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释一觉
一觉
祝发精修。
尝刺血书杂华经八十一卷。
善吟咏。
有寒泓稿。
太子正字桂彦良游。
甚厚。
一日彦良
侍上文华殿。
上问。
尔在乡里与谁游。
对曰。
僧觉性原。
尝与游。
有诗赠之。
因诵诗。
上称善。
即赐和。
命考工监丞徐瑛书之。
寄赠一觉焉。
无念受知天子。
礼亲王
极一时之盛。
全以实行感动。
一觉
则以重也。
一觉固有所以取重于桂者。
儒尊士行。
僧贵业。
圣祖
敬德慕道之心。
世出世间一揆。
深得灵山付嘱之意。
即师号一节。
在宋元时。
何其纷纷也。
至我朝。
卷迹一扫。
故历代帝王
护法尊僧。
非不及则过之。
唯我圣祖
为体道得中云。
陈伯龙
维基
陈伯龙(16世纪—17世纪),字孟阳号震东浙江绍兴府萧山县人
陈伯龙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举人三十二年(1604年)进士,获授新建知县,以卓异外调汉川县
汉川人民苦于徵收潞粮差额,他到任后整顿到剩下三千多两盈馀;同时上陈六件事,包括定立区头、杜绝波及、酌减火耗、实行一条鞭法等措施,使人民休养生息,上级同意实行
之后他再转任献县知县,连年旱蝗间命人每三十亩田凿一口井,令县内无须再为旱灾忧虑;升任刑部主事,因父亲逝世忧归,在家去世。
僧大壑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四
释大壑字玄津姓薛氏钱塘人也。
父鸾,母高氏,梦衣绛梵僧授蔗一枝,寤而产。
貌质清莹,朗若冰雪,五岁寝楼上,屋旁老树低枝拂檐,值邻舍火起,焚燬几尽,从燄中缘树下,端坐,人皆异之。
年十六,所恃见背,从父入净慈寺,睹林木蓊翳,徘徊不忍去,因向父乞身为佛子,父许之。
礼万峰院僧袾薰薙度,会以密藏开师赍慈圣所赐大藏之补陀,驻锡兹山,见器之,以五字呈开,因勉以生死大义,勿堕世智绮语障。
乃往授具戒于云栖,寻赴白门谒雪浪,究贤首教义。
一日,定中见寿公三示十二之旨,举似雪浪,曰:“永明三二,文殊二三。
”言下豁然,诸经了义多所参證。
四方名刹争以香币延登讲台,如胜果、相国、无垢及金明、南禅、报恩皆次弟赴之。
竖义无上,点石雨花,人天导师。
偶归,登宗镜台,忆初薙染时,叹祖塔湮废,已十五年,为之潜然,于台畔筑方坟,卒从大慈山岩丛筱中,得所瘗寿祖遗蜕匣函舍利及金色骨,精诚所通,因起塔奉之。
复新宗镜堂,改建永明经室,创香严社,脩大慈忏,度南北阵亡。
遴同戒礼《法华》,威仪梵颂,秩然一变,间与达人名宿,阐扬正法,旁及诗咏。
尝念圣全湖请为放生池,此寿祖本愿,湖之三潭踞泥淤,游泳失所,乃请于郡长监司,交檄协助,筑内堤外塘,中造殿阁门寮,复古湖心亭之旧,四方居士月举放生会,鱼乐鸢飞,各得其所,石闾刘巡抚作碑记之,具详《山志》。
壑警敏博综,随触洞了,谓“诸佛立教以澄心耳,不觅本心祇在音声轮上分别字句,譬犹认指为月,入海算沙。
”于是福际龙华以讲期请者,坚辞不赴,闻者憬然,知有證悟之学。
净慈寺无专志历七百年,壑搜采成帙,都为十卷,事核词典,他山罕匹。
吴山宝成寺秀州金明之禅堂,咸杖其力营构之,不日而成。
坦性慈衷,颖才实行,惟法是荷,自度度世,动行无懈,禅定之馀,游泳翰墨,书画俱清。
所著《永明道》、《吴咏放生池》 、《黄山诗》、《迁塔诗》若干卷,传于世。
明万历丙子十二月七日示寂,年五十二,腊三十七,茶毗塔于方坟之左,董其昌为之铭云。
天启六年江西叁议黄汝亨为文记其生塔,并见《山志》。
王命禹
维基
王命禹(1579年—17世纪),字伯允号玉凫浙江绍兴府萧山县人
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丙午浙江乡试第八十一名举人三十五年(1607年)中式丁未科会试第一百三十七名,二甲第三名进士
礼部观政,授工部主事三十八年(1610年)员外郎,曾因让一名奸商伏法而著名,三十九年(1611年)都水司郎中管理中河,修筑崩溃的河沟,写下《治河八议》让后人实行四十年(1612年)丁忧四十五年(1617年)京察,后事不详。
李邦华明末 1574 — 1644
维基
李邦华(1574年—1644年)字孟闇号懋明江西吉水人
明末政治人物。
生而早慧,受业于同里的东林元老邹元标万历三十一年与父李廷谏同举乡试。
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进士,授泾县知县实行常平社仓保甲诸法,有政声。
当时朝士多诋毁顾宪成邦华为之辩解,遂被指为东林党人。
奏陈法祖用人十事:“曰内阁不当专用词臣,曰词臣不当专守馆局,曰词臣不当教习内书堂,曰六科都给事中不当内外间阻,曰御史升迁不当概论考满,曰吏部乞假不当积至正郎,曰关仓诸差不当专用举贡任子,曰调简推知不当骤迁京秩,曰进士改教不当概从内转,曰边方州县不当尽用乡贡。
”没有得到回应。
万历四十四年以疾归乡。
万历四十五年,出京任山东参议
天启初年,满洲女真崛起,辽东告急。
天启二年(1622年),朝廷徵召邦华出任天津巡抚,当时山东正值徐鸿儒作乱,贼兵围攻景州邦华成功用奇兵斩俘四千多人。
光禄少卿,擢右佥都御史,官至兵部右侍郎
后来杨涟等东林党人被陆续逼害,李邦华也因阉党怀疑他要和孙承宗清君侧,因而被魏党削籍。
崇祯元年(1628年)四月,起工部右侍郎
不久在东林党人瞿式耜推荐下,改兵部侍郎协理戎政
崇祯二年(1629)四月时改为兵部尚书,综理京营戎政,同年九月,“汰京军虚冒者四千五十馀人”,又汰老弱千人,军缺非年壮力强者不录,惩治积猾的掾史官僚,原来京营每年开支米一百六十万石,李邦华节省至一百四十四万石,任内「戎政大釐」、「军容甚壮」。
十二年(1639年)四月,起用为南京兵部尚书,重定营制,汰不急之将。
崇祯十五年冬,代刘宗周担任左都御史,十六年三月九江
安抚宣称要就食南京左良玉,权宜发九江库银十五万及粮食六个月,遂退其兵。
崇祯十七年(1644年)二月李自成山西
邦华请帝固守京师,未得反应。
又曾经举明成祖北征而留时任太子明仁宗留守南京为例,建议让皇太子监军南京,但同样未得反应。
不久后,又推荐袁继咸张国维路振飞等「差有方略堪禦贼」,而史可法「饶忠胆,南方当耑委之」,但未得答覆。
十八日,外城陷,逃至文信国祠十九日内城亦陷,邦华文天祥的牌位三鞠躬,并说:“邦华死国难,请从先生于九泉矣。
”又有诗曰:“堂堂丈夫兮圣贤为徒,忠孝大节兮誓死靡渝,临危授命兮吾无愧吾。
”遂投缳而死。
太保吏部尚书谥忠文
清朝时赐谥忠肃
陈以闻
维基
陈以闻(1586年—17世纪),字无异寄生号石泓湖广黄州府麻城县人,军籍。
陈以闻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举人次年(1607年)联捷进士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吴县知县,任内不畏强权;调任无锡实行均田役法,押运需要兑状,判决案件有威严。
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升任礼部主客司主事天启元年(1621年)降为两浙运判天启二年工部营缮司主事三年礼部仪制清吏司主事尚宝司司丞,因为和杨涟高攀龙友好而被魏珰诬告削籍。
崇祯初年他获重新起用,任光禄寺少卿通政使司左通政右通政,官至刑部左侍郎
释观衡明末清初 1579 — 1646年5月6日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六
释观衡字颛愚
姓赵氏霸人也。
家世农业,母梦大士携童子入门,亟取抱之,遂生
性端凝,不好嬉戏。
七岁从乡塾读,能通字义。
质迈凡侪,顾喜近桑门,不乐章句。
年十二,即蔬食自持,常念观世音号,自在流露,若出于不自知。
渐有超尘之思,讲于父母不之许,乃潜逸。
途遇五台山圆炤寺惠仁,皈依求度,止于沙村,栖迟五载
年十八,诣五台清凉山师子窟,参空印,令居侍寮,亲授经典。
敷绎旨要,迎刃而解,如是三年,无间寒暑。
万历庚子,年二十二,随印至北京,侍楞严讲席,进菩萨戒,参达观。
后历齐鲁吴越,叩雪浪、云栖二师。
天台华顶峰,喜其孤迥,结庵独处,读《楞严经》,豁然融彻。
癸卯春,至双径访乐愚,寻过金陵,休夏长干。
秋游九华,冬上匡山卜静乾罡岭,苒荏数秋。
尝月夜经行,忽焉省悟。
遂下岭,礼育王舍利。
复渡海。
丁未再至天台
,游武夷古寺
戊申夏,自瑞金,游南华,冬进曹溪
己酉夏,见憨山端州
秋登南岳,遂卜居石廪峰,误食草乌而病。
壬子春,紫萝刘居士迎入荼陵,养疾云阳
冬讲《楞严》,释论朗彻,听者百馀人,风纪肃然。
甲寅,过邵陵,车自心居士延居无念阁。
丙辰,年三十八,邵陵诸檀那于双清矶后,首辟荆棘,创建禅林,颜曰五台,不忘厥初。
经语佛声,朗朗动听,启人信心,见闻随喜,大生欢悦。
丁巳紫阳梁五峰,施以己宅,助建室,堂阁厨库,次苐落成,郑太史为题曰耑山兰若。
地静人幽,阐志撰述,是夏著《心经小谈》。
戊午春,集《律仪常轨》及《律学知要》。
夏四月说戒,立《圆通忏法》一卷,并《戒坛规则》。
壬戌作《中庸说白》及《天主说辩》。
癸亥,年四十五,作述志诗,自道其生平甚悉,诗具集中。
又以此方教体,在音与闻,舍闻无音,舍音无教,因述《礼观音仪》一卷,率众薰脩,得真实行者十五人,是则合音闻而为教体,即音闻而归圣性也。
又著《金刚四依解》。
丁卯,作《礼佛发愿仪》。
己巳,著《首楞严经悬谈》。
辛未,著《金刚般若略谈》。
门人集所著,刻之成帙,衡名之曰《闭门语》。
壬申,著《楞严四依解》。
甲戌秋,泛舟之武陵,诣德山,礼鉴大师塔,憩于乾明寺
常德王迎衡,于梅园说戒。
冬至湘潭,居法宝庵。
乙亥秋,去攸县,历云阳,过吉州,礼青原大师塔。
丁丑春,之吉安城,理舟楫,诣匡山,扫憨山师塔。
秋下匡山,登云居,礼祖塔,主人味白请主法,不许,乃去云门。
疾作,憩甘露庵,熊给谏青屿,与山中僧众,合词坚请。
九月朔,入云居方丈。
以禅堂久废,躬亲畚插。
更建静室,筑罗汉堂
期年之间,宇一新。
是时衡年已六十馀矣。
辛巳秋七月,赴吉州刘孝则翰撰青原祖庭之请,九月至青原。
说戒结制,法席甚隆。
壬午秋复归云居,筑桥于南溪,曰“安乐桥”,下镌隐语,有“再遇游鲜主盖豆函”八字,人莫之识。
甲申,金士夫主石城清凉寺法席。
燕京已陷,明主死之。
五月,建荐思宗烈皇帝及后妃诸臣道场。
冬十月,得竹林金陵城北,欲避烦嚣,卓锡此间,号曰紫竹林
更建禅堂及殿寮静室。
丙戌,弘戒天界寺,得新学百七十七人。
五月三日疾增剧,命弟子音乘等摄林中事。
四日招众居士谢别,六日端坐而逝,年六十有八。
丁亥九月奉灵龛,诣云居建塔。
衡广颡丰颐,平顶大耳,脩髯如戟,短发覆肩,岁一剃落。
目光炯炯,学者见之不威而严。
初侍空印,宗贤首,而禅宗印可于憨山
立法不为崖岸,不分门户,田夫牧童,礼不异节,故所至香花争
于《楞严》宗旨得最上正觉,所作法语偈颂包举深宏,今所见者有《语录》三十卷,而诗颂书疏附之。
子音乘为编年谱。
郭绍仪明至南明
维基
郭绍仪(16世纪—17世纪),字汾仲号丹葵浙江嘉兴府平湖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郭绍仪自小学习炼丹,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己酉浙江乡试,天启五年(1625年)进士,廷对当日遇上魏忠贤的嬖人卖珠儿,对他说:「去见魏忠贤,你可当状元
」他笑著推却:「我本是清贫,登第已经足够。
」授当涂知县,以简治政,被称为仙吏
天启七年(1627年)时主持南直隶乡试,选拔多名人才,其后升任南京监察御史;上书指出锦衣卫骚动几乎惹祸,又上呈屯田条议十二则,因勋戚佔据土地未能实行
不久辞官回乡,专心炼丹。
南京失陷后,曾和马嘉植起兵恢复。
卒年八十三。
张幼安
维基
张幼安1590年代—1640年代),字宁倩山东东昌府聊城县人
张幼安本名张宿,因仰慕东汉高士管宁更名张幼安,在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举人;当时父亲、万历二十九年进士张凤翔忤逆魏珰下狱,他上书为父亲以身赎罪,次年二人一同被谪戍陕西
崇祯七年(1637年)张幼安进士,获授威县知县,宽免旧有科派和俵解徵收,舒缓民困,又上陈救穷民三法与去除三大弊:「除驿马帮贴,除词讼科罚,除库藏借动」。
主政者感动,于畿辅实行
三年后他的声望大著,代理曲周邯郸县事时釐剔夙奸,获当地人立碑颂德;十一年(1638年)威县戒严,他前往清河打算借兵解困,遂以此遭诬陷,证实清白后因病去世,年四十九岁,有《实救穷民三事》、《笔畴辰告》、《瓠庵小言》等著作,入祀威县名宦祠。
张凤翮明末清初 ? — 1643
维基
张凤翮(?
—1644年),字健冲号慰堂陕西汉中府城固县人。
天启元年(1621年)举人天启五年(1625年)进士
崇祯年间,担任监察御史,弹劾四川巡抚王维章贪污劣行,请求召还给事中章正宸,未得接纳。
不久巡按云南,回朝时说:「陛下提议再征一年税收,民力已枯竭,讨贼大臣懈怠涣散,浪费百万金钱。
崇祯帝采纳,命兵部飞骑要求熊文灿进攻,但张献忠已反叛;其后因论事迁任浙江按察使,再升任江西巡抚
张凤翮为人倜傥,曾说:「不先在家乡立功,怎能在天下立功?
」故此发迹后开建城东新堰,又修筑南乐义堡,并建议实行丁随粮行。
崇祯十五年(1642年)浙江右参政,惟未任而罢官;李自成攻陷城固,威胁他出仕,他拒绝而被杀。
王景亮明至南明 ? — 1646
维基
王景亮(?
—1646年),字武侯苏州吴江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王景亮本名王佩是崇祯六年(1633年)举人,到十六年(1643年)进士,获授中书舍人
甲申之变后投奔南明弘光年间,朝廷命他和徐复仪主管云南乡试,未实行隆武帝就已经继位,迁任王景亮湖广道御史,加太仆少卿监军,负责恢复南京,又任命他巡按金华衢州,兼视学政
隆武帝知道王景亮不遵从鲁王监国的令印,特命让他晋级;宗室朱议漎以巡抚联络南直隶浙江,由他督理兵务,而徐锡禧以衢州督饷监军陈谦一同守卫。
衢州靠近鲁王的守地,政令混乱,鲁王亦在该处置官,隆武朝廷擢升他为都御史巡抚,并奉命通好鲁王,但没有回音。
隆武二年(1646年)八月,清兵迫近,派使者招降,王景亮斩杀使者
衢州失陷,他自经殉国,他某个小侍从献给清兵金钱,请求安葬王景亮,但清兵不同意,并留下这个侍从为奴役,这个侍从也上吊自杀。
刘宪章明末 1591 — 1660
维基
刘宪章(1591年—1660年)字端甫号澹安
南直隶常州府武进县(今属常州市)人,明末政治人物,复社成员。
天启四年(1624年)甲子应天府乡试第十六名举人
崇祯十年(1637年)丁丑科第三甲第七十一名同进士出身,授中书舍人
十三年(1640年),任颁诏。
敕授徵仕郎
十四年(1641年),任册封。
崇祯十五年(1642年),充壬午顺天乡试分考官
考选广东道监察御史巡视皇城
实行保甲,国戚、奸民都不敢横暴。
不避时讳、不受私嘱、不惮权贵,数十次上疏论人才得失、民生利弊。
力救刘宗周张玮金光辰,举荐惠世扬黄道周
崇祯十六年(1643年),任癸未会试监试官
巡按直隶真顺广大,巡按真定府时,奏请免除助饷8000两,免徵运解天津豆料。
缉拿占产夺妻的巡抚属役张九成,杖杀窝藏盗匪的成五云,奏请处决大盗张申
流寇起,协同督抚练兵防禦,三关告急,巡察三关、邢襄。
敕授文林郎,有敕命三道。
后补河南道御史,以年迈引疾归乡。
为复社成员,列名武进县第二位。
清初巡抚巡按联合举荐,奉诏起籍,以卧病为由未就任。
马之骥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山东益都人字胜千
天启五年进士
馆职
以忤魏忠贤,归。
崇祯初,起检讨,日直讲修实录典试闽省,得人尤盛,迁国子祭酒
生平耻逐浮华,敦实行
赵翔鸿明末
维基
赵翔鸿字冲之号成乔陕西西安府韩城县人,明末政治人物。
元通侯牵奴后裔,中天启四年甲子举人崇祯四年(1631年)辛未进士五年武陟知县十一年解组降淮安府检校
寄居庙中,止饮淮水
十二年太平府司李丁内艰,补保定府,调顺德府,皆以不杀人、媚人去。
明清鼎革后,屡徵不起。
平生真心实行,终始一节。
疾笃,自为志铭称处士云 。
范文程清初 1597 — 166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97—1666 【介绍】: 清初辽东沈阳人字宪斗号辉岳
原籍江西乐平,明初其先世自江西谪居沈阳抚顺所。
生员出身。
好读书,知兵善谋。
天命三年努尔哈赤,得宠遇。
崇德元年内秘书院大学士,参与军国机务,为太宗所倚任。
顺治元年入关前后,曾建言应禁杀戮掳掠,严军纪,收人心。
奏请为明崇祯帝发丧,安抚宗室旧臣,并建议减免赋税,举行科举试,笼络汉族知识分子,实行军民屯田垦荒,恢复农业生产。
历清初四帝,于清初政局稳定有一定贡献。
申佳允明末 1602 — 1644
维基
申佳胤(1603年—1644年4月25日)字孔嘉号浚源素园
直隶广平府永年县(今属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人。
明末官员、诗人、经学家,甲申之变时自杀殉国,年四十二。
南明追赠太仆寺少卿谥节悯
清顺治赐谥端悯
清雍正年间避讳清世宗改称佳允佳荫佳印
六岁丧父而孤,家庭贫困,经济方面无所仰赖,其母靠纺织维生,有时一日只食一餐。
申佳胤自幼便以节操刚正自励,面对他人不显露饥寒的神色,他人无法看出其境况。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补生员。
天启元年(1621年)辛酉乡试举人
崇祯四年(1631年)辛未科第三甲第九十五名同进士出身
崇祯六年(1633年),授河南开封府仪封县知县
仪封民风勤谨简朴易于治理,申佳胤减省繁苛的教条,打算与民休息;仪封县原本多盗贼,申佳允严格实行保甲法,使盗贼无处容身,治安渐佳;遇到大雨不止,黄河决口,申佳胤亲自冒著怒涛乘船组织民工堵塞决口;县内有大土豪,奸诈狡猾而扰乱治安,申佳胤将之捕捉处刑,县境内为之震撼。
崇祯七年(1634年)申佳胤因有才改调杞县
崇祯八年(1635年),流寇「扫地王」率万人攻打杞县县城,城墙土垣多处崩塌,申佳胤招募死士死守并击溃流寇,因之将土城改建砖城;其后流寇高迎祥等攻入河南唐王朱聿键率兵勤王,勤王军即将抵达开封府时,诸位省、府大吏甚为惶恐不安,聚集会议说:「留之,不听。
,守土者且得罪。
申佳胤主张:「惟周王可留之。
」众人称善,于是用申佳胤之计。
崇祯十年(1637年),因政绩卓异,擢吏部文选司主事
上疏防备边患之五项策略。
崇祯十三年(1640年),升吏部考功司员外郎
佐理京察。
大学士薛国观倾轧少詹事文安之文安之因是崇祯辛未会试主考官申佳胤奉之为师,故受牵连,又因举劾公正之事忤逆温体仁,贬官出为南京国子监博士
升迁大理寺评事
再升太仆寺丞,于近畿巡阅御马。
崇祯十七年(1644年),以太仆寺丞奉旨出巡牧场。
而听闻李自成攻破居庸关后围攻京师,情势仍可避难躲藏,旁人劝申佳胤不要进京,申佳胤流泪说:「固知京师必不守,然我君在焉,安危共之,何所逃避。
三月十二日申佳胤山路回京,驰马入都城,到处拜谒军政大臣,筹画与投递守城战之策略,都不被接受。
申佳胤留给长子申涵光书信写道:「行己曰义,顺数曰命,义不可背也,命不可违也。
吾受国恩,誓死相报,不复顾家矣;天下事莫不坏于贪生而畏死。
死于疾、死于利、死于刑戮、于房帏、于斗战,均死也。
死数者,不死君父,盖亦不善用死矣;今日之事,君父之事,死义也,犹命也,我则行之。
三月十九日京师遭流寇攻陷。
申佳胤穿戴整齐冠服,叩拜辞别年老母亲,骑马至王恭厂,随从家仆请求申佳胤改换便服以逃避贼兵。
申佳胤说:「吾起微贱,食禄十三年;国事至此,敢爱死乎!
」两个家仆围守著不离去,申佳胤欺骗他们说:「吾不死也,我将择善地焉。
」下马向北叩拜,申佳胤看见一灌溉水田用的巨井,突然跳入巨井中,家仆大惊呼号,欲将申佳胤救出。
但井水浅,只超过腹部高度,申佳胤喊道:「告太安人,有子作忠臣,勿过伤也。
」于是坐地吸水而溺死,年四十二。
南明福王监国时追赠太仆寺少卿谥节悯
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下诏褒扬甲申死难诸臣,赐谥端悯
申佳胤死后,名士陈子龙为其作〈申节悯公传〉、殷岳为其作〈行状〉,子申涵光申涵煜申涵盼编有年谱。
李岱阳
维基
李岱阳(1616年2月28日17世纪),字乔岳号贰公河南开封府封丘县人
李岱阳自小聪明,读书学习八股文不跟随塾师训导,为文独树一格,从父赠中宪公觉得惊奇,而他在家孝友,与族人也相处融洽。
顺治二年(1645年)乙酉河南乡举人三年(1646年)联捷丙戌进士,先在工部观政,后获授汾阳知县汾阳山西大邑,繁剧难以治理,他到任后细心询察,罢去地方弊政,裨益人民的则提出实行,不足一年吏畏民安,有「慈母神君」之誉,山西巡抚特别写下奏章推荐他,他却因为刚直忤逆御史被罢官,人们都觉得可惜。
李化麟
维基
李化麟(16世纪—17世纪),号淡河西安府同州韩城县人明朝
李化麟年少时有文学名声,因家中贫穷而经常受雇抄书,赚来谷物都交付父母。
崇祯九年(1636年)他考中举人,到十六年(1643年)进士,改任庶吉士
入清朝后,他在顺治初年获授给事中
山西人民上言:「某地有矿,可以备资开采。
」朝廷商议将实行,他坚持不可开采,上疏后朝廷停止此事。
李化麟为人谦厚,坚持大义不徇私;有死囚拿白金请求脱罪,他大骂对方:「杀人者死,怎可欺天!
」此事證实他如此清廉。
郑一岳明至南明 1611 — 1646
维基
郑一岳(1611年2月27日—1646年)字于赓号东岩广东广州府香山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郑一岳十七岁时和兄长郑一龙一同成为生员,天启七年(1627年)举人崇祯十年(1637年)进士,先在刑部观政,后获授丹徒知县丹徒位处要冲,他却能稳定调度粮食物资给经过的军队,并设法买米储备以备不时漕兑徵收,当时连年旱灾,流民聚集,他又捐出俸禄赈灾救活不少人民,馀暇则勤力教授士子,为香山书院置田二百亩。
遇上饥荒,地方流言知府实行酒禁,酒户八十人因此鼓噪,他派人整治乱事,惩罚首领者使事件平息,山贼压境,知府遣派他征讨,他毅然率领家丁及士兵百多人连夜往战斗,擒拿渠魁令贼人散去,县内得以安宁。
任满后他补任单县知县,该县属山东穷乡僻壤,户口凋零,豪强肆虐得不能被抓捕入狱,狱卒又会挖洞埋人置死,他到任后得知情状,立刻杖死为首四名狱卒,县民无不称快,不久他就因母亲年八十,辞官回乡。
隆武帝继位,起用他为吏部验封司主事,历升员外郎郎中,福京失陷,他在南康船上遇难。
莫大勋
维基
莫大勋字鲁岩江南宜兴人
顺治十八年进士二甲第二十名。
康熙八年三月二十四日任职嘉善县实行“平役均赋、实行官收官兑法”,史称“群然有之目”。
康熙八年十月,“造仓厅,每里一钱五分,二百四十里共银三百零六两。
康熙十四年八月莫大勋之子游大云寺,被殴伤。
康熙十五年二月十二日,回到宜兴
选擢给事中
康熙二十六年入邑名宦祠,与杨继宗、喻良、庞尚鹏合祀,定名“四贤祠”,督学周煌作《四贤祠碑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