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洪仁玕晚清 1822 — 186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22—1864 【介绍】: 广东花县人字益谦,又作谦益号吉甫
洪秀全族弟。
累试不第。
道光二十三年为塾师,参与创立拜上帝会。
咸丰元年广西,未及随太平军远征。
八年,由香港江西湖北等地乔装潜入天京。
封干福王,晋精忠军师、干王,总理太平天国朝政。
进《资政新篇》,主张革新政治,学习西方科技文化。
曾与李秀成陈玉成等摧毁清军江南大营。
十一年,奉命赴安徽浙江等地催兵救援安庆,遭失败。
天京陷落,为清军所俘,被杀于南昌
有诗文辑成《军次实录》。
黄宽晚清 1828 — 187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28—1879 【介绍】: 广东香山人号绰卿
幼年就读于澳门教会学校,道光二十七年与容闳等人随传教士布朗赴美留学。
两年后,赴英国爱丁堡攻读医学,获医学博士
咸丰七年回国,历任广州惠爱医院医师香港国家医院院长
精于解剖学。
黄宽字鹤堂番禺人
罗浮冲虚观
有《自然堂遗诗》。
王韬晚清 1828 — 189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28—1897 【介绍】: 江苏长洲人初名利宾字紫铨号仲韬晚年自号韬园老民天南遁叟
十八岁考取秀才,后屡试不中。
赴沪受雇于外国教会主办的墨海书馆,前后十三年。
曾化名“黄畹”,上书太平天国将领刘秉钧
因此为清廷通缉,逃往香港
后游历英、法、俄诸国。
回港办《循环日报》,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中法战争时回沪任《申报》编辑、格致书院山长
著述极丰,有《韬园文录外编》、《韬园尺牍》、《淞隐漫录》、《普法战纪》等。
陈阿林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福建同安人
在沪初为外国人马夫,后为小刀会福建首领
咸丰三年,领导上海小刀会起义,被推为大明国统理政教招讨大元帅,作战英勇,拒降固守。
五年初,流亡香港新加坡,不知所终。
郭公接清末 ? — 191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911 【介绍】: 清末广东大埔人字守毅
光绪三十一年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
先后就学于理化专科学校与体育学校。
两年后回国参加饶平浮山圩起义,事败逃亡。
宣统二年北京,营救黄复生汪精卫未成。
三年参加黄花岗之役,事败避走香港
转往吉隆坡
不久因车祸死亡。
李雁南清末 ? — 191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911 【介绍】: 清末广东开平人名群
早年去香港
光绪二十一年兴中会广州起义失败后,加入三合会。
后在槟榔屿识孙中山
宣统二年香港宣统三年参加广州起义,力战受伤,被捕遇害。
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伊里布清 1772 — 184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72—1843 【介绍】: 宗室,满洲镶黄旗人
嘉庆六年进士,授国子监学正,改补典簿,官至广东将军
鸦片战争起,受命为钦差大臣,赴浙江理军务
与英军私订停战协议,革职。
后复起用,与英签订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卒谥文敏
维基
H|伊里布'伊里布(1772年—1843年3月4日)又名伊礼布小金榜称红带子伊礼布字莘农爱新觉罗氏,红带子,籍属镶黄旗
签署《中英南京条约》的中方代表之一。
伊里布嘉庆六年(1801年)进士,授国子监学正职,后出任云南府关通判,历任澄江知府腾越知州,与当地土司保持良好关系,受到云贵总督伯麟的推荐。
道光元年(1821年),随从云贵总督庆保镇压永北少数民族叛乱有功,代理永昌知府,不久升任安徽太平府知府,此后历任山西冀宁道道员、浙江按察使湖北、浙江布政使等职。
道光五年(1825年),伊升任陕西巡抚,后又先后调任山东和云南巡抚以清廉闻名。
道光十三年(1833年)伊里布升任云贵总督十八年(1838年),被授予协办大学士头衔,次年调任两江总督
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伊里布被任命为钦差大臣,负责浙江沿海的军事行动。
由于琦善裕谦等人和战不定,伊里布面对占领定海的英军亦不主动出击。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正月清朝政府命令伊里布进攻定海,恰逢英军为占领香港而从定海撤军,伊里布遂上表称收复定海,但是被斥责为“附和琦善,以兵炮未集,藉词缓攻,致敌船遁去”,被撤去协办大学士头衔,交出兵权给裕谦后留任两江总督
不久,裕谦弹劾其遣家丁张喜与英军私自来往,达成不战默契,伊里布被削去职务,投入监狱。
主要活动
  • 1801年,进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殷正茂明 1513 — 159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13—1592 【介绍】: 徽州府歙县人字养实
嘉靖二十六年进士
授行人,改选兵科给事中
隆庆间右佥都御史巡抚广西,用俞大猷统兵,镇压僮族韦银豹、黄朝猛起事。
寻代李迁提督两广军务,镇压惠、潮一带蓝一清等起事。
万历间户部尚书
致仕后再起为南京刑部尚书,以赂张居正冯保被劾。
旋乞归。
维基
殷正茂(1513年7月6日—1592年1月17日)字养实号石汀
直隶歙县上里村(今安徽)人,祖籍直隶丹阳(今江苏)同进士出身
国子生中式癸卯应天府乡试第三十五名举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丁未科会试第一百三十名,三甲一百九十七名进士,与张居正同榜,授行人。
三十二年四月选授兵科给事中次年八月巡视京营。
进礼科右,三十四年十月升兵科左,劾罢南京刑部侍郎沈应龙
三十五年三月出为广西按察司副使提调学校三十八年正月考察以贪被罢黜革职。
后复任云南副使
隆庆元年(1567年)正月复除湖广兵备副使八月升浙江右参政二年九月江西按察使
隆庆三年冬廷议镇压古田壮族韦银豹、黄朝猛之乱。
殷正茂右佥都御史巡抚广西
提督李迁调土、汉兵十四万,令总兵俞大猷为将,分兵七道进,连破数十巢。
黄朝猛死,韦银豹被叛徒廖东贵出卖,解送至京城
五年五月以功进兵部右侍郎,仍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继续担任巡抚
八月接替李迁总督两广军务兼巡抚广东
两广总督任内的万历元年(1573年)东莞县南部被分拆为新安县,范围包括今天的香港深圳
主要活动
  • 1547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杜臻清 1633 — 170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05 【介绍】: 浙江秀水人字肇余
顺治十五年进士,累官吏部侍郎
康熙间以海壖弃地安置耿、尚余党,往视形势,遍历沿海,区置有方。
官至礼部尚书
有《经纬堂集》、《闽粤巡视纪略》、《海防述略》等。
杜臻字肇余一字遇徐嘉兴人
顺治戊戌进士,改庶吉士,官至礼部尚书
有《经纬堂集》、《烟霞集》。
维基
杜臻(1633年—1703年)字肇余,榜名徐浙江省嘉兴府秀水县(今浙江省嘉兴市)人,进士出身
1684-1685年奉旨巡视广东和福建的复界(注:清初迁界令强迁沿海百姓),同行者有内阁大学士席柱。
此行写成《粤闽巡视纪略》,由于该书详述了九龙建有墩台的情况,成为学界研究清朝割让香港前夕的军事布防的经常引用的史料。
顺治十五年,登进士,改庶吉士
顺治十八年,任翰林院编修
后任秘书院侍读
康熙八年,任河南乡正考官国子监司业翰林院侍读学士
康熙十三年,任内阁学士
康熙十五年任礼部右侍郎
次年,任吏部右侍郎
康熙二十年,任刑部右侍郎刑部左侍郎
次年,担任吏部左侍郎武会试正考官
康熙二十三年,任工部尚书
康熙二十八年,任刑部尚书
康熙三十年,任兵部尚书
康熙三十三年,任会试考官
康熙三十八年任礼部尚书
主要活动
  • 1658年,进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梁章钜清 1775年7月6日 — 184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75—1849 【介绍】: 福建长乐人字闳中一字茝林晚年自号退庵
嘉庆七年进士,改礼部主事,官至江苏巡抚,兼署两江总督
洞悉江苏地方利弊,用人理财,能持大体。
鸦片战争时,曾驻兵上海,旋以病开缺。
有《经尘》、《小正通释》、《归田琐记》等。
梁章钜字闳中一字茝林福建长乐人
嘉庆壬戌进士,官至江苏巡抚兼署两江总督
有《藤花吟馆诗钞》。
全台诗
梁章钜(1775~1849)字闳中又字茞林,一作茞邻号退庵又号古瓦研斋
福建长乐人
清嘉庆七年(1802)进士
历任湖北荆州知府江南淮海道江苏山东江西按察使江苏甘肃布政使
道光十六年(1836)广西巡抚
鸦片战争期间,曾率兵驻守梧州防堵英军侵略。
二十一年(1841)改江苏巡抚,兼署两江总督
平生纵览群籍,精研金石之学,勤于著述,为清代各省督抚中著述最多者。
计有《浪迹丛谈》、《论语集注旁證》、《孟子集注旁證》、《归田琐记》、《南省公馀录》、《退庵随笔》、《楹联丛话》等七十馀种〖参考刘德成、周羡颖主编《福建名人辞典》,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5年10月1版1刷。〗。
  梁章钜道光年间,作有题徐庆都督春波洗砚图二首,见连横台湾诗乘》,今据以校录。
(吴福助撰)
词学图录
梁章钜(1775-1849)字茝中闳林号茝邻退庵
祖籍长乐,后迁居福州
二十岁中举人,二十八岁成进士
嘉庆十年(1805)开始任礼部主事嘉庆二十一年(1816)考选军机京章。
道光元年(1821)升为礼部员外郎,任大清通礼馆、内廷方略编修
后历任湖北荆州知府江南淮海河务兵备道,以及江苏山东江西按察使江苏甘肃直隶布政使
鸦片战争期间,任广西、江苏巡抚,一度兼署两江总督,不久以疾告归,居福州黄巷黄楼
壮年于嘉庆年间在京曾加入宣南诗社。
晚年子恭辰迎养于温州官署。
著述甚丰,有《枢垣纪略》、《退庵随笔》、《文选旁证》、《归田琐记》、《浪迹丛谈》、《退庵诗存》、《退庵随笔》、《文选旁证》《楹联丛话》、《楹联续话》、《楹联三话》、《巧对录》等七十余种刊行于世。
子恭辰随父游学二十年,官至温州知府,编撰《楹联四话》和《巧对续录》。
梁章钜(1775~1849) 清代官员、学者。
字闳中又字茝林号茝邻晚号退庵
祖籍福建长乐县,生于福州
嘉庆七年(1802)进士,历任湖北荆州知府荆宜施道、江苏布政使苏巡抚、署理两江总督兼两淮盐政等职。
曾积极配合林则徐严禁鸦片,是坚定的抗英禁烟派人物,也是第一个向朝廷提出以“收香港为首务”的督抚。
著述丰富,共著诗文近70种,为楹联学开山之祖。
自云“余官湖北时,尝三度登黄鹤楼”。
在其所著《楹联丛话》中记载了内阁学士翁方纲湖北巡抚钱楷直隶参政鲁之裕、署陕甘总督萨迎阿侍读学士余本敦吏部尚书朱士彦湖广总督毕沅等官员、名士撰写黄鹤楼楹联的事迹掌故。
维基
梁章钜(1775年—1849年)字闳中又字茝林号茝邻晚号退庵
祖籍福建长乐县,生于福州
学者。
梁章钜幼时颖悟,九岁能诗,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中举,嘉庆七年(1802年)进士
翰林院庶吉士
嘉庆十年(1805年)任礼部主事
嘉庆十二年(1807年),掌浦城浦南书院讲席,次年,入福建巡抚张师诚幕府
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经考选任军机章京
道光二年(1822年),授湖北荆州知府荆宜施道,升淮海河务兵备道,调署江苏按察使
道光五年(1825年),管理盘运漕粮总局,任山东按察使
次年,调任江苏布政使
江苏任职八年,曾四次代理巡抚,政绩斐然。
道光十一年(1831年)江淮大水灾,他率属捐廉募款。
同年,修复练湖牌坝,筹款兴修孟渎、得胜、澡港三河水利。
道光十二年(1832年)四月,奏请回福州养病。
道光十五年(1835年),奉召入,授甘肃布政使
次年,升广西巡抚兼署学政
道光十八年(1838年),上疏主张重治鸦片囤贩之地,强调“行法必自官始”,并积极配合林则徐严令梧州浔州官员捉拿烟贩,采取10家连保法,杜绝复种罂粟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亲自带兵防守梧州,并增兵浔州南宁,运送大炮支援广州防务。
曾上疏抨击琦善广东“开门揖盗”,歌颂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第一个向朝廷提出以“收香港为首务”。
同年,调任江苏巡抚,带兵到上海会同江南提督陈化成部署抗英,组织宝山上海川沙太仓南汇嘉定等地兴办团练,严密设防,使英军未敢妄动。
同年八月,署理两江总督兼两淮盐政
十一月病发,专折奏请开缺调理。
先后寓居扬州浦城温州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病逝。
主要活动
  • 1802年,进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陈望曾清末民国初 1853 — 1929
全台诗
陈望曾(1853~1929)字省三号鲁村,祖籍福建漳浦,后迁台南
同治九年(1870)举于乡,同治十三年(1874)进士,授内阁中书,先后署广东雷州韶州府知府
施士洁萧逢源汪春源许南英并称「台南进士」。
乙未(1895)割台,携眷内渡。
板桥林家有姻亲关系,林尔嘉《林菽庄先生诗稿》中有多首与陈望曾唱和之作,民国三年(1914)五月菽庄钟社成立后,陈望曾亦参与其诗会活动,与施士洁萧逢源汪春源许南英五人,曾同住鼓浪屿,一时有「五凤齐飞入洞天」之誉 。
光绪二十五年(1899)任广东府知府
继而奉委提调广东海防兼善后总局。
三十四年(1908)任广劝业道
嗣调署按察使提学使、赏头品顶戴。
台籍进士在中国内地仕宦者,以望曾最为显达。
积资数十万。
国民革命之际,秘助民党。
后隐居香港太平山。
主要活动
  • 1874年,进士
琦善清 1790 — 185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1790—1854 【介绍】: 满洲正黄旗人,博尔济吉特氏,字静庵
嘉庆间由荫生累官山东按察使
道光间以治河办海运,明干有为,官至直隶总督文渊阁大学士
二十年,办交涉,在大沽口登英舰,为敌势所慑,允许议和。
旋代林则徐督粤,撤海防,擅订《穿鼻草约》,私许割香港、开放广州、赔偿烟价六百万银元等条款。
广东巡抚怡良奏劾,坐夺职拿问。
咸丰间钦差大臣,建立江北大营,与太平军对峙,多败,卒于军。
谥文勤
奕山清 1790 — 187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90—1878 【介绍】: 宗室,隶镶蓝旗字静轩
侍卫累擢御前大臣
道光二十一年,以靖逆将军赴粤督师与英军作战,畏敌求和,许给英国烟价及香港全岛,而以“义律穷蹙乞抚”入奏。
次年,事露遭斥责。
和议定后革职。
咸丰中黑龙江将军,慑于俄军压力,签订《瑷珲条约》,割让大片领土。
同治中封一等镇国将军
卒谥庄简
陈伯陶清末 1855 — 1930
维基
陈伯陶(1855年—1930年)字象华子砺号九龙真逸别署砺道人九龙山人,晚更名永焘广东东莞县(今东莞市)中堂镇凤涌乡人。
清末政治人物、学者。
光绪十八年探花及第。
官至江宁提学使,署布政使
清亡后以遗老自况,移居香港
陈伯陶之父陈铭圭为咸丰二年(1852年)副贡。
咸丰五年(1855年)三月十七日陈伯陶生于东莞县城家中。
五岁启蒙,六岁时,其父故交、学者陈澧主讲东莞石龙龙溪书院陈伯陶陈澧为师,后来其经学词章受陈澧影响颇大。
十岁,通晓五经。
光绪元年(1875年)秀才光绪五年(1879年)中解元(广东乡试考取第一名)。
光绪十八年(1892年)壬辰科殿试高中一甲第三名(探花), 赐进士及第,任翰林院编修文渊阁校理武英殿协修等职。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陈伯陶外派往云南贵州山东出任乡试副考官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天津陈伯陶携眷返回东莞安顿妥当后,随即赶赴西安追随慈禧太后光绪帝
辛丑条约》签订后,陈伯陶跟随光绪帝回京,并入值南书房任行走,充当皇帝的近身文学侍从
南书房行走虽无实务,但一直是清代文官向往的荣誉;事实上陈伯陶后来亦非常缅怀这段在皇帝身边的岁月。
光绪三十二年陈伯陶外调江宁提学使,开始走上教育官僚的道路。
他曾经到日本考察教育发展,回国后在南京推广实业高等学堂。
他创办了方言学堂和暨南学堂;前者是外语学校,后者是华侨学校,亦即暨南大学的前身。
光绪三十四年陈伯陶迁任江宁布政使;可惜就在仕途日隆之际,光绪帝遽然去世。
陈伯陶受此打击,复见政局日渐紧张,遂于宣统二年弃官回归东莞
宣统三年,亦即辛亥革命爆发的同年,陈伯陶出任广东省教育总会会长。
武昌起义后,广东变天,革命军一度包围东莞陈宅陈伯陶于是携眷逃往香港红磡暂避。
未几宣统逊位,陈伯陶遂迁往九龙城,打算以此地为长居之所,并以秦朝东陵侯召平于秦亡后种瓜自给的典故,署其小楼名为「瓜庐」,以示效忠清廷,不事二朝。
陈伯陶来港后不剪辫,不易服,以前清遗老面目示人;又自号「九龙真逸」,决心以隐逸度其馀生。
其间龙济光入主广东,曾力邀陈伯陶出山佐政;又以设广东省志局为名,请其主持修志。
陈伯陶始终不为所动,坚拒不就;反而应东莞同乡叶湘南之邀,就地于九龙设局纂修东莞县志》。
六年后志书98卷修成,另附《沙田志》四卷,全书一百卅十馀万字,于时堪称巨著。
东莞县志》是陈伯陶的专业制作,颇得学界好评。
他又著手编纂宋元以来广东遗民传记资料,写成《胜朝粤东遗民录》、《东莞遗民录》、《广东遗民录》、《东莞三忠传》等书,以寄寓其思念前朝之情。
1922年溥仪大婚,陈伯陶携一万元巨款入京祝贺,以尽为臣之礼。
陈伯陶去国多年后重回昔日入值的南书房,感慨万分,不胜唏嘘。
陈伯陶隐居的九龙城,曾经是南宋末二帝的栖身之所。
此地有宋王台及侯王庙两处遗址;前者为纪念二帝而设,后者则来历不详。
此段亡国史事不但惹起陈伯陶的遗民思绪,更引起其寻根探低的兴趣,最后考订侯王乃宋末杨淑妃亲弟杨亮节。
未几港府计划收回宋王台遗址转售,事件为一众遗老上书陈情劝止;结果港府不但撤回计划,更容许遗老于宋王台之上修建石垣以为屏护。
风波息后,陈伯陶特此撰写《九龙宋王台新筑石垣》以表庆贺。
陈伯陶不时邀约遗民雅士,聚集其上酬唱互答,以寄故国之思。
陈伯陶一生埋首经籍,著述甚丰。
来港之前曾经参与纂修清史稿》〈儒林〉和〈文苑〉两传;在港所著除前述方志及遗民传记之外,尚有《瓜庐文剩》、 《瓜庐诗剩》、《孝经说》、《袁督师遗稿》、《东江考》等多种。
另外,陈伯陶亦不忘薪传后代,与一众遗老于学海书楼设坛讲学,光大孔门事业。
1929年青山寺香海名山」牌坊落成,陈伯陶亲题对联志庆。
其联云:「遵海而来杯渡情依中国土,高山仰止韩公名重异邦人」,对金文泰来主政颇有赞许之意。
1930年8月20日陈伯陶卒于香港九龙城寓所。
溥仪闻讯后赐予谥号「文良」,为遗老一生画上圆满句号。
女婿乃淩鸿勋之侄驻牙买加特命全权大使崇熙 (Samuel C.H. Ling)。
主要活动
  • 1892年,探花,貢士,第一甲,賜進士及第
黄咏商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广东香山人,世居澳门
父为香港议政局议员。
光绪二十一年初,识孙中山,入兴中会。
在港设“乾亨行”掩护革命。
同年广州起义时,变卖家产以充军
失败后回澳门,数年后病死。
魏源清末 1794 — 185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94—1857 【介绍】: 湖南邵阳人字默深又字墨生汉士
道光二年举人,会试落第,纳赀为内阁中书二十五年始成进士
熟于国故朝章,从刘逢禄学《公羊春秋》。
治学以经世致用为宗旨,与龚自珍齐名。
陶澍等幕,襄助筹办漕、盐、河诸大政。
鸦片战争后作《海国图志》,倡“师夷长技以制夷”说。
进士后官高邮知州
晚年弃官潜心著述。
有《古微堂诗文集》、《圣武》、《史新》、《老子本义》等。
魏源字默深邵阳人
道光乙巳进士,由内阁中书历官高邮知州
有《古微堂诗集》。
魏源(1794—1857) 清末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
谱名远达字汉士,后字默深(亦作墨生),号良图
湖南邵阳金潭(今属隆回)人。
道光二十五年(1845)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官至高邮知州
生前多次登临黄鹤楼,考证山脉、河道的古今变化。
嘉庆十九年(1814)冬,随父出洞庭湖北京途中,借赏雪之兴独自登临黄鹤楼,远眺江汉景色,写下《黄鹤楼》五言律诗;嘉庆二十五年,路过武昌,写《江行杂诗》以抒登临黄鹤楼之感慨;道光二十四年(1844)秋,在汉阳文学家姚莹,再次作诗《汉阳送人入蜀二首》,流露出对黄鹤楼的留恋之情。
维基
魏源(1794年4月23日—1857年3月26日)原名远达字默深一字墨生又字汉士号良图
湖南省邵阳县金潭人(今邵阳市隆回县金潭)。
晚清思想家,新思想的倡导者、林则徐的好友。
魏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文人之一。
清朝道光二年(1822年)魏源29岁参加顺天乡试,考中举人,试卷得到宣宗褒扬,但此后会试却落第,房考刘逢禄深感可惜。
1840年1841年,曾参与裕谦戎幕,依照英国战俘的口供编成《英吉利小志》。
1841年7月,在镇江林则徐相遇,纵谈时事和今后对策。
1843年1月,依靠林则徐广州翻译的报纸并以林的《四洲志》为基础写就50卷的《海国图志》,而魏源撰写该书时曾长年待在南京,其宅邸即小卷阿。
魏源内阁中书,直到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方中进士,殿试位列三甲第93名,以知州分发江苏,赞权兴化
官至高邮州知州
1847年魏源前往广州澳门,访问知名儒者陈澧,会晤葡萄牙理事官,又前往香港,采购各国书籍,将《海国图志》拓展为60卷。
1853年,依据西方新出著述,如葡萄牙马吉士的《地理备考》,续写为100卷。
晚年隐居杭州,潜心佛教,法名承贯
病逝于杭州
清史稿》有传。
主要活动
  • 1845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陈琏明 1370 — 145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70—1454 【介绍】: 广东东莞人字廷器别号琴轩
洪武二十三年举人,入国子监
选为桂林教授
严条约,以身作则。
永乐间许州扬州知府,升四川按察使,豪吏奸胥,悉加严惩。
宣德初南京国子祭酒
正统初南京礼部侍郎
致仕。
在乡逢黄萧养起义,建镇压制御之策。
博通经史,以文学知名于时,文词典重,著作最多,词翰清雅。
有《罗浮志》、《琴轩集》、《归田稿》等。
全粤诗·卷七一
陈琏(一三七〇 — 一四五四),字廷器号琴轩
东莞人
明太祖洪武二十三年(一三九〇)举人,选授广西桂林府学教授
惠帝建文三年(一四〇一),秩满迁国子监助教
成祖永乐元年(一四〇三),廷臣荐有治才,召试列优等,擢知许州
三年,改知滁州
七年,擢扬州知府,仍掌滁州事。
复擢四川按察使
宣宗宣德元年(一四二六),召还,改任南京通政使,掌国子监事
英宗正统元年(一四三六),调升南京礼部左侍郎
六年,致仕。
历仕五朝,卒年八十五。
滁州时,均徭役,时征敛,禁奸戢暴,人感其德,并欧阳修王禹偁而祀之,称三贤祠
有《琴轩集》三十卷、《归田稿》若干卷等。
事见明罗亨信撰行状,明戴璟嘉靖十四年刻本《广东通志初稿》卷一二、明黄佐广州人物传》卷一四有传。
陈琏诗,《归田稿》已佚,《琴轩集》明刻本二种(正统六年初刊本、万历四十五年重刊本)亦已佚;今以香港学海书楼所藏(孤本)清康熙六十年万卷堂陈氏后人重刊本为底本(简称康熙本),该刊本前十二卷为诗。
参校民国十八年东莞陈伯陶聚德堂刊本《琴轩集》十卷本(简称民国本,为康熙本之简编本,前三卷为诗)、清温汝能嘉庆十八年刊本《粤东诗海》、民国张其淦民国十三年刊本《东莞诗录》等选本。
所辑佚诗,参考《莞水丛书·琴轩集》附杨宝霖辑佚部分,校以原版,并他本辑得者,另作一卷附后。
字廷器东莞人
洪武丁卯举人,除桂林教授,迁国子助教
永乐初,知许州,改滁州
寻以扬州知府摄州事,擢四川按察使,入为南通政使,掌国子监事,终礼部侍郎
琴轩稿》三十卷。
抑庵集》:陈公文词典重,人爱之如拱璧。
崇善广东诗粹》:黄才伯云:「琴轩永乐初,铺张朝廷盛德,为《平安南》、《巡狩》、《平羌》三颂,及《铙歌鼓吹曲》十二首以献,文皇览之,大加称异,以滁州超擢西蜀宪使
文人遇主之隆,论者以比相如奏赋,殆有过之云。
屈大均广东新语》:明兴,东莞有凤台、南园二诗社,其诗颇得源流之正。
琴轩陈公尝录自宋、元以至国初,为《保安诗录》。
田按:侍郎诗,词格俱精,天然秀拔。)
康有为清末民国初 1858 — 192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58—1927 【介绍】: 广东南海人初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更生更甡别署西樵山人天游化人
光绪二十一年进士
十四年,首次上书光绪帝,建议变法。
后在广州万木草堂讲学,倡今文经学,借鼓吹孔子托古改制,言变法改良。
二十一年马关条约》签订,有为联合在京会试举人一千三百余人上书清帝,要求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
进士,授工部主事,不就。
组织《强学会》,编印《中外纪闻》等,鼓吹变法维新。
二十四年,得光绪帝召见,促成“百日维新”。
戊戌政变起,逃亡国外。
后持保皇立场,反对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后,曾与张勋共谋复辟帝制。
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
康有为原名祖诒字长素一字广厦号更生南海人
光绪乙未进士,官工部主事
有《万木草堂丛书》。
词学图录
康有为(1858-1927) 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更生初名祖诒
广东南海(今广州)人。
光绪二十一年(1895)进士
会试前发起"公车上书",要求拒签《马关条约》,变法图强。
工部主事,未就。
在京创办强学会。
清德宗召见问对,因宣布变法。
戊戌政变作,流亡香港日本及欧美各国,组保皇会,主张君主立宪。
民国,任孔教会会长。
治今文经公羊学,借古改制言变法改良。
工为政论文。
馀事为诗,返虚为浑,积健为雄,有抉天心探地肺之奇。
词仅传少作一首。
有《康南海先生诗集》,词见《全清词钞》。
康有为(1858—1927) 近代改良派领袖、思想家。
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更生晚年别署天游化人
广东南海人,人称“南海先生”。
光绪二十一年(1895)进士,授工部主事
1898年梁启超等人发动戊戌变法运动,失败后逃亡国外,归国后主张君主立宪。
光绪十五年(1889)十月溯江西上,游览武昌汉阳,登临黄鹤楼故址,作七律《登黄鹤楼》诗一首,用“百战山川扼势雄”的诗句来概括此地险要形势,描述黄鹤楼曾见证身经百战、碧血芳草的历史侧面,表达了对时局的关注之情。
维基
康有为(1858年3月19日1927年3月31日康有为),清末维新变法派主要发起者,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夷更生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广东省南海县丹灶苏村人人称康南海光绪廿一年(1895年)进士,曾与弟子梁启超合作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变法失败后,被慈禧太后通缉而出逃。
1912年宣统退位后,康有为继续反对共和1917年曾与张勋合作,发动兵变,拥立宣统帝,是为丁巳复辟,但四日之内就被段祺瑞讨平。
1927年在一场宴会后病逝。
主要活动
  • 1895年,进士,貢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潘飞声清末至民国 1858年11月9日 — 1934
词学图录
潘飞声(1858-1934) 字剑士号兰史
番禺(今广州)人。
贡生
早年随洪钧出使德国,入柏林大学讲授中国语言文学
归国,保举知县,改授国子监典籍,荐举经济特科,皆不就。
寓居香港,为报刊撰稿。
民国,寓居沪上。
诗文词并工,为南社社员,与高旭俞锷、傅专并称"南社四剑"。
其诗清响可听,雄秀并具。
词极婀娜之致。
有《说剑堂集》、《在山泉诗话》。
词在集中,名《海山词》、《花语词》、《珠江低唱长相思词》。
全台诗
潘飞声(?
~?
),字兰史广东番禺人〖参考林鹤年《福雅堂诗钞》题词;又王松友竹行窝遗稿》附《哀挽录》,注明潘氏里籍为「上海」,姑存疑。〗。
生平不详。
杨永智撰)
人物简介
1858-1934字兰史广州市番禺人
号剑士心兰老兰别署老剑剑道人说剑词人罗浮道士独立山人,斋名剪淞阁、室名水晶庵、崇兰精舍、禅定室等,祖籍福建省人,先祖于清乾隆年间迁居广东经商,遂落籍于广东省番禺县(今广州市番禺区)
香港《华字日报》、《实报》主笔,南社成员。
长于诗词书画,善行书,苍秀遒劲,善画折枝花卉。
诗笔雄丽,时有奇气,广东美术史上关健人物,与罗瘿公曾刚甫黄晦闻黄公度胡展堂并称为“近代岭南六大家”。
中国近代著名诗人、书画家。
海山词·序
岁在戊子,蒙方傍星轺,涉欧海。
役形竿牍,息影衙斋。
閒抽青琴,同调斯䍐。
仰视白日,异域可悲。
歌敕勒以苍凉,唱河干而僾悒。
孤欢易坠,一稔有奇。
则有潘君兰史者,莹鉴月皎,才锋雷鸣。
吞篆妙龄,噪名宙合,毡裘绝域,雁贽远遗。
乃浮博望之槎,高设马融之帐。
碧瞳黄发,羌北面以从风;白狄红番,沐东溟之化雨。
客居清暇,与我周旋。
家世河阳种桃满县;行歌海国,掷果盈车。
授简援毫,排寒送暑。
堂名说剑,催诗刻烛之雄;室号相思,补屋牵罗之趣。
语多隽逸,目无浅营。
近复出海山词一集见示,蘤辞焰发,琚谈色飞。
玉田之疏,梦窗之密,永长亭之雨,髯苏大江之浪。
包罗胸襟,奔赴腕底。
间或惆怅明珰,流连翠被,指楼头之盼盼,索纸上之真真。
杜芳洲,纫兰空谷,寤寐所接,髣髴其人。
因而妙语珠穿,纨情绮合。
美人香草,一例寓言;佛子秋波,三生禅悟。
翳不乖乎宗旨,实连犿以无伤。
使君不凡,吾党心折。
时则青女晨妒,素妃夜愁。
南窗偶开,北风如刺。
拥衾不寐,阁笔欲焚。
万感无聊,一杯独酌。
纵览宏制,不期块垒之消;附缀刍言,请待国门之𡩡。
光绪十四年冬十有二月宁乡陶森甲矩林序于德意志拍尔陵使署之西楼
予使太西,始识兰史于百林。
年少翩翩,盛名鼎鼎。
携镂玉雕琼之笔,作栈山航海之游。
草草光阴,流连三载;花花世界,邂逅群仙。
汇其诗词,分为两集。
独开生面,妙写丽情。
盖古来才人未有远游此地者,才人来百林自兰史始。
读者艳其才,并艳其遇矣。
上海姚文栋
大词哀感顽艳,凄入心脾。
所恨者厚尘务坌涌,不能以师事之。
奈何。
赐题画芙蓉一阕,尤洽鄙怀,意外之意,日来闷甚。
正拟把酒朗诵数过,藉遣天涯幽绪耳。
兀鲁特部落承厚
海西万里外,不闻此调如广陵散矣。
今读此编,激越清泠,纯乎天响,如鼓成连琴于山海间。
令我移情久也
戊子冬月张德彝拜识于柏林行馆。
此卷词清旷瑰丽,以冰雪之笔,写海山之景。
琼岛瑶台,隐现纸上,令人目迷五色。
古来词家所未有也。
日本井上哲拜读拜服。
题词 满洲桂林竹君 草窗风调梦窗词。
情是三生杜牧之
如此华年如此笔,却来海外画蛾眉。
新声传写遍蛮笺。
镂玉镌琼字字妍。
记唱寿楼一曲,万花低首拜词仙。
虞美人 满洲承厚敦伯 庾郎才调江郎笔。
继金荃集。
新声传诵到欧西。
处处冰弦檀板唱君词。
多情小杜伤春惯。
又感秋无限。
漫夸薄倖遍扬州
千载天涯一样说风流。
又 离情每被柔情扰。
梦影愁多少。
三生绮债几时休。
流水落花风雨一天愁。
琵琶谁诉飘零客。
旧曲翻新拍。
相逢海国久知君。
可许卢仝从此拜韩门。
日本金井雄飞卿 此乡未合老温柔
细按红牙教莫愁。
却笑腰缠无十万,年年骑鹤上扬州
尊前休唱雨淋铃。
旧曲天涯只怕听。
为问珠江今夜月,水天閒话付樵青。
不卷重帘夜听潮。
绿天风雨太无聊。
寒灯水阁潇潇夕,只有琴娘伴寂寥。
歌舞欧西眼易青
冶游休说似浮萍。
洋琴试按衷情曲,帘外蛮花解笑听。
风流家世是潘郎。
几度金针绣锦鸯。
莫上人嗔破戒,海山新曲又催妆。
扶桑有客识才名。
同是江湖载酒行。
剩得閒情一枝笔,也题黄绢拜先生
日本井上哲君迪 黄河词调世争传。
玉貌风尘尚少年。
爱向海山题艳曲,细腰人拜杜樊川
蛮娘能唱浪淘沙。
合写羁愁付琵琶。
一样伤春感零落,为君重诉二桥花(日本新桥柳桥花月为东京之冠。)。
花语词·序
兰史大兄三世词宗,一家韵事。
宫商绳武,研祖砚以雕琼;律吕承欢,读父书而戛玉。
命小红以低唱,我欲吹箫;浮大白而高歌,卿当按拍。
况复六家之后,顾曲寥寥;五岭以南,知音落落。
沈只陀之金缕,刬袜未前;陈虞苑之铜琶,横刀而去。
君则河满一声,阳关三叠
数楼台于南国,不少钟情;问西陵,偏多寄慨。
何止盈盈秋水,破粉成痕;淡淡春山,结眉表色也哉。
于时花坞香浓,珠江月皎。
船船绮席,绿熊则坐子樽前;处处晶窗,金凤则挂臣冠上。
鸳鸯沙实冶游之地,杨柳岸有酒醒之时
可无小令追欢,新声填恨,播诸乐府,度以名倡者乎。
爰制金荃,更抛红豆。
拍遍王郎摺叠之扇,薰满卢家苏合之香。
一卷乌丝,应付当筵部伎;两行红粉,如调上苑春莺。
仆向工愁,不禁命酒;君犹摘艳,或妒搓酥。
岂曰销魂,直令神往已。
光绪癸未中和节西园种菜叟萧𦥍常。
珠江低唱·序
兰史夙承家学,后来诗人罕见伦比。
又擅倚声,癖爱拙词。
属书册上,摘录数首,即希伯正。
光绪己卯九月陈良玉
尝与兰甫朗山论吾词家,自吴石华后继者绝鲜。
兰史年少好学,以精妙之思,运英隽之才,发为倚声,绮艳中时露奇矫之气,屡为兰甫朗山所赏。
岭表词坛洵堪独秀矣。
余少喜填词,老而荒废。
今睹是编,不无自愧,益当自勉也。
光绪乙酉十月尺冈归樵陈璞书于息园
兰史大兄足下,前月由都抵家,奉惠书垂念,拳拳心感,曷既久不晤,驰系维劳。
昨在星堂处读近作诗词,深叹其工,词尤属必传之作。
兹谨呈诗笺,求赐题秋琴图、桐院读画图诗。
如命书缴雪鸿图,忘置行箧,当与樱花图诗同书再呈也。
十载交游,相知最深,况吾兄英年俊才,尤所钦佩,安能无言。
容搜索呈诸大教耳。
汉阳嘉洗、兰亭砚,皆稀世之宝,欲作一诗,附之以传,特恐才力薄弱,不能称此好题目也。
敬颂吟安,欲言不尽。
愚弟黄绍昌顿首。
长相思词·题辞
蝶恋花 满洲承厚伯纯 孤馆红芳空问影。
天上人间,此恨何时醒。
花语衾愁记省。
离乡为觅忘忧境。
到底江湖风雪冷。
冷入琴弦,怨轸休重整。
读罢君词心自警。
天涯共是多愁命。
何国澧清末至民国 1859 — 1937
维基
何国澧(1859年—1937年)字定怡号兰恺
广东广州府顺德县水藤乡人进士出身、身居翰林
何国澄之二弟。
与长兄何国澄 ,五弟何国溥被誉为「何氏三凤」。
父何如芬(1826年-1907年)字寅业,授登仕郎,赠朝议大夫
生母萧氏(1837年-1925年),赠一品夫人
光绪二年(1876年),乡试中举。
光绪二十年(1895年),登进士,中二甲第四十九名。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翰林院庶吉士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四月散馆,授翰林院编修
光绪癸卯(1903年)乡试,甲辰(1904年)会试中担任磨勘官
任国史馆协修官、国史馆纂修官实录馆协修官
协修《 德宗实录 》而特赏二品衔
辛亥后回故乡水藤隐居 ,曾掌管顺德凤山书院。
著有《易义阐微》、《古镜妄言》及《澎海老人诗文集》等。
生子三人,亲侄何叔惠 ,何幼惠为香港著名国学家及书法家
主要活动
  • 1898年,进士,貢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