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胡栋朝清末至现当代 1872 — 1957
维基
胡栋朝(1872年—1957年)字振廷广东省广州府番禺县(今海珠区琶洲街道黄埔)人,是勘测川汉铁路的第一个工程师。
祖籍福建崇安的胡姓祖先文达公到南雄保昌县尹南宋时又从南雄珠玑巷迁来广州,再迁到今广东省海珠区琶洲街道[https://web.archive.org/web/20110720144358/http://gocn.southcn.com/xqjj/gxfw/200404290013.htm 黄埔]。
文达公十七世胡宏根生有长子[http://www.hudong.com/wiki/%E8%83%A1%E6%97%8B%E6%B3%BD 胡旋泽] ,二子胡建初。
胡建初就是胡栋朝的父亲。
4岁的时候父亲过世,17岁赴香港,由叔父养育,21岁就读香港英国皇仁书院。
1897年,胡25岁,刚好中国第一所称为“大学堂”的高等学校天津北洋大学堂成立。
该校来香港招生,正在皇仁书院读书的他入选。
29岁那年,他毕业于天津北洋大学堂,取得工科学士学位,获选赴美留学,入加州大学。
第四年入康奈尔大学读工程,专攻铁路桥梁,并写成《比较栓桥及钉桥之用》一书,获得土木工程硕士学位。
同年还写成《中国铁路指南》一书在上海广知书局出版,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好评,引起中国有关铁路公司的注意。
胡栋朝在康奈尔大学毕业后,曾先后到编斯云利雅铁路公司练习铁路测量、美国桥梁公司练习制桥及绘图、波鲁云机车公司练习制造机车及设计机器零件图。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栋朝四川总督锡良聘请回国兴办铁路。
他是勘测川汉铁路的第一个工程师。
1906年4月30日胡栋朝到达黄埔村时,恰巧其母逝世,在乡居丧三个月。
同年7月15日在入川途中,有人劝胡先入京参加学部考试,然后再去川未晚。
胡便去试一试,结果名列第九名,被赐给进士衔头。
同年9月17日,胡到汉口时,家人来电报告诉他其妻病逝。
在两位亲人先后去世的打击下,胡仍以事业为重,继续尽快入川。
11月,胡被正式任命为四川川汉铁路正工程师,带领助理工程师7人、委员2人、亲兵14人,测量由宜昌夔州万县成都的路线。
1907年4月,到达成都市10月测量由成都重庆至宜南的路线。
经过他的精心勘测,最后确定从宜昌北望桥起,经马难波、西河口杨家河、马粉坪、石家坝、大峡口香溪,绕避巫峡以达夔州为路线。
然而,此时的川汉铁路公司内部意见不统一,争论不休,胡因此而辞职。
值得一提的是胡栋朝想修筑的川汉铁路,在1950年修建成的渝铁路线中就有原来川汉铁路线的一段。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胡栋朝通过学部考试,获取工科进士
宣统元年(1909年)选授翰林院庶吉士
胡辞职后出国,先到日本长崎,后到海参崴,又赴瑞典。
主要活动
  • 1908年,进士,游學畢業進士,九月十六日戊戌,驗看游學畢業生,給予進士出身
罗庶丹清末至民国 1874 — 1932
简介
罗庶丹(1874-1932)原名煅字树棠湖南长沙人
因迁居排山,世称排山先生
光绪二十八年中举。
时清廷废科举,乃佐其师夏同徘创办广东法政学堂,又秘密参加同盟会活动、黄花岗之役,几罹于难。
民国成立,助广东都督胡汉民司民政。
1913年参加“二次革命”,失败后避走香港,后变易姓名辗转返湘。
1916年,出任湖南省议会秘书,先后兼任湖南商专、长沙师范、福湘中学等校国文、历史教员。
1921年秋,再度赴主管实业,与廖仲恺朱执信等交厚。
次年陈炯明叛变,返湘专心治学。
1929年,出任湖南大学中文系教授
1931年秋疾发,居家就医。
次年,逝于长沙寓所。
潘之博清末民国初 1874 — 1916
词学图录
潘之博(1874-1916) 初名博字若海,一作弱海号弱庵
广东南海(今广州)人。
少不事科举,尝从军广西
稍长,谒康有为,为入室弟子,与同门麦孟华号"粤两生"。
官民政部。
旋客居沪上。
民国三年(1914)冯国璋慕其名,聘入江苏都督幕府
洪宪帝制议起,在冯幕与麦孟华谋联络各省倒袁。
事泄,遭缉捕,避走香港,呕血卒。
康有为麦孟华之作刊《粤两生集》。
有《弱庵诗》、《弱庵词》。
詹天佑
维基
詹天佑(1861年4月26日—1919年4月24日)字眷诚号达潮广东省南海县(今广东广州西关十二甫西)人,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中国首位铁路总工程师,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等诸多工程,有「中国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
詹天佑是首批中国留美幼童之一,美国耶鲁大学(Ph.B),香港大学荣誉法学博士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会员(首位加入国际学术团体的中国学者)。
张铁路建成后,詹天佑获宣统赐工科进士,任留学生主试官等职。
1910年,任广东商办粤汉铁路总公司总理兼工程师,1912年兼任汉粤川路会办,负责兴建粤汉及川汉铁路。
此后一直定居在汉口俄租界的鄂哈街9号(今洞庭街51号)。
同年成立“中华学会”,并被推举为首任会长。
民国成立后,1913年詹天佑政府委任为交通部技监,1914年6月14日,出任汉粤川路督办,是年10月获颁授二等嘉禾章。
1916年,获香港大学颁授荣誉法学博士学位。
1919年初,受命往海参崴哈尔滨任协约国监督远东路会议中国代表。
1919年4月詹天佑因病回汉口4月24日去世,终年57岁。
主要活动
  • 1909年,状元,十二月初七日壬午,核定遊學專門各員,賞給進士,工科進士
徐谦现代 1872 — 1940
人物简介
1872-1940.9.26字季龙晚年自署黄山樵客
安徽歙县徐村人,生于江西南昌
英译名George Hsu。
现代著名法学家、政治活动家、民国政要。
主要著述有 《民法总论》、《刑法丛编》、《劳资合一》、《徐季龙先生遗诗》、《笔法荟谈》等。
人物简介
1872-1940.9.26,英译名George Hsu。
现代著名法学家、政治活动家、民国政要。
字季龙晚年自署黄山樵客
安徽歙县徐村人,生于江西南昌
1903年,应试及第,成为光绪朝进士,进入 翰林院仕学馆攻读法律。
1907年,毕业以后,先后任翰林院编修和法部参事职务,主持制订全国的新式法律。
1908年,任京师地方审判厅厅长、京师高等审 判厅检察长。
1910年徐谦许世英赴华盛顿参加国际司法会议,并考察了英、法、德、俄等国的司法制度。
中华民国成立后,1912年03月,任内阁司法 部次长。
1912年8月25日,同盟会等5团体正式改组为国民党,在北京召开成立大会,出席并 与阎锡山张继李烈钧胡瑛、王传炯、温宗尧陈锦涛陈陶遗莫永贞褚辅成毓、杨增新于右任马君武田桐谭延闿张培爵、沈秉坤、王善 荃、姚锡光赵炳麟柏文蔚孙毓筠景耀月虞汝钧张琴曾昭文、蒋翊武、陈明远一起被推举为参议
1913年04月27日,发表名文《布告国民》, 鼓吹武装反袁。
此后去上海,加入了基督教圣公会,并发起组建全国基督教救国会。
1917年,南下广州,任孙中山广州军政府秘书长
1919年,以观察员资 格参加巴黎和会,回国后,被聘为天津《益世报》主编。
1921年,任孙中山政府最高法院院长
1922年,任北京政府王宠惠“好人内阁司法总长。
1923年,任岭南大学学系主任,并创办了《评议日报》。
1923年,应冯玉祥之聘进京,任中俄庚款委员会主席,同李大钊成为战友。
1926年,随冯玉 祥访问苏联,回国后,任国民党中央执委兼广州国民政府司法部长。
1927年03月国民党召开二届三中全会,徐谦当选为中央常委和军事委员会主席团成员。
武汉政变”发生后,徐谦受到汪蒋两派的排挤,被迫辞去一切职务,寓居香港,重开律师生涯。
抗日战争爆发时,他怀着一腔救国热情回到内地,任国防委员会委 员。
还曾任国民党北京分部主任、福建国民政府委员等职。
1940年09月26日病逝于香港
主要著述有 《民法总论》、《刑法丛编》、《劳资合一》、《徐季龙先生遗诗》、《笔法荟谈》等。
维基
徐谦(1871年6月15日—1940年9月26日)字季龙,教名乔治,晚年自署黄山樵客安徽歙县徐村人
中国现代法学家、政治家。
清光绪进士,入翰林,受命考察欧美法务,参与清末司法改革。
民国间曾任法务总长,国立武昌中山大学(今武汉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在南北政坛活跃多年。
徐谦为中国现代司法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贡献颇多,著有《民法总论》和《刑法丛编》等法学专著。
主要活动
  • 1903年,进士,癸卯補行辛丑壬寅恩正併科貢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陈炯明现代 1878年1月13日 — 1933年9月22日
人物简介
陈炯明(1878年1月13日—1933年9月22日)字竞存广东海丰(今属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联安镇白町村)人,系军事将领,中国现代杰出的军事家。
中华民国时期系军阀代表人物之一,主张“联省自治”,与孙中山的政治纲领不合,下野后退居香港,协助海外最大的华侨社团组织“洪门致公堂”转型为“中国致公党”,并首任该党总理
1933年9月22日病逝于香港1935年4月3日,按其生前要求归葬广东惠州西湖畔的紫薇山。
包天笑清末至现当代 1876 — 1973
人物简介
包天笑(1876-1973)苏州人
初名清柱又名公毅字朗孙,笔名天笑等。
著名报人,小说家。
抗战胜利后定居香港
发表《且楼随笔》,《钏影楼回忆录》等。
1973年香港逝世。
一生著译很多,有100多种。
著有《上海春秋》、《海上蜃楼》、《包天笑小说集》等,译有《空谷》、《馨儿就学记》等。
岑光樾清末至现当代 1876 — 1960
维基
岑光樾(1876年—1960年)原名孝宪字敏仲广东顺德桂洲里村人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举人三十年中末科,赐进士出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日本留学,三十四年(1908年)毕业于日本法政大学
回国授翰林院编修,赏侍读衔
宣统元年(1909年)进授通议大夫,之后历任国史馆编修、实录馆协修等职。
辛亥革命爆发后,岑光樾携家人迁居上海法租界。
1922年回乡,自号“鹤禅”,开塾馆为生。
随即前往香港成达书堂等几处学校讲学,直至香港沦陷。
1945年,回家乡桂洲芥舟教书,1947年重返香港成达中学。
1960年成达中学停办,岑光樾也于同年病逝,终年85岁。
著有《鹤禅集》,分散文、诗稿、铭赞、联语及墨迹五部分。
主要活动
  • 1904年,进士,甲辰恩科貢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杨振鸿清末 1874 — 190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74—1909 【介绍】: 清末云南昆明人字秋帆号思复
日本振武学校留学生。
光绪三十一年参加同盟会。
次年回国。
在滇任体操学堂监督,旋改任腾越巡防营管带
联络志士,准备起义。
三十三年拟于当地发难,事泄出走东京
吕志伊等在日组织云南独立会,开大会于东京锦辉馆,到会者数千人,被推为干事。
后至缅甸仰光,与居正等创办《光华日报》,撰文宣传三民主义。
不久回云南发动永昌起义。
失败后病死。
人物简介
杨振鸿1874-1909云南省昆明市人字秋帆号思复
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者。
1903年留学日本,入振武学校学习军事。
1905年,加入“同盟会”。
次年回国,任云南腾越巡防营管带
1907年夏,因策划武装起义未成,身份暴露,即经缅甸逃往日本,成立云南独立协会。
1908年河口起义时,他回国响应,甫抵香港,即知起义失败。
随即转往缅甸的仰光创办《光华日报》,宣传革命。
同年光绪帝慈禧太后相继死亡,他闻信后即回云南,发动起义,因泄密而失败。
后忧愤而死。
缪鸿若清末至现当代 1879 — 1970
人物简介
缪鸿若(1879-1970年)字默庵,号默安,广东香山人
曾就读于康南海门下。
民国初年(1932年)石岐经营振兴书局,后移居香港从事教育事业。
何香凝清末至现当代 1878年6月27日 — 1972年9月1日
人物简介
何香凝(1878.06.27-1972.09.01)原名瑞谏又名谏广东南海人1879年生于一个香港茶叶商的家庭。
女权运动的先驱之一,民革主要创始人,国民党元老,建立民国功臣,“三大政策”的忠实执行者,抗日统一战线的一个方面军,也是新中国创始人之一。
陈锦涛
维基
陈锦涛(1871年6月20日—1939年6月12日)字澜生,男,广东南海人中华民国政治家、经济学家。
1885年(光绪11年),陈锦涛香港皇仁书院学习。
1890年(光绪16年)毕业后留校任教,后转任天津北洋大学堂教习
1901年(光绪27年)以官费赴美国学习政治经济学,获哥伦比亚大学理学硕士
1906年(光绪32年),获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师从著名经济学家欧文·费雪。
9月回国应清廷部试,获法政进士
嗣任度支部预算司司长、统计局局长、印铸局局长、币制改良委员会会长、大清银行副监督资政院议员等职务。
1911年(宣统3年)10月,出任袁世凯内阁度支部副大臣。
1912年(民国元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陈锦涛出任财政部总长。
1912年3月,与许世英组织国民共进会。
1912年9月,出任北京政府财政部审计处总办
1913年民国2年)10月,任财政部驻外财政员,驻英国伦敦。
1916年民国5年)6月,任段祺瑞内阁财政总长兼署理外交总长。
1917年4月,因受贿罪被收监。
当时,1917年4月上海《申报》揭露北京政府财政部在受理商人张兴汉开办炼铜厂申请的过程中,总长陈锦涛、次长殷汝骊等主要官员涉嫌收受张兴汉的商业贿赂。
该报道发表后,国会众议院提出质问,经司法调查属实,陈锦涛入狱,殷汝骊潜逃。
1918年民国7年),陈锦涛获得大总统冯国璋赦免。
此后,陈锦涛广州参加护法军政府。
1920年民国9年)4月,继伍廷芳之后出任护法军政府财政部长。
同年11月,主席总裁岑春煊失势,陈锦涛遂辞职,此后寓居上海
1925年任西北银行经理。
1925年民国14年)12月陈锦涛段祺瑞手下再度获得起用,出任财政总长兼盐务署督办。
1926年,与胡光鹿等人在天津合办中国无线电业公司。
国民政府时期,1930年民国19年),陈锦涛出任国立清华大学经济系教授,并兼任南京国民政府财政部币制研究委员会主席。
1935年民国24年),任南京国民政府财政部币制委员会主席。
1938年民国27年)3月,参加南京中华民国维新政府,任财政部长,5月兼任华兴银行总裁
1939年民国28年)6月10日,参加日本总领事馆的宴会时,中毒,连夜坐飞机到上海静安寺路找西医卓生医治,因陈中毒太深,6月12日,医治无效,去世,享年69岁(满67岁)。
主要活动
  • 1906年,状元,九月十二日丙午引見遊學畢業生賞給進士,法政科進士
陈融清末至现当代 1876 — 1955
词学图录
陈融(1876-1955) 字协之号颙庵颙园松斋
番禺人
历任多职,1948年曾任总统府国策顾问。
有《读岭南人诗绝句》、《黄梅花屋诗稿》、《颙园诗话》。
岭雅
陈融(一八七六—一九五五)字协之号颙庵
广东番禺人
历任广东法政学校监督司法厅厅长、高等法院院长、行政院政务处处长、广州国民政府秘书长、西南政务委员会秘书长、总统府国策顾问。
中枢要职,西南开府,出任政务委员兼秘书长
政馀精于艺事,诗词书法篆刻俱负时誉。
后逝于香港
著有《黄梅花屋诗稿》、《黄梅花屋诗话》、《读岭南人诗绝句》、《长春馆诗》等。
林冠慈清末 1883 — 191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83—1911 【介绍】: 清末广东归善人原名冠戎
农民出身。
后到广州,于基督教会福音船上习驾驶。
在粤加入同盟会。
宣统二年香港加入支那暗杀团。
次年公历8月13日广州炸伤清水师提督李准,当场牺牲。
罗坤清末 1884 — 191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84—1911 【介绍】: 清末广东南海人
早年留学日本
返国时在香港孙中山,受其影响,加入同盟会。
宣统三年参加广州起义,进攻督署,失败后被捕牺牲。
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姚万瑜晚清 1885 — 190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85—1909 【介绍】: 广东平远人字碧楼
广州求学时,结交赵声等,参加革命。
光绪三十四年与邹鲁、赵声等拟运动广州巡防营起义,事泄,亡走香港,后病死。
吕碧城清末至民国 1883 — 1943
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
吕碧城(1883-1943),女,安徽旌德人原名贤锡字遁天明因后改字圣因法号宝莲别署兰清信芳词侣晓珠等。
清代山西省学政吕凤岐三女。
母名严士瑜,工诗善画、颇有才名。
幼承家学,七岁能作巨幅山水画,十二岁诗文俱已成篇。
1903年春天津《大公报》编辑,不久任天津女子师范学校校长
1918年赴美留学,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回国后在上海参加南社。
秋瑾为挚友,力倡女权运动,反对封建专制
所作诗词清丽明快,多写异域风情,饶有新意,颇得樊增祥激赏,誉之为“姑射婵娟子”,龙榆生称之为近三百年名家词之“殿军”。
通晓英、法、德三国文字,精研释典,大力弘扬佛旨。
著有《晓珠词》4卷、《欧美漫游录》、《名学浅说》、《文史纲要》、《美利坚建国史纲》等。
词学图录
吕碧城(1883-1943) 字圣因一字兰清兰因号信芳词侣法号宝莲原名贤锡
安徽旌德人
初从樊增祥游,深受称许。
为《大公报》、《中国女报》撰稿人。
创办北洋女子公学,改名师范学校,任校长
民国,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习美术。
皈依佛法,寓居瑞士。
二战时卒于香港
与姊惠如、妹美荪并称"吕氏三姊妹",有"淮南三吕"之目。
诗清妍秀雅,亦有富新思想之作。
词尤工,能冶豪婉于一炉。
有《信芳集》、《晓珠词》,词集一名《信芳词》。
区大典清末
维基
区大典(1868年—1937年)字慎辉号徽五广东南海县人
清末翰林、学者。
因曾任翰林院编修,亦被尊称为区太史
区大典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癸卯科二甲进士
同年闰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翰林院编修中宪大夫等职。
民国成立后,赖际熙区大典等原籍广东的前清翰林移居香港,不问政治,专注翰墨,先后任教多所学校。
1912年香港大学成立,翌年设“中国经典和历史”选修科,由赖际熙区大典主讲
区大典负责“文学(Literature)”科目,讲授朱熹与其他学者对《四书》与《五经》的评注,他讲课不带书本,凡经典原文以至朱子集注皆能倒背如流。
1927年,港督金文泰促使香港大学成立中文学院,聘得赖际熙区大典为专任讲师
1933年,港大文学院改组,将“中文学院(School of Chinese Studies)”纳为文学院的“中文系(Department of Chinese)”,赖际熙离职。
1937年区大典辞任港大教席。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新文化运动之风于大陆兴盛,但香港大学中文系仍教授经史子集等旧学,至许地山1935年出任系主任方止。
区大典为学博大精微,熟识经、史、兵学、地理等,堪称通儒。
区氏尤好韩愈欧阳修之古文,及周敦颐二程学说。
区为人好学且有传统师儒诲人不倦的风范,在香港先后执教学校达数十所,当中包括香港大学、官立汉文男女子师范学堂等,培育早年国文师资,功不可没。
香港期间,区大典创办了《平民报》推广国学,但成效不彰。
香港大学任教期间,又成立了香港大学中文学会,区氏任首届会长,冯秉芬任主席。
区氏著述有《孟子通义》、《老子讲义》、《诗经讲义》 和《史略》 等;晚年专注易学,以毕生所学撰著《易经讲义》一书,可惜未竟全功而身故。
主要活动
  • 1903年,进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杜玉兴清末 1884 — 191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84—1911 【介绍】: 清末广东南海人
字凤书
早年家贫弃学,在香港新加坡工厂做工,逐萌反清思想。
后在新加坡入同盟会。
清宣统三年初从香港广州,参加4月27日广州起义,随黄兴攻打督署,直入堂内,搜两广总督张鸣岐不得。
后中弹牺牲。
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谭泽闿清末至民国 1889 — 1948
个人简介
谭泽闿(1889-1948)湖南茶陵人
近代书法家
字祖同号瓶斋,室名天随阁,谭延闿之弟。
善书法,工行楷,师法翁同龢何绍基钱沣,上溯颜真卿
气格雄伟壮健,力度刚强,善榜书。
取法颜真卿,兼工汉隶
又善诗,能画。
民国时南京"国民政府"牌匾即为其所书。
上海香港两家《文汇报》的报头即其所书,至今沿用。
在国民党的元老中,谭延闿的行草、于右任的今草、胡汉民汉隶、吴稚晖的古篆,有" 四珍"的美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