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上柱国宿国公河州都督普屯威神道碑铭 北周 · 庾信
四言诗 出处:全后周文卷十五
公讳字某河南洛阳人也。旧姓辛,陇西人,基若水之源,纂商丘之胄,邑于大毫,实定其居,封于小辛,乃成其姓。是以三川披发,幸有得见事机之机,八卦占爻,辛谬有知人之鉴。佐治东都上将,魏帝解衣;武贤以西国功臣汉王推毂。/祖太汗,武川太守。考生,河州四面总管大都督。陇右贵臣,河西鼎族,公侯踵武,岳牧连镳,并得声振长榆,名雄高。/公秉灵山岳,载诞星辰,结发嶷然,龆年成德,澄波万顷,建标千仞,锋颖既高,光芒已远。青衿学剑,既为人主所称;童子论兵,即佐中军之策。永熙元年入仕,蒙授直荡都督。/太祖文皇帝雪旧君之耻,连西伯之功,始裂鸿沟,初登函谷。公濯衣沐发,杖剑辕门。撤洗足而相迎,下宾阶而顾问。自此即居帐内,仍为直寝,授宁远将军羽林监白土县开国伯,邑五百户。大统元年,从迎大驾,进爵为侯,增邑三百户,加冠军将军散骑常侍,转大都督。公善于用兵,长于抚御。自攻洛阳,定弘农,战河桥平沙苑,冒刃冲锋,前无横阵。况以弦木六钧,函犀七属,门多悬胄,箭必中鞍,山积器械,谷量牛马,军吏计功,司勋赏策。授使持节银青光禄大夫,进爵为公,增邑八百户。昔者受律赤符,韩信当千里,治兵白帝张飞拟万人。皆比于今日,公之谓也。五年使持节都督扬州诸军事扬州刺史。浮于江海,达于淮泗,怎么样既敷,瑶琨即序。十三年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寻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仍赐姓普屯,即官族。入陪武帐,出总戎韬,置府于阳关,张旃于瀚海,故得上书于汉,即用同宗,争长于周,还无异姓。十六年鄜州诸军事鄜州刺史。公频烦两牧,风政神明,虎去西河,枭移东郡。河湄瑞气,特表廉平,鄜畤神光,偏明正直。/及乎魏终天禄,周受惟新,明命已迁,彝伦或革。周元年改授大将军抱罕郡开国公,增邑一千户。军中受诏,非论北伐之功;大将登坛,无待东归之策。置阵太平,开阴晋之道,连兵广武,纳荥阳之城。校战丹山,移营白壁,莫不勇冠三军,名凌五将。保定四年宁州总管。掌其北门,既为郑国所委,捍其西鄙,无惧秦亭之逼。是以筑平网之城,人拱手,戍荥波之泽,梁氏寒心。朝廷与公有内外之亲,令公从戚里之贵,乃以魏文帝女为公夫人,遂得长门之左,别开公主之园;濯龙之傍,便有王姬之馆,五年被征入,拜少司马。期于司武,以公为魏绛;佐于中军,以公为荀首,岂直谓之鹑火,称之缙云而已哉。其年被使领兵出西凉州,奉迎突厥皇后。纪裂繻来,卿为郡逆,称族而行,尊君命也。天和元年柱国,拜大司寇。楚之柱国,方之南火,轩之司寇,譬以西云,总授于公,能官人也。建德二年少傅四年河州总管都督工州诸军事,即为河州大中正。公之桑梓,本于此地,再为连率,频依衣锦。襄城龙种,更反池台;桂阳仙人,还归乡里。故老亲宾,歌相庆,安车驷马,天下荣之。/宣政元年,授上柱国,更加少傅。配于上相,即陪玄扈之图;居于京师,实有圯桥之策。改封宿国公食邑并前五千五百户。射鸿旧圃,舞鹤余城,既浮酸枣之河,聊对淇园之。来朝建章,则天子降席;出游戚里,则群公下阶。是以行满天地,名闻四海。方当光辅五君参谋七政,夭厉弗戒,薨于所居,春秋六十有九。柳庄告殡,倾社稷之臣,郑侨云亡,得诸侯之礼。诏赠某官,谥某公,礼也。以今开皇元年七月某日反葬于河州金城郡之苑川乡。山行陇底,地入塞原,望积石在缘河,临崆峒而下坂。玄甲黄肠,崎岖亭鄣,及云奠彻,方荣榆沈。若夫树反壤也,封夏屋焉,终须颍川之碑,乃见华阴之碣。/世子仪同永达,孝性有闻,居丧得礼,嗟海变而田成,惧山飞而地绝。勒石墓田,仍铭云尔。
少典之孙,玄王之子。
虹贯于月,金承于水。
降及于周,公侯复始。
风俗气候,山川表里。
河连积石,山带崆峒。
秦亭北上,汉使西通。
金行气壮,地势人雄。
棱棱高节,凛凛疏风。
祖考藩屏,浊河清渭。
两地谟明,双流光贲,水无别色,云无异气。
为吏为民,惟怀惟畏。
公之嗣世,实秉英灵。
降神中岳,回文列星。
鸾翔凤舞,珠角山庭。
臣深义本,子极天经。
洛城战阵,河桥旗鼓。
箭饮石梁,剑燃铜柱
并丽六麋,俱抽双虎。
玉门开部,阳关置府。
再为上台,两为少傅
模范帝师,经纶国步。
允袭峻德,钦明审谕。
不吝车茵,谁言温树。
天道茫昧,年龄倏忽。
上将星开,功臣鼎没。
九原陵阜,三河甲卒。
地险龟林,营危马窟。
西州永别,北阙长辞。
山张虚盖,野祭空帷。
陵原地迥,松路风悲。
铭于碣石,勒以贞龟(《文苑英华》九百十一)
车骑大将军贺娄公神道碑 北周 · 庾信
 出处:全后周文卷十四
昔者轩丘命氏,初分兄弟之姓,若水降居,始建诸侯之国。
自是以官为族,因地为宗,水派枝分,其可知矣。
公讳慈,字元达本姓张清河东武城人也。
仕于周,张仲为孝友;
谋于晋,张老为贤臣。
韩有开地,则五世强国;
赵有孟谈,则三卿不战。
祖庆,少习边将,凭仗智勇。
虽复五车竹简,不取博士之名;
一卷兵书,即以将军自许。
角端在手,必无齐鲁之侵;
莲花插腰,甚得蛟龙之气。
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霸城县开国伯,赠河州刺史,父璨,公子公孙,有镃基于天下;
良工良冶,有世业于家风。
书则百家可知,剑则于人可敌。
三槐以鼐鼎象物,知其神奸
五等以桓圭班瑞,守其宫室。
君以才望,兼而有之。
终于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武定县开国公,赠河州刺史
公秉山岳之灵,受星辰之气,年在髫发,甫就胜衣,马来迎,已知名于郭伋,羊车在道,即见赏于王澄,岂直童子明经,书生说卦而已。
至如禅河清论,秋水高谈,故以辨折龟林,声驰鹿野。
国家官族,君为首姓,起家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袭爵为公,邑合一千六百户。
弱冠登朝,传呼甚宠,汉魏台鼎,故无此比;
中朝方伯,罕有其年。
大冢宰任总机衡,是勤王略,借君忠壮,委以爪牙,镇左厢亲信,出梁州防主
华阳西极,汉水东流,巴濮既宁,沈黎即静。
保定四年,王师北伐,以君骁勇,被召将兵。
师下宜阳,身登函谷,将烧白马之城,以覆乌巢之垒。
既而中途甚雨,未获围,原军师闻丧,不成侵宋。
柱国赵王,今上之第九弟也。
文则河间上书,武则任城置阵。
作镇岷丘,阳旌锦水,白虎之俗难安,黄龙之盟不定。
以君智略,入佐中权天和九年使持节大都督、治柱国府司录,仍转司马,余官封如故。
相如西喻,镂石于灵山
武侯南征,浮船于泸水
方之今日,彼独何人?
九品课工,为上之下。
四年入朝,归事宰旅,即受载师大夫,将命齐国
寻盟出境,即用和邻之仪;
入国闻丧,仍从会葬之礼。
「可使南面」,此之谓乎?
寻以本官入治军正。
至如渭水兵书,在心为志;
轩丘阵法,聚石成围。
既得师不疲劳,兵无怨讟。
入陪中禁,更领仪同
邸客城池,门阑户籍,咸资巡警,并用司存。
帝城近臣,公室密戚,如逢司隶,似畏都官
既而孤城郑妪,不相其年;
巴水涪翁,不医其疾。
春秋三十有三,奄捐官舍。
吕子明之疾甚,叹轸吴王
阮元瑜之长逝,悲深魏主。
有诏赠某官,礼也。
建德四年三月日发葬于河州苑川郡之禁山。
公六郡良家,西河鼎族,地壮金行,人雄塞气。
兵书七卷,河水浮来,射法三篇,天弧夜下。
锋旗不息,刁半恒惊,犹得马上读书,军中习礼。
太史子仪善于谋策,诸葛公休长于抚双。
四代仪同三司,七世河州刺史,钏鼎成烈,冠盖连阴,所谓生为贵臣,死为贵神者也。
但以游魂久客,反葬途远,道阻山长,妻孤子幼,哀声满野,愁气连云。
况复松槚飘飖,方临武威之戍;
丘陵回远,直对临洮之城。
马援亡于武溪,尸柩返于槐里
梁鸿死于会计,妻子归于平陵
呜呼哀哉,岖崎远矣!
昔者繁昌祠前,即有黄这碣;
德阳墓下,犹传青石之碑。
是谓勒功,乃为铭曰:
七叶佐汉,五世相韩。
忠臣入仕,孝友当官。
青城仙洞,黄石坛。
台堪走马,书足回鸾。
武定风飙,霸城严肃。
并驰双传,俱分两
重世刺举,连镳衮服。
草靡青丘,风驰赤谷。
世不管贤,挺兹上嗣。
孝有三德,忠无二志。
剑足身挺,书堪面试。
旌节既秉,高蝉且珥。
龟转印函蛇盘绶笥
右将军,前后常侍
继踵五侯,因循三事。
旌旃九坂,舻舳双流。
还驱木马,更引金牛。
江波锦落,火井星浮。
蹲酒望帝,安歌蜀侯。
受脤河阳偏师洛浦
置阵成皋,连旗广武
朝兵减灶,夜营多鼓。
箭起六麋,锋摧九虎
倏忽人世,俄然今古。
崇发两星,医惊二竖。
游魂通梦,言返旧茔。
紫泥赐册,黄肠赠行。
途登石纽,路入金城
寒关树直,秋塞云平。
剑埋,书藏凿楹。
武侯为庙,栾公为社。
云盖低临,霓裳纷下。
碑枕金龟,横石马,永矣身世,留名华夏(《文苑英华》九百六)
策隋公九锡文 南北朝末隋初 · 李德林
 出处:全隋文卷十七
咨尔假黄钺、使持节大丞相都督内外诸军事上柱国大冢宰隋王:天覆地载,藉人事以财成,日往月来,由王道而盈昃
五气陶铸,万物流形。
谁代上玄之功,斯则大圣而己。
曰惟先正,翊亮皇朝。
种德积善,载诞上相
精采不代,风骨异人。
匡国济时,除凶拨乱。
百神奉职,万国宅心。
殷相以先知悟人,周辅乃弘道于代,方斯蔑如也。
今将授王典礼,其敬听联命:朕以不德,早承丕绪,上灵降祸,夙遭悯凶。
妖丑觊觎,密图社稷,宫省之内,疑虑惊心。
公受命先皇,志在匡弼,辑谐内外,潜运机衡,奸人慑惮,谋用丕显,俾赘旒之危,为太山之固。
是公重造皇室,作霸之基也。
伊我祖、考之代,任寄已深,入掌禁兵,外司藩政,文经武略,久播朝野。
戎轩大举,长驱晋、魏,平阳震熊罴之势,冀部耀貔豹之威。
初平东夏,人情未一。
丛台之北,易水之南,西距井陉东至沧海,比数千里,举袂如帷。
委以连城,建旌杖节,教因其俗,刑用轻典,如泥从印,犹草随风。
此又公之功也。
吴、越不宾,多历年代,淮、海之外,时非国有。
爰整其旅,出镇于亳,武以威物,文以怀远。
群盗自奔,外户不闭,人黎慕义,襁负而归。
自北之风,化行南国。
此又公之功也。
宣帝御宇,任重宗臣,入典八屯,外司九伐。
禁卫勤巡警之务,治兵得蒐狩之礼。
此又公之功也。
銮驾游幸,频委留台,文武注意,军国咨禀。
万事咸理,反顾无忧。
此又公之功也。
朕在谅闇,公实总己。
磐石之宗,奸回者众,招引无赖,连结群小。
往者国衰甫尔,已创阴谋,积恶数旬,昆吾方稔。
泣诛磬甸,宗庙以宁。
此又公之功也。
尉迥猖狂,称兵邺邑,欲长戟而指北阙,强弩而围南斗,凭陵三魏之间,震惊九州之半,聚徒百万,悉成蛇豕,淇水、洹水,一饮而竭。
人之死生,翻系凶竖,寿之长短,不由司命
公乃戒彼鹰扬,出车练卒,誓苍兕河朔,建瓴水于东山
口授兵书,手画行阵,量敌制胜,指日克期。
诸将遵其成旨,壮士感其大义,轻死忘生,转斗千里,旗鼓奋发,如火燎毛。
玄黄变漳河之水,京观比爵台之峻。
百城氛祲,一旦廓清。
此又公之功也。
青土连率,跨据东秦,藉负海之饶,倚连山之险,望三辅而将逐鹿,指六国而愿连鸡
风雨之兵,助鬼为虐。
本根既拔,枝叶自殒,屈法申恩,示以大信。
此又公之功也。
部残贼,充斥一隅,蝇飞蚁聚,攻城略地。
播以玄泽,迷更知反,服而舍之,无费遗镞。
此又公之功也。
宇文胄亲则宗枝,外藩岩邑,影响邺贼,有同就燥。
迫胁吏人,叛换城戍,偏师讨蹙,遂入网罗。
束之武牢,有同囹圄,事穷将军,如伏国刑。
此又公之功也。
檀让、席毗,拥众河外。
陈、韩、梁、郑、宋、卫、邹、鲁,村落成枭獍之墟,人庶为豺狼之饵。
强以陵弱,大则吞小,城有昼闭,巷无行人。
授律出师,随机扫定,让既授首,毗亦枭悬。
此又公之功也。
司马消难与国亲姻,作镇安陆,性多嗜欲,意好贪聚。
属城子女,劫掠靡馀,部人货财,多少具罄。
擅诛刺举之使,专杀仪台之臣。
惧罪畏威,动而内奰。
蚕食郡县,鸩毒华夷,闻有王师,自投南裔。
帝唐崇山之罚,仅可方此,大汉流御之刑,是亦相匹。
逋逃入薮,荆、郢用安。
此又公之功也。
王谦,翻为厉阶,闭剑阁之门,塞灵关之宇,自谓五丁复起,万夫莫向。
分阃推毂,尝不逾时,风驰席卷,一举大定,擒斩凶恶,扫地无遗。
此又公之功也。
陈顼因循伪业,自擅金陵,屡遣丑徒,趑趄江北。
公指麾藩镇,无不摧殄。
方置文深之柱,非止尉佗之拜。
此又公之功也。
公有济天下之勤,重之以明德,始于辟命,屈己登庸。
素业清徽,声掩廊庙,雄规神略,气盖朝野。
序百揆而穆四门,耻一匡之举九合。
尊贤崇德,尚齿贵功,录旧旌善,兴亡继绝。
宽猛相济,彝伦攸叙。
敦睦帝亲,崇奖王室。
星象不坼,阴阳自调,玄冥、祝融如奉太公之召,雨师、风伯似应成王之宰。
祥风嘉气,触石摇林,瑞兽异禽,游园鸣阁。
至功至德,可大可久,尽品物之和,究杳冥之极。
朕又闻之,昔者明王设官胙土,营丘四履,得征五侯,参墟宠章,异其礼物。
故藩屏作固,垂拱责成,沈默岩廊,不下堂席。
道高往烈,赏薄前王。
朕以眇身,托于兆人之上,求诸故实,甚用惧焉。
往加大典,宪章在昔。
以自牧,未应朝礼。
日月不居,便已隔岁。
时谈物议,其谓朕何!
今进授相国总百揆,以申州义阳等二十郡为隋国。
今命使持节太傅上柱国杞国公椿大宗伯大将军金城赵煚,授相国印绶。
相国礼绝百辟,任总群官,旧职常典,宜与事革。
昔尧臣太尉,舜佐司空姬旦相周,霍光辅汉,不居藩国,唯在天朝。
其以相国总百揆,去众号焉。
上所假节、大丞相大冢宰印绶。
又加九锡,其敬听朕后命。
以公执律修德,慎狱恤刑,为其训范,人无异志,是用锡公大辂、戎辂各一,玄牡二驷。
公勤心地利,所保人天,崇本务农,公私殷阜,是用锡公衮冕之服,赤舄副焉。
公乐以移风,雅以变俗,遐迩胥悦,天地咸和,是用锡公轩悬之乐,六佾之舞。
公仁风德教,覃及海隅,荒忽幽遐,回首内向,是用锡公朱户以居。
公水镜人伦,铨衡庶职,能官流咏,遗贤必举,是用锡公纳陛以登。
公执钧于内,正性率下,犯义无礼,罔不屏黜,是用锡公武贲之士三百人。
公是用锡公鈇钺各一。
公威严夏日,精劢秋霜,猾夏必诛,顾眄天壤,扫清奸宄,折冲无外,是用锡公彤弓一、彤矢百,卢弓十、卢矢千。
公孝通神明,肃恭祀典,尊严如在,情切幽明,是用锡公秬鬯一卣,圭瓒副焉。
隋国置丞相以下,一遵旧式。
往钦哉!
其敬循往策,祗服大典,简恤尔庶功,对扬我太祖之休命(《隋书·高祖纪上》)
舍利感应记别录 隋 · 王劭
 出处:全隋文卷二十二
高丽、百济、新罗三国使者将还,各请一舍利,于本国起塔供养,诏并许之。
诏于京师大兴善寺起塔,先置舍利于尚书都堂十二月二日旦发焉。
是时天色澄明,气和风静,宝舆幡幢,香花音乐,种种供养,弥遍街衢。
道俗士女,不知其几千万亿。
服章行位,从容有序。
上柱国司空安德王雄已下,皆步从至寺,设无遮大会礼忏焉。
有青雀狎于众内,或抽佩刀,掷以布施,当人丛而下,都无所伤。
仁寿二年正月二十三日,复分布五十一州,建立灵塔。
总管刺史已下,县尉已上,废常务七日,请僧行道,教化打刹,施钱十文,一如前式。
期用四月八日午时,合国化内,同下舍利,封入石函。
所感瑞应者,别录如左。
恒州表云:舍利诣州,建立灵塔。
三月四日到州,即共州府官人巡历检行,安置处所。
唯治下龙藏寺,堪得起塔。
其月十日,度地穿基。
至十六日未时,有风从南而来,寺内香气,殊异无比,道俗官私,并悉共闻。
及有老人,姓金名瓒,患鼻不闻香臭,出二十馀年,于时在众,亦闻香气,因即鼻差。
至四月八日,临向午时,欲下舍利,光景明净,天廓无云,空里即雨,宝屑天花,状似金银碎薄,大小间杂,雰雰散下,犹如雪落。
先降塔基石函上,遍堕寺内城治,俱有杂色晃曜,金晶映日。
时即将衣承取,复在地拾得。
道俗大众,十万馀人,并见俱获。
又刹柱东西二处,忽有异气,其色黄白,初细后粗,如蜂火烟,龙形宛转,回屈直上,周旋塔顶,游腾清汉,莫测长短,良久乃灭。
又有四白鹤,从东北而来,周绕塔上,西南而去。
至二十日巳时,筑塔基恰成,复雨宝屑天花,收得盛有一升。
即遣行参军王亮于先奉献皇帝,开花于宝屑内,复得舍利三颗,甚大欢欣。
瀛州表云:掘地欲安舍利石函时,可深六尺许,土里忽有真紫色光现,须臾遂灭。
其土即有黑文,杂间成篆字,书云「转轮圣王佛塔」,谨表闻知。
黎州表云:掘基安舍利塔,于地下得一瓦,铭曰「千秋万岁乐未央」。
观州表云:舍利塔上有五色云,如车盖,其日午时现至暮。
魏州表云:所送舍利,数度放光,复有诸病人,或患眼盲或患五内,发顾礼拜,病皆得愈。
至四月八日,欲下舍利,午时天忽有一片五色云,香馥非常,须臾之间,即降金花。
至九日旦,复下银花,遍满城池。
其花大者如榆荚,小者似火精,人人皆得,函盛奉献。
其日复有一黑狗,耽耳白胸,于舍利塔前,舒左股,屈右脚,见人行道,即起行道,见人持斋,亦即持斋,非时与食不食,唯欲得饮净水,至后日旦起解斋,与粥始吃。
且寺内先有数个猛狗,但见一狼狗,无不竞来吠啮。
若见此狗入寺,悉皆低头掉尾。
当尔之时,看人男夫妇女三十馀万,尽皆不识此狗,未知从何而来。
泰州表云:欲下舍利时,七日地微动,至八日大动。
兖州表云:敕书分送起塔,以瑕丘县普乐寺最为清净,即于其所奉安舍利以去。
三月二十五日,谨即经营,以为函盖。
初磨之时,体唯青质,及其功就,变同玛瑙。
五色相杂,纹彩焕然。
复于其里间生白玉,内外通彻,照物如水,表里洞朗,鉴人等镜,其送舍利(缺)
曹州表云:三月二十九日,舍利于子城上,赤光现。
四月五日申时,舍利现双树,并有师子现。
五日亥时,舍利现金光,长七寸。
六日卯时,龙花树现,下有佛像俱出。
六日卯时,漆龛板外光明,状如金花色。
六日申时,漆龛北板上及佛菩萨双树等形。
六日亥时,舍利精舍里出黄白花光,长四五寸。
八日辰时,漆龛板后云雾金光等形状。
巳时,漆龛板后娑罗树莲华影佛像、众僧师子等形。
午时,塔上五色云现。
午后,漆龛内板上有娑罗双树林楼阁等现。
九日,漆龛内板上叠石垒基文。
申后,漆龛板外大娑罗树及僧执香炉等形容,金佛像现,似若太子初生,身如黄金色,后有三僧,身著紫黄法服,手捉香炉供养。
其香气与世香不同,每日恒闻。
晋州表云:舍利于塔前放光三度,皆紫光色,众人尽见。
杞州表云:舍利以三月四日到州。
十四日辰时,琉璃瓶里色白如月,须臾之间,即变为赤色。
至四月二日后,变〔作〕紫光,或现青色,瓶内流转,一来一去,循环不止,道俗瞻仰,咸共归依,实相容仪,良久乃散。
七日午时,形影复出,变动辉焕,于前无异。
徐州表云:舍利二月二十八日至州西一驿宿。
其夜阴雨,舍利放光,向州四十五里,其净道寺僧向北山看光影,从驿所舍利处而来。
舍利石函盖四月五日磨治讫,遂变出仙人二,僧四人,居士一人,麒麟一,师子一,鱼二,馀并似山水之状。
邓州表云:舍利四月六日石函变作玉及玛瑙,其石有文,现「正国德」三字,并有仙人麟凤等出。
安州表云:奏寺安置送舍利,法师浮业。
共州官人量度基申时,忽有香气氛氲,乘空而至,芬芳微妙,世未曾有,道俗咸皆惊愕。
随至处所,香气遍满,至五更方始散尽。
又至四月八日行道日,满供设大斋,午时欲下舍利,道俗一万馀人,法师升高座,手捧舍利,以示大众,人人悲感,不能自胜。
即有赤色从师手内瓶口而出,便二度放光,高一丈。
又下石函,忽有白云团圆如盖,正当函上,右旋数匝闭讫,还当元出之处消灭。
又塔南先有佛阁,当时锁闭舍利,于其下立道场,遣二防人看守。
忽闻阁上有众人行声,看阁门仍闭,又复。
须臾复闻行声,即走告寺主,共开阁门上验看,唯有佛像,自外都无所见。
又下舍利讫日到申时有法师净梵,头陀僧净滔,于舍利塔后临水岩边,为诸道俗受菩萨戒。
众人见群鱼行队游水,首皆南出,似欲归依,多少一万馀。
请二禅师乘船入水,为鱼受戒。
然水内诸鱼,悉回首向船,随逐循行,如似听法。
赵州表云:舍利三月四日到州,臣等于治下文际寺安置起塔。
二日治刹行道,舍利于塔所放赤光,从未至申,更见不同,或似像形,或似楼阁,或见白光,乍大乍小,巡绕舍利,绕瓶行道,或隐或显,或迟或速,官人道俗,莫不亲见,惊喜号咽,沸腾寺内。
至四日,又放赤光,曜如金色,纵横一尺馀,紫绿相间,前后三度,良久乃灭。
又见一佛像,长二尺馀,坐于莲花趺坐,又以二菩萨侠侍,长一尺馀,从卯至巳,见诸形相。
道俗四部二万馀人,咸悉瞻仰。
豫州表云:舍利瓶有白光,须臾成五色,游转瓶内,形相非常。
又凿舍利铭,其石更无异质,凿至皇帝一字,从上点及竖牵横画,随凿之处,如刻金所成。
利州表云:舍利三月二十六日夜一更内放光,遍照衙内如月。
明州表云:四月八日下舍利,掘地安石函,乃得一像。
卫州表云:四月三日斋讫,舍利金瓶外,其色红赤,鲜丽殊常。
或行琉璃瓶底,或游瓶侧,缘瓶上下,光明外照。
比至八日,照灼如初。
洺州表云:舍利三月十一日天降甘泽,十三日乃止。
有戒德沙门僧猛,先患腰脚,不堪出行,其日闻舍利欲到,合寺驰走,僧猛自身抱患,不得奉迎,命弟子法藏扶持出户,回心正念,遂便得起行。
出城十里许,亲迎舍利。
因比瘳降,渐堪得行。
毛州表云:舍利二月二十七日到州,其日即依式安置一切男女,皆发菩提心,竞趣归依。
哑者能言,挛躄之人,悉皆能行。
石函乃变如琉璃,内外明彻。
四月十二日,天雨金银花等,表送奉献。
冀州表云:舍利放光五色,照满城治。
时有一僧,先患目盲,亦得见舍利。
复有一人,患腰脚挛躄十五年,自舍利到州所,是患人礼拜发愿,即得行动。
宋州表云:三月四日舍利至州,其所部送城县市院。
先有古井沤由来碱苦,水色旧赤,全不堪食,其县民胡子乾,因取水和泥,怪其色白,尝觉甚甘。
四月三日舍利于塔内放赤色光。
六日夜五更,寺内又放白色光。
七日辰时,寺内天雨白花,目验雰雰然,状如细雪,不落于地。
八日午时,欲下舍利入函,天上有白鹤,翔塔基之上。
怀州表云:舍利于州城长寿寺安置。
四月五日辰时,有一雄雉飞来函侧,心閒从容,质羽鲜华,自飞自止,曾无惊畏,河内县民杨迈特以示道俗六千馀人,莫不同见。
敕使沙门灵粲,即与受戒。
其雉向师,似如听法。
师云:此雉是野鸟,内法道理,无容笼系。
即令送城北太行山放之。
舍利塔厢,复有一迹,从塔东南三步而来,直到塔所,不见还纵,复无入处,或阔四寸,或阔三寸,蟠屈逶迤,状等龙蛇之迹,官人道俗,并悉共见。
八日至午时,舍利欲入塔函,遂放光于瓶外,巡回数匝,晖彩照曜,或上或下,乍隐乍出。
汴州表云:舍利三月二日到州,权置州馆。
六日夜,大德僧惠彻等,忽闻香气,有异寻常。
至八日,诸僧迎舍利,将向塔所,大德僧僧粲等五人,复闻香气。
去惠福寺门四十馀步,遂放青色光,覆照露帐,大久乃灭。
其寺有舍利,在僧房供养。
其日杞州人张相仁,于僧房见寺内舍利复放青色光,恰与新至舍利色状相似。
十日复至,见赤色光临寺佛堂,高五尺。
其夜四更,复见青赤杂色光于寺。
复有一老母,患腰已来二十馀年,拄杖伏地而行。
舍利至寺,强来礼拜,于大众里,见舍利光,腰即得差,舍杖而行。
洛州表云:舍利三月十六日至州,即于汉王寺内安置。
至二十三日,忽降香气,世未曾有。
四月七日夜一更向尽,东风忽起,灯花绝焰,在佛堂东南,神光照烛,复有香风而来,官人道俗等共闻见,于是弥增克念。
至八日,临下舍利,塔侧桐树,枝叶低茎。
幽州表云:三月二十六日弘业寺安置舍利石函,始磨两面,以水洗之,明如水镜,内外相通,紫光焰起,其石斑驳,又类玛瑙,润泽炫耀,光似琉璃。
至四月一日,起斋行道。
至三日亥时,舍利前焚香供养,灯光照庭,众星夜朗,有素光舒卷,在佛舆之上。
至八日,舍利入函,自旦及辰,函石现文,仿佛像有菩萨,光彩粉藻。
又似众仙,其间鸟兽林木诸状,不惑者众,实难详审。
其有文理,照显分明,今画图奉进。
许州表云:三月三日初夜于州北境去州九十里,舍利放光,紫赤二色,照曜州城,内外民庶,皆见神光。
四月七日在州大厅,舍利出金瓶之外,琉璃瓶内,行道放光。
至八日在辨行寺塔所,又放光明。
午时,舍利欲入石函,又有五色光彩云,来临塔上,云形如盖。
其日在塔西南一百馀步,依育王造塔本记一枯池,不在四畔,正在池中,可深九尺。
忽有甘井自现,其水不可思议。
当时道俗看者二万馀人,同饮齐见。
所录瑞应,奉表奏闻。
荆州,舍利现云如车盖,正当塔上,云间雨花,游扬不落,众鸟翔塔。
济州,舍利本一,至彼现二,放光照现,闻异香气,云间出音,自然钟声,及以赞善,大鸟群飞塔下。
楚州,舍利当行道日,野鹿来听,鹤游塔上。
莒州,舍利本一,至彼现三,放光映照。
掘基地下,忽得铜塔,及哑者能言。
营州,舍利三度放光,白色,旧龟石自然析解,用书石函。
杭州,舍利山间掘基,得自然石窟,容舍利函。
潭州,舍利江鸟迎送。
潞州,舍利至彼,自然泉涌,饮者病愈。
洪州,舍利白项乌引路。
德州,舍利至彼,躄者能行,大鸟旋塔。
郑州,舍利放光,幡向内垂。
江州,舍利至彼,行道日,耕人犁得一铜像。
兰州,舍利掘基地下,得一石像,又小儿拨得二铜像。
慈州,舍利现白云盖如飞仙,自然泉涌,饮者病愈。
廉州,未得舍利,别得一舍利放光,佛香炉烟气,又类莲华,黄白色,天雨宝屑。
雍州表云:仁寿二年五月十二日京城内胜光寺、大兴善寺法界寺、州公廨里,及城治街巷,天雨银屑,大如榆荚,小如《夫》等,表送奉献。
仁觉寺五月十二日未时,有风从西南来,如香气氛氲,沙门及经生道俗等,并悉俱闻。
当夜雨宝屑天花芭蕉枝叶,棕榈茎干上,人皆拾得,大小如前无异。
仁寿二年六月五日夜,仁寿宫所慈善寺新佛堂内,灵光映现,形如钵许,从前柱绕梁栿,众僧睹见。
仁寿二年六月五日夜,雨银屑天花,琵琶叶上,及馀草头上落地。
仁寿二年六月八日,诸州送舍利沙门使还宫所,见旨相问慰劳讫。
令九日赴慈善寺为庆光斋僧,众至寺赞诵,旋绕行香,欲食,空里微零。
复雨银屑天花舍人崔君德令盛奉献。
京城内胜光寺模得陕州舍利石函,变现瑞像娑罗双树等形相者。
仁寿二年五月二十三日巳后,在寺日日放光,连连相续,缘感即发,不止昼夜。
城治道俗,远来看人,归依礼拜,阗门塞路,往还如市。
遇斯光者,照动群心,悲喜发意。
其城内诸寺,外县诸州,以绢素模将去者,或上举放光,或在道映照,或至前所,开明现朗,光光色别,随见不同。
仁寿二年七月十五日京城延兴寺灌写释迦金铜像丈六。
其夜雨宝屑银花,香气甚异无比。
陕州,舍利从三月十五日申时至四月八日戌时,合一十一度见灵瑞,总有二十一事,四度放光,内见华树,二度五色云。
掘地得鸟,石函变异。
八娑罗树,树下见水,一卧佛,三菩萨,一神尼
函内见鸟,三枝金华,兴云成轮相,自然幡盖。
函内流出香云,再放光。
舍利在陕州城三月二十三日夜二更里,大通寺善法寺、阐业寺并见光明,唯善法寺所见光内,有两个华树,形色分明,久而方灭。
其色初赤,寻即变白。
后散如水银,满屋之内,物皆照彻。
舍利在大兴国寺四月二日夜二更里,灵胜寺见光明洞了,庭前果树及北坡草木,光照处见其形,塔基下掘〔地〕得鸟。
舍利来向大兴国寺三月二十八日卯时,司马张备、共大都督侯进,检校筑基,掘地已深五尺,有阌乡县玉山乡民杜化云鐇下忽出一鸟,青黄色,大如鹑,驯行塔内,安然自处,执之不恐,未及奉送,其鸟致死。
今营福事于舍利塔内,获非常之鸟,既以出处为异,谓合嘉祥。
今别画鸟形,谨附闻奏。
五色云再现。
三月十五日申时,舍利到陕州城南三里涧,即有五色云从东南郁起,俄尔总成一盖,即变如紫罗色,舍利入城,方始散灭,当时道俗并见。
至二十八日未时,在大兴国寺,复有五色云,从西北东南二处而来,舍利塔上相合,共成一段。
时有文林郎韦范、大都督杨旻及官民等,并同观瞩。
其云少时即散者也,两度出声。
舍利在州,三月二十三日夜,从宝座出声,如人间打静声,至三乃止。
后在大兴国寺四月五日酉时,复出一声,大于前者,道俗并闻。
石函内外,四面见佛菩萨神尼娑罗树光明等。
四月七日巳时,欲遣使人送放光等四种瑞表,未发之间,司马张备、共崤县乾意、阌乡县赵怀坦、大都督侯进、当作人民侯谦等,至舍利塔基内石函所检校,同见函外东面,石文乱起。
其张备等怪异,更向北面。
乾意以衫袖拂拭,随手向上,即见娑罗树一双,东西相对,枝叶宛具,作深青色。
俄顷道俗奔集,复于西面外以水浇洗,即见两树,叶有五色,次南面外。
复有两树,枝条稍直,其叶色黄白,次东面外。
复有两树,色青叶长,其四面树下,并有水文。
于此两树之间,使人文林郎韦范,初见一鸟仰卧。
司马张备次后看时,其鸟已立。
鸟前有金华三枝,鸟形大小毛色,与前掘地得者不异。
其鸟须臾向西,南行至佛下停住。
函内西南近角,复有一菩萨,坐华台上,面向东。
有一立尼,面向西,而向菩萨合掌,相去二寸。
西面内复有二菩萨并立,一金色,面向南,一银色,面向北,相去可有三寸。
西唇上有一卧佛,侧身,头向北,面向西。
其三菩萨,于石内并放红紫光,高一尺许,从巳至未,形状不移,图画已后,色渐微灭。
道俗观者,其数不少。
此函本是青石,色基黑暗。
见瑞之时,变为明白,表里映彻。
周回四面,俱遣人坐,并相照见,无所翳幛。
其函内外四面,总见一佛、三菩萨、一尼、一鸟、三枝华、八株树,今别画图状,谨附闻奏。
午时,四方云起,变成轮相。
复有自然幡盖,及塔上香云,二度光见。
四月八日午时,欲下舍利,于时道俗悲号,四方忽然一时云起,如烟如雾,渐欲向上。
至于日所,即绕日变成一晕,犹如车轮。
内别有白云,团圆翳日,日光渐即微暗,如小盏许,在〔轮〕外周匝次第以云为辐,其轮及辐,并作红紫色。
至下舍利讫,其云散灭,日光还即明净。
复于塔院西北墙外,大有自然幡盖,亦有见幡盖围绕舍利者,当时谓有人捉幡供养,至下舍利讫,其幡盖等忽即不见。
于时道俗见者不少。
至戌时,司马张备等见塔上有青云气,从塔内而出,其云甚香,即唤使人文林郎韦范、大兴寺僧昙畅入里就看,备共韦范等并见流光向西北、东南二处流行,须臾即灭(《广弘明集》十七)
册张允恭鄯州都督 初唐 · 高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十四
维显庆元年岁次景辰十二月辛卯朔八日戊戌
皇帝若曰。
夫安边训俗。
有国之先猷。
贤任能。
为政之常典。
惟尔兰州都督安陆县开国公允恭
器宇详正。
识用迈远。
夙著勤诚。
延恩遇。
今方违夐。
羌戎荐居。
降节监抚。
绥怀攸属。
是用命尔为使持节都督鄯兰河儒廓淳等州诸军事鄯州刺史
封如故。
尔其镇静幽荒。
式清奸宄。
憺威棱以肃远。
明赏罚以垂信。
乃无怠庶政。
率由旧章。
光膺宠命。
可不慎欤。
镇军大将军左鹰扬卫大将军兼贺兰州都督上柱国凉国公契苾府君碑铭 初唐 · 娄师德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八十七
原夫哲后时乘。圣人贞观。必俟风云之应。以光朝列。尤资栋干之材。式隆王道。若乃杰出文武。挺生才俊。道符忠孝。性与清白。高视于寇贾之前。独步于之上。肸蚃名教。蝉联簪组。许史焉可俦。莫能匹。四海慕其风范。千里仰其谈柄。玉质金相。探赜索隐。没而不朽。其惟贺兰都督凉国公之谓哉。君讳明。字若水。本出武威姑臧人也。圣期爰始。赐贯神京。而香逐。辛随。今属洛州永昌县。以光盛业焉。原夫仙窟延祉。吞雹昭庆。因白鹿而上腾。事光图牒。遇奇峰而南逝。义隆缣简。邑怛于是亡精。鲜卑由其禠魄。恤允于前凉之境。茂族于洪源之地。良史载焉。此可略而志也。曾祖哥论易勿施莫贺可汗。递袭圭璜。夙传弓冶。共栖梧而比翼。与良玉而齐价。濯如春柳。劲逾霜竹。英名振白山。雄图光紫塞。祖继莫贺特勒。积代为英杰之先。光图绚史。保家为名教之首。掞今超昔。宏材胶葛。洪源浩汗。映史而腾芬。缀绵书而擅响。父何力。镇军大将军左卫大将军捡校鸿胪卿捡校左羽林大将军上柱国凉国公。赠辅国大将军使持节并汾箕岚四州诸军事并州大都督谥曰毅。公地积膏腴。门标英伟。发言会规矩。动容成楷则。学该流略。文超。威青海而安白道。光三部而截九夷。揆务机司。为偫僚之宗匠。荣膺兰锜。成五戎之准的。而钟漏斯尽。天赠崇班。聿加千里之荣。俄处六条之位。哀荣之礼既洽。朝野式瞻。送终之典更隆。搢绅翘德。公赤野生姿。青田矫翰。家蓄古贤之操。门传高士之节。年甫一岁。起家授上柱国封渔阳县开国公食邑一千户。八岁起家授太子左千牛。十一授朝散大夫太子通事舍人里行。十二授奉辇大夫。若夫紫禁青规之所。必择贤而方授。玉阶金阙之前。实高门之能处。所以荣加髫丱。泽及绮纨。鸣玉锵金。光前映后。乃人物之仪表。实衣冠之领袖。重以河山险要。惟贤是居。爪牙任功。非亲莫委。麟德年中授左武卫大将军兰州都督。自非承家奕叶。累代衣缨。焉可内奉钩陈。外膺剌举者矣。相府在藩。为凉州道元帅。以公为左阙军总管侍中姜恪为凉州镇大使。以公为副。然则朝端妙选。实伫异能。望重材高。允膺佥属。后以鳖海未清。蛇川尚阻。戎车所及。尤俟英将。从中书令李敬元吐蕃。公为海道经略使。于是南讨吐蕃。北征突厥。累摧凶丑。勋绩居多。后狼山单于馀党复相聚结。奉制讨击。应时平殄。前后赏劳。不可胜纪。改授左骁卫大将军。袭爵凉国公食邑三千户。赐锦袍宝带金银器物杂䌽绫锦等数千件。授长男嵷三品。以酬功也。仍改为燕然道镇守大使。捡校九姓及契苾部落。公俶装遵远。望赤水而前驱。劲骑腾空。指白兰而长骛。左萦右拂。八校于是争先。斩将搴旗。
三军以之作气。
得降丝言以隆爵命。
天府而锡珍奇。
金贝咸纡。
缯锦交集。
列鼎而光祖祢。
分茅以惠子孙。
策勋居最。
又授鸡田道大总管
至乌德鞬山南。
招降二万馀帐。
纵使李牧宁部。
充国和戎。
推昔揆今。
当年罔二。
寻授右豹韬卫大将军
未几复改授左豹韬卫将军
并充怀远军经略大使
又依旧知燕然大使
功高望重。
亟膺奖擢。
得人之誉。
闻于朝野。
惟大周革命。
重悬□□擢授镇军大将军
左鹰扬卫大将军
馀并如故。
有制曰。
镇军大将军左鹰扬卫大将军贺兰都督契苾明妻凉国夫人
顺成姿。
幽闲植性。
聿修妇德。
每勤于□□叶赞夫家。
必存于忠义。
既竭由衷之请。
宜覃赐族之恩。
并及母临洮县
并蒙赐姓武氏
公侯必复。
河洛冑贤。
属宝运之开基。
接仙潢而锡派。
忠贞无替。
声振金氏。
表里承恩。
勋高石窌。
后授朔方道总管凉甘肃瓜沙五州经略使
玉关而去张掖
弃置一生。
弱水而望沙场。
横行万里。
幄中有策。
阃外宣威。
岂直操履冰霜。
固亦心符筠玉。
名高一代。
气逸九霄者矣。
既而司寇逝川。
俄结颓山之恨。
将军大树
行闻断石之嗟。
悲夫。
證圣元年腊月廿三日
遘疾薨于凉州姑臧县之里第。
春秋卌有六。
制曰。
悼往赠荣。
经邦之懿典。
饰终加等。
列代之徽猷。
谅以褒德劝能。
念劳追旧者也。
镇军大将军左鹰扬卫大将军贺兰都督上柱国凉国公契苾明
理识开举。
局量沈雄。
家著勤诚。
代彰忠恳。
早膺朝宠。
夙绍庭规。
秩峻衔珠。
寄隆赐龯。
入参巡警
淑慎之誉必闻。
出绥藩落。
威惠之声兼济。
日辔不留。
夜舟俄徙。
未穷远略。
遽谢昭途。
载想嘉庸。
良深矜叹。
宜申殊泽。
式旌幽壤。
可赠使持节都督凉州诸军事凉州刺史
馀如故。
赐物三百段。
便于凉州给付。
所缘葬一事以上。
并令官供。
仍差凉州都督府长史元仁俨监护。
仍令朝散大夫通事舍人内供奉边怀秀吊祭。
既而居诸易远。
宅兆攸资。
金凫泛泉。
玉鸡伺旦。
粤以大周万岁通天元年岁次景申八月庚午朔十有五日甲申
葬于咸阳县之先茔。
礼也。
礼司谥曰。
公夙承门阀。
早践通班。
茂绩昭宣
声望显著。
学该流略。
艺总兵钤
以孝安亲。
以忠奉国
终始如一。
存没不渝。
旌善易名。
宜凭典宝
按谥法。
宽乐令终曰靖。
谥曰靖公
惟公降淳粹而蓄瑰奇。
清忠而挺才望。
韶仪淹雅。
难窥于得失。
逸调清通。
不测其涯涘。
抑扬人杰。
雕缋士林。
桃李无言
若朱蓝之在性。
先人而后已。
鄙利而尚贤。
亭亭有千丈之干。
其高非易仰。
汪汪万顷之波。
其深不可测。
有硕学焉。
有令问焉。
之雄辩。
蓄灵蛇之雅作。
逸气上烟霞之表。
高名振朝野之际。
五公七侯之盛。
仅可执鞭。
曜蝉鸣玉之荣。
才堪捧毂。
杨彪承伯超。
班固之嗣叔皮
加以悬榻翘贤。
分庭接士。
衣裘鞍马。
朝成夕费。
兼济之性。
光映人物。
乃搆厦之良材。
映车之名宝者矣。
夫人胶西公孝义之长女也。
婺彩
擢干琼枝。
庄敬率由于自然。
抑扬女史
温柔禀之于本性。
光辉内则。
既而雄剑潜锋。
崩城起恨。
毁瘠逾于大礼。
号洎乎剪发
夷夏足其悲哀。
搢绅增其惨蹙。
屈已而遵女诫。
饬躬而宣妇道。
可谓承家禀训。
执仁组行者欤。
长子左豹韬卫大将军兼贺兰州都督上柱国凉国公(从山)次子右武威卫郎将上柱国姑臧县开国子右玉钤卫郎将上柱国番禾县开国子崇等。
并早涉义方。
夙延庭训。
孝心冥奖。
至德纯深。
仍候气缠忧。
先尝空□充穷盈感。
孺慕增悲。
棘皃由乎绝□柴毁几于灭性。
可谓至道冠幽明。
穷途伤骨髓。
哀号擗踊。
独超前辈
虽罔极之诚。
践霜露而逾感。
相质之重。
映今古而垂裕。
是用傍求翠琬。
式树丰碑。
家风祖德。
居然在斯。
用以光士行。
用以芳本枝。
历千秋兮无斁。
经百代兮无亏。
铭曰。
东井苍苍。
西土茫茫。
天开分野。
地列封疆。
门多英毅。
代产忠良。
伟哉人物。
纷乎典章(其一)
前凉后凉。
乃祖乃父。
赫奕冠盖。
蝉联文武。
金相玉质
光台映辅。
至德符孝。
贞心翼主(其二)
可汗嗣立。
抑扬流辈。
业盛后昆。
道隆前载。
遐迩钦挹。
夷夏欣戴。
四海英髦。
共推贞槩(其三)
特勤垂裕。
搏风振翼。
申欢
比直。
智水游泳。
仁山止息。
讨本寻源。
斯标歧嶷(其四)
毅公雅节。
莫之与京。
既忠且孝。
王佐人英。
研精流略。
损□良平。
昭昭馀庆。
恤允膺荣(其五)
挺生异材。
龆年振响。
未盈小学
亟承恩奖。
门阀易隆。
墙仞难仰。
学行无斁。
名实逾广(其六)
露冕关河。
式清边徼。
遽宣威德。
聿敷名教。
肃彼夷落。
镇兹襟要。
人扬德宇。
穷微尽妙(其七)
绥边寄重。
尤资望族。
显允奇材。
悠然嗣福。
外清荒憬。
内膺荣禄。
总戎之寄。
声连秘牍(其八)
诜诜于隰。
屡警边城。
侵□跃马。
槩□扬旌。
横云列阵。
背水开营。
未经千日。
俄梦两楹(其九)
驾□难留。
居诸易促。
旋悲□佩。
遽伤埋玉。
松荫陇兮均青。
草萦坟兮吐绿。
式镌贞琬。
以光胜躅(其十)
彭城公夫人尔朱氏墓志铭676年 初唐 · 杨炯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九十六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夫人尔朱氏
河南洛阳人也。
若夫阴山表里。
冲北斗之玑衡。
瀚海弥纶。
直西街之毕昴。
四时衔火。
烛龙开照地之光。
六月抟风。
大鹏垂天之翼。
由是奄有京县
遂荒中土。
车书礼乐。
三王之损益可知。
将相公侯。
百代之山河不殒。
祖敞。
仪同三司金紫光禄大夫岐同金申信临徐七州总管兵部尚书金城郡开国公
天列尚书之星。
地标光禄之塞。
出身万里。
吕岱之元勋。
专命一方。
刘宏之重寄。
父休最。
左千牛备身朝散大夫王府司马
袭封爵金城公
大夫称伐。
诸侯胙土。
淮仙致雨。
攀桂树之山。
楚客临风。
更入芙蓉之水。
夫人玉台贞气。
金河仙液。
蔡中郎之女子。
早听色丝。
谢太傅之闺门。
先扬丽则。
彭城公发源殷伯。
承家汉相。
山川气候。
彰白虎于皋陶
象纬休徵。
下苍龙于曼倩
三星照夜。
伫稽鸣雁之期。
七日
坐荐飞皇之兆。
夫人年甫十八。
遂归于我。
巫山南眺。
逢暮雨于瑶姬
华岳西临。
明星玉女
动合诗礼。
言成轨则。
晨昏展敬。
事极于移天。
藻挈诚。
义申于中馈。
女郎砧石。
响明月而思秋风。
织妇机床。
听寒蛩而催络纬。
曹大家之明训。
执宋伯姬之贞节
加以心依八觉。
理会三空。
游智刃于檀林。
泛仙舟于法海。
几神独照。
默言象而无施。
空有兼忘。
束筌蹄而不用。
人生天地。
寿非金石
银台窃药。
想奔月而何年。
金殿煎香。
思反魂而无日。
以某年月。
终于平原里之私第。
上元三年十月二十日
合葬于城南之毕原。
礼也。
齐侯寝侧。
杜氏阶前。
文王之毕原。
周公之合葬。
偃松千古。
长无寡鹤之悲。
文梓百寻。
还见双鸳之集。
铭曰。
合葬非古。
周公所存。
死生千载。
棺椁双魂。
野旷风急。
天寒日昏。
烟霾杳嶂。
雾失遥村。
黄绢之碑表。
青松之墓门。
拔四镇议697年闰10月 初唐 · 崔融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十九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议曰。
北狄之为中国患者久哉。
唐虞以上为獯鬻。
殷周之际曰猃狁。
西京东国有匈奴冒顿焉。
当涂典午有乌丸鲜卑焉。
拓跋世则蠕蠕猖狂。
宇文朝则突厥恣睢。
斯皆名号因时而改。
种落与运而迁。
五帝不能臣。
三王不能制。
兵连祸结。
无代不有。
长策远算。
旷古莫闻。
夫胡者。
北狄之总名也。
其地南接燕赵。
北穷沙漠。
东接九夷。
西界六戎。
天性骄傲。
觇伺便隙。
鸟飞兽走。
草转水移。
自言天地所生。
日月所置。
南有大汉。
北有强胡。
更相驰突。
至今陷溃者。
靡岁而宁焉。
汉兴
高皇以百万众窘于平城之下。
国人羞之。
逮至武帝
患其如此。
赫然发愤。
肆志远略。
建元中。
使张骞始通西域
既而列四郡。
据两关。
以断匈奴右臂。
乃复度河湟。
筑令居塞。
以绝南羌北交。
于是乘障塞。
绝亭燧。
出长城数千里矣。
于斯时也。
承文景元默之后。
国用富强。
太仓之相因。
水衡钱贯朽
练兵选将。
深入穷追。
倾府库之财。
殚士马之力。
行人使者
岁月亭障。
贰师骠骑。
首尾关河。
饿虎未摧。
其国已耗。
馲驼既死。
其人亦殄。
乃至造皮币。
算缗钱。
税舟车。
榷酒酤。
夫岂不怀。
深惟长久之计然也。
匈奴于是乎孤特远窜。
羽檄不行焉。
孝武西域之后。
为置使者校尉领护之。
宣元哀平
其道不替。
王莽篡位。
贬易侯王。
由是西域怨叛。
与中国隔绝。
并复从属匈奴
敛税重刻。
诸国不堪命。
光武中兴。
皆遣使求内属。
建武至于延光。
三绝三通。
唐太宗
方事外讨。
复修孝武旧迹。
南山至于葱岭府镇
烟火相望焉。
其在高宗
励精为政。
不欲广地。
务其安人
徭戍繁数。
用度减耗。
复命有司拔四镇。
其后吐蕃果骄。
大入西域
焉耆以西。
所在城堡。
无不降下。
遂长驱东向。
高昌壁。
车师庭。
常乐县界。
断莫贺延碛。
以临我燉煌
伏赖主上神鉴通幽。
冲机测远。
下严霜之令。
兴时雨之兵。
乃命右相韦待价安息道行军大总管安西都护阎温古为副问罪焉。
时也先命兰州刺史行军司马宋师将料敌徒。
倍道据碛。
贼逢有备。
一战而走。
我师追蹑。
至于焉耆。
粮道不继而止。
竟亦无功。
朝廷以畏懦有刑。
待价琼州
弃温古于秦州
放弃二罪。
而诸将咸肃。
王孝杰而四镇复焉。
今若拔之。
是弃已成之功。
忘久安之策。
小慈者大慈之贼。
前事者后事之师。
柰何不图也。
四镇无守。
则狂胡益赡。
必兵加西域
诸蕃气羸。
恐不能当长蛇之口。
西域既动。
自然威临南羌。
南羌乐祸。
必以封豕助虐。
蛇豕交连。
河西危。
河西危。
则不得救。
况复边境守禦之具未整。
内郡武卫之备未精。
方须命将出师。
兴役动众。
向之所得。
今之所失。
向之所劳。
今之所逸。
可不谓然乎。
而议者但忧其劳费。
念其远征。
曾不知其蹙国减土。
春秋所讥。
杜渐防萌。
安危之计。
夫南羌者。
请试言之。
孝武皇帝筑令居时。
偫羌盟约。
匈奴合兵至十馀万。
共围枹䍐。
遣李息为击平之。
是则羌胡同恶。
有自来矣。
遽而依西海盐池左右。
汉遂因山为塞。
河西地空。
稍徙民以居之。
至宣帝时
先零种豪言。
愿得度湟水
逐人所不田处为畜牧。
将军赵充国以为不可。
后羌因缘前言。
遂度湟水
郡县不能禁。
乃遣充国与诸将击平之。
是则愿牧绐言。
非止于今年耳。
且汉之匈奴
曷若今之默啜
今之勃律。
孰与汉之南羌。
顷者若兵稍迟留。
贼先据要害。
河西四郡。
已非国家之有。
今复安得而拔之乎。
何谓非国家之有。
但莫贺延大碛者。
伊州在其北。
沙州在其南。
延袤向二千里。
中閒水草不生焉。
每灾。
风横沙。
石飞吼。
行人昼看朽骨。
以知道路。
夜视斗柄。
以辨方隅。
往往遇驼泉。
时时得马酒。
而后度焉。
盖驼马死者十四五。
人畜疲极。
若北有强寇。
则难以度碛。
汉兵难度碛北。
伊西延安及诸蕃无救。
则疲兵不能自振。
不能自振。
则为贼所役属。
贼吞之。
又得肥饶之马。
马肥人逸。
汉复焉得悬军深入乎。
有以知通西域之艰难也。
碛南有沙瓜甘肃四川
并以南山为限。
山南即吐浑及吐蕃部落。
贼知汉兵不得度碛。
必踰南山分路而下。
碛北贼与突厥通结。
相合而前。
凉州以西。
势必危矣。
故曰非国家之有。
拔之非便。
主上以默啜逆天。
置之度外。
神武不杀。
上仁好生。
遂令匍匐请命。
耸踊知耻。
中国不闻犬吠之警。
边庭不识狼顾之忧。
圣人之用兵也如此。
则知启修政而有扈奔。
农修德而夙沙至。
禹焚甲而夷人附。
舜舞戚而苗民来。
为不虚也。
贾谊书云。
周成王问鬻子曰。
圣王在上位。
使人富且寿。
夫富则可为也。
寿不在天乎。
对曰。
圣王在上位。
则天下无军兵之事。
则人免于一死而得一矣。
君积于道。
吏积于德。
人无冻馁。
则免于二死而得二矣。
君积于仁。
吏积于爱。
则刑罚废。
人无夭阏之诛。
则免于三死而得三矣。
使人以时。
而用之有节。
人无疠疫。
则免于四死而得四生矣。
今圣主在上。
人得四生。
禀气流形。
孰不幸甚。
然为邦之道。
安不忘危。
汉时单于上书。
愿保塞请罢边备。
郎中侯应习边事。
以为不可。
东汉时西羌作乱。
徵天下兵。
赋役无已。
司徒崔烈以为宜弃凉州
议郎傅燮厉言曰。
司徒
天下乃安。
凉州天下要冲。
国家藩卫。
世宗拓境。
列置四郡。
议者以为断匈奴右臂。
宰相
不念为国思所以弭之之策。
仍欲割弃一方万里之土。
若使左衽之虏。
得居此地。
土劲甲坚。
因以为乱。
此天下之至虑。
社稷之深忧。
竟从议。
今宜日慎一日。
虽休勿休。
采侯不可之言。
傅燮深虑之议。
然后风为号令。
雷为折冲。
缮甲兵。
将帅
上与天合德。
下与地合明。
中与人合心。
善战者不阵。
如斯而已矣。
拔旧安之四镇。
委难制之两凶。
求将来之端。
考已然之验。
伏念五六。
至于再三。
愚下固陋。
知其不可。
伏惟朝廷再三察焉。
谨议。
初唐 · 上官婉儿
 押真韵
势如连璧友,心似臭兰人(《咏后苑双头牡丹》,见《龙城录》)
大唐开元十三年陇右监牧颂德碑726年 唐 · 张说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二十六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周礼。
校人掌王马之政。
天子十二闲。
马六种。
闲为一厩。
马二百一十六。
应乾之策也。
六厩成校。
五良一驽。
是之谓小备。
校有左右。
闲成十二。
合月之道也。
驽马三良马之数。
凡三千四百五十六。
是之谓大备。
秦并一海内。
六万骑之国马尽归之帝家。
则周制陋矣。
汉孝武当文景俭约之积。
雄卫霍张皇之势。
勒兵塞上。
厩马有四十万匹。
及东汉魏晋。
国马陵夷。
不可复逮武帝时矣。
后魏以胡马入洛。
蹴蹋千里。
军阵之容虽壮。
和銮之仪亦阙。
大唐接周隋乱离之后。
承天下征战之弊。
鸠括残烬。
仅得牝牡三千。
赤岸泽徙之陇右。
始命太仆张万岁葺其政焉。
而奕代载德。
纂修其绪。
肇自贞观。
成于麟德四十年閒。
马至七十万六千匹。
置八使以董之。
设四十八监以掌之。
陇西金城平凉天水四郡之地。
幅员千里。
犹为隘狭。
更析八监。
布于河曲丰旷之野。
乃能容之。
于斯之时。
天下以一缣易一马。
秦汉之盛。
未始闻也。
张氏中废。
马官乱职。
或夷狄外攻。
或师圉内寇。
垂拱之后。
二十馀年。
潜耗大半。
所存盖寡。
开元神武皇帝登大宝。
受灵符。
水瑞感而河龙出。
星精应而天驷下。
二年
帝乃心腑善畜之将。
卜福祐宜生之长。
俾领内外闲厩使焉。
开府霍国公其人也。
公名毛仲
姓王氏
开元佐命之元勋。
东国亡王之后裔。
四伯辅禹。
与治水之谟。
四七兴汉。
在经星之列。
清明虚受。
察含冰鉴
筹谋先觉。
虑出蓍龟。
竭无私之忠。
而善归天造。
输不懈之力。
而元同日用。
故得腾跃风云。
攀附日月。
策功第一。
承恩莫二。
庭罗魏绛之钟鼓。
第赏堂邑之山林。
文马蕃锡于晋侯
御衣亟分于韩信
庶姜如玉。
则降荣彤管。
众子垂髫。
则抱拜朱茀。
圣人之见也。
必犹尔为之四顾而满志。
圣人之不见也。
乃恤然若无与乐其天下。
仲尼所谓是必才全而德不形者也。
夫其处身。
则立无跂。
正也。
视无还。
端也。
听无耸。
诚也。
言无远。
慎也。
国有忧。
未尝不戚。
国有庆。
未尝不怡。
其御下。
则明利害之乡。
阜财求之务。
使之趋善而避恶。
怀德而畏威。
身不离于阙庭。
令远行于坰牧。
亦有不学而暗合于古。
未更而悬辨其事。
然其从政
必问于遗训。
而资于故实者也。
若夫春祭马祖
夏祭先牧
秋祭马社。
冬祭马步
敬其本也。
日中而出。
日中而入。
禁原燎牧。
除蓐衅厩。
时其事也。
洁泉美荐。
庌凉栈湿。
翘足而陆。
交颈相靡。
宣其性也。
攻驹教駣。
讲驭臧仆
刻之剔之。
羁之策之。
就其才也。
不反其性。
故亲人乐艺。
节乐如舞之心自生。
不穷其才。
故闉扼鸷曼。
窃辔诡衔之态不作。
尔乃举其神异。
则有騊駼騕袅。
乘黄兹白。
来仪外厩。
呈伎内枥。
朝刷阆风。
夕洗天泉。
圣皇一驭。
长寿万年。
别其种类。
则有妍蹄繁鬣。
小领远志。
曰龙曰騋。
曰戎曰骥。
差其毛物。
则有苍白骊黄。
骍紫驈皇。
骓駓驒骆。
骃騢骝雒。
駂駮驓駩。
騧骐騽騝。
豪骭●8B6B足。
狼尾鱼目。
宗庙齐豪。
戎事齐力
田猎齐足。
罔不毕有。
元年牧马二十四万匹。
十三年乃四十三万匹。
初有牛三万五千头。
是年亦五万头。
初有羊十一万二千口。
是年乃亦二十八万六千口。
皇帝东巡狩。
岱岳
辇辂既陈。
羽卫咸备。
大驾百里。
烟尘一色。
其外又有闲人万夫。
散马千队。
骨必殊貌。
毛不离偫。
行如动地。
止若屯云。
百蛮震耸。
四方抃跃。
威怀纷纭。
壮观挥霍。
回衡饮至。
朝廷宴乐。
上顾谓太仆少卿秦州都督监牧都副使张景顺曰。
吾马几何其蕃育。
卿之力也。
对曰。
帝之福也。
仲之令也。
臣何力之有。
因具上其状。
帝用嘉焉。
霍公口无伐辞。
貌无德色。
朝髦庠齿。
歆以多之。
于是明威将军右卫郎将南使梁守忠忠武将军左羽林中郎将西使冯嘉泰右千牛长史北使张知古左骁卫中郎将盐州刺史盐州监牧使张景陇州别驾修武县东宫监牧韦衡都使判官果毅齐琛总监韦绩及五使长户三万一千人佥曰。
开府庇我十三年矣。
畜有娩息
人无乏匮。
克厌帝心。
莫匪嘉绩。
且如停西南两使六顿人夫稿谷。
计八十万工围石。
以息人约费。
其政一也。
纳长户隐田税三万五千石。
以俭私肥公。
其政二也。
太仆长支乳酪马钱九千三百贯。
以窒隙止散。
其政三也。
供军筋膏胶十万七千斤。
以收绢缮工。
其政四也。
莳茼苜蓿一千九百顷。
以茭蓄御冬。
其政五也。
使监官料旧给库物。
新奏置本收分其利。
不丧正钱二万五千贯。
以实府宜官。
其政六也。
贾死畜贮绢八万匹。
严道僰僮千口。
以出滞足人。
其政七也。
五使长户数盈三万。
垦田给食。
粮不外资。
以劝农却挽。
其政八也。
敢问监收之事。
孰能加于此乎。
然则称伐计功。
前典所贵。
上以美圣主择才之得人。
下以赞忠臣受任之尽节。
末以道官属承风之成事。
竟以示后代昭前之令闻。
是四烈者。
不可废也。
既而大君有命。
旧史书功。
吟咏瑰奇。
篆刻金石。
秦汧渺渺。
尚想非子之风。
鲁野区区。
犹传史克之颂。
试从此而观彼。
夫何足以言哉。
颂曰。
皇天考牧兮圣之君。
四十三万兮马为偫。
堑汧渭兮垣陇坂
飞黄皂兮昆蹄苑。
山崆峒兮水呜咽。
泉喷玉兮草汗血。
聚如花兮散如雪。
性既驯兮才亦绝。
维国家之大事。
驾时龙兮祭天地。
和銮发兮文物备。
维皇帝之七德。
总戎马兮威万国。
彩髦翻兮金介冑。
有霍公之掌政。
择张氏之旧
天皇驾兮仗黄麾。
太仆骖兮展辂仪。
舞月驷兮蹀云螭。
神倜傥兮态权奇。
骐骥溢野兮牛羊日多。
子孙荣位兮恩宠如何。
颂皇灵兮篆石鼓。
万斯年兮偫玉府。
唐故广州都督甄公碑717年7月9日 唐 · 张说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二十七 创作地点:湖北省荆州市
君讳亶字道一。
中山无极人也。
胡公绍舜。
奄有大邦。
楚子县陈。
逃威乐土。
烈王之王也。
有陈通奔周。
王以为忠。
将美其族。
言舜居陶甄之职。
命为甄氏。
锡姓因生。
如坚之读。
形声转注。
以真为音。
处则称刘。
明归晋者以异。
变而为郭。
盖承虢者有冯。
通之裔邯。
太保大司马承阳侯
十六代而生鸾。
为太山太守司隶校尉无极县
撰笑道论行于代。
鸾生汾州刺史族。
族生沁州刺史绍。
绍生新市协。
协生单于大都护府录事参军宋州刺史封。
惟祖惟曾。
在商在
世济其美。
永观厥成。
君即宋州府君之第四子也。
博综经史。
脱略流俗。
情之所遗。
对咫尺于千里。
气之所重。
百金一诺
曰兴曰比。
应刘之阃奥。
或草或真。
钟张之筋骨。
誉满乡曲。
声闻阙庭。
天后临朝。
再加辟命。
皆辞以亲老不赴。
逮疾革易箦。
骨立庐墓
复有制徵焉。
刺史独孤庄率府僚敦喻。
起于坟左。
乃授左金吾中。
生尽其养。
岂违亲许人。
没尽其哀。
方委身徇国。
或用或舍。
有以见大君之仁。
时止时行。
有以观大孝之节。
君臣之际。
其远矣哉。
寻除左千牛长史检校武始长史
右台侍御史灵武道行军长史
右屯卫郎将临洮军使
右骁卫右郎将
临洮大使
兰州刺史榆林临洮军大使
夏州都督盐州防禦使
徵授幽州都督
衣之以紫。
御史中丞
河北军州节度大使
君政成周月。
惠则在人。
患是缓风。
表以去职。
未几。
复除夏州都督
山戎矫虔。
俶扰王略。
兵落天上。
思回行以出奇。
虏堕计中。
守便宜而未进。
时以为逗遛。
抚州刺史
朝廷明此举也。
未到官。
广州都督岭南按察五府经略讨击使
春秋五十有七。
开元五年七月二十八日
终于官舍。
以某年月日。
归葬于恒阳之王公山南原。
不忘本也。
君三承辟命。
再摄宪曹
八典戎旅。
五司藩翰
事之去就。
所归必执其中。
职之高卑。
为政各当其选。
观夫果于事。
喻于义。
下学而上达。
强立而知类。
畏克厥爱。
道无常师。
有商也之文。
有求也之艺。
习礼必本。
饰之以菁华。
积行必崇。
茂之以枝叶。
以此探赜。
则投刃皆虚矣。
以此效官。
则操刀必割矣。
是故偫士之所鞅掌。
而君之所绰约。
常情之所戚戚。
而君之所荡荡。
由是言之。
抢榆之与海运。
鸣琴之与星入。
从可知也。
惜其志怀慷慨。
雅多大略。
援桴作气。
有七纵之能。
孤剑无前。
当万人之敌。
竟不得横绝漠。
骋雄算。
狼望之祲。
镜乎太清。
瀚海之波。
静而可扫。
骎骎之足。
受羁骐骥之途。
堂堂之貌。
画麒麟之阁。
彼哉彼哉。
有遗恨矣。
其孤某等。
望兮不至。
求兮不得。
永怀扬名。
庶慰罔极。
铭曰。
有鳏在下。
陶复河滨
元女作合。
相攸于陈。
楚为不道。
祚以永沦。
周宠忠节。
氏以初因。
丕惟承阳
致君论道。
施及无极。
建家载考。
彼汾彼沁。
伊时之宝。
宰兮牧兮。
亦孔之好。
积庆潜演。
俊乂挺生。
标格磊落
气志清明
八司戎事。
厥谋有成。
五刺方伯
厥政有声。
山有杞梓。
工思其度。
国有孙吴
君思其略。
弃德珠浦。
遗氛沙漠。
惜哉不当。
今也可作。
恒岳临北。
滹沱注东。
仁不忘本。
孝亦令终。
寿堂盘薄。
牧子充穷。
勒美松隧。
穆如清风。
河州刺史府君神道碑707年 唐 · 张说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二十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昔者既没。文武将坠。
天纵孔圣。诞敷皇极。
于是乎恢六艺而正王道。举十哲而阐微言。
雍也为德行之目。求也为政事之首。
吾见乎龙翰凤雏。百代而共贯。
虎符犀节。重世而增华。
明德之后。知其必大。
公讳实。字茂实
其先鲁国邹人也。古天子有相氏。
宅于相土。实曰冉姓。
盖氏族之兴旧矣。不常厥所。
今为河南人焉。五代睢阳公讳道周。
南康公主。位平南将军散骑常侍荆州刺史信州都督
高祖讳轸。仕太子左内率荆州刺史
齐梁之閒。荆巫重镇。
世善其职。江汉宜之。
曾大父义城公讳黎。在梁云麾将军湖州刺史
入周拜骠骑开府仪同至隋开皇中旭州刺史
大父黄国庄公讳安昌。隋启平城
祚之谷壁。唐分蜀国
瑞以桓圭。其后改封于黄。
信州刺史。历潭州总管
夔州都督。烈考天水郡果公讳仁才。
金紫光禄大夫。婚皇室汉南县
泾浦澧袁江永凡六州刺史。伟矣哉。
承家善庆。历代名臣。
风流载于史官。勋业藏于王府。
公即果公季子。天王自出。
内禀胎教混成之姿。外被门风式瞻之训。
从容合度。造次皆法。
生而知之孝弟也。学而知之礼乐也。
德义如山。文章如泉。
缙绅之士。仰焉宗焉。
弱冠太学生进士擢第
遭家不造。府君捐馆。
五日绝浆。三年泣血。
虽麻葛就礼。而栾棘加人。
服阕。调并州大都督府参军事。
丁太夫人忧。过哀终丧。
有如前制。应八科举。
策问高第。授绵州司户参军
扬州大都督府仓曹参军。又举四科。
敷言帝。除益州导江县
鸿渐二镇。翰飞三蜀。
府中之孙子荆。郡内之岑公孝
用能据淮距海。我庾如坻。
岷山导江。入境先叹。
朝散大夫。除鄜州长史
仍加关内道支度使。去青城之洞府。
白帝之鄜祠。命服有辉。
使车何重。除婺州司马
入谢于武成殿。主上以边庭有事。
喜问陈汤。宣室清言。
思逢贾谊。公召对蕴藉。
谋虑深长。眷甚前席。
恩加后命。因改恒州长史
于时四镇未复。二蕃犹梗。
屯田绕塞。戎马生郊
代郡藏符。临冀北而诚重。
汉家张掖。比西河而还轻。
乃徙拜凉州都督府长史。仍知赤水军兵马河西诸军支度使
地壮伏龙。城雄飞鸟。
位居半刺总管三边。
公乃利沟洫。懋藨蓘。
庤茭稿。积糗粮。
均转输。程力役。
宽御悦使。授方任能。
人胥忘其久劳。兵不远其长道。
虽金方气。风雨不交之地。
碛路沙霾。草木不植之所。
莫不丰滞穗于坰牧。厌甘瓜于戍时。
朝廷赖之。迁使持节河州诸军事河州刺史
仍知营田使。崆峒连五郡之壤。
积石控九河之源。公夙奉皇华。
政闻行露。高车未至。
阖境相欢。既见君子。
温其如玉。率性仁爱。
由衷易。推是心也。
物感斯应。睹恭肃而无竞。
见礼义而兴行。不言而庶事熙。
非教而偫下顺。故得大田多稼。
人和岁丰。饟军廪师。
处勤馀裕。计偕入朝。
侍宴于长寿殿。上谓公曰。
河州军镇要冲。屯田最多。
卿以足食为心。朕无西顾之忧矣。
侑以彩币。锡以文衮
及公还州也。玺书劳勉。
王人相继。国家径流沙。
弱水。收西域
护南庭。连百万之兵。
以济事于外。不一日而乏者。
则公之力也。无骇入极。
可谓费庈父胜之。杜预平吴。
盖知羊叔子功尔。宜登元老。
作贰天朝。止于边服。
寔孤人望。享年七十有一。
證圣元年二月十日。寝疾终于官舍。
天子悼焉。凶费丧归。
悉命官给。是日。
河湟耆老。山谷羌夷。
反首剺面。号奔州邑
虽国亡子产。吏哭祭遵
岂云过也。恺悌之化。
人之父母。及其没也。
哀亦如之。信矣夫。
夫人金城郡陇西李氏。江夏王道宗之女也。
宜此象服。烂其盈门。
嗣先姑之徽音。立庶姬之范则。
蕣华前落。稿瘗城隅。
證圣二年正月。合葬于河南之定鼎原。
礼也。天使马悲。
滕公之室。人看鹤舞。
闭王女之坟。接于邙山
邱陵对于伊阙。石麟将斗。
华表何年。有子曰祖雍。
景龙初给事中侍御史内供奉。追惟皇考孝于事亲。
忠于事君。恭于立身。
惠于临人。总是四行。
旁通具美。贻厥孙谋。
以燕翼子。故老之口既绝。
竹帛之文又灭。扬名兮柰何。
刊石兮来裔。其词曰。
倬哉冉氏。世有仲弓
铁冠绣服给事于中。
克昭遗懿。树之家风。
于皇严考。高明有融。
德罔不尊。艺何不涉。
嗣武先正。思文载协。
建旟千里。逮君六叶。
龟顾印房。蛇盘绶箧。
官以勤积。业因时峻。
宰号神明。掾称亲信。
骥足既展。熊轩亦轫。
邦国海康京师河润。
出车西域。我君谟之。
屯田北假。我君护之。
六军有馈。其谁度之。
一人无忧。其谁乐之。
猛兽避德。均迁所莅。
灵鸟依仁。霸升执事
以今视古。名齐绩类。
天不憖遗。山颓此位。
陇首回望。秦川断肠。
吏人攀绋。哀雁随丧。
虚灵奠野。行临帷堂。
庙立边郡。魂归故乡。
王姬祔葬。礼之终也。
水合蛟龙。坟同石马。
地积霜露。烟攒松槚。
千载九原。高碑泪下。
薛讷等与九姓共伐默啜715年10月14日 唐 · 苏颋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五十三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黄门
朕闻天所与者。
奉天命而不违。
人所弃者。
顺人心而必伐。
由是古先帝王
光宅区县。
实仗威武
用清荒戎。
时义远矣。
默啜以叛亡饿隶。
凶忍遗孽。
敢迷声朔。
独匪人臣。
祸皆所召。
祅不自作。
举其巢穴。
尽是离心。
瞻我阙庭。
相望内面。
犹窜身于寒苦。
且寄命于旬时。
当胡运之已穷。
在轩兵而可逐。
九姓部落等。
忠诚贯日。
义烈闻风。
数其擢发之愆。
成于屈指之计。
请除骄子。
累遣使臣
摧锋而愿先驱。
蓄锐而期后命。
右羽林军大将军朔方道大总管薛讷左卫大将军安北副大都护兼剡王府长史郡公张知运右羽林军将军凉州都督赤水大使杨敬述右骑卫将军论弓仁左武卫将军大武军大使于仁誓右武卫将军丰安军大使杜宾客丰州都督西受降城使吕休琳胜州都督东受降城使邵宏左金吾卫大将军回纥伏帝匐右卫大将军元忠左卫大将军似和舒右武卫将军兼贺兰州都督契苾承祖等。
或出将入相。
有经济之才。
或敦诗阅礼。
有韬钤之算。
嫖姚
有遮虏之勋。
由余入秦。
有伐戎之策。
谋彼元帅
择于佐军。
可以授旗遂行。
推毂而进。
可中道大总管
宾客休琳等为副。
知运可东道大总管
弓仁仁誓为副。
敬述可西道大总管
伏帝匐元忠和舒承祖等为副。
各领马兵二万人。
与九姓计会。
三军既整。
百道齐入。
吴钩楚练。
照曜阴山之峰。
冀马燕犀。
张皇穷漠之地。
况彼寇恶积。
我师义动。
知存亡者观其兆。
摧枯朽者鲜其力。
庶使彊场罢候。
从此息人。
边鄙不虔。
因而尽敌。
布告天下。
咸遣知闻。
主者施行。
大唐光禄大夫右散骑常侍集贤院学士赠太子少保东海徐文公神道碑铭729年 唐 · 张九龄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九十一 创作地点:江西省南昌市
夫物之所宗也。莫善乎德行。道之以明也。莫先乎文学。人伦以具体为难。世业以济美为贵。有能兼之者。其东海公乎。公讳字元固。其先东海郯人永嘉之后。仕业南国。因家吴兴焉。隋氏平陈。徙族入雍。今为冯翊人也。原其伯翳平水土。实佐文命。偃王行仁义。大启徐方。因国保姓。克昌厥后。逮乎汉魏。间出仁贤。十二代祖江州刺史顺德侯宁。至五代直阁将军慈源侯整。整生陈始安太守综。综生延州临真方贵。方贵生果州刺史孝德孝德生唐西台舍人礼部尚书齐聃。出入六朝。载祀数百。文武冠冕。存殁光灵。训子克家。谋孙必复。贤风儒行。世有其人。公即尚书府君元子也。生而浚发。默识经艺。粤自童龀。则善文言。时先府君为沛王侍读。公之岐嶷。声振平台。王闻而延伫。与之谈议。授能赋。博奕惟贤。门客府寮。深所厌服。奄遭不造。十四而孤。祖母金城郡姜太夫人。念其聪异。诲以志学。公遂刻勉。诣心精微。磅礡九流。激昂三变。景倩幼露。实赖悯孙令伯大成。抑由祖母。上元中。遭姜太夫人丧。哀几灭性。制则从礼。有感斯绝。无声常泪。服阕。州辟秀才。其年登科。解巾汾州参军事。部送边糈。至于定襄军使王本立。素重公才。署为管记书奏谋算。悉以咨之。坐耀锋铓。未尝肯綮。寻而换云阳万年主簿。亲累出为杨府功曹。振鳞将抟。载跃京毂。垂翼远逝。有声东南。俄迁太子文学。时秘阁偫籍。大抵讹谬。有敕召学士详定。公实在焉。为之刊缉。卷盈二万。时辈绝倒。服其博达。寻与李峤等撰三教珠英。书成奏御。拜司封员外。寻加朝散大夫。即拜郎中。稍迁给事中。以公代及文史。词不失旧。虽居琐闼。尚比缠牵。遂除中书舍人。君子曰。舜之官人也。二年。敕公修则天圣后实录及文集等绝笔。中宗嘉之。玺书敦慰。赐爵慈源县子。赉物五百段。旌良史也。迁刑部侍郎。加秩银青光禄大夫。转礼部侍郎判户部。公久践朝廷。累登省阁。旧章必练。即事无疑。雅不烦文。深得大体。云台高议。以此归之。进封县伯食邑五百户。兼昭文馆学士。受诏与天竺僧菩提流志译宝积经。及柳冲同修姓氏系录。三教宝真。万族有伦。亟见成矣。太平公主内秉国权。驸马武攸暨外收人望。命公至第。拒而不行。恶夫佞也。景云初。今上夷乱。主鬯东朝宫相四员。时难其选。二以宰臣兼领。一则天子故人。任良两宫。实在公矣。遂除右庶子崇文馆学士修史如故。进爵东海郡公食邑二千户。迁右散骑常侍。以本官兼黄门侍郎。寻而即真。禄赐同三品。爵崇五等。道茂两宫。利君谋身。举代皆誉。又以删定格令。承恩进爵二等。公请回授叔父齐庄。帝用怀之。遂封齐庄长城县子。天下义士。莫不激昂焉。侍中岑羲。公之姻娅。与其联事。深自危惧。求典閒司。以远祗悔。遂改太子詹事。迨祸败。地绝嫌疑。先是不交定王。及此不眤岑氏。见炎莫附。思患预防。信达人也。复以亲累出为绛州。历永蕲棣衢四郡。山川分位。楚夏异齐。公政不易宜。教以因俗。德化归厚。人共由之。开元中。会同京师。迁秘书监。无何。转国子祭酒。皇帝稽古崇训。开堂集儒。以公才学元长。命登首席。遂令集贤殿修撰。又除右常侍。以公为学士副丞相燕公知院事。绸缪顾问。日月献纳。恩渥尤及。少有其比。上将柴于岱宗。诏公草其仪注。定禋祀之位。广配类之仪。博文约礼。或沿或革。言出而人伏。事立而天从。时议远矣。及礼毕。承恩特加光禄大夫。时置十铨。公在分掌。程不愆素。且无遗才。公既赞相谟。犹从容讽议。大钟必谏。温树不言。启沃尽规。实致君于死生有命。空比德于老彭。享年若干。以开元十七年龙集己巳五月丁酉。薨于长安颁政里之私第。圣人震悼。君子称嗟。翌日。有诏袖赠太子少保。赠物若干段。若干石。特遣中使内侍伊凤祥吊祭。而别赐布帛若干端匹。俾鸿胪少卿元复监护葬事。官给鼓吹仪仗。太常考行曰文。君子曰。仁而爱人。敏而好学。家有荣业。绍其弓冶。国有大事。修其典章。谥之曰文。不亦宜乎。其年冬甲子。与夫人故南阳郡夫人合葬于万年县之少陵原先茔。礼也。公宽裕有礼。温良能断。智出于象外。枢得其环中。行之积也厚。名之立也大。故起自黄绶。累践赤墀。五省推高。连州得最。事将时并。位与才偕。莫之天阏也。至于升堂入室。探微睹奥。动有礼乐之运。言有雅颂之声。是惟无作。作则万物和而八音备矣。盖尝注史记。修晋书。续文选大隐传。及有文集三十卷。皆资于故实。博于遗训。古今通变。河汉共高。或藏名山。或升天府。亹亹然各得其所。呜呼。文仲殁而其言立。子产终而遗爱存。公则备焉。宜受戬谷。保艾厥后。代代守之。有子曰峻嵬等。才以雅著。孝以特闻。学茂高曾之科旨。词雄祖考之风格。备历清贯。皆立能名。三贤德声。方贾氏无愧。累叶儒训。与班门孰多。咸瞿瞿如。皇皇如。昊天不追。终身积痛。求旧撰实。勒诸坟道。仆从述者之后。敬而伸之。乃为铭曰。
舜命益虞,畴功帝俞。
偃行文教,代集通儒。
光华鼎阀,出入秦吴。
门多长者,君其最乎(其一)(一章)

曾是好学,果行洵美
日就鳞成,风积鹏起。
黄绶覆篑,朱门方轨。
官籍正人,朝称良史(其二)(二章)

三入承明,五迁外郡。
道有出处,心齐喜愠。
帝思启沃,国尚师训。
屡献箴规,偏承顾问(其三)(三章)

居常有异,博而无惑。
绵蕝孙通,铨衡叔则
为龟为镜,立言立德。
胡不慭遗,左右王国(其四)(四章)

悼兴冕旒,哀结衣簪。
官供羽仗,士惜人琴。
巳矣终古,平生德音。
松枝挂剑,碑字生金(其五)(五章)

先圣庙堂碑 唐 · 田义晊
 押齐韵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二十九
大矣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优优大哉。粤若元不代乎苍。故时不阶其用。业方骛乎霸。则政莫繇于理。人之难说也。道之难明也。英华久彫。附枝将坠。会聋而鼓。不陈则行。殷夫子负道遑遑。无所钩用者。曷足病已。夫子孔氏。其先黑帝子。本殷人。迁于鲁。弋尼邱山。取邱讳字焉。以诞弥也。握文履度。连珠含则。衡相月角。河口斗唇。首法紫宫。貌奫黄帝。年十有五而志于学。贫无束脩。谒伯阳。访道德之原。考庙朝之则。金人未毁。览缄口之铭。宥坐斯存。识诲盈之器。易曰。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辨之。斯之谓也。三十而立。其道弥尊。盖有不圹山不直地。抠衣而至者。三千馀人矣。求也退而是进。由也兼人而抑。伯鱼问学。喻观苇于污池。端木求知。恐妨生而送死。易曰。君子以教思无穷。斯之谓也。若乃观易两卦。喟然不怡。论诗六章。惕焉知惧。随黄口而罗者。得勉以慎从。亡蓍簪而哭者。哀旌其念旧。欲给则豫。偃也之行得之。独居思仁。绦之行也。由此。易曰。君子以朋友讲习。斯之谓也。四十而不惑。必闻其政。故其参委吏。会计平。掌乘田。牧畜息。中都制法。则诸侯毕师。摄相登庸。则敌国咸惧。七日而诛两观。一言而毁三都。遂返龟阴之田。克殄倡优之乐。易曰。君子以明罚敕法。斯之谓也。若乃麛裘韡带。化未洽而谤流。章甫衮衣。政既行而颂作。弱陪臣而强公室。登泰山而小天下。虽复齐人来遗。仍察政以少留。及夫鲁不致膰。遂拂衣而高逝。易曰。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斯之谓也。五十而知天命。遂能原物之情。呜呼。道之得行也命也。曷吾道之不行。道之将废也命也。固斯文之未丧。乃自卫返鲁。删诗定书。制礼作乐。述易修史。故其温柔敦厚。以极操指之情也。疏通知远。以(阙一字)驰骤之迹也。恭俭庄敬。备周旋揖让之容也。广博易良。明缀兆疾舒之节也。属辞比事。褒贬天人之功也。洁静精微。范围乾坤之化也。用能极乎天而蟠乎地。穷乎性命而通乎鬼神。易曰。君子以反身修德。斯之谓也。六十而耳顺。遂知来物。详夫天殃所及。先陈鲁庙之灾。土怪攸兴。宜识季卿之问。辩防风之巨节。吴使嗟称。稽肃慎之遗砮。陈人悦服。颜回不贰。吾亦食而无疑。商瞿必昌。尔讵劳乎更娶。齐禽大舞。闻备水之谣。赵犊其诛。起回舆之操。月离于毕。既应之犹响。萍触于舟。其食之如蜜。石函金简。岂谓赤雀之符。缥笔单衣。方陈紫麟之典。易曰。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斯之谓也。至于怀胥附之友。感萎以滂沲。□禦侮之交。闻震雷而恻怛。重五教而垂范。含万物而化光。人到于今。训其成式。故能酌焉而不竭。注焉而不满。苟非聪明睿哲达天德者。其孰能与于此。易曰。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斯之谓也。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故虚以受物。贵而下人。惜其腐馀。享以仁人之馈。嘉其美味。喜当甂中之食。请长生之诀。引咎于□童。闻官志之名。访学于郯子。易曰。君子以虚受人。斯之谓也。若乃言而不用。莫顾廪邱之封。命则未通。讵免匡人之厄。讳穷久矣。而不免者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者时也。易曰。君子以理历明时。又曰。不可荣以禄。斯之谓也。虽复春居笼兮夏居密。秋不风兮冬不炀。阅逝川兮若斯。歌颓山兮何及。越哀公六年夏四月己丑尼父卒。凡享年七十有三。呜呼哀哉。门人追在三之义。尽丧之礼。封为马鬣。葬于泗滨。公西掌其凶事。子贡庐于墓侧。若乃平乡圣迹。金石乃闻。北里神茔。草莱自辟。噫。夫夫子殁而微言绝。七十子终而大义乖。周日陵迟。汉未暇给。是使笾豆簠簋。将涸源而不流。玉戚朱干。若颠木之微蘖。迨乎恭王坏宅。得其藏书。于是乎夫子之道粲然。永锡罔坠者矣。于戏。棐迪有位。示人昭范。典坟之迹。厥济生人。由后之君子。或配其宗名。或崇以宠秩。故孟坚颂汉。述孔相之休。邱明志鲁。传素王之业。又孰知夫是非哉。刘氏以哀成恤允。曹王以宗圣开家。自时厥后。享祀罔绝。陕州孔子堂者。后魏恒农太守刘斌之所建也。刘君在郡有政理。故其柏树数株。尚青青焉。我皇唐御历。一百馀年。神武开元。兹惟四载。创则而聿修王度。厉精而恢复帝业。修文阙职。咸秩废典。敷德以柔远。宣慈以和亲。故其神功滂洋。蒙茸陆梁鱼颉而鸟䲳。灵化翕赩。旁魄四塞。刑清而讼息矣。银青光禄大夫使持节陕州诸军陕州刺史上柱国金城郡开国公姜师度。惟兑之精。乃台之耀。门传义窟。家有孝声。文章包六气之和。仁言总五行之秀。才优武库。当朝服元凯之名。时号智囊。百代识文强之价。一台归妙。始含香而握兰。独坐生风。更避车而住楫。法河历拜。充牣国泉。咨岳累迁。满羸人望。由左绵而转扇。惑蜀吏之追攀。指分陕以褰帷。见虞童之迎拜。昔河内取给。司徒受委于东京关中是资。相国转馈于西汉。非夫寄深邦本。功济人天。畴能比庸。允光佥属。且夫陕者阴晋之鄙。宁秦之郊。泛舟而来。控引淮海。漕粟攸务。糇粮军国。又闻□者近盐之邑。鹾人废常。宾祭之用。仍岁靡给。自公戾止。允庶务。用能美利纷积。偫纲备举。上资京师。旁达邻国。矧封略之内。而有不富教者乎。爰初下车。顾谓儒林郎博士宁修本曰。夫化人成俗者。其必由学乎。若函丈之义不崇。则子衿之咏攸作。彼楹宇之彫毁。当修葺之。修本乃询事考言。庀徒涓日。而梁初搆。丹雘塈茨。藻贲坛亭。周列。双童夹侍。宛然叔仲之容。十哲旁罗。莞尔言游之对。中散大夫守司马黄履顺。通议大夫长史卢季珣。□大夫行司马赵庆逸。并鸾鹤羽仪。圭璧符彩。比影迭耀。□□别乘朝议郎录事参军李瑱司功参军杨淑司仓参军宁司兵参军李和仲司□参军扈德思司士参军甄茂成参军事李直萧谊杨绛崔某等。并因陪祭上丁。肃稽洪烈。乃飏言曰。周则甘棠蔽芾。召伯之所存也。魏则茂森沈。刘君之所艺也。今则崇庙设象。姜公之所训也。而三贤异日。万古同风。使躅空存。芳名永缺。式瞻真范。猥及庸愚。游夏难言。惕焉兢惧。徒以服勤训迹。二纪于兹。愿备所闻。敢为颂曰。
昔在黑帝。感摇光兮。
白蜺贯月。诞幽房兮。
惟我皇祖。元禽翔兮。
授命天人。降生商兮。
猗欤父嘉。五族昌兮。
君子万年。必有光兮。
固天将圣。不代彰兮。
为汉制法。阐文章兮。
帝道丧矣。霸道项强兮。
乾坤不交。小人长兮。
其谁宗予。遂遑遑兮。
凤鸟不至。麟亦伤兮。
述明六艺。为纪纲兮。
身殁道存。名益亨彰兮。
永垂代式。谓素王兮。
泗滨既葬。水泱泱兮。
何壹男子。上吾床兮。
我壁有七。张伯藏兮。
万代礼乐。惟荐香兮。
昔邵分陕。坐甘棠兮。
惟刘典郡。建庙堂兮。
岁不我与。日毁荒兮。
载修载葺。我公姜兮。
威仪象设。则平乡兮。
髹彤藻绘。既炜煌兮。
乃刊贞石。颂芬芳兮。
今来古往。永无疆兮。
东武吟(一作出东门后书怀留别翰林诸公,又作还山留别金门知己)744年 盛唐 · 李白
 押东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引用典故:黄绮 献赋 金马
好古笑流俗,素闻贤达风。
方希佐明主,长揖辞成功。
白日在高天,回光烛微躬。
恭承凤凰诏,歘起云萝中。
清切紫霄(一作垣)迥,优游丹禁通。
君王赐颜色,声价凌烟虹
乘舆拥翠盖,扈从金城东。
宝马丽绝景,锦衣入新丰
(一作倚)岩望松雪,对酒鸣丝桐。
因学扬子云献赋甘泉宫。
天书美片善,清芬播无穷。
归来入(一作向)咸阳,谈笑皆王公(一本无此二句)
一朝去金马,飘落成飞蓬。
宾客(一作友)日疏散,玉樽亦已空(一作日成空)
才力犹可倚(一作恃),不惭世上雄。
闲作东武吟,曲尽情未终。
书此谢知己,吾寻(一作扁舟寻钓翁)
同族弟金城叔卿烛照山水壁画歌743年 盛唐 · 李白
 出处: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二十二 山水类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引用典故:沧洲
高堂粉壁图蓬瀛,烛前一见沧洲清。
洪波汹涌山峥嵘,皎若丹丘隔海望赤城
光中乍喜岚气灭,谓逢山阴晴后雪。
回溪碧流寂无喧,又如秦人月下窥花源
了然不觉清心魂,祗将叠嶂鸣秋猿。
与君对此欢未歇,放歌行吟达明发。
却顾海客扬云帆,便欲因之向溟渤。
三坟记 盛唐 · 李季卿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五十八
侍郎之子曰曜卿
字华
名世才也。
宏毅乐易。
机符朗彻。
既冠。
遭家不造。
诸季种藐。
植之以□艺。
博之以文行。
始调秘书正字
右卫骑曹。
转新□尉。
豪猾未孚。
立信以示之礼。
浮窳未复。
本仁以示之义。
长安
京师浩穰。
贼曹繁剧。
有立断焉。
焯见焉。
左迁普安郡户掾
赋古乐府廿四章。
左史韦良嗣为之叙。
文集十卷。
□卿字万。
天骨琅琅。
德□文蔚
识度标迈。
弱冠以明□观国。
鹿邑虞乡二尉。
巍守崔公沔洎相国晋公□□甲科第之进等举之。
尝游嵩少。
夜闻山钟。
赋云□□继也洪炉沸鼎火半死。
巨壑重林风稍止。
无间□□□未已词人珍之
金城
曹无受谢。
吏不敢□□□□卷行于世。
□卿字荣。
柔立。
于穆不瑕。
起家拜灵昌主簿
已丑岁。
冢宰李公彭年尚其文翰。
朝邑簿。
时漆沮决溢。
冯翊昏垫。
酾渠楗菑。
股引脉散。
下土为干。
上腴成赋。
人到于今赖之。
文集百一十二篇。
于戏。
三英孝友。
曾闵俦也。
文学继业。
璿碧产也。
纯固含章。
梓材也。
昊穹生德。
宜受封福。
仅逾强仕。
以讲阴堂。
未盈一纪。
三坟相比。
思其咎职。
讯之逢占。
占者邵权曰。
霸陵故茔。
葬不违禁。
害于而家。
岁摄提格。
贞阳卜而祔大坟。
三坟以东南为伯仲叔。
貤之若雁行然。
大历建元之明年。
于斯刻石。
恐夫溟海为陆。
老沙防焉。
送观往吴中序 唐 · 李华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十五
见观送兰州兄诗。
敬不踰节。
情而中礼。
是篇也。
得诗人之一端矣。
先王省方。
太师陈诗。
以观人风。
固非远峤之松雪。
清江之云月。
变也久矣。
将如之何。
观其勉之。
在昔兰陵府君平棘□公柏人懿公兄弟三人。
有重名于天下。
钜鹿兰陵之穆也。
扬州孝公后之。
观之世父也。
高平平棘之嫡也。
吾后之。
宣成文昭公柏人之嗣也。
中丞苏州后之。
夫知卿大夫之族姓。
班位之高下。
见贵春秋。
而此道将亡。
自族之不知。
况他人乎。
观于经感士丐郯子之祖德。
于史慕子长孟坚之自叙。
羁旅无书。
吴中蒐。
以备家传之遗阙。
附之于篇。
吾病矣老矣。
是行也。
慰我祗命聿修之心。
永泰二年四月庚寅
叔父华序。
七泉 其一 潓泉铭 唐 · 元结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八十二
道州东郭。有泉七穴。或吐于渊窦。或瀪于嵌臼。皆澄流清漪。旋沿相奏。又有丛石欹缺。为之岛屿。殊怪相异。不可名状。此邦岂世无好事者邪。而令自古荒之。乃修其水木。为休暇之处。每至泉上。便思老焉。于戏。凡人心若清惠。而必忠孝守方直。终不惑也。故命五泉。其一曰潓泉。次曰𣷡泉。次曰涍泉汸泉淔泉。铭之泉上。欲来者饮漱其流。而有所感发者矣。留一泉名曰漫泉。盖欲自旌漫浪。不厌欢醉者也。一泉出山东。故命之曰东泉。引来垂流。更复殊异。各刻铭以记之。
于戏潓泉,清不可浊。
惠及于物,何时竭涸。
将引官吏,盥而饮之。
清惠不已,泉乎吾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