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助之。伤痛何极。呜呼。兄之在世。危言直论。人多非毁。而是乃叔季之病于依阿软熟之习也。曷足以知兄哉。中 行之道。
民鲜能焉。则如兄刚毅之风。坦旷之度。亦是衰世难睹。今焉已矣。悲念莫及。呜呼。兄之墓草再宿。而今始哭奠 …… (第 153L 页)
。则是可以慰孤魂也。得气之精一而数之局。程子亦谓之天埋(一作理)。则人于天理何哉。遂为之辞曰。
嗟五 行之
迭运兮。得精一者几希。气之清而数之局兮。知命者所以增欷。何生成之有偏兮。栽或阏而善亦灾。兰欲茁而遽萎 …… (第 155H 页)
公遂与乡儒。依朱子增损吕氏遗制及我东先贤所已行。略加删述。名曰乡约条目。洪侯未及行而捐馆。后来者举而 行之。
常以忠直之言。壅于上闻。深致慨恨。条陈时弊七事。草疏以见志。晚年遭长子惨丧。不甚悲毁曰。人之寿夭。各 …… (第 161L 页)
逸女。二男柄璿,柄玉。二女俞东焕,尹显聃。长房生二男一女。次房生三女。噫。公孝友之性。根于天赋。而群 行之
照人耳目者。莫非加于人一等。则公当于古人中求之。而宜为今与后之模范也。盖其平日持心淳直。休休焉其如有 (第 167L 页)
气者。是以气合气之谓乎。曰。张子不云乎。一故神。两故化。太虚气化。一两之谓也。大原之天。混混沦沦。并 行之道。
绳绳井井。一之与两。其非天与道之地头乎。神之一物。非太极之谓也。而非一理则不能为一物。化之两体。非阴 (第 72H 页)
坏吾名而损吾财。何苦为此。然有为之者。是亦不可以已乎。弗思已矣。弗思已矣。
 此乃为吏之大经。古今通 行之道
也。尝问朱子之言曰。古之为政。以宽为本。今之为政。以严为本。言淳淆异宜也。是故。武侯之治蜀也。以严。 …… (第 92H 页)
色。岁徵其税。以纳都监。而炮保四十一人。则悉蠲其役。俾无所与。所以纾民力也。玆成节目如左。俾后人遵而 行之。
题全义县蠲徭节目[二]
炮保番钱。虽已矫弊。而各样军役。其弊尚多。若骑兵若步兵若水军若牙兵之流。其 …… (第 92L 页)
。民有轻徭之乐。吏无负逋之忧。而诸般上纳。皆得以及期。玆岂非一邑莫大之幸乎。玆成节目如左。俾后人遵而 行之。
蠲徭后记
二月初吉。蠲徭节目成。越翼日丙午。列书既骨。而免者一百二十有二人。榜于墟市。下令曰。后三 (第 93H 页)
解。疏成而冲,讷既任之。则亲老无兄弟。从冲讷之劝焉。亦义之所安也。苟悻悻焉必以题名疏中为快。则其于中 行之道
何如也。易地则然。其是之谓欤。要之三先生刚泉之会。乃天意之所在也。民虽欲泯其一而无称得乎。先生未十岁 (第 458H 页)
为书。述而不作。捃摭经传及百氏之言。壹是皆以吾人日用常 行之道
为本。而大学之修齐治平。亦不外乎是。岂不是儒教之羽翼也哉。忠肃王世已立祠于平安道龙川府。号为瞻学斋。 (第 287L 页)
可再乎。非只知有姑有夫。而不知有其身者。不能也。余尝闻之。古有刲股之事。刲股斫指。非必生之理。又非常 行之道。
而间或有万一之幸何也。盖人情于其至亲。见病革垂尽。则哀痛切迫之心宜如何。而遐乡僻地。无俞跗越人对证之 (第 316H 页)
。正心先于修身。修身先于齐家。齐家先于治国。治国先于平天下。此所谓知所先后。而盖亦下学之事。非高远难 行之道
也。世远人亡。已自小学之教。废而不行。则不胜捍格之患。本既不立。一身一家。鲜能修齐。则又安可国治而天 …… (第 58L 页)
尤致力于大学。乃取三纲八条。各立题目。作为十箴以自警。为余言之。因请教焉。余嘉其意。勉之曰非言之艰。 行之
惟艰。君其归而践之哉。
敬韦斋序
书著肯构。庸美善继。终身慕。邹孟氏称之。盖人道莫大乎孝。故亲在养亲 (第 58L 页)
见施。当嘱本府大尹。收索焚毁。用遵朱先生古义也。二哥鍊玉益精否。闻以鳌村未葬而不赴两举云。斯事也为常 行之道。
而亦寥寥乎无闻。今于胤贤而见之。亦可验身教之正也。不以因失良觌为怅耳。
答白兢瞻(宗杰○甲午六月) (第 437H 页)
我食则饱者。示我常 行之道。
斥彼虚幻之说也。虚心观理之公消。而尚气务胜之私长。举一世而滔滔云者。诚善说弊也。贤者既知如此是病。则 (第 588H 页)
。无可行处。舍其所先。而先其所后。倒行而求前。欲其近道。难矣。其或求之性情者。又不知循是性而为日用当 行之道。
谈天说命。取讥于腾理。不然则又考校同异。掇拾零碎。支离穿凿。不足以为明善诚身之方。于是有病是然也。废 …… (第 399L 页)
至于齐治平。其等有不可诬者矣。是其为工。既不务博而陷于支离。亦不径约而流于狂妄。所格所致。皆为日用践 行之
实。而不归于口耳之空言。行解并进。足目俱到。践历之知。愈日亲切而高明矣。从事于斯。而又随处类推。随时 (第 400H 页)
反而顾之吾德性。而悬想仰瞻之谓哉。若然则是此个德性。别是一个物事。烁烁光明。不在吾人分上。不为日用当 行之道。
而所谓尊之者。想象揣摸。如一种事魔之妖术而已。陆氏喜说昭昭灵觉。火珠净月等语。吴氏乃祖述。而欲涂学者 (第 364H 页)
于史必究观有国之治乱。人物之得失。至见树立卓然处。必击节喟然曰。使吾身当之。可能如是乎。盖藏焉而有可 行之道。
故如 国朝礼典宪及田制军政之属。亦靡不讲究焉。其实 (第 587H 页)
行之
得于德学者如此。以之为文章也。尝曰。辞达而已可矣。苟用心于言语之工。则文人而已。先贤岂欺我哉。先生所 …… (第 587H 页)
  
先考遗事
府君性度宽仁。襟怀昭旷。善非矫厉。行无拘曲。圆而有方。疏而不迂。处乎得失利害。未尝有苟且计较之

私。事应既已。不复系著。坦荡荡而无戚戚。
兄弟既翕。和乐且湛。府君实有之。其所以与同忧乐。一出于至诚恻怛。到老同室。不忍相离。家人感服。自无间言。间以宦游。虽或分张。而书札络绎。纤悉如相对酬酢。得一味而分尝。无一念之自私。
兄弟姊妹。晚境湛乐。团栾之场。耆艾以差。时或相对坐睡。又复相寤笑谐。家人叹其气像之画不得也。
孝友之性推之。而睦姻任恤 行之
有裕。以至对人接物。无贵贱少长。诚意周洽。人莫不悦服。其在官也。轻财喜施。有急必赒。几乎无物我之间。 (第 593L 页)
非此道。特行道之人。循序而不可躐也。陈氏反以老庄之言道在太极之先者。證高远难行之义。此乃窈冥昏默不可 行之道
也。何尝是高远而难行乎。章句明以非所以为道。释不可以为道。明以克己复礼为仁。释此为字。许氏反以谓字为 …… (第 250L 页)
玄妙。躐等而无益。故有骋空骛外之戒。罪在于不能躬行实践。而不在于口谈也。座下之意。亦欲其著力于日用常 行之
间。亦至论也。则其随病施剂之盛意。何可忘也。
与郑晋叔
顷者惠覆。没便稽谢。伏惟省履万福。格致而诚。 …… (第 251L 页)
 有曰五性互相为主。何也。
一行各具五行。故一性亦备五性。此为主时。彼亦层出。彼为主时。此亦间见。盖其用则粲然。而其体则浑然故也。水者五 行之
终始。故智能专一心之体用。未发而知觉不昧。已发而知觉不差。木者五行生发之首。故仁为万善之长。未发而包 …… (第 255L 页)
 人得人理。物得物理。是所谓各得也。各得之中。有正偏通塞之不同。
观此则巍庵亦说人与物为性之不同处。但忒疑南塘为无性之论耳。南塘亦岂无误疑巍庵处耶。今看盛录曰偏塞处五行何以能有五常之性也。亦恐太涉峻快。物物各禀五行。则五 行之
气。便具五 (第 260L 页)
行之
理。五 (第 260L 页)
行之
理之全者。独谓之有五性。而五 (第 260L 页)
行之
理之偏者。便谓之无此五性乎。人性之所以贵者粹也。物性之不能最灵者偏也。将偏做无。岂不过哉。偏塞不发用 …… (第 260L 页)
 
德昭以为冲漠无朕。只是理无形之谓。理之无形。岂间于动静乎。
程子论冲漠无眹。万象森然。而因曰不可道无形无兆。然则其谓无眹者。固是无萌兆之义。而非谓动时之亦无萌兆也。其谓森然者。非谓万物之形象已著。正是万象之理粲然于其中也。惟其于至静之中。有粲然之实。故其动时亦自流行宣著。无形而至形。无兆而有兆。然至形者元无形也。有兆者元无兆也。单说冲漠无眹。谓之无形亦得。谓之无萌兆亦得。谓之静一边亦得。谓之兼动静亦得。故朱子言道。既以为

行之
路。又以为冲漠无眹。此谓本体之贯动静而冲漠也。若太极第一圈之说。其下继之曰冲漠者固为体。而发见于事物 …… (第 262H 页)
 父亡之日。祖丧无主。父丧既成服。则祖丧亦可代服。退溪所以有朔望朝奠之说。朱子请宁宗承重劄。因葬时制斩衰者。光宗有疾。不能主丧。与此有异。
葬前丧主无所 行之
节。而父未葬不易斩衰。故代服可待葬时。然君父不执丧而太子代之。元无别制斩衰之事。既有为君斩。则一身岂 …… (第 266H 页)
 奔丧不及殡。先之墓。若先及殡则后之墓可知。若过家门不入而先之墓。则是有死其亲之意。
不及殡者。谓不及于在殡未葬之日也。非谓其 行之
家远墓近也。若如盛说则兄弟之丧。过家不入。而必先之墓。果何义也。今夫人子辞亲远游。及其归也。的闻父母 …… (第 273L 页)
 

孝子既载蜃车。而迟迟未忍发行。至于日过中而祖。既祖又不忍行。以至于经宿。而又设遣奠。
祖奠之礼。还柩车使辕向外而已。柩实不离于厅事。初非载车而经宿也。祖始也且也。姑且设奠。以为 行之
始也。既载蜃车之说。无乃过乎。
 祖奠不言设馔可疑。既夕注皆三鼎。若兼祢庙则祢庙如小敛奠。小敛奠陈一 …… (第 274L 页)
 支孙异居者。祖父母殡后。虽不敢行其父母练祥。而祭除自是二事。岂有不敢除之理乎。
祭固不为除丧。而不祭而除。恐有急于除之嫌。略设奠。告以退 行之
由。葬后卜日以祭。因除丧。恐得之。
 所后丧中本生行练。则讵以所后之压重而不得为本生变除。当日伏哭阶 (第 276L 页)
下。哭讫阴衰如何。
依尊说 行之。
似不悖于退陶定论。
 练后晨昏。依增解说瞻礼。无大悖否。
瞻礼寓慕。不若展拜之为自尽。故鄙人用退陶说 …… (第 276L 页)
 三年而葬。练祥之期已过。故特言再祭。以明练祥之当追行。其禫。固所不言也云云。
曰三年后葬则葬在于二十七月之后故也。练祥再

祭。不可不追行。而礼不可渎。所以不禫。贾疏哀情已极之说。果甚无谓。但间月行祥。犹在于二十七月之内。恐难以退 行之
祥。废不过时之禫。祥禫同月。正合古礼。先辈之一例不禫。恐或过矣。盛说大槩得之。
 中月而禫。朱子以王 (第 277H 页)
  

溪上随录三
凡读书穷理。宽着心胸。明着眼目。教本文义理平铺。安放在地上。徐徐或上下推究。或左右校雠。或颠倒看。或离合看。仔细缜密。浸涵浓熟。自然有一条正义呈露目中。自有本来定形。更不移易。
仁礼显诸外。道之面目也。义智藏诸内。事之骨子也。侮天命侮圣言侮大人。便是凶祸兆萌之根柢。所谓天命。如叙秩命讨仁义忠孝。万事万物所当 行之道
皆是也。所谓圣言。如经传所载典训注解及寻常所接朋友酬酢中所举圣贤一句一言皆是也。所谓大人。自兄长以至 (第 404H 页)
年高位尊有德有 行之
人皆是也。
汉高祖天姿甚高。子房以为殆天授是也。入关中未久。为项羽所逐。狼狈入蜀。而秦民大失望。惟恐 …… (第 404H 页)
阴阳五 行之
精。心之气也。健顺五常之德。心之理也。所谓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也。若只指阴阳五 (第 409H 页)
行之
精以为心。而不知健顺五常之德以为心。则千古圣贤说心。只说得气质而已。乌有是理。
孟子牛山章。于山言性 …… (第 409H 页)
裂。无以立天下之本。混沦儱侗之病。如无星之秤。无寸之尺。破碎分裂之病。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人禀五 行之
秀。为万物之灵。故心无不周。性无不具。可以为仁。可以为义。可以为礼为智。而百德俱足。万理俱完。气质之 …… (第 413H 页)
之外。其偏也。非减一于本理之内。特其气禀有多少偏全许多分数。而理随而不同焉耳。
五行。阙一行不得。一 行之
中。又各具五行。 …… (第 413H 页)
行只是一个阴阳。阳主生阴主克。一生一克然后。方始有此一物。有此一物则又能一生一克。此所以成五行。而五 行之
理有则俱有。无则俱无。非逐旋出来底物事。
阴阳只是一个太极。太极虽曰无形。而实为造化之枢纽。品汇之根 …… (第 413L 页)
业字。下字极妙。盖人无基址屋室则无归宿处。无产业则无生生不息之用。
道之为言。行也通也。天下万古所当 行之
路也。所当 (第 415L 页)
行之
路也。若一人 (第 415L 页)
行之
而非人人之所同行者则非道也。一时 (第 415L 页)
行之
而非万古之所同行者则非 (第 415L 页)
 正道定理。道是日用常行恰好底。理是亘古亘今不易底。或说道是统体。理是里面条理。恐非是。
日用常 行之道。
即古今不易之理。非有二也。自不偏而言。则谓之正道。自不易而言。则谓之定理。若论道理之别。则或说亦未见 …… (第 194H 页)
 二十七章。首言圣人之道。洋洋峻极。优优大哉。尊德性以下。言学者存心致知之属。章内似并言天道人道。而只谓言人道何也。
上言圣人之道。是道也即学者当 行之
路也。下言修道之道。即洋洋优优之道也。何尝有天道人道之别耶。其言凝道之工。既是学者事。故统言人道。 (第 195H 页)
此等事。存心不敢慢。亦敬之一端也。又尝曰吾人读书。只欲识此理行此道。此道本非高远。为子为臣。各自有当 行之道
理。若口诵圣贤之书。而身无体验之实。则与不曾读者何异。且夫君子之学。不越乎敬之一字。苟能从事于斯。造 …… (第 399L 页)
命。谨就三家之述。兼收并采。而不敢妄加一语。昔王介甫之状谢希深也。因欧阳公之铭而只补其阙略。古人亦有 行之
者矣。抑兴洛于是而窃有感焉。兴洛以故人稚子。蒙被厚眷。公之游月坞也。兴洛次进观瀑古诗。公谬加奖与。勉 (第 414H 页)
朱子。不容不赴。此说不衬矣。至于所谓行道之路沮则尤不当。子谓今日决科。可能行道乎。行道非可望。又无可 行之道。
此说不稳。养亲之道绝则又有说。菽水尽欢。乃为能养亲。何必三牲万钟为哉。门户废而归于氓则亦不然。修身守 …… (第 339H 页)
 当勿忘勿助。
大抵此道理。见得须周遍而通透。持守须笃实而坚固。每患学者见一偏而昧全体。或见全体而未透彻。是以知或不行。行或有违。其有见得透信得及而 行之
笃者。亦未免时时间断。须大奋勇猛之志。透得十分。行得十分。乃可有成。此个勇猛。实不易得。请闻起勇之法 (第 341L 页)
  不曰孔子。而曰孔氏何欤。
经一章。盖夫子之言。传十章。乃曾子门徒之所记也。不专是孔子之书也。故只称孔氏之遗书。氏者门族之称。犹言老氏释氏也。
  不曰入道之门。而曰入德之门者何欤。
道者日用当 行之道
也。德者行道而有得于心也。入德比入道。语更亲切。况大学一部。是明明德之书乎。又曰窃谓道者理之散在事物 …… (第 345H 页)
  大学工夫。知行而已。如三纲领。又如何分知行欤。
三纲领皆有知行。格致是明德新民之知也。诚正修是明德之行也。齐治平是新民之行也。知止是知之止至善也。能得是 行之
止至善也。
  虚灵不昧四字。说明德意已足。此说是乎。
虚灵不昧四字。说明德意已足。此说果善。朱子所 …… (第 346H 页)
而惊。不复言。絅堂曰吾宗幼七之紒童也。古也非中也。程子曰吾为今人。当服今人之服。善矣夫。芦峰曰尤翁固 行之
矣。吾未必其为第一义也。其不可沮则明矣。絅堂曰吾则止之也夫。
絅堂曰人须自任。
絅堂曰伯夷,柳下惠。 …… (第 349H 页)
 问或问补亡章。与大学文势相异。朱子答曰廉颇思用赵人云云。则朱夫子实是效不得耶。
曰实不能也。非不为也。若使后世好作赝书之人当之。必不自量力而妆出猉獜之楦矣。朱子宁为是耶。
 问康节诗用在天地先。体立天地后。若以五行论之。用者气也。五 行之
气。已具于天地先。体者形也。五 (第 351H 页)
行之
形。乃成于天地后也。
曰得之。
 问大学复性之书。他不言性。絜矩章独言拂人之性何也。
曰格致诚正修齐 …… (第 351H 页)
 性者。人之所赋于天之理也。在天为理。(亦可曰在物为理)在人为性。专言之则浑然一理而已。分言之则健顺。即阴阳之理也。
 又分言之则仁义礼智。即四象之理也。(在天为元亨利贞)又并指其中央而言之则为仁义礼智信。即五 行之
理也。
 是性也纯善无恶。所谓本然之性也。尧舜与路人一也。
 性亦无形无为。载于气而不杂于气。一而二 …… (第 353H 页)
 气虽驳杂而性则本善。气虽局蔽而心则灵通。故能存养矫揉。困学力行。则可复其初而气亦化为清粹矣。此之谓变化气质。
  道
 道者。凡物所当然之则也。即理之下一半也。以其为人生日用当 行之
路。故谓之道。
 子之当孝臣之当忠。夫妇之当别。兄弟之当友。师友之当尊当信。人伦之道也。
 视之当明 …… (第 354H 页)
 行道而有得于心曰德。盖心具万理。全备无亏。此乃人固有之德也。(即所谓明德)但气拘物蔽而此德晦焉。故必致知力行。 行之
之久而后有得于心而为 (第 354L 页)
德。即还其固有之德也。(即所谓明明德)
学问门路
  学(学之训诂。详论语首章。)
 学者。论为人之道也。生而为人。便有为人之道。若不识此道而 行之
则不得为人。故必学焉。学也者。人之职分当为之事也。如鸡之守晨。狗之吠盗。无所为而为之者也。非要修天爵 …… (第 355H 页)
  力行
 立志居敬穷理。皆将以行也。学者工夫归宿于此。大学之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即其事也。
 力 行之
方。备载四书。不须更赘。修己有一语可以 (第 356H 页)
  
河图配四时始终图
삽화 새창열기
河图主五行。而观其相循之序。即四时流行之始终也。盖五行有相生之道。有相克之道。生者生也。克者所以相制而成其生也。四时者。五行之气。相生流行于天地之间者也。就考图位。外四行左旋相生。一周

于全局。即四时之序也。中土之气。寄旺于火金之交。以备相生之数。周月令。立中央节于建未之月。以此也。盖土于四时。无不寄旺。而其得相生之序者为尤著。且夏秋之交。又为一岁之中。故特于此立节耳。曰。五 行之道。
既有生与克两端。而考之图位。但见相生之成序。而不见相克之端。无乃偏而不全乎。曰。一生一克。虽曰相须乃 …… (第 82L 页)
而不入轨也。易先天圆图。乾坤当正夏正冬。离坎当春分秋分。震兑巽艮当四立之候。(详见易说。)实其四时流 行之
始终。而至考其对宫为位。则卦卦相反。爻爻相 …… (第 82L 页)
也。亦非有所阙也。曰。凡洛书之著象示人。而异于河图者。可得闻其大端欤。曰。在天道则阴阳之分处正隅。五 行之
逆行相克。即其大者也。以人事拟之。则人为天地之心。君为万民之表。二者之象。皆于此而大著焉。今分作四端 (第 86H 页)
昔。不能忘情。方且咨嗟戚促。自以为不得其所。复岂知退之为十分时义而无憾乎。故进而不辞其进者。必其有可 行之道
者也。退而能安其退者。必其有内守之固者也。而况我朝 英显。文明之会也。圣人在上。万物咸睹。俊良登庸。 (第 488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