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唐朝
袁天纲隋末唐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一作天罡
隋唐时益州成都人
隋炀帝大业中资官
精通相术,唐贞观初太宗召见,后屡为朝中大臣相面。
火井卒。
崔戎中唐 780 — 83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80—834 【介绍】: 博陵安平人字可大
崔玄炜从孙。
明经
宪宗时王承宗以镇叛,裴度往谕之,入为谏议大夫
持节剑南宣抚使,还拜给事中,出为华州刺史
吏以故事置钱万缗,为刺史私用,不取,及去,悉用以享军。
徙兖海沂密观察使,民拥留于道不得行,遂夜单骑遁去。
之任岁余卒。
字可大
明经
累擢谏议大夫
给事中
出为华州刺史
徙兖海沂密观察使
卒年五十五。
礼部尚书
主要活动
  • 明经科
李馀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成都人
应举十年,至穆宗长庆三年方登进士第
寻归蜀,诗人张籍姚合贾岛等皆为诗相送。
后曾为湖南观察从事
一生仕宦不显。
尤长于乐府诗,所作甚为元稹所称,但均不存。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成都(今属四川)人。
应举十年,至穆宗长庆三年(823)始登进士第
旋返蜀中,张籍姚合贾岛朱庆馀均有诗相送。
后曾受辟为湖南观察使从事
一生仕宦不显。
生平事迹散见《唐诗纪事》卷四六、《升庵诗话》卷五等。
长于乐府诗。
元稹《乐府古题序》云:“昨梁州进士刘猛李馀各赋古乐府诗数十首,其中一、二十章,咸有新意,予因选而和之。
”今元稹和诗存,而李馀原唱已佚。
全唐诗》存诗2首,“体近风骚”(贾岛《喜李馀自蜀至》)。
唐诗汇评
李馀,生年年不详,蜀(今四川)人。
元和十二年前后为梁州贡进士
长庆三年(823),登进士第
尝宦游湖南
工乐府,尝赋古乐府诗数十首,元稹有和作,与张籍姚合贾岛朱庆馀交往。
全唐诗》存诗二首。
作品评论
元稹《乐府古题序》
梁州进士刘猛李馀,各赋办乐府诗数十首,其中一二十章咸有新意。
高古奥逸主:孟云卿……入室六人李贺杜牧李馀刘猛李涉胡幽贞
唐时蜀之诗人,陈子昂于季子闾邱均李白阮咸雍陶刘湾何兆李馀刘猛,人皆知之。
古乐府命题俱有主意,应之作者直当因其事、用其题始得。
往往借名,不求其原,则失之矣。
刘猛、李涂辈,赋《出门行》不言离别,《将进酒》乃叙烈女事,至于太白名家,亦不能免此病。
主要活动
  • 823年,进士
释惟忠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六 感通科
幼出家。
隶居成都𮠁县之法定寺。
行坚谨。
素为乡里所敬服。
寺旧有浮图。
尤耸峻。
一日雷霆震惊。
昏雾拥蔽。
浮图中心之木。
忽尔自出置旁地。
正亦不知何以致然也。
先是寺之弥勒像。
灵应异常。
因祷扣。
以为浮图者。
诸佛菩萨舍利所托也。
天龙神鬼所宜呵护。
而忽动摇如此。
则世间妄议所从发。
谤法之罪。
所从得矣。
是故菩萨宁舍身命。
不使众生受谤法罪。
惟愿大士加被焉。
久之其木复处浮图心如常时。
而雷霆昏雾之变。
无异于昨。
或见四神人。
身与浮图齐。
而扶掖其木者。
岂非忠所感邪。
竟示灭于寺。
释惟忠
少孺为僧励精自行。
在乎群等莫不宗焉。
出家法定寺。
本是后汉永平中佛法始流中国。
便有置德净伽蓝。
神光屡现。
至宋释惠持。
庐阜远公法兄誓化岷蜀。
谯纵不道。
令数辈操刃欲屠持。
持乃弹指其众惊奔僵仆。
隋开皇四年改名法定焉。
寺有弥勒圣像。
唐武德中忽有枯查沿江而至。
夜发光明。
因雕作像首。
贞观中窦轨长吏剑门
佛首光见引达于府。
窦公令人迎取。
数百人亦不能胜。
乃令祝之任欲何往遂言。
可就法定否。
乃一人能举。
窦遂造佛身。
长史高士廉盖殿以安之。
后有僧汎爱树其浮图。
而获一巨蟹。
身足二尺馀。
是塔颇多灵异。
人或将酒肉乘醉诣圣佛前。
立见灾祸矣。
于天宝中于寺愈加精苦。
无何塔为霆震拔其塔心柱出外。
忽有小木承代之意。
众咸怪之。
罔测厥由。
乃叩搕于圣弥勒像。
告诉天龙合加畏重。
何辄震击夺塔心柱邪。
是知庶女叫而雷击景公台
诚有所感。
一日迅雷烈风。
还同前震。
覆睹之乃龙神送旧柱安置如故。
当其易柱阴云四合。
有四神人以身扶翼。
立与塔齐。
忠之感物也若此。
会昌坼寺之前。
舍利七粒出相轮上。
白光满空向西飞去蜀。
皆所自睹。
将倒之时。
赤光见于半天焉。
又此寺有大枣树
将毁寺之年其树枯瘁。
及大中再置其重乐也。
后终寺。
系曰。
教法兴替得非数乎。
数算已定晷刻弗移。
如其会昌之前舍利预飞枣树先瘁。
是。
知。
当替数之彊。
兴数必弱。
兴不胜其替矣大中之兴。
替不胜其兴矣。
若不为四相之迁。
非系兴替之数也。
教法是有为之法。
讵免迁流者乎。
吁。
僧玄续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
成都人俗姓桑
住蜀都宝园寺。
广研经教,兼通儒典,言谈之际机候变通。
又通外书,工草隶。
以博学多才为四众钦敬。
太宗贞观中卒。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九 持志科
姓桑
蜀郡成都人
既久辞俗。
涅槃成实。
学有宗趣。
而法华则常所讲演者也。
然风致高雅。
习外典。
工草隶。
著述美赡。
且折节倾下寒士。
而富贵名胜。
辄不为屈。
反凌辱之。
梓州曹掾平仲
梁室之裔也。
偶与谈论。
篇什深加揖让。
平仲曰。
每闻师居常蔑略。
今蒙礼遇如是。
深愧非人。
曰。
蔑略其所当茂略者耳。
明公其可蔑略哉。
仲曰。
师从来不尔。
兹岂实意。
特虚貌耶。
曰贫道待公之虚实。
亦犹公待续之虚实。
相视一笑。
尝制宝园寺碑。
其铭曰。
老称圣者。
庄号哲人。
持萤比日。
用岳方尘。
属有道士冯善英奉旨祭江。
过之见以为弹斥。
曰。
为文以美其教。
此理之常也。
何至诽毁他教如此。
即除改之。
不然我且闻上。
曰。
制作体势。
若安能知。
若欲以威胁。
而使有所改。
我寺庄近迫京师
每岁收敛之人。
皆与朝廷诸贵往来。
君所为不法。
其不可以闻于上乎。
英独大恨而已。
每叹。
庄子以鹏鴳为极小大之喻。
曰彼恶知须弥不容金翅。
世界入于邻虚。
及疾。
因集僧罄舍曰。
死生常耳。
愿各早自津济。
是夕卒。
贞观间也。
释玄续
姓桑
蜀郡成都人
出家既久。
经纶道业。
涅槃成实所学之宗。
常讲法华导引蒙晓。
然风彩高峻容止方复。
言谈之际机俊变通。
达外书工草隶。
时吐篇什继美前修。
又能折节下人。
僮少道俗有才调者。
命来与语爱而狎之。
至于侯王雄伯名儒大德。
便傲然特立。
不以介意。
而神爽更高辩给电疾。
梓州曹掾平仲者。
梁高之孙也。
博学机关当时绝偶。
往参谈叙文集相示。
平仲尚之从容曰。
仰承高怀蔑略诸贵等。
今蒙礼顾深愧非人。
曰。
诸贵骄蹇须以骄蹇对之。
明公汎爱。
故以汎爱相答。
仲曰。
法师从来不尔。
今日忽然。
疑是虚谈恐非实录。
答曰。
贫道待公之虚实。
亦如公遇续之实虚耳。
相与驩笑。
尝为宝园寺制碑铭。
中有弹老庄曰。
老称圣者庄号哲人。
持萤比日用岳方尘。
属有祭江道士凭善英。
过寺礼拜见而恶之谓曰。
文章各谈其美。
苦相诽毁未识所怀。
若不除改。
我是敕使当即奏闻。
曰。
文之体势非尔所知。
若称敕使欲相威愶者。
我寺内年别差人当庄。
此是敕许。
亦是敕使。
卿欲奏我。
我当庄人亦能奏卿。
英虽大恨无如之何。
寺僧五十。
虽并迟暮。
伏之。
尝见人述庄子鹏鴳之喻。
便叹曰。
庄蒙以小大极于此矣。
岂知须弥不容金翅。
世界入于邻虚。
井蛙之智秽人耳目。
后疾甚召僧。
集已罄舍都尽曰。
生死常耳。
愿各早为津济。
其夜命终。
贞观中矣。
僧怀素初唐 609 — 682
怀素俗姓范氏
其先南阳人
父强为左武卫长史
遂为京兆人
贞观十九年玄奘出家。
宏济寺
上元三年诏住西太原寺。
寻归西京
卒年七十四。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姓范氏
其先南阳人
曾祖岳。
高宗时绛州曲沃县
祖徽𮞅州广武县
强右武卫长史
皆居京兆
遂占籍焉母李氏梦云雷震骇而娠。
及生神光满室。
卜之当为王者师
幼而聪慧。
器度老成。
甫十岁。
忽从二亲求出家。
贞观十九年
玄奘三藏
方回西域
获事焉。
始探经论。
既登具。
专务律学邺郡法励律师
一方之名匠也。
依之三载。
悉与指摘古人瑕玼。
乃叹曰。
吾宁自弃乎。
咸亨元年
发心别述开四分记。
上元三年
诏住西太原寺。
仍听道成律师讲。
永淳元年所述记文毕功。
凡成十卷。
四分僧尼羯磨文两卷四分僧尼戒本各一卷。
俄而疾。
谓弟子秀章曰。
余报将终矣。
时空中有乐音。
奄然而逝。
寿七十四。
腊五十三。
所宗萨婆多部量中取大小行。
斥古疏十六失。
其与南山不无牴牾。
开元中
嵩山律师造饰宗记。
以解释之。
对砺旧疏也。
释怀素
姓范氏
其先南阳人也。
曾祖岳高宗朝选调为绛州曲沃县
祖徽延州广武县令
强左武卫长史
乃为京兆人也。
母李氏梦云雷震骇。
因而娠焉。
诞育之辰神光满室。
见者求占。
此子贵极。
当为王者之师傅也。
幼龄聪黠器度宽然。
识者曰。
学必成功才当逸格。
耳闻口诵皆谓老成。
年及十岁忽发出家之意。
猛利之性二亲难沮贞观十九年玄奘三藏西域回。
誓求为师。
云与龙而同物。
星将月以共光。
俱悬释氏之天。
悉丽著明之象。
初寻经论不费光阴。
受具已来专攻律部。
邺郡法砺律师
一方名器五律宗师。
迷方皆俟其指南。
得路咸推其乡导。
著疏十卷别是命家。
见接素公知成律匠。
研习三载乃见诸瑕。
喟然叹曰。
古人义章未能尽善。
咸亨元年发起勇心。
别述开四分律记。
至上元三年丙子
奉诏住西太原寺。
傍听道成律师讲不辍缉缀。
永淳元年十轴毕功一家新立。
弹纠古疏十有六失焉。
新义半千百条也。
傅翼之彪搏攫而有知皆畏。
乘风之震砰輷而无远不闻。
所化翕然所传多矣。
复著俱舍论疏一十五卷遗教经疏二卷钞三卷新疏拾遗钞二十卷四分僧尼羯磨文两卷四分僧尼戒本各一卷。
日诵金刚经三十卷。
大律已疏计五十馀遍。
其馀书经画像不可胜数。
于本寺别院忽示疾。
力且薾然。
告秀章曰。
余律行多缺一报将终。
时空中有天乐浏亮。
奄然而逝。
俗龄七十四。
法腊五十三。
葬日有鸿鹤绕塔悲鸣。
至暮方散。
所撰述宗萨婆多何邪。
以法密部缘化地部出化地从有部生故出受体以无表色也。
又斥二宗云。
相部无知则大开量中得自取大小行也。
南山犯重则与天神言论。
是自言得上人法也。
大抵疏出谓之新章焉。
开元中嵩山律师造饰宗记。
以解释之对旧疏也。
又谓为东西塔律宗。
因传习处为名耳。
大历中相国元公载成都宝园寺置戒坛传新疏。
以俸钱写疏四十本法华经疏三十本。
委宝园光翌传行之。
后元公命如净公作传。
南康皋作灵坛传授毗尼。
新疏记有承袭者。
刊名于石。
其辞酋丽其翰兼美。
为蜀中口实焉。
僧宣鉴唐 782 — 86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82—865 【介绍】: 唐僧。
剑南人俗姓周
少出家。
初精究律学,贯通性相诸经。
常讲《金刚经》,时称周金刚
后皈依禅宗,嗣澧州龙潭崇信,亲侍逾三十年。
武宗时返俗。
宣宗时复为僧。
懿宗咸通初朗州刺史薛延望邀住朗州德山,四方从学者甚众,时称德山和尚
德山接机喜用棒詈,呵佛骂祖,学人服其威猛,每即悟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七 传宗科(五)
剑南周氏子。
幼不群。
稍长出家登戒。
习复经律。
乡里誉之。
时达磨之道。
方盛行襄汉间。
龙潭信禅师名尤振
因挟复造之。
见则遽曰。
久向龙潭
及乎到来。
潭又不见。
龙又不现。
曰。
子亲到龙潭来。
一夕久侍立方丈上。
将出索烛焉。
授以纸烛。
拟接次。
即吹灭之。
礼拜。
信云见什么便礼拜。
云。
从今向去。
不疑天下老和尚舌头也。
明日即辞去。
谓诸徒曰。
可中有个汉。
牙如剑树。
口似血盆。
一棒打不回头。
他日向孤峰顶上。
立吾道在。
沩山
从法堂西过东。
回顾方丈云。
无无。
便出。
至僧堂前。
乃云。
也不可草草匆匆。
遂具威仪上参。
跨门提起坐具唤云。
和尚
沩山拟取拂子。
喝扬袂而出。
沩山晚间问维那云。
今日新到僧何在。
对曰。
那僧见和尚了。
便背法堂。
著草鞋去也。
沩问云。
你众人还识者僧否。
众云不识。
沩云。
是僧将来。
有把盖头。
呵佛骂祖去在。
澧阳三十年。
武宗废教。
避难于独浮山石室中。
大中初
武陵太守薛廷望
再崇葺德山禅院
居之。
上堂云。
于己无事。
则勿妄求。
妄求而得之。
亦非得也。
汝但无心于事。
无事于心。
则虚而灵。
空而妙。
毫𨤲系念。
三涂业因。
瞥尔情生。
万劫羁锁。
圣名凡号。
尽是虚声。
殊相劣形。
皆为幻色。
汝若求之。
得无累乎。
及其厌之。
又成大患。
一日问维那
今日几人新到。
那云八人。
云。
将来一时生按著。
龙牙问学人。
仗镆铘剑。
拟取师头时如何。
引颈。
牙云。
头落也。
微笑。
牙后到洞山举前语。
山云。
德山道什么。
牙云。
德山无语。
山云。
莫道无语。
且将德山落底头。
呈似老僧
牙省过忏谢。
有人举似
云。
洞山老人不识好恶。
者个汉。
死来多少时。
救得有什么用处。
雪峰问。
从上宗风以何法示人。
云。
我宗无语句。
亦无一法与人。
岩头闻云。
德山老人一条脊梁骨硬似铁。
拗不折。
虽然如是。
唱教门中。
犹较些子。
常遇僧到参。
多以柱杖打。
临济闻之。
侍者参次。
待其打时。
但接取柱杖。
当胸一柱。
侍者壹如临济教。
便归方丈。
待者回举似临济
济云从来疑著者汉。
六年乙酉岁。
十二月三日
忽告其徒曰。
扪空追向。
劳汝心神。
梦觉觉非。
复有何事。
竟坐逝。
春秋八十四。
戒腊六十五。
释宣鉴
姓周氏
剑南人也。
生恶荤膻少多英敏。
宿赍异操恳愿出尘。
大龙不屈于小庭。
俊鹗必腾其层汉。
既除美饰当预僧流。
从受近圆即穷律藏。
其诸性相贯习偕通。
重湖间禅道大兴。
乃杭志云游造龙潭信禅师
则石头宗师之二叶也。
始唯独居一室。
强供侍之。
一夕龙潭持一枝火授
接而行。
数步且曰。
久闻龙潭
到来龙之与潭俱不见欤。
曰。
子亲到矣。
机与教符。
日亲丈室三十馀年。
后止澧阳居。
无何属武宗搜扬。
洎大中还复法仪。
咸通初武陵太守薛延望坚请始居德山
道芬馨四海禅徒辐凑。
伏腊堂中常有半千人矣。
其于训授天险海深难窥边际。
雪峰参见深肯重。
咸通六年乙酉岁十二月三日
忽告诸徒曰。
扪空追响劳汝神邪。
梦觉觉非复有何事。
言讫安坐而化。
春秋八十四。
僧腊六十五。
身据床坐。
卓然七日如生在焉。
天下言激箭之禅道者
有德山门风焉。
今襄邓汉东法孙极盛者是。
简州周氏子。
早岁出家。
依年受具。
精究律藏。
于性相诸经。
贯通旨趣。
尝讲金刚般若。
时谓之周金刚
常谓同学曰。
一毛吞海。
海性无亏。
纤芥投锋。
锋利不动。
学与无学。
唯我知焉。
后闻南方禅席颇盛。
师气不平。
遂担青龙疏钞。
澧阳路上。
见一婆子卖饼。
因息肩买饼点心。
婆指担云。
这个是什么文字。
师曰。
青龙疏钞。
婆曰。
讲何经。
师曰。
金刚经。
婆曰。
我有一问。
汝若答得。
施与点心。
若答不得。
且别处去。
金刚经道。
过去心不可得。
现在心不可得。
未来心不可得。
未审上座点那个心。
师无语。
遂往龙潭
一夕侍立次。
潭曰。
更深何不下去。
师珍重便出。
却回。
曰外面黑。
潭点纸烛度与师。
师拟接。
潭复吹灭。
师于此大悟
便礼拜。
潭曰。
子见个甚么。
师曰从今向去。
更不疑天下老和尚舌头也。
至来日。
龙潭升座。
谓众曰。
可中有个汉。
牙如剑树。
口似血盆。
一棒打不回头。
他时向孤峰顶上立吾道去在。
师将疏钞堆法堂前。
举火炬曰。
穷诸玄辨。
若一毫置于太虚。
竭世枢机。
似一摘投于巨壑。
遂焚之于是礼辞。
李蟾中唐 783 — 83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83—833 【介绍】: 宗室。
字冠山
宪宗元和六年进士第,入浙东孟简幕府
观察推官
京兆咸阳,复为浙西团练判官
入为虞部员外郎
复从李德裕于浙西、剑南幕府,皆为其副使
官至比部郎中
太和三年官浙西观察留后
主要活动
  • 811年,进士
释清公
释清公
巴山之隈。
不知何许人。
常默其词。
忽复一言未尝不中。
西川节帅段文昌父锷为支江宰。
后任江陵糺。
文昌少好属文。
长自渚宫困于尘土。
客游成都谒韦。
南康皋。
皋与奏释褐。
道不甚行。
每以事业自负。
与游皆高明之士。
遂去南康之府。
金吾将军裴邠之镇梁川
辟为从事
转假廷评裴公府罢公自府游闻清公之异。
径诣清公求宿。
愿知前去之事。
自夕达旦曾无一词。
忽问曰。
中间极盛旌旆而至者谁。
公曰。
岂非高崇文乎。
对曰非也。
更言之。
公曰。
崇文者。
武黄门也。
清曰。
十九郎不日即为此人。
更盛更盛。
公寻徵之。
便曰。
害风妄语阿师不知。
因大笑而已。
由是颇亦自负。
户部员外韦处厚出任开州刺史
叚公时任都官员外判盐铁案公送出都门。
处厚素深于释氏。
洎到鹄鸣先访之。
清喜而迎处厚
处厚因问还期。
一年半岁一年半岁。
又问。
终止何官。
对曰。
宰相须江边得。
又问。
终止何处。
僧遂不答。
又问。
叚十九郎何如。
答曰。
已说矣。
近也近也。
处厚之归朝正三岁重言一年半岁之验。
长庆初叚公自相位节制西川
果符清公之言。
处厚唯不喻江边得宰相
广求智者解焉。
或有旁徵义者。
处厚必除浙西夏口
从是而入拜。
文宗皇帝践祚。
自江邸首命处厚为相。
至是方验。
邹平公同发使修清公塔。
因刻石纪其事焉。
赵宗儒节制兴元日问其移动。
命纸作两句诗云。
梨花初发杏花初。
甸邑南来庆有馀。
宗儒遽考之。
清公但云。
害风阿师取次语。
明年二月除检校
右仆射郑馀庆代其位。
齐璿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成都人
太宗贞观间,在成都与崔皑同受《春秋》三传。
累官金部员外郎
武周證圣元年,自尚方监出为益州大都督府长史
官至黄门侍郎
左全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蜀郡人
敬宗宝历中声驰宇内。
工画佛道人物,成都长安画壁甚广,多效吴道子,颇得其要。
范琼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
寓居成都
与陈皓、彭坚同时,俱以善画人物得名。
尝作《乌瑟摩像》,设色未半而罢,笔纵超绝,后之名手,莫能补完。
袁不约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杭州新城人字还朴
穆宗长庆三年进士
李固言成都,辟为幕僚
又试平判入等。
仕至职方员外郎
工诗文。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字还朴,郡望汝南(今属河南)杭州新城(今浙江富阳西南)人。
穆宗长庆三年(823)进士第
文宗大和中,以平判入等调官
文宗开成二年(837)殿中侍御史剑南西川节度使李固言从事,仕至职方员外郎
生平事迹散见罗隐东安镇新筑罗城记》、《云溪友议》卷中、《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唐诗纪事》卷六〇等。
名句“愁声绕杵,寒色碧归山。
”(《秋深》)“送将欢笑去,收得寂寞回”(《客去》),张为取入《诗人主客》。
全唐诗》存诗4首。
不约字还朴
长庆三年进士
李固言成都
辟为幕官
检校侍郎
主要活动
  • 823年,进士
李洪度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成都人
工画道释人物,驰誉当时。
马乂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一作马义。
文宗时人。
雍陶同时。
曾作诗纪大和间南诏入侵蜀中情况。
事迹据《成都文类》卷一四。
全唐诗》存诗1首。
释永安唐 ? — 854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八 證悟科(二)
眉州洪雅人
形貌短小寝陋。
而气量宏肆。
见者未易测识。
世。
无漏师
以其所證悟然也。
或以其未尝登溷厕故云尔。
大中八年
白敏中
成都造谒。
馆之圣安寺
敏中使僧五六辈。
昼夜守之。
留十日。
虽饮食与人同。
而果绝无二行事。
于是近远惊异。
年八十馀。
郡判官卢求犹每称之。
为童子。
则其所养和粹可想见。
释永安
眉州洪雅人也。
身裁么么面色黧皯。
言音鄙恶而识量宽舒
大抵不可赀也。
大中八年三月中诣成都云。
造谒府帅白公敏中
请奏寺额。
以其足跋肩舆而至。
人皆未尝见其登圊而旋溺也。
故时呼为无漏师
圣寿寺中。
十日白中令俾差僧五六。
昼夜互守之而伺察焉。
内外饮食亦略同常人。
而无解衣去二行之意详其十辰之积。
便旋何所。
毕不可知司徒白公奏额。
到日便辞归眉郡。
判官卢求见之谓为小沙弥耳。
人云此师年已八十馀矣。
系曰。
人谓安公无漏师者非也。
夫断烦恼不复随增。
故永无种习。
乃称之无漏
今以饮食之馀归于九孔。
安公止二窍不流耳。
瑜伽云无内逼恼分也然其位次忍住难知。
啜茹如常何缘不流二窍。
观夫对法论中。
有清净依止住。
食示现依止住食二种。
则罗汉菩萨佛也。
若然者安公是示现依止住食。
虽食不食滓秽奚生。
必也正名以召其体哉。
释定兰唐 ? — 852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 持志科
成都杨氏子也。
性初凶狠。
父母没失。
身佣保中。
后薙落。
隶名福感寺。
然耐劳苦污辱。
每遇二亲忌辰。
则号恸至殒绝。
青城山
裸露以饲蚊蚋。
拔耳剜目。
以喂鸷禽犷兽。
曰此内施也。
用以报答劬劳。
顾不可欤。
或劝之。
刺血书经。
化缘以创造伽蓝。
既成号圣寿。
逮老以尝剜目。
行步非扶导必颠踬。
莫知所适。
忽有客。
以善医谒。
因出珠。
内之眶中。
遂能视睹如旧。
未几。
而客见梦曰。
我南天王也。
以师勤脩故。
以目珠还之。
远近闻者莫不骇异。
大中三年
诏入内供养。
仍许弟子有缘给侍。
六年二月
表乞然臂。
以酬国恩。
臂已然。
而有诏止之。
众因灭其火。
乃以焦烂死。
有缘表请。
易名建塔。
谥觉性
塔号悟真
今蜀直呼为定兰塔院云。
释定兰
姓杨氏
成都人也。
本阛阓间凶恶屠沽类。
天与厥性悔往前非。
誓预六和化行三蜀。
当尔时也咸归信焉。
造伽蓝一号圣寿欤
其缘未发。
乃藏于佣保中耳。
而父母早亡无资可以追往。
每遇讳辰悲哭咽绝。
辄裸露入青城山
纵蚊蚋䗈蝇唼咋肤体。
且云。
舍内财也用答劬劳。
蜀中有黑白蟆。
形如
𠯗人口及肉。
而少见者。
次则刺血写经。
后则炼臂至于拔耳剜目喂饲鸷鸟猛兽。
既而行步非扶导而触物颠踬。
后有异人。
掌擎物若珠颗然。
内空眦中。
斯须瞻瞩如故。
冥告曰。
天王还师眼珠矣。
远近惊骇。
常谓人曰。
吾闻善戒经中名为无上施。
吾愿勤行速要上果矣。
大中三年
宣宗诏入内供养。
仰其感应之故以优礼奉之。
弟子有缘执事左右。
六年二月中
又愿焚然肩膊。
帝累劝勉。
年耆且务久长修炼。
不奉诏。
遂焚焉而绝。
有缘表请易名建塔。
敕谥觉性也
塔号悟真也。
蜀都止呼定兰塔院。
于今香火不绝云。
李回唐 ? — 85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宗室。
字昭回本名躔,避武宗讳改
李德良六世孙。
进士第,又登贤良方正制科。
强干有吏才,遇事通敏。
武宗时工部侍郎,转户部侍郎,兼御史中丞
又以本官同平章事,累加中书侍郎
宣宗时抚州刺史
懿宗咸通中,复入为兵部尚书,出为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
卒谥文懿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59? 本名躔,避武宗讳改字昭度
穆宗长庆元年(821)进士第,又中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历佐使府
文宗大和七年(833)起居郎,历职方、吏部刑部员外郎
开成元年(836)库部郎中知制诰,进中书舍人
五年工部侍郎,转户部侍郎
武宗会昌五年(845)拜相,封陇西郡公
六年出为剑南节度使宣宗大中二年(848)贺州刺史
十三年复镇剑南,寻卒,谥文懿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
全唐诗》存诗3首。
主要活动
  • 821年,进士、贤良方正科
朱休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剑南(今四川成都一带)人。
宪宗文宗时在世。
以能赋有名于太学
剑南时,贾岛作诗相送。
事迹据《长江》卷八《送朱休剑南》考知。
全唐诗》存诗1首。
张献诚唐 ? — 86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67 【介绍】: 陕州平陆人
张守圭子。
玄宗天宝末,陷于叛军,受伪官,为史思明汴州,统兵数万。
宝应元年,东都平,史朝义逃归汴州献诚不纳,举州及军归国,诏拜汴州节度使
代宗广德元年,迁山南西道节度使
大历元年,兼充剑南东川节度使封邓国公
西川崔旰郭英乂,与战,大败,仅以身免。
二年,辞疾,授检校户部尚书
献诚
辅国大将军守圭子。
天宝末安禄山授伪署。
后事史思明
将兵守汴州
东都平。
史朝义走还汴。
献诚不纳。
藉所统兵以州降。
诏即拜汴州刺史
封南阳郡公
宝应军左厢兵马使
封邓国公
山南西道节度使节度剑南东川
大历三年疾归京师
检校户部尚书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