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李炜现当代 1903 — 1975
后端居室诗存·序
壬寅岁,予以闽侯曾公履川之介,始识弥庵、栩庵李氏昆仲于香港官立文商夜校。
先生皆以诗鸣,窃喜得数承教自幸。
乃不逾岁而弥庵卒陨,栩庵为刊其所为《佛日楼诗》四卷,履川先生序而行之,世所推为同光诗体之后殿者也。
其后十年间,以舌课之劳,与栩庵相见日鲜,而知其深沈清介,以自尚言伦行虑,独赁居教会寓楼,一室冥然,安常茹淡,不为依光扬声以交当世士。
岁时间遇诸市筵,执手为言相命之学,则告予以气疾经年,意不获久居人世,辄恻然阴慨而强慰之,而不谓其老病萧索,溘然以死也。
既卒之明张君稚琴检其行箧,订存诗词若干篇,即以先生生平所号,题曰「后端居室诗存」。
胡君惠将为刊布,属予弁其端。
呜呼!
栩庵乙卯夏亡,不三月履川先生随逝,予尚忍卒读栩庵之诗文也耶?
李氏为合肥望族,先世迭光显朝列,弥庵兄弟起家华膴,学行皆有本源,遭时不造,颠播于内变外侮流窜之间,托命海隅,闇然自放,作为诗歌,以发其忧愁逼侧、愤懑无聊之思。
栩庵尤垂白厄穷,内无家人妇子之欢,外无有力者为之推挽延誉
二十七年之间,甘卑默而守儒素,其内足于己,摆落尘浊,殆无以异于弥庵。
然则先生之所以自传者,又不必待区区文字以为重也。
顾尝遍览其遗稿,纵横涂乙之馀,圈点评骘,其自矜慎顾藉有过人者,如《无双吟》《虞山诗草题咏》《哀鹃吟》《祭悼元兄》诸作,皆精思镵绝,以发露其性情。
居常集草堂、义山句为诗,以之应万境,而指切时事,尤妍鍊工切,不啻出其手口。
与弥庵所就或不尽同,而取径若合符节。
独惜斯编皆为来南之作,壮岁所为,不一二睹,今之毫芒流落,果能与佛日楼并传与否,又未可知也。
尝观自古诗人,坎壈不为时用,然后呕心以从事篇章,往往如祥麟威凤,自惜羽毛,乃不旋踵而声光寝灭,亦已多矣。
况吾辈生今之世,值学绝文敝之时,而托居之地,又夷言墨行,求如庄生所谓见似人者而不可得。
若先生生平独行踽踽,确然有以自信,张、胡二君乃为扬其幽光,则世之读是编者,其亦知所感发也欤?
丙辰秋顺德苏文擢拜序。
胡景苹现当代 1904 — 1965
词学图录
胡景苹(1904-1965) 名应钟,以字行,号兆鸣
广东鹤山人
与高剑父昆仲、陈树人、鲍少游等交游,卒于香港
有《胡景苹遗集》。
徐铸成现当代 1907 — 1991
徐铸成(1907—1991) 报人。
江苏宜兴人
上海香港《文汇报》的创始人。
1932年1935年任《大公报》驻汉口特派记者。
在汉工作期间,曾多次到黄鹤楼(故址)游玩、采访,以记者的眼光,留下了一帧帧那个时代黄鹤楼景区的风貌剪影。
1935年离汉后,写下多篇文章,讲述当年在汉的旧闻,留下了可贵的历史资料。
他曾在一篇文章中写到:“‘黄鹤一去不复返’。
我想,它不会忘怀故居,会常想飞回去看看的。”
黄松鹤现当代 1907 — 1988
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
黄松鹤(1907-1988)号漱园厦门人
旅居印度尼西亚,后卜居香港,终老于厦门
有《漱园诗摘》、《黄花草堂诗钞》、《煮梦庐词草》。
梁耀明现当代 1912 — 2002
当代诗词
梁耀明号锲斋广东顺德人
一九一二年三月生,二零零二年七月卒。
受业于黄芷芗之门,抱虚守一,商馀好读书,爱远行,广交游。
当抗日战争胜利,即创立建中中学于容奇故里。
至国内鼎革初起,则先后推动顺德华侨中学建校,容山中学、南山中学扩建,兴办慈风幼儿园,致力修复保护青云塔太平塔等乡邦文化古迹。
组鸿社、锦山文社于香港
著有《听晓山房集》、《续集》、《三集》。
陈襄陵现当代 1913 — 1989
词学图录
陈襄陵(1913-1989) 名诵樵广东南海人
寓居香港
有《旧香楼词》。
傅子馀现当代 1914 — 1998
词学图录
傅子馀(1914-1998) 号静庵
广东番禺人
移居香港,创办鸿社及《岭雅》季刊。
晚年返广州居住。
有《抱一堂集》。
个人简介
傅子馀(1914-1998)号静庵,曾任教香港广侨学院,先后创办鸿社及《岭雅》季刊,与羊城、港、澳诗苑名家,广通声气。
潘小磐近现代 1914 — ?
词学图录
潘小磐(1914—?
号馀庵
广东顺德人
任教香港
有《馀庵文存》、《馀庵诗草》、《馀庵诗续》、《馀庵词》。
陈凡现当代 1915 — 1997
人物简介
陈凡1915-1997字百庸广东省三水人,曾用笔名周为等。
30年代曾任教师,1937年后在广东炽队任职,1941年后曾任桂林《大公报》记者、采访科副主任,柳州办事处主任,柳州广州特派员,广州办事处主任,1949年后历任香港《大公报》编辑、副主任,副总编辑。
广东省文联委员。
香港“综艺侠情派”武侠作家。
主要著作有散文集《海沙》、《无华草》,诗集《往日集》、新闻报告集《转徙西南天地间》和武侠小说《风虎云龙传》。
刘逸生现当代 1917 — 2001
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
刘逸生(1917—2001)原名刘日波香山县(今中山市)沙溪镇溪角人。
1938年8月考入香港星岛日报》当校对、编辑。
1939年考入香港中国新闻学院学习,开始接触进步思想。
1942年佛山第五中学语文教员。
1943年梧州任《言报》编辑主任。
1945年抗战胜利后,到广州《晨报》当编辑主任,是年底转任香港《正报》副总编辑。
1949年香港《华商报》编辑。
解放前著有通俗读物《“国大”演义》。
就这样,他从排字工人、校对员开始,经过长期的艰苦自学,终于成为著名的编辑、诗人和研究古典文学的专家。
词学图录
刘逸生(1917-2001) 一名日波
广东中山人
1938年毕业于香港中国新闻学院。
任职报界,暨南大学新闻系教授
有《唐诗小札》、《宋词小札》、《唐人咏物诗选》、《龚自珍己亥杂诗注》、《龚自珍诗选》、《微型诗品》、《刘逸生诗词》。
曾敏之现当代 1917 —
简介
曾敏之,男,1917.10出生,汉族,原籍广东梅州市梅县区,落籍于广西罗城
历任《大公报》记者、采访主任,暨南大学教授,1978年后任香港《文汇报》副总编辑。
香港作家联合会会长。
有杂文集《曾敏之杂文集》,散文集《望云海》、《文苑春秋》,专著《诗的艺术》、《古典文学欣赏举隅》等。
饶宗颐现当代 1917年8月9日 — 2018年2月6日
词学图录
饶宗颐(1917-?
字固庵号选堂
广东潮州人
历任无锡国专、广东文理学院、华南大学教授
1949年移居香港从事教学、研究。
有《选堂诗词集》。
维基百科
饶宗颐,大紫荆勋贤(1917年8月9日—2018年2月6日)字固庵伯濂伯子号选堂,生于中国广东省潮安县,是国学家,在中国研究、东方学及艺术文化多方面有成就。
饶宗颐潮州知名学者、工商金融界名流饶锷之长子。
年少时候,禀承家学,常常在家中的天啸楼饱览群书。
天啸楼是当时粤东最大的藏书楼,藏书量数以万计,俨如小型图书馆。
饶自小被父亲训练写诗、填词,还有写骈文及散文。
1932年,续编父亲《潮州艺文志》,于《岭南报》刊登。
1938年中山大学因为日军南侵而迁往云南
饶在途中病倒,停留在香港时认识了王云五叶恭绰
从此他正式开始了国学研究。
当时他协助王云五编写《中山大辞典》,撰《古籍篇名·提要》稿,协助叶恭绰编写《全清词钞》。
1949年移居香港1952年1968年期间于香港大学任教。
饶曾任教于无锡国学专修(1943年)广东文理(1946年)香港大学(1952年—1968年)新加坡大学(1968年—1973年)美国耶鲁大学研究院(1970年—1971年)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72年)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讲座教授,系主任;1973年—1978年)、法国高等研究院宗教学部(1978年)日本京都大学(1980年)澳门东亚大学(1981年)温州师范(1991年)复旦大学(1992年)广东美术(1993年)中山大学1935年1993年)、北京广播(1994年)杭州大学(1994年)深圳大学(1995年)韩山师范学院(1996年)厦门大学(1996年)台北华梵大学(1998年)南京大学(1999年)、首都师范大学(1999年)武汉大学(1999年)北京大学(2000年)
1962年获得号称西方汉学之诺贝尔奖的法国法兰西学院「汉儒莲奖」。
1965至1966年,他于法国国立科学中心,从事研究巴黎及伦敦所藏敦煌画稿,并把研究结果著成《敦煌白画》一书。
1978年退休后在法国日本新加坡、泰国、中国大陆、台湾澳门美国周游讲,举办书画展,并先后受聘为多位内地著名大学的名誉教授或其他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
1993年12月,他获得法国索邦高等研究院颁予的人文科学博士衔和法国文化部颁授的文化艺术勋章。
1997年,他创办了大型术刊物——《华学》,并得到香港艺术发展局授予第一届视觉艺术奖。
1998年,获中华文学艺术家金龙奖“当代学大师”的荣誉。
2000年,获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授予大紫荆勋章,以表彰他在学术领域的杰出成就。
2001年,他获得俄罗斯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2005年,由饶宗颐教授书写《心经》,并由当代著名篆刻家唐积圣先生鑴刻,「心经简林」树立于大屿山平一址。
2009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聘请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并得到香港艺术发展局颁发终身成就奖。
2011年,他入围亚洲电视举办的感动香港十大人物评选。
2011年,获澳洲塔斯曼尼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
饶宗颐的研究领域甚广,时间跨度很宽,上至商下至明清,并且著作甚多,仅仅其中的《饶宗颐二十世纪术文集》便有十四卷二十巨册,超过一千二百万字,专著逾八十种;论文1000多篇。
除此之外,他精通甲骨文。
除了术的研究外,饶宗颐也擅长书法、书画、诗词、古琴,而且造诣极高,赢得甚高的评价。
台湾故宫博物院院长孝仪认为:「先生法书上追汉魏,下迈
山水人物,尤苍茫澹远,自辟蹊径。
而古文辞骈丽并擅,义正旨远,道德、文章、书画,辛亥以还,公其巨擎也。
」季羡林教授对他的诗词非常赞赏:「选堂先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世界五洲已历其四;华夏九州已历其七;神州五岳已登其四。
先生又为性情中人,有感于怀,必发之为诗词,以最纯正之古典形式,表最真挚之今人感情,水乳交融,天衣无缝,先生自谓欲为诗人开拓境界,一新天下耳目,能臻此境界者,并世实无第二人。
」而人们对他书画的评价:「选堂先生的书画,清狂跌宕不可一世,温文雅逸莫之与京。
当代,只有溥儒有此浓馥的书卷气。
但溥画失之枯硬瘠薄,其笔法过多『作家』气。
选堂先生笔墨丰润华滋,行笔自由放任;若无绳墨,却自有法度。」
固庵词·小引
词异乎诗,非曲无以致其幽,非高浑无以极其夐。
幽夐之境,心向往之;而词心酝酿,情非得已。
其触发也,有类机锋,美成云:许多烦恼,只为当时一晌留情:烦恼日深,则情留焉;一晌抖擞,则机发焉。
警策所至,才分攸关,则又无可如何者也。
少日嗜倚声,自埔播西南,藐视流离,未飞兴怨,而随手捐弃。
来港近廿年,偶复为之。
萧晨暮夜,生灭纷如,画趣禅心,触绪间作,江山风雨,助我感怆,删汰之馀,都为一卷。
宁谓无益之务,且遣有情之生。
语爱晴空,意出言表,怀新道迥,用慰征魂。
秉烛春深,如温前梦。
戊申清和 饶宗颐 时客香港之薄凫林
睎周集·序
庚戌九月饶子选堂暂移坛于北美,教授耶鲁大学研究院。
羁旅榆城之中,栖迟旧堡之上。
是时也,岸柳褪青,江枫耀火,川原穴寥,秋气愔妻。
空城晓角,侣碎蛩以吟愁,古屋深灯,儗枯僧之禅定。
未免有情,谁能理遣!
于是骋才小道,放笔倚声。
既和余令慢二十馀阕,一月之中又步清真韵五十一首,撷片玉花犯起调,曰粉墙词。
远道相寄,叹赏无斁,余寓书云,方杨和周,殚精竭虑,裁九十篇,声音不误,神貌全非,徒僭三英,曾无一是。
吾子才大儗于坡仙,格高无鬼白石,彼毕生之所为,子咄嗟而立就,喝假其馀性,依陈注本而遍之。
既摅所怀,亦开来学
未及期月,又得七十六阕,合前凡百二十七章。
字字幽劲,句句洒脱,瘦蛟吟壑,冷翠弄春,换徵移宫,寻声协律,至于名媛缀谱,(张充和女士为谱六丑,以笛倚之,其声偕美。
)异域传歌,徵之词坛,盖未尝有。
昔西麓继周,其数相埒,大过方杨,类多好语,而苦鲜完篇,比于饶子,尚隔一层;因名之曰睎周集。
客或谓余,词贵新造,韵当自我,画地为牢,屦校灭趾。
余谓客曰,才难而已。
陆平原所谓踯躅燥吻,寄词瘁音者,信大难耳;至若虎变兽扰,龙见乌澜之士,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大豪末而小泰山,以无厚入有间,则何难之又乎?
子瞻杨花,幼安之次南涧,别裁清思,迥迈原制。
是知积厚之水,堪负大舟,追电之驹,无视衔辔。
形虽模古,实则维新,今观饶子之什,益信然矣。
借他人之杯酒,浇胸中之块垒,言必己出,意皆独造,从容绳墨,要眇宜修,律按清真,神若白石,(饶子固庵词中和白石几四分之一。
)不标次韵,谁复知之?
或疑固庵一集,早著词林,纵目遥天,奚待踵武。
岂知言哉!
故特辩而序之。
辛亥夏初,罗烈于香港两小山斋
汤定华近现代 1918 — ?
词学图录
汤定华(1918-?
名启亮一字文冰
广东南海人
幼受业于康有为之侄康隐泉
广东大学毕业,任教香港
有《思海楼词》。
罗忼烈近现代 1918 — ?
词学图录
罗忼烈(1918-?
) 原籍广西合浦,定居香港,后移居加拿大。
1940年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毕业。
任教院校。
有《元曲三百首笺》、《词曲论稿》、《两小山斋论文集》、《周邦彦清真集笺》、《北小令文字谱》、《诗词曲论文集》、《话柳永》、《词学杂俎》、《两小山斋杂著》、《两小山斋乐府》。
高旅现当代 1918 — 1997
词学图录
高旅(1918-1997) 学名邵元成字慎之
常熟人
抗战中就读于北平民国大学,后从事新闻工作,1950年香港《文汇报》主笔。
1968年因抗议文革辞职,专心著述。
有《高旅诗词》。
何叔惠近现代 1919 — ?
词学图录
何叔惠(1919- ) 广东顺德人
香港大专学院主讲,创立凤山艺文院。
有《微盦存稿》、《三不亦堂诗稿》。
朱庸斋现当代 1920 — 1983
分春馆词·何序四
新会朱君庸斋,自少年以工词饮誉京华,声名籍甚,故吾海绡翁以后,三十年来,言词者多爱推君。
余久耳其名,而无一面之雅。
近者家叔惠裒集其词百馀阕,属其弟幼惠录为一卷馈余,因得遍读其所著分春馆词者。
余于倚声之道,本无所解,惟爱读两宋及清名家词,乃知词有主情主格主气三种,若谓秦、晏主情,姜、张主格,辛、刘主气,则君之词,其殆兼有主情与主格之妙,又能以潜气运之者与。
夫情之至者,必具有隽上之才,始足以达之,至才与情之联绵互发,畅以声音,又必在其精力弥满之日,故观君少年所作,如璞含珠媚,光彩焕然,情丰而才富。
中年以后,阅世既深,抚物兴怀,工于寄托,则又多连犿要眇之思,词益精深邃密。
迨至晚年,渐归平淡,雅不欲以绵丽之笔,与少年争胜毫釐也。
顾余所知甚鲜,未足以测君之所至,谨识数语,藉表衷情,并亟为付梓,以分赠爱读君之词者。
庚申十月何耀光序于香港之至乐楼
分春馆词·后记
朱师庸斋先生所撰《分春馆词》,有三种印本。
初印本刊于一九四四年冬广州大盛印局印行,线装,二卷,一卷为《怀霜集》,始自壬午,讫于甲申,凡五十阕,删存十九阕;二卷为《平居集》,始自庚辰,讫于壬午,凡四十阕,删存十三阕,两卷仅录词三十二阕。
第二次印本刊于一九四八年秋广州奇文印局印行,线装,一卷,录词四十八阕。
第三次印本刊于一九八一年香港何氏至乐楼刊行,线装,录词一百零四阕。
兹就三本别其同异,得词一百二十三阕,复从诸同门笔记及书报刊物中辑得集外词五十七阕,集外诗四十首,倩叶霖生、崔浩江二君校对,列入广州诗社丛书中。
朱令名、朱荔裳、朱荔诗出资印行。
二零零一年三月二十日陈永正
霍英东现当代 1923 — 2006
霍英东(1923—2006) 香港实业家、社会活动家。
原名官泰
广东番禺人,生于香港
曾任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香港特别行政区推选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政协副主席。
1991年时慕名游览黄鹤楼
梁羽生现当代 1924年3月22日 — 2009年1月22日
人物简介
1924.3.22-2009.1.22本名陈文统,原籍广西梧州市蒙山县,定居香港
1924年3月22日出生,因病于2009年1月22日在悉尼去世,享年85周岁。
中国著名武侠小说家,与金庸、古龙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三大宗师,被誉为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祖师。
郑裕彤现当代 1925 — 2016
郑裕彤(1925—2016年) 实业家。
广东顺德人
香港周大福集团及新世界发展创办人,武汉市“荣誉市民”。
1994年6月3日,任国务院港事顾问、香港新世界集团董事局主席时,与香港恒基兆业地产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李兆基、香港鸿基地产发展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郭炳湘同游黄鹤楼
1995年6月19日,再次率团登临黄鹤楼,表现出作为武汉市人民政府的高级顾问和荣誉市民对白云黄鹤之乡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