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范致明北宋 ? — 1119
程颐入山著书乞觉察奏崇宁二年四月 北宋 · 范致明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二三、《道命录》卷二、《九朝编年备要》卷二六、《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一二一、《永乐大典》卷八一六四
臣闻私义害国,私智非上,先王之所禁;
而邪说诬民,处士横议,亦圣人之所不容。
谨按通直郎致仕程颐学术颇僻,素行谲怪,专以诡异聋瞽愚俗。
顷在元祐中,因奸党荐引,朝廷遂命以官。
劝讲经筵,则进迂阔不经之论,有轻视人主之意;
法太学,则专出私见,以变乱神考成宪为事。
绍圣中,尝明正罪罚,而元符之末,叙复过优,犹以通籍致仕田野,出处自如,未尝心伏前日之罪。
颍、洛之凡庶节操不立之徒,往往为先生、弟子名目标置。
朝廷有大政令,则其徒更唱迭和,指而议之。
败坏风俗,莫此之甚,真乡原之乱德,治世之奸民也!
原其罪恶,不在邓析少正卯之下。
此而不治,何以纯一道德?
访闻本人日近以入山著书为名,未委所著书是何等文。
窃虑如野史、小说之类,妄及朝政,欺惑天下后世,不可不察。
契勘本人在身官职,本元祐奸党荐引所得。
伏望圣慈特降指挥,削夺施行,以为乱治者之戒。
取进止。
大乘山普严禅院记崇宁五年十一月 北宋 · 范致明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二三
方城东三十里,有山曰大乘,有僧园曰普严院,乃唐吉本禅师道场也。
黄城,右桐柏,泉石幽深,林峦秀峙。
妙高峰上,足建宝坊;
逝多林中,可敷法座。
至于随缘见性,对境悟真,则空谷应声,虚室生白,以自本觉,觉自本心,可以得智慧三昧;
一鸟不鸣,万籁俱寂,澄诸念虑,净慧发生,可以得解脱法门。
所以达人先德来此立缘,后学初机于兹成道也。
本禅师南岳让之曾孙,百丈海之嫡子,传佛心印,得大总持,四众云集而示以不言,二乘鼎峙而机锋壁立,当时之尊宿,一代之祖师也。
元和以后二百馀年,传记无闻,废兴莫考,中间有见含珠哲禅师者,唯著大乘山和尚之目,亦已失其名号。
皇朝开国,有慧果禅师嗣广教省,德遵禅师石门彻,皆阐道兹土,广开法会。
自尔荒芜,废为讲席者又六十年。
天禧中,慧灯驻锡于兹,未久复废。
绍圣中,云渐传灯于此,亦不克振。
阐扬般若,其难若是,岂盛衰之数亦自有时欤?
惟普严有田园之利,可以具斋粥;
有邸舍之直,可以供香火。
聚诸方之众,撞钟击鼓,为国家严修佛事,盖优为之。
不幸贪得嗜利之徒,欲私之以为法属弟子之利,往往伺间窥隙,攘而据之。
然则普严所以屡为讲席,非但缘契,亦人事有如此者。
崇宁天子新美大政,民俗阜安,中外禔福,诏天下咸建崇宁万寿寺
于是郡以诏书从事,又且上体朝廷之意,取旧所为禅林,而今为律寺者,皆以大长老主院事,聚徒传法,祝延皇帝千万岁寿。
由是普严复为什方禅林,乃请大洪僧自觉来绍法席。
始至之日,辟僧房为海会之室,易讲所以师子之座,振大法音,鸣大法鼓,远近僧俗,见闻摄授。
自堂序庭庑,皆易而新之,使来观者,如入廊庙,虽未睹羽仪,悉生恭谨;
如闻箫韶,虽不知音,亦有乐意。
故耽道腴、味禅悦,自拔于羼提之门者多矣。
长安人,有操行。
断缘舍俗,师事净因大长老道楷,得骨与髓,竟一大事。
予自巴陵蒙恩试守定陶,过家待次,每闻其言,翛然有遗世之意,古所谓善知识者。
传曹洞心印,自清原而下四世,而出洞山价
传之九峰满,满传之同安威,威传之同安志,志传之梁山观,观传之大阳延传之投子青传之净因以传
威仅见纂录之末,才得之寄付之馀。
盖其中不绝如线,此始与普严之屡废兴无异,真若符契所偶。
故予并叙之,使后有考焉。
崇宁五年冬至日记。
按:民国方城县志》卷八,民国三十一年铅印。又见乾隆《裕州志》卷六。
乾陵题名政和元年 北宋 · 范致明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二三
范致明谪官漆水,政和元年天旗节后一日,同邑尉郭韶又善来谒乾陵
寅亮、寅畏侍行。
按:陕西乾陵无字碑宋人题词。(安徽省博物馆卢茂村供稿并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