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诗文库
燕山后患疏1122年 北宋末金初 · 宇文虚中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三、《三朝北盟会编》卷二一四、《宋代蜀文辑存》卷三六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伏见朝廷昨以耶律淳擅立,遣兵巡边,骑卒相侵,互有胜负。
前此屡曾招纳,已于盟好有违。
迨王师那回雄州王介儒来寻旧好,书牒往复,皆有明文,其于女真,又违近约。
若二虏脱有兴炽,即边事不可不防。
所有元约女真夹攻悠久利害,臣不敢与知。
今复移文涿州,勾引契丹人使书牒,差人往约女真。
虽民心归仁,天道助顺,王师无战,可保万全,但恐秋高马肥,贼兵或聚,若只坐待意外功绩,不为自治之规,窃恐临事失机,贻患在后。
且言郭药师可令带同知燕山,以恩礼留之京师,复尽使挈致家属,居于赐宅,缓急有用兵,只可单骑遣行,事毕便归。
然今日事机与前日不同,似不必更放前去,脱鱼于渊,恐滋后患。
措置京东应援河北1122年 北宋末金初 · 宇文虚中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三、《三朝北盟会编》卷二一四、《宋代蜀文辑存》卷三六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京东盗贼屯聚至数十万,东路尤被其害。
臣初到界首,交割之后,体问得馀党散在山谷,与已受招安之人,皆未宁谧,州县所忧,正在此数月。
青州以南,连接太山,往往数百里人烟断绝。
今本路濒海,与金贼对境,北又接滨、沧,边面皆通行贼马,若不于耕桑正忙之时,速与慰安人情,窃虑奸人复出为盗。
已一面作奉圣旨遍牒本路,又乞置骑兵,近边西路为一万骑,及阅习事势,饬治器甲,为将来应援河北,入卫王室之计。
宣和元年四月月令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二四、《宋大诏令集》卷一二九
宣和元年四月朔,皇帝御明堂左个,以是月天运政治布告于天下曰:孟夏之月,朔日丙子,斗建巳,日在昴,昏翼中,晓女中,王瓜生。
辛巳小满,得是月之中气,苦菜秀,昏轸中,晓女中。
丁亥,靡草死。
壬辰小暑至。
丁酉芒种,得五月之节,螳螂生,昏角中,晓虚中。
壬寅,鵙始鸣。
其帝炎帝,其神祝融,其色赤,其音徵,其数七。
盛德在火,上为荧惑,其德为显,其用为燥,其化为茂,其政为明,其令郁蒸。
天地始交,万物华实,逆之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奉收者少。
是月也,小满之前,二气生之,凡五日,季春之月。
小满日水下五十一刻,交三之气,厥阴之客,居少阳之位。
其气所至,为和平,为风生,终为肃,为生化,为毛化,为飘怒大凉,为挠动,为迎随。
天政布,风乃时举,民病泣出,耳鸣掉眩。
其运太商,燥气行。
然左间君大,接行天政,君道施德,其气舒荣。
其神八风,与厥阴同宫,飞鸟与接间合气。
木虽退,飘怒时举,终无肃,无大凉。
太商金运,承乘二火,燥气自折,土化不令。
凡味,火位之主,其写以甘,其补以咸;
厥阴之客,以辛补之,以酸写之,以甘缓之。
凡乐之声,仲吕为宫,黄钟为徵,林钟为商,太簇为羽,南吕为角;
芒种之后,蕤宾为宫,大吕为徵,夷则为商,夹钟为羽,无射为角,调宜宫羽,以适其平。
是月也,朔告于庙,以辛丑雩祀上帝,配以太宗,卜吉荐享于庙,朝献于宫,荐新以彘,尝麦。
是月也,天祺节,宰臣率百辟朝谒神霄宫,诸郡则长吏与其属造圣祖殿,有司弛刑三日
是月也,部使者恤刑条制,郡守行讫以闻;
宽恤手诏若赦令民应通知者,申命揭示。
颁军民时药于五门,遣医分而治之。
京畿入两学秋租,圭租水田之入前后官者,以是月为限。
军马在厩,给刍秣十之五,畿甸则增其二。
命有司备酒材,大农遣舟致曲麦。
夏田应诉灾,水田应起赋,郡贰季视墉堤,保伍应发造都帐,皆无过是月。
申伐木之禁,始造秋税籍,治并河山路以引漕舟,举扑掘螟蝗之令,会朝廷封桩物数上之都省,具奸细羁隶姓名若禁军缺额请给上之密院军器支收上之兵部
沿流所受上供物,附并毕发。
行秋令,则苦雨数来,五谷不滋;
行冬令,则草木早枯;
行春令,则蝗为灾,暴风来格,秀草木不实。
于戏!
四月,万物洁齐,奉若天道,诞告多方,尔有众用丕式见德。
童贯蔡攸论当罢兵劄子宣和四年 北宋末金初 · 宇文虚中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三、《三朝北盟会编》卷二一五
昨者耶律延禧失国,淳辄篡立。
国家以兄弟之义,不得不问,举兵巡边,招纳其人,仍绝岁赐,是为义举。
今天祐宗社,全中国之恩威,昭盛德于殊俗,顾諟明命,恐不可缓。
正宜明下诏书,谓前日之役以淳篡立,今淳既亡,其国无主,幸灾伐丧,非中国之义,仰边臣按兵,不得出讨。
乃令雄州移文对境,喻以岁赐已到,不知交与何人。
如此可黜契丹忿戾之心,宽我边计,迁延岁月,得以为备,又于仁义恩威一举两全。
如女真责我夹攻,亦当喻以元约,止谓耶律延禧无道,今彼国再易主,不伐丧。
义礼所在,人情所同,虽云夷狄,亦必心服。
刘公鞈神道碑 北宋末金初 · 宇文虚中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四、《三朝北盟会编》卷七五、《刘氏传忠录》正编卷一、《宋代蜀文辑存》卷三六
宋兴百七十载,祖宗以仁厚忠恕廉耻待士大夫,自一命以上,无复前世之戮辱,一有致位通显,终身安荣,率为子孙数世之利,固宜人人自重,知所报本。
一旦祸生邻衅,京师失守,公卿郎吏,交首伪庭,往往为之领袖耳目,至诳迫君父,告捕宗室,致之穹庐之下,天地悽惨,神人愤泣。
独二人以死节闻,曰资政殿学士刘公鞈、曰兵部侍郎李公若水
当扰攘变故之际,议者不敢昌言其忠,虏人尚高刘公之节,至为小殓瘗覆,揭示其处。
平昔无事时,公频使于外,未尝陪鸣玉之间。
一入朝,言者随而击之,至在围城中,尚不为时所容。
一日死难,毅然在他人之前,乃知忠义之士,固自有守。
方难之兴,刘公为真定安抚使,率军民固守。
金人攻城不下,则分兵缀之,引大军而南。
上初即位,羽檄召天下兵未集,乃屈己捐金币,为城下之盟,许割地以和。
虏仅退师,旬日之间,援兵大集。
用事者乘士民之愤,奏遣数大帅分总而北,期于北慑燕、蓟,西解太原之围。
其言愤厉明决,若可以漏刻制胜。
独刘公忧之,屡言亟战怒敌为非是。
虏酋以暑度陉,会山西之师于云中,所留兵皆分就畜牧。
觇者以兵散将归告于朝,大臣责让,遣使督战,项背相望。
大将种师中感愤泣下,帅众以出,遇敌死之,而朝廷所遣别将姚古、解潜、折可求相继奔败,中外震恐。
上知公可用,乃以为宣抚使,使集散兵㧖邢、洺
太原卒陷,真定亦为虏所据,事益急,乃驿召公赴阙。
久之,虏合两路大军,皆至京城下。
公又申前议,以为城大难守,兵脆难战,惟有遣使款师,缓其攻城之谋,开元帅府以节制天下兵,使之入援。
宰相折公于御榻前曰:「大抵臣僚自北来,皆张大虏势,以战为非,今鞈亦然,款师非策,惟有战耳」。
公曰:「今日事势已至此,乃遣使款师,固为非策,然不出于此以延引日月,待援兵之至,恐无他计。
若必欲战,则事有前鉴,非臣所敢与知也」。
宰相怒,以公为沮国摇民,即黜之。
及城陷,召公入见,上雪泣,执公手曰:「不用卿言至此」。
虏人知公名,请上书诏召至军前,宰相犹绍公为割地使。
公至虏军中,踰月,乃使馆伴韩政谕以用公之意。
因言南朝已择立他姓,自是兵连祸结,卒未平定,宜与家属北去,以保富贵。
公慨然曰:「有是哉」?
归而沐浴易服,取幅纸书曰:「金人不以我为有罪,而以我为有用。
但贞女不事二夫,忠臣不事两君,况主忧臣危,主辱臣死。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
所谓大丈夫者,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此予所以有死也」。
书毕,引杯酒,以衣绦自缢而卒。
呜呼!
古语有之:「谋人之邦国,危则亡之」。
公之始议,欲以计款敌,而以轻战激怒为戒。
颛谋者与公相违,卒以致祸。
颛谋者不能即死,而公乃先死,此尤为忠臣义士之所难也。
初,金人起自海上,屡败契丹
辽东人避乱浮海之登、莱者,或言因耶律氏之衰,可以复取燕、蓟
太上皇念信誓之重,诏大臣集议,皆唯唯两可,唯郑居中、邓洵武以为不然。
时相乃欲因此固位,与童贯相表里,遂遣使持书从海道觇其虚实,使与虏偕来约我,举兵以夹攻契丹
太上重其事,依违未决。
会近臣有窥觊相位者,乘间进策,且以言动朝廷,曰:「彼约我以夹攻,我若不从,彼心反憾,起异时兵端,悔之不及」。
遂复使通国书,许以如约,因以燕地为请。
宣和壬寅,边臣奏契丹主延禧败于白水,其叔父淳潜立,燕人来请师,师到可不战而下。
自江浙归,遽奏引兵而出,太上以公参其军谋。
公自越州乘传至瀛、鄚间,而种师道之军已溃于白沟,忧惧不知所出。
公至雄州,乃自请诣军前就师道议,归而语曰:「燕人固守,未可轻进。
且祖宗有誓,宜且班师」。
蔡攸来,出所得太上亲札,曰:「祖宗信誓,指天誓日」。
又曰:「燕人说则取之,不说则勿取之」。
以公言契合,遂劾奏高阳侯益、知雄州和诜诬妄误国,乃分屯以归。
未几,耶律淳死,无嗣,其妃摄政。
议者以乘隙为易,、攸,复欲进兵。
中使京师来,出御札督战,且喻将佐僚属曰:「朝廷与金人约夹攻契丹久矣,我若罢兵,彼将灭辽,与我为邻,得无责言乎?
若使异时生衅,谁任其责」?
公曰:「与夷狄共事,非计也」。
怒,曰:「此出上意,公以为非计,何也」?
公曰:「自古与夷狄共事,鲜无后患。
事不成则恩威俱废,四邻解体;
事成则敌人恃功,必有邀索。
唐以回纥安禄山,纳侮召乱,百年不已,况金人气焰非回纥之比乎」?
凡争议踰旬,未能夺。
郭药师涿州降,我师遂出,刘延庆大将
当轴大臣乃昔年窥觊相位者,欲沮宣抚司,乃自京师遣使,厚许岁币,求燕地于金人,欲以不战而得地,自以为功,仍遣人密戒延庆以毋轻进。
时有旨先下涿、易,功当三省,故缓其事。
凡军前奏请,率多谴却。
于是大军日行十里,驻涿州良乡县,踰月不前,将士暴露困怠,锐气销阻,已而卒溃,不能再举。
金人自居庸入燕,以燕归我,岁增币钜亿万,金人始骄傲,下视中国矣。
自出师取燕以至靖康城守,公皆参预议谋,每与用事者相戾,乃继之以死,以明君臣之义。
与夫危人之国,败人之师而杀身以谢之者,固有间矣。
嗟乎!
前日廷议之臣,不度彼己之势,不量可否之宜,引道听涂说、小民喧哗之言,以断天下安危大计。
既相与败国矣,则又归过君父,灭弃臣子之礼,苟可逢迎虏意、求容于伪朝者,无所不至也。
故上北狩所留诏札,览之者无不痛绝。
逮盛德嗣兴,宗社祸宁,误国从伪者皆幸得生存,而公乃先死,不获复见天日。
呜呼,天人之际,善恶之报,其果非耶!
不然则幸而死,固自有数而不可致诘耶!
夫天以高名全节畀忠义之人,不待留身而后显,则公所以捐其所轻,辄取其所重,盖所谓求仁而得仁者,是岂可以幸不幸为言哉?
公归葬建州崇安,其子以虚中与公契旧,目见谋议本末,乃以表墓之文见诿,因为论著大节,事系天下之所以安危者,揭示道左,且以辨明取燕之失不在上皇。
仍系之以词,以概举公生平之事,是区区之夙愿也。
其词曰:
刘号著姓,始家咸秦
建公六世,乃迁瓯闽。
曾祖文广,甘于隐沦。
祖父太业,以儒学振。
颛授鲁史,其徒千人。
皇考民先衍斯文。
遂繇恩举,厕于缙绅。
悉以公贵,恩封荐臻。
朝议正举,贲于幽窀。
英英厥配,宜其累姻。
咸宁感义,秩为小君。
公生而异,幼耽经史。
来试有司,策名上第
重庆在堂,抚公以喜。
板舆从养,时其甘旨。
丰城一尉,活彼饥民。
令于陇城,调发惟均。
王师度陇,以公从军
骤列朝籍,声称蔼闻。
时方开边,转饷是急。
公总平货,岁登万亿。
斥羡于戎,以易兵食。
公无弃财,民无靳力。
帝用锡祉,中密寓直。
郇瑕之宝,边计仰给。
故籍弗存,利源湮塞。
命公总领制置之职。
刊燬之馀,是捃是缉。
迄于有成,才期岁月。
秘殿论著,集英为首。
或繇材选,或以功授。
八迁至此,褒训每厚。
遂总转运,使于关右。
鄜延谋帅,以公守之。
兵衄湟中,声摇西陲
公列将卒,乘虚出奇。
踰月卒解,震武之围。
隐如长城,名动羌陲。
夏人款边,自状其罪。
愿附章闻,矜此恫悔。
佥曰彼羌,反覆未改。
鏖兵,勿恃其绐。
公曰不然,彼累战败。
以我全盛,尚虑后害。
相彼小邦,宁无惩艾?
遂以便宜,列言于朝。
帝有恩言,贳此天骄。
东暨麟、丰,西踰临洮
蔚其稼穑,更休戍繇。
自公一言,絷彼嗾獒。
西清次对,用旌厥劳。
公厌乘边,东越剖符。
越乃泽国,湖水是潴。
下流灌溉,舄卤膏腴。
谁俾涸此,利其岁租。
饭豆羹,困不重输。
籍在水衡,好用事须。
孰敢弗督,以速刑书
公为喟然,疏入以时。
当宁慨叹,恨不夙知。
尽捐所赋,活此惫羸。
桐溪回穴,有盗窃发。
既蹂馀杭,七州幅裂。
官吏曹奔,官军气夺。
或请公避,公顾而言。
上郡,其可弃捐?
乃治闉阇,乃砺戈鋋。
畜牧收野,什伍比联。
寇来瞰城,公亲被坚。
挥兵出斗,空拳争先。
一战而胜,肩体盈川
温台暨明,赖公以全。
越民德公,郊墟市廛。
饭食必祝,愿公永年。
帝闻民情,谣誉籍籍。
予有忠臣,功映皎日。
超升秘殿,命书赫奕。
宝带名马,终朝三锡。
公方应召,边吏请师。
命公便道,往赞枢机。
幕中抗议,人为公危。
常山请帅,未至而移。
汾阳黠虏,以众来归。
公谓上策,不可挽羁。
曷以厚廪,縻之京师
章上报闻,后患终遗。
帝念久勤,俾荣故乡。
爰自建安,易麾福唐
式宠其行,进职延康
过家上冢,三组荧煌。
里民喜来,牛酒相望。
乃挥锡金,储为义庄
燕及功缌,时其奉尝。
公顷过都,见辞留连。
造请台省,故例则然。
或者中公,以逢贵权。
谓于中司,有所摘言。
过领祠宫,曾未踰年。
擢守荆渚,复求建安
尽还故职,以荣使旃。
起河朔,再帅常山
公之来斯,群盗方炽。
单骑入境,觇者𥈭眙。
其首柴宏,世服耘耔。
不堪诛求,乘愤而起。
冽彼潢池,公以荣利。
俾还其植,归安田里。
宏感诚言,矢死无二。
不饬吏士,直造戎垒。
开论祸福,不施笞箠。
帝用嘉之,载锡尔祉。
煌煌命服,重念粲丽。
副以名驹,绣鞯瑶辔。
降胡调马,名欲抗虏。
诏俾内郡,悉空牧圉。
公以便宜,格诏弗与。
有奸根株,窥伺廪臾。
杂以糠覈,壮哉雀鼠。
廉车之姻,视其敢误。
公命劾治,趣告狱具。
营救众至,卒窜他所。
籍其家资,以饷禁旅。
兵钤赵绎,中贵人子。
取赂于军,以免战士。
公得其实,叱下械系。
贵人愤恨,泣诉宸扆。
上虑佚罚,逮治廷尉
自是奸赃,望风披靡。
惟时敌人,因此造衅。
管枢暗事,专兵以逞。
尚欲受地,开云中郡
公列其实,逢彼之愠。
文移未复,敌军压境。
憬彼渠酋,挟我叛师。
驱马南牧,蜂集都畿。
帝用屈己,要盟乃归。
求取金帛,所过无遗。
大臣持诏,迫公以威。
既竭府库,又取我私。
公不为应,却之有辞。
虏愤未泄,环城欲攻。
负彼犬羊,舞于梯衡。
公命蹶张,溃其狂锋。
久乃逸去,全此危墉。
进职资政,宠渥弥丰。
虏之再来,公护诸将。
败亡之馀,师歼气丧。
公以忠义,激于悲壮。
手执大麾,视吾所向。
有诏来觐,闭于重围。
献议不合,烦言乘之。
公斥未久,迄于阽危。
公之画谋,无非先计。
又以死明,君臣之义。
烈士,视公有愧。
天子震悼,褒恤相继。
还畀旧秩,赠大学士
易名忠显,惟以节惠
公娶李氏,进封康乐
继室曰吕,敏于妇学。
安康名郡,承其恩渥。
公子三人,诒训清忠
长曰子羽,绰有父风。
奉朝请,执雁以从。
进直芸阁,亦以似公。
子翼、子翚,八品仕初。
将命东浙,帝以诏除。
管记幕府,从公辟书。
有女出适,曰祝可久
通籍于朝,在列之右。
二孙珙、玮,嶷嶷并秀。
公仕三纪,屡经郊宥。
貤彼恩秩,升父之后。
故于常延,尚遗二幼。
公生丁未治平二祀。
迨其捐躯,岁元复始。
拱辰之麓,新阡郁起。
揭兆铭诗,亶告来裔。
艮岳记宣和四年正月一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三○、《挥麈后录》卷二、《东京梦华录》卷七、《汴京遗迹志》卷四
京师天下之本,昔之王者申画畿疆,相方视址,考山川之所会,占阴阳之所和,据天下之上游,以会同六合,临观八极。
故周人胥宇于岐山之阳,而又卜涧水之西;
秦临函谷二殽之关,有百二之崄;
汉人因之,又表以太华、终南之山,带以黄河、清渭之川,宰制四海。
然周以龙兴,卜年八百,秦以虎视,失于二世,汉德弗嗣,中分二京,何则?
在德不在崄也。
昔我艺祖拨乱造邦,削平五季。
方是时,周京市邑,千门万肆不改,弃之而弗顾;
汉室提封五方,阻山浮渭,屹然尚在也,舍之而弗都。
于胥斯原,在浚之郊,通达大川,平皋千里,此维与宅。
故今都邑广野平陆,当八达之冲,无崇山峻岭襟带于左右,又无洪流巨浸,浩荡汹涌,经纬于四疆。
因旧贯之居,不以袭崄为屏,且使后世子孙世世修德,为万世不拔之基。
垂二百年于兹,祖功宗德民心固于泰、华,社稷流长过于三江五湖之远,足以跨周轶汉,盖所恃者德,而非崄也。
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其作灵台,则庶民子来;
其作灵沼,则于仞鱼跃。
高上金阙,则玉京之山,神霄大帝亦下游广爱;
而海上有蓬莱三岛,则帝王所都,仙圣所宅,非形胜不居也。
《传》曰:「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是山可为,功不可书。
于是太尉梁师成董其事。
师成博雅忠荩,思精志巧,多才可属。
乃分官列职,曰雍、曰琮、曰琳,各任其事。
遂以图材付之,按图度地,庀徒僝工,累土积石,畚插之役不劳,斧斤之声不鸣。
洞庭、湖口、丝溪、仇池之深渊,与泗滨、林虑灵壁、芙蓉之诸山,取瑰奇特异瑶琨之石,即姑苏武林、明、越之壤,荆楚、江湘、南粤之野,移枇杷、橙柚、、榔栝、荔枝之木,金蛾、玉羞、虎耳、凤尾、素馨、渠那、末利含笑之草,不以土地之殊,风气之异,悉生成长养于雕栏曲槛,而穿石出罅。
岗连阜属,东西相望,前后相续。
左山而右水,后溪而旁陇,连绵弥满,吞山怀谷。
其东则高峰峙立,其下则植梅以万数,绿萼承趺,芬芳馥郁,结构山根,号萼绿华堂
又旁有承岚昆云之亭,有屋外方内圆如半月,是名书馆。
又有八仙馆,屋圆如规。
又有紫石之岩,祈真之嶝,揽秀之轩,龙吟之堂,清林秀出。
其南则寿山嵯峨,两峰并峙,列嶂如屏。
瀑布下入雁池,池水清泚涟漪,凫雁浮泳水面,栖息石间,不可胜计。
其上亭曰噰噰,北直绛霄楼,峰峦崛起,千叠万复,不知其几千里,而方广无数十里。
其西则参术、杞菊、黄精、芎藭,被山弥坞,中号药寮;
又禾麻、菽麦、黍豆、粳秫,筑室若农家,故名西庄
上有亭曰巢云,高出峰岫,下视群岭,若在掌上。
自南徂北,行岗脊两石间,绵亘数里,与东山相望。
水出石口,喷薄飞注如兽面,名之曰白龙。
沜濯龙峡,蟠秀练光,跨云亭罗汉岩
又西,半山间楼曰倚翠,青松蔽密,布于前后,号万松岭
上下设两关,出关下平地,有大方沼。
中有两洲,东为芦渚,亭曰浮阳,西为梅渚,亭曰云浪
沼水西流为凤池,东出为研池,中分二馆,东曰流碧,西曰环山。
馆有阁曰巢凤,堂曰三秀,以奉九华玉真安妃圣像。
东池后结栋山下,曰挥云厅。
复由嶝道盘行萦曲,扪石而上,既而山绝路隔,继之以木栈。
木倚石排空,周环曲折,有蜀道之难。
跻攀至介亭最高诸山,前列巨石凡三丈许,号排衙
巧怪崭岩,萝蔓衍,若龙若凤,不可殚穷。
麓云半山居右,极目萧森居左。
北俯景龙江,长波远岸,弥十馀里,其上流注山间。
西行潺湲,为漱玉轩;
又行石间,为炼丹、凝亭观、圌山亭
下视水际,见高阳酒肆、清斯阁。
北岸万竹,苍翠蓊郁,仰不见明。
有胜筠庵、蹑云台、萧閒馆、飞岑亭,无杂花异木,四面皆也。
又支流为山庄、为回溪。
自山蹊石罅搴条下平陆,中立而四顾,则岩峡洞穴,亭阁楼观,乔木茂草,或高或下,或远或近,一出一入,一荣一彫,四向周匝。
徘徊而仰顾,若在重山大壑、幽谷深岩之底,而不知京邑空旷坦荡而平夷也,又不知郛郭寰会纷华而填委也。
真天造地设,神谋化力,非人所能为者,此举其梗槩焉。
及夫时序之景物,朝昏之变态也,若夫土膏起脉,农祥晨正,万类胥动,和风在条,宿冻分沾,泳渌水之新波,被石际之宿草。
红苞翠萼,争笑并开于烟暝;
新莺归燕,呢喃百转于木末。
攀柯弄蕊,藉石临流,使人情舒体堕,而忘料峭之味。
及云峰四起,列日照耀,红桃绿李,半垂间出于密叶;
芙蕖菡萏,薵蓼芳苓,摇茎弄芳,倚縻于川湄。
蒲菰蕖,茭菱苇芦,沿岸而溯流;
青苔绿藓,落英坠实,飘岩而铺砌。
披清风之广莫,荫繁木之馀阴。
清虚爽垲,使人有物外之兴,而忘扇箑之劳。
及一叶初惊,蓐收调辛,燕翩翩而辞巢,蝉寂寞而无声。
白露既下,草木摇落,天高气清,霞散云薄。
逍遥徜徉,坐堂伏槛,旷然自怡,无萧瑟泬寥之悲。
及朔风凛冽,寒云闇幕,万物凋疏,禽鸟缩漂。
层冰峨峨,飞雪飘舞,而青松独秀于高巅,香梅含华于冻雾。
离榭拥幕,体道复命,无岁律云暮之叹。
此四时朝昏之景殊,而所乐之趣无穷也。
朕万机之馀,徐步一到,不知崇高贵富之荣。
而腾山赴壑,穷深探崄,绿叶朱苞,华阁飞升,玩心惬志,与神合契,遂忘尘俗之缤纷,而飘然有凌云之志,终可乐也。
及陈清夜之醮,奏梵呗之音,而烟云起于岩窦,火炬焕于半空。
环佩杂遝,下临于脩涂狭径;
迅雷掣电,震动于庭轩户牖。
既而车舆冠冕,往来交错,尝甘味酸,览香酌醴,而遗沥坠核,纷积床下。
俄顷挥霍,腾飞乘云,沉然无声。
不人不因,人不天不成,信矣。
朕履万乘之尊,居九重之奥,而有山间林下之逸;
澡溉肺腑,发明耳目,恍然如见玉京广爱之旧。
而东南万里,天台、雁荡、凤凰、庐阜之奇伟,二川、三峡、云梦之旷荡,四方之远且异,徒各擅其一美,未若此山并包罗列,又兼其绝胜。
飒爽溟涬,参诸造化,若开辟之素有。
虽人为之山,顾岂小哉!
山在国之艮,故名之曰艮岳。
则是山与泰、华、嵩、衡等同,固作配无极。
壬寅岁正月朔日记。
太学宣圣殿赞宣和四年三月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三一、《孔氏祖庭广记》卷三、《群书考索》后集卷二七、《阙里志》卷一七
太学教养多士,严奉先圣。
殿室滋圮,作而新之,命驾奠谒,系之以赞曰:
厥初生民,自天有造。
百世之师,立人之道。
有彝有伦,垂世立教。
爰集大成,千古允蹈。
乃严斯所,乃瞻斯宫。
瞻彼德容,云孰不崇?
命刻石于太学,昭示无穷。
宰执顺州枸杞1122年 宋 · 綦崇礼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五○、《北海集》卷二六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灵根夜吠,变异质于千年;
驿骑朝驰,荐圣人之万寿。
眷荒裔沉藏之久,实王师恢复之初。
物岂无知,时如有待。
臣某(中贺。)臣闻神仙不可以学得,至道不可以情求。
访云海之三山,殆为虚语;
候金丹之九转,安睹成功。
与其捕影以徒劳,孰若清心而自至。
惟养生之上药,著却老之嘉名。
夙标农帝之书,杂见道家之记。
西河之遗法,盖推服饵之良;
询南丘之故封,厥有延长之益。
能致飞仙之变化,更传伏狗之精英。
方士搜奇,叹穷年而未遇;
边臣效异,得具体以来归。
疑彼舐鼎之留形,宛若结刍而取象。
天心垂佑,上符所属之辰;
地宝储休,下见始开之境。
帝龄兆永,国祚增隆。
恭惟皇帝陛下体妙希夷,凝神昭旷。
四海觌亨嘉之会,群生跻仁寿之区。
城彼朔方,允合天人之望;
震于珍物,是兴草木之祥。
式彰辟国之符,益衍后天之算。
遗一丸而生羽翼,笑魏君誇诞之词;
名百物而垂衣裳,协帝祖神灵之德。
事光简策,欢动󲦤绅。
臣等佐治无功,逢辰有幸。
数北州之贡,既观寿物之奇;
占南极之躔,伫奏老人之瑞。
了翁杜子美哀江头诗1128年8月 宋 · 李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五○、《梁溪集》卷一六二 创作地点: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
了翁邵康节《易》数、皇极、先天之学,心解神悟,世故多能前知。
丙午岁事,尝为所亲者预道之。
壬寅春,公未没前数日,其孙婿萧君建功以纸求字,公为书老杜《哀江头》一篇,乃绝笔也。
非惟笔力遒劲,略无衰病之气,盖寓意靖康之变于其间。
以公之学精微,知数之必尔。
而平生议论慨然不少屈折,虽流离颠沛,妻子至于冻饿而不顾,可谓不以天废人矣。
萧君访余于武昌出公书以相示,为叹息者久之。
余尝著论古人处天人之际者,正与公合,因并书以遗之,使读者知公于古人无间云。
蕲州黄梅山真慧禅院法堂记建炎二年四月 宋 · 李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六一、《梁溪集》卷一三三、光绪《黄州府志》卷三九、光绪《黄梅县志》三五、民国《湖北通志》卷九二 创作地点:江西省九江市
教外别传正法眼藏,自达摩西来至忍大师,为震旦第五祖,然后祖道流通,宗分南北,由一灯传百千灯,至于无穷,得法者不可胜数。
岂具信根久乃纯熟,堪任大事,而一华五叶,时节因缘自应尔耶?
蕲州黄梅五祖山真慧禅院祖师道场,为天下名刹,而法堂岁久,云蒸木腐,将有倾压之虞。
住持者募缘修建,邑人蔡氏闻而喜,舍捐家资三百馀万,鸠工抡材,焕然一新。
堂之高五十有二尺,其深如之,其广倍之。
脩梁虹亘,层檐翚飞,宏博严丽,遂为淮右诸刹之冠。
经始于宣和壬寅之秋,落成于乙巳之冬
始之者长老自表也,成之者长老宗绂也。
堂成后三年,岁次戊申,余被命居武昌,假道湓浦
绂不远百里过予,求为之记。
余谓绂曰:「一切诸法,皆非实相。
虽佛菩萨为法出世,如梦如幻,况其馀乎?
子建堂说法,土木之所假合,丹雘之所粉饰,其堂然也,以何为法?
直指心源,见性成佛,其法然也,以何为说?
撞钟击鼓,升高广坐,有问有答,敷演举扬,是说法耶?
瞬目扬眉,捻槌举拂,屈伸动静,四威仪中,是说法耶?
德山棒临济喝,秘魔叉,石巩箭,是说法耶?
夫说法者,实无所说,而闻法者亦无所闻。
故并却咽喉唇吻,道将来乃能问,待有广长舌相向汝道乃能答,此无一法与人,彼无一法可得。
以法名堂,因堂显法,已为赘矣,而又何以记为哉」!
绂曰:「虽然如是,佛法门中阙一不可。
故诸佛土有以声音言说而为佛事者,有以楼阁庄严而为佛事者。
此堂倚白莲峰,下瞰九江,前揖庐阜,清静爽垲,具胜妙境;
而水鸟林峦,炽然常说,墙壁瓦砾,咸助发机,妙法宣明,不假开示。
至于不得已而示人。
提唱宗风,应机接物,纵横舒卷,或语或默,无非第一义者。
夫言语解脱,文字相空,于梦幻中即梦幻而作佛事,乃佛菩萨之旨也。
得公之文以纪岁月,作大字榜楹间,使游方具眼衲子登斯堂者有悟入处,向上事直下承当,末后句目前荐取,省住山翁半力,不亦可乎」?
余冁然一笑,乃为之书。
建炎二年四月二十日,具位李某记。
南昌县吴君墓志铭1123年 宋 · 李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六六 创作地点:江苏省无锡市
君姓吴氏,讳彦申字圣时处州龙泉人也。
曾祖讳某,赠大理评事
曾祖妣胡氏,赠河东县太君
祖讳某,赠承事郎
祖妣朱氏,赠蓬莱县太君
考讳某,故任奉议郎、知湖州长兴县事;
妣鲍氏,封金华县君
吴氏之先,家于会稽山阴,唐末有为谏议大夫者,避董昌乱,徙籍永嘉
谏议之季,自永嘉转择幽胜,爱龙泉松源乡溪山深秀,因卜居马。
兄弟每一相思,则束剑呼仆,千里命驾,其友爱如此,于君盖始祖也。
五代暨国初,吴氏世有隐德,弗显。
天圣中,君之从祖伯仲始相继登科,丞于秘书殿中,由是君之曾大父廷评公蒙追荣之恩;
长兴府君擢第升朝,而君之大父承事公复被褒赠,于是吴氏为名家著姓,而宗族之登仕版者,踵相接于朝矣。
长兴府君生三子,君其长也。
幼力学有大志,才弱冠,美秀而文,一举与计偕,识者皆以早达远到期之。
居无何,丁长兴府君忧,哀毁逾礼,庐于墓侧。
终丧,思所以为偏亲之荣者,五举于礼部不见收,而行义日益著于宗族,信于朋友,推于乡闾。
大观中,诏以八行取士,君为乡人称荐。
长乐郑修提举两浙学事,檄邑官敦请君就黉舍,君辞不获命,则以书力荐其友人吴达而归,一时士夫高之。
政和二年进士第丙科,君行年四十有九矣。
喜见眉睫,谓所亲曰:「此何足云,所可喜者,世先人之科以拜吾亲耳」。
秀州司理参军,归未及家,而金华君捐馆舍,以不得拜亲为恨,哀动路人。
服除,授宣州宣城县主簿,以举者改从政郎,授洪州南昌县丞
在官逾二年,以疾终于官舍,享年五十有九,实宣和四年十二月十有七日也。
君孝友惇睦,出于天性,终身之慕,至老不衰。
吴氏素以富厚称。
长兴府君没既久,从父议析居,君当得善利田宅,悉以畀从父,而自取其次,且以家事付诸弟,一不问,故昆弟义聚,人无间言。
所友皆一时善士,与故尚书郎鲍辉乐平吴逵相好尤笃。
举动造次,必以礼自持。
乐道人之善,所称皆天下长者。
其学问渊源,不务华藻,著述文章,根于理致,久困场屋,于得丧澹如也。
晚始仕,虽折腰州县小官,然遇事不苟随,所至皆有可称。
其在宣城,尝摄水阳镇,土豪有与镇官交结者,因持一事请托,无不满意。
君至之日,首发其奸,土豪一夕自恨死。
既而朝廷行方田法,君被檄领祁门,尽瘁所职,毫发无私,吏不能欺,同僚相率以为模楷,由是一方安之。
其在南昌富民子冒户产免输至千疋,君适摄邑丞,按治之,伏罪,下户赖免输者殆以千数。
尝兼尉事,弓兵获盗以奉君,曰:「此于法可得改秩」。
君笑谓曰:「汝之获,我何与焉」。
凶岁,他邑惮大吏,莫肯弛租。
君尽蠲之,以裕民力。
君初官才佐两邑,其施设已如此,使其素所蓄积,得少伸于世,其可量也哉!
初,君调南昌丞也,懿戚有在要路者欲挽之诸公间,且俾注见,君卒不注,谓所亲曰:「是区区何为者,庶几以吾所当得则无愧矣。
他日倘改秩,致其事而归,因得恩及先人,此我平日所愿也」。
然卒不能如其志,岂非命耶!
长兴府君之丧,君乞铭故给事中同郡龚公原;
金华君即世,后铭属故右司谏议大夫延平陈公瓘。
君尝曰:「吾之所以托我亲于不朽者,徒以二公故也」。
公好学,虽至老,手不释卷。
晚节颇喜浮屠氏书,能达其要旨。
将殁知时,至蔬食逾旬,屏左右衣冠而化,其践履所至如此。
浮梁臧氏,故秘书丞君锡之女。
生四男,长曰士敏,早卒;
次曰士宽,承信郎
次曰士彬,亦早卒;
幼曰士元
一女,适从事郎、监潭州南岳庙李论,后君七年亦亡。
孙二人,曰昭、曰惠。
士宽以宣和五年十一月二十有三日葬君于松源石龙山之阳。
既葬,以状来请铭于某。
惟先妣卫国太夫人,君之姊也,君少从先公太师学,而某自幼得从容侍君左右,甥舅之情甚厚,且知君为详,义不得辞。
铭曰:
扶策读书,劳苦半生,能成名,而不得一拜其亲。
歛板折腰,非利斗升,欲及其先人,而不得少如其志。
岂是二者,命亦有所制耶?
故富其德而啬其寿,深其蓄而狭其施,岂造物者之有意耶?
将不在其身,而在其子孙,庆流有衍,为后人之利耶?
石龙之冈,先陇相望,安此幽宫,而所以升跻神明者,其无所不至耶(《梁溪集》卷一六九。)
自此句「行方田法」至篇末,底本阙,据道光本补。
除日1122年12月 宋 · 吕本中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
我食已并日,子来能隔年。
溪山出城路,风雪探梅天。
纳息初闻妙,翻经旧有缘。
相陪得清坐,不敢叹无毡。
崔德符田元邈别后奉寄1122年 宋 · 吕本中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
处僻犹多事,陪公得暂闲。
直缘怕酒去,不为忆家还。
苦语知无策,微官直强颜。
高城更南望,林断有青山。
与诸舍弟游董村1122年 宋 · 吕本中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许昌市长葛市董村
来往无十里,颇能妨昼眠。
疏篱董村水,远树洛城烟。
酒薄诗牵强,身闲病接连。
荒田点残雪,知在甬山前。
新郑1122年 宋 · 吕本中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
荒村更柳色,节物近清明
去国三年恨,还家一日程。
故人投晓别,骡马傍山行。
何事逢寒食,春来苦要饧。
阳翟冬夜(原校:一作冬日书怀)1122年 宋 · 吕本中
五言律诗 押蒸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
便往(原校:一作死)吾何敢,长闲(原校:一作同归)力未能。
寒炉夜篝火,急雪暗翻灯。
唤客初无酒,敲门尚有僧。
不嫌空四壁(原校:一作犹馀四壁立),相对倚枯藤
咏涂璋家屏风上题宣和壬寅季夏 南宋至元初 · 陈杰
七言绝句 押东韵
玉芝随手燕堂空,翠幰宸游满宫。
一片宣和残岁月,百年田舍古屏风。
还家1122年 宋 · 吕本中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
解鞍歇马倦西游,过眼文书且罢休。
薄酒向人殊有味,长年于世已无求。
常情未语沟中木,俗眼能惊海上鸥
何处云山不堪隐,更谁辛苦访菟裘
阳翟道中1122年 宋 · 吕本中
五言绝句 押歌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
不为伤离别,其如渐老何。
秖应从此去,转觉白须多。
董村归路马上口占(暂归阳翟1122年 宋 · 吕本中
七言绝句 押寒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许昌市长葛市董村
水声高下回环,薄酒无功不耐寒。
白塔忽从林外出,青山常在马头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