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开封府推官金部员外郎刘君志铭熙宁元年 北宋 · 沈括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九四、《长兴集》卷二五
公讳黄中字师厚河中人也。
其先安平釐侯习之后,世家于安平
曾王父节。
王父赠司空延,始徙居于蒲。
父绅,赠左骁卫将军
公明悟,有志行。
其为儿童,则知诵书学,通经史,尤长于议论。
伯兄综为枢密直学士
以荫补将作监主簿,五迁为太子中舍奉朝请,又三迁为尚书员外郎,历虞部金部二曹,升朝散大夫,勋上轻车都尉
初任许州单镇,次吉州,皆以监酒税,有羡课。
用知秀州嘉兴县事。
秀为道冲,而嘉兴居州治下为剧邑,常得有才令则为之粗治。
公从容燕笑,谈客满坐,若无事于县者,而职事无所不修。
去,知楚州盐城县
县依海,多盗贼。
公为设科禁,要为不可犯。
有奸必知其状,索之亦未尝不得。
盗以此皆去,不入其境。
县之北有盐官,其卤田及薪莱之地,岁漫衍,稍吞啮其傍民田。
盐官转运使职也。
有司畏使者,不敢何问。
公以其侵污将无已时,悉为钩考图券,按之以法,而表定其经界。
使者果大怒,切上令已不,使亟还盐官地,无令盐工久失职。
公力持之,亦不为变,至今赖以为法。
通判明州
是时岁饥,公为经略,公私得粟万馀斛振给之。
民不以为扰,而所沾给者皆自以得更生。
州虽旧有学宫,而学政久不举。
公为辟其故宫,斋庐讲舍无不备善,严壮应法,自是就学而以文行起者相属于时。
以选知楚州,未至,改知真州
真、楚皆要州,朝廷尝以择守为重。
而真阻大江敖仓舟楫之所凑者,于东南为盛。
其俗少土著,以操舟通贾卖为业,宿奸巨猾亦往往藏其閒。
有迫人之危,以取货于大江风涛之閒,及挟奸以相訾诈欺罔于市井闾里者,公悉能钩察其情,果于击断,大者至于流徙而无所假借。
郡居四方之会,宾客之至者相衔于道。
向之为州者,一切皆尽其欢,迎劳承称,以毁誉为轻重。
及公至是,则悉力于州事。
往还宴见,宾主才足以交欢成礼而已。
人亦莫得以议,而州以治闻。
按察使上其状,召还为群牧判官,选开封府推官
所至有善迹,士大夫交誉之。
未几以疾终,年甫五十。
公在家孝谨,晚事继母能尽其养,而亲戚乐其仁。
轻施与,未尝问家之有无。
为治严察敢为,而卒归之于仁厚。
尝以谓法律者,死生祸福之所系,尤尽心焉。
前后平冤狱,赖公以脱于死者十馀人。
大臣屡荐其器能,未及用,不幸早卒。
时庆历八年三月某甲子也。
夫人盛氏,雅有贤行,治其家有法度,封永城县君,后公二十年卒。
熙宁元年某月某日合葬于扬州江都县之某原。
二子:珵,太子中舍
璪,泉州清溪
二女子:适大理评事盛观仲,赞善大夫盛仲孙
五孙:汴、济、溱、汉、沆。
铭曰:
绥下以德,公也则仁。
刑不贳奸,公也则察。
彼观谓然,公也一节。
位不究才,寿不终位。
百年中身,何急而逝。
蜀江在上,有衍邗水
公即新宫,万世于此。
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知应天府兼南京留守司公事畿内劝农使上护军清河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赐紫金鱼袋张公墓志铭 北宋 · 沈括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九六、《长兴集》卷二九
公讳刍,字圣民
大王父隋,濮州鄄人也。
王父皓,始仕于朝廷,为东头供奉官
父牧,赠职方郎中
公少贫,能轩然自持于困中,力学为文章。
起家应乡举,为州第一人。
覆试礼部,公名复第一。
由是声誉翕然。
吏部江州司户参军,迁馀杭令
县初无学宫,公为开堂庐,盛劝迎之礼,率其子弟日讲诵其间,自是邑多学者。
县依山,多未发之土,公为导泽浸之利,趣时劝耕,田以广饶
州岁遣大校治赋于诸邑者,令常与之为傧介,敛取于民,属厌而后去。
有州校至馀杭,簿督令以不责赇于伉胥。
公钩得其奸,杖而械送之州。
于是路使者以下伟其才,为之荐籍甚厚,改著作佐郎知大名府永济县事。
贝州军乱,丞相潞公宣抚河北,表公从军,得豫军议。
贝州平,迁国子监直讲
潞公监修国史,以公为史馆检讨
未几,同知太常礼院
是时,太常方议温成后园寝。
公论不合,夺职监潭州酒务。
潭州西接五溪诸猺,属县益阳山久为猺人所据,招合亡命,时出为盗湘中,吏不能禁。
是时,天章阁待制刘元瑜安抚湖北,公依其幕下
始议欲通梅山,以说于元瑜,使士人杨谓即其庐告之以逆顺祸福,得其豪与俱,出见元瑜,坐之堂下,饮劳终日,皆呼蹈曰:「使君幸贳我罪,使得伍民籍,愿保边奉约束」。
自是湖湘之间盗亦方稀,朝廷安平无事,不务边略。
以杨谓补州县官,馀一切不报。
至熙宁中梅山竟复为县,而公未尝以言也。
岁馀,徙通判扬州
久之,除秘阁校理、判登闻鼓院吏部南曹、知登州,召为群牧判官开封府推官
廷事迎解,曹无留讼,都人称之。
三司户部判官,丁亲丧去。
终禫,起为淮南转运使,至部数月,抑扬称职。
不累月,除荆湖江浙淮南制置发运副使
发运司岁漕六百二十万斛,筑敖仓淮南,以受诸路转运之
淮南仓,然后隶发运司发运司以饷京师
岁久,江湖见舟益少,至不以时,而发运之舟久系,运卒皆羸饿,私发所载以食,抵死徒者无虚狱。
有司胶旧法,无为变者。
公至部,始请下发运舟以补诸路之缺。
舟既出,而民盐稍得至于湖湘之间。
公乃为之谨盐政,峻治吏禁弗称者。
久之,奸盐不出,而岁漕大至,几七百万斛。
朝廷以为能,再迁刑部郎,复将漕
踰四年,除三司盐铁副使
既而以集贤殿修撰越州
州远,不便养亲,改密州
少时,复移沧州
沧州居北边,为重镇。
公常以远亲为戚戚,丐还者数。
上以知陈州
提举在京诸司库务
公每自按治漕事,多所操勒,其下为之敛手。
时有善承伺当路者,公尝面斥其人。
既而以贿败,同辈多挂吏,而公独以此显名。
俄拜谏议大夫,安抚京师南路。
邓州,士之方廉者莫不自喜。
至州踰岁,复以亲辞,徙知应天府兼南京留守司公事。
元丰三年九月丙戌暴疾,终于官,年六十有六。
公性仁厚,无逆于物。
与公游,终始无可与间者。
人有一善,必倾心爱之。
乐推后学,凡所汲引,其后多至公卿。
事继母仁寿君过其所生。
陈留有第舍,花木甚盛,仁寿爱之,不忍去。
公数欲解官以徇亲之乐。
既不果,去而择官无美恶,惟以近陈留为乐,而竟卒于南京
士无疏戚,闻公丧,皆怅然哀之。
端修无所附离,不为訾诈危行。
集贤修撰凡十年,上察其退廉,擢寘侍从
治平中扬州军事,是时公为本道转运使,某以官见公。
公一见,坐语终日。
时有诏,路使者人得荐所部官一人。
公即以某当诏书。
后数岁,某不幸失笾豆之助,遂婿公门下。
每见公之所以治身为家,推财乐施,天性纯茂。
与昆弟亲友相从,笑歌欢怡,始终如一。
呜呼,古所谓善人君子者,其公也哉!
公少好读《易》,老而弥邵。
所为文章凡四十卷,其好学笃志又如此。
夫人魏氏,兵部郎中兼之女,今为昌元郡
子九男子。
公履,太子中舍知开封府太康县事。
公贲,濮州司法参军
公巽、公临、公济承务郎
一稚未名。
其三人早世,曰公益,太庙斋郎公震,将作主簿,公晋。
公之始仕,屡为进士第一人,而公之子公益复为别头第一人,士人荣之。
女子嫁国子博士章元方、陕西转运使李稷江宁府溧阳县钱丞、朝奉郎王九龄,其一未行,与某之室凡六人。
诸孙男女九。
公堋有日,诸孤谋铭其墟者,使人走延以告。
时当有军事,就所能言者如是。
呜呼!
铭曰:
孰㽎匪善,蹈善惟艰。
实公少修,不强所安。
弗轹弗依,逮于白首。
从容令都,乐不蕲忸。
先耄中零,不淑谓何?
仁则公与,岂曰不那?
巉巉新藏,有穹大原。
匪谷焉依,神实公藩。
既安斯狙,丕用尔后。
匪龟则谋,公作伊兆。
丘有则颠,石有则磨。
公无泯夷,以直匪它。
设醮青词 北宋 · 韦骧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八一、《钱塘韦先生文集》卷一六
恭以洪覆难量,既听卑而锡之福;
至诚欲报,念尽物而无以为。
第斋洁之内修,冀忱恂之上达,庶回昭鉴,更沐纯休。
臣去岁孟秋,辨严行部,及南川之近境,指孤驿以休程。
而长子寿隆适在侍行,俄然被疾,苍黄莫知所叩,怵迫不胜于衷。
遂伸冥祷之勤,希获蚤痊之幸。
果蒙眷佑,亟致安平
是用择日涓时,洗心涤虑,集黄衣之道众,设清醮于公堂,荐蘋蘩蕴藻之诚,仰日月星辰之象。
忘报敢同于刍狗,致虔先假于灵龟。
今日寿隆忝改京联,尚淹旅寓,愿速谐于便任,仍安济于归途。
兼臣年齿已衰,官期将满,觊促及瓜之代,极旋恭梓之乡。
敬谢既伸,恳祈尤切。
更愿阖门举族,诸子及孙,各无灾障之侵,共保福禧之集。
臣无任瞻天感戴恳祷激切之至。
谨词。
平泉1074年 北宋 · 苏轼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安平泉
策杖徐徐步此山,拨云寻径兴飘然。
凿开海眼知何代,种出菱花不计年。
烹茗僧誇瓯泛雪,炼丹人化骨成仙。
当年陆羽空收拾,遗却安平一片泉。
百姓养马乞与免七事奏元丰七年二月 北宋 · 吴居厚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三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四三、《宋会要辑稿》兵二四之二二(第八册第七一八九页)
马政实为国家大务,其次莫如财利,民之安平,又无若制禦盗贼。
今转运军须年计大半出于折变之物,稍有侵耗,即无从补助。
自保甲法行于诸路,其正副尽得一乡材武之士,稽察盗贼,所在衰减。
今募民养马之法,若与免大小保长支移、催税,甲头春夫、贼盗、敷出、赏钱,保丁巡宿七事,实便公私,可施行。
鲁元翰中大挽词二首 其一 1091年 北宋 · 苏辙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遗直诵家声,持心本至诚。
何劳求皦察,所至自安平
气象馀前辈,才华属后生。
飞腾看诸子,相继亦公卿。
王巩见寄三首 其二 1083年 北宋 · 苏辙
 押词韵第三部 创作地点: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
江秋北风多,归帆未应驶。
天寒雁南向,家书空满纸。
契阔幸安平,婚嫁须缨珥。
交游何为者,空复念君至。
苗授保康军节度潞州1089年 北宋 · 苏辙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六、《栾城集》卷三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门下:上将之任,本智略以为先;
万夫所望,亦材武之兼尚。
惟擢拜之未几,亟辞疾以告劳。
言念悃诚,式敷明命。
殿前副都指挥使武泰军节度黔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持节黔州诸军事黔州刺史上柱国济南郡开国公食邑二千八百户、食实封三百户苗授,早读兵法,有志事功。
久践戎行,自奋边鄙。
入参环列,既被遇于先朝;
累积岁劳,适谋选于元帅
遂分旄节之寄,克谐卒乘之欢。
宿卫逾年,勤勚为请。
悯独贤于烦使,俾暂佚于近藩。
爵加贵名,邑衍真食。
潞子之旧,俗武而淳;
守土之臣,事简且暇。
于戏!
建纛而出,知宠数之不移;
勿药有瘳,幸年岁之未暮。
卧理非壮士之节,力疾有忠臣之风。
勉俟安平,起就勋业。
可特授检校司空持节房州诸军事房州刺史、充保康军节度房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知潞州军州事兼管内劝农使、兼提举泽、晋、绛、慈、辽州威胜军屯驻驻泊就粮、本城兵马巡检公事,替韩宗古,加食邑五百户食实封二百户,勋封如故。
主者施行。
皇叔祖宗祐加恩制元祐四年九月 北宋 · 苏辙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六、《栾城集》卷三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门下:朕出款原庙之严,入谒总章之秘。
师臣外帅多士,以靖吾国;
宗卿内帅诸父,以正吾家。
亲贤既和,天人咸若。
膺受多福,施及四方。
矧惟族属之尊,宜有宠光之异。
皇叔祖宁远军节度容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持节容州诸军事容州刺史上柱国巩国公、食邑五千八百户、食实封一千六百户宗祐,耻为富贵之习,动由礼义之中。
祗顺父兄,亲近师友。
肃若闺门之治,穆然朝谒之容。
旄钺四方之志行,锡茅土而诸侯之礼备。
远镇容管,近殿洛师。
处之若无,久而益慎。
爰推大赉之泽,益彰有德之荣。
增衍故封、懋锡真食
于戏!
考之晋人,则安平之于武帝
求之唐室,则元嘉之于高宗
皆以德重属高,恩隆礼异。
往祗服于明命,思无愧于古人。
可特授依前官职,加食邑七百户食实封二百户,勋如故。
主者施行。
民赋叙1089年 北宋 · 苏辙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五、《栾城后集》卷一五、《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五八、《宋朝事实》卷一五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古之民政有不可复者三焉。
自祖宗以来,论事者尝以为言,而为政者尝试其事矣。
然为之愈详,而民愈扰;
事之愈力,而功愈难。
其故何哉?
古者隐兵于农,无事则耕,有事则战。
安平之世,无廪给之费;
征伐之际,得勤力之士。
此儒者之所叹息而言也。
然而熙宁之初,为保甲之令,民始嫁母、赘子、断坏支体以求免丁。
及其既成,子弟挟县官之势以邀其父兄,擅弓剑之技以暴其乡党。
至今河朔京东之盗,皆保甲之馀也。
其后元丰之中,为保马之法,使民计产养马。
蓄马者众,马不可得,民至持金帛买马于江淮,小不中度,辄斥不用。
郡县岁时阅视可否,权在医驵,民不堪命。
民兵之害,乃至于此。
此所谓不可复者一也。
《周官》泉府之制:「凡民之贷者,以国服为之息」。
贷而求息,三代之政有不然者矣。
《诗》曰:「倬彼甫田,岁取十千。
我取其陈,食我农人,自古有年」。
孟子亦云:「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
古盖有是道矣,而未必有常数,亦未必有常息也。
至于熙宁青苗之法,凡主客户得相保任而贷,其息岁取十二。
出入之际,吏缘为奸;
请纳之劳,民费自倍。
凡自官而及私者,率取二而得一;
自私而入公者,率输十而得五。
钱积于上,布帛米粟贱不可售。
岁暮寒苦,吏卒在门,民号无告。
二十年之间,民无贫富,家产尽耗。
此所谓不可复者二也。
古者治民必周知其夫家、田亩、六畜、器械之数,未有不知其数而能制其贫富者也,未有不能制其贫富而能得其心者也。
故三代之君,开井田,画沟洫,谨步亩,严版图,因口之众寡以授田,因田之厚薄以制赋。
经界既定,仁政自成。
下及隋唐,风流已远,然其授民田,有口分、永业,皆取之于官。
其敛民财,有租、庸、调,皆计之于口。
其后世乱法坏,变为两税。
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
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
田之在民,其渐由此。
贸易之际,不可复知。
贫者急于售田,则田多而税少;
富者利于避役,则税少而田多。
侥倖一兴,税役皆弊。
丁谓之记景德,田况之记皇祐,皆以均税为言矣。
嘉祐中薛向孙琳始议方田,量步亩,审肥瘠,以定赋税之入。
熙宁中吕惠卿复建手实,抉私隐,崇告讦,以实贫富之等。
元丰中李琮追究逃绝,均虚数,虐编户,以补失陷之税。
此三者,皆为国敛怨,所得不补所失。
事不旋踵而罢。
此所谓不可复者三也。
故臣愚以谓为国者,当务实而已,不求其名。
诚使民尽力耕田,赋输以养兵,终身无复征戍之劳。
而朝廷招募勇力强狡之民,教之战阵,以卫良民。
二者各得其利,亦何所不可哉?
富民之家,取有馀以贷不足,虽有倍称之息,而子本之债,官不为理,偿还之日,布缕菽粟、鸡豚狗彘百物皆售。
州县晏然处曲直之断,而民自相养,盖亦足矣。
至于田赋厚薄多寡之异,虽小有不齐,而安静不挠。
民乐其业,赋以时入,所失无几。
因其交易,而质其欺隐,绳之以法,亦足以禁其太甚。
宇文融括诸道客户,州县观望,虚张其数,以实户为客。
虽得户八十馀万,岁得钱数百万,而百姓困弊,实召天宝之乱。
均税之害何以异此?
凡此三者,皆儒者平昔之所称颂,以为先王之遗法,用之足以致太平者也。
然数十年以来,屡试而屡败,足以为后世好名者之戒矣!
惟嘉祐以前,百役在民,衙前大者主仓库、躬馈运,小者治燕飨、职迎送,破家之祸,易于反掌。
至于州县役人,皆贪官暴吏之所诛求,仰以为生者。
先帝深究其病,鬻坊场以募衙前,均役钱以顾诸役,使民得阖门治生,而吏不敢苛问。
有司奉行不得其当,坊埸求数倍之价,役钱取宽剩之积,而民始困踬不堪其生矣。
今二圣鉴观前事,知其得失之实,既尽去保甲、青苗、均税,至于役法,举差雇之中,惟便民者取之。
郡县奉承,虽未即能尽,而天下之民,知天子之爱我矣。
故臣于民赋之篇,备论其得失,俾后有考焉。
虞部郎中司马君墓志铭元丰二年八月 北宋 · 范祖禹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四九、《范太史集》卷三八
司马氏出于晋安平献王孚,其裔曰征东大将军杨,始居安邑
后魏安邑夏县,子孙遂为夏县人
自征东至今,坟墓在焉。
君讳京,字亢宗
曾祖讳珂,祖讳皓。
考讳咨,赠卫尉卿
妣王氏,封福昌县太君
君以从祖太尉公荫补太庙斋郎,调泾州司法参军,又为齐州司法参军,举监秦州清酒,以最改卫尉寺丞,转大理签书阙州判官通判绵州潞州,历太子中舍殿中丞国子博士、虞比驾部员外郎,知赵州,未赴,改博州,迁虞部郎中
岁满代还,元丰二年六月戊戌朔,以疾终于家,年六十。
八月壬寅,祔于先原。
君为人质直,言行无采饰,于宗族僚友无隐情。
在官勤于职业,不避寒暑劳辱,凡剧务人所难处者,君至则立办。
而遇下以不欺。
始为参军监酒丞相秦州,政尚威严,官属震慄。
君尝白事不可,丞相厉色呵之,君端立于庭,争之愈彊,必从乃已,丞相无如之何。
潞州太守役兵治园亭,旬休不得息,君直从遣之。
太守又行伍保法,一人有罪,辄连坐数家,日挞数十人,君一切释去不问。
太守虽甚怒,然以君廉洁周慎,卒无以中伤也。
其知博州,值河朔盗贼大起,百十为群,所在剽掠,昼入县镇,驱杀官吏。
君督责讨捕,岁馀悉平。
时强盗捕得即承者,法皆免死,盗倚法为奸益滋。
君择其尤无良者,谕伍伯悉搒杀之。
文潞公安抚河北,以博州多盗,始欲奏劾君,或止之曰:「此介直人也,公徐察之,宜勿遽」。
已而潞公深知其能,乃表荐之。
君安恬守分,不妄图进取。
始得州,即乞监终南太平宫,不遂,不得已之官。
官满又乞,亦未遂而卒。
君笃于骨肉,赴其急难,竭力无所爱。
性俭约,自初仕,缩衣节食,圭铢积俸禄。
晚年颇优足,即散以赒亲戚之贫者。
族人有从之假贷,无问多少,无所拒。
既而归之,辄怒曰:「同家异财,此大不义,某不为也」。
其自奉菲薄,如其初时。
君先娶洋州司户参军曹识女,封仙居县君,生一男四女,先君卒。
再娶西京左藏库使王怀济女,封长安县君,生四男二女。
长子曰祀,河中虞乡主簿,次曰栎、曰犹、曰拒、曰㩲。
长女适左侍禁白昭仅,次早卒,次适大名夏津主簿刘嗣宗,次适乾宁军判官杨迪简,次二女尚幼。
铭曰:
司马自晋,安平枝分。
承继绵绵,在后之勤。
君之行己,始信邦族。
仕不蕲进,以及州牧
俭以居家,直以居官。
不畏不侮,在古为难。
一其所履,其终如始。
纳铭墓中,以赞实美。
右武卫大将军康州团练使安平县江氏墓志铭元祐九年二月 北宋 · 范祖禹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五六、《范太史集》卷四五
君江氏,开封人
曾祖文溥,仪鸾副使
祖规,扬州司理参军
父惟善,西头供奉官
年十六,归右武卫大将军康州团练使士竞,封安平县君
康州皆好佛书,悟空理,缉室异处,外世事,屏纷华,以清静为乐。
及疾,家人出珠玑锦绣之服将为敛具,君却之,易以常服乃受。
元祐五年六月八日卒,年三十有六。
二男,曰不溢、曰不匮,皆右班殿直
二女,长适进士李绛,次幼。
九年二月己酉,葬河南永安县
铭曰:
妇道专静,亦克尽性。
属纩弗华,其终以正。
乞除深州安平县税奏熙宁六年五月 北宋 · 赵子几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六四、《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四五
深州安平县及永宁军祁州界开滹沱新河,其侵凿民田,乞除其税。
夫人陈氏墓志铭元丰七年十二月 北宋 · 黄裳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六六、《演山集》卷三三
延平沙阳陈氏有女,今为汀州宁化县主簿俞备之妻,宣德郎漳州通判括、泰州泰兴县授之母。
元丰六年仲冬之九日,卒于宁化之官舍,享年六十。
卒之夕,与其家人饮酒语笑,安平如故,夜分而寐。
家人及晓问安,夫人已化去矣。
彻其衽席,发其箧笥,葬服荐资,无所不具。
家人始知前此数日与我语言悲,疑皆其所以付托道别之意,不欲以明告我也。
明年季冬之某日,归葬于翔鸾乡礼宾里古楼山东南之原。
宣德郎节度掌书记状其事,使来求铭,而予慨然叹曰:古为学佛之士,以谓无常迅速,或以清净持戒,或以超悟传法,类能劳其形骸,骋其言说,予皆未究其实,徐观其化而已。
然其脱然以往,如委蜕然,罕见其人。
多为缘类所萦,形气所制,为求速化而不可得。
或者有能忘累弃制,必由疾而后往,亦已劳矣!
是皆内欠于迹者也。
闻夫人之化,岂无愧哉?
夫人自少奉佛,中年益笃,多不茹荤,持诵终日。
无妒忌之心,饰妾妇以奉君子。
与人无忤,见善如己所有,内外亲属趣或不同,皆能和会之,得其欢心。
为女及妇,晨昏之间,甘旨之馈,盥栉之奉,厨爨之役,躬服其劳,未常有厌色。
甘苦休戚,相间于姒妇,是以主簿与兄某虽少而孤,同居共财二十馀年,义不可析。
主簿方为学时,罄所有之资下教其子甚严,是以主簿与括、授相继登仕,夫人若固有者。
有一女,豪右求之,郡人曹格家贫而有文,夫人与格而外豪右。
未几格登进士第,今为宣德郎知邵武军光泽县
亲故始以格贫为言,后服其识。
男四人:长曰括,次曰授,次曰振,季曰舟。
振应进士,舟偕一女先夫人而卒。
孙男四人,孙女三人。
呜呼,夫人之所化者,予不得而志之,志其显者如是。
为之铭曰:
夫达于晚节,子荣于少年,乡闾尊之,夫人之缘。
女孝于亲闱,妇顺于夫室,族属乐之,夫人之德。
立德以贻,弃缘而归,笑声既阑,酒杯未乾,长寐不觉,寂然无扰。
夫人之道,云谁能考?
陈季常 其一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八八、《山谷全书·别集》卷一八
伏奉六月二十八日手诲,审春夏来舍中须医药,今已安平为慰。
承须鬓遂欲如雪,此世间公道也。
山居岑蔚,粗有林泉,兄弟相与致力墓次耳。
过蒙推奖,愧悚愧悚!
天觉欲弭节山中,故人会合,诚可乐。
不肖哀毁之馀,已成一翁。
九月当从吉,且当丐一宫观养病数年,无缘追陪胜日,良以怅然。
郑希道篆学深博,今时士大夫不能及者。
前奉问希道今居何许,年几许,今为何官,不蒙报,何也?
双井前所送,乃家园第一。
如公所论,不可解,窃意似南方士人观国耳。
昔有南方一士,初入都,见县巷燕支铺群婢,即叹息,以为燕赵之绝色。
及其游界南北,真见妖丽之姝,遂复寻常耳,岂曩时所见长鹰爪者,初至县巷口者乎!
今谩寄数两大爪,然其味乃不甚良也。
张仲谋 其三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九○、《山谷全书·续集》卷一
顿首。
前日髣髴闻是太君服药,不甚审谛,不敢遣问。
得教,承已安平,甚慰。
子列被盗,公宜少补之,天乃苦其心志如此,意当小亨也。
明当得面。
仲谋骐骥简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山谷简尺》卷上
庭坚顿首。
骤热,伏惟侍奉万福。
宅中大小皆佳否?
累日来,为嗣文病极,人意思不堪,幸已安平也。
马昨日已置得,似差可奉朝谒。
厩马自今且已久拖拽,愧不可言,几时得一款语耳。
子列两垂访,皆不得面也。
庭坚顿首上仲谋骐骥文思想弟。
陈季常 其二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五、《容斋三笔》卷四
夫人时须医药,今已安平否?
公暮年来想渐求清净之乐,姬媵无新进矣,夫人比何所念以致疾邪?
与人帖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六、《珊瑚木难》卷三、《六艺之一录》卷三九三
庭坚顿首。
承远归,道涂之勤,未得休息,而躬料汤药,至辍寝膳。
窃惟起居不适,幸有安平之候,想遂释然矣。
时雨沾足,春风妍暖,想同家母万福,民有食麦之庆,令嗣长官亦得申眉矣。
亟作此状候服药者,安问极不周至,续亦别通启左右矣。
庭坚再拜。
按:《赵氏铁网珊瑚》卷三,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章明扬墓碣元符元年六月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三六、《山谷全书·正集》卷三二
章君庭,字明扬分宁县之石䩤人。
石䩤与余所居双井阻一溪,余在双井,明扬略无三日不来,来则叫嘑剧饮,夜醉,驱马涉溪而归,未尝见其有忧色也。
余家有急难,明扬未尝不竭蹶而趋事,且笑且饮,而事皆办。
乡有斗者,明扬必扬臂于其间,排难解纷,使皆意满谢不直而去。
余尝与乡长者评其人,似长安大侠、高阳酒徒
顾天下安平,诙诡谲怪之士,虚老田野,亦无足怪也。
元符之元夏六月,明扬之子如埙,以书走戎州,来告明扬死矣,且曰:「将死,谓如埙:『以余之死,累黄鲁直』」。
余为之出涕,而为文碣其墓。
其文曰:
鄙夫舌反,平地蹇嵼,明扬坦坦。
鄙夫嗟咨,戚老羞卑,明扬熙熙。
鄙夫乾没,刮利次骨,明扬安拙。
鄙夫在堂,校短量长,明扬一觞。
醉不愦乱,简不废弛,稽古不售,教子雪耻。
四十盖棺,人谓之短,吾谓之长。
彼耆耋老,人谓之寿,吾谓之殇。
夫人某氏,羞其藻,如埙如篪,尚克有造。
石䩤之峨,造天,卜宫其洄,何千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