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正文
茧园仿吴墨井湖山秋晓二首 其二 己酉 清 · 翁方纲
七言绝句 押删韵 出处:复初斋诗集卷三十八
在层青淡霭间,南湖梦棹海虞还。
穿林几道飞泉响,吾谷霜红转处山。
平江水利事状(一 绍兴二十八年十一月 南宋 · 任古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二六、《宋会要辑稿》食货七之五四(第五册第四九三二页)
平江府常熟四县旧有开江四指挥共二千人额,专一修治浦塘等,并置巡塘官一员。
今欲乞止于常熟昆山两县合招填一百人额,其请给等并依旧例支给施行。
仍奏拨军员使臣各二人,分管军兵,如有塘浦堙缺,通融人工役使,逐旋修治。
平江水利事状(三 绍兴二十八年十一月 南宋 · 任古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二六、《宋会要辑稿》食货七之五五(第五册第四九三三页)、《吴中水利通志》卷一三
臣同徐康常熟县覆视五浦,今详究得本县东栅至雉浦入丁泾,通彻福山塘,下注大江,委是快便。
若依赵子潚当来申请,以五千人为率,于来岁正月入役,约计一月馀日可毕此浦,使昆、承二湖及府塘一带并被伤民田内水通注于江,然后浚治黄泗浦
三里江至十字港,工力亦不甚多。
并趁农隙先毕二浦,其馀合开港浦,再俟将来农隙,当以紧漫次第兴工。
常熟县社稷坛绍兴二十四年十月 南宋 · 任古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二六
有民人焉,有社稷焉,民为贵,社稷次之,临民所重,莫先于社稷也。
常熟之为邑,亦古子男之国。
于邑之西,所寄以奉社稷之祀,皆颓垣败屋,坛壝堕圮。
任古至官之初,会春祀,莫遑展俎豆之事以荐此诚,念何以报神休而答阴贶!
越岁,方鸠工而治之。
其所费不谋于公帑,不假之民力,亦取其有罪眚而不丽于法者命赎之,壮者献其力,富者助其资,卒无异词。
始于今年之孟,报成于冬初,其坛壝垣屋为之一新。
虽无华丽,亦使邑人知社稷之重,察一官之所存焉。
绍兴甲戌冬十月
按:光绪《常昭合志》卷一五,光绪三十年活字本。
临安府馀杭县物力敷纳和买䌷绢偏重奏绍熙三年八月 宋 · 沈诜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三八、《宋会要辑稿》食货七○之八三(第七册第六四一二页)
临安府馀杭县物力敷纳和买䌷绢偏重,潘景圭乞不限物力若干,以物力三贯皆不能免。
且如止戈一乡,第一等田每亩物力二贯三百有奇。
户内有田一亩一角,便合敷纳四尺五寸以上,又不能无困于下户。
今措置欲将本县零数和买六百八十二匹,本司每年抱认并作折帛钱数,径赴左藏库送纳。
其抱认数以二百八十二匹于最重止戈乡,其馀于次重常熟长安等乡。
贫下民户除豁合纳之数,每年为钱四千四百三十三贯代输。
悯怀太子 西晋 · 江统
 出处:全晋文
臣闻古之为臣者,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献可替否,拾遗补阙。
是以人主得以举无失行,言无口过,德音发闻,扬名后世。
臣等不逮,无能云补,思竭愚诚,谨陈五事如左,惟蒙一省再省,少垂察纳。
其一曰:六行之义,以孝为首,虞舜之德,以孝为称,故太子以朝夕视君膳为职,左右就养无方,文王之为世子,可谓笃于事亲者也,故能擅三代之美,为百王之宗。
自顷圣体屡有疾患,数阙朝侍,远近观听者不能深知其故,以致疑惑。
伏愿殿下虽有微苦,可堪扶舆,则宜自力。
《易》曰:“君子终日乾乾”。
盖自勉强不息之谓也。
其二曰:古之人君虽有聪明之姿,睿哲之质,必须辅弼之助,相导之功,故虞舜以五臣兴,周文以四友隆。
成王之为太子也,则周召为保傅,史佚昭文章,故能闻道早备,登崇大业,刑措不用,流声洋溢,伏惟殿下天授逸才,聪鉴特达,臣谓犹宜时发圣令,宣扬德音,咨询保傅,访逮侍臣,觐见宾客,得令接尽,壅否之情沛然交泰,殿下之美焕然光明。
如此,则高朗之风,扇于前人;
弘范令轨,永为后式。
其三曰:古之圣王莫不以俭为德,故尧称采椽茅茨,禹称卑宫恶服,汉文身衣弋绨,足履革舄,以身先物,政致太平,存为明王,没见宗祀。
及诸侯修之者,鲁僖以躬俭节用,声列《雅》《颂》;
声冒以筚路蓝缕,用张楚国
大夫修之者,文子相鲁,妾不衣帛;
晏婴相齐,鹿裘不补,亦能匡君济俗,兴国隆家。
庶人修之者,颜回以箪食瓢饮,扬其仁声;
原宪以蓬户绳枢,迈其清德。
此皆圣主明君贤臣智士之所履行也。
故能悬名日月,永世不朽,盖俭之福也。
及到末世,以奢失之者,帝王则有瑶台琼室,玉杯象箸,肴膳之珍则熊蹯豹胎,酒池肉林
诸侯为之者,至于丹楹刻桷,饩徵百牢。
大夫有琼弁玉缨,庶人有击钟鼎食
亦罔不亡国丧宗,破家失身,丑名彰闻,以为后戒
窃闻后园镂饰金银,刻磨犀象,画室之巧,课试日精。
臣等以为今四海之广,万物之富,以今方古,不足为侈也。
然上之所好,下必从之,是故居上者必慎其所好也。
汉光武皇帝时,有献千里马及宝剑者,马以驾鼓车,剑以赐骑士。
世祖武皇帝有上雉头裘者,即诏有司焚之都街。
高世之主,不尚尤物,故能正天下之俗,刑四方之风。
臣等以为画室之功,可且减省,后园杂作,一皆罢遣,肃然清静,优游道德,则日新之美光于四海矣。
其四曰:以天下而供一人,以百里而供诸侯,故王侯食籍而衣税,公卿大夫受爵而资禄,莫有不赡者也。
是以士农工商四业不杂。
交易而退,以通有无者,庶人之业也。
《周礼》三市,旦则百族,昼则商贾,夕则贩夫贩妇。
买贱卖贵,贩鬻菜果,收十百之盈,以救旦夕之命,故为庶人之贫贱者也。
樊迟匹夫,请学为圃,仲尼不答;
鲁大夫臧文仲使妾织蒲,又讥其不仁;
公仪子相鲁,则拔其园葵,言食禄者不与贫贱之人争利也。
秦汉以来,风俗转薄,公侯之尊,莫不殖园圃之田,而收市井之利,渐冉相放,莫以为耻,乘以古道,诚可愧也。
西园卖葵菜、蓝子、鸡、面之属,亏败国体,贬损令问。
其五曰:窃见禁土,令不得缮修墙壁,动正屋瓦。
臣以为此既违典彝旧义,且以拘挛小忌而废弘廓大道,宜可蠲除,于事为宜(《晋书·江统传》)
送王常熟左藏二首 其一 南宋 · 释居简
五言律诗 押鱼韵
常熟端平政,难于子产初。
有田皆可井,无港不容疏。
龙断家安业,闾阎夜读书。
山谣出林疃,处处乐樵渔。
瑶冈南归属访吴江史氏天际乌云帖石本三首 其二 庚申 清 · 翁方纲
七言绝句 押侵韵 出处:复初斋诗集卷五十四
帖入停云又墨林,怀贤感旧异时心。
虞山卷商量日,惆怅厅寄远音项子京跋此帖云:「松陵史氏已刻石行于世,而吴原博跋未刻。」)
苏州杂咏(录一) 清末至现当代 · 叶恭绰
七言绝句 押灰韵
景色琴川一溯回,虞山岚翠镜中开。
寻常三宿能生恋,况复清风满石梅。
历代崇道记 唐末至五代 · 杜光庭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三十三
穆王昆崙山王屋山嵩山华山泰山衡山恒山终南会稽山青城山天台山罗浮山崆峒山王母观。前后度道士五千馀人。
秦始皇帝并吞六国。招方士。
好长生之术。遣使往蓬莱采不死药
宫观一百馀所。度道士一千七百馀人。
汉文帝窦太后并好黄老之术。造宫观七十二所。
敕天下如不通黄老经者。不得注官。
又亲访河上公问道德之要。天下大治。
计度道士一千馀人。孝武帝奉道弥笃。
王母降于宫中。遗白银像五躯。
曰是太上老君之真形也。别营三殿而供养之。
后移像于柏梁台上。后又移于甘泉宫内。
以一殿而并列之。南向设座。
自兹始也。又度公主数人。
及度道士约五千馀人。并造观三百馀所。
嵩岳万岁观泰山登封华山集仙观终南望灵观王屋通天观。并不得令庶姓居之。
以为恒式。其万岁观因巡幸而闻山呼。
遂舍行宫而为观焉。至孝宣帝时
上党郡功曹李恽。因入抱犊山采药。
于石室内获天书四十馀卷。并玉箱玉杖。
献于河东郡太守张纯立遣使上进。
视之大惊。不觉流涕。
乃令宣示内外臣僚。时冉癸为主书中郎将
见之泣曰。此是武帝临崩时遗制令葬于梓宫之内。
何由至此。及披之卷后所有臣僚校勘姓名。
于今见有存者。乃遣使检校茂陵
即又安宛如故。乃为武帝造观二所。
一在长安城内。一在茂陵之下。
奉先也。复度道士二十人。
以奉香火也。后赤眉之乱。
茂陵为贼所发。于梓宫之中。
但见有剑一口。方欲取之。
其剑忽然哮吼腾空而去。世祖光武皇帝既平王莽
天下大定。东封礼毕。
乃为本朝十一追荐。及南阳舂陵名山大川。
长安洛阳计造观一百二十所。度道士一千八百人。
魏明帝武帝及先太后造观于五都。计一十三所。
道士一百九人。仍诏道书同御史装饰。
吴主孙权天台山桐柏观。命元居之。
富春造崇福观。以奉亲也。
建业兴国观。茅山造景阳观。
都造观三十九年。度道士八百人。
晋武帝洛阳造通天洞天灵仙灵宝四观。及诸州共二百所。
先魏末陇右临洮郡有神人。长三丈。
著白衣。垂素发。
戴金冠。现于襄武县
告县人王始曰。不久当见太平。
武帝授禅。果天下一统。
乃令于所现处造告平观。即李宗之故居也。
别度道士七人。并前后所度道士
共计四百七十二人。时吴郡临平湖岸崩。
获石鼓一枚。遣使上进。
司空张华。此物何用。
曰。但以桐木刻作鲸鱼形。
扣之必有声。闻于数里。
至惠帝时。于宫中忽夜鸣不已。
甚恶之。乃迁嵩山万岁观。
击之集众。自兹也。
魏道武帝于云中太原河朔造观计五十所。度道士六百馀人。
太武敕令天下造太平观共二百七十五所。度道士一千三百人。
受箓。改太平真君元年
仍令四方内外上书言太平真君皇帝陛下。自后嗣帝位。
并皆受箓。后周武帝长安造通元馆。
以延羽客。隋高祖文皇帝迁都于龙首原。
号大兴城。乃于都下畿内造观三十六所。
名曰元坛。度道士二千人。
炀帝迁都洛阳。复于城内及畿甸造观二十四所。
道士一千一百人。皇朝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隋末大业十三年霍山神。
称奉太上老君命告唐公。汝将来必得天下。
至武德元年晋州浮山县羊角山著素衣。
戴金冠。乘朱騣白马。
令吉善行告神尧。汝今得圣理。
可于长安城东致一安化宫而安道像。则社稷延长。
天下大定。善行辞。
见天子何以为据。太上曰。
但去。有献石龟者。
可以为信。善行乃告晋州刺史贺君孝义
义遂将善行见秦王。具告神人现事。
偫臣拜庆。遂差左亲卫帅杜昂与善行于所现处设祭。
太上又现。一如善行所言。
以鞭指昂曰。汝是何人。
昂曰。是秦王使者
太上曰。我不饮不食。
何用祭乎。所有委曲。
令人具知。昂还。
乃言神人复现。秦王大悦。
乃令昂将善行入京上奏。至京立未定。
果有印州治中张达献石龟。上有文曰。
天下安。子孙兴。
千万岁。千万叶。
遂入面奏。高祖大悦。
诏授善行为朝散大夫。赐物一百段。
乃令通事舍人宪于羊角山立庙。复改浮山县为神仙县。
羊角山龙角山。太上又现。
为善行曰。天子喜欢否。
对曰。大喜。
又曰。疑惑何事。
复对曰。为不知圣者姓名耳。
太上曰。我是无上神仙。
姓李氏号老君
即我也。我即之祖也。
史记中有传。亳州谷阳县本庙有枯桧再生为验。
我已令周公旦领神兵助国家打刘黑闼。得四月节。
即破矣。孝义又令善行入奏。
高祖乃敕善行驰驿往洛阳军所。宣敕示谕。
至时果平黑闼。四海大定。
枯桧亦重生焉。乃改庙为庆唐观。
内有明皇御制书碑。及列圣真容并在。
武德三年。诏晋阳道士王远知朝散大夫
并赐镂金冠子紫丝霞帔。以预言高祖受命之徵也。
太宗又加远知银青光禄大夫。并远知预言之故也。
羽衣人赐紫衣。自兹也。
高宗龙朔二年。诏洛州长史谯国公许力士
邙山上清宫以镇鬼。仙洞掘得古石案。
即仙人帛仲理之故基也。及功毕。
令设醮。太上又现。
百官进表称贺。大悦。
乾封初东封礼毕。
回銮亳州。亲谒太上。
谨上尊号为混元皇帝。圣母为先天太后
仍改谷阳县真源县。又为太宗文德皇后东明观于京师
又敕道士宜隶宗正寺。仍立位在亲王之次。
文明元年天后欲王诸武。
太上乃现于虢州阌乡龙台乡方兴里皇天原。遣邬元崇令传言于天后云。
国家祚永而享太平。不宜有所僭也。
天后遂寝。乃舍阌乡行宫为奉仙观
后庆涌出于新丰县界。高三百尺。
上有五色云气。下有神池数顷。
中有白鹤鸾凤。四面复有麒麟狮子。
天后令置庆山县。其诸祥瑞。
具载天后实录。以表国家土德中兴之兆也。
又舍中岳奉天宫为嵩阳观。以追荐高宗大帝也。
竟传位于中宗孝和皇帝景龙元年
敕天下州郡并令置景龙观。二年改为中兴观。
三年改为龙兴观。其度人一依前代故事。
睿宗东京宅为景云观。又舍太原宅为唐隆观。
为资荐天皇天后也。明皇开元中
敕诸道并令置开元观。又制混元赞
亲书。勒之于石。
又敕五岳置真君庙。又敕上都太清宫
东都置太微宫。以太原神尧旧宅为紫微宫。
潞州潜龙故宅为启圣宫。并给衮冕绛纱帷帐交龙门戟。
一如宫阙之制。又注道德经及制序引。
天下士庶并令家藏一本。两街道众乃以幢幡伎乐自禁中迎归于太清宫
香花之盛。近古未有。
又敕置道举。一如礼部之制。
亲自策之。达者甚众。
蒲州奏。因修紫极宫
掘地获玉石。状如半月。
复有仙人杵药之像。扣之有声。
颇甚清远。令悬于太原元元庙庭。
号之为偃月磬。东都留守张琦奏。
汝州鲁山县因修仙居古观。获玉瑛。
扣之声闻数里。令悬于太清宫圣祖庙庭。
衢州为建观宇。穿地得鱼一头。
长三尺。其状似铁。
微微带紫碧之色。又如青石。
光莹雕镌。殆非人功所成也。
扣之甚响。其鱼亦不得名。
遣使来献。令宣示百僚。
亦不能辨。乃呼为瑞鱼磬。
仍命悬于太微宫。非讲经设斋。
不得击之。由是诸观竞以木石模之。
以代集众。又诏诸官悉以宰臣及本道节度使领之。
永为常式。又制霓裳羽衣曲紫微八卦舞。
以荐献于太清宫。贵有异于九庙也。
东封。获江淮间三脊茅。
乃令于所获之地置灵茅观。及礼毕回。
谒圣祖于亳州本宫。亲札道德经于石。
作大幢。造八角楼
覆之于虚无殿之前。又幸怀州开元观阌乡奉仙观
为王公万民所请。亦亲札二经。
以大石对峙立之。一如太清之制。
乃诏授邬元崇虢州刺史开元十七年夏四月五日
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张敬忠奏。大圣祖混元皇帝应现于当管蜀州新津县兴尼寺佛殿柱上。
自然隐起木文。为太上老君圣像。
当顶上有华盖。足下前后各有云叶天花。
共一十三处。谨差判官益州功曹参军王大鐄检覆得状。
与本州刺史李忠别驾卢昉县令李韶道士僧尼一百三十人状同。方敢上奏。
至五月二十四日。敕差内侍昭隐宣取像柱入京。
于大同殿供养。又令两街宫观各赐供养七日。
却令进入大内。于今见在。
前后瑞应极多。难以具录。
二十九年正月七日陈王参军田同秀于丹凤门外忽见紫云自西北映楼。
又见混元乘白马。侍从二童子。
二童子谓同秀曰。我昔与尹喜将入流沙之日。
藏一匮灵符在桃林关尹喜旧宅。汝可请取之。
同秀具事闻奏。敕差内使李志监同秀往陕州桃林县南十二里故函谷关墟求访之。
俄有紫云白兔现于枯桑之下。便乃穿掘。
下至水际。得石函经匮。
玉版朱书细篆。闻奏大悦。
即令京师列十部乐。歌舞鼓吹。
通化门入。其文于宝舆中五色放光。
洞照天地。丹凤楼上。
身披龙衮。手执金炉。
宫嫔婇。竞于楼上散花焚香。
遥自作礼。又令乱撒金钱于楼下。
纵令士庶分取。以为欢乐。
斯须。呼之声。
震动京邑令置宝符灵昌殿。
是夜楼阁林树之上。皆有神灯。
乃于正月一日开元三十年天宝元年。改桃林县灵宝县
其后三年。见灵符有天宝千载之字。
天宝已应改元之号。遂改年为载。
乃于其地长乐亭置天宝观。御制并书灵符铭。
立于所获之处。又于大内置灵符殿。
赐同秀五品正员官。宰相请加尊号为开元天宝神武之字。
制可之。大赦天下。
其年闰四月梦混元谓曰。
我在城之西南久矣。当与汝于兴庆相见。
可速迎我。宰相李林甫牛仙客曰。
朕临御海内。向三十年。
未尝不五更而起。具朝服礼谒真容。
为苍生祈福。近因假寐见混元。
具言上事。遂差内使与道门威仪元裕于城西南寻访。
数日。忽于楼观谷间见有紫云现。
白光属天。于其下穿之。
果得玉像老君。高三尺馀以进。
其日帝在兴庆宫大同殿亲自迎谒。果符兴庆之言。
置于内殿供养。仍令所司写真容。
分送天下诸道宫观。遂大赦天下。
五载。梦见混元言。
我有灵应。寻当自至。
遂于太白山获灵符玉册。及迎到京。
置于灵符殿。亲自供养。
仍封太白山神灵应公。改获符洞为嘉祥洞。
下置真符县。乃令诸道置真符观。
仍编入史。其年十二月
华清宫其月四日
日未出时。忽见骊山顶云物积异。
须臾云散。见混元圣祖现于朝元阁上。
与内人瞻谒。良久乃隐。
诏改会昌县昭应县。其新丰县隶入昭应
又封会昌昭应封山神为元德公
改朝元阁为降圣阁。内出图本。
颁示天下。宣付史官
八载。获二十七仙玉像于宁州罗川县
敕令迎像入京。一如天宝初迎灵宝符仪注故事。
亲自制。寻改罗川县真宁县
于所获处造通圣观。制碑文立之。
于今并在。其年六月
大同殿产玉芝一茎。又造金仙玉芝二观。
复度公主二人为道士。又太白山李浑上言。
见混元言。金星洞内有玉版石。
记圣皇福寿。之符。
御史中丞王鉷入游谷。行四百馀里。
求而得之。敕以殊祥颁示中外。
乃于其地造灵符观。闰六月丙寅
太清宫。加五圣尊号。
仲尼四子像。侍立于混元之前。
又敕十道大郡置玉芝观。大赦天下。
九载。太白山人王元翼上言。
混元大帝降现。言宝仙洞中有妙宝真符
取之。敕刑部尚书张均工部尚书王倕往取。
获之。乃造真灵观。
十三载正月太清宫
又上混元尊号为大圣祖高上大道金阙混元天皇大帝。五圣各加谥号。
加开元天地大宝圣文神武證道孝德皇帝。大赦天下。
十五载。幸蜀。
混元现于汉中郡三泉县黑水之侧。亲礼谒。
遂命刻石像真容于所现之处。又于利州益昌县岭上见混元骑白卫而过。
示收禄山之兆。诏封其白卫岭
于所见之处置自然观。又于嵩山兴唐观
成都福唐观。肃宗至德二载三月十八日
混元现于通化郡云龙岩。初因郡人为国祈福。
建大斋会。十八日
忽烟雾异香。氤氲不散。
至辰时渐渐开霁。神光照天。
因见混元真于山前。自地接天。
通身白衣。左手垂下。
右手执五明之扇。仪相炳然。
众尽瞻礼。其虽高。
亦不及肘。良久乃隐。
遂具上奏。内出图本。
太上皇并叙。文繁不录。
具编史册。仍示天下。
乾元二年夜梦二青童导从至一宫阙。
谒见混元。混元衣云霞之衣。
冠九凤之冠。坐方席。
垂宝盖。凭玉几。
执白拂。左右侍卫真人玉女神仙童子五天力士
罗列极众。著绛衣秉圭。
立侍于混元之后。游涉山海。
经历甚远。一一潜记。
又见混元须发皆黑。及明。
宣下两街。访诸瑞像于务本坊光天观圣祖院。
果获黑髭老君之像。图写以进。
见大悦。一如梦中所睹。
出帝真容。令侍立于混元之后。
仍颁示于天下。供养。
代宗初。于楚州安宜县获八宝。
因改安宜县宝应县。敕于所获之处造宝应观。
改元为宝应元年。大赦天下。
德宗贞元十年。混元潜使金母累降于果州金泉山
授鍊㤅之术。付女贞谢自然
修习功成。其年十月十六日
白日上升。后三月乃归。
刺史李坚曰。天上有玉堂最高。
老君居焉。壁上皆题神仙之名。
时注脚下。云在人间。
或为帝王。或为宰辅。
神仙入谒老君。皆四拜焉。
自然言讫遂却升天。敬宗宝历二年正月
有事于南郊。朝献太清宫
御驾将至长安县主簿郑剪。
忽见老君衣白衣。容状异常。
谓剪曰。当此路有井。
可速实之。不然。
祸在不测。剪惊惶顾。
其地已微陷。遂并力实之。
因失老君所在。驾至。
具以上闻。百官称贺。
兵部侍郎韦处厚为碑。起居郎柳公权书。
于实井之侧。乃编付史官
其年十二月十八日柳公权书碑之际。
忽有劲风飒然而起。旋飙不已。
乃见混元著紫衣。金冠金履。
白莲花之上。右手执五明扇。
左手垂下。空中光明如金色。
公权与镌碑人瞻睹良久。因以物画地记形像。
及画毕。混元忽以扇指空中。
流光四散。乃腾空而去。
众皆侧身仰视。渐远渐小。
没于云中。遂以事上闻。
诏编事迹入碑之中。又敕于两京造延唐观。
文宗开成二年五月中书舍人高元裕阆州刺史
于州北八九里嘉陵江上小山之前。忽见崖壁间光彩有异。
近而观之。石上自然石文。
老君真像。眉发衣章。
巾履服饰。无不周备。
傍有一人。宽衣大袖。
持炉荐香。后一人童子。
双髻高束。谨若听命。
皆非人力图绘镌刻所及。元裕每有所祷。
即紫气上浮。又有灵泉自涌。
士民请福。无不立效。
遂刻石建宇。用旌其瑞。
乃画图呈进。乞编入史。
诏从之。武宗会昌元年
敕以二月十五日大圣祖降诞之日为降圣节。仍令两京及天下。
诸州府设斋行道作乐。赐大酺三日。
军期急速。亦不在此限。
永为常式。懿宗咸通十年九月十日
徐州逆寇庞勋。领从党三千馀人来亳州太清宫
其日宫北百姓三百馀人。见老君自宫中乘空而南。
须臾黑雾遍南川中。偫贼迷路。
自相杀戮。庞勋溺水而死。
偫凶自此殄灭。汴州节度使太清宫使李蔚具事上闻。
诏曰。吾国家系承混元。
教导清净。苦县旧里。
圣祖故乡。宫宇具严。
庙貌斯设。昨者馀妖奔突。
纵火将欲焚烧。阴雾覆闭于晴空。
狂寇颠迷于道路。散逸原野。
遂至诛夷。缅惟元功。
申兹灵贶。内出青词。
又委李蔚虔申告谢。布示中外。
仍付史官十三年三月
台州刺史姚鹄奏。于天台山老君殿
于其地穿获得石函册文以进。乞付史馆
颁示四方。诏从之。
广明二年三月河中节度使王重荣奏。
晋州申。龙角山庆唐观老君殿柏树上
葛枯死重生。先是武德中混元应现后。
于二树间殿宇。逾年之后。
柏树上忽自生葛蔓。长十馀丈。
荣茂于常。其后齐王夺嫡。
此蔓枯死。旬月之后。
自其末青翠再生。齐王遂败至中宗复位。
安史叛逆。朱泚谋乱。
皆忽枯落。久而复生。
广明元年黄巢犯阙。
其年秋葛蔓枯死。二年冬枝叶重茂。
又于傍树上别生一枝。旬日之中。
长五十馀尺。相对繁茂。
有异于常。奏诏褒美。
编付史官。其后祥异。
皆有诏敕。盖美乎葛藟庆其神谋。
瓜瓞昭其远祚。混元流贶。
奕叶无穷者也。皇帝驻跸西蜀
中和二年八月九日进到。令宣示内外。
三年三月十一日亳州刺史潘稠道士马含章孙栖梧等奏。
太清宫乾宁四年。已累有逆寇侵犯真源。
少或逾千。多或逾万。
皆窥伺是宫。欲为焚劫。
或来攻城邑。或旁犯县城。
老君皆密垂神化。忽起浓云。
或驱以阴风。或击以雷雹。
率皆颠沛。寻至败亡。
灵贶益彰。神功罔测。
寻诏升真源县为畿县。仍内出青词。
修崇告谢。即稽首东拜。
八月十二日。敕亳州太清宫是混元降圣之里。
名高道祖。福荫皇基。
九宫之瑞井涵空。一鹿之仙踪在树。
累代之祯祥可纪。近年之感应尤彰。
所宜严盛于福庭。安可荒凉于静宇。
潘稠能施善政。久乐真风。
广出俸钱。备修宫观
垣墉栋桷。无不精新。
像设丹青。弥加焕丽。
观图考事。深可慰嘉。
其住官威仪道士吴重元可赐紫。仍号凝元先生
道士马含章孙栖梧并赐紫潘稠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工部尚书
馀并如故。其年八月二十九日夜
房宗室李特道士李无为。于成都府青羊肆元中观混元降生旧地。
设醮祈真。忽见虹光如弹丸许。
渐渐明大。出于殿基东南竹林中
跳踯入西南梅树下没。于没处穿地三尺已来。
得宝塼一口。长一尺一寸五分。
阔七寸四分。一边厚一寸三分。
并有花文。一边厚一寸八分。
重一十二觔。有古篆六字。
各方二寸。深三分。
镌刻莹洁。迨非人工。
文曰太上平中灾。九月一日
西川节度使侍中陈敬瑄奏曰。皇帝陛下稽古顺天
膺图抚运。凝怀至道。
属想大同。是用省方。
以明罪己。深仁旁达于下土。
至德升闻于上元。符谶允臻。
祯祥间出。降太上匡时之命。
清中寇孽之灾。乃示明文。
爰形古篆。足表妖氛即殄。
圣祚无疆。克知收复之期。
便是清宁之日。至十二日
令宣示百官。中书侍郎平章事韦昭度户部侍郎平章事萧遘门下侍郎平章事郑畋御史中丞张渎宗正卿曹王龟年表贺曰。
伏以萑蒲啸聚。车马省方。
天灾流行。国家代有。
陛下降成汤罪已之诏。徵王者有征之师。
顾彼凶妖。即当殄灭。
清平既彰于嘉兆。幽赞爰睹其秘文。
赤雀衔书。贶岂同于太上。
元龟负卦。庆难比于平灾。
况因宗室斋醮之辰。仍有祥光跳踯之瑞。
其为感现。可谓丁宁。
枢密使李顺融十二卫都指挥使田令孜表贺曰。今者又有维城。
来于仙观。至诚才发。
嘉兆俄呈。现此时在地之赤光。
是昔日度关之紫㤅。及穿积土。
果获古文。验逸劳于龙蛇。
即知平于枭獍。于冲邃理。
颇甚昭明。既太上令与平灾。
中和永昌厥祚。所现全因圣祖。
掘得又自皇枝。捧此灵踪。
可明天意。且混元圣祖。
每逢多难。皆有殊祥。
唯彼明徵。备书正史
昔于丹凤门上。告田同秀以天宝复国之期。
今又青羊肆中。示李特以陛下还宫之庆。
莫不天下幸甚。乞付史馆
俞之十五日
李特太子校书。李无为赐紫
仍各赐缣帛三百疋。二十一日又诏曰。
太上元元大帝与弟子文始先生讲真经于楼观之台。约后会于青羊之肆。
便乘云驾。俱入流沙。
仙记传闻。地图标载。
周昭至于此日。历数约二千馀年。
景像寂寥。基踪牢落。
今因巡幸。灵贶昭彰。
殊光跳跃于庭前。灵篆申明于树下。
塼合古色。字验休祯。
中和之灾害欲平。厚地之祯符乃现。
足表元穹降祐。圣祖垂祥。
将歼大盗之兵戈。永耀中兴之事业。
须传简册。兼示寰区。
已付史官。备令编录。
仍模勒文字。告示诸道及军前。
其观可改号为青羊宫。仍置殿堂屋宇。
侧近属观田地。约有两顷。
近来散属黎氓。多植葱
清虚之地。难使薰蒸。
已赐钱二百贯。便令收赎。
仍给公验。永归靖庐。
宗子已除官。道士李无为己赐紫
所宜升奖。用庆灵。
敬瑄位冠公台。风行郡国。
效节于延洪之代。修心于道德之乡。
遂令境内消兵。地中呈宝。
其为休美。倍可嘉称。
至十月七日。敕高品郭遵泰监造青羊宫土木之工。
并用内库宣赐。自获灵瑞之后。
至是月癸丑。近蜀郡寇。
相次擒戮。旬月之内。
遂至清平。驾至青羊宫
颁赐有差。李特赐绯
龙州录事参军。又下诏曰。
太上垂祥。青羊应现。
礼宜崇饰。用答殊休。
道州府紫极宫。宜委长吏如法修饰。
仍选有科仪道士祭醮。是月乙卯奏。
收复京城。有以见大道垂休。
圣祖祐。洪图延永。
唐祚无疆者也。又敕翰林学士承旨尚书兵部侍郎知制诰乐朋龟撰碑立之。
伏乞颁示天下。以表皇家承神仙之苗裔。
感太上之灵贶。实万代之无穷也。
臣今校会从国初已来所造宫观。约一千九百馀所。
道士计一万五千馀人。其亲王贵主及公卿士庶。
或舍宅舍庄为观。并不在其数。
帝王之盛业。自古至于我朝。
莫得而述也。中和四年十二月十五日
上都太清宫文章应制宏教大师赐紫道士杜光庭上进。谨记。
袁子正 其十一 治乱 西晋 · 袁准
 出处:全晋文 卷五十五
治国之要有三:一曰食,二曰兵,三曰信。
三者国之急务、存亡之机,明主之所重也。
民之所恶者莫如死,岂独百姓之心然?
尧舜亦然。
民困衣食,将残亡,而望其奉法从教,不可得也。
夫唯君子而后能固穷。
故有国而不务食,是责天下之人而为君子之行也。
伯夷饿死于首阳之山,伤性也。
管仲分财自取多,伤义也。
夫有伯夷之节,故可以不食而死;
管仲之才,故可以不让而取。
然死不如生,争不如让。
故有民而困贫者,则君子伤道,小人伤行矣。
君子伤道则教亏,小人伤行则奸起。
夫民者,君之所求用也。
民富则所求尽得,民贫则所求尽失。
用而不得。
故无强兵;
求而皆失。
故无兴国
明主知为国之不可以不富也。
故率民于农。
富国有八政:一曰俭以足用,二曰时以生利,三曰贵农贱商,四曰常民之业,五曰出入有度,六曰以货均财,七曰抑谈说之士,作曰塞朋党之门。
夫俭则能广,时则农修,贵农则谷重,贱商则货轻,有常则民壹,有度则不散,货布则并兼塞,抑谈说之士则百姓不淫,塞朋党之门则天下归本。
知此者,国虽小必王;
不知此八者,国虽大必亡。
凡上之所以能制其下者,以有利权也。
贫者能富之之谓利,有罪者能罚之之谓权。
今为国不明其威禁,使刑赏利禄,壹出于己,则国贫而家富,离上而趣下矣。
夫处至贵之上,有一国之富,不可以不明其威刑而纳公实之言,此国之所以治乱也。
至贵者人夺之,至富者人取之,是以明君不敢恃其尊,以道为尊;
不敢恃其强,以法为强。
亲道不亲人,故天下皆亲也;
爱义不爱近,故万里为近也天下同道,万里一心,是故以人治人,以国治国,以天下治天下,圣王之道也。
凡有国者,患在壅塞。
故不可以不公;
患在虚巧,故不可以不实;
患在诈伪,故不可以不信:三者则国安,三者不明则国危。
苟功之所在,虽疏远必赏;
苟罪之所在,虽亲近必罚。
辨智无所横其辞,左右无所开其说,君子卿大夫其敬惧如布衣之虑。
故百姓蹈法而无徼幸之心,君制而臣从,令行而禁止,壅塞之路闭,而人主安太山矣。
夫礼者所以正君子也,法者所以治小人也,治在于君子,功在于小人。
故为国而不以礼,则群子不让;
制民而不以法,则小人不惧。
君子不让则治不立,小人不惧则功不成,是以圣人之法,使贵贱不同礼,贤愚不同法。
毁法者诛,有罪者罚。
爵位其才行,不计本末;
刑赏以其功过,不计轻重。
言必出于公实,行必落于法理,是以百姓乐义,不敢为非也。
太上使民知道,其次使民知心,其下使民不得为非。
使民知道者德也,使民知心者义也,使民不得为非者威禁也。
威禁者,赏必行刑必断之谓也。
此三道者,治天下之具也。
欲王而王,欲霸而霸,欲强而强,在人主所志也。
钝夫樊榭诗来问叠韵答之己丑 清 · 翁方纲
 押词韵第十五部 出处:复初斋诗集卷六
羼提无色声香触,且莫徒寻竹垞
近时家家王与朱,但傅丹铅眩红绿。
法书不合从门入,见过于巅乃臻麓。
虞山之派画亦然,耕南老人学石谷
齐音吴音岂一律,远矣谁从叩耆宿。
君看临清共王,唐十二家坐熟读。
精华声调竟何在,温伯雪子徒击目。
即离虚实了不关,自瀹山泉候茗熟。
秋圃篇赠秋逸张子 明 · 黄省曾
 押皓韵 出处:石仓历代诗选卷五百一
美人结巢近蓬岛虞山石室秋风早。
珊瑚枝头日影来,芙蓉屏上霞光扫。
昨日白露凉,今朝紫芝老,山中惟有黄花好。
双湖宛转夹玉镜,七桧婆娑摩碧昊。
东村刈葵藿,西村采瓜
黄金篱边藉芳草,真游何必问云泥,百岁无如一潦倒。
买得苏诗施注宋椠残本即商邱宋氏藏者癸巳 清 · 翁方纲
 押青韵 出处:复初斋诗集卷十一
国初海虞有二本,其一寅岁收六丁顺治七年十月事。)
维时湖南宝晋叟,把卷凭阁看飞荧。
宋元旧本镂次第,独此未及传模型。
可怜醴泉化度法,瑶台戌削留娉婷。
也是园翁痛著录,不得再嗅隃麋馨。
一朝东吴故家得,四十二卷重汗青。
黄州判官有旧梦,笠屐图子来丁宁。
《由仪》篇忽上客谱,束广微滥吹竽听。
衔姜黠鼠到潜采,众目特让查田醒。
江南书手费影写,掇拾想像于奇零。
施注实惟施顾注,施家苏学诒过庭。
绍兴书蒇嘉泰岁,淮东板出仓曹厅。
汉孺楷书作佳话,湖州诗狱此又经。
《石鼓文》与《会稽志》,同时校椠新发硎施武子又于淮东仓司订《石鼓文》,刻之《嘉泰会稽志》卷末,题云「安抚使司校正书籍传稚」。)
毗陵先生世莫识,要以土蚀成青萍(宣和閒禁苏氏文字,学者私记其书,曰「毗陵先生」。)
卷前惜阙谱及目,世閒仅此凤与星。
适者又得《顾禧集》,文字聚合凭精灵。
重开此本傥异日,敢任嘉谷滋蝗螟。
摹公书帖奉公象,笑彼亭长署杜亭。
我当焚香日望拜,公乎弭节来云軿。
沈石田善权洞诗藁(史永龄跋云:「正德己巳春阳羡吴大本先生善权,归永龄往问起居,出《小水洞图》示之。别后先生即卧病,及而卒。永龄奔送棺敛毕,见斯画委弃床下,因拾以归。明年,又捡得当时记游诗藁一通。后十二年辛巳装成轴。)乙未 清 · 翁方纲
 押阳韵 出处:复初斋诗集卷十二
己巳诗画辛巳装,诗今则存画已亡。
石田之婿西村子,手记遗事泪浪浪。
石田昔绘七星,曾付永龄俾宝藏。
此游屈指昔游日,二十六载鬓益苍。
禅林碧殿惊火篆,竹菇萚缠风霜。
旱洞水洞分大小,秃笔漫灭无锋铓。
犹堪仿佛水洞画,漏痕瀑布垂几行。
古藤瘦倚老人态,又想史也拜向床。
松陵后人真克守,父执一字不敢忘。
以配虞山老桧卷,龙虎蜕骨雷雨傍。
先生犹在天地间,白须碧眼神飘扬。
荆溪茂苑日来往,云水浩浩无定方。
回视此卷当一笑,刻舟求剑胶芥堂。
补图作诗更多事,尘土笔研追皇皇扬州罗聘补图。)
又得桂林陆放翁书诗境字石本扁于斋壁庚子 清 · 翁方纲
 出处:复初斋诗集卷二十
两字石纹青欲滴,桂林龙隐之岩壁。
山川知我此斋名,万古英灵墨馀沥。
开禧嘉定隔几戴,四牡皇华却彊敌。
会宁城边乐作时,旧使誓言犹历历。
不知参议今何在,洞天空明了无迹。
虞山高高湘水深,五弦琴声在虚碧。
三枫八桂接韶阳,鸣弦舜泉漉酒香。
韶頀云山非欸乃,石臼樽罍吊漫郎。
渭南老子忘甲子,淋漓信笔皆羲皇
好庵游戏声铿锵,一峰一石拜龟堂。
落我檐间镜湖光,急起追之翻渺茫。
槎枒月明写松竹,不是黄潭乳窦旁。
赵子固落水兰亭辛丑 清 · 翁方纲
 押词韵第四部 出处:复初斋诗集卷二十三
姜家四本皆定武,黄跋卢藏久支拄。
杜鹃犹作晋时红,十四桥头管弦语。
放翁诸甥记无误,承议俞郎独按谱。
三十六峰生玉壶,雪馀光景留千古。
冬雨占晴又一时,竹王孙好门户。
被湿归来把卷笑,升山顷刻风掀橹。
性命可轻宝难弃,八字烟飞谁复睹。
印留曲脚与壶芦,首尾俞卢篆可数(前有卢宗迈印、萧氏印、沇字印,后有俞松印、悦生壶芦及长字印,又俞字印。)
此帖之真当以此,水溃况经松雪许。
卷中复有松雪跋,孙信何疑谁适主。
孙云柯藏同一石,柯本非柯太莽卤。
又云陈藏拓微逊,陈本非陈拓犹愈。
墨花满面旧所闻,笼日轻云谁与伍。
江村销夏重褫装,退翁消夏重结侣。
贞观应似永和,会稽石已兼虞褚。
古今集刻此祖祢,天下法书此规矩。
熙丰以前之楮墨,诸老相识神飞舞(是熙丰以前拓本,亦姜跋中语。)
廿八行间几往回,六百年后犹来聚。
云间箧又到虞山,烟水江南修以阻。
晨来二麦送浅寒,喜甚双槐占遇雨。
卷后佳纸待我跋,奇绝彝斋勇重贾。
我作彝斋弟四图,独梦王孙远延伫。
借临十日岂偶然,大笑岩滩月初吐。
何年买得珷玞枕,千金续作偏傍估。
天师庵石恰手摩,桑泽卿书要删补。
苏斋更起砚山斋,直溯兰亭追石鼓。
吴越钱氏所造金涂塔予向见拓本已有诗矣今赵味辛舍人得此塔版携来予斋约诸公赋诗复作此篇辛丑 清 · 翁方纲
 押词韵第十五部 出处:复初斋诗集卷二十四
乙卯岁造钱王俶,造者忠懿武肃
释子憨山亦云尔,舍利三分分八斛。
佛书偶然證书史,不独弘明佐阮录。
月光割耳复投厓,四面文旋记常熟
方泉不讹竹垞讹,姜夔未许周筼续。
一月千川句特奇,竟尔拈来印川予向赋此,有「一月印千川」之句,今适逢舍人字印川也。)
采山灊采两老人,不获追陪共灯烛。
是年显德奉周朔,实食加封备藩服。
四百八十劫之馀,八万四千镂不足是年五月,检杭州寺院存者四百八十。)
一花一叶相轮影,千古万古西湖渌。
山川锦绣是何王,绕宅丝绳下天竺。
销金锅子未鼎沸,宝座铜容俨犀玉。
一片凉云堕不飞,寸寸莲花合成幅。
阅几何年又一枚,揩摩什袭铭之椟。
笔床相间同吊古,料量日影葩纹蹙。
偃椭谁能作瓦名,阴款屡拭填金读。
不是江南山雨时,瓦盆且选精篮
承天寺僧堂记 南宋 · 释居简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三、《北涧集》卷二
嘉定八年,予与常熟长竹岩钱德载西湖姑苏,借榻承天,问药于可文。
文新成僧堂,可容三千指,曰:「是堂也,九年之功耳。
微夫子,孰能为我记之」?
是夕,篝灯对垒,笔敏风雨,俄顷而成。
大抵取韩愈送畅师之说,抑扬商评之,衮衮数百言,颇瑰伟。
主僧元韶不知讲明,谓其佐韩而肆诋。
居无何而文蜕,竹岩亦死,记不知所在。
爱堂既至,寻访无有,阅其家集,亦复遗逸。
哀其落落不谐俗,朣朣明月,弃置不售,因些而申之曰:「僧堂非古也,霜花枯木,象骨留香,虽为老病,设已见笑于冢间树下。
虽然,在则人,亡则书,孰谓古已不复见。
拂其迹,疏其源,求吾所以无愧于古,斯可矣」。
或曰:「四大,吾堂也;
五蕴,吾室也;
十二处,吾床坐也;
十八界,吾应量器也。
然则此堂可即也,可离也」?
则又为之说曰:「堂之成,成既难。
三条椽,七尺单。
粥则粥,饘则饘。
坐则坐,眠则眠。
毋求妙,毋求玄。
毋谈道,毋参禅。
毋将心,求人安。
毋将法,求人传。
实自实,权自权。
顿自顿,圆自圆。
夫如是,黄金为瓦,白玉为壁,汝尚堪任,善乎无尽居士之为言。
反是,粒米寸丝,便须具角尾,偿宿负,则翠岩遗训廪乎在前。
不自勉旃,其谁勉焉」?
王石谷仿宋人松峰积雪卷乙卯 清 · 翁方纲
 押冬韵 出处:复初斋诗集卷四十八
造化一气清晖供,借问凹凸于何从。
东坡居士自隐几,何所分别宎咬喁。
此心不为丹青动,昆邱一以珠光封。
拘哉取势与取意,不知有雪何有峰。
偶借宣和旧画稿,栩栩幻出千株
各有天机恣偃仰,交于石罅相弥缝。
山光乃向静中出,如立如卧森藏锋。
规圆浑是雪光定,有神无迹如游龙。
深藏寺背云隐隐,极听桥侧泉淙淙。
江天更无鸟飞迹,村径忽有驴客逢。
濛濛远山淡泱漭,袅窕细路皴重重。
迷茫万籁写不得,一声杳杳穿林钟。
此时此境问谁会,天潭精舍石研农。
尔时壮岁盛驰誉,十指化尽南北宗。
太常无恙廉州在,一洗俗史争昌丰。
二十年来枕中秘,但有精理无笔踪。
明暗两言妙入髓,云烟万古归陶镕
清空纸上但元气,神力卷尾馀舂容。
自题以雪喻画品,若丙舍帖王临钟。
蠹贉如杜飞鸟句,待我来补闻音跫。
今年近腊雪如掌,衾裯泼水晨起慵。
四敲门送此卷,檐冰滴研疑溶。
助我苏斋雪堂梦,不用并剪誇吴淞
为写清晖论画语,云涛万顷来荡胸。
题之偃松屏轴侧,复忆禅榻虞山
西峰明灭挂斜照,径约未谷同支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