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宋朝
张少良南宋
全宋文·卷六○六二
张少良杭州盐官(今浙江海宁西南)人。
淳熙二年进士第,官汉阳军教授
见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六。
李彦卿北宋 ? — 1132
全宋文·卷三○四○
李彦卿(?
——一一三二),政和初宣德郎大理评事
宣和初宣州
建炎元年朝议大夫、知汉阳军,以守境有功,擢直秘阁
四年自知池州宣州
绍兴元年尚书刑部郎中二年卒。
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三四、四九、五一,《宋会要辑稿》职官六八之二七、食货三二之二二,《宋史》卷二六《高宗纪》三。
陈规宋 1072 — 114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2—1141 【介绍】: 密州安丘人字元则
明法科
钦宗靖康末安陆,败祝进、王在所领溃兵。
高宗建炎初,知德安府四年德安府复州汉阳军镇抚使,数与叛军战。
金人归河南地,改知顺昌府
金兵薄城,刘锜巡城督战,屡挫敌锋。
兀朮自将铁浮屠军来援,勉激诸将,军殊死斗。
斩获无算,兀术宵遁。
奏功,迁枢密直学士
移知庐州淮西安抚,既至,以疾卒。
有《攻城方略》、《德安守城录》。
全宋文·卷三○六三
陈规(一○七二——一一四一)字元则密州安丘(今山东安丘)人,中明法科
靖康末,金人入侵,安陆,权德安府事。
建炎元年,知德安府,寻除德安府复州汉阳军镇抚使
坚守德安七年,屡破群盗李孝义、董平李横等武装,旁郡皆破,唯德安独存。
绍兴三年,徙知池州沿江安抚使
改知庐州,以疾奉祠,复起知德安府
九年,改知顺昌府
十年,金兵薄城,刘锜协力守禦,屡挫敌锋。
兀术自将铁浮屠军来援,勉激诸将,军殊死斗,斩获无算,兀术宵遁,是为顺昌大捷。
诏褒谕之,迁枢密直学士,移知庐州淮西安抚。
既至,疾作,卒,年七十。
著有《攻守方略》、《德安守城录》(今《城守录》一书中又有陈规《朝野佥言后序》一卷及《守城机要》一卷,疑即以上二书)。
宋史》卷三七七有传。
朱震宋 1072 — 113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2—1138 【介绍】: 荆门军人字子发
徽宗政和间进士
仕州县以廉称。
累迁翰林学士
深于经学,人称为汉上先生
有《汉上易集传》。
全宋诗
朱震(一○七二~一一三八)字子发号汉上先生荆门军(今湖北荆门)人(《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作邵武人)。
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进士(《南宋馆阁》卷七),历知荆门减、汉阳军(《舆地纪胜》卷七八)。
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金人扶植张邦昌称帝,时为太学博士,致仕,主管江州太平观(《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
绍兴四年(一一三四),为川陕荆襄都督府详议官(同上书卷八○)。
五年,试秘书少盐兼侍讲,转起居郎(同上书卷八八),又兼资善堂赞读权兵部侍郎,试中书舍人(同上书卷九二)。
六年,转给事中权直学士院,迁翰林学士(同上书卷一○一)。
八年知贡举,会疾卒,年六十七。
宋史》卷四三五有传。
全宋文·卷三○六一
朱震(一○七二——一一三八)字子发荆门军(今湖北荆门)人。
政和进士第,历仕州县。
绍兴二年,召为司勋员外郎
四年,守祠部员外郎,兼川、陕、荆、襄都督府详议官
五年,迁秘书少监,兼侍讲
起居郎,兼资善堂赞读
中书舍人,兼翊善
六年,为给事中,兼直学士院,迁翰林学士
绍兴八年六月卒,年六十七。
谥文定
经学深醇,人称汉上先生
著有《汉上易传》十一卷(存)、《周易卦图》三卷(存)、《周易丛说》一卷(存)。
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五、八○、八五、八八、八九、九二、九七、一○一、一二○,《宋史》卷四三五有传。
廖应淮宋末元初 1229 — 128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29—1280 【介绍】: 建昌军南城人字学海号溟滓生
少有抱负,好研摩世运及方技诸家之说。
年三十游杭,上疏言丁大全乱政,配汉阳军
枷行歌出都,见者壮之。
杜可大汉阳,言之营将,得脱戍籍;且授以邵雍先天易数学说,一授即悟。
后遂于临安市楼卖卜。
有《历髓》、《星野指南》、《象滋说会补》、《画前妙旨》等。
全宋诗
廖应淮(一二二九~一二八○)字学海号溟滓生南城(今属江西)人。
年三十游杭,上疏劾丁大全误国,配汉阳军
杜可大使脱籍,复至,昼卖卜,夜沽酒。
元世祖至元十七年卒,年五十二。
事见《宋文宪公全集》卷三九《溟滓生赞》,《新元史》卷二四二有传。
吕发南宋
全宋文·卷六二六五
吕发严州淳安(今浙江淳安西北)人。
淳熙中迪功郎汉阳法曹掾
见嘉靖《淳安县志》卷一四一。
赵元称北宋 981 — 101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81—1014 【介绍】: 宗室,太宗第七子,字令闻
七岁授检校太保、右卫上将军泾国公
鄂州都督武昌军节度使
真宗即位,加同平章事安定郡,进检校太傅
大中祥符中,从祀汾阴,改镇南宁国军节度使
累拜太保
体素羸多病,被疾卒。
谥恭惠
有集及笔札。
张锡北宋 982 — 104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82—1049 【介绍】: 汉阳人字贶之
真宗大中祥符元年进士
历知南昌县新州
太常博士、知染院
出知东明,自谓所治者三,即恃力、恃富、恃赎。
岁中以治迹闻。
殿中侍御史
出为荆湖北路京东路河北路转运使,擢知河中府
官至翰林侍读学士
有文集。
全宋文·卷三二八
张锡(九八二——一○四九)字贶之,其先京兆(今陕西西安)人,曾祖徙家汉阳(今湖北武汉)
大中祥符元年进士甲科,历知南昌县新州东明县权三司盐铁判官,出为荆湖北路转运使,还判度支勾院,为京东河北转运使侍御史知杂事判大理寺权知谏院度支盐铁副使,知河中府滑州
翰林侍读学士判太常寺国子监
皇祐元年七月卒,年六十八。
欧阳修张公墓志铭》(《欧阳文忠公集》卷三○),《宋史》卷二九四有传。
巩丰南宋 1148 — 121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48—1217 【介绍】: 婺州武义人字仲至号栗斋
少受学于吕祖谦
孝宗淳熙十一年太学上舍对策及第。
历知临安县,政尚宽简。
提辖左藏库卒。
擅文辞,片词半牍,皆清朗得言外趣。
尤工为诗。
有《东平集》。
全宋诗
巩丰(一一四八~一二一七)字仲至号栗斋,祖籍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南渡后居婺州武义(今属浙江)
早年从吕祖谦学。
孝宗淳熙八年(一一八一)进士清嘉庆武义县志》卷七)。
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汉阳军学教授(《水心》卷九《汉阳军新修学记》)。
秩满,改江东提刑司干办公事,丁母丧免(同上书卷一四《杨夫人墓表》)。
宁宗时,历知临安县(《咸淳临安》卷五一),提辖左藏东西库
嘉定十年卒,年七十。
有《东平集》,已佚,仅《两宋名贤小集》卷二二二存《栗斋诗集》一卷。
事见《水心》卷二二《巩仲至墓志铭》、《敬乡录》卷九。
宋史翼》卷二八有传。
巩丰诗,据《两宋名贤小集》、《江湖后集》等书所录,合编为一卷。
全宋文·卷六四一○
巩丰(一一四八——一二一七)字仲至号栗斋婺州武义(今浙江武义)人。
淳熙十一年太学上舍对策高第,为汉阳军教授
广东提刑司福建帅司干办公事,知临安县
久之,提辖左藏库,复以宫观罢。
嘉定十年正月卒,年七十。
尤工诗,多至三千馀首。
有《东平集》二十七卷。
叶适巩仲至墓志铭》(《水心文集》卷二二),《宋文宪公全集》卷四八,《宋史翼》卷二八有传。
李祁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开封雍丘人字肃远
进士第
尚书郎
徽宗宣和间责监汉阳酒税,与王俊义首建正论于时。
全宋诗
李祁字萧远,一作肃远
徽宗宣和间因言事谪监汉阳酒税。
事见《能改斋漫录》卷一一、《宋史》卷三四四《王觌传》。
今录诗五首。
章宪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建州浦城人,徙居苏州字叔度世称复轩先生
章甫子。
乐道好德,乡里谓之隐君子
徽宗宣和中汉阳酒税。
师事王蘋,又从朱震吕本中游。
通经学,尤精《春秋》。
有《复轩集》。
全宋诗
章宪字叔度吴郡(今江苏苏州)人。
徽宗宣和中汉阳酒税(《宋诗纪事》卷九一,未详所据)。
乐道好德,操履高洁,乡里谓之隐居子。
师事王蘋,与朱发吕本中游。
有《复轩集》十卷,已佚。
事见《吴郡志》卷二六。
今录诗十二首。
全宋文·卷三一一八
章宪字叔度浦城(今福建浦城)人,徙居吴,甫子。
宣和中汉阳酒税。
师事王蘋,又与朱发吕本中游。
乐道好德,邃于《春秋》,有《复轩集》十卷。
见《王著作》卷五附《章宪传》,《吴郡志》卷二六,《宋诗纪事》卷九一。
燕公楠宋末元初 1241 — 130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41—1302 【介绍】: 宋元间南康建昌人字国材号五峰
十岁能属文,宋末历官通判赣州事。
入元授同知赣州事。
世祖至元二十二年,被召至上都,奏对称旨,赐名赛因囊加带。
累除大司农
按行郡县,均能兴利除弊。
官至湖广行省右丞
有《五峰》。
黄干南宋 1152 — 122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52—1221 【介绍】: 福州闽县人字直卿号勉斋
黄瑀子。
少从朱熹学,以女妻之。
病重,以所著书授,托传其学。
以荫补官,历知新淦县汉阳军安庆府等,多有惠政。
曾讲学于白鹿洞书院
后召为大理丞,不拜,归里授徒讲学以终。
卒谥文肃
有《勉斋》。
全宋诗
黄干(一一五二~一二二一)字直卿号勉斋福州闽县(今福建福州)人。
早年受业朱熹、后为婿。
宁宗即位,以妻父荫补官。
调监台州酒务、嘉兴府石门酒库,入荆湖安抚使幕。
历知临川新淦县汉阳军安庆府
嘉定十四年卒,年七十。
有《礼记集注》十四卷、《论语通释》十卷、《勉斋》四十卷等。
事见宋郑元肃《勉斋黄文肃公年谱》,《宋史》卷四三○有传。
 黄干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勉斋集》为底本。
以元延祐二年重修本(简称元本,藏北京图书馆),参校《两宋名贤小集》卷二二○《勉斋先生集》所收诗(简称名贤集),编为一卷。
全宋文·卷六五二六
黄干(一一五二——一二二一)字季直又字直卿号勉斋福州闽县(今福建福州)人。
二十五岁入朱熹之门,日侍左右,最得朱熹推赏,后以女妻之。
又尝从吕祖谦学。
宁宗立荐补将仕郎,铨中,授迪功郎,监台州酒务。
卒,持心丧三年,调监嘉兴府石门酒库。
吴猎湖北,辟为安抚司激赏酒库
嘉定初,知临川县,政绩为一路最。
历知新淦县通判安丰军建康府
七年,知汉阳军
增兵积粟,举行荒政,修学养士,民悦其治。
十年,知安庆府,创筑城壁,大为战守之备。
后金人破诸关,安庆按堵如故,人德之。
江淮制置使李珏辟为参议官,诏提督黄州关守禦
屡移书于,陈守备之策,不能用。
乞祠归里,著书讲学,弟子日盛,巴蜀江湖之士皆来。
嘉定十四年卒,年七十。
理宗端平中谥文肃
著有《仪礼经传通解续卷》(存)、《论语通解》、《孝经本旨》及文集。
见门人陈义和编《勉斋先生黄文肃公年谱》,《宋史》卷四三○《道学传·黄干传》。
范寅亮南宋
全宋诗
范寅亮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知汉阳军(《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五)。
绍兴三年(一一三三)荆湖南路转运判官(《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之一三)。
赵杞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宗室。
徽宗第六子。
初授武安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封冀国公
累迁护国、武昌军节度使封景王
钦宗靖康元年,授荆南镇东军节度使,迁太傅
次年遣诣金营充贺正旦使。
既归,又从二帝被掳北上。
姜夔南宋 1155年9月8日 — 122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1155—约1221 【介绍】: 饶州鄱阳人字尧章自号白石道人
因屡试不第,一生未仕。
往来于鄂、赣、皖、苏、闽间,出入仕宦家,与诗人词客交游。
死于杭州
工诗词,擅书法,精通音律,能自度曲。
其词清虚骚雅,对后世影响较大。
有《白石道人歌曲》、《白石道人诗集》、《诗说》、《绛帖平》、《续书谱》等。
全宋诗
姜夔(一一五五?
~一二二一?
),字尧章鄱阳(今江西鄱阳)人。
父噩,高宗绍兴进士,历新喻丞,知汉阳县,卒于官(《宋史翼》卷二八)。
孩幼随父宦,继居姊家,往来沔、鄂近二十年(本集《以长歌意无极好为老夫听为韵奉别沔鄂亲友》)。
孝宗淳熙间湖南,识闽清萧德藻
德藻以其兄子妻之,携之同寓湖州
居与白石洞天为邻,因号白石道人又号石帚
其卒年约为宁宗嘉定十四年
诗词均自成一派。
诗格秀美,为杨万里范成大等所重;词尤娴于音律,好度新腔,继承周邦彦的词风,在当时和后世词人中有较大影响。
晚年自编诗集三卷,已佚。
今存《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白石诗说》等。
事见夏承焘姜白石系年》,《宋史翼》卷二八有传。
 姜夔诗,以汲古阁影抄《南宋六十家小集·白石道人诗集》为底本。
校以《四部丛到》影印清乾隆水云渔屋刊本(简称四部丛刊本),并酌校清嘉庆石门顾氏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简称群贤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名贤集),与新辑集外诗合编为一卷。
词学图录
姜夔(1155-约1221) 字尧章号白石道人
鄱阳(今江西波阳)人。
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诗说》、《白石道人歌曲》。
姜夔(约1155—约1221) 南宋词人、诗人、音乐家
字尧章自号白石道人世称姜白石
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
幼时随做官的父亲流寓于湖北汉阳一带,后长期寓居湖州杭州,一生未仕。
姜夔在词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婉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
淳熙十三年(1186)冬,和友人游览新建成南楼(又称安远楼),写下《翠楼吟•武昌安远楼成》这首音调谐婉、文笔优雅、寓意深长的词作。
又有《清波引•冷云迷浦》,回忆了相伴“鹦鹉之草树,黄鹤之伟观”而客居汉阳时的情景。
白石道人诗集》二卷,宋姜夔撰。
有《绛帖平》,已著录。
罗大经鹤林玉露》称学诗于萧𣂏
而卷首有自序二篇。
其一篇称:“三薰三沐,师黄太史氏,居数年,一语噤不敢吐。
大悟学即病,不若无所学者之为得。
”其一篇称:“作诗求与古人合,不如求与古人异。
求与古人异,不如不求与古人合,而不能不合;不求与古人异而不能不异。
”其学盖以精思独造为宗。
故序中又述千岩、诚斋石湖咸以为与已合,而已不欲与合。
其自命亦不凡矣。
今观其诗,运思精密,而风格高秀,诚有拔于宋人之外者。
傲视诸家,有以也。
宋史·艺文志》载《白石丛稿》十卷。
陈振孙《书录解题》载《白石道人集》三卷。
今止二卷,殆非完本。
考《武陵旧事》载诗四首,《咸淳临安》载诗三首,《研北杂志》亦载诗一首,皆此本所无。
知在所佚一卷之内矣。
又有《诗说》一卷,仅二十七则,不能自成卷帙,旧附刻词集之首。
然既有诗集,则附之词集为不伦,今移附此集之末,俾从其类。
观其所论,亦可以见于斯事所得深也。
白石道人诗·原序
诗本无体,三百篇皆天籁自鸣。
下逮黄初迄于今人异韫,故所出亦异。
或者弗省,遂艳其各有体也。
近过梁溪尤延之先生,问余诗自谁氏。
余对以异时泛阅众作,已而病其駮如也。
三薰三沐,师黄太史氏,居数年,一语噤不敢吐。
大悟学即病,顾不若无所学之为得。
虽黄诗亦偃然高阁矣。
先生因为余言:近世人士喜宗江西,温润有如范致能者乎?
痛快有如杨廷秀者乎?
高古如萧东夫,俊逸如陆务观,是皆自出机轴,亶有可观者。
又奚以江西为?
余曰:诚斋之说政尔,昔闻其历数作者,亦无出诸公右,特不肯自屈一指耳。
虽然,诸公之作,殆方圆曲直之不相似,则其所许可亦可知矣。
余识千岩于潇湘之上,东来识诚斋石湖,尝试论兹事,而诸公咸谓其与我合也。
岂见其合者而遗其不合者耶?
抑不合乃所以为合耶?
抑亦欲俎豆余于作者之间而姑谓其合耶?
不然,何其合者众也。
余又自唶曰:余之诗,余之诗耳。
穷居而野处,用是陶写寂寞则可,必欲其步武作者,以钓能诗声,不惟不可,亦不敢。
【一】 作者求与古人合,不若求与古人异。
求与古人异,不若求与古人合。
不求与古人合,而不能不合。
不求与古人异,而不能不异。
彼惟有见乎诗也。
故向也,求与古人合,今也求与古人异,及其无见乎诗已,故不求与古人合,而不能不合。
不求与古人异,而不能不异。
其来如风,其止如雨。
如印印泥,如水在器。
其苏子所谓不能不为者乎。
余之诗,盖未能进乎此也。
未进乎此则不当自附于作者之列,悉取旧作,秉畀炎火,俟其庶几于不能不为而后录之。
或曰不可,物以蜕而化,不以蜕而累,以其有蜕,是以有化。
君于诗将化矣,其可以旧作自为累乎。
姑存之以俟他日。
【二】
全宋文·卷六六一一
姜夔(一一五五?
——一二二一?
),字尧章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
寓居武康,与白石洞天为邻,因自号白石道人又号石帝
庆元中,曾上书乞正太常雅乐,得免解,试礼部不第。
自是不复求仕,遨游大江南北,与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诸人为友。
通音律,擅书法,工诗词。
其诗格高秀,词亦精深华妙,为南宋词人中之重要作家。
著有《白石诗》一卷、词五卷,又有《绛帖平》、《续书谱》等。
陈思白石道人年谱》(《辽海丛书》第三册),《全宋词》第三册第二一七○页。
章楫南宋
全宋文·卷六六四八
章楫字济叔台州临海(今浙江临海)人。
绍熙元年进士第
庆元中汉阳军文学掾,官终新城县丞
见《赤城》卷三三及所撰《百一选方序》。
释清了宋 1088 — 115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僧。
绵州人俗姓雍自号真歇
年十八,试《法华经》得度,住成都大慈寺习经论。
丹霞淳禅师
后抵长芦,谒见祖照,一语投契,命为侍者
高宗建炎末,徙温州龙翔寺
计九坐道场,四膺诏命。
卒谥悟空禅师
全宋诗
释清了(一○八八~一一五一)号真歇俗姓雍左绵安昌(今四川安县东北)人。
十一岁依圣果寺清俊出家,业《法华经》,十八岁得度,住成都大慈。
后投邓州丹霞山子淳禅师,悟道。
北游五台,已而至开封,禅讲名席俱扣摭之。
沿汴水抵长芦,为祖照道和禅师延为侍者
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祖照病,命为第一座。
五年夏,开堂嗣法。
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退院。
四年,为雁荡之游,客天封寺,受福唐雪峰请,入院。
绍兴五年(一一三五),退居东庵
六年,主四明阿育王广利寺
七年,诏住蒋山
八年,主温州龙翔、兴庆二院。
十五年,住临安径山
二十年,归真州长芦
二十一年,诏主崇先显孝禅院,十月卒,年六十四。
谥悟空禅师
为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
有宋德初等编《真歇清了禅师语录》二卷,收入《续藏经》。
事见《语录》附宋正觉撰《崇先真歇了禅师塔铭》,《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有传。
 清了诗,以见于《真歇清了禅师语录》卷上《真州长芦了和尚劫外录》者编为一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三九八四
清了(一○九○——一一五一)俗姓雍绵州(治今四川绵阳)人,自号真歇
年十一出家,又七年试《法华》得度,寻弃亲而力禅。
出川造丹霞寺,依淳禅师得悟。
历游名刹,遂嗣长芦祖照,先后主雪峰、育王、龙翔、兴庆、径山诸寺,病归长芦
宁太后自金还,建崇先显孝寺,诏清了为开山第一世。
绍兴二十一年卒,年六十二。
敕谥悟空禅师
有《真歇清了禅师语录》二卷,今存。
见《崇先真歇清了禅师塔铭》(《语录》附录),《嘉泰普灯录》卷九,《补续高僧传》卷九,《释氏疑年录》卷六。
清了
号真歇
蜀左绵安昌雍氏子。
儿时抱入寺。
见佛喜动颜色。
十一岁依圣果清俊道人出家。
又七年试法华得度。
登讲场习经论。
能会大意。
寻弃而力禅。
傲然挟拄杖以行。
途次道俗遮留。
皆掉首不顾曰。
鹍鹏时节可草草耶。
出川径造丹霞淳禅师
霞问。
如何是空劫已前自己。
师拟进语。
霞与一掌。
师豁然开悟。
翊日。
霞为上堂当众。
诘其證诣。
犹珠影随。
如谷响答。
盖洞彻源底也。
后游五台
京师
浮汴抵长芦
谒祖照。
祖照座下。
龙象万指。
其中多英俊。
师至。
一语投机。
延为侍者
未几。
首座
分座说法。
一众大惊。
宣和二年
照以病退院。
法座无主。
夜梦人告曰。
代师者蜀僧也。
既窹疑之曰。
佛果耶。
佛眼耶。
竟虚席二年
经制使陈公至。
儗补处乃首座也。
即受请登座。
淳和尚烧香。
照病中叹曰。
梦固云尔。
吾求之远也。
照迁化。
师执丧尽礼。
时江潮损田。
秋虚无穫。
众遂绝粮。
师躬行乞食。
施者闻而风至。
供亿山积。
不知所从。
日挝鼓升堂。
诲人无倦。
大扇宗风。
建炎二年
退院绝钱塘
梅岭礼大士迹。
海滨渔户七百馀家。
闻师至。
皆毁网弃所业。
其化物如此。
天台守。
三以国清致。
不赴而赴雪峰
既被旨。
迁明之育王。
又迁温之龙翔兴庆二院。
乞就闲。
不许。
移住临安径山
五年
病归长芦
宁太后还自金。
建崇先显孝寺于皋亭之麓。
诏师为开山第一世。
以疾辞。
不可辞。
遂入院。
冒暑而行。
患益甚。
犹升座说法。
太后亲临。
垂箔倾听。
内帑修水陆大会。
师疾弗瘳。
中使络绎候问。
师从容称谢。
须臾呼首座曰。
吾今行矣。
于是瞑目。
跏趺而逝。
慈宁宫
降香赐祭。
卜寺西桃花坞
建塔以瘗全身。
送者万人。
痛心陨涕。
皆有祖花彫零。
禅林寒瘁之叹。
敕谥悟空禅师
静照之塔。
师仪相颀长。
眉目疏秀。
神宇静深。
量容机活。
道无前而逊无后有。
无外而虚无中。
故人从其化。
不自知也。
圭竹庵
初住雁宕能仁。
法缘未熟。
师时在江心。
特过江迎归方丈。
大展九拜。
以诱温人
由是翕然归敬。
任大法。
不以门户封沟。
诚为祖域英标。
僧林杰出也。
明河曰。
真歇竹庵
照觉迎罗汉。
但知弘道
不知为我。
古人道德忠厚之至。
此风绝响矣。
真歇禅师
讳清了
左绵安昌雍氏子也。
生有慧根。
眉目疏秀。
神宇静深。
见佛则欣恋不舍。
年十一。
圣果寺俊僧受业。
又七岁试法华经得度。
具戒听讲。
玄解经论。
以为言说终非究竟。
出峡直抵沔汉
丹霞子淳禅师
问。
如何是空劫时自己。
师拟对。
掌之。
师契旨。
翌日上堂曰。
日照孤峰翠。
月临溪水寒。
祖师玄妙诀。
莫向寸心安。
师趋进曰。
今日瞒某甲不得也。
曰。
试举看。
师良久。
曰。
将谓你瞥地。
师便出。
辄北游五台京汴。
南抵仪真。
长芦祖照。
一语契合。
命为侍者
踰载分座。
照常以老疾拟闲退。
梦人告曰。
僧可代。
照未决。
蜀僧为谁。
至宣和壬寅
照病笃。
恍省前谶。
蜀僧首座也。
乃嘱经使陈公。
继席。
长芦开法。
以香酬丹霞淳
语曰。
我于丹霞先师一掌下。
伎俩俱尽。
觅个开口处不可得。
如今有恁么快活不彻底汉么。
若无。
衔铁负鞍。
各自著便。
于是洞宗大振。
禅流如归。
亦多照公逊席之力也。
及照殁。
师以父礼行丧事。
亦宜矣。
师居七载
建炎二年戊申
南游普陀。
以沤和机。
引导海山
七百馀家皆弃网业。
庚戌应天国清寺
寻受闽之雪峰
绍兴五年丙寅
奉旨补明州育王寺
王院务旷贩。
不易承理。
因递代逋负几二十万贯。
咸为师忧。
而师居未几间。
偿旧逋负十有八九矣。
戊午诏迁蒋山。
疾辞不赴。
明年朝旨以温之龙翔兴庆二院。
合一禅林。
诏师主之。
僧集如云。
斋粥不继。
朝以法田千亩赐之。
又诏主双径。
宁太后崇先寺居师。
赐金襕银绢法物。
隆渥殊甚。
师以为作归休计。
上堂。
转功就位。
是向去底人。
玉韫荆山贵。
转位就功。
是却来底人。
红炉片雪
功位俱转。
通身不滞。
撒手无依。
石女夜登机。
密室无人扫。
正恁么时。
绝气息一句。
作么生相委。
良久云。
归根风堕叶。
照尽月潭空。
寻示疾。
中使问候。
师从容叙谢。
乃呼首座曰。
吾行矣。
跏趺瞑目而逝。
时绍兴二十二年壬申十月朔日也。
越世六十有二。
坐四十五
凡七处说法。
五承紫泥之诏。
得度弟子四百。
嗣法者宗珏等三十馀人。
所编语录二集若干卷。
行世。
其语曰。
穷微丧本。
体妙失宗。
一句截流。
玄渊及尽。
是以金针密处。
不露光芒。
玉线通时。
潜舒异彩。
虽然如是。
犹是交互双明。
且道巧拙不到。
作么生相委。
良久云。
云萝秀处青阴合。
岩树高低翠锁深。
师之语句精妙。
约类如此。
僧问。
不落风彩还许转身也无。
师曰。
石女行处不同功。
曰向上事作么生。
师曰。
妙在一沤前。
岂容千圣眼。
僧礼拜。
师曰。
秖恐不恁么。
师一日入厨看煮面次。
忽桶疧脱。
众皆失声曰。
惜许。
师曰。
桶底脱自合欢喜。
因甚烦恼。
和尚即得。
师曰。
灼然惜许一桶面。
临机勘辨。
约类如此。
赞曰。
师初于丹霞掌下。
洞彻根源。
便乃遨游南北衡抗。
时机不无离师太早之讥。
殊未知真龙不借涓滴。
而能霖霈九天。
岂与点额钝鳞同日量论哉。
况师夙承弘愿。
以英伟之操。
深明的旨。
宜请假观方。
非分外也。
不期际长芦推代之风云。
卒尔广泽
宜矣。
故曰。
得时而动。
则功成百世。
其师之谓乎。
曹彦约南宋 1157 — 122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57—1228 【介绍】: 南康军都昌人字简甫号昌谷
天资颖异,曾从朱熹讲学。
孝宗淳熙八年进士
京湖宣抚司主管机宜文字,摄汉阳军事,金兵大入,以守御功就知汉阳
宁宗开禧三年,为湖南转运判官,平罗世传等起事。
嘉定八年,为利路转运判官兼知利州
官至礼部侍郎
平生以建立事功为务,在朝多所建明。
卒谥文简
有《舆地纲目》、《昌谷类稿》、《经幄管见》、《昌谷》。
全宋诗
曹彦约(一一五七~一二二九)字简甫南康军都昌(今属江西)人。
孝宗淳熙八年(一一八一)进士,历建平桂阳军录事参军、知乐平县主管江西安抚司机宜文字。
宁宗开禧三年(一二○七)汉阳嘉定元年(一二○八)提举荆湖北路常平茶盐,权知鄂州湖广总领,改提点刑狱,迁湖南转运判官
三年,除知潭州荆湖南路安抚。
五年,以事罢。
八年,除利州路转运判官兼知利州
十年,知隆兴府江南西路安抚。
十五年,除兵部侍郎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
理宗绍定元年十二月卒,年七十二。
有《昌谷类稿》六十卷等,已佚。
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昌谷》二十二卷。
事见《鹤山大全集》卷八七《宝章阁学士通议大夫致仕曹公墓志铭》。
 曹彦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
酌校残本《永乐大典》所录。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六六五○
曹彦约(一一五七——一二二八)字简甫号昌谷南康军都昌(今江西都昌)人。
尝从朱熹讲学。
淳熙八年进士第,历建平桂阳司录辰溪,知乐平县主管江西安抚司机宜文字、京湖安抚司机宜文字,知汉阳
提举湖北常平,权知鄂州湖广总领,改提点刑狱,迁湖南转运判官
迁直秘阁、知潭州湖南安抚。
利州路转运判官兼知利州,知隆兴府江西安抚。
宝谟阁待制成都,改知福州潭州
理宗即位,擢兵部侍郎国史院同修撰,寻兼侍读,迁礼部侍郎,知常德府
绍定元年卒,年七十二。
著有《舆地纲目》十五卷、《昌谷类稿》六十卷、《经幄管见》七卷(存)、《昌谷》二十二卷(存)。
魏了翁宝章阁学士通议大夫致仕赠宣奉大夫曹公墓志铭》(《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八七),《宋史》卷四一○有传。
释青了南宋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二
释青了字真歇姓雍氏西蜀左绵人也。
少小出家,年十八试《法华》得度,往成都大慈,习经论,略领大意。
出蜀至沔汉,叩丹霞室,微悟元旨。
寻游五台,至京师,浮汴直抵长芦,谒祖照,一语契合,命为侍者,踰年分座。
未几,照称疾退居,青了继席,学者归之。
南宋建炎末,游四明,主补陀及台之天封,闽之雪峰
绍兴七年,奉诏住育王,徙温州龙翔,并兴庆为一。
继迁杭之径山、慈宁。
皇太后复命开山皋亭崇先。
及终,塔于寺西华桐岛,谥曰“悟空禅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