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宋朝
全宋诗
郭昌,仁宗康定元年(一○四○)为大理寺详断官。事见《宋会要辑稿》识官一五之四○。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一
释普济者,姓杨氏,姚安人。曾与净妙澄同开水目山,山旧无泉,普济以杖卓之,泉随涌出,人呼卓锡泉云。澄本滇池高氏子,世辅大理段氏,袭爵国公。因读《楞严》至“见犹离见,见不能及”处有省,竟叩支凝,获大解悟,即从剃染,后开水目山。段氏为建刹,乃赠“净妙”之号。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50—1012
【介绍】:
宋歙州歙县人,字宗源。太宗太平兴国五年进士。端拱初为殿中丞,献所著文及《古今类要》。以直史馆改左正言。淳化间屡上书言时政得失,太宗称其任直敢言。真宗初,上疏论契丹事,主张屈己以求安宁。历知同州、福州、荆南、襄州,迁右谏议大夫、判吏部铨。以疾卒。
释师律。茫阳人也。姓贾氏。大丞相魏国公耽之后。唐书有传。律弱龀端谨不与群童斗伎。裁十五岁于悯中寺落发。礼贞涉为师。严肃垂勖所履不出边幅之外。涉默异之曰。不可屈身下位而抑其名节乎。成比丘已可去游方。律奉训南逝得其禅要。回锡故乡。时梁世迨大周朝。其间帝王重臣率皆宗仰。居于夷门山旧封禅也。营构乎殿宇圣仪。丰厨秘藏供僧饶羡。约勒后生别院翕如罔违彝宪。朝廷以紫衣徽号用旌厥德。律视之蔑如也。一日谓弟子庶几曰。吾无愿不报厥龄欲颓。汝宜知之。勿俗情而悲悼也。乾德二祀正月二十三日而终。春秋八十一法腊六十二。太平兴国五年三月。改葬于北部浚仪之原。进士贾守廉为塔铭焉。
论曰。佛出于世经译于时。大要在乎果因。所推归乎罪福。罪也者下三涂之阶陛也。福也者上诸圣之阶陛也。阶陛是同上下有异耳。此命章曰兴福者。乃欲利他焉。如秤低昂如室明暗。则知二事必不同时。又类薰莸不同器而藏。尧桀不同国而治也。凡夫气分唯说罪多。圣者品流但闻福厚。顺性故易造。逆意故难修。修有多门行有众路。大约望檀波罗蜜多令度无极也。始则人天福行。施食与浆桥梁义井。次则轮王行中下品善。上品十善者则梵天福行也。一造偷婆。二补修故寺。三请佛转法轮。次则二乘净福行。同三品善止自利功强耳。次究尽位福行。乃成二严。庄严相。好从三轮无碍见万法体空。获利殊多尽未来际。夫如是福之广矣大矣。乃知圣者为福则易尔。何耶。纯净之故也。凡夫则反是易薰染之故也。是以佛亦为穿针之福。知福不宜厌焉。目连然燎迦叶蹋泥。无尽意贡璎珞宝珠。沓婆罗分僧卧具。伊皆大人有作圣者权方。欲其因罪不厌除福不厌取。矧以教传岭外法布中原年所弥深行持渐薄。内众修福就彼持门。先哲息愆行其忏法矣。夫修理忏也淡虑观心。心无所生生无所住。当尔之时顺违无相则罪灭福生之地也。若行事忏也心凭胜境。境引心增。念念相资绵绵不断。礼则五轮投地。悔则七聚首心。或期瑞而證知。乃见罪灭之相也。昔者齐太宰作净住法。梁武帝忏六根门。澄照略成住法图。真观广作慈悲忏。至乎会昌年内。玄畅大师请修加一万五千佛名经。是以两京礼经则口唱低头。檛磬一声谓之小礼。自淮以南民间唯礼梁武忏以为佛事。或数僧呗𠽋歌赞相高。谓之禳忏法也。其有江表行水忏法者。悔其滥费过度之愆。此人伪造非真法也。又有敩古人逐字礼华严法华经。以为礼无漏法藏也。由此有四众之徒于字上安南无字下安佛。诚叨滥也。有倡言曰。但务生善唯期灭罪。何判为非邪。通曰。翻译之后传行已来。若天上之恒星。如人形之定相。或别占一座便曰客星。或新起肉隆乃为胼赘者耳。君不见春秋夏五邪。郑杜诸家岂不能添月字乎。盖畏圣人之言。成不刊之典。不敢加字矣。夫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将知佛教还可加减否。如慧严重译泥洹经加之品目。忽梦神人怒责声色颇厉。曰涅槃尊经何敢辄尔轻加斟酌。是知兴福不如避罪。斯言允矣。今则不勤课励靡事增修。因搜颖脱之数员。责显盂安之三宝。就今有作何代无人。或京兆开乎海池。或终南建乎兰若。铸大悲之铜像。造相国之伽蓝。或代病利人。或护生掘土。铸钟感瑞。立刹参云。刻像繁多。修台浩博。披榛平田之梵宇。脱样阿育之浮图。刊石为经鸠财立藏。或治病于井络。或化人于鄜畤。如斯人也入殊邦之乡导。合二姓之良媒。日月伏根照洞庭之幽暗。乾坤玄凿开混沌之窍端。所行博哉。续运长矣。公羊子有之曰。是上之行乎下也。诗云。尔之教矣。民胥效矣。愿吾徒望上而学之。令仁祠圣像无坠于地者也。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20—968
【介绍】:
宋瀛州河间人。有膂力,善骑射。仕后周,官至如京副使。宋初,为内酒坊副使。太祖将讨郎州,遣往荆南以探虚实,还授前军步军都监。从慕容延钊平荆湖,因功迁内酒坊使。乾德二年,改判四方馆使、知江陵府。四年,宋师伐蜀,以供亿劳擢客省使。出使南唐还,得疾卒。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7—1004
【介绍】:
宋涿州范阳人,字德明。张藏英孙。太宗太平兴国三年进士。累迁监察御史,决狱江左,颇雪冤滞。历殿中侍御史,枢密直学士,知通进、银台、封驳司,又掌三班,颇有建言。淳化中,以镇压王小波、李顺等拜左谏议大夫、户部使。会五路兵进讨西夏,专督军粮,馈运颇集。真宗咸平初改工部侍郎、出知广州,移知郎州,俱有惠政。以疾徙知相州。
全宋文·卷一三○
张鉴(九四七——一○○四),涿州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字德明。太平兴国三年擢进士第,历知婺州、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江南转运使等。淳化中,督王继恩军镇压王小波、李顺起义,迁左谏议大夫、户部使,又专督讨西夏军粮。真宗即位,迁给事中,使如故。咸平中,改工部侍郎,出知广州,后移郎州、相州。景德初卒,年五十八。《宋史》卷二七七有传。
全宋文·卷二七七八
萧服(一○五七——一一一二),字昭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定基孙。元丰五年进士,为越州山阴主簿。移舒州望江令,改宣义郎、知筠州高安县。累迁提举淮南西路常平,召为将作少监。擢监察御史,奉诏作《崇宁备官记》。寻羁管处州,起为吏部员外郎,辽使馆伴、知蕲州。政和二年卒,年五十六。事见胡铨《监察御史萧公墓志铭》(《澹庵集》卷二九),《宋史》卷三四八本传。
全宋文·卷二九八八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人,字仲实。哲宗元祐间进士。除真州司户参军。改宣德郎、知台州临海县,与州通判李景渊据城抗拒方腊。迁奉议郎。徽宗宣和末,山东动乱,远近驿骚,遂以微文引去,隐居以终。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英州真阳人。少颖悟,日记数千言。十岁中童子科,授从事郎。徽宗大观初授奉议郎、知康州,以治行闻。
全宋文·卷三○四○
杨楫,大观末、政和初为奉议郎、知汉州什邡县事。
全宋文·卷三○四○
吴愬,政和中为从事郎、知池州石埭县。
宋登科记考
越州上虞县(今浙江绍兴)人。大观三年(1109年)进士。宣和元年,以从事郎、冀州州学教授的身份再中词学兼茂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