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尚服广平郡夫人宋氏可进封祁国夫人制 北宋 · 王圭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四三、《华阳集》卷三八
敕:朕选美德以充禁庭,设内职以辅阴教。
矧小君之位,实参严近之防;
若大国之锡,盖昭名数之异。
以尔某氏言容靓顺,法度雍穆,入侍宸幄之邃,协宣嫔掖之则,宜侈封于名壤,更旌礼于象服。
其勉柔嫕,以怀宠休。
可。
国子博士致仕赠太师中书令尚书令追封成国公程公神道碑铭 北宋 · 王圭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五四、《华阳集》卷四七、《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四一
国子博士致仕程公之既葬也,其子宣徽南院使安武军节度使、检校太傅、判延州戡,使人以告予曰:「我先君不幸,材居于位,而墓碑之未立,后世将泯而无闻,朝夕以是为惧而不敢宁,敢请以铭」。
予得其世序之所以来,又迹其所滀者厚而不克大发于时,伟夫程氏之有后也,为之铭。
惟程氏自重黎以来,世其职不坠。
涉三代至于秦汉之间,盖不绝闻。
公之先出广平,近世始徙许州阳翟,遂为阳翟人
曾祖邃,避世不仕。
祖守瑰,仕临濮县,赠太师中书令
父思义,少通经术,而藩镇屡辟不至,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
母刘氏,追封魏国太夫人
公讳坦,字坦然,治《春秋》三家学。
淳化三年,赐本科及第,补郢州司户参军,再调河中府河西县,历遂州长江秦州兴化县令杭州录司参军舒州团练判官,又为泉州观察推官应天府留守推官
故相张文节公知留守事,被召还朝,荐公为大理寺丞、知河南府福昌县,徙益州广都,又知齐州禹城
未几,请监许州长葛县酒税,再迁殿中丞,遂请老于阳翟
明年,会天子覃恩,迁国子博士
景祐二年十一月辛卯,以疾卒于家,享年七十七。
南院太傅,实公之仲子也。
时守秭归郡,始闻公疾,即恳蕲解郡。
及承讣道中,乃茹哀徒跣而归。
后三年,公夫人王氏亦卒。
公世葬阳翟县麦秀乡。
其将葬公也,卜其大墓之左不吉,卜其兆域之南则惟食。
遂以康定元年正月甲申,葬公于后卜之原,以夫人祔焉。
公初为掾郢州,会民有执盗者三人,法当死。
州趣狱上,公疑其自诬,辄留更讯之,果得真盗者。
自是虽他郡有疑狱,监司屡属公处之,多所平审。
河西,方朝廷治兵灵武,而文移急于星火,又贼骑数出内侵。
公领数县刍粮,从间道往馈塞下,皆先期以办。
兴化,招流庸自占者数千家。
福昌,属京师无冰,诏伐冰嵩山下。
时近春气暖,冰不就,县人忧其责。
公往祷龙潭之涯,而一夕冰合,视之皆隐伏奇谲而不可状,众以谓公精诚之致焉。
禹城,又招流庸数千家,括隐田万五千亩。
公自国子博士累赠吏部侍郎
其为人衎衎然,不妄笑言,居官不茍求名誉,而多阴施在人。
虽连蹇四十馀年,未始有过谪。
夫为善者,茍不耀自躬,则遗诸后世,蕃昌舄奕,而不可止。
惟公之仲子,天禧中礼部第进士,为天下第一,遂登甲科。
历台谏,为侍从之臣,其典重藩尤有声。
其为参知政事,乃赠公太子少师
枢密副使,又赠太子太师
宣徽南院使,又赠太师中书令
安武军节度使,又赠兼尚书令,遂有封成国
且程氏之分,虽盛于广平、中山,而世不常显。
今公子与故相国中山程文简公,前后提旄钺,俱镇延州,其勋名昭闻,俱为国伟臣。
自国朝以来,盖显有二程
呜呼,公可谓有子矣!
公夫人王氏,封越国太夫人
子男五人:长曰减,试将作监主簿
次即戡也;
次曰肇,绵州盐泉县尉
次曰戭,河南府永宁县主簿;
次曰羲,郑州观察度支使
女五人:长适进士孙起,次适尚书兵部员外郎天章阁待制、兼侍读孙甫,次适太常博士袁穆,次适尚书驾部郎张峋,次适国子博士崔公孺
孙男十三人:曰庄,尚书虞部员外郎
曰蕴,蚤卒;
曰英,蔡州司户参军
曰荀,虞部员外郎
曰安国,蚤卒;
曰万,大理丞
、曰倩,皆将作监主簿
馀幼。
曾孙男七人。
铭曰:
士修于家,不茍以进。
公进自初,弗矫弗竞。
亦既有年,岂不欲施?
虽屈于用,其终无隳。
公滀弗章,时则有后。
允显其人,在帝左右。
曷以赠公?
大启其封。
尚书中书,一品之崇。
始艰终荣,是谓受祉。
公虽云亡,其闻不已。
葬也谁卜?
不远先茔。
更千万年,毋毁我铭。
集英殿乾元节大燕教坊乐语 其十四 勾杂剧 北宋 · 王圭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七一
天仪有穆,星弁无哗,顾宴斝之云周,虑欢衿之未洽。
宜荐邯郸之笑,以参平乐之嬉。
徐韵金丝,杂剧来欤。
试秘书省校书郎李君墓志铭治平三年四月 北宋 · 曾巩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六九、《元丰类稿》卷四五、《曾文定公集》卷一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君讳迂,字明远姓李氏
为人孝友慈恕,读书务大旨。
五代之际,再试明经,不合,退居楚丘
有田百馀顷,皆推与其族人,独留五顷而已,曰:「无令子孙以财自累也」。
宋初,秘书监彭君荐其行义,诏以为试秘书省校书郎,而君终不肯强起。
淳化三年壬辰九月二十一日,以疾卒于家,享年八十有四。
维李氏远出于皋陶,而其后李耳之孙昙为秦司徒
昙子玑,玑子牧,事,始家赵郡
牧子泊,泊子左车,于赵号广武君
广武君子遐,涿郡太守
遐子岳,谏议大夫
岳子秉,颍川太守,又徙家颍川
秉七世子膺,河南尹
膺子瑾,复家赵。
瑾曾孙楷,治书侍御史,有子五人,曰辑、晃、芬、劲、睿,以所居巷东西自别,故劲称西祖。
子隆后魏阜城
隆后九世栖筠,唐御史大夫赞皇献公
文献公子吉甫宪宗
吉甫德修楚州刺史
德裕文宗武宗
楚州子煴,宋州宋城,君曾祖也,又徙家宋之楚丘,故今为楚丘人
宋城子确,莱州胶水祖也。
胶水子谭,磁州邯郸,君考也。
邯郸之少子运,为太常少卿
有子曰昌龄太宗真宗时尚书户部侍郎参知政事,故胶水赠太子少保邯郸太子少傅
君娶丁氏、王氏。
王氏有子曰昌震,为建州松溪,赠尚书驾部郎中。
驾部有子曰汉卿,今为诸王府侍讲尚书虞部员外郎
虞部有子曰彦龙彦龙复有子四人矣。
君卒后七十四年治平三年丙午四月某甲子,虞部葬君于开封府开封县保安乡永宁里之原,以王夫人从。
铭曰:
不累于物,全吾质兮。
不羁于世,遂吾志兮。
作宅新原,维孝孙兮。
纳铭幽扃,永淑声兮。
试秘书省校书郎李君妻太原王氏墓志铭治平三年四月 北宋 · 曾巩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六九、《元丰类稿》卷四五、《曾文定公集》卷一五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夫人姓王氏,太原人
赵郡李氏,为磁州邯郸、赠太子少傅讳谭之冢妇,试秘书省校书郎讳迂之妻。
为人明识强记,博览图籍,子孙受学,皆自为先生
其行仁孝慈恕,始于为女,中于为妇,终于为母,无不尽其道。
享年八十,大中祥符三年庚戌十二月己巳,卒于虢州卢氏县其子之官舍。
子曰昌震,建州松溪,赠尚书驾部郎中。
驾部子曰汉卿,令为诸王府侍讲尚书虞部员外郎
虞部尝为李氏九世谱,甚博而详,多夫人之所为言也。
治平三年丙午四月丁酉虞部以夫人之丧,从校书君葬于开封府开封县保安乡永宁里之原。
铭曰:
呜呼夫人!
既有其质,又肆尔力。
古有遗辞,罔不采获。
克践以躬,亦畀尔息。
维瘗有铭,尚以载德
兴庆池送客 北宋 · 刘敞
五言律诗 押蒸韵
红蕖千顷合,碧树百年
长日宜沿溯,清风破郁蒸。
别离情易恶,衰老醉那能。
还望邯郸道,悲歌不自胜。
彭待制瀛州 北宋 · 刘敞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赵北燕南如掌平,定知台选寄长城。
雅歌不废军中乐,缓带能令塞外清。
倾盖由来欣意气,著鞭从此想功名。
灞池送目邯郸道,倚瑟空多惜别声。
都运陈光禄河北移陜西以病不得诣别作七言奉送 北宋 · 刘敞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西州判袂忽三年,梦想城南尺五天
谢病归来真老矣,伤春刻意益茫然。
受降塞外威名远,足食关中寄注专。
北顾邯郸复临灞,更能一醉促哀弦(自注:汉光禄徐白为筑塞外受降城也,某向守雍,数同杜城之游。)
杂诗三首 其一 北宋 · 刘敞
七言绝句 押删韵
大梁公子乐邯郸,爱士能从市井间。
虽诧平原倾食客,鲁连犹蹈海滨还。
徐监簿灞涘望长安 北宋 · 刘敞
五言排律 押寒韵
驱车凌灞岸,回顾望长安
北阙尘明灭,南山气郁盘。
人来日远近,城转斗阑干。
长乐钟声断,秦川树色残。
听歌迷夏首,倚瑟想邯郸
鬒变惊游子,因知行路难。
阎都官九月十三日夜对月是夕某与子华圣俞如晦会饮君谟 北宋 · 刘敞
 押寒韵
秋霖恣淫溢,后土无时乾。
忽惊浮云尽,更觉天宇宽。
凉月如白璧,飞来青冥端。
众星稍灭没,惊鹊自盘桓。
兴发思远游,惜无凌风翰。
聊寻故人家,呼酒浇肺肝。
适与二三子,四座俱解鞍。
意合心同赏,百觞不辞难。
玩古验汉魏(自注:君谟汉魏时金错铜机,精丽,有分寸尺度,天下奇物也。),舞姝试邯郸
诙谐杂谣语,大笑倾衣冠。
足为一时乐,未悟清夜阑。
每至绝倒处,恨君不获观。
明发得新诗,照人莹琅玕。
又知共兹玩,正若相从欢。
君本青云人,淹留尚郎官
旷怀不自屑,遇景宴且般。
古来悲秋士,局促宋与潘。
相望如辕驹,岂足为君叹。
岳州引水诗 北宋 · 刘敞
洞庭清波一千里,城中酿酒常无水。
泥涂远汲人共悲,瓶缶屡空罍亦耻。
凿井引竿高下流,清泉泠泠六物修。
邦人巳息汉阴拙,楚酒无复邯郸忧。
谁谓机心机械,大贤事业终除害。
皇伯故龙武军大将军滁州团练使世经可赠洺州防禦使追封广平侯制 北宋 · 刘敞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七八、《公是集》卷三○
敕具官某:公族之恩,莫远具迩。
虽有疵吝,粲而不殊。
某庀职环尹,领符要郡,不淑而夭,良用恻悼。
追崇赠典,申锡休命,防禦广平,因授侯印。
泉壤有知,歆此光宠。
可。
寓辩 北宋 · 刘敞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九三、《公是集》卷四八
刘子论则疾辩士。
或曰:「刘子安得疾乎辩?
夫辩者,排患难,解纷糅,或立谈之间而致和平,此虽孙武之师,仲由之材,之勇,不洎于此矣,乃可喜也。
顾刘子未能耳,何遽而疾之哉?
且夫秦破赵军长平,进围邯郸之危,若缀旒者。
诸侯畏秦而不敢救,秦劫诸侯而不敢进也。
故驰辩之士深计而无所用,多言而无所纳,皆欲存赵而抑秦,奉诸侯以弊关中
然而诸侯之兵不出于境,彼亦智者之虑有所未尽也。
鲁仲连画新垣之策,而秦兵退舍。
刘子诚能造意设辞,为可以动诸侯之兵者,则刘子于辩,固易而可非之矣,今刘子未能穷辩者之虑,又焉能斥辩者之过」?
刘子笑而应之曰:「夫邯郸之围,诸侯莫救,勇者不能进其断,说者不能伸其意,彼诸侯畏秦之势则固然,又何足怪。
虽然,诸侯未睹秦灭赵之患也,今请说而出其兵。
子其为齐、楚、韩、魏之王,吾请说子」。
遂说齐、楚之王曰:「秦围邯郸邯郸且亡,其大夫之谋曰:『请以天下帝秦』。
赵国举臣于秦,赵帝秦之使旦夕且行矣。
臣窃为大王忧之。
夫赵入于秦则秦益强,秦得其尊号而归,必释赵而令诸侯。
秦赵合欢,则赵有河南,秦有山东,秦因下兵崤谷,伐其后帝己者。
赵亦出兵而佐之,伐其后帝秦者。
如此,则齐、楚先危矣。
且夫齐楚之不伐于秦者,以赵迩而齐、楚远也。
今楚先下秦,秦必不外于赵矣,而与之谋诸侯之事,则齐、楚必先伐矣。
秦贪其尊号而欲并天下,兵不至临淄,不肯止矣。
是齐、楚疏赵而受其兵,畏秦掇其患也。
何赵之智而齐、楚之愚也。
且赵之帝秦,社稷之故,其计必果矣。
而秦有并天下之心,其兆必从矣。
秦从赵请,又责于诸侯,则王能遂帝秦而臣于秦乎」?
王曰:「不能」。
曰:「然则王之不救赵,亦过矣。
今日赵下,明日兵必至齐、楚。
齐、楚,天下之强国也,秦必欲先其强者,而后其弱者,臣恐齐、楚之病,又甚于邯郸之围也」。
王曰:「然则奈何」?
曰:「今夫齐、楚之地方数千里,带甲数百万,车数千两,马数千驷,万乘之国也。
而秦亦万乘之国也,秦围邯郸而莫救,固畏之也。
俱据万乘之国,而齐、楚独臣于秦,臣窃为大王羞之。
臣闻秦战长平,民年十五者必赴焉。
秦王又爵民于河内,以与赵战,时而不解。
臣窃度之,秦名胜赵,其众固已困矣。
非十五者不可用,其民固已竭矣。
王于此时,以齐、楚之强,选将授兵,因秦之敝,以救邯郸,臣见赵之宝器重赂必入于王,而秦必以信使厚币以交王国。
不此之务,而委兵以俟帝秦,窃为大王不取也」。
于是齐、楚之曰:「善」。
吾又因见韩王而说之曰:「韩、赵,世世之与国也。
而秦,天下之仇雠也。
秦围赵而韩不救者,必以秦为强而赵为弱。
今赵自见其弱而诸侯莫救,必请以国事秦,而以帝帝秦。
秦得其帝已,必纵赵而与之连谋,以图诸侯。
赵之怨王也必深,则必以兵伐韩,而秦又出兵宜阳,而责于韩曰:『何为后帝我』?
是赵攻于北而秦攻于西也。
韩不割膏腴要郡以事于赵,不北面委贽以事于秦,韩不得息。
是韩弃与国之好而要仇雠之祸也。
假使赵不帝秦,秦不纵赵,赵必折而入于秦矣。
亡赵以益秦,于王何利哉?
齐、楚救之,我不救之,是王独招患于是也。
且夫秦久留赵而不去,岂能无畏诸侯之救赵哉?
故宣言以劫诸侯,而诸侯遂听之。
假如秦兵伐韩,则韩遂为之臣哉?
王必不欲为之臣,则愿王之以兵救赵也。
王不救赵,则秦赵之患必至矣,愿王图之」。
韩王曰:「诺」。
已说韩,则见魏王而说之曰:「臣闻魏遣晋鄙将二十万之众以救赵也,怵于秦而止,臣窃以王谋之过也。
夫秦人贪而多诈,故竭国之兵以事邯郸邯郸未下,而其兵亦困矣。
故恐诸侯之救赵也,先宣言以劫之,彼虽名强,实惧王耳。
今王又止晋鄙之兵而不行,是王之中秦之计也。
且夫以声威魏者秦也,王犹畏之,有如秦既胜赵,以实伐魏,则魏能臣于秦乎?
秦见魏弱,以魏为不能国,非尽臣魏,其兵固未可止也,臣固以谓王之过也。
且救人而止其兵以观望成败,使秦胜赵,则秦之兵至于魏矣。
使赵胜秦,则赵之兵亦至于魏矣,而秦反为赵之助也。
臣请言之:昔者秦伐韩之修鱼,而楚救不至。
韩之君臣曰:『秦欲伐楚久矣,不若与秦和而伐楚,则秦必听韩而舍韩矣。
是韩失于秦,而取于楚也』。
楚人闻之大恐,命战车满道,士卒满野,而告于韩曰:『寡人将救韩也』。
然卒不救韩。
韩大穷困,请和于秦。
秦闻楚之先欲救韩也,使将将兵伐楚,至丹阳,斩首八万而归。
夫当秦、韩之相持,兵不出,故秦得胜韩。
韩,因而伐之,其势然也。
故楚虽不救韩,而秦兵犹至者,秦贪而戾于事也。
向使楚兵救韩,则秦丧师而失众矣。
大王之兵名为救赵,虽未尝与秦战,然而赵已灭,秦移兵以临大王
前日之楚是也。
臣故曰:使秦赵,则秦之兵至于魏矣。
夫许而不与,失其所以与;
怨而不绝,失其所以怨。
今王之兵有救赵之名,无救赵之实,赵胜于秦,则王何功于救也?
夫以无功之事,招失许之怨,故赵胜秦,则赵之兵至于魏矣。
而秦欲和赵,故反为之助也。
今王何不使晋鄙进兵以明救赵,秦久围赵,势不能固,彼畏王之威,引而去,是王西抑强秦而北存孤赵,天下之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则王之王业成矣。
不务以此,而务蹑楚之迹,起秦之祸,兴赵之怨,甚为王不取也」。
曰:「善」。
如此,则五国从,从则邯郸解矣。
于是或者曰:「善。
今日乃知刘子天下之士也,而辩固刘子之末也。
请谨事左右」。
邯郸之围,诸侯莫救,辩士说者万端而兵莫肯出,及鲁仲连谋之,兵退焉。
公子无忌至,遂败秦师。
夫秦师非不勿惧鲁仲连也,畏其说之当也;
非不勿惧公子无忌也,知其师久而敝也。
所以刘子深求当时之事,托以利害之趣,东引齐、楚,南动韩、魏,可谓至当之理,必然之效也。
皇侄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国子祭酒右屯卫大将军御史大夫轻车都尉天水县开国伯食邑九百户赠洺州防禦使广平侯墓志铭嘉祐五年十月 北宋 · 刘敞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九六、《公是集》卷五二
洺州防禦使广平侯克温,郧国公德钧之孙,濮州团练使承伟之子,母曰范氏。
天禧二年十月十日生,生十馀岁,赐名,补右班殿直
左侍禁,改太子右卫率府率右领军卫将军
上祀明堂,迁右屯卫大将军
皇祐五年闰月丙戌以疾卒,享年三十六。
诏以洺州防禦使广平侯之印绂策书告其殡,又特使中人吊赙视丧事,于礼为丰。
侯为人谦逊敏慧,能以其贵下人。
娴于辞令应对,涉猎多所通,而尤邃音律。
积阶金紫光禄大夫,勋轻车都尉,爵天水县开国伯食邑九百户。
上于宗室固厚,而侯之资又足以持富贵,使幸而永年,且久观太平之盛,其名位岂少哉?
夫人宋氏,封寿安县君太子太师、赠侍中彦筠之曾孙也。
子男七人:其四未及名而卒,叔彻右千牛卫将军叔民太子右内率府副率,其一人未赐官。
女六人:长适右班殿直李傅,其一早死,四尚幼。
侯既卒,天子哀伤之,使中人取以入,度其一为女道士,而养其三人者禁中。
嘉祐五年十月,诏以侯之丧祔于汝州秦悼王之园,而志其墓中,臣实为之铭。
铭曰:
葛藟之延,本根是赖。
懿懿王族,日繁以大。
广平蚤秀,华叶俊茂。
中道而摧,天理谁咎?
梁汝之壤,先王是茔。
魂兮往居,万世攸宁。
相国广平文简程公挽歌二首 其一 北宋 · 司马光
五言律诗 押盐韵
明直君臣合,安危将相兼。
金章四辅贵,玉帐万兵严。
禦侮长城隐,临繁利刃铦。
南山霣岩石,何以慰民瞻。
相国广平文简程公挽歌二首 其二 北宋 · 司马光
五言律诗 押青韵
帝诰封泥紫,皇坟杀简青。
坐谈安玉垒,专对詟龙庭。
黼黻昭文理,冰霜莹典刑。
英灵入箕尾,终古作天星
柳枝词十三首 其七 北宋 · 司马光
 押东韵
舞腰缤纷长乐东,柳间(四库本作帐)送春风。
请君试望邯郸道,青门袅袅彻新丰
四豪论庆历二年作) 北宋 · 司马光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一八
战国之时,天下礼义消亡,下陵上替,诸侯僭天子,大夫偪诸侯。
陪臣之间有能约身抑志,尊贤养士,不爱烦费以树声名者,齐有孟尝,魏有信陵,赵有平原,楚有春申
虽不能以礼义佐其君,以政教和其民,合于至公,槩于大道,然自奋于浊世,天下谈士异口同舌咸谓之贤。
铨于四人,臧否优劣,亦可闻欤?
论者曰:凡人臣者,上以事君,中以利国,下以养民。
释此三者,非人臣也。
臣而不臣,圣王当世,必为诛首。
孟尝君养亡赖,匿亡命,废公法,树私恩,偷采名誉,以窃国相之位,迹其行事,皆为身耳,非能为国与民谋也。
至其晚节,遂挟仇敌以覆宗国,保薛中立,自比诸侯。
臣而不臣,孰甚于此?
春申君进书秦宫,解楚国社稷之忧,纵太子而自以身当不测之诛,智勇忠信有足称者。
至其柱石楚国,权宠无贰,割江东之封,穷僭奢之乐,十馀年间,楚国益弱。
又纳邪人之言,造奸伪之谋,乱其国嗣,洿败王家,方诸田文,罪又甚焉。
终为李园所袭,身首屠裂,则其智勇忠信,果安在也?
平原君行事大仿孟尝,至于贪上党之田,致邯郸之祸,遂至国家大败,社稷几亡,于以知其智谋尤出数子之下也。
赵奢平原君谕释以公义,而平原君于朝,卒著功名。
平原君臣人之节,终始无亏,此其贤于孟尝春申远矣。
信陵君以母弟之亲、卿相之尊,抱关鼓刀之人,亲执驭而事之,诎而不耻,劳而不倦,非有高世之材,孰能如此?
且向使侯生朱亥皆实庸人,公子虽事之如是,不足称也,然公子所以降身诎志者,审知二子之贤耳。
以区区之魏,惴惧之众,当秦乘胜十倍之兵,一战却之,邯郸全,六国安,信陵君之功也。
秦乘公子之去魏,急攻大梁
公子一悟毛薛之言,翻然易虑,归救宗国,复破秦军,闭诸函谷,可谓能矣。
王信谗,猜阻公子,公子遂灭迹酣饮,全身远害,以其寿终,可谓智矣。
智能如此,而又守之以仁,行之以恭。
必若采善于乱世,论贤于游侠,则彼三人者,蔑以加其上矣。
故校其臧否,当以信陵为首,平原次之,孟尝又次之,春申为其下矣。
或曰:「无忌盗国兵符,矫杀晋鄙,以赴平原君之私交,虽有功于魏,非忠臣也,何以贤于三子」?
对曰:赵魏唇齿之国,以虎狼之秦攻危亡之赵,赵亡则毙,理势然矣。
魏王不达事宜,徒畏彊秦之空言,坐拥盛兵,以观成败,计之大失,无过于此。
无忌矫夺其军以救赵,非独赴赵之难,亦为魏谋也,奚其不忠哉!
汉高祖大梁,辄祠信陵君,为置守冢者,彼三子则皆无旌异。
高祖英主也,盖有以知之矣(《司马公文集》卷七○。)
原无题注,据明本、陈本、四库本补。
正蒙四 其一 有德篇第十二 北宋 · 张载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三、《张子全书》卷三、《张子抄释》卷二、《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二○
「有德者必有言」,「能为有」也;
「志于仁而无恶」,「能为无」也。
行修言道,则当为人取,不务徇物强施以引取乎人,故往教妄说,皆取人之弊也。
「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志正深远,不务硁硁信其小者。
辞取意达则止,多或反害也。
君子宁言之不顾,不规规于非义之信;
宁身被困辱,不徇人以非礼之恭;
宁孤立无助,不失亲于可贱之人。
三者知和,而能以礼节之也。
与上有子之言文相属而不相蒙者,凡《论语》、《孟子》发明前文,义各未尽者皆挈之。
他皆放此。
德主天下之善,善原天下之一。
善同归治,故王心一;
言必主德,故王言大。
言有教,动有法;
昼有为,宵有得
息有养,瞬有存。
君子于民,导使为德而禁其为非,不大望于愚者之道与!
《礼》谓「道民以言,禁民以行」,斯之谓尔。
无徵而言,取不信,启诈妄之道也。
杞、宋不足徵吾言则不言,周足徵则从之。
故无徵不信,君子不言。
「便僻」,足恭;
「善柔」,令色;
「便佞」,巧言。
「节礼乐」,不使流离相胜,能进反以为文也。
「骄乐」,侈靡;
「宴乐」,宴安。
言形则卜如响,以是知蔽固之私心,不能默然以达于性与天道。
人道知所先后,则恭不劳,慎不葸,勇不乱,直不绞,民化而归厚矣。
肤受,阳也;
其行,阴也。
象生法必效,故君子重夫刚者。
归罪为尤,罪己为悔,「言寡尤」者,不以言得罪于人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能恕己以仁人也。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己虽不施不欲于人,然人施于己,能无怨也。
「敬而无失」,与人接而当也;
「恭而有礼」,不为非礼之恭也。
聚百顺以事君亲,故曰「孝者畜也」,又曰「畜君者好君也」。
事父母「先意承志」,故能辨志意之异,然后能教人。
艺者,日为之分义,涉而不有,过而不存,故曰游。
天下有道,道随身出;
天下无道,身随道屈。
「安土」,不怀居也;
有为而重迁,无为而轻迁,皆怀居也。
「老而不死是为贼」。
幼不率教,长无循述,老不安死,三者皆贼生之道也。
「乐骄乐」则佚欲,「乐宴乐」则不能徙义。
「不僭不贼」,其不忮不求之谓乎!
不穿窬,义也,谓非其有而取之曰盗,亦义也。
恻隐,仁也,如天,亦仁也。
故扩而充之,不可胜用。
自养,薄于人私也,厚于人私也;
称其才,随其等,无骄吝之弊,斯得之矣。
罪己则无尤。
困辱非忧,取困辱为忧;
荣利非乐,忘荣利为乐。
「勇者不惧」,死且不避而反不安贫,则其勇将何施耶?
不足称也;
「仁者爱人」,彼不仁而疾之深,其仁不足称也;
皆迷谬不思之甚,故仲尼率归诸乱云。
挤人者人挤之,侮人者人侮之。
出乎尔者反乎尔,理也;
势不得反,亦理也。
克己行法为贤,乐己可法为圣,圣与贤,迹相近而心之所至有差焉。
「辟世」者依乎中庸,没世不遇而无嫌,「辟地」者不怀居以害仁,「辟色」者远耻于将形,「辟言」者免害于祸辱,此为士清浊淹速之殊也。
辟世辟地,虽圣人亦同,然忧乐于中,与「贤者」「其次者」为异,故曰迹相近而心之所至者不同。
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踰尊,疏踰戚」之意,与《表记》所谓「事君难进而易退则位有序,易进而难退则乱也」相表里。
「弓调而后求劲焉,马服而后求良焉」,士必悫而后智能焉。
不悫而多能,譬之豺狼不可近。
谷神能象其声而应之,非谓能报以律吕之变也,犹卜筮叩以是言则报以是物而已,《易》所谓「同声相应」是也。
王弼谓「命吕者律」,语声之变,非此之谓也。
「行前定而不疚」,光明也。
大人虎变,夫何疚之有?
言从作乂,名正,其言易知,人易从。
圣人不患为政难,患民难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