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宋朝
刘越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大名人字子长
少孤贫。
真宗大中祥符八年进士
襄城固始二县,有能名。
秘书丞
尝与滕宗谅上疏请章献刘太后还政。
主要活动
  • 1015年,进士
王彬北宋 ? — 103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光州固始人
王彦英、父王仁侃挈族入高丽,曾相继执国政。
年十八岁,以外国生宾贡入太学
太宗淳化三年进士
雍丘通判筠州,知抚州
抚州豪民李甲、饶英罪,州里肃然。
累迁河北转运使,案治章献太后姻家马崇正奸赃,忤太后意,徙京东,又徙河东陕西
官终太常少卿
主要活动
  • 992年,进士
  • 1020年-1022年,江南西路抚州(抚州),抚州知州
  • 1021年-1024年,荆湖南路潭州(湖南省长沙市),荆湖南路提点刑狱公事
  • 1024年-1026年,荆湖南路潭州(长沙市),潭州知州兼安抚使
  • 1027年-1029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判三司户部勾院
  • 1029年-1030年,京西路襄阳/洛阳(湖北省襄阳市/河南省洛阳市),京西路转运使
  • 1030年,河北路大名府(河北省大名县),河北路转运使
  • 1031年-1033年,京东路待考(待考),京东路转运使
  • 1033年-1034年,河东路潞州(山西省长治市),河东路转运使
  • 1035年,陕西路秦州(甘肃省天水市),陕西路转运使
  • 1036年,京畿路汴京(开封),三司盐铁判官
  • 1037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判三司理欠凭由司,卒
吴珏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人
徽宗宣和中光州固始
民若有罪,皆令以古器自赎。
后罢官,得五六十器。
叶梦得于汴上,出以相示,其中数十器为三代之物。
陈恕可宋末元初 1258 — 133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58—1339 【介绍】: 光州固始人字行之自号宛委居士
以荫补将仕郎
度宗咸淳十年中铨试,授迪功郎泗州虹县主簿
吴县致仕。
工诗文,风格淳正近古。
亦善小篆。
陈如心墓志铭
公讳恕可字行之一字如心,惟陈氏由颖川居光州固始五代间有讳檄者,避地闽中,仕闽为太尉,子孙散处它郡,宋开宝初,讳者从温州台州古灵先生襄太尉后。
绍兴中公之高祖忠简公始自台来会稽居焉。
忠简讳骙,仕至知枢密院事,曾祖讳愿孙,监西京中岳庙,赠金紫光禄大夫
祖讳绮,尚书户部侍郎,以宣奉大夫宝章阁待制致仕。
考讳绍荀,奉直大夫、知英德军府事。
妣李氏,封宜人参政庄简公光之孙女也。
刘炯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建宁建阳人字季明
刘爚弟。
宁宗庆元五年进士
进贤丞,迁固始
早从朱熹学,后归隐武夷山中。
主要活动
  • 1199年,进士
王宗望北宋 1023 — 109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3—1099 【介绍】: 光州固始人字磻叟
以荫入仕。
累擢夔州路转运副使
哲宗即位,行赦赏军,时万州军士旬余未获赏而谋乱,宗望急赴其地,先命给赏,后斩乱首。
后为江淮发运使,开支氏渠,公私便利。
官终集贤殿修撰、知郓州
全宋文·卷二六七三
王宗望字磻叟光州固始(今河南固始)人。
以荫累擢夔州路转运副使
哲宗即位,历仓部郎中司农少卿江淮荆浙等路发运使
吴安持都水使者,导河东流,加直龙图阁河北都转运使,擢工部侍郎
后以集贤殿修撰郓州,卒,年七十七。
宋史》卷三三○有传,又见《宋会要辑稿》礼二之一、食货四七之三、方域一五之一八、方域一五之二一,《史新》卷一○八。
主要活动
  • 1084年-1086年,夔州路夔州(奉节县),夔州路转运副使,7月乞事
  • 1087年-1088年,京畿路汴京(开封),仓部郎中
  • 1088年-1090年,河东路潞州(山西省长治市),河东路转运副使
  • 1089年-1097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工部侍郎
  • 1091年-1093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司农少卿
  • 1093年-1094年,淮南江浙荆湖等路真州(江苏省仪征市),淮南江浙荆湖等路发运使
  • 1094年-1095年,京畿路汴京(开封),都水使者
  • 1095年-1096年,河北路大名府(河北省大名县),河北路转运使
  • 1097年-1099年,京东西路郓州(东平县),郓州知州兼安抚使
王迸南宋 ? — 123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31 【介绍】: 名或作𧻓
饶州乐平人字纯父,一作字国瑞
宁宗嘉定间进士
光州固始簿,以才干升为令。
理宗绍定四年,金兵犯淮,守令望风遁避,进举轻骑袭金人,得辎重而还。
金兵怒,围固始城,进度势不可支,乃怀印投井死。
谥勇节
主要活动
  • 宁宗嘉定间,进士
郑侠北宋 1041 — 111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1—1119 【介绍】: 福州福清人字介夫号大庆居士一拂居士
英宗治平四年进士
光州司法参军
秩满入,对王安石言新法不便。
久之,监安上门。
神宗熙宁七年,久旱不雨,流民扶携塞道,绘流民图上之,奏请罢新法,次日,新法罢去者十有八事。
吕惠卿执政,又上疏论之,谪汀州编管,徙英州
哲宗立,始得归。
元符七年,再贬英州
徽宗立,赦还,复故官,旋又为蔡京所夺,遂不复出。
有《西塘》。
全宋诗
郑侠(一○四一~一一一九)字介夫号大庆居士又号西塘老人,祖籍光州固始(今属河南),后入,为福清(今属福建)人。
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进士
光州司法参军,入监安上门。
神宗熙宁中,因绘《流民图》、,正直君子邪曲小人事业图迹》上奏,指斥新法弊窦,编管汀州,改英州
哲宗立,放还,除泉州教授
元祐八年(一○九三),授泉州录事参军
元符元年(一○九八),再窜英州
徽宗即位,复泉州教授,改监潭州南岳庙,未被敕,复追毁前命。
崇宁五年(一一○六),复将仕郎,不复出。
宣和元年卒,年七十九。
光宗绍熙初,追赠朝奉郎
宁宗嘉定六年(一二一三)赐谥介
有《西塘》十卷。
景定建康》卷四八、《东都事略》卷一一七、《宋史》卷三二一有传。
 郑侠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西塘集》为底本,参校清吴自牧(宋诗钞二集·西塘诗钞)(简称诗钞)、清管庭芬《宋诗钞补·西塘集补钞》(简称补钞)。
另辑得集外诗七首,合编一卷。
全宋文·卷二一六九
郑侠(一○四一——一一一九)字介夫号大庆居士又号一拂居士福州福清(今福建福清)人。
治平四年进士,任光州司法参军
熙宁五年春,秩满入,监安上门。
素为王安石所重,数上书安石,言新法为民害。
七年,上《流民图》并奏,王安石罢相出知江宁
吕惠卿执政,又上疏劾之,复绘《正直君子邪曲小人事业图迹》,惠卿奏为谤讪朝政,编管英州十二年。
哲宗立,始得归,为泉州教授录事参军十三年。
元符中再窜英州三年
徽宗立,赦还,复故官,又为蔡京所夺,归田里。
宣和元年卒,年七十九。
郑侠《上漕车书》、《大庆居士序》,夏之文西塘先生墓志》(《西塘》附录),《宋史》卷三二一本传。
主要活动
  • 1067年,进士
张孜北宋
全宋诗
张孜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宣德郎固始县明嘉靖固始县志》卷五)。
郭京北宋 ? — 112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7 【介绍】: 宋人
高宗建炎初殿前司剩员,好事者言其能施六甲法以御金,可生擒二将而扫荡无余,其法用七千七百七十七人。
何□等擢其为大将,加武略大夫光州刺史,使募市井游民为六甲神兵。
尽屏守城兵,独率神兵以出,未几败,引所部二千人至襄阳府洞山寺,欲立宗室为帝。
统制官张思正乘间会兵执,刺杀于道。
侯益宋初 886 — 96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86—965 【介绍】: 宋初汾州平遥人
唐昭宗光化中,以拳勇隶李克用麾下。
仕后唐、后晋,累迁武宁军节度同平章事
少帝时授河中尹、护国军节度
契丹入汴,授凤翔节度
后汉高祖即位自以尝受命契丹,颇忧之,谋归蜀。
后授开封尹
广顺间,封齐国公致仕。
宋太祖即位,以耆旧厚待之。
汾州平遥人
唐光化中李克用麾下。
天成中累授费州刺史
应顺初加西面行营都巡检使
晋初领光州防禦使
河阳三城节度
邺都行营都虞候
移镇潞州
天福四年武宁军节度同平章事
五年徙镇泰州
充西面都部署
河中护国军节度
契丹入汴。
凤翔节度
汉祖即位。
加兼侍中
乾祐中开封尹
中书令
封鲁国公
周广顺初封楚国公
太子太师
又改封齐国公
显德元年致仕。
乾德三年卒。
吴材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处州龙泉人字圣取
进士
历知江都县,入为太学博士
赵挺之荐,擢右正言,迁左司谏
徽宗时元祐党论复起,首论范纯礼为朋附党与。
后受曾布指,疏劾韩忠彦而罢之。
性鸷忍,疾视善类,排逐大臣最多。
蔡京用为给事中吏部侍郎
出知光州
官终工部侍郎
主要活动
  • 进士
  • 1101年-1102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左正言
  • 1102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右正言
  • 1102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左司谏
  • 1103年,京畿路汴京(开封),起居郎
  • 1103年-1104年,京畿路汴京(开封),给事中
  • 1103年-1105年,淮南西路光州(潢川县),光州知州
  • 1104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吏部侍郎
  • 1105年-1106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工部侍郎
  • 1112年-1113年,淮南东路滁州(滁州市),滁州知州
曹焕北宋
全宋文·卷二八二一
曹焕字子文武宁(今江西武宁)人。
光州知州曹九章之子,苏辙婿。
政和元年山阳
苏辙《祭曹演父朝议文》、《曹郎子文山阳》诗。
王德政南宋
简介
淳熙四年(1177)光州知州
淳熙六年(1179)7月放罢。
淳熙八年(1181)和州知州
淳熙九年(1182)4月罢。
主要活动
  • 1177年-1179年,淮南西路光州(潢川县),光州知州,1179年7月放罢
  • 1181年-1182年,淮南西路和州(和县),和州知州,1182年4月罢
李时习南宋
全宋文·卷五八○一
李时习常州(治今江苏常州)人。
淳熙初通直郎,知秀州嘉兴县事,后通判光州
淳熙六年为臣僚奏劾,放罢。
见所撰《三塔白龙潭记》及《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二三。
陈文顗北宋
简介
至道二年(996)海州知州,顗?。
咸平五年(1002)黄州知州
大中祥符四年(1011)光州知州
主要活动
  • 996年-999年,淮南东路海州(连云港市),海州知州,顗?
  • 1002年-1005年,淮南西路黄州(黄冈市),黄州知州
  • 1011年-1013年,淮南西路光州(潢川县),光州知州
王闻诗南宋 1141 — 119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41—1197 【介绍】: 温州乐清人字兴之
王十朋子。
太学以恩授承务郎
累官知光州,有善政。
仕至提点江东刑狱。
人称其父子之施政,皆能爱民而又能去害民者,故卒时民多哀之。
全宋诗
王闻诗(一一四一~一一九八)字兴之乐清(今属浙江)人。
十朋长子。
历知和州光州
召为考功郎检详枢密院文字。
提点江东刑狱。
宁宗庆元三年十二月十六日卒,年五十七。
事见《水心集》卷二○《提刑检详王公墓志铭》。
主要活动
  • 1191年,淮南西路和州(和县),和州知州
  • 1191年-1193年,淮南西路光州(潢川县),光州知州
  • 1193年-1194年,两浙路临安(杭州),考功郎中
  • 1195年,江南东路饶州(波阳县),江南东路提点刑狱公事
潘允北宋
简介
政和元年(1111)光州知州
重和二年宣和元年(1119)洪州知州安抚使
主要活动
  • 1111年-1113年,淮南西路光州(潢川县),光州知州
  • 1119年,江南西路洪州(南昌),洪州知州兼安抚使
丁谓北宋 966 — 103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6—1037 【介绍】: 苏州长洲人字谓之,后更字公言
太宗淳化三年进士
大理评事通判饶州,迁尚书工部员外郎、三司使
真宗大中祥符年间户部侍郎参知政事,历任工、刑、兵、吏四部尚书,进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晋国公
机敏有智谋,憸狡过人,善揣摩人意。
喜为诗,通晓图画、博弈、音律。
真宗朝营建宫观,伪造祥异,多发于王钦若
仁宗即位,因其前后欺罔、与内侍雷允恭交通、擅迁真宗陵寝,贬崖州司户参军,徙雷州道州
明道年中授秘书监致仕,卒于光州
全宋诗
丁谓(九六六~一○三七)字谓之,后更字公言长洲(今江苏吴县)人。
太宗淳化三年(九九二)进士,为饶州通判
真宗咸平初三司户部判官权三司使
大中祥符初因阿谀真宗封禅,拜三司使
五年(一○一二),进户部侍郎参知政事
后出知升州
天禧三年(一○一九)吏部尚书参知政事
四年,为枢密使,迁平章事(《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六)。
乾兴元年(一○二二)封晋国公
仁宗即位,为山陵使,获罪贬崖州司户参军
明道中秘书监致仕。
景祐四年卒(同上书卷一二○),年七十二。
有《丁谓集》八卷、《虎丘集》五十卷、《刀笔集》二卷、《青衿集》三卷、《知命集》一卷(《宋史·艺文志》),均佚。
东都事略》卷四九、《宋史》卷二八三有传。
 丁谓诗,今从《西昆酬唱集》(《四部丛刊》本)、影印《诗渊》等书录得一百二十五首,编为二卷。
全宋文·卷二○八
丁谓(九六六——一○三七)字谓之更字公言苏州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少与孙何齐名,时号「孙、丁」。
淳化三年,登进士甲科通判饶州
福建路峡路转运使,入权三司盐铁副使,擢知制诰,判吏部流内铨。
景德元年,知郓州兼齐、濮等州安抚使
二年五月,拜三司使参知政事
大中祥符九年,知升州
天禧三年,以吏部尚书参知政事,除枢密使,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罢知河南府
乾兴元年封晋国公
真宗朝,营造宫观、奏祥异之事,多王钦若发之。
仁宗立,进司徒侍中
寻以潜结内侍女道士,贬崖州司户参军
明道中,授秘书监致仕。
景祐四年卒于光州,年七十二。
工文善诗,著有集八卷、《大中祥符奉祀记》五十卷、《大中祥符迎奉圣像记》二十卷等。
宋史》卷二八三有传。
主要活动
  • 992年,进士
  • 992年-993年,江南东路饶州鄱阳(江西鄱阳),饶州通判,进士及第,名在第四。任大理寺评事,通判饶州
  • 994年,福建路福州(福建福州),直史馆;福建路采访使,直史馆,以太子中允为福建路采访
  • 995年,福建路福州(福建福州),福建转运使,三司户部判官,任福建转运使;作诗赠方、江两位朋友
  • 995年,福建路泉州(福建泉州),三司户部判官;转运使,任福建转运使;在泉州观赏刺桐,并作诗歌咏
  • 995年-998年,福建路福州(福建福州),福建转运使,三司户部判官,任福建转运使;岁贡当地特产北苑龙茶,作《建阳茶录》(又名《《北苑茶录》)记述贡茶采制之法
  • 999年,利州路兴元府(陕西汉中),户部判官;太常博士,奉命去西川及峡路体量公事
  • 999年,利州路兴元府(陕西汉中),尚书工部员外郎;转运使,领峡路转运使,累迁尚书工部员外郎
  • 1000年-1001年,夔州路夔州(重庆奉节),夔州路转运使,丙戌益州乱,丁谓召高州刺史田彦伊,晓以祸福,田作誓,刻石立境上
  • 1002年,夔州路夔州(重庆奉节县),夔州路转运使;刑部员外郎,任夔州路转运使,夔州地粟多而常缺盐,谓听以粟换盐,使得当地人大悦,夔州、万州等地无粟米之缺,民无转饷之劳,因绥抚有方,故特迁刑部员外郎,赐白金三百两
  • 1003年-1004年,夔州路夔州(重庆奉节县),夔州路转运使,任夔州路转运使,谓言黔州之南,蛮族颇有善马,请致馆设,给缗帛,每岁收市
  • 1004年,京畿路开封府(河南开封),权三司监铁副使;知制诰;判吏部流内铨,权三司监铁副使;擢知制诰;判吏部流内铨
  • 1004年,京东西路郓州(山东东平),郓州知州兼齐、濮等州安抚使,真宗幸澶渊,以谓知郓州兼齐、濮等州安抚使,提举转运兵马巡检事;辽军犯境,民大惊,趋杨流渡,舟人邀利,不时济。谓绐取死罪囚斩河上,舟人惧,民悉得济。乃立部分,使并河执旗帜、击刁斗以惧敌,呼声闻百馀里。敌遂引去。
  • 1005年,京畿路开封府(河南开封),右谏议大夫;权三司使,擢谓为右谏议大夫、权三司使事,仍诏谓内殿起居,立知制诰上
  • 1006年,京畿路开封府(河南开封),权三司使,见日僧寂昭,甚悦之,劝留住苏州吴门寺,寂昭以黑金水瓶寄谓并赠诗;谓分月俸给之
  • 1007年,京畿路开封府(河南开封),随驾三司使,为随驾三司使,盐铁副使林特副之
  • 1007年-1008年,京畿路开封府(河南开封),权三司使;枢密直学士,以当年民赋户口之籍与咸平六年作比较,编纂成《景德会计录》六卷上史馆;上诏奖之,擢谓为枢密直学士
  • 1008年,京畿路开封府(河南开封),权三司使;枢密直学士;天书扶持使,上任谓为天书扶持使
  • 1008年,京畿路开封府(河南开封),权三司使;枢密直学士,扈从东封,尝闻奈何、黑水,人间阴狱也,感其事而为诗
  • 1009年,京畿路开封府(河南开封),三司使,擢为三司使
  • 1009年-1010年,京畿路开封府(河南开封),三司使;修昭应宫使,上欲建玉清昭应宫,左右有谏者,谓则坚决主张修建,故上任命谓为修昭应宫使
  • 1010年,京畿路开封府(河南开封),行在三司使;修昭应宫使,参与详定奉事天书仪制
  • 1011年-1012年,京畿路开封府(河南开封),三司使;修玉清昭应宫使,奏鹤翔天书殿上,蚕飞集太清楼
  • 1012年-1013年,京畿路开封府(河南开封),户部侍郎;参知政事;修昭应宫使,擢为户部侍郎,参知政事,仍领修昭应宫使
  • 1013年-1014年,淮南东路亳州(安徽亳州),奉祀经度制置使;亳州通判,为奉祀经度制置使、判亳州
  • 1014年,京畿路开封府(河南开封),参知政事,还朝,以参知政事判礼仪院
  • 1014年,京畿路开封府(河南开封),天书刻玉副使;参知政事,捧持天书
  • 1014年,京畿路开封府(河南开封),参知政事;修景灵宫使,任修景灵宫使
  • 1014年,京畿路开封府(河南开封),修昭应宫使;参知政事,为修建昭应宫,谓令夜以继日,竭尽豪侈,遂七年完工
  • 1014年,京畿路开封府(河南开封),工部尚书,加工部尚书
  • 1014年,京畿路开封府(河南开封),奏告大礼使,被命为奏告大礼使
  • 1015年,京畿路开封府(河南开封),参知政事,奏《会灵观颂》、《会灵观记》,望赐御制御书
  • 1015年,京畿路开封府(河南开封),大内修葺使,为大内修葺使
  • 1016年,京畿路开封府(河南开封),参知政事;修景灵宫使;会灵观使;刑部尚书,为会灵观使,仍加刑部尚书
  • 1016年,京畿路开封府(河南开封),参知政事;修景灵宫使;会灵观使;刑部尚书;兵部尚书,加兵部尚书,上宝册南郊恭谢扶持使,修奉宝册及参详仪制使
  • 1016年,京畿路开封府(河南开封),兵部尚书;上宝册南郊恭谢扶持使,修奉宝册及参详仪制使,论河东无绵绢可自备
  • 1016年-1017年,京畿路开封府(河南开封),平江节度使;升州知州,罢兵部尚书、参知政事,为平江节度使、升州知州;谓请归拜墓,上许之
  • 1017年-1018年,淮南西路保信军(安徽合肥),保信军节度使,徙保信军节度使
  • 1019年,江南东路江宁府(江苏南京),江宁府知府,上奏启承天节道场,甘露降,献五言诗,有诏褒答,又和诗赐焉
  • 1019年,京畿路开封府(河南开封),保信军节度使,被召还朝
  • 1019年,京畿路开封府(河南开封),吏部尚书;参知政事,擢为吏部尚书,参知政事
  • 1019年,京畿路开封府(河南开封),吏部尚书;参知政事;天书同仪仗副使,加天书同仪仗副使
  • 1019年-1020年,京畿路开封府(河南开封),枢密使,以吏部尚书、参知政事为枢密使
  • 1020年,京畿路开封府(河南开封),枢密使;吏部尚书;平章事,上从钱惟演言,以丁谓为平章事
  • 1020年,京畿路开封府(河南开封),枢密使;吏部尚书;平章事;门下侍郎兼少师,加门下侍郎兼少师
  • 1020年-1021年,京畿路开封府(河南开封),尚书左仆射;门下侍郎、平章事兼太子少师,与李迪相争,同罢相;谓知河南,迪知郓州,后谓阴图复入,钱惟演亦白上欲留之,并请留迪,上许之,谓复留,进尚书左仆射,门下侍郎、平章事兼太子少师
  • 1021年,京畿路开封府(河南开封),司空,上以丁谓为司空
  • 1021年,京畿路开封府(河南开封),司空;门下侍郎;太子少师;平章事,应译经三藏法护等请,依唐制命宰臣充使;故以谓为译经使兼润文
  • 1021年,京畿路开封府(河南开封),三司使,为三司使,尝著《景德会计录》以献
  • 1022年,京畿路开封府(河南开封),宰相;晋国公,加封晋国公
  • 1022年,京畿路开封府(河南开封),山陵使,以丁谓为山陵使,处理真宗之丧
  • 1022年,京畿路开封府(河南开封),司徒兼侍中,加司徒兼侍中
  • 1022年,京西北路河南府(河南洛阳),太子少保;西京留守,因勾结宦官罪罢相,以太子少保分司西京
  • 1022年-1025年,广南西路雷州(广东雷州),崖州司户参军,贬崖州司户参军,道出雷州;寇准遣人以一蒸羊逆之境,迎候丁谓;途中谓欲见寇准,准拒绝之,准之家僮谋欲报仇,准亦制止之
  • 1025年-1029年,广南西路雷州(广东雷州),雷州司户参军,徙为雷州司户参军
  • 1030年-1032年,荆湖南路道州(湖南道州),道州司户参军,迁为道州司户参军
冯琏北宋
简介
咸平六年(1003)广南西路转运使
景德二年(1005)8月光州
景德二年(1005)光州知州
大中祥符二年(1009)宣州知州
主要活动
  • 1003年-1005年,广南西路桂州(桂林市),广南西路转运使,1005年8月知光州
  • 1005年-1006年,淮南西路光州(潢川县),光州知州
  • 1009年-1011年,江南东路宣州(宣城),宣州知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