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诗文库 题目
张子温令公 元末明初 · 李穑
五言律诗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牧隐诗藁卷之三十四
避地公犹壮,关门我已衰。
还丹扶病势,节钺总军机。
忠义须全美,功名要永垂。
松轩吾执友,事定早携归。
唐尚书右丞中书令张公神道碑 唐 · 徐浩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四十
有唐既受命。在太宗时
有若梁公房。郑公魏。
卫公。格于皇天。
高宗时。有若梁公狄。
格于上帝。在中宗时
有若汉阳王张。扶阳王桓。
兴复宗社。在元宗时。
有若梁公姚。广平公宋。
燕公始兴公二张。中兴王业。
夫以天柱将倾。大盗方起。
一振纲目。再阐皇猷。
始兴公为之。公讳九龄
字子寿一名博物
其先范阳方城人轩辕建国。
弦弧受氏。良位为帝华。
才称王佐。或相韩五叶。
或佐汉七貂。代有大贤。
时称盛族。四代祖讳守礼。
钟离郡涂山。曾祖讳君政
皇朝韶州别驾。终于官舍。
因为土著姓。大父讳冑
越州剡县。列考讳宏愈
新州索卢县丞。赠太常卿广州都督
皆蕴德葆光。力行未举。
地积高而成岳。云久蓄而作霖。
是生我公。蔚为人杰。
弱不好弄。七岁能文。
居太常府君忧。柴毁骨立。
家庭甘树。数株连理。
王公方庆出牧广州。时年十三。
上书路左。燕公过岭。
一见文章。并深提拂。
厚为礼敬。弱冠乡试进士
考功郎沈佺期尤所激扬。一举高第。
时有下等。谤议上闻。
中书令李公当代词宗。诏令重试。
再拔其萃。擢秘书省校书郎
应道侔伊吕科对策第二等。迁左拾遗
封章直言。不协时宰
方属辞满。拂衣告归。
太夫人在堂。承顺左右。
孝养之至。闾里化焉。
始兴北岭。峭险巉绝。
大庾南谷。坦然平易。
公乃献状。诏委开通。
曾不浃时。行可方轨。
特拜左补阙。寻除礼部司勋员外郎
朝散大夫。超中书舍人
封曲江县男。转太常少卿
冀州刺史。以庭闱在远。
表请罢官。改洪州都督
桂州都督。摄御史中丞岭南按察兼选补使
黜免贪吏。引伸正人。
任良登能。亮贤劳事。
泽被膏雨。令行祥风。
属燕公薨落。斯文将丧。
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事
时属朋党。颇相排拫。
穷栖岁馀。深不得意。
渤海国王武艺违我王命。思绝其词。
中书奏章。不惬上意。
命公改作。援笔立成。
上甚嘉焉。即拜尚书工部侍郎知制诰
扈从北巡。便祠后土。
命公撰赦。对御为文。
凡十三纸。初无稿草。
上曰。比以卿为儒学之士。
不知有王佐之才。今日得卿。
当以经术济朕。累乞归养。
上深勉焉。迁公弟九皋九章官近州里。
伏腊赐告。给驿归宁。
中书侍郎。丁内忧。
中使慰问。赐绢三百匹。
奔丧南讣。祔葬先茔。
毁无图生。嗌不容粒。
白雀黄犬。号噪庭茔
素鸠紫芝。巢植庐陇。
孝之至者。将有感乎。
既卒哭。复遣中使起公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口敕敦谕。不许为辞。
闻命号咷。使者逼迫。
及至阙下。恳请终丧。
手诏曰。不有至孝。
谁能尽忠。墨缞之义不行。
苍生之望安在。朕以非常用贤。
曷云常礼哀诉。即宜断表。
赐甲第一区。御马一。
寻迁中书令集贤学士知院事修国史
初公作相也。奏差择元戎。
皆取良吏。不许入请。
罢赏战功。减诸军兵。
省年支赐。谀臣儳议。
事竟不行。明年。
公奏籍田躬耕礼节。加金紫光禄大夫
进封始兴伯。每天长节。
公卿皆进宝镜。公上千秋录。
帝王兴衰。以为鉴戒。
公直气鲠词。有死无贰。
彰善瘅恶。见义不回。
范阳节度颍王沄奏前太子索甲二千领。上乃震怒。
谓其不臣。顾问于公。
公曰。子弄父兵。
罪当笞。况元良国本。
岂可动。上因涕泣。
遂寝其奏。武贵妃离间储君
将立其子。使中谒者私于公曰。
若有废也。必将兴焉。
公遂叱之曰。宫闱之言。
何得辄出。御史大夫李公尚隐太府卿裴胄先不礼中官
皆忤上旨。必在殊谴。
公全度焉。幽州节度张公守圭缘降两番斩屈突干。
将拜侍中凉州节度牛仙客以省军用。
将拜尚书。并触鳞固争。
竟不奉诏。平卢将安禄山入朝奏事。
见于庙堂。以为必乱中原。
固请戮之。上曰。
卿以王衍石勒。此何足言。
无何用兵。为虏所败。
张守圭请按军令。中留不行。
公状谏曰。穰苴出军。
必诛庄贾。孙子行令。
亦斩宫嫔守圭所奏非虚。
禄山不当免死。再三恳请。
上竟不从。边将盖嘉运等上策。
密发将士。袭平西戎
公以为不可妄举。结后代雠。
非皇王之化也。上又不纳。
及羯胡乱常。犬戎逆命。
元宗追叹曰。自公殁后。
不复闻忠谠言。发中使韶州吊祭。
其先见之明。有如此者。
学究精义。文参微旨。
或有兴托。或存讽谏。
后之作者。所宗仰焉。
上表论事。事多枢密
入皆削稿。人莫得知。
常以致君尧舜。齐衡管乐。
行之在我。何必古人。
由是去循资格。置采访使
收拔幽滞。引进直言。
野无遗贤。朝无阙政。
百揆时序。庶工允。
同侪见嫉。内宠潜搆。
罢公为尚书右丞相。初不介意。
居之坦然。执宪者素公所用。
劾奏权臣。豸冠得罪。
借以为累。贬荆州长史
三岁为相。万邦厎宁。
而善恶太分。背憎者众。
虞机密发。投杼生疑。
百犬吠声。众狙皆怒。
每读韩非孤愤。涕泣沾襟。
开元二十八年春。请拜扫南归。
五月七日。遘疾薨于韶州曲江之私第。
享年六十三。皇上震悼。
荆州大都督。有司谥行曰文献公
来岁孟冬。葬于洪义里武临原
近于先茔。礼也。
夫人桂阳郡夫人谭氏。循州司马府君诲之子也。
淑慎宜家。齐庄刑国。
佩环有节。纂组皆工。
幼作女仪。长为内则。
太夫人乐在南国。不欲北辕。
克勤奉养。深得妇礼。
至德二年十月六日。终于私第。
春秋七十七。昼哭䦱门。
日月绵远。同茔异穴。
卜兆从宜。公仲弟九皋。
宋襄广三州刺史采访节度经略等使殿中监。季弟九章。
温吉曹等州刺史鸿胪卿腰金拖紫
三虎为荣。立德行政。
二冯推美。嗣子拯。
居丧以孝闻。立身以行著。
陷在寇逆。不受伪官
及收复两京。特制拜朝散大夫太子右赞善大夫
孙藏器河南府寿安
永保先业。克秉义方。
殿中侍御史抗。文吏雅才。
清公贤操。以兄拯早世。
藏器幼孤。未建丰碑。
乃刻乐石。用展犹子之慕。
庶扬世父之美。浩义深知已。
眷以文章。礼接同人。
惠兼甥舅。薄技效德。
无愧其词。铭曰。
凤生丹穴。鹏翥南溟。
天乘粹气。地发精灵。
杰出我公。扬于王庭。
甫称降神。说表骑星。
学究经术。文高宗匠。
再掌司言。爰立作相。
忠义柱石。谋猷帷帐。
王纲允。帝采惟亮。
退居右揆。出守南荆
元鹤缉翼。青蝇营营
不瞑犹视。虽殁如生。
昭昭令名。千古作程。
李林甫中书令 唐 · 苑咸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三十三
臣某言。
臣闻百工允釐。
方可咸熙庶绩。
九流不杂。
所以弥奖人伦。
苟非其才。
胡颜妄处。
臣某中谢
臣智识凡近。
艺能琐薄。
徒以遭逢运遇
预奉休明。
谬忝宗枝。
特承甄拔。
爰从散职。
拜以中司
三入仙台。
两登禁掖。
久于近密。
众莫能过。
念臣愚者圣慈。
收臣直者天断。
顷者外总戎律。
曾无决胜之谋。
内参钧衡
实寡推贤之举。
将何以弥纶庶政。
翊赞雍熙。
以此惭惶。
无忘鉴寐。
中书理本。
军国务重。
事无巨细。
禀于睿旨。
暂愆时雨。
陛下每降于亲祈。
未有边尘。
陛下尚劳于遥诏。
无幽不烛。
有感必通。
在臣何人。
叨居大任。
虽愿荷恩效力。
更勉驱驰。
其如窃位妨贤。
自多愧耻。
鸿私茂宠。
于臣已极。
纤劳薄效。
在国何施。
况贞观以来。
相无宗子
唯臣忝越。
擢自宸衷。
诚宜粉骨碎首(阙七字)
尸素之嫌。
久招舆议。
屏退之分。
臣之宿心。
实恐上累明时。
下玷良史。
比因趋奏。
屡有陈祈。
天眷未回。
圣情犹阻。
伏惟陛下察臣之情。
悯臣之诉。
赐臣止足之分。
恕臣不逮之力。
赐停今职。
退守閒司。
且臣感恩至深。
报效殊浅。
傥中外任使。
众所辞难。
臣愿先登。
冀罄诚节。
岂敢偷安重禄。
自保优閒。
特望更选偫贤。
以秉成绩。
庶使朝无阙政。
天下称公。
区区恳诚。
期于必遂。
不胜战汗惶惧之至。
谨奉表诣朝堂陈乞以闻。
昨同韩柳卷。历谒新除宰枢。既讫则谒耆老诸令公。不遇。独尹铃平不出。设酒食。又至鸡林李政堂宅。水饭而归 元末明初 · 李穑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牧隐诗藁卷之二十九
昨夜宣麻降九天,庙堂高处集英贤。
登门致贺惭扶病,结社相从幸见怜。
屏迹曲生犹邂逅,满腔诗兴亦牵联。
松花照地鸡林宅,黍饭如酥灌冷泉。
李光弼太尉中书令 盛唐 · 肃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四十二
上公之位。宠极人臣。
中书之本。政先纶綍。
是知应乾成象。用分台鼎之司。
为国作桢。必藉勋贤之业。
所以汉庭多难。绛侯太尉之尊。
晋室未安。温峤中书之务。
至若任兼公相道济生灵。
必俟非常之才。用膺莫大之寄。
司空侍中幽州大都督府长史河北节度支度田经略等使副元帅知诸道节度行营上柱国郑国公光弼。器格沈正
襟灵邃远。感风云之密契。
蕴纵横之大才。成经纶之功。
足以静乱。怀忠孝之道。
故能匡国。自狂胡构祸。
寰宇未清。义勇竭于忠心。
勋庸著于王室。顷者豺狼馀孽。
尚稽天讨。蚊蚋相依。
仍侵河外。是用仗其深略。
为我长城。有穰苴之法令。
亚夫之威略。遂能挫群凶之锐。
全百胜之师。为庙堂之宝臣。
成军国之重任。虽吉甫作宪。
道可经邦。而孙武行兵。
谋能制敌。克壮大业。
无愧前贤。且官惟其人。
固难虚授。业以存善。
抑闻旧章。况经纶之时。
义参于缔搆。艰难之际。
功茂于始终。不有殊奖。
宁彰厥德。是以载畴嘉绩。
俾允具瞻。宜进上台之秩。
仍兼右弼之宠。可太尉中书令
十一月初六日白莲社诸老人。携酒访金光祚令公。公设盛馔。大作乐。八夜乃罢。明日吟成一首 元末明初 · 李穑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牧隐诗藁卷之三十
白莲高会照天东,冢宰来陪老侍中
龙管凤笙留迅晷,罗帏绣幕动微风。
经纶盛业归邦杰,铅椠残生愧牧童。
更拜九重宣赐酒,要将歌颂播无穷。
寄呈黜陟令公 元末明初 · 李穑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出处:牧隐诗藁卷之三十五
浮生年矢每相催,公在棠阴我又来。
上党水灾真偶致,长湍风景忽如猜。
索居邑吾今老,跂望金陵使者回。
地僻不知旌旆过,天教何日共衔杯。
白莲会罢。留朴令公中秋。过午夜就枕。天未明。公去。吾方酣睡。不之知也。晓起吟 元末明初 · 李穑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牧隐诗藁卷之三十五
天下纷纷过几秦,小村幽寂远风尘。
白莲社里求真佛,明月樽前对故人。
但觉风流似前辈,那知萧索属吾身。
公驰去矣犹酣梦,食罢登楼兴更新。
尹朴令公送年鱼 元末明初 · 李穑
五言绝句 押微韵 出处:牧隐诗藁卷之三十
岭外威风远,天涯信字稀。
牧翁多感激,异味谢黄扉
寄呈黜陟令公 元末明初 · 李穑
五言绝句 押真韵 出处:牧隐诗藁卷之三十五
圣恩垂紫闼,嘉惠贲文茵。
踊跃朝天去,唯慊别主人。
韦左相二十韵见素天宝元年,改侍中左相中书令右相十五载见素明皇幸蜀,至巴西,诏兼左相封豳国公755年 唐 · 杜甫
五言排律 押真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引用典故:八荒开寿域 北斗 司马渴 子夏索居 陈遵尺牍 池中物 宠过韦 丹青 德邻 和鼎 范叔 听履 管辂 沙汰 巫咸 席上珍 应图求马 豫章
凤历轩辕纪,龙飞四十
八荒开寿域,一气转洪钧。
霖雨思贤佐丹青忆老(一作直,一作旧)(原注:相公之先人,遗风馀烈,至今称之)
应图求骏马,惊代得麒麟。
沙汰江河浊,调和鼎鼐新。
韦贤初相汉,范叔已归秦。
盛业今如此,传经固绝伦。
豫樟深出地,沧海阔无津。
北斗司喉舌,东方(顾命,司马第四,毕公领之,康王之诰毕公率东方诸侯入应门右,见素兵部尚书,故以毕公比之)领搢绅。
持衡留藻鉴,听履上星辰
独步才超古,馀波德照邻(一作馀阴照北邻)
聪明过管辂,尺牍倒陈遵
岂是池中物由来席上珍
庙堂知至理,风俗尽还淳
才杰俱登用,愚蒙但隐沦。
长卿多病久,子夏索居(一作贫)
回首驱流俗,生涯似众人。
巫咸不可问,邹鲁莫容身。
感激时将晚,苍茫兴有神。
为公(一作君)歌此曲,涕泪在衣巾。
右弼武功 明 · 王大谟
七言律诗 押青韵
舆志称雄推广武,武功虎踞右西宁
日含叠嶂披鳞甲,风鼓乔林振哨铃。
列戟峰前归操纵,投鞭泉下任调停。
兵威赖有山陵赫,指日淩烟勒碑铭(以上明万历西宁县志》卷八)
按:吕永光整理
题丁琢亭画令公庙壁 清 · 长闱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山色逶迤树色稠,风光遥接塞垣秋。
僧栖红叶林边寺,人在斜阳江上舟。
代书答合浦令公 元末明初 · 李穑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出处:牧隐诗藁卷之二十九
庚申及第尽英雄,子入都堂李禹公
乾肉一封深有意,他时面谢复家风。
初七日。闻黜陟令公过德通。以疾不克躬造上谒。代书寄呈 元末明初 · 李穑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出处:牧隐诗藁卷之三十五
闻说旌旗过德通,跃然乘兴欲趋风。
适因微疾空瞻望,何日樽前笑语同。
花园林都领。以梅花来曰。朴令公所送也。踊跃喜甚。对坐半日。徐吟一篇 元末明初 · 李穑
 出处:牧隐诗藁卷之二十八
陟山君爱韩山君,不为介特离于群。
祗怜光岩绝人迹,力疾堕泪修碑文。
心知是个爱梅者,盆中一枝时见分。
牧翁虽则病缠身,眼高四海空无人。
忽然得见此粲者,志同气合融精神。
微吟竟日对之坐,檐牙皎皎悬冰轮。
夜深形影冷相杂,圣之清者堪同伦。
令人自然鄙吝消,验得无謟仍无骄。
天教孤芳厌众木,迥脱流俗难招邀。
洛阳相君姚黄花,在于忠孝为如何。
广平铁石亦能赋,照耀文苑敷英华。
人间讥评无尽时,默默且看冰雪葩。
百节相招同石殿撰韫玉陈大守(沄)偕余燕集制署令公子出拜赋呈一律 清 · 孙星衍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出处:冶城絜养集卷上
木天追步许题襟,江国开筵又盍簪。
同向行台看玉树,忽疑芳燕到琼林。
传衣他日争先甲,听履中朝有嗣音。
星聚东南依北斗,好添佳话在棠阴。
昨双清安公。招仆与韩柳巷。同饮联句。儿子种学唱曰。双清亭人如玉。往返数对而上。日且晚。同至都令公宅。有嘉礼故也。入夜而归 元末明初 · 李穑
 押尤韵 出处:牧隐诗藁卷之三十一
三月三日南里游,微雨点点云浮浮。
双清亭人如玉,折得梨花俱插头。
一杯一杯不停手,为报风光须少留。
风光衮衮自相代,故交零落难追求。
良辰美景不一醉,胸中感慨何时休。
琵琶弦上儿女语,入耳不烦清且幽。
肯乱吟哦坐深夜,适值鸣雁歌雎鸠。
联鞍共至烂盈门,宾轩杂沓皆公侯。
归途分马左经里,西峰挂月如银钩。
解衣奠枕便熟睡,俄顷晓钟鸣寺楼。
恍然梦从华胥回,人间俯仰真悠悠。
悠悠援笔纪游历,牧翁老矣犹风流。
李辅国司空中书令兵部尚书食实封 唐 · 代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四十六
论道之官。
平水土
神化之本。
皆属陶钧。
仗以勋贤。
执兹大政。
开府仪同三司兵部尚书元帅行军司马闲厩等使上柱国尚父李辅国
先圣同德
皇家保衡
经纶云雷。
负揭日月。
佐命之义。
格于苍穹。
亲必造膝。
言皆投水。
功高弥损。
任重不矜。
芟夷内难。
义形于色。
奸邪黜伏。
宗社获安。
大厦再崇。
九鼎增重。
肆予小子。
继守万方。
顷以寡薄。
赖于营救。
岩廊是倚。
舟楫可乘。
且名冠云台
未登公辅
绩参天造。
犹缺苴茅。
久遂推挹。
恐乖彝典。
朝廷百辟。
屡进昌言。
乃申弼亮之谟。
式副群公之请。
主兹空土。
拜以专车。
更誓山河。
用加井赋。
宜俞往谐之命。
永叶褒优之礼。
司空中书令兵部尚书
食实封八百户
侍中中书令入正二品门下中书侍郎入正三品诏 唐 · 代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四十六
春秋以九命作上公。而谓之宰臣者。
三公之职。汉制。
中书令出纳诏命。典司枢密
侍中上殿称制。参议政事
魏晋以还。益重其任。
职有关于公府。事不系于尚书
虽陈启沃之谋。未专宰臣之称。
所以委遇斯大。品秩非崇。
至于国朝。实执其政。
当左辅右弼之寄。总代天理物之名。
典领百僚。陶镕景化。
岂可具瞻之命。恩数不加。
固当进以等威。副其佥属。
侍中中书令宜升入正二品。门下中书侍郎升入正三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