類
金石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天文算法類
醫家類
譜錄類
術數類
兵家類
釋家類
道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詞曲類
詔令奏議類
禪宗部類
淨土宗部類
瑜伽部類
論集部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寶積部類
法華部類
般若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洞玄部
正一部
太玄部
續道藏
 以厌降内有齐斩外服皆缌尊名所加不过一等此
 先王不易之道其来久矣贞观修礼改旧章渐广渭
 阳之恩不遵洙泗之典及宏道之后唐元之间(韦氏/弑 中)
 (宗
立温王重茂改元唐龙今/避玄宗御名上字故称唐元)国命再移于外族矣礼 (第 88b 页)
 (法于后世也汪氏克宽曰此年正月书王诛桓公之/终身无王 弑君之贼身无存没时无古今皆得讨)
 (而不赦故汉之王莽弑平帝魏之司马昭弑高贵乡/公唐之韦后弑 中宗
之类前史皆隐其迹而朱子于)
 (通鉴纲目必正其大恶之名使其罪暴白于万世岂/非取春秋之义欤 赵氏汸曰 (第 55b 页)
 (妾母称之又私谥焉乱礼甚矣正汪氏克宽曰后世/以妾母为正嫡至于襄事乃黜 嫡而嬖妾合葬焉)

 (如 中宗
之葬乾陵严善思谏而弗止循袭而莫知其/失矣孰有如汉之孝文自谓侧室之子而不以为嫌)
 (者/乎)
王使召 (第 41b 页)
 (王氏葆曰公自野井来居于郓初未及齐国都而曰/至自齐者野井齐地故也 黄氏仲炎曰昭公虽出)
 (奔而春秋每岁必书公之所处者存君也存君者天/地之大义也故范氏唐鉴用春秋之法削武后纪而)
 (系之 中宗
垂教戒于万世严矣书家氏铉翁曰居于/郓志公之失位也失位矣而犹 至书居所以存鲁) …… (第 2a 页)
 (乾侯非其所矣岁首必书公之所在者盖以存君不/与季氏之专国也而罪臣子讥诸侯之意具矣唐武)
 (后废迁 中宗
革命自立史臣列于本纪欲著其罪而/君子以为非春秋之法其言曰天下者唐之天下 (第 28a 页)
中)
 (宗
受之于其父武后安得绝先君之世复系嗣君/之年黜武后之号自以为窃取春秋之义信矣)
 集说(范氏宁曰中国犹 (第 28a 页)
  庸鼓钟鼓之大者也万舞舞之大者也商之作乐在
荡则奏鼓简简大矣而未备在汤孙则嘒嘒管声备
其细以成大记曰商人尚声臭味未成涤荡其声乐
三阕然后出迎牲声音之号所以诏告于天地之间
岂不以乐之大然耶观舜堂上之乐戛击鸣球搏拊
琴瑟以咏所以贵人声也堂下之乐则管鼗鼓合止
柷敔笙镛以间所以贱乐器也那祀成汤之乐堂上
言依我磬声则戛击鸣球搏拊琴瑟之类举矣堂下

言鼗鼓管镛则柷敔笙箫之类举矣国语曰声应相
保曰和细大不踰曰平商之作乐细大和高下平上
下谐远有以广声教备有以成事业其于致太平也
何有那祀成汤详于乐而略于礼者以其祖有功而
乐象功故也烈祖祀 中宗
言清酤和羹之礼而不及
乐者以其宗有德而礼成德故也閟宫言万舞洋洋
美其形容之众大也此言万舞有奕美其缀兆 (第 4b 页)
  圣朝建隆初窦俨实始建议更周乐名以崇德为文德
之舞以象成为武功之舞至于祖宗庙室乐舞之名未
尝不各称功德之实而形容之矣是故僖祖文献睿
皇帝
室曰大善之舞顺祖惠元睿明皇帝室曰大宁之
舞翼祖简恭睿德皇帝室曰大顺之舞宣祖昭武睿圣 (第 3b 页)
  高宗初诏有司造崇德之舞以尊太宗之庙武后制钧

天之舞以尊高宗睿宗诏大和之舞以尊 中宗
明皇诏
景云之舞以尊睿宗开元中将东封太山更定雅乐献
祖用光大之舞懿祖用长发之舞景帝用大政之舞馀
如旧 (第 6b 页)
  前代乐饮酒酣必起舞盖所以极欢心叙诚意魏晋以
来尤重以舞相属乐饮以舞相属犹饮酒以柸相属也
故汉李陵起舞以属苏武王智起舞以属蔡邕晋谢安
起舞以属桓嗣陈智匠曰比见北人犹以舞相属则属
舞古人非不尚也然田鼢与灌夫过窦婴家酒酣起舞

属鼢鼢不起夫徙坐语侵之陶谦为舒令见太守张磐
磐舞属谦谦不为起固强之虽舞而不转曰不当转邪
曰不可转转则胜人由此观之以舞相属情意一有不
至而祸患随之可不重之哉臣尝观诗曰屡舞跹跹书
曰恒舞于宫是舞可节而不可屡可暂而不可常故诗
书所讥在屡与恒而不在于舞也然则相属之舞盖亦
不可屡而恒矣江表孙谭酒酣屡舞而不知止顾雍所
以深责之也 唐中宗
数与近臣狎宴递起舞唱下兵回 (第 3a 页)
自殷王 中宗
及高宗及祖甲作自殷王及 (第 3a 页)
中宗
及高宗
下及祖甲注故戒以无逸下有之字 其无逸豫下有
也字 农夫之艰难事无之字 则知小人之所依怙
下有 (第 3a 页)
 信乎其然矣○宋祁史论曰太宗诏内侍省不立三
 品官以内侍为之长阶第四不任以事唯门閤守禦
 廷内扫除廪食而已武后时稍增其人至 中宗
黄衣
 乃二千员七品已上员外置千员然衣朱紫者尚少 (第 25b 页)
  辩说序以国语为文

 ○烈祖祀中宗也(郑氏康成曰 中宗
殷王大戊汤之/玄孙也有桑榖之异惧而修德殷)
  (道复兴故表显之号为中宗○孔氏颖达曰毛以/为诸侯所以 (第 73b 页)
 (之终身无王也明年锡命王不称天讥天王之卒于/不王也弑君之贼身无存没时无古今皆得讨而不)
 (赦故汉之王莽弑平帝魏之司马昭弑高贵乡公唐/之韦后弑 中宗
之类前史皆隐其迹而朱子于通鉴)
 (纲目必正其大恶之名使其罪暴/白于万世岂非窃取春秋之义欤)
公会齐 (第 47b 页)
 (一书再书而又再书春秋非与其归鲁也所以深罪/鲁之臣子无愤疾之心而不能仗大义以诛之也先)
 (儒谓唐武后废 中宗
而移其宗庙张柬之等当废为/庶人而赐之死引春秋绝文姜之义以为断可谓得)
 (圣人之意矣春秋于文姜不曰姜 (第 7b 页)
 至于杀身败家而亡其国者也(汪氏曰如齐庄陈灵/蔡景之杀身秦吕不)

 (韦汉梁冀之败家晋贾后淫乱隋炀烝陈夫人之亡/其国唐高宗武后 中宗
韦后玄宗杨贵妃皆几至灭)
 (亡/)然后知古诗垂戒之大而近世有献议乞于经筵
 不以国风进读者殊失圣经 (第 25b 页)
 无吕武之祸矣(汪氏曰前汉吕后以高帝时与政遂/致临朝称制擅王诸吕几危刘氏唐)
 (武后以高宗时与政遂致废黜 中宗
自登大宝革唐/为周临川吴氏曰把伯姬自来求妇盖疑不自来求)
 (则妇不可得也求而得僖公之女叔姬为桓公夫 (第 24a 页)
 (以夫人之礼薨之复以小君之礼葬之又别为之谥/焉书实以示讥也汪氏曰后世以妾母为正嫡至于)
 (丧事乃黜正嫡而嬖妾合葬焉如 中宗
之葬乾陵严/善思谏而弗止循袭而莫知其失矣孰有如汉之孝)
 (文自谓侧室之子/而不以为嫌者乎) (第 42b 页)
 意具矣(常山刘氏曰君失其居在乾侯而不得归故/因朝正之时而书公所在则存君父罪臣子)
 (讥诸侯之意/皆可具见也)唐武后废迁 中宗
革命自立史臣列于
 本纪欲著其罪而君子以为非春秋之法其言曰天
 下者唐之天下 (第 27a 页)
中宗
受之于其父武后安得绝先君
 之世复(扶又/反)系嗣君之年黜武氏之号自以为窃取 …… (第 27a 页)
 春秋之义信矣(范氏祖禹曰季氏出其君鲁无君者/八年春秋每岁必书公之所在不与)
 (季氏之专国也唐史列武后于本纪欲不杀其实以/著其恶窃以为不然 中宗
之有天下受之于高宗天)
 (下者唐之天下也武氏安得而间之复系嗣圣之年/黜武氏之号窃取春秋之义虽获罪于 (第 27b 页)
 有辞乎今尔多士犹谓殷未有灭亡之罪而天犹惓
 惓于殷此则不知天命也尔当安居于此其可怀他
 虑乎唐孔氏曰下篇说 中宗
高宗祖甲三王以外其
 后立王生则逸亦罔弗克寿则帝乙以上非无僻王
 而此言无不明德恤祀者立文之法辞有抑 (第 9a 页)
 多方而享天之命盖德之不修则虽有多方而不克
 享德之修则虽七十里而可以王也惟纣之所以至
 于灭亡者无非自取之也尔多方其可以有他志哉
 无逸论 中宗
高宗祖甲享国之永自是厥后立王生
 则逸不知稼穑之艰难亦罔弗克寿或十年或七八
 年或五六年或四三年其言 (第 10b 页)
 嫌于独无纪年故亟更之耳昭烈孙亮石宏苻生李
 璟未踰年而改此不足责晋惠帝改武帝太熙为永
 熙而以为欲长奉先皇之制亦非也 唐中宗
仍武后
 神龙梁末帝追承太祖乾化孟昶仍父知祥明德汉
 刘知远追用晋天福隐帝仍父乾祐周世宗仍太祖 (第 13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