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杨秀清晚清 1820 — 185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1820—1856 【介绍】: 广西桂平县人原名嗣龙
以种山烧炭为业。
道光二十六年,参加拜上帝会。
二十八年,因冯云山被捕,洪秀全在粤,会众人心不安,秀清假托天父下凡附体传言,从此取得会中特殊地位。
金田团营时掌军务,起义时任中军主将
安封王时,封东王九千岁,节制诸王
三十二年在湖南道州西王萧朝贵发布《奉天讨胡檄》。
建都天京后,掌太平天国政军教大权,军令严明,为将士所服。
对外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后居功自傲,传有逼封万岁之事
韦昌辉天王密诏为名,发兵围东王府,秀清与家属部众悉遭杀害。
刘宪章明末 1591 — 1660
维基
刘宪章(1591年—1660年)字端甫号澹安
南直隶常州府武进县(今属常州市)人,明末政治人物,复社成员。
天启四年(1624年)甲子应天府乡试第十六名举人
崇祯十年(1637年)丁丑科第三甲第七十一名同进士出身,授中书舍人
十三年(1640年),任颁诏。
敕授徵仕郎
十四年(1641年),任册封。
崇祯十五年(1642年),充壬午顺天乡试分考官
考选广东道监察御史巡视皇城
实行保甲,国戚、奸民都不敢横暴。
不避时讳、不受私嘱、不惮权贵,数十次上疏论人才得失、民生利弊。
力救刘宗周张玮金光辰,举荐惠世扬黄道周
崇祯十六年(1643年),任癸未会试监试官
巡按直隶真顺广大,巡按真定府时,奏请免除助饷8000两,免徵运解天津豆料。
缉拿占产夺妻的巡抚属役张九成,杖杀窝藏盗匪的成五云,奏请处决大盗张申
流寇起,协同督抚练兵防禦,三关告急,巡察三关、邢襄。
敕授文林郎,有敕命三道。
后补河南道御史,以年迈引疾归乡。
为复社成员,列名武进县第二位。
清初巡抚巡按联合举荐,奉诏起籍,以卧病为由未就任。
主要活动
  • 1637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马之骥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山东益都人字胜千
天启五年进士
馆职
以忤魏忠贤,归。
崇祯初,起检讨,日直讲修实录典试闽省,得人尤盛,迁国子祭酒
生平耻逐浮华,敦实行
维基
马之骥(?
年—1635年),字胜千号渥印山东青州府益都县人
幼年丧父,天启四年甲子成为举人五年(1625年)乙丑成为进士,并且当官,后来因为得罪魏忠贤而被免职。
崇祯年间,担任简讨国子监司业祭酒
崇祯八年(1635年)以积劳成疾而去世。
主要活动
  • 1625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丁日昌晚清 1823 — 188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23—1882 【介绍】: 广东丰顺人字禹生,又作雨生
自廪贡生教谕
咸丰初年,任江西万安知县,旋入曾国藩幕府
同治初年曾国藩李鸿章筹办机器局,任苏松太道办理洋务兼任江南制造总局总办
光绪初年官至福建巡抚,主持福州船政局,旋兼理总理衙门大臣。
福州大水,济灾民数十万;又按乌石山教案,据理令徙教堂城外。
好藏书,精校勘
有《持静斋书目》、《抚吴公牍》。
全台诗
丁日昌(1823~1882)字持静别字雨生,一作禹生,又作禹笙。
广东丰顺人
咸丰初太平军入闽越,以廪贡生出办乡团,因功选授琼州府学训导
同治初李鸿章调主上海机器局。
历任苏松太道两淮盐运使、江苏布政使巡抚
同治七年(1868)建议设立轮船水师,将沿海分为北洋(天津)、中洋(吴淞口)、南洋三个军区,其中南洋军区即以台湾为基地。
同治十三年(1874),被起用为船政大臣,后担任福建巡抚
任中提出多项铁路、电线等现代化建设计画,可惜后来因经费不足而未能实行
担任福建巡抚时,曾驻台五个月(1876年底~1877),在台期间,整饬吏治,绥抚生番,并鼓励内地居民来台开垦。
在北部试行茶业栽种,鼓励开采煤铁及石油,完成台湾府城安平与旗后间的电线,为台湾最早的自有电线;又筹画建筑安平到打狗(今台南高雄)的铁路。
曾豁免十馀种苛捐杂税,对台湾贡献颇大。
生平雅好藏书,多得宋元旧本,编有《持静斋书目》、《持静斋藏书纪要》。
又擅词章之学,著有《百兰山馆诗》、《抚吴公牍》、《牧令书纪要》、《百将图传》等。
丁日昌在台诗作仅一题二首,录于《恒春县》及《百兰山馆古今体诗》。
(施懿琳撰)
赵翔鸿明末
维基
赵翔鸿字冲之号成乔陕西西安府韩城县人,明末政治人物。
元通侯牵奴后裔,中天启四年甲子举人崇祯四年(1631年)辛未进士五年武陟知县十一年解组降淮安府检校
寄居庙中,止饮淮水
十二年太平府司李丁内艰,补保定府,调顺德府,皆以不杀人、媚人去。
明清鼎革后,屡徵不起。
平生真心实行,终始一节。
疾笃,自为志铭称处士云 。
主要活动
  • 1631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范文程清初 1597 — 166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97—1666 【介绍】: 清初辽东沈阳人字宪斗号辉岳
原籍江西乐平,明初其先世自江西谪居沈阳抚顺所。
生员出身。
好读书,知兵善谋。
天命三年努尔哈赤,得宠遇。
崇德元年内秘书院大学士,参与军国机务,为太宗所倚任。
顺治元年入关前后,曾建言应禁杀戮掳掠,严军纪,收人心。
奏请为明崇祯帝发丧,安抚宗室旧臣,并建议减免赋税,举行科举试,笼络汉族知识分子,实行军民屯田垦荒,恢复农业生产。
历清初四帝,于清初政局稳定有一定贡献。
范文程字宪斗号辉岳汉军旗人
官至秘书院大学士,加太傅太子太师一等子爵。
谥文肃
释常智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五
释常智字闻思沭阳人
幼而安重,喜聆梵唱,见大士像,心瞿然起敬,既长披缁,即入闻思寺秉具。
一日课诵至《心经》无挂碍,胸中凝结,涣然若释,因矢志渡江遍游名刹,参诸知识,久之无所契,慨然谓其侣曰:“禅以戒行为基,净土为本。
吾何事跋涉而不务实行乎?
”遂还。
闻思专修净业,及履主席,宣弘戒法,真诚不懈,凡人有过,必循循开迪,其有不逊,亦委曲譬晓,终无愠色,故学子依依,不忍舍去。
尝结社修忏,预知时至,别诸同社,集众传衣,命汤沐浴,跏趺而化。
至荼毗时,有隐隐紫色,状如莲花,自龛前火光中,灿然涌出,其精诚所结,戒光圆满,信不诬也。
释真贤
新续高僧传·明律篇第四之三
释真贤字独愚泗州人宝华见月弟子也。
赋性简约,敦崇实行,外内典籍,靡不博览。
尤精于教观,深得楞严之旨。
自禀具千华,究心三学,凡所传集,贯澈精微。
故分座演法,称为律匠。
有行僧蓝盂者,建斋僧馆于楚州古枚里,谋之漕督帅中丞,扩张旧址,聿宏戒法,请住持,帅公欣然允许,改僧斋为大悲院,仍施膳僧田地,豁免差役。
既戾止,初阐教乘,遂建戒幢。
淮南北,律学昌明,自始也。
然经营伊始,不过数楹,饥馑之馀,艰窘莫支。
殚心造筑,精诚感发,檀护频来施舍,相继卒立,丛林殿堂廊庑,罔不完备。
又念止作二持,末法津梁,律门向导,必入大岁,庶不负著述苦心,并晰镜砖疑议。
因发愤往京师,留居待时,将达所志,而积劳成病,终不服药,谓幻化空体,聚散不常,何劳人事。
唯栖心净土,超然善化
弟子遍知正奉灵骨归。
世寿、僧腊殊无可考。
申佳允明末 1602 — 164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03—1644 【介绍】: 广平府永年人字孔嘉又字井眉
崇祯四年进士
仪封知县,调杞县,擢吏部文选主事,历太仆丞,阅马近畿。
李自成居庸关,驰入,谒大臣策画战守。
大顺军破京师后,投井死。
有《君子亭集》。
人物简介
申佳允(1602—1644)本名申佳胤,明末官员,《明史》避雍正皇帝胤禛之名讳而作申佳允申涵光之父。
字孔嘉又字浚源号素园北直隶广平府永年县(今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人。
崇祯四年进士,历任知县吏部文选司主事吏部考功司员外郎南京国子监博士大理寺评事太仆寺丞等职。
甲申之变,佳胤殉国死节,赠太仆寺少卿谥节悯
入清,褒扬忠烈,赐谥端悯
有《申端悯公诗集》、《申端悯公文集》传世。
维基
申佳胤(1603年—1644年4月25日)字孔嘉号浚源素园
直隶广平府永年县(今属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人。
明末官员、诗人、经学家,甲申之变时自杀殉国,年四十二。
南明追赠太仆寺少卿谥节悯
清顺治赐谥端悯
清雍正年间避讳清世宗改称佳允佳荫佳印
六岁丧父而孤,家庭贫困,经济方面无所仰赖,其母靠纺织维生,有时一日只食一餐。
申佳胤自幼便以节操刚正自励,面对他人不显露饥寒的神色,他人无法看出其境况。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补生员。
天启元年(1621年)辛酉乡试举人
崇祯四年(1631年)辛未科第三甲第九十五名同进士出身
崇祯六年(1633年),授河南开封府仪封县知县
仪封民风勤谨简朴易于治理,申佳胤减省繁苛的教条,打算与民休息;仪封县原本多盗贼,申佳允严格实行保甲法,使盗贼无处容身,治安渐佳;遇到大雨不止,黄河决口,申佳胤亲自冒著怒涛乘船组织民工堵塞决口;县内有大土豪,奸诈狡猾而扰乱治安,申佳胤将之捕捉处刑,县境内为之震撼。
崇祯七年(1634年)申佳胤因有才改调杞县
崇祯八年(1635年),流寇「扫地王」率万人攻打杞县县城,城墙土垣多处崩塌,申佳胤招募死士死守并击溃流寇,因之将土城改建砖城;其后流寇高迎祥等攻入河南唐王朱聿键率兵勤王,勤王军即将抵达开封府时,诸位省、府大吏甚为惶恐不安,聚集会议说:「留之,不听。
,守土者且得罪。
申佳胤主张:「惟周王可留之。
」众人称善,于是用申佳胤之计。
崇祯十年(1637年),因政绩卓异,擢吏部文选司主事
上疏防备边患之五项策略。
崇祯十三年(1640年),升吏部考功司员外郎
佐理京察。
大学士薛国观倾轧少詹事文安之文安之因是崇祯辛未会试主考官申佳胤奉之为师,故受牵连,又因举劾公正之事忤逆温体仁,贬官出为南京国子监博士
升迁大理寺评事
再升太仆寺丞,于近畿巡阅御马。
崇祯十七年(1644年),以太仆寺丞奉旨出巡牧场。
而听闻李自成攻破居庸关后围攻京师,情势仍可避难躲藏,旁人劝申佳胤不要进京,申佳胤流泪说:「固知京师必不守,然我君在焉,安危共之,何所逃避。
三月十二日申佳胤山路回京,驰马入都城,到处拜谒军政大臣,筹画与投递守城战之策略,都不被接受。
申佳胤留给长子申涵光书信写道:「行己曰义,顺数曰命,义不可背也,命不可违也。
吾受国恩,誓死相报,不复顾家矣;天下事莫不坏于贪生而畏死。
死于疾、死于利、死于刑戮、于房帏、于斗战,均死也。
死数者,不死君父,盖亦不善用死矣;今日之事,君父之事,死义也,犹命也,我则行之。
三月十九日京师遭流寇攻陷。
申佳胤穿戴整齐冠服,叩拜辞别年老母亲,骑马至王恭厂,随从家仆请求申佳胤改换便服以逃避贼兵。
申佳胤说:「吾起微贱,食禄十三年;国事至此,敢爱死乎!
」两个家仆围守著不离去,申佳胤欺骗他们说:「吾不死也,我将择善地焉。
」下马向北叩拜,申佳胤看见一灌溉水田用的巨井,突然跳入巨井中,家仆大惊呼号,欲将申佳胤救出。
但井水浅,只超过腹部高度,申佳胤喊道:「告太安人,有子作忠臣,勿过伤也。
」于是坐地吸水而溺死,年四十二。
南明福王监国时追赠太仆寺少卿谥节悯
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下诏褒扬甲申死难诸臣,赐谥端悯
申佳胤死后,名士陈子龙为其作〈申节悯公传〉、殷岳为其作〈状〉,子申涵光申涵煜申涵盼编有年谱。
主要活动
  • 1631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刘香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湖南湘潭人字九兰号补庵
乾隆初国子监生
主张为学以变化气质为急务,以为读书明道必须存心养性。
堂名履实,弟子皆重实行
有《禹贡图考》、《音韵心传》、《水竹山房诗草》、《补庵笔记》等。
李岱阳
维基
李岱阳(1616年2月28日17世纪),字乔岳号贰公河南开封府封丘县人
李岱阳自小聪明,读书学习八股文不跟随塾师训导,为文独树一格,从父赠中宪公觉得惊奇,而他在家孝友,与族人也相处融洽。
顺治二年(1645年)乙酉河南乡举人三年(1646年)联捷丙戌进士,先在工部观政,后获授汾阳知县汾阳山西大邑,繁剧难以治理,他到任后细心询察,罢去地方弊政,裨益人民的则提出实行,不足一年吏畏民安,有「慈母神君」之誉,山西巡抚特别写下奏章推荐他,他却因为刚直忤逆御史被罢官,人们都觉得可惜。
主要活动
  • 1646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林绍年清末民国初 1845 — 1916
维基
林绍年(1845年—1916年)字赞虞福建闽县人
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
光绪十四年(1888年)任浙江道监察御史,以极谏慈禧动用海军经费修颐和园,名噪四海。
二十六年(1900年)迁云南布政使,就擢巡抚,兼署云贵总督
三十年(1904年)上奏朝廷,呼吁实行立宪改革。
光绪三十一年九月十一,由代贵州巡抚调任广西巡抚
光绪三十二年九月二十1906年11月6日),解任以侍郎用。。
三十二年(1906年)内召,以侍郎军机大臣,兼署邮传部尚书,授度支部侍郎
支持改革。
三十三年(1907年)御史赵启霖段芝贵案,林绍年替言官赵启霖报不平,跟庆亲王奕劻闹翻,称病退出军机,外出任河南巡抚
1910年调回中央任学部侍郎,后改任弼德院顾问大臣,随即告病回乡1916年病逝于福州故里。
主要活动
  • 1874年,进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李化麟
维基
李化麟(16世纪—17世纪),号淡河西安府同州韩城县人明朝
李化麟年少时有文学名声,因家中贫穷而经常受雇抄书,赚来谷物都交付父母。
崇祯九年(1636年)他考中举人,到十六年(1643年)进士,改任庶吉士
入清朝后,他在顺治初年获授给事中
山西人民上言:「某地有矿,可以备资开采。
」朝廷商议将实行,他坚持不可开采,上疏后朝廷停止此事。
李化麟为人谦厚,坚持大义不徇私;有死囚拿白金请求脱罪,他大骂对方:「杀人者死,怎可欺天!
」此事證实他如此清廉。
主要活动
  • 1643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僧际醒清 1742 — 181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42—1811 【介绍】: 僧。
遵化直隶州丰润人字彻悟一字讷堂别号梦东俗姓马
少通经史,出家后遍历讲席,博通性相二宗。
后习天台教法,继参广通、粹如,提倡禅净双修。
未几,退居红螺山资福寺,一心弘宣净土。
一时受其化者,遍于南北。
后世尊为净土第十二祖。
有《彻悟禅师语录》等。
际醒字彻悟一字讷堂又号梦东丰润人本姓马
历主京师广通觉生寺红螺山资福寺
有《梦东禅师遗集》。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七
释际醒字彻悟一字讷堂别号梦东
姓马氏丰润人也。
幼通经史,薙染后,褊历讲席,博贯性相,而于法华三观、十乘之旨,尤为心得。
广通粹如纯明向上事,师资道合,乃心印焉。
后粹如迁万寿,遂继席。
广通策励后学,每谓“永明延寿禅门宗匠尚归心净土,期生安养,况今末代,尤宜遵承。
”于是专主莲宗
觉生寺,未几,退居红螺山资福寺衲子依恋追随甚众。
率性真实,为法为人中心诚恳,始终无厌,平昔示众,一以净土为教。
每当讲演辨析两土圣贤苦折乐摄之思,或至泪随声落,而听受之者,亦未尝不涕泗沾襟也。
尝云“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行愿,持佛名号。
此十六字为念佛法门。
世间一切重苦,无过生死,生死不了,难免堕落。
一念之差,便入恶趣。
三途易入而难出,地狱时长而苦重。
七佛以来犹为蚁子,八万劫后未脱鸽身。
畜道时长已极,鬼狱时长尤倍。
久经长劫,何了何休,万苦交煎,无归无救。
”每一言之,衣毛卓竖,故当痛念生死,发大菩提心也。
且示八事:“一、真为生死,发菩提心,是学道通途。
二、以深行愿,持佛名号,是净土正宗。
三、摄心专注而念,是下手方便。
四、折伏现行烦恼,是修心要务。
五、坚持四重戒法,是入道根本。
六、种种苦行,是修道助缘。
七、一心不乱,是净行归宿。
八、种种灵瑞,是往生验證。
此八事,修净业者,不可不知也。
心能造业,心能转业。
心不能转业即为业缚,业不随心转即能缚心。
心与道合,心与佛合,即能转业。
心随常分,任连作受,即为业缚。
一切现前境界,一切当来果报,皆唯业所感,唯心所现。
唯业所感,故前境来报,皆有一定,以业能缚心也。
唯心所现,故前境来报,皆无一定,以心能转业也。
若前境未报,一定之时,忽发广大心,修其实行,心与佛合,心与道合,则心能转业,前境未报,定而不定。
又若前境来报,不定之时,而大心忽退,实行有亏,则业能缚心,即前境未报,不定而定。
盖吾人生死关头,唯二种力:一者,心绪多端,重处偏坠,此心力也;二者,如人负债,强者先牵,此业力也。
业力最大,心力尤大,以业无自性,全依于心,故心重能使业强。
今以重心而修净业,故净业强,心重业强,唯西方是趋,则他日报尽命终,定往西方,不生馀处矣。
何为重心信深愿切,一切邪说,莫能摇惑,一切境缘,莫能引转。
如古德时临命终,六欲天童次第接引皆不去,唯专心待佛,后佛见乃曰佛来也,遂合掌而逝。
夫时临命终,四大分张此何时也。
六欲天童,次第接引此何境也。
苟素常信愿不到十分坚固,当此时此境而能强作主宰乎?
如古德可为修净业之金鉴矣。
或谓一切诸,悉皆如梦,同是一梦,修之何益,不知七地以前梦中修道,无明大梦,虽等觉犹眠,唯佛一人始称大觉。
当梦眠未开之时,苦乐宛然,但娑婆之梦,从梦入梦,梦之又梦,展转沈迷。
极乐之梦,从梦入觉,觉之又觉,渐至于大觉。
所以永明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
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
’此真实语也,学者幸勿忽诸。
嘉庆十五年二月,预知时至,辞诸檀护,曰:“幻缘不久,虚生可惜,各宜努力念佛,他年净土见也。
”临寂前旬日示微疾,命众相助号佛,见空中幢幡无数,自西而来告众曰:“净土示,吾将西归。
”至期面西端坐合掌,凝睇曰:”称一声洪名,见一分好相。
”手结弥陀,安详而逝。
众闻异香,浮空供奉七日,面貌如生。
茶毗获舍利甚多,以嘉庆十五年十二月十七日示寂,世寿七十。
拈花寺沙门体宽为之传,所著有《念佛伽陀》一卷,《语录》二卷,中多开示念佛门。
武林伊庵居士得之,于其友陈复斋重刻于浙中,其道遂南,读其书而起发其愿者不少,盖莲池、思齐后,一人而已。
郑一岳明至南明 1611 — 1646
全粤诗·卷六五三
郑一岳字于赓
香山(今中山)人。
明思宗崇祯十年(一六三七)进士
官至山东单县知县
清道光香山县志》卷一三有传。
维基
郑一岳(1611年2月27日—1646年)字于赓号东岩广东广州府香山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郑一岳十七岁时和兄长郑一龙一同成为生员,天启七年(1627年)举人崇祯十年(1637年)进士,先在刑部观政,后获授丹徒知县丹徒位处要冲,他却能稳定调度粮食物资给经过的军队,并设法买米储备以备不时漕兑徵收,当时连年旱灾,流民聚集,他又捐出俸禄赈灾救活不少人民,馀暇则勤力教授士子,为香山书院置田二百亩。
遇上饥荒,地方流言知府实行酒禁,酒户八十人因此鼓噪,他派人整治乱事,惩罚首领者使事件平息,山贼压境,知府遣派他征讨,他毅然率领家丁及士兵百多人连夜往战斗,擒拿渠魁令贼人散去,县内得以安宁。
任满后他补任单县知县,该县属山东穷乡僻壤,户口凋零,豪强肆虐得不能被抓捕入狱,狱卒又会挖洞埋人置死,他到任后得知情状,立刻杖死为首四名狱卒,县民无不称快,不久他就因母亲年八十,辞官回乡。
隆武帝继位,起用他为吏部验封司主事,历升员外郎郎中,福京失陷,他在南康船上遇难。
主要活动
  • 1637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释一觉
一觉
祝发精修。
尝刺血书杂华经八十一卷。
善吟咏。
有寒泓稿。
太子正字桂彦良游。
甚厚。
一日彦良
侍上文华殿。
上问。
尔在乡里与谁游。
对曰。
僧觉性原。
尝与游。
有诗赠之。
因诵诗。
上称善。
即赐和。
命考工监丞徐瑛书之。
寄赠一觉焉。
无念受知天子。
礼亲王
极一时之盛。
全以实行感动。
一觉
则以重也。
一觉固有所以取重于桂者。
儒尊士行。
僧贵业。
圣祖
敬德慕道之心。
世出世间一揆。
深得灵山付嘱之意。
即师号一节。
在宋元时。
何其纷纷也。
至我朝。
卷迹一扫。
故历代帝王
护法尊僧。
非不及则过之。
唯我圣祖
为体道得中云。
陈伯龙
维基
陈伯龙(16世纪—17世纪),字孟阳号震东浙江绍兴府萧山县人
陈伯龙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举人三十二年(1604年)进士,获授新建知县,以卓异外调汉川县
汉川人民苦于徵收潞粮差额,他到任后整顿到剩下三千多两盈馀;同时上陈六件事,包括定立区头、杜绝波及、酌减火耗、实行一条鞭法等措施,使人民休养生息,上级同意实行
之后他再转任献县知县,连年旱蝗间命人每三十亩田凿一口井,令县内无须再为旱灾忧虑;升任刑部主事,因父亲逝世忧归,在家去世。
主要活动
  • 1604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僧大壑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僧,字玄津
杭州净慈寺
有《净慈寺志》。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玄津杭州净慈寺僧,有吴咏。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四
释大壑字玄津姓薛氏钱塘人也。
父鸾,母高氏,梦衣绛梵僧授蔗一枝,寤而产。
貌质清莹,朗若冰雪,五岁寝楼上,屋旁老树低枝拂檐,值邻舍火起,焚燬几尽,从燄中缘树下,端坐,人皆异之。
年十六,所恃见背,从父入净慈寺,睹林木蓊翳,徘徊不忍去,因向父乞身为佛子,父许之。
礼万峰院僧袾薰薙度,会以密藏开师赍慈圣所赐大藏之补陀,驻锡兹山,见器之,以五字呈开,因勉以生死大义,勿堕世智绮语障。
乃往授具戒于云栖,寻赴白门谒雪浪,究贤首教义。
一日,定中见寿公三示十二之旨,举似雪浪,曰:“永明三二,文殊二三。
”言下豁然,诸经了义多所参證。
四方名刹争以香币延登讲台,如胜果、相国、无垢及金明、南禅、报恩皆次弟赴之。
竖义无上,点石雨花,人天导师。
偶归,登宗镜台,忆初薙染时,叹祖塔湮废,已十五年,为之潜然,于台畔筑方坟,卒从大慈山岩丛筱中,得所瘗寿祖遗蜕匣函舍利及金色骨,精诚所通,因起塔奉之。
复新宗镜堂,改建永明经室,创香严社,脩大慈忏,度南北阵亡。
遴同戒礼《法华》,威仪梵颂,秩然一变,间与达人名宿,阐扬正法,旁及诗咏。
尝念圣全湖请为放生池,此寿祖本愿,湖之三潭踞泥淤,游泳失所,乃请于郡长监司,交檄协助,筑内堤外塘,中造殿阁门寮,复古湖心亭之旧,四方居士月举放生会,鱼乐鸢飞,各得其所,石闾刘巡抚作碑记之,具详《山志》。
警敏博综,随触洞了,谓“诸佛立教以澄心耳,不觅本心祇在音声轮上分别字句,譬犹认指为月,入海算沙。
”于是福际龙华以讲期请者,坚辞不赴,闻者憬然,知有證悟之学。
净慈寺无专志历七百年,搜采成帙,都为十卷,事核词典,他山罕匹。
吴山宝成寺秀州金明之禅堂,咸杖其力营构之,不日而成。
坦性慈衷,颖才实行,惟法是荷,自度度世,动行无懈,禅定之馀,游泳翰墨,书画俱清。
所著《永明道》、《吴咏放生池》 、《黄山诗》、《迁塔诗》若干卷,传于世。
明万历丙子十二月七日示寂,年五十二,腊三十七,茶毗塔于方坟之左,董其昌为之铭云。
天启六年江西叁议黄汝亨为文记其生塔,并见《山志》。
月天宽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十
月天宽者,玉田孙氏子。
年二十九,始事薙染,得戒具于盘山
未几,参大觉。
庄亲王称其真心实行,遐迩信瞻,遭遇圣恩,颁发帑金,重兴大觉。
一时禅子,感厥盛会,叹为希有。
壬申三月九日,示疾坐化。
住大觉九年,奉命兼理印务,谨守祖法,无愧人天。
有《语录》二卷,颂古甚多。
有《女子出定颂》云:“一切时中不起念,尘劳妄想何须断。
回光返照两无私,见不及时无可见。”
丁振铎
维基
丁振铎(1842年—1914年)字声伯号巡春一号训卿河南省汝宁府罗山县人
同治十年(1871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先后任翰林院编修武英殿功臣馆纂修官国史馆总纂官监察御史京畿道台、闽浙总督云南巡抚、云贵总督协理资政院事兼弼德院顾问大臣
1904年在云贵总督任上,与云南巡抚林绍年联电朝廷,呼吁实行宪政。
民国时期袁世凯政府参政审计院院长
1914年病逝于北京
主要活动
  • 1871年,进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