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诗文库
钱东(四库本作柬,须溪本增注:一作柬。)之教授泽州吕道人砚为赋长句(原注:东之名元明通直益之子,文僖公惟演之四世孙也。)1122年 宋 · 陈与义
 创作地点: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
君不见铜雀台边多事土,走上觚棱荫歌舞。
馀香分尽垢不除,却寄书林污缣楮
岂如此瓦凝青膏,冷面不识奸雄曹。
吕公须溪本、四库本作翁)已去泫馀泣,通谱未许弘农陶。
暮年得君真耐久,摩挲玉质云生手。
未知南越石虚中,亦有文章似君否。
西家扑满本弟昆,趣尚清浊何年分。
一朝堕地真瓦砾,莫望韩公无瘗文。
陪诸公登南楼新茶(四库本作茗)家弟出建除体诗诸公既和余因次韵1122年 宋 · 陈与义
 押词韵第六部 创作地点: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
建康九酝美,侑以八品(四库本作味)珍。
除瘴去热恼须溪本注:《本草》云。),与茶不相亲。
满月堕九天,紫面光磷磷。
平生酪奴谤,脉脉气未申。
定论得公诗,雅号知凝神。
执持甘露碗,未觉有等伦。
破睡及四座,愧我非嘉宾。
危楼与世隔,万事不及唇。
成公方坐啸,赏此玉花匀。
收杯未要忙,再试晴天云。
开口得一笑,兹游念当频。
闭眼归默存,助发梨枣
端门听赦咏雪1122年 宋 · 陈与义
 押支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云叶垂鸡竿,雪花眩鸾旗。
一天丰年意,飘入万寿卮。
茫茫玉妃班,影乱千官仪。
也知楼头喜,舞态方自持。
教坊可怜女,面赤婆娑时。
天公一笑罢,未觉风来迟。
小儒惊伟观,到笏不敢吹。
归家得细说,平分遗妻儿。
茅檐玉三尺,坐玩可乐饥。
生活太冷淡,侑以一篇诗。
诸公和渊明止酒诗因同赋1122年 宋 · 陈与义
 押纸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
爱河漂一世,既溺不能止。
不如淡生活,吟诗北窗里。
肺肝亦何罪,困此毛锥子。
不如友曲生,是子差可喜。
三杯取径醉,万绪散莫起。
奈何刘伶,苦语见料理。
不如一觉睡,浩然忘彼己。
三十六策中,此策信高矣。
政使江变酒,誓不涉其涘。
尚须学王通,艺黍供祭祀。
以纸托乐秀才捣治1122年 宋 · 陈与义
 创作地点: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
古人争名翰墨薮,柿叶桑根俱不朽。
固知老褚下欧阳,控御管城须好手。
嫁非好时(四库本作时好)聊自强,幅则甚短惭甚长。
闻道蔡侯闲石臼,为借馀力生银光(以上《增广笺注简斋诗集》卷八)
述怀呈十七家叔 其一 1122年 宋 · 陈与义
 创作地点: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
儿时学道逃悲欢,只今未免忧饥寒。
浮生万事蚁旋磨,冷官十年鱼上竿
竹林步兵亦忍辱,长安闭门须溪本作户)出无仆。
门前故人拥庐儿,政坐向来甘碌碌。
(四库本作君)不见古人有待良不多,利名溺人甚风波。
垂露成帏仲长统,明月为烛张志和
尘中别多会日少,世事欲谈何可了。
胸中万卷已无用,劝公留眼送飞鸟
两翁观光今几时(自注:大人与家叔元丰八年同赴省试。),赋归有约时已稽。
未暇藏身北山北,且须觅地西枝西。
愿从我翁归洗耳,不用妓女污山水。
肩舆亦莫要仆夫,自有门生与儿子。
寄题商宰令狐励迎翠楼1122年 宋 · 陈与义
 押支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
西来金衣鹤,书落汝水湄。
云霞映道路,中有迎翠诗。
遥知五斗,未办买山资。
政要百尺楼,了此浮天眉。
森然诗中画,想见凭栏时。
朝曦与暮霭,百变皆令姿。
君方领此意,簿书何急为。
众手剧云雨,唯山不瑕疵。
当年四老翁,视世轻于
坐令山偃蹇,不受人招麾。
谁欤楼中客,俯仰与山期。
顾要君折腰,督邮真小儿。
因之感我意,故岩归已迟。
便携灵运,不待德璋移。
留别心老1122年 宋 · 陈与义
 押齐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老心霜下,名与隆公齐
人物北斗南,佛事东院西。
平生四海脚,不踏四海泥。
晚说汝州禅,饱啖天宁齑。
梦中与我遇,相扶两枯藜
每见眼自明,不复烦金篦
却从梦中别,未免意惨悽。
它时访生死,林深路应(以上《增广笺注简斋诗集》卷九)
秋雨1122年 宋 · 陈与义
 押歌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尘起一月忧无禾,瓦鸣三日忧雨多。
书生重口轻肝肾,不如墙角蚯蚓方长哦。
少昊行秋龙洒道,风作万木皆商歌。
病夫强起开户立,万个银竹惊森罗。
人间伟观如此少,倚杖不觉泥及靴。
菊丛攲倒未足道,老境知奈梧桐何。
是事且置当务本,菜圃已添三万科。
中秋不见月1122年 宋 · 陈与义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去年中秋端正月,照我沾襟万条血。
姮娥留笑待今年,净洗金觥对银阙。
高唐妒妇心不闲,招得封(原作风,据须溪本、四库本改)姨同作难。
岂惟恨满月宫里,肠断西山吴䌽鸾。
却疑周生怀月去,待到三更黑如故。
人间今乏赵知微,无复清游继天柱。
南枝乌鹊不敢哗,倚杖三叹风枝斜。
明年强健更相约,会见林间金背蟆。
九日赏菊1122年 宋 · 陈与义
 押微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黄花不负,与秋作光辉。
夜霜犹作恶,朝日为解围。
今晨岂重九,节意入幽菲(原作扉,据须溪本、四库本改)
孤芳擅天地,众卉亦已微。
殷勤黄金靥,照耀白板扉。
沽酒欲寿花,孔兄与我违。
清坐绝省事,未觉此计非。
夕英岂不腴,骚人自难肥。
汝州吴学士观我斋分韵得真字1122年 宋 · 陈与义
 押词韵第六部 创作地点: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
狂夫缚轩冕,自许稷契身。
静者乐山林,谓是羲皇
不如两忘快,内保一色醇。
伟哉道山杰,滞此汝水滨。
大来会阔步,小憩得幽欣。
一斋有琴酒,万事无缁磷。
不作子公,肯受元规
人言君侯痴,我知丈人真。
月明泉声细,雨过竹色新。
是间有真我,宴坐方申申。
送秘典座侍者1122年 宋 · 陈与义
 押词韵第一部 创作地点: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
一春不雨但多风,家家买龟问丰凶。
天宁疏头与天通,泚笔未了云埋空。
一雨三日勤老龙,陇头满眼十分丰。
法中福将两英雄,自诡去立丘山功。
堂头老师言语工,一诗自直三千钟。
不忧乞米送卢仝,末章谨已藏胸中。
食齑1122年 宋 · 陈与义
 押词韵第十五部 创作地点: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
君不见领军家有鞋一屋,相国藏椒八百斛
士患饥寒求免患,痴儿已足忧不足。
伯龙平生受鬼笑,无钱可使宜见渎。
但当与作谪仙诗,聊复使渠终夜哭。
诗中有味甜如蜜,佳处一哦三鼓腹。
空肠时作不平鸣,却恨忍饥犹未熟。
冰壶先生当立传,木奴鱼婢何足录。
颜生狡狯还可怜,晚食由来未忘肉。
留别汝州1122年 宋 · 陈与义
 押词韵第四部 创作地点: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
平生师友尘莫数,两眼偏(原作遍,据四库本改)明向公许。
一时盛德人中骥,四海知名地上虎。
东序阶墀再靴板,西州杖屦三寒暑。
我方庶兄汤惠休,公乃小儿杨德祖
未颁还朝尺一诏,不愧专城丈二组。
为公剩买银管笔,容我时亲玉柄麈。
近蒙五字落珠玑,如服一丸生翅羽。
别离真成惜夜烛,感叹更值歌朝雨。
行看入侍玉皇案,与进不待金刚杵。
劝公慎勿(原作物,据四库本改)孔光,荐士何妨似张禹
觉心画山水赋1122年 宋 · 陈与义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八五、《简斋集》卷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
天宁堂中,黄面老禅,四海无人,碧眼视天。
有一居士,山泽之仙,结三生之习气,口不停乎说山。
聊寄答于一笑,夜乃梦乎其间。
重岩复岭,亏蔽吐吞,纷应接其未了,万云忽兮归屯。
乱晦明于俄顷,存十二之峰峦。
有木偃蹇,樵斤所难,饱千霜与百霆,根不动而意安。
山椒之落日,送万古以无言,彼栖乌其何知,方相急而破烟。
须臾变灭,所见惟壁。
有木上座,梦中侍侧。
问上座以何见,口不能于啧啧。
岂彼口之真无,悟前境之非实。
管城子在旁,代对以臆。
忽风雨之骤过,恍向来之所历。
此其画耶,则草木禽鸟,皆似相识;
抑犹梦耶,则已见囿于笔墨之迹矣。
居士再至,问以此故,复寄答于一笑,持画疾去。
观文殿学士左通奉大夫特进文靖朱公神道碑1217年 南宋 · 魏了翁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一一、《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七四 创作地点:四川省遂宁市
共惟高宗皇帝聪睿神武,格知天心,自大难甫平,深惟国本之未建,乃绍兴元年四月戊申,以至和故事面谕宰臣宗尹等「厥既得人」,是为孝宗皇帝
由是诏书数下,圣意益白。
绍兴末,诏御史中丞朱公倬知贡举举人刘朔贾谊通达国体在于豫建太子,公擢为第一。
公平时造膝未尝不反覆及此,至是以典举复命,又论奏久之,上再三称善,由是被遇。
建王正名从幸,时惟陈文恭公公实左右高皇,事无小大,必以咨问,矧揖逊大事,盖熟闻之。
三十二年春二月高皇还自金陵,公以年及七十,引礼律求谢,手书不允。
请至三四,高皇谕之曰:「卿风采诚未复旧,然遽欲引去,何也」?
知不可夺,乃六月己巳,诏以观文殿学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
会孝皇升储,中外流传,疑信参半,谏大夫故与公有怨,乃以风闻上疏,孝皇知公无他。
比再上,降资政殿学士
词臣承望,至谓「元良天下之本,乃觊畴庸」,不知君臣之间未尝有异论也。
授受之意,屡形诏谕,谁不知之?
矧公自典举尝白发其端,继以臣邻陪扈出入,与闻政几,脱有欲言,当不待临事而发也。
公之所启,不过曰:「靖康之事,正以传位太遽,盍姑徐之」。
揆诸人情,此亦爱君之至者,高皇决不以为忤,而孝庙仁孝笃诚,未尝志于趣得,则亦必不以为疑。
陛辞之日,高皇谕云:「所论于卿何与?
朕欲过德寿宫,卿且归,俟年岁当召卿」。
明年,公以致仕闻,孝宗谓辅臣曰:「朱某有性气,如何便欲致仕」?
辅臣以赴闻,上曰「可怜可怜」,恤典一如前宰相,遂诏复元职,自通奉大夫特进致仕,遗表恩泽凡十人,然后人知两宫果不以为忤也。
淳熙初,公之子端厚、端学侍魏国太夫人于行都。
六年以忧去,端厚自左藏东库除将作监主簿易太府寺簿,端学自左藏南库大理寺主簿,皆出自宸断。
服除,端厚又起家大理丞,端学太府簿,寻迁丞。
至是人益疑传闻之谬。
淳熙十四年,公之孙著举进士,唱第之日,上顾谓二相王淮周必大曰:「此义方之训」。
二相出以语人,人又知孝皇于公历二十有六年柬记未尝忘也。
每惟者之盛,犹曰「惟口出好兴戎」。
盖授受之间,古人所甚畏。
以范、文、富诸臣定策之功,人知勿敢言,微王同老自陈,宁没身不见录;
王歧公与子之议未尝有异论也,犹曰指社稷为他家而谴之,微其子仲脩一言,亦将无以自白。
虽然,是尚有可诿者,曰出好自口,兴戎自口,故言之而不自为德也,不见知而不敢辩也。
高皇之蔽志踰三十年,而孝皇以继志为悦,不以位为乐,凡皆中外所共知,是岂较此迟速之间者!
今如言者之说,则浅浅议圣德也,公之知不知庸何恤?
而揖逊古今之盛观,此不可以不辩。
后此者四十年,著为左帑始获托交,每讶公前诬既白而铭谥未请
又二十年,获侍同朝,始知以文靖易名。
著尝从容以语曰:「先文靖即世既六十年,昔者任公文荐尝状其行治,寻厄于火,王公普尝铭其年阀,它未有纪。
子于前言往行概尝有闻,盍为我志而铭之」。
弗敢辞。
字汉章
朱氏自曹姓,其后颛帝之后曰陆终,终之子曰安,安之裔孙曰侠,周武王封之于邾,至仪父十二世矣。
后八世为楚所并,子孙去邑为朱氏,世居沛国相县
至汉,大司马长史大司空浮,浮生下邳太守永,永九世孙吏部尚书尚,司徒质。
二子:禹、卓。
禹坐党锢之难,子孙避地丹阳
卓之后为唐宰相敬则
唐末,公之七世祖又避地于,遂为闽县人,其丹阳之别乎。
曾祖考翼,累赠至太师追封卫国公
祖敏修,皇朝奉郎广东路提举常平,赠少师
考庭佐,皇从政郎太学博士,累赠太保
取黄氏,赠吴国夫人,故宣奉大夫积之女。
四子男,公为适长。
而秀异,曾祖妣周国疾亟,犹抚之曰:「是必兴我家,恨不及见之」。
少长,诵书日万言,少师爱之,寝食必俱。
朱氏世传《易》,公尤极精邃。
未冠,以乡举至京,补太学内舍生
丁吴国忧,哀羸不胜衣。
服除,又居太保忧。
宣和三年复乡举法,公以选登五年进士第,调常州宜兴主簿
虏将入寇,居民求辟地,公为具舟给食,全活甚众。
亡何,民告涝于郡,郡委公阅实,公为蠲田租至九分若全免。
守怒,将捃治之,既知公秉志坚确,乃俾摄属。
张忠献公荐公,召对,除广东路茶盐司干官,再用荐改除检察福建广东西经费财用所属官。
明橐宣谕使至广,人惮其风声,独于公慰荐甚异,谓之曰:「宜兴寇至,脱民于死者,非公邪?
民至今思之」。
遂表于上。
时方以刘豫为忧,因赐对策其必败,高皇大喜,诏改合入官。
与相秦桧忤,出教授越州参知政事张守帅浙东,又以表于上,除教授诸王宫。
恶言兵,公所论掩骼,又忤。
会有边警,浙东制置使梁汝嘉以公详练,表摄参谋
有捕获群寇,梁属公与吕稽中鞠实,公独得二人黥窜之,馀释不问。
曰:「吾大父尉崇安日,有获寇二百,坐死者七十馀,大父谓此饥民剽食耳,未可尽以三尺绳之也,悉缓其罪而不以徼赏。
今吾其无愧大父乎」!
满秩还里,辟秦祸,食祠官之禄十馀年。
家藏书数万卷,皆手自校雠。
通判南剑州,凡四年乃上。
建寇阿魏聚徒数千,建壤接而卒愞不可用,公以信赏擒获,一境赖之。
差知惠州,陛辞,因言尝策刘豫必败,高皇曰:「记得记得,卿久淹何所」?
公曰:「厄于」。
上愀然,慰谕曰:「惠阳去朝廷远,赖卿抚百姓,如朕亲抚之」。
目送公去。
旬日,忽问大臣曰:「前日之对,谁为荐之」?
曰:「守臣陛辞,常典也」。
上令亟召对,政府有未知公者曰:「已去矣」。
遂除国子监丞
公闻命还,视事凡八阅月,以职事转对,建请勤恤民隐。
未几,除提举浙西路常平
二三大臣亦罔知上意,忽特命自今在内除提举官,令朝辞上殿,盖为公设也。
公首登对,上曰:「近来内重外轻,今卿以朕亲擢之人出为部使,人皆知内外之任均」。
又曰:「人不知卿,惟朕独知卿」。
乃除右正言二十七年秋也。
二十九年春二月,进侍御史
秋八月,差国子监发解所监试官
冬十二月,进中丞
公自为台谏,眷滋厚而心益畏。
常言:「人主任我以耳目,托我以腹心,非报怨任气之地,必须上答天心,不为子孙植荆棘也」。
每上疏,必夙兴露告,赫然如上之我临。
朝论方畏言边备,公悉力开陈,言详气定,虽逢盛怒不慑。
在言路久,荐人论事以至仓廪、蠲米价、减私盐、覈军籍抑配、禁州县科借,凡以兴利除敝,无虑数十条,率焚稿不传。
公经学醇深,经筵侍上,多所称善。
自典举还,迁参知政事明年尚书右仆射
公控免之词谓「一言寤主,讵缘左右之容」,人以为荣。
月馀,诏提举三朝国史、详定一司敕令
明堂加恩,进封开国公
金亮寇江,公陈战、备、应三策,且谓兵应者胜。
上曰:「卿所言三策甚当,朕书于坐右,朝夕思之」。
虏势寖迫,公又策虏三事:「上焉者为耕筑计,中焉守备,下则妄意绝江,然臣谓多从下策,可无患焉」。
既皆如公所料。
史忠定张忠简虞忠肃刘忠肃之进用,公皆有力焉。
王鲁公陈福公王公之望芮公烨亦公所荐也。
有议敷编民助军者,公力止之。
有求迁进者,公曰:「此朝廷之名器,岂容以市私恩」!
扈从亲征,忧边思职,寝食俱废,得鼻衄之疾。
上方和药以赐,诏同知枢密院黄祖舜拊问,而公去意不可回矣。
公事亲诚孝,遇族党州闾以厚,未尝言人过,无声色之奉。
每饮食衣服,必曰:「吾父母恭俭积德,以遗子孙,吾德不逮,何敢享此」?
昆弟姊妹凡八人,昏嫁衣食咸取给焉。
最嗜书,搜访古今图史不遗,博见而强志,天文历数之学尤所究心。
元配刘氏,仅两月而卒,赠相国夫人
继室李氏,右宣教郎陔之女,膺九封,至□国夫人,年七十有八。
二子,即端厚、端学。
端厚终中散大夫、知汀州,赠中大夫
端学终中奉大夫、直秘阁,三历郡,四持节,赠光禄大夫
女四人,长刘浚,早卒,次官张耜,次李璹官陈宋衡
孙男二人:曾,官;
著,今为□□大夫吏部尚书侍读
孙女二人,某官、某官。
曾孙男□人,官。
曾孙女□人。
公薨以隆兴元年六月甲戌,葬以二年五月辛卯,墓在怀安县灵山飞山之原。
铭曰:
文靖公器远识冲。
劢相中兴,而閟其能,敬保元子,而泯其功。
彼不我知,谓我觊庸。
赫赫两宫,照知臣忠。
有子有孙,简在衷。
明明上天,亦临尔躬。
有孙有曾,式亢厥宗。
观湜知渭,观火知风。
我铭有徵,匪私乎公。
乞禁边吏招纳逃亡燕人奏宣和四年二月十三日 宋 · 和诜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一二、《宋会要辑稿》兵二九之六(第八册第七二九五页)
近探报女真兵马已犯契丹中京,燕人危惧,将老幼南来近边逃避。
臣恐沿边官吏不度事机,妄行招纳。
方今之计,正宜广储蓄,利器械,练士卒,谨斥堠,静观其变,徐为后图。
乞下逐路帅司,严饬边吏,谨守封圻,不得妄行招纳。
按城图颂(并序宣和三年 北宋 · 黄绅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三七
安抚述古刘公守之一年,盗发桐庐,旁陷郡邑,二浙为骚然。
公独以身安民,至城堞,则分遣部属支治之,以应仓卒之变。
然是时贼张甚,结越外邑为应戟门。
明年春,众数千扣城,公纵兵击杀,贼遂奔溃,郡以帖然。
公于是登城视之曰:「嘻,此特可图一时功,未足贻长久利也,吾岂私一己,而不为后人计哉」!
于是择要处,委吏别增筑之。
绅偶隶委数,而部五云门外。
其地东连明、台,南通漳、福,而三韩使者实所取道,尤宜雄杰高厚,以壮郡体。
前守方公盖尝修之矣,费数万缗,而止贼四百尺,以费厚遂罢,讫不复举。
绅既承公命,且鉴前弊,于是督工程莫敢怠忽。
未几月,用以告成。
公为来按视,相其薄厚,测其虚实,而度其卑高。
公毕身亲之,而不以属人。
睥睨高峻,从公者皆危殆,而公按行往来,若履坦途。
时秋阳方炽,公冒暑徒步,从者皆疲惮不堪,而公独不以为病。
于是邦民之瞻望于下者,骈肩累迹,相与咨嗟而罗拜于道。
绅窃惟公之勤民,可谓笃矣。
方寇未至,而宁之于弗扰;
及既平复,建长远经久之利。
将之以至诚,而不惮其劳,忠信措诸身,而不畏于高险,民至俯伏望拜,则公之得民,非适尔也。
方是时,雉堞屹成,高切云表,足以增国威重。
前挹湖山,秀色满目,环视民居,庐舍相望,而熙熙雅俗,往来于道路,洋洋然咸在驩声和气中。
公登高望远,从容指画,而寓意于无穷。
绅幸以役事从公,获睹盛事,谨绘为图,以贻郡人,使晓然咸知公勤勤爱民之诚,异时披图览观,虽相去数十百年,而公至诚恻怛、兴利庇民之意,赫然如在目前。
初,郡人感公之德,既筑堂缋像,生祠公于佛宇矣,又户各事之,率皆峨冠正笏,如在庙堂时;
若渠渠于保民之意,非此图弗见焉。
噫,公之仪形功德,行将图麒麟而缋凌烟,纪太常而铭鼎彝矣,又奚假此图而后传!
然写公一时庇民利国、遗惠无穷之状,则作图之意,似或不苟。
敢目之曰《安抚述古刘公按城图》,而系之以颂云。
词曰:
维富有室,必周楼疏,厚其垣墉,以谨不虞。
矧惟有国,设险以守,亦曰有城,厥利可久。
维此越城,既久厥时,弗支而隳,弗崇而卑。
我公既至,曰嘻孰可,崇而支之,岂不在我。
乃遣僚吏,乃庀工徒,乃兴版筑,云集霆驱。
维掾有绅,实部冲要,明台是通,三韩取道。
公曰汝掾,勿可怠遑,宜雄而丽,以壮此邦。
绅既受命,敢忘夙夜,督工课程,食息不暇。
百堵既兴,削屡既平,曾未越月,谒公告成。
公曰敏哉,我其相止,必躬必亲,以察以视。
既履于危,复升其陴,人皆股栗,公独如夷。
舍车而徒,其行曰远,人咸告劳,公则弗倦。
赫赫秋阳,如惔如焚,公不以病,人以惮闻。
公维忠信,指于率履。
诚以勤民,馀弗介意。
公既戾止,僚吏是从,有旗其淠,有鸾其雍。
邦民咸喜,从公于迈,道路嗟咨,望公而拜。
奕奕新城,隐若修蛇,既公登止,春行万家。
和气充塞,欢声鼎沸,湖山秀发,郡国增氛。
公在城上,如虎在山,迹屏妖狐,胆落凶奸。
群黎安堵,千里无警,建无穷利,出谈笑顷。
公如此城,屹若山阿,永镇此邦,千古不磨。
公如此城,敦大峭直,巍然有临,以卫社稷。
公行入相,秉国钧权,人对此城,如在公前。
我作此图,具载公美,昭示邦人,与城无圮。
绅也不佞,有幸自天,附羊叔子,千载俱传。
按:《刘氏传忠录》正编卷一,民国二十二年三馀书室铅印本。
壬寅七月二十二日予因过东□少休寿圣时秋阳炎亢大□可忧遂题是绝以谒灵岩如有其灵一霈膏泽以惠斯民 北宋 · 曹省
七言绝句 押侵韵
英灵何事卧云深,一举曾空万里阴。
阡陌相望苗就槁,苍生应待作商霖(清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卷一○○)