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泊松江 宋 · 章宪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长堤牵百丈,舴艋溯清漪。
山与残霞暝,水将秋色宜。
江寒征雁度,天远暮帆迟。
剩欲浮家去,烟波学子皮(以上同上书卷一八)。
挽著作王先生蘋 其一 宋 · 章宪
五言律诗 押元韵
伊洛流风在,丘轲道德尊。
遗经启幽眇,后学有渊源。
钻仰知由户,衰迟阻及门。
三年思晬面,一旦绝微言。
其二
五言律诗 押齐韵
行义时逢可,泽民事却睽。
斯文犹有寄,俗学岂终迷。
不复等三鳣,空闻见白鸡。
诛茅方槜李,卜葬已苕溪。
其三
五言律诗 押尤韵
西观才黔突,题舆却佐州。
济时卑管晏,赍志在春秋。
暧暧孤云没,沈沈厚夜幽。
升堂闻礼乐,终觉愧程仇(宋王蘋《王著作集》卷五)。
登齐云楼 宋 · 章宪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飞楼缥缈瞰吴邦,表里江湖自一方。
曲槛高窗云细薄,落霞孤鹜水苍茫。
固知兴废因时有,独觉江山共古长。
回首中原正愁思,不堪残日半规黄(宋范成大《吴郡志》卷六 《吴郡志》:齐云楼在郡治后子城上。绍兴十四年,郡守王唤重建。两挟循城,为屋数间,有二小楼翼之,轮奂雄特。不惟甲于二浙,虽蜀之西楼、鄂之南楼、岳阳楼、庾楼、皆在下风。父老谓兵火之后,宫寺草创,惟此楼胜承平时。……章宪《登齐云》云云。)。
松江谒王文孺令宰 宋 · 章宪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暑退凉生过雨天,凫飞鹭浴暮江前。
秋风小浪鸭头水,斜日轻帆燕尾船。
青眼却欣逢地主,白头相对耸诗肩。
林塘胜处开樽俎,只欠冰轮特地圆。
漫庄 宋 · 章宪
押阳韵
何许明人眼,松间见古堂。
泉声到棐几几,山影覆绳床。
爱酒陶元亮,听蛙孔德璋。
纷战蛮触,丘壑信难忘(《吴郡志》:漫庄在毗村,处士顾禧所居。禧弃官高隐,读书以老,乡人贵重之,后其居有名。章宪诗云云。)。
复轩歌 宋 · 章宪
洞视兮八荒,了无物兮往无旁。
往古来今兮无际,起复代谢兮不失吾常。
复乎,复乎。
吾所寓兮广莫之野,而无何有之乡。
清旷堂 宋 · 章宪
押词韵第二部
吾慕仲公理,卜居乐清旷。
兹焉惬吾愿,名堂以自况。
我无适俗韵,且乏肉食相。
何许寄吾生,栖迟翳穷巷。
境幽有经行,心远无得丧。
从容大化中,信是羲皇上。
永归亭 宋 · 章宪
押词韵第三部
吾慕曾夫子,舍瑟言所志。
所志则非邦,独契圣者意。
暮春春服成,从我才一二。
风乎林岫间,所乐有馀味。
邈兮千载上,神交得冥契。
当知结驷非,不易穷阎是。
清閟亭 宋 · 章宪
押词韵第三部
吾慕韩昌黎,文章妙百世。
体物语尤工,赋竹誇清閟。
唯我独好之,则亦有深意。
虚中可受道,贯时无险易。
复苦魏文贞,直节而妩媚。
伊馀清閟中,赏玩有遗味。
遐观亭 宋 · 章宪
押词韵第七部
吾慕陶靖节,处约而平宽。
涉园自成趣,矫首复遐观。
我亦散游目,俛仰天地间。
云烟自舒卷,湖岭相回环。
永与形役谢,岂有俗虑干。
想像斜川游,千载乃相关(《吴郡志》:复轩在吴县之黄村,处士章宪自作记,谓“茸老人之庐,治东庑之轩,以贮经史百氏之书,名之日复,以警其学”。其后圃又有清旷堂、咏归、清閟、遐观三亭,以慕古尚贤,各有诗云云。)。
王著作墓志铭 宋 · 章宪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一八、《南宋文范》卷六七、同治《长兴县志》卷三○上
道学衰微,千有馀载,士习于章句传注,孰有心传自到者?宪自髫龄,已闻河南二程夫子绍孔孟之绝学,私淑诸人,独恨不得供洒扫应对之役,问所以学也。既冠居吴,则闻州里福清王先生实程门高第,乃与吾季弟悊,又闽陈长方、少方执门弟子之礼,薰蒸灌溉于仁义道德之言,若江海之浸,虽莫测其涯涘,然知师道可尊、朋友讲习可乐也。先生讳蘋,字信伯,世居福之福清,自其考徙平江。先生资禀清粹,充养纯固,平居恂恂儒者,及语当世之务、民俗利病,若习于从政者,盖其理达而义精故也。然不邀名当世,世罕知之。今天子急贤图治,搜扬岩穴,俊乂汇征,知府事孙公佑列先生学行于朝。召见,赐进士出身,除秘书省正字。先生于是冀得行其道,以所学为上言曰:「道无古今,惟人能弘,故尧以传舜,舜以传禹,禹以传汤,汤以传文武。或见而知,或闻而知,前圣后圣,若合符节,然非传圣人之道,传其心也。己之心无异圣人之心,广大无垠,万善皆备,盛德大业由此而成,故欲传尧舜禹汤文武之道,扩充是心焉尔」。又曰:「帝王之学与儒生异尚,儒生从事章句文义,帝王务得其要,措之事业。盖圣人经世大法备在方策,苟得其要,举而行之无难也」。未几,兼史馆校勘,属刊修《裕陵实录》,书奏,改左承奉郎,迁著作佐郎。丐外,补通判常州、主管台州崇道观。族子坐法,一时观望,文致以罪,久之还故官,复主管崇道观。引年致仕,官至左朝奉郎。寿七十有二,绍兴二十三年五月戊午疾终于里第,以其年八月甲申葬于湖州长兴县和平镇茅栗山之原。嗟乎,先生所试止于是,故见之行事不大彰彻,道学渊微不得暴之天下,然一时名儒推与论荐,亦可槩见。杨文靖公时程门先进,尝曰:「同门后来,成就莫踰吾信伯」。中书舍人朱公震、宝文阁直学士胡公安国、徽猷阁待制尹公焞皆举以自代,胡公论荐尤力,谓其学有师承,识通世务,使司献纳,必有补于圣时。是二三公盖有心照莫逆之道存焉。先生纯一不杂,故得之深,不事表暴,故所养厚,貌肃而气和,言简而义明,故望之可钦,即之可爱慕。其接物意诚而感通,其治事从容而中理,其从政必尽其职,其涖民必极其惠,岂非所谓时措之宜者耶!曾祖讳珣,祖讳础,皆隐君子。考讳伯起,假承务郎、赠右宣教郎。室蔡氏、胡氏,前卒,俱赠安人。胡氏钦州安远尉峄之女,安远名士,女又贤也,以配先生,士以为美谈。三子:曰大本,右修职郎、淮南东路安抚准备差使。曰大中,曰大临,皆业儒。女二人,婿皆进士。呜呼!夷考世儒之学,自先秦两汉更魏晋,涉隋唐,穷经探道,号称名儒者不乏,然韩愈氏顾以为孟轲氏不得其传,下到今若河南氏之学,若先生所受学,远有端绪,质之孔孟无愧也。其学要以深造自得,敏于躬行,其序自正心诚意,以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本于格物致知,自尽己之性以至尽人物之性,极于参天地赞化育,要本于至诚不息,达于礼乐,则可以穷神知化,择乎中庸,则可以开物成务。然士无师传以肄业考疑,往往不得其门而入,虽然后生可畏,焉知来者无涣然冰释于斯道。先生既葬,修职以状来,曰:「先君未尝著书,所以传后者惟幽堂之铭是赖。子从先君游久,子实甚宜」。宪义不得以浅陋辞也,谨次其状,且具列古今之学可考不诬,盖有待于来者。铭曰:
圣人迹熄经仅存,章句传注极丝棼。衰微绝塞道之真,剽剥斗俪攻于文。卓哉夫子闯圣门,学得其承道乃尊。不杂不溺醇乎醇,相时行义觉斯民。胡神啬此畀穷屯,我述墓文琢斯珉。谂兹源委垂无垠,闻而知者存乎人。
门人浦城章宪撰。
按:《王著作集》卷五,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祭王著作文 宋 · 章宪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一八、《王著作集》卷五、道光《震泽镇志》卷一二
维绍兴二十三年岁次癸酉,八月戊午朔,初十日丁卯,门人章宪谨以清酌庶羞之奠,致告于著作王先生之灵曰:呜呼!圣人既没,六经虽备。学失其传,泯泯千岁。有倬河南,兴起废坠。世方惊疑,青衿还视。不惊不疑,髦士云萃。猗欤先生,清明渊懿。乃泳于深,乃跻于邃。不杂不溺,乃得其粹。私淑诸人,河南是继。滔滔者学,孰穷涯涘?孰致中和,孰合内外?孰脱章句,见之行事?学得其源,究观其委。如立之平,以平斯市。不惑多歧,卒习于是。哲人云亡,斯学坠地。先生非隐,亦非玩世。相时行可,庶几得志。志举斯道,匪曰膴仕。斯命也夫,身屯道否。念昔从游,东阡西里。从先生者,陈子兄弟。同升诸堂,亦有吾季。二十年间,流落殆既。晚及师门,吊影掩袂。奚为于今,师亦长逝。呜呼哀哉!自我不见,于今三祀。驰书未复,讣音遄至。呼天不吊,恸哭于位。温温郁郁,堕此窈冥。谆谆循循,不闻其声。陈此奠觞,輤车其行。终天之恨,并此以倾。尚飨!
祭陈唯室文 宋 · 章宪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一八
呜呼,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祛蔽解惑导其所向也。得师矣,必取友焉,以辅吾行也。始余未壮,与吾幼弟就师术业,得子王子也。已又得君,与其令季出入师门。吾四人也,相与究往圣之微言,寻千载之坠绪,任重而道远也。磨砻浸灌,闻所未闻,从师之乐也;讲贯习复,辩问所疑,取友之适也。庚戌之秋,我哭同气,君亦如之,握手相吊,俱失声也,余固知事道之难而同志之易失也。逮一星终,君复长逝,哭君未已,而子王子即世也。嗟乎!二十年间,师友沦丧,至此极也。道之不行,哀哉无徒,古已然也,天实为之,谓之何也?昔始见君,我壮君少,比及君壮,我固衰也。君壮我衰,譬长江之浪,意前后之相催也,孰谓壮而强者奄然而逝,衰而病者累然而在也。先后参差,物固不齐,理亦难究也,抑有甚可悲者。君逝方初,莱妇继往,高堂鹤发,哭不成声,而室有呱呱之子也。凡此行路罔不衋伤,况于吾徒交契之厚也!具区之滨,君即真宅,从吉卜也。有酒斯清,有肴斯馨,设祭棺前,饯君于泉也。陈辞溢幅,写我心曲,君闻乎,其不闻也。俨然遗想,如见其容,不闻其声,有泪如泻也。呜呼已矣,独有遗文,尚克传世而能见君之学也。
按:《唯室集》卷五,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