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宋朝
石普北宋 961 — 103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1—1035 【介绍】: 太原人
少随父通给事太宗晋邸,以谨信见亲。
李顺,迁钦州刺史
真宗时为川峡路招安巡检使,平王均
累拜河西军节度使,知河阳,徙许州
上《军仪条目》二卷,《用将机宜要诀》二图。
大中祥符末,以请罢醮设省费赡国用及言日食等事贬,安置房州
仁宗朝起知信阳军,徙光州,复以事贬。
左武卫大将军分司西京卒。
倜傥有胆略,凡预讨伐,闻敌所在即驰赴之。
颇通兵书、阴阳、六甲、星历、推步之术。
全宋文·卷一八二
石普(九六一——一○三五),其先幽州人,后徙居太原(今山西太原)
十岁给事太宗于晋邸中,补寄班祗候,迁东头供奉官
平蜀王均乱,迁冀州团练使
历定、莫、冀州总管鄜延路副都总管
大中祥符中,以私藏天文贬房州安置。
仁宗即位,徙蔡州,起知信阳军
后迁大将军
景祐二年卒于蔡州,年七十五。
有胆略,颇通兵书,曾上《军仪条目》二卷、《用将机宜要诀》二图。
宋史》卷三二四有传。
又见《东都事略》卷四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一七。
主要活动
  • 1014年-1015年,京西北路孟州(河南孟县),河阳知州
  • 1015年-1016年,京西北路许州(许昌),许州知州
  • 1023年-1024年,京西路安州(安陆市),安州知州
  • 1024年-1025年,京西北路蔡州(河南上蔡县),蔡州知州
  • 1027年-1029年,淮南西路光州(潢川县),光州知州,1029年7月,责授左监门卫率、滁州安置
  • 1029年-1031年,京西北路颍州(阜阳市),颍州知州
张勋唐末宋初 900 — 96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00—967 【介绍】: 河南洛阳人
五代后晋开运初,事留守景延广,为供奉官
后周世宗时,历任申州缘淮巡检光州监军内园副使霸州兵马都监
入宋,从石守信等征李筠李重进,皆有功。
荆湖平,拜衡州刺史
太祖乾德初,克郴州桂阳监,留为刺史监使
性残忍好杀,每攻破城邑,但扬言“且斩”,时人谓之“张且斩”。
主要活动
  • 960年,京西北路许州(许昌),许州知州
  • 975年-978年,荆湖南路桂阳监(桂阳县),桂阳监使
张君房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安州安陆人
真宗景德间进士
历官尚书度支员外郎,充集贤校理
大中祥符中,自御史台谪官宁海
真宗戚纶陈尧臣校正《道藏》,以等荐,得主其事,编次得四千五百六十五卷进之。
复撮其精要总计万余条,编成《云笈七签》一百二十二卷。
全宋诗
张君房安陆(今属湖北)人。
真宗景德二年(一○○五)进士
尚书度支员外郎
大中祥符中御史台谪官宁海,时真宗崇道教,选道士校定道藏,命君房主其事(《万姓统谱》卷三九),大中祥符九年(一○一六)著作佐郎杭州写本(《咸淳临安》卷八九)。
后知信阳三州,年六十三分司,归安陆
六十九岁致仕,七十六岁仍著诗赋杂文,卒年不详。
其子百药尝纂为《庆历集》三十卷,不传。
事见宋王明清麈史》卷中。
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二七九
张君房安陆(今湖北安陆)人,一说开封人
景德二年进士,除知升州江宁县事。
大中祥符初开封府功曹参军,累擢尚书度支员外郎,充集贤校理
祥符五年,自御史台谪官宁海
真宗秘阁道书付杭州,命戚纶校正《道藏》,君房主其事,遂除著作佐郎,与道士十人修校,编成《大宋天宫宝藏》四千五百六十五卷进上。
八年,出知钱唐县
乾兴中通判江陵
复撮《道藏》精要,成《云笈七签》一百二十二卷(存)。
又著《潮说》三卷、《野语》三卷、《乘异记》三卷等。
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四,《新编分门古今类事》卷七、八,《万姓统谱》卷三九,《楚纪》卷四三,《咸淳临安》卷八九,《直斋书录解题》卷八、一一、一二等。
主要活动
  • 真宗景德间,进士
  • 1024年-1026年,京西南路郢州(钟祥市),郢州知州
郑瑴宋 1080 — 112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0—1129 【介绍】: 建州人字致刚
徽宗政和八年进士
御史台主簿
高宗即位,擢监察御史,升谏议大夫
苗傅刘正彦乱时,尝庭立面折二人,拜御史中丞
复密遣人见张浚等,具言城中事,主张严设兵备,大张声势,持重缓进,使其自遁,无致惊动三宫。
高宗复位,进签书枢密院事执政百日而卒。
谥忠穆
全宋诗
郑瑴(一○八○~一一二九)字致刚建州(今福建建瓯)人。
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进士,除安陆教官,权信阳县,监南康军酒税,入为御史台主簿
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除监察御史
二年,迁司谏
三年,除签书枢密院事卒,年五十。
谥忠穆(《鹤山大全集》卷六一《跋郑公忠穆公家问遗事》)。
有《建炎复辟纪》一卷。
事见《龟山》卷三七《枢密郑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九九有传。
全宋文·卷三四○○
郑瑴(一作悫)(一○八○——一一二九)字致刚建州建安(今福建建瓯)人。
政和八年进士,授安陆府教授,权信阳县,监南康酒税。
召为御史台主簿
高宗即位,擢监察御史,迁右司谏,建炎三年谏议大夫
苗、刘之变,庭立面折之。
御史中丞
高宗复位,进签书枢密院事
七月卒,年五十。
杨时枢密郑公墓志铭》(杨时龟山》卷三七),《宋史》卷三九九有传。
主要活动
  • 1118年,进士
  • 1127年,京畿路汴京(开封),监察御史
  • 1128年,两浙路临安(杭州),监察御史
  • 1128年,两浙路杭州(杭州),杭州知州兼安抚使
  • 1128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右司谏,11月试右谏议大夫
  • 1128年-1129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右谏议大夫,1129年3月试御史中丞
  • 1129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参政,除同签书枢密院事
  • 1129年,两浙路临安(杭州),枢密副使,4月前签书枢密院事
  • 1129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御史中丞,3月除同签书枢密院事
倪涛北宋 1086 — 112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6—1124 【介绍】: 广德军人字巨济
博学强记。
年十五,试太学第一。
徽宗大观三年进士
庐陵信阳军教授
累官左司员外郎
因反对朝议,触怒王黻,贬监朝城县酒税,再徙荼陵船场。
工诗,善画草虫。
有《云阳》、《玉溪》。
全宋诗
倪涛(一○八七~一一二五)字巨济,原籍永嘉,父徙广德(今属安徽),因为广德人(《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
徽宗大观三年(一一○九)进士清光绪广德州志》卷三四)。
庐陵信阳教授
入为太学正,历秘书省校书郎司勋员外郎左司员外郎
宣和间,因谏阻联金攻,贬监朝城县酒税,再徙茶陵船场,七年卒,年三十九。
有《玉溪》,已佚。
东都事略》卷一一六、《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今录诗三首。
主要活动
  • 1109年,进士
  • 1116年-1117年,京畿路汴京(开封),校书郎
  • 1118年-1120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司勋郎中
  • 1121年-1123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尚书左司郎中
祖无择北宋 1011 — 108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1—1084 【介绍】: 蔡州上蔡人初名焕斗字择之
少学古文于穆修,又从孙明复受经学。
仁宗宝元元年进士
出知袁州,首建学官,置生徒,学校始盛。
英宗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加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
神宗即位,入知通进、银台司
王安石执政,讽求其罪,谪忠正军节度副使
元丰中管西京御史台,移知信阳军
工诗文。
有《龙学文集》。
全宋诗
祖无择一○一○~一○八五,生年参《龙学文集》所附《龙学始末》及《咸淳临安》卷八九),字择之上蔡(今属河南)人。
仁宗景祐五年(一○三八)进士
历知南康军海州皇祐元年(一○四九)广南东路转运使,入直集贤院
五年袁州嘉祐初改知陕府,迁湖北转运使,入为中书舍人
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进龙图阁学士,知杭二州
神宗立知通银台司
熙宁三年(一○七○)忠正军节度副使
元丰六年(一○八三)分司西京御史台,移知信阳军八年卒,年七十六。
有《洛阳九老祖龙学文集》十六卷。
宋史》卷三三一有传。
 祖无择诗,以宜秋馆校刊徐氏积学斋景宋钞本《祖龙学文集》(其中诗四卷)为底本,参校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文渊阁本)、南昌彭氏知圣道斋钞本(简称彭本)。
底本第五、六两卷收入之祖氏与他人和诗及从《至元嘉禾》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合编为一卷。
全宋文·卷九三四
祖无择(?
——一○八五),字择之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
宝元元年进士第,授承奉郎通判齐州
历知南康军海州
皇祐中提点广南东路荆湖北路刑狱,改广东转运使
入直集贤院,又出知袁州
英宗朝,纠察在京刑狱,迁左谏议大夫,进龙图阁学士
知开封府杭二州
神宗立知通进、银台司
王安石所斥,谪忠正军节度副使
寻复光禄卿秘书监集贤院学士,主管西京御史台,移知信阳军
元丰八年卒。
著有《龙学文集》。
宋史》卷三三一有传。
主要活动
  • 1038年,进士
  • 1041年-1044年,江南东路南康军(星子),南康军知军,1044年12月由湖南刑狱改知黄州
  • 1043年-1044年,淮南路寿州(寿县),淮南路提点刑狱公事,1044年12月知黄州
  • 1044年-1045年,淮南西路黄州(黄冈市),黄州知州
  • 1045年-1056年,广南东路康州(广东省德庆县),康州知州
  • 1048年-1050年,淮南东路海州(连云港市),海州知州
  • 1050年-1052年,广南东路英州(广东省英德市),广南东路提点刑狱公事
  • 1052年,广南东路广州(广州市),广南东路转运使
  • 1052年,荆湖北路澧州(湖南省澧县),荆湖北路提点刑狱公事
  • 1053年-1055年,江南西路袁州(宜春),袁州知州
  • 1056年,荆湖北路江陵府(荆州市),荆湖北路转运使
  • 1058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判三司户部勾院
  • 1059年-1060年,永兴军路陕州(陕县),陕州知州
  • 1060年,京畿路汴京(开封),修起居注
  • 1061年-1065年,京畿路汴京(开封),知制诰,1064年12月贬为滁州团练副使
  • 1066年-1067年,京西北路郑州(郑州),郑州知州
  • 1067年,京畿路汴京(开封),知通进银台司
  • 1067年-1069年,两浙路杭州(杭州),杭州知州兼安抚使
范纯仁北宋 1027 — 110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7—1101 【介绍】: 苏州吴县人字尧夫
范仲淹次子。
仁宗皇祐元年进士
尝从胡瑗孙复学。
父没始出仕,知襄城县
累官侍御史同知谏院
王安石变法妨民,语多激切,出知河中府,徙成都路转运使,以新法不便,戒州县未得遽行。
哲宗立,除给事中
元祐元年同知枢密院事
后拜相。
哲宗亲政,累贬永州安置。
徽宗立,连除观文殿大学士,促入觐,以目疾乞归。
卒谥忠宣
有《范忠宣公集》。
全宋诗
范纯仁(一○二七~一一○一)字尧夫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仲淹次子。
早年以父荫为太常寺太祝,举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均因侍父不仕。
父卒,初知襄城县,移许州观察判官、知襄邑县
英宗治平元年(一○六四)江东转运判官,召为殿中侍御史
因“濮议”事出通判安州,改知蕲州
神宗即位,召为起居舍人同知谏院,因忤王安石,出知河中府,移知庆州信阳军齐州
请罢,提举西京留司御史台
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复知庆州,未几,召为给事中同知枢密院事
三年,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
哲宗亲政,用章惇为相,遂坚辞执政,出知颍昌府
后因元祐党籍,连贬武安军节度副使永州安置。
徽宗即位分司南京邓州居住。
建中靖国元年卒,年七十五。
谥忠宣
有《范忠宣》二十卷、《弹事》五卷、《国论》五卷、《言行录》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
今存文集二十卷,奏议二卷,遗文一卷。
事见《曲阜》卷三《范忠宣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一四有传。
 范纯仁诗,以清康熙四十六年(一七○七)岁寒堂刊《范忠宣》(其中诗五卷)为底本。
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文津阁《四库全书》本(简称文津阁本)、元刊明修本。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一五四五
范纯仁(一○二七——一一○一)字尧夫苏州(治今江苏苏州)人,仲淹次子。
皇祐元年进士,父死乃出仕,以秘书省著作佐郎汝州襄城县签书许州观察判官事、知襄邑县
治平元年江东转运判官,擢殿中侍御史,屡奏不当追尊濮王,遂出通判安州,改蕲州,历京西提点刑狱京西陕西转运副使
召拜兵部员外郎、兼起居舍人同知谏院,加直集贤院同修起居注,改判国子监
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语多激切,出知河中府,徙成都路转运使,左迁知利州庆州,黜知信阳军,移齐州
乞罢,提举西京留司御史台,再知河中
哲宗立,复知庆州,召除给事中,进吏部尚书同知枢密院事
元祐三年,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明年出知颍昌府,踰年知太原府,徙河南
八年,召复拜右仆射,再出知颍昌府,忤章惇意,累贬永州安置。
徽宗立,归许养疾。
建中靖国元年卒,年七十五,谥忠宣
著有《弹事》五卷、《国论》五卷、文集二十卷。
曾肇范忠宣公墓志铭》(《曲阜》卷三),《宋史》卷三一四有传。
主要活动
  • 1049年,进士
  • 1064年-1065年,江南东路昪州(待考),江南东路转运判官
  • 1065年,京畿路汴京(开封),殿中侍御史
  • 1065年-1066年,京畿路汴京(开封),侍御史,1066年8月通判安州
  • 1066年,京西路襄阳/洛阳(湖北省襄阳市/河南省洛阳市),京西路转运副使
  • 1066年,京西路河南府(洛阳市),京西路提点刑狱公事
  • 1067年-1069年,陕西路秦州(甘肃省天水市),陕西路转运副使
  • 1067年-1069年,淮南西路蕲州(蕲春县),蕲州知州
  • 1069年-1070年,京畿路汴京(开封),知谏院
  • 1069年-1070年,京畿路汴京(开封),修起居注,8月罢同知谏院1070年9月罢
  • 1070年,成都府路成都府(成都市),成都府路转运使,12月为陕西河东宣抚判官
  • 1070年-1085年,永兴军路河中府(河东),河中府知府,1085年四月改知庆州
  • 1074年-1085年,永兴军路庆州(庆阳),庆州知州
  • 1076年-1077年,淮南西路和州(和县),和州知州
  • 1081年-1082年,京东东路齐州(济南市),齐州知州
  • 1084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尚书左司郎中
  • 1085年-1086年,京畿路汴京(开封),给事中
  • 1085年-1086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左谏议大夫
  • 1086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吏部尚书
  • 1086年-1088年,京畿路汴京(开封),枢密副使,1088年4月加右仆射兼门下侍郎
  • 1088年-1094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宰相,1089年6月以观文殿大学士知颍昌府1094年4月至颍昌府、京西北路安抚使
  • 1089年,广南东路广州(广州),广州知州兼安抚使
  • 1089年,广南东路连州(广东省连州市),连州知州
  • 1089年-1094年,京西北路颍昌府(许昌),颍昌府知府
  • 1090年-1091年,河东路太原府(山西省太原市),太原府知府兼安抚使
  • 1091年-1095年,京西北路河南府(洛阳),河南府知府兼安抚使
  • 1094年-1099年,京西北路陈州(淮阳县),陈州知州
唐淑问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江陵人字士宪
唐介子。
进士
殿中丞
神宗初,擢监察御史里行
河北饥,流民就食京师,条三策上之。
滕元发中丞淑问力数其短,帝以为邀名,出判复州
久之,提点湖北刑狱,言新法不便,黜知信阳军,以病免官。
后起知宣州,入为吏部员外郎,又引疾求外,降监抚州酒税。
哲宗立,召为左司谏,以病致仕卒。
全宋文·卷一六六四
唐淑问(?
——一○八六),字士宪江陵(今湖北江陵)人,介子
进士,官殿中丞
神宗时监察御史里行,后出判复州,久之,知真州提点湖北刑狱,言新法不便,乞解使事,黜知信阳军
数年起知宣州,徙湖州,入为吏部员外郎,降监抚州酒税。
哲宗立,以司马光荐,召为左司谏,寻卒。
宋史》卷三一六有传。
主要活动
  • 进士
  • 1067年-1079年,京畿路汴京(开封),监察御史,1071年7月知复州1079年8月为工部员外郎、权发遣宣州
  • 1068年-1070年,淮南东路真州(仪征市),真州知州
  • 1071年-1072年,荆湖北路澧州(湖南省澧县),荆湖北路提点刑狱公事
  • 1073年-1075年,京西南路郢州(钟祥市),郢州知州,1075年1月,解官寻医
  • 1079年-1080年,江南东路宣州(宣城),宣州知州
  • 1080年-1082年,两浙路湖州(吴兴),湖州知州,八月到任
  • 1083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吏部郎中
  • 1083年-1085年,江南西路虔州(赣州),虔州知州,1085年10月为左司谏
  • 1085年-1086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左司谏
鲁有开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亳州谯县人字元翰
鲁宗道从子。
仁宗皇祐五年进士
好礼学,通《左氏春秋》。
确山县,有治绩,富弼荐其有古循吏风。
神宗熙宁变法,因不合王安石意,出通判杭州
历知冀二州,皆有惠政。
哲宗元祐中信阳军滑州,复知冀州
官至中大夫
卒年七十五。
全宋诗
鲁有开字元翰一字周翰(《郧溪集》卷二二《李夫人墓志铭》),谯县(今安徽亳县)人。
以荫知韦城县
仁宗皇祐五年(一○五三)进士(同上书)。
确山万县明正德夔州府志》卷八),知南康军
神宗熙宁十年(一○七七),知卫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八四)。
元丰元年(一○七八),知冀州(《山谷集》卷一七《冀州养正堂记》)。
哲宗元祐间,历知信阳军滑州,复守冀。
卒,年七十五(《东都事略》卷一一二)。
宋史》卷四二六有传。
今录诗二首。
主要活动
  • 1053年,进士
  • 1068年-1070年,江南东路南康军(星子),南康军知军
  • 1078年-1095年,河北路冀州(河北冀州),冀州知州
  • 1088年-1091年,河北路洺州(河北省永年县),洺州知州
  • 1092年-1093年,京西北路滑州(河南滑县),滑州知州
张汝贤北宋
全宋诗
张汝贤字祖禹,世为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徙居仪真(今江苏仪徵)
汝明兄(《宋史》卷三四八《张汝明传》)。
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清乾隆江西通志》卷四九)。
元丰七年(一○八四)监察御史侍御史知杂事,由言事失当,出知信阳军(《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四二、三四七)。
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右司郎中龙图阁直学士江淮等路发运副使(同上书卷三七五)。
清顺治吉安府志》卷二七有传。
全宋文·卷二○一七
张汝贤字祖禹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徙居仪真(今江苏镇江)。
熙宁六年进士
元丰七年监察御史侍御史知杂事,寻坐言事失当,落侍御史,知信阳军次年吏部郎中、察举福建路盐法、右司郎中
元祐初直龙图阁江淮等路发运使左司郎中
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四二、三四七、三五四、三五八、三五九、三七五、四○六,《宋史》卷三四八《张汝明传》,顺治《吉安府志》卷二七。
主要活动
  • 1073年,进士
  • 1082年-1084年,京畿路汴京(开封),监察御史
  • 1083年-1084年,京畿路汴京(开封),侍御史,1084年7月知信阳军
  • 1084年,京畿路汴京(开封),侍御史知杂事
  • 1085年-1086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尚书右司郎中
  • 1085年-1086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吏部郎中
  • 1086年,淮南江浙荆湖等路真州(江苏省仪征市),淮南江浙荆湖等路发运副使
  • 1086年-1088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尚书左司郎中
释怀贤北宋 1016 — 108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6—1082 【介绍】: 僧。
永嘉人字潜道
俗姓何
真宗天禧二年受具戒,屡依高僧,四主名刹。
多才艺,工诗,字画有法。
赐号圆通大师
全宋诗
释怀贤(一○一六~一○八二)字潜道赐号圆通俗姓何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
真宗天禧二年(一○一八)落发受戒。
后屡依高僧,四主名刹。
神宗元丰五年卒,年六十七。
所著诗颂文集凡五卷及《稚耄典记》一篇,已佚。
事见《淮海集》卷三六《圆通禅师行状》。
金山龙游寺。
圆通禅师
讳怀贤
字潜道
温州永嘉何氏子。
在襁褓中。
能合掌僧坐。
四岁从嗣仁社主。
出家受戒。
有讲席辄往听。
尽得其学。
及长叹曰。
说食能饱人乎。
别社主。
去遍参。
最后见达观颖润之因圣。
初师从瑞新禅师游颇久。
知宗门承袭宾主之说。
自谓无以复加。
比至达观会中。
闻所开示类。
皆世缘俗谛。
非谈谐嵬𤨏。
则骂詈不已。
心窃陋之。
乃潜诣丈室。
请白曰。
为人天师
当只说法。
奈何预以世间事。
且僧有过斥去则已。
何足追骂至累日乎。
观颔而不答。
师因此省悟。
初开法于太平隐静。
嗣主金山
金山当孔道。
客至无虚日。
师颇厌之。
熙宁元年
遂谢事。
隐于金牛山
山去丹阳数十里。
人迹罕。
至庭养猿鹤孔雀鹦鹉白鹇。
皆就掌取食。
号五客
各为一诗。
赠之士大夫。
欲相见者。
就山中访焉。
庐山之圆通。
明州之雪窦。
相次坚恳。
各住一年
雪窦至。
后二十年间。
三请乃赴。
其行由海道
遇大风。
漂至慈溪东岸
舟破。
从者多人皆散走。
师独安坐水中不动。
元丰五年九月甲午
示灭于金牛。
寿六十七。
腊六十三。
弟子觉澄等。
塔全身于西陇淮海。
秦少游观为师状曰。
师操行卓越。
而遇人有恩意。
虽对宾客
未尝与众异馔。
夜辄从众僧寝于堂中。
不入丈室。
雅性乐施。
所得金钱缯帛。
率缘手尽。
又多才艺。
工于诗字画有法。
閒居绝口。
不挂事事。
虽交至错出。
处之晏然。
无不集者当时士大夫闻其风。
皆倾意愿与之游。
始用参知政事高公若讷奏。
赐紫方袍。
又用节度使李公端愿
赐号圆通大师
凡十被请从之者四。
皆天下名山巨刹。
道化方行。
辄托事隐去。
州郡虽欲挽而留之。
不可得也。
弟子五十有五人。
所著诗颂文集。
凡五卷。
又撰次其自少至老出处之迹一篇。
号稚耄典记
以自见云。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一
释怀贤字潜道
姓何氏温州永嘉人也。
儿时夙根萌发,常合掌僧坐,父母异之。
时郡之西山有僧嗣仁,修西方白莲净观,行甚高,众多归之,号“嗣仁社主”,乃以从社主出家。
天禧二年,普度天下僧,遂落发。
受具戒时,年十四也。
既得法器,又仰高规,艺行日进,同侣无与比。
有讲肄,辄往听受。
久之,尽传其学。
慨然长怀,有志四方,辞仁远参,所至处,延居上游,最后见达观禅师昙颖润之因圣,遂得法焉。
皇佑初,润守王公珙雅闻敏悟,乃见礼请,传法甘露。
太平繁昌又以隐静相召,以甘露颇近城市,隐静僻在深山,遂从太平繁昌之请。
瑞新游十有二年,具知宗门,承袭宾主之事。
比至达观会中,闻所开示,类皆世缘俗谛,或杂以委琐恢奇之言。
又尝以事斥一僧去,每升座辄追论前事,矢口谩骂,累日不休。
心陋之,乃潜诣丈室,请达观曰:“为人天师,当只说法,奈何预以世俗间事,且僧有过,斥去则已,何足重辱?
达观颔而不答,亦因此省悟,居隐静七年,王公移守金陵,复召以清凉,辞不赴。
明年达观明州雪窦徙金山之龙游。
州人乃以雪窦召,既行,道过龙游,留一月
会达示寂,润之衣冠缁素因以状诣郡,请止继焉。
而龙游主者故事,当禀命朝廷,郡守白部使者,上之,报可。
龙游自火灾之后,栋宇灰烬,瑞新禅师实中兴之,未既而卒。
述其事,积勤八载,殿堂廊庑,灿然具备,今宫宇之盛,冠绝淮海。
虽始于,多成于
然其地当长江下游,帆穑迅至,游客登临,日不暇给,颇厌之。
熙宁元年,遂谢去,隐于金牛山,去丹阳县数十里,人迹䍐至,庭养猿、鹤、孔雀、鹦鹉、白鹇,皆就掌取食,号“五客”,各为一诗赠之。
士大夫欲相见者,就山中访焉。
三年,刘公述商守九江,招贤主圆通,匡庐山水幽秀,得疏欣然,题诗壁间,有“岁晚当期返竹门”之句,示不久留也。
匡庐山下一年,果谢去,复还金牛。
明州复以雪窦来请,固以疾辞。
史官刁公约谓曰:“雪窦东南名山,明觉达观相继居其地,二十年间,请者三至,可谓勤矣。
今又不赴,无乃孤其望乎。
素善刁公,从之乘舟,遵海北转海门,遇大飓卒起,风樯摧败,黑夜漂泊至慈溪东岸,触礁舟破,从者百馀人皆散走,独淹坐水中,从者还救,乃免。
居雪窦一年,复谢去,还金牛。
元丰五年九月甲午示寂,寿六十有七,腊五十三,葬于金牛之西垄,累坟为塔。
秦少游状其行。
操行卓越,遇人有恩,虽对宾客,未尝与众异馔,雅好施予,所得金钱缯帛率以散众,人多归之。
又多才艺,工于诗,字画有法,当时士大夫皆倾意愿与之游。
参知政事高若讷奏,赐紫
复以节度使李端愿奏,赐号“圆通大师”。
凡十被请,从之者四,皆天下名山巨刹,道化方行,辄托事隐去,州郡虽欲挽留不可得。
弟子五十有五人,所著诗颂文集,凡五卷。
又撰次其自少至老出处之迹一篇,号《稚耄典记》,以自见云。
蒋燮北宋
全宋文·卷三八三一
蒋燮靖康元年为官于钟山县
李缯南宋 1117 — 119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17—1193 【介绍】: 徽州婺源人字参仲
绝意科举,筑室钟山,人称“钟山先生”。
朱熹极称其文。
有《西铭解义》等。
全宋诗
李缯(一一一七~一一九三)字参仲婺源(今属江西)人。
终生布衣,筑室钟山以老。
朱熹极称其文。
光宗绍熙四年卒,年七十七。
事见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九、《新安文献志》卷八七《钟山先生李公行状》。
全宋文·卷四七○二
李缯(一一一七——一一九三)字参仲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
少颖悟,日诵千言。
遍涉诸经,尤精《春秋左氏传》。
而绝意科举,卜筑云山间,为隐居计,名其山曰「钟山」,榜其室曰「中林」,自称「钟山园翁」,世号「钟山先生」。
绍熙四年卒,年七十七。
著有《论语西铭解》及诗文集。
见《新安文献志》卷八七所载程洵钟山先生李公缯行状》。
李少和北宋
全宋诗
李少和永嘉(今浙江温州)人。
住大罗山白鹿洞
太宗真宗尝召见。
真宗大中祥符六年(一○一三)赐额。
事见《东瓯诗存》卷四五。
释惟慎北宋
全宋诗
释惟慎晋江(今福建泉州)人。
仁宗天圣中曾游京师
罗山方改禅院,同安源延主之。
事见清乾隆泉州府志》卷六五。
柴通玄北宋 ? — 101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2 【介绍】: 道士
陕州阌乡人字又玄,自称罗山太乙洞主。
所居承天观,即唐轩游宫,有唐玄宗诗石及所书《道德经》二碑。
自言年百余岁,善辟谷长啸。
太宗召至京师,恳求归本观。
真宗立,召对,多以修身慎行为说。
大中祥符四年,帝祀汾阴,作诗赐之,诏为修道院,蠲其田租。
次年春,作遗表,遣弟子诣阙献龟鹤,己则燃香端坐而卒。
晁维岳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邓州穰县人字仲贤
进士第
历官尚书屯田员外郎,进朝奉郎
性夷淡寡言。
初知三水,受诬不辩;再知罗山,不赞成新法。
以己所不能辞,乞分司两京,卒。
主要活动
  • 进士
释祖觉北宋 1087 — 1150
全宋诗
释祖觉(一○八七~一一五○)号华严俗姓杨嘉州龙游(今四川乐山)人。
早年慕韩愈撰文排佛,后因病从弥勒慧目能禅师
徽宗大观四年(一一一○),佐慧目眉州中严寺
政和五年(一一一地对)剃度。
南岳下十五世,圆悟克勤禅师法嗣。
著有《华严集解》、《金刚经注》等。
高宗绍兴二十年卒,年六十四。
嘉泰普灯录》卷一四、《新续高僧传》四集、《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
今录诗三首。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7—1150 【介绍】: 僧。
嘉州人俗姓杨氏号痴庵
幼聪慧,读书过目成诵。
出家参究华严宗旨,尽得其奥。
后依圆悟钟阜
世称“觉华严”。
眉州中岩寺大弘清凉之教。
尝修北宋僧史。
有《华严集解》、《金刚经注》、《水陆斋仪》等。
释祖觉别号痴庵
嘉州杨氏子也。
聪颖夙发独嗜佛乘。
精究贤首宗旨尽得其奥。
后奉旨出住眉州中岩
四方学者云委川骛而至。
日于开堂弗倦诲示。
汲引后学曲尽慈悲。
清凉一宗至师可为鼎盛矣。
而于拈椎之外。
古今书史诸子典谟无不该研。
一览成诵。
尝修北宋僧史并华严集解金刚经注水陆斋仪等。
行世。
释祖觉嘉州杨氏子也。
自幼聪慧书史过目成诵。
乃著书排斥释氏。
忽恶境现前。
大怖悔过。
出家依慧日能和尚
未几疽生膝上。
五年医治莫愈。
因书华严合论。
毕夕遂感异梦。
旦即舍杖趋履。
仍前一日诵至现相品曰。
佛身无有生而示出生。
法性如虚空诸佛于中住。
无住亦无去处处皆见佛。
遂悟华严宗旨。
至是始登僧籍。
府帅请讲于千部堂。
而词辩宏放众所钦服。
适南堂静禅师过其门谓曰。
观公讲说独步西南。
惜未解离文字相耳。
问道方外。
即今之周金刚也。
欣然罢讲南游禅社。
遂依圆悟钟阜
一日入室悟举。
罗山道有言时踞虎头收虎尾。
第一句下明宗旨。
无言时觌露机锋如同电拂。
作么生会。
罔对。
于是夙夜参究忽有所省。
作偈呈曰。
家住孤峰顶。
长年半掩门。
自嗟身已老。
活计付儿孙。
悟未许可。
次日入室悟问。
昨日公案作么生。
拟对。
悟喝曰。
佛法不是这个道理。
复留五年愈更迷闷。
后于庐山栖贤阅浮山远削执论云。
道悟有亲疏。
岂有旃檀林中却生臭草。
始豁然大悟。
遂作偈寄圆悟曰。
出林依旧入蓬蒿。
天网恢恢不可逃。
谁信业缘无避处。
归来不怕语声高。
大喜持示众曰。
觉华严彻矣。
自是诸方皆称曰觉华严云。
上堂僧问。
最初威音王末后楼至佛未审。
参见甚么人。
曰。
家住大梁城更问长安路。
僧问。
如何是一喝如金刚王宝剑。
曰。
血溅梵天。
曰如何是一喝如踞地师子。
曰。
惊杀野狐狸。
曰如何是一喝如探竿影草。
曰。
验得你骨出。
曰如何是一喝不作一喝用。
曰。
直须识取把针人。
莫道鸳鸯好毛羽。
系曰。
觉华严既于讲席有声。
南堂过而稍施提勉。
便能罢讲南游。
正所谓见鞭影而行者也。
岂不骏哉。
至为圆悟项门一锥。
虽然魂飞要且命根未断。
尚依识见。
呈偈遭圆悟一喝。
直得气索。
五年而始大彻。
噫古为人师者必俟学者寒灰焰发绝后复苏方肯点头。
未尝轻许而贼夫人子。
今人才见灵利后生。
便使拈弄公案。
作得一偈顿焉称赏。
不亦彼此皆瞎也。
杀人之恶小害人之恶大。
其谁乎善于讲者又当以觉公良范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一
释祖觉嘉州杨氏子。
自幼聪慧,书史过目成诵,乃著书排斥释氏,忽恶境现前,大怖悔过。
出家依慧日能。
未几,疽生膝上,五年医治莫愈,因书《华严合论》毕,夕感异梦,旦即舍杖趋履如故。
一日诵至《现相品》曰:“佛身无有生,而能示出生。
法性如虚空,诸佛于中住。
无住亦无去,处处皆见佛。
”遂悟《华严》宗旨,至是始登僧籍。
精究贤首宗旨,尽得其奥。
府帅请讲于千部堂,而词辩宏肆,众所钦服。
适南堂静禅师过其门,谓曰:“观公讲说,独步西南,惜未解离文字相耳,傥能问道方外,即今之周金刚也。
欣然罢讲,南游禅社,遂依圆悟钟阜
一日入室,悟举罗山道有言:“时踞虎头收虎尾,第一句下明宗旨,无言时觌露机锋如同电拂,作么生会?
罔对。
于是,夙夜参究,忽有所省,作偈呈曰:“家住孤峰顶,长年半掩门。
自嗟身已老,活计付儿孙。
”悟未许可。
次日入室,悟问:“昨日公案作么生会?
拟对,悟喝曰:“佛法不是这个道理。
复留住五年,愈更迷闷。
后于庐山栖贤,阅浮山远《削执论》云:“若道悟有亲疏,岂有旃檀林中却生臭草?
”始豁然大悟,遂作偈寄圆悟曰:“出林依旧入蓬蒿,天网恢恢不可逃。
谁信业缘无避处,归来不怕语声高。
大喜,持示众曰:“觉华严彻矣。
”自是,诸方皆称“觉华严”云。
上堂,僧问:“最初威音王,末后楼至佛。
未审参见什么人?
曰:“家住大梁城,更问长安路。
”僧问:“如何是一喝,如金刚王宝剑?
曰:“血溅梵天。
”曰:“如何是一喝如踞地师子?
曰:“惊杀野狐狸。
”曰:“如何是一喝,如探竿影草?
曰:“验得你骨出。
”曰:“如何是一喝,不作一喝用?
曰:“直须识取把针人,莫道鸳鸯好毛羽。
尝修《北宋僧史》并《华严集解》、《金刚经注注》、《水陆斋仪》若干卷。
罗鉴南宋
全宋诗
罗鉴字正仲崇仁(今属江西)人。
点从弟。
宁宗嘉定元年(一二○八)曾应邀纂邑志,累年而成。
有《磬沼集》,已佚。
事见《直斋书录解题》卷二○。
清光绪抚州府志》卷五九有传。
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六六四四
罗鉴字正仲抚州崇仁(今江西崇仁)人,罗点从弟。
嘉定三年纂成《罗山志》(即《崇仁县志》)六卷。
曾㬇称其「汇次有条,援据有实,质而不俚,赡而不」。
又有《磬沼集》一卷。
见所撰《罗山志自序》及曾㬇罗山志序》(同治《崇仁县志》卷首),《直斋书录解题》卷二○。
林时发南宋
全宋文·卷六八六三
林时发福州闽县(今福建福州)人。
开禧中罗山县学谕绍定五年特奏名进士及第
见《淳熙三山》卷三二,乾隆《罗山县志》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