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人物简介
杨振鸿,1874-1909,云南省昆明市人,字秋帆,号思复。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者。1903年留学日本,入振武学校学习军事。1905年,加入“同盟会”。次年回国,任云南腾越巡防营管带。1907年夏,因策划武装起义未成,身份暴露,即经缅甸逃往日本,成立云南独立协会。1908年河口起义时,他回国响应,甫抵香港,即知起义失败。随即转往缅甸的仰光创办《光华日报》,宣传革命。同年冬,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相继死亡,他闻信后即回云南,发动起义,因泄密而失败。后忧愤而死。
词学图录
潘之博(1874-1916) 初名博,字若海,一作弱海,号弱庵。广东南海(今广州)人。少不事科举,尝从军广西。稍长,谒康有为,为入室弟子,与同门麦孟华号"粤两生"。官民政部。旋客居沪上。民国三年(1914),冯国璋慕其名,聘入江苏都督幕府。洪宪帝制议起,在冯幕与麦孟华谋联络各省倒袁。事泄,遭缉捕,避走香港,呕血卒。康有为合麦孟华之作刊《粤两生集》。有《弱庵诗》、《弱庵词》。
简介
罗庶丹(1874-1932),原名煅,字树棠,湖南长沙人。因迁居排山,世称排山先生。光绪二十八年中举。时清廷废科举,乃佐其师夏同徘创办广东法政学堂,又秘密参加同盟会活动、黄花岗之役,几罹于难。民国成立,助广东都督胡汉民司民政。1913年参加“二次革命”,失败后避走香港,后变易姓名辗转返湘。1916年,出任湖南省议会秘书,先后兼任湖南商专、长沙师范、福湘中学等校国文、历史教员。1921年秋,再度赴粤主管实业,与廖仲恺、朱执信等交厚。次年,陈炯明叛变,返湘专心治学。1929年,出任湖南大学中文系教授。1931年秋疾发,居家就医。次年,逝于长沙寓所。
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
杨圻(1875——1941),初名朝庆,更名鉴莹,又名圻,字云史,号野王,常熟人,年二十一,以秀才为詹事府主簿,二十七为户部郎中。光绪二十八年(1902)举人,官邮传部郎中,出任英属南洋领事。入民国,任吴佩孚秘书长,亦曾经商。抗日战争爆发,居香港,病卒。
词学图录
杨圻(1875-1938) 初名朝庆,更名鉴莹,字云史,号野王。常熟人。民国间任吴佩孚秘书长。殁于香港。有《江山万里楼诗钞》,词附焉。
人物简介
包天笑(1876-1973),苏州人。初名清柱,又名公毅,字朗孙,笔名天笑等。著名报人,小说家。抗战胜利后定居香港。发表《且楼随笔》,《钏影楼回忆录》等。1973年在香港逝世。一生著译很多,有100多种。著有《上海春秋》、《海上蜃楼》、《包天笑小说集》等,译有《空谷兰》、《馨儿就学记》等。
维基
岑光樾(1876年—1960年),原名孝宪,字敏仲,广东顺德桂洲里村人,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举人,三十年中末科,赐进士出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赴日本留学,三十四年(1908年)毕业于日本法政大学。回国授翰林院编修,赏侍读衔。宣统元年(1909年)进授通议大夫,之后历任国史馆编修、实录馆协修等职。辛亥革命爆发后,岑光樾携家人迁居上海法租界。1922年回乡,自号“鹤禅”,开塾馆为生。随即前往香港成达书堂等几处学校讲学,直至香港沦陷。1945年,回家乡桂洲芥舟祠教书,1947年重返香港成达中学。1960年,成达中学停办,岑光樾也于同年病逝,终年85岁。著有《鹤禅集》,分散文、诗稿、铭赞、联语及墨迹五部分。
岭雅
陈融(一八七六—一九五五)字协之,号颙庵。广东番禺人。历任广东法政学校监督、司法厅厅长、高等法院院长、行政院政务处处长、广州国民政府秘书长、西南政务委员会秘书长、总统府国策顾问。及中枢要职,西南开府,出任政务委员兼秘书长。政馀精于艺事,诗词书法篆刻俱负时誉。后逝于香港。著有《黄梅花屋诗稿》、《黄梅花屋诗话》、《读岭南人诗绝句》、《竹长春馆诗》等。
人物简介
何香凝(1878.06.27-1972.09.01),原名瑞谏,又名谏,广东南海人,1879年生于一个香港的茶叶商的家庭。女权运动的先驱之一,民革主要创始人,国民党元老,建立民国的功臣,“三大政策”的忠实执行者,抗日统一战线的一个方面军,也是新中国创始人之一。
人物简介
陈炯明(1878年1月13日—1933年9月22日),字竞存,广东海丰(今属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联安镇白町村)人,粤系军事将领,中国现代杰出的军事家。 中华民国时期粤系军阀代表人物之一,主张“联省自治”,与孙中山的政治纲领不合,下野后退居香港,协助海外最大的华侨社团组织“洪门致公堂”转型为“中国致公党”,并首任该党总理。1933年9月22日病逝于香港,1935年4月3日,按其生前要求归葬广东惠州西湖畔的紫薇山。
人物简介
缪鸿若(1879-1970年),字默庵,号默安,广东香山人。曾就读于康南海门下。民国初年(1932年)在石岐经营振兴书局,后移居香港从事教育事业。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80—1911
【介绍】:
清末福建侯官人,初名敬,字雨苍,一作郁庄。曾入南洋水师学堂肄业,后入福建长门要塞炮术学校,毕业后任职闽江口炮台。清宣统三年,赴香港转往广州,参加广州起义,受伤十余处,壮烈牺牲。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维基
陈焕章(1880年—1933年),字重远,广东高要人,清末民初思想家,社会活动家,儒学家,香港孔教学院创院院长。15岁入广州万木草堂,师从康有为。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乡试中举。光绪三十年(1904年),联捷甲辰恩科进士。1905年赴美留学。1911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12年(民国元年)归国,模仿基督教建制在上海创“孔教会”,任总干事。康有为任会长。1913年被聘为袁世凯总统府顾问,入京,与严复、梁启超等联名致书参众两院,请定孔教为国教。1915年反对袁世凯称帝,离京返乡。1930年在香港设“孔教学院”,自任院长。
词学图录
吕碧城(1883-1943) 字圣因,一字兰清、兰因,号信芳词侣,法号宝莲,原名贤锡。安徽旌德人。初从樊增祥游,深受称许。为《大公报》、《中国女报》撰稿人。创办北洋女子公学,改名师范学校,任校长。入民国,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习美术。皈依佛法,寓居瑞士。二战时卒于香港。与姊惠如、妹美荪并称"吕氏三姊妹",有"淮南三吕"之目。诗清妍秀雅,亦有富新思想之作。词尤工,能冶豪婉于一炉。有《信芳集》、《晓珠词》,词集一名《信芳词》。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83—1911
【介绍】:
清末广东归善人,原名冠戎。农民出身。后到广州,于基督教会福音船上习驾驶。在粤加入同盟会。宣统二年在香港加入支那暗杀团。次年公历8月13日在广州炸伤清水师提督李准,当场牺牲。
维基
詹天佑(1861年4月26日—1919年4月24日),字眷诚,号达潮,广东省南海县(今广东广州西关十二甫西)人,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中国首位铁路总工程师,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等诸多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詹天佑是首批中国留美幼童之一,美国耶鲁大学(Ph.B),香港大学荣誉法学博士,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会员(首位加入国际学术团体的中国学者)。京张铁路建成后,詹天佑获宣统赐工科进士,任留学生主试官等职。1910年,任广东商办粤汉铁路总公司总理兼工程师,1912年兼任汉粤川铁路会办,负责兴建粤汉及川汉铁路。此后一直定居在汉口俄租界的鄂哈街9号(今洞庭街51号)。同年成立“中华学会”,并被推举为首任会长。民国成立后,1913年詹天佑获政府委任为交通部技监,1914年6月14日,出任汉粤川铁路督办,是年10月获颁授二等嘉禾章。1916年,获香港大学颁授荣誉法学博士学位。1919年初,受命往海参崴和哈尔滨任协约国监督远东铁路会议中国代表。1919年4月,詹天佑因病回汉口,4月24日去世,终年57岁。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84—1911
【介绍】:
清末广东南海人。字凤书。早年家贫弃学,在香港、新加坡工厂做工,逐萌反清思想。后在新加坡入同盟会。清宣统三年初从香港至广州,参加4月27日广州起义,随黄兴攻打督署,直入堂内,搜两广总督张鸣岐不得。后中弹牺牲。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84—1911
【介绍】:
清末广东南海人。早年留学日本。返国时在香港遇孙中山,受其影响,加入同盟会。宣统三年参加广州起义,进攻督署,失败后被捕牺牲。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85—1909
【介绍】:
清广东平远人,字碧楼。于广州求学时,结交赵声等,参加革命。光绪三十四年与邹鲁、赵声等拟运动广州巡防营起义,事泄,亡走香港,后病死。
人物简介
谢华国(1886-1939),字英伯,号抱香,原籍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丙村人,自小随经商的父亲在香港读书,对中文国学和英语有一定的修养。 谢英伯在香港读书时,受到孙中山先生宣传革命,反对清朝专制政体运动的影响,跟随孙中山先生搞革命,对推翻清朝帝制建立民国,作出过一些贡献。
维基
陈锦涛(1871年6月20日—1939年6月12日),字澜生,男,广东南海人,中华民国政治家、经济学家。1885年(光绪11年),陈锦涛入香港皇仁书院学习。1890年(光绪16年)毕业后留校任教,后转任天津北洋大学堂教习。1901年(光绪27年)以官费赴美国学习政治经济学,获哥伦比亚大学理学硕士。1906年(光绪32年),获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师从著名经济学家欧文·费雪。9月回国应清廷部试,获法政进士。嗣任度支部预算司司长、统计局局长、印铸局局长、币制改良委员会会长、大清银行副监督、资政院议员等职务。1911年(宣统3年)10月,出任袁世凯内阁度支部副大臣。1912年(民国元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陈锦涛出任财政部总长。1912年3月,与许世英组织国民共进会。1912年9月,出任北京政府财政部审计处总办。1913年(民国2年)10月,任财政部驻外财政员,驻英国伦敦。1916年(民国5年)6月,任段祺瑞内阁财政总长兼署理外交总长。1917年4月,因受贿罪被收监。当时,1917年4月上海《申报》揭露北京政府财政部在受理商人张兴汉开办炼铜厂申请的过程中,总长陈锦涛、次长殷汝骊等主要官员涉嫌收受张兴汉的商业贿赂。该报道发表后,国会众议院提出质问,经司法调查属实,陈锦涛入狱,殷汝骊潜逃。1918年(民国7年),陈锦涛获得大总统冯国璋赦免。此后,陈锦涛赴广州参加护法军政府。1920年(民国9年)4月,继伍廷芳之后出任护法军政府财政部长。同年11月,主席总裁岑春煊失势,陈锦涛遂辞职,此后寓居上海。1925年任西北银行经理。1925年(民国14年)12月,陈锦涛在段祺瑞手下再度获得起用,出任财政总长兼盐务署督办。1926年,与胡光鹿等人在天津合办中国无线电业公司。国民政府时期,1930年(民国19年),陈锦涛出任国立清华大学经济系教授,并兼任南京国民政府财政部币制研究委员会主席。1935年(民国24年),任南京国民政府财政部币制委员会主席。1938年(民国27年)3月,参加南京的中华民国维新政府,任财政部长,5月兼任华兴银行总裁。1939年(民国28年)6月10日,参加日本总领事馆的宴会时,中毒,连夜坐飞机到上海静安寺路找西医梅卓生医治,因陈中毒太深,6月12日,医治无效,去世,享年69岁(满6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